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徒步尼泊爾ACT,翻越海拔5416米埡口,難度究竟在上還是在下?
無巍不至
1/17 海拔4880米的陀龍埡口衝鋒營地High Camp整晚陰雲籠罩,寒風呼呼地颳著。凌晨5點半雲開霧散,風停雪止!各國驢友都在餐廳匆匆吃過早餐,儘量趕在6點前出發,當朝霞披著豔麗的霓裳歡快地飄過安娜普爾納群峰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在俯首疾行的行軍路上。回首,只有空曠孤寂的宿營地牽引著長長的經幡固守著陀龍要塞。
2/17 從地形上看,從High Camp衝鋒營地出發前往陀龍埡口,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梯:第一段需要垂直拔高約300米,跨過埡口南側海拔6484米的庫塘康Khutang Kang峰下的冰川遺蹟,開鑿出的Z字形路每隔幾百米就會出現經幡狀標誌杆,這是專門為積雪掩埋路面時設置的。第一階段終點的地標是一座無名峰,朝陽從達莫達山脈後面將金光佈滿無名峰金字塔體時,山脊橫坡上已有體力超棒的驢友率先抵達。
3/17 庫塘康Khutang Kang峰下的這條冰川退化消失較為厲害,目前在無雪期可見深如溝渠般的侵蝕槽,強悍的冰川運動造成的冰槽非常壯觀,巨大的礫石坡從山頂逶迤而下,綿延數公里,如果冬季積雪較厚時,不小心跌入亂石叢中輕則斷骨重則喪命,所以冬季在沒有路標的指引下翻越陀龍埡口是極其危險的。
4/17 過完冰川浸蝕槽後,到達休息點Tea house,這標誌著第一段路程完成並開啟第二段。Tea house的海拔已經在5000米左右,第二階段的路程是方向正西、連續拔高400米左右、一個坡度約25度的漫長緩坡。這段路也是一個衝頂的調整緩衝區,體力差的人選擇騎馬或馱運揹包,體力好的也在這一階段調整呼吸保持狀態勻速前進,為最後衝刺積蓄力量。
5/17 太陽完全躍出喜馬拉雅群山,蒸騰的水汽聚成絲絲縷縷的雲悠悠飄過,頭頂腳下是巨大的流沙坡,眼前的景象似乎看起來愜意舒爽!不過千萬嫑認為風和日麗就可降低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警覺,2014年10月,時速195公里的印度洋胡德胡德旋風就曾在24小時內為陀龍埡口帶來1.5米的強降雪,致使翻越埡口的驢友遭遇滅頂之災,失蹤多人,至少有43人在暴風雪中喪生,所以翻越高海拔埡口一定要遵循儘快儘早的通過法則。
6/17 客觀而言,陀龍埡口的翻越難度的確不算太高,儘管比海拔5038米的四姑娘山大峰還高,但是二者毫無可比性。因為陀龍埡口本身地勢較平緩、不需要登山技術和特別裝備,體力差的還可僱馬幫背夫分擔包袱,翻越陀龍埡口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徒步者對高海拔的適應性以及不可控天氣狀況帶來的不確定危險。當然,對於這幾位歐美山地騎行速降牛人,唯有報以深深的敬意和熱烈的掌聲!
7/17 在正常天氣狀況下,第二階段的路程沒有什麼難度和危險,只是需要耐心和意志的堅持。因為整體地形如階梯,登上一層貌似埡口的平臺,結果卻發現更遠還有一處,於是繼續不停重複......一鼓作氣往前衝,當海拔6201米的陀龍日Thorung Ri出現在左前方,勝利便已然在望了!
8/17 陀龍日Thorung Ri的雪牆巍峨高大,峰頂上部有雪崩或狂風造成的積雪、冰川斷裂層,積雪剝落後的黑褐色山體佈滿著細細密密的紋理,仔細看卻發現還有一個孤獨的身影靜坐在山下。鏡頭拉近,可以看見潔白的雪牆上是山風留下的鱗狀褶皺,山腳一堆瑪尼石和經幡纏裹其上,旁邊一位高冷帥哥在低頭默想——哦,一個有故事的男人!
9/17 眼前豁然開朗,海拔5416米、大名鼎鼎的陀龍埡口Thorung La Pass就這樣到了!一支俄羅斯徒步小分隊率先衝頂成功,6公里路程直升800米僅用1小時40分就衝到ACT最高海拔陀龍埡口,於是山谷間響起“烏拉、烏拉\的歡呼聲!隨著後續大部隊的相繼趕到,頓時,寒風呼嘯的5416米埡口成為網紅打卡地並開始掀起排隊合影狂潮。
10/17 陀龍埡口美麗凍人亦冷酷無情,漸漸強勁的風颳在臉上如刀鋒般銳利刺痛。許多人在埡口呆幾分鐘就被受不了切膚之痛、徹骨之冷,一些人甚至連跟陀龍埡口紀念牌合影的心情都沒有便匆匆逃離現場。站在埡口中間望向埡口西面,視野呈V字扇形開放,雲帶之上,海拔8167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率一眾雪山綿亙天邊,一覽眾山小的傲然之氣登時充斥胸襟!
11/17 古云上山容易下山難!雖說以前曾有不少體會,然而這次翻越陀龍埡口,方才真真正正領略了這個“難”字的點描勾畫。過埡口繼續往西走,終點在山下海拔3670米的穆克提那Muktinath,也就是說需直下1746米,坡度38度,行程超萬米的陡坡,在高海拔負重徒步,這種坡度意味著很大可能連滾帶爬的滑倒摔下坡崖,因為在極限登高越過埡口,體力已消耗很大,而下長陡坡這種對下肢力量有很高要求的運動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
12/17 面對遙無盡頭的山路,衝頂的喜悅不過轉瞬即逝,餘下十公里長下坡才是整個ACT大環線的終極考驗。看著呼嘯而過的山地車速降,遙想追風少年的勃勃英姿,那些個羨慕嫉妒恨呀,翻江倒海的在心底汩汩湧起!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13/17 沿著陡峭的冰槽盆沿,在近40度坡的高海拔山直降1746米,這對膝蓋來說簡直是一場恐怖的災難,前幾日提裡措冰湖十里大橫切以及犛牛牧場的陡升陡降已經對膝蓋有所影響,如今沒有退路,勢成騎虎,哪怕腳上滿是血泡也只好咬牙堅持了!
14/17 登山時的速度快慢多數取決於體能,而下山時的狀態優劣則是下肢力量和平衡感的綜合體現,這方面往往因時因人而異,故爾先期隊形保持較好的隊伍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一些體格強壯、下盤穩健的選手,風馳電掣一馬當先,而腿長身弱、體能較差的驢友則一路戰戰兢兢,幾乎連滾帶爬地緩慢下行,負重、碎石加上陡坡導致雙腿的穩定難度加大,最好是雙杖齊上,否則摔個四仰八叉的情況隨時隨地可能發生。這對法國夫婦,一路就連摔了四五次。
15/17 下降到海拔5000米以下,已經能清楚地看見山谷中的穆克提那村落群和最後一處休息點----海拔4160米的穆克提那山腳Muktinath Phedi。這是最為艱苦卓絕的一段路,為今後方便機車擺渡的Z字形大道,幾乎無人問津,絕大多數人還是毅然選擇走野道直切下山,野道的坡度和礪石這燃情的摩擦,分秒間便可讓腳底血泡爆漿、人仰馬翻,可是眼看勝利在望,又豈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16/17 身心俱疲走進休息點,連飲兩杯甘美的蘋果汁,再下到山坡盡頭崖壁處,若隱若現的道拉吉里峰下,穆克提那拉尼帕瓦Ranipauwa村盡收眼底。海拔4160米的uktinath Phedi距今天終點穆克提那Muktinath還有三公里,這好比負重連下兩座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後,還要直面一座150層高樓的數千級樓梯,你說,這種悲壯,這種酸楚,得有多大的氣度才能消化?
17/17 好在一切痛苦都即將結束,拔地而起的道拉吉里群峰下,穆克提那這片土地就是近幾年被媒體翻來覆去炒作的神祕王國木斯塘的一部分,木斯塘曾是尼泊爾境內最後一個自治王國,也是目前唯一完整保留了傳統藏傳文化原貌的地區,它如同一卷濃縮了上千年西藏文化及宗教傳統的歷史篇章鋪呈眼前。不過此刻的激動之情終歸是在走完ACT後,那難以抑制的欣喜與這古老滄桑的村落相逢後的歸宿感一道應景、應運而生!
2019-09-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