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鞅變法能成功,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失敗了?

為什麼商鞅變法能成功,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失敗了?
9 個回答
纵横小鱼
2017-09-19

首先謝邀,這個問題太大,商鞅的成功是他純粹運用法家那一套治國,嚴刑峻法治理宗族,獎勵軍功普通百姓可以多靠砍人頭獲得軍功,至於道德修養嗎,那就算了,因而商鞅之後的秦國往往不講道理,背信棄義,欺凌弱小, 一統天下後,又固守法家治國的觀念,不知變通,以管理秦國的經驗管理天下,焉能不敗,因此商鞅變法於秦國是成功了,於秦朝則是失敗的。

宋安之
2017-09-18

商鞅變法碰上了勵精圖治的秦孝公,大力支持,最終將政策貫徹到底,所以成功了。
為什麼商鞅變法能成功,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失敗了?

王安石變法碰上了猶豫不決的宋神宗,神宗既想不得罪士大夫,又想將新政貫徹到底,最終沒有成功。
為什麼商鞅變法能成功,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失敗了?

張居正變法碰上了幼時的明神宗,萬曆年幼,內廷張太后及其宦官司禮監掌印太監馮寶支持,張居正已然就是帝國之主,改革政策又得體,一路順風順水,可惜張居正十年之後病逝,萬曆帝恨其專權,廢其新政,最終失敗。
為什麼商鞅變法能成功,而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失敗了?

這三個改革家皆是傑出的思想家改革家,所想所做都名垂千古,不同的是,他們的伯樂,只有商鞅碰上的秦孝公,面對種種壓力,都堅定不移的相信支持其變法,而王安石碰上的宋神宗,面對應大力革除弊端的時局,既想不過多改變面對壓力又想將新政做出成效,最後變法失敗,張居正的改革在於時間太短而病逝,萬曆又目光短淺,恨其專權下新政亦被廢除。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改革家是具體的實施,而皇帝決定大局的,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持貫徹,再好的新政也是擺設。

千古悠悠過,後人常思當年將相,只惜王半山張太嶽功敗垂成,多遺憾空嘆息。

凡心话题
2017-09-18

古代要變法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在於變法支持者的絕對權力和足夠強大、穩定,否則要麼無法真正開展,要麼半途而廢,要麼實行一段後被廢除。商鞅變法的支持者是秦孝公,這是一位有著豐富政治鬥爭經驗和人生經歷的君主,支持者也眾多,最關鍵是意志堅定,為了秦國的強大不惜一切代價。可以說秦孝公是商鞅變法的最根本成功因素,在這樣一位鐵腕君主的大力支持下無人敢攖其鋒芒,就連太子的老師都因太子犯法而被處酷刑,因此就極大地排除了所有反對力量使變法得以順利推行。而且秦國當時處以“大爭之世”,國家隨時面臨著戰爭危險,有好幾次甚至有滅國風險,因此發展強大的國力保持秦國的強大是每一位君主不折不扣的心願。商鞅變法雖然觸犯了很多貴族的利益,但是它使秦國迅速地積聚了大量物資,並使秦人人爭先努力作戰和耕織、立功求賞,且都不敢觸犯法律,因而使秦國的國力迅速得到穩定提升,內部也保持了安定狀態,因此商鞅之法被後來的君主繼承下來未予廢除,只對他本人及家族實施了殘酷的報復措施。

而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變法包括後面的維新變法雖然也取得了皇帝的支持,但是這些皇帝要麼是意志不堅定或者思想模稜兩可,要麼沒有絕對的權力不能實行絕對的政策,因此遇到了極其大的阻力。這些變法雖然可以勉強推遲一時但架不住頑固勢力的反撲,最大支持者皇帝首先扛不住或者變了心,或者皇帝死後的接班人對變法異常反感,變法的命運可想而知。加之在王安石變法、張居正變法、維新變法所處的外部環境總體又可控,國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相對寬鬆的內部環境,不是像秦國當時有那麼嚴重的外患,因此變法雖然對社會秩序進行了革新也提高了一些國力,但與商鞅變法的成效無法相比對後來的統治者而言沒有十足的吸引力,因此就會為了平衡頑固勢力的反對而作廢新法,使這些變法最後都失敗了。

總體上說,變法成不成功也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也就是國運。如果一個國家註定要發展強大那就變法一般會成功。如果一個國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註定要滅亡,那試圖挽救危亡的變法就極有可能失敗。積極變法的失敗等於給一個王朝提前畫上了一個句號,剩下的日子就是苟延殘喘和坐以待斃了,歷史無不證明這一點。宋朝、明朝、清朝的滅亡都是自變法失敗起已經基本註定了,因為變法正是解決已經十分嚴重的社會危機的,但它失敗就預示著自上而下、自內而發的緩解和解決社會激烈矛盾的努力已經失敗了,那麼這些矛盾從此將按照變法者擔憂的模式加速運行,直到把那些個帝國鑽塌。所以,很多都有‘’天意‘’,都有偶然性在裡面,這就是歷史的奇妙之處。

Aman詹兴奎
2017-09-18

題目太大,只能簡而言之。改這樣問可以簡單點:商鞅變法與後兩者變法最大的區別在什麼地方?這樣好回答一點。這三個變法都是一整套的措施並舉的,不能一一詳細列舉,只講下其核心。商鞅變法在歷史上的定位是中國由奴隸制社會轉向封建社會的轉折點,這點很重要。春秋時期,由於鐵質和青銅工具的大範圍使用,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中國逐步由奴隸制向封建小農經濟轉變。當時秦國是貧窮落後的,孝公繼位為形勢所逼,立志變法,廣招賢能,這樣就有了商鞅這個衛國人的用武之地。“廢井田,開阡陌”,這一系列變法的經濟政策核心——土地改革,便是打破奴隸制,建立地主小農經濟的關鍵點。毫無疑問,這是順應歷史潮流的。在政治上講,這樣雖然損害了小部分老貴族的利益,但他讓更多的新生地主階級和小農階級獲得了利益,這是一次大的權利轉移,產生了穩固的群眾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商鞅被老貴族們車裂後,變法依舊不可廢的根本原因,變法產生了新的既得利益群體,這是個更廣大和先進的群體。至於王安石和張居正的變法,本質上還是在封建小農經濟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治標不治本,失敗不能說是必然,但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是肯定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政策人走茶涼的原因。謝謝邀請。

萧金平
2017-09-19

擋人“權財”如殺人父母

為什麼?因為商鞅變法使得受益階層在朝廷站住了腳跟。畢竟變法是要破壞先有階層的利益。

變法的到徹底改變是需要後繼者繼續實施。如果朝令夕改。老百姓不適應。官員也會兩邊下注進行觀望。古人以三十年為一紀。那時人的歲數是比較短的。讓被統治階級有上升空間。有奔頭。有看頭。有希望。。那麼反對者想要推倒變法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王安石變法。。受益階級在哪裡?張居正變法受益階級在哪裡?沒有“群眾”基礎!沒有“群眾”支持的變法!。。只能是曇花一現。。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猛增。看秦國武將多少是髮際於小兵。想要破壞。先問問老子手裡的刀答應嗎?問問下面的弟兄答應嗎?其他六國不是貴族就是王族。。阻斷上升空間。。儘管出現信陵君之類的。。但少的可憐。肉食者鄙。。一個成功的變法是團結絕大多數“群眾”來瓜分原有的蛋糕。獲取新的利益。。把受益階級放在統治階級綁在一輛車輪上。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得到大多數“群眾”支持的變法才能長久。。畢竟擋人“權財”如殺人父母!!

打杂小组第一副组长a
2017-09-18

張居正失敗?不知道這個評判是怎麼定的,誠然相對商鞅來說,後面這兩個確實不能稱之為成功。

在古代中國有兩種事情是人不願去做的,不為什麼,難度係數太大,第一就是做聖人,這個還好,畢竟你成功失敗與否都不會要命。第二就是改革了,這東西只要你去做了,無論成功與否,你的命八成就交代了。

如果對比商君,王和張的變法失敗,那是上位者的認知有關,秦君殺商鞅平貴族之怒,但依然用商鞅之法,所以他的變法能成功。王的變法純粹是脫離實際了。所以失敗。張的變法,是死後被人清算導致流產的。

秉子33180421
2017-09-18

王安石不好說,張居正你敢說失敗?你今天上班有沒打卡?9月快見底了你的業績完成了沒?你的個稅,你所在企業的稅收是交錢還是交物?這些恰恰都是它老人家折騰出來的,說多一句,其實對今天影響最大的恰恰是明朝朱棣創造的內閣制,這個制度經過幾百年的改進,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實行ing,內閣人數或多或少,選舉方式各國有各國的辦法,卻都殊途同歸,區別只是當時是對皇帝負責,現在是對國家負責

半仙153400863
2017-09-18

慈不掌兵,仁不掌國。道家有種思想叫道法自然,自然有情嗎?自然管理世間萬物有情嗎?這也是道德經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根源。儒家仁政之所以總是惠濟不到百姓就在於,仁慈必然有親疏,官僚們犯錯而被仁義不被懲罰時,這是官官相護。那麼我還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嗎?變法必然觸動一些人的固有利益,仁義怎麼執行?

杨总166632698
2017-09-20

主要還是世界觀,歷史觀基石問題,商君攜侶根於大眾生產生活之中,他的變法是深刻的,而王,張之輩,寓居朝堂,他們的變法只在一定範圍之內,因而勝敗分明,世人以敗而稱之。商君之法,芸芸大眾亦有利害分曉,故其勝敗以眾為勝,於是世人以勝而稱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