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上記錄的東西可信度高不高?

《竹書紀年》的一些記錄和正史有出路,那麼《竹書紀年》的可信度有多高,如果竹書紀年的記錄是真實的,那正史又為何記錄假的歷史事件呢?《竹書紀年》上記錄的東西可信度高不高?
10 個回答
君山话史

《竹書紀年》其實就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史書,秦始皇一統中國後,把六國史書都給燒了,魏國史書也就消失了。所幸的是,在數百年後,公元281年一起盜墓事件竟然讓這本史書得以重見天日。

據《晉書》所記,這是魏襄王或魏安釐王的墓,墓穴中藏有數十車的竹簡,其中便包括這本非常珍貴的魏國史書。由於這本書是刻在竹簡上,故而稱為《竹書紀年》,也稱為《汲冢紀年》,因為是在汲郡的墓穴中發現的。

《竹書紀年》的珍貴之處在哪裡呢?它不僅僅記載魏國的歷史,而是從五帝開始,一路記錄下來,包含非常多珍貴的史料。作為魏國史書,為什麼《竹書紀年》裡記載了從五帝開始的歷代歷史呢?魏國的前身是晉國,晉在春秋時代,長期霸佔霸主的地位,是諸侯之長,周王室完全是在其保護下才得以生存。晉國曾經出兵平定周王室的內亂,很可能把周王室所藏的歷代史書,重新整理了一份留在晉國。到了戰國時,晉國一分為三,魏國最強大,繼承晉國的衣缽,故而這些史料轉移到了魏國。

應該說,《竹書紀年》裡的東西,可信度是相當高的。當然,由於現存的《竹書紀年》殘缺不全,原本已經丟失,只是零星片斷被重新整理成書。即便如此,它的可靠性仍然很高。我舉個例子:

比如誰是商代的“中宗”。商代諡法制度剛剛興起,但並不是每個帝王都有諡號,只有少數極其出色的帝王才有諡號。除了被尊為“太宗”的太甲之外,還有一位帝王被尊為“中宗”。中宗究是誰呢?

依《史記》的說法,中宗是第九任商王太戊,而《竹書紀年》則明確地記錄第十四任商王祖乙才是中宗。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誰也沒法證明誰是誰非,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才徹底解開謎團。在一片刻有文字的龜甲上,寫有“中宗祖乙牛吉”六字,在商代古文物前,真相浮出水面,祖乙才是真正的中宗!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是錯的,《竹書紀年》的記載是正確的。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竹書紀年》在古史研究中具有其他書籍所不可取代的價值。

《竹書紀年》上記錄的東西可信度高不高?

杨朱学派

《竹書紀年》是偽書。論證之前。先說一個歷史事件:公元前318年,燕王噲效法聖王堯舜,將燕君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

《竹書紀年》在晉代被盜墓者發現。它在戰國後期被埋葬於魏安釐王的墓裡,得以僥倖避過秦火。

《竹書紀年·五帝紀》記載:胤甲居於河西,天有妖孽,十日並出。天上出十個太陽,此事顯然不可信。

《殷紀》記載: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伊尹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但根據考古出土的甲骨文顯示,直至商朝末年,商王朝仍然堅持對伊尹的祭祀。《竹書紀年》對此事的記載亦不可信。

《竹書紀年》記載堯被舜囚。說明在公元前318年之前。這部偽書還沒產生。否則燕王噲斷不會效法堯舜禪讓。

另外,作者當為法家學者。法家宣揚“人臣太貴,必易主位”,君主必須獨攬大權的思想十分匹配。君主若不能駕馭群臣,即使聖明的堯舜,亦會被逆臣囚禁。

中國歷史上,可信度最高的史書是儒家經典《左傳》——可信度有100%。然後是《史記》——可信度有99.9%【史記中唯一不可信的歷史事件,是趙氏孤兒】。‘史書’中的大忽悠《戰國策》可信度有60—80%。偽書《竹書紀年》的可信度遠遠低於《戰國策》。

种花家社会人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竹書紀年》上記錄的東西可信度高不高?

這部史書是西晉時期有人盜墓發現的。裡面的記載和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裡面的記載大多數都是類似的。而且裡面的內容都是春秋戰國的史官記載的,那時候的史官對歷史的態度很嚴謹,記載的東西可信度很高。

但是這部書在宋時歷經了佚散後又重新收集整理的過程,可信度會一定的下降。

裡面記載的內容無疑給歷史一場大地震,顛覆了很多常識。比如:舜囚禁堯,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共伯和幹王位。總體來說裡面的內容還是很具有參考意義的,給人不同的思路。

《竹書紀年》上記錄的東西可信度高不高?

沧海拾遗录

《竹書紀年》是上古中國三大奇書之一,與《山海經》和《穆天子傳》齊名。西晉初年出土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墓,從內容來看,應當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撰寫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西晉朝廷十分重視該墓出土的竹簡,組織專門人員整理,從而形成該書。這部書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

最引起大家關注的是,該書中的許多內容與後世流傳的歷史相去甚遠,顛覆了大家的認識,並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後世佔據文化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體系根基。如據該書《五帝紀》記載,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與儒家流傳的禪讓說法截然不同;《殷紀》記載,伊尹流放太甲而稱王,結果被太甲潛逃回殺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壓,這似乎更符合歷史的真相,也顛覆了大家對一代賢相伊尹的印象。

至於說《竹書紀年》的可信度有多高,因其是諸侯國的國史,其對歷史特別是上古時期的歷史記載沒有利害關係,可信度極高。大家初讀到舜囚堯,太甲殺伊尹感覺很震驚,但細細品味,其實這種記載更符合對權力的追逐和人性的陰暗面的內在訴求。從古至今,只要有人有慾望,權力能夠帶來利益,進而出現爭鬥殺戮是自然現象。恰恰相反,後世人士經常追慕上古時期風氣淳樸,帝王品行高尚,哀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卻是不合情理之事。時代在變,只要還有逐利現象,人就會爭鬥不息。

《竹書紀年》的可信度體現在它的諸多內容能與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內容記載吻合度極高,並糾正了後世史書的記載。如依《史記》的說法,中宗是第九任商王太戊,而《竹書紀年》則記載第十四任商王祖乙才是中宗。後世殷墟出土的一片刻有文字的龜甲上寫有“中宗祖乙牛吉”六字,這就驗證了該書的可信度。

該書在經西晉時期整理並流傳,在宋朝歷經了佚散,後世又對其再次整理,形成現今的《古本》和《今本》兩個版本,在一定程度影響了部分內容的可信性。

《竹書紀年》上記錄的東西可信度高不高?

朱海涛竹

竹書上的東西主要是東漢以前記載的。(蔡倫發明造紙術前)《史記》《左傳》《論語》《道德經》…都是竹書記錄可信度還是很高。史記是司馬遷實地考察訪問遊歷再結合當時記載所寫的,不是官方或自己的一言堂。還存一些珍貴的竹書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家.典籍)被秦始皇封殺(焚書坑儒)。春秋五霸有兩種記載一說齊桓公,晉文公,楚昭王,吳王,勾踐。一說齊桓公秦穆公楚昭王夫差勾踐焦點就里居於西陲一角.與世無爭而逐漸強盛的秦。不管“五強″有沒有秦,五霸一事的確存在五個,同時讓我們後人以側面反映了安定是繁榮之基。竹書的記錄是歷史的一把鑰匙。沒有實物作為依據有與正史相悖之處很正常,因為無論哪一種記錄都是人在.完成.,工作繁複,或多或少存在人為因素。讓我們正視歷史尊重歷史不盲從。

跪射俑

易中天教授觀點是:我們是不可能真實地瞭解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只能盡力無限接近歷史事實。我認可易教授的這一觀點。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記錄事件的史籍沒保存下來;記錄歷史的人因某種原因故意亂寫,也有可能是記錄歷史的人因其水平有限、認識有限而誤記了歷史,等等。

今天發生的事,你看到、聽到的就是真實的嗎?捫心自問!可能新聞媒體為了利益胡亂報道,新聞媒體的記者也可能認識有限、觀察有限而沒有客觀地報道出事件的真實情況,因為一些原因政府不允許公佈事件真相......

菠菜3507

史書的可信度都是相對的,而且像《竹書紀年》這樣的通史,又有一個明顯特徵,即是越往後世越真實。所以《竹書紀年》最可信的部分應該是戰國,楊寬先生《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以此校正了《史記》一些年份的混亂。但是《竹書紀年》春秋部分未必如記錄春秋歷史最翔實的《左傳》可靠。至於上古三代史,因為年代太久遠,《竹書紀年》也不是實錄,而往往帶著法家的學術色彩。

挥剑决浮云6

《竹書紀年》又叫《汲冢書》,是晉代盜墓賊從魏安釐王墓中挖掘出的。這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官修正史,按理說可信度是較高的。問題在於《竹書紀年》已經軼散失傳了,現在版本的《竹書紀年》是根據前人看過《竹書紀年》的人的筆記、摘錄、引用匯編而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有很多人自己的意見在裡面混雜,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這也是主流史學界不釆信《竹書紀年》的主要原因。

淘气爹

《竹書紀年》目前仍是正史之外的參考,特別關於商周之前歷史目前考古、文獻考證等各方面證實《竹書》錯誤率遠高於《史記》等正史,司馬遷作為我國最嚴謹的史學家寫出的《史記》可信度遠高於野史或地方史或諸侯國史。當然,再嚴謹的史學家也受文獻資料和歷史條件等因素影響,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我們現代考古就是要不斷去偽存真、重新刻畫補充我們民族歷史上曾經被忽略、或被時光湮滅的文明片段。

虾人666

感覺比較符合人性 更符合邏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