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鞌之戰是因禮儀而起嗎?

1 個回答
探寻历史真理
2019-03-16

鞌(an)之戰,又名鞍之戰。是春秋時期晉、齊中原爭霸之戰。作戰地點就是鞌,今天的濟南長清。先來簡單說一下這場戰鬥的過程。

春秋時期的鞌之戰是因禮儀而起嗎?公元前589年,齊頃公率軍伐衛、魯兩國,衛魯派人向晉求救,於是晉派郤克率軍八百乘來支援。雙方列陣於鞌,可由於齊頃公的輕敵,出戰時馬不披甲,人未早餐,結果被晉軍大敗,自己也差點被俘。(齊頃公在逃跑時與下屬逢醜父換了衣服。他們被晉軍中軍司馬韓厥追上,逢醜父假裝命令偽裝的齊頃公去打水,齊頃公趁機逃脫。)

那麼這一戰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這就要從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形式說起了。

晉、齊鞌之戰是在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此時距離晉、楚邲之戰(公元前597年)才過了八年,當時晉國大敗於楚莊王,元氣尚未恢復,不復霸主之威。
邲戰之後,楚國西聯秦,東聯齊,東南聯吳越,滅江、六、舒、蓼等小國,聲威赫赫,較城濮之戰前有過之而無不及。晉國勢力則一落千丈,不僅受到來自西方秦、南方楚聯盟的威脅,而且北有白狄之患,東有赤狄之禍,陷於秦、楚與赤狄、白狄四面包圍之中。
春秋時期的鞌之戰是因禮儀而起嗎?而齊在桓公之後,雖然失去霸權,但仍然是東方大國,獨立於晉、楚、秦三強之外,其屢次興兵侵衛、侵魯,在東方擴張勢力。晉、楚雙方出於爭霸戰爭的需要,都想拉攏齊國。在邲戰之後,看到晉國勢力被削弱,齊國就想稱霸東方,存了與晉國一較高下的野心。

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晉在消滅赤狄以後,想在斷道(今山西省沁縣東北)以霸主名義召開諸侯大會。次年春,晉侯派大夫郤克出使齊國,徵召齊國赴會。齊頃公卻藉機侮慢郤克,郤克回國後便時刻想著報仇,而齊頃公又拒絕參加斷道之會,跟晉國唱對臺戲,加上郤克對晉侯的遊說,這就讓晉消了拉攏他的心思,又遇衛、魯求救,於是晉、齊鞍之戰就此爆發。

照歷史課本的說法,這就是一場非正義的諸侯爭霸之戰,當然,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