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她3歲動針,接下一件祖傳150年的“傳家寶”,傳了6代人
圖說城事兒
1/8 “從小媽媽就跟我說:‘你不會用針的話,長大以後就要變猴子。’”在位於雲南富寧縣的家中,柏玉仙聊起三歲時媽媽對自己說的話,仍舊津津樂道。(圖片署名: IC photo)
2/8 今年56歲的柏玉仙不僅從三歲後就開始學會了針線,更是在2018年她被評定為富寧縣“彝族服飾”民俗類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圖片署名: IC photo)
3/8 柏玉仙跟“彝族服飾”的淵源,要從家中的一件“老衣服”說起。這件衣服傳到柏玉仙手上已經是第六代人了,已經保存了150多年的時間,由於生活上的艱難,柏玉仙曾差點把這套衣服賣掉,丈夫極力勸阻一直保留到現在。(圖片署名: IC photo)
4/8 “這套衣服是老祖留下來的,奶奶留給了媽媽,媽媽留給了我。如果是兩個姑娘,就一個得衣服,一個得裙子。”柏玉仙拿著這套“傳家寶”介紹著衣服上的每一個圖案、花紋、繡飾,每個花紋都有它的故事。(圖片署名: IC photo)
5/8 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6年)的時候,奶奶的奶奶從現在的越南嫁過來,這套衣服就是當時的嫁妝,也叫新娘妝。(圖片署名: IC photo)
6/8 這套新娘妝的裝飾豐富繁雜,裝飾性強,配以銀項圈、銀項鍊、銀耳環和銀手鐲等點綴,顯得雍容華貴,做起來自然不那麼簡單。(圖片署名: IC photo)
7/8 做這樣一套衣服,需要100多個部件,專門花時間做,一整套做下來也要一年多時間,所以一般都提前很長時間就開始做。這樣的盛裝,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圖片署名: IC photo)
8/8 邊走路邊紡線,直到現在,柏玉仙都還保留著這個習慣,出門去哪兒玩,她總帶著一些小的繡品,閒下來就開始繡。一次去韓國遊玩,不少外國人都過來圍觀稱讚。如今,富寧縣80%的彝族村寨都流傳有她設計製作的服飾圖樣。(圖片署名: IC photo)
2019-06-3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