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八阿哥懼內,康熙怕“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

豔若桃花 2017-05-28

【豔若桃花原創頭條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康熙的第八個皇子胤禩,人稱“八賢王”,頗有理政之才,連雍正都這樣評價他:“允禩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允禩為人聰明強幹,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 ”、“朕之此弟較諸弟頗有識量,可資於理,朕甚愛惜,非允禟、允(礻我)等可比。”(見《雍正朝起居注》)而且胤禩為人謙和有禮,傾心結交士人,在朝廷大臣中有極高的聲望。在第一次廢太子後,康熙搞了個“民主選舉”,命諸大臣於諸皇子中舉可為太子者,結果朝中幾乎一邊到的都推舉了八阿哥胤禩,可見,胤禩的人品、才幹都為群臣所認可。

新觀點:八阿哥懼內,康熙怕“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

可是這樣一個賢能的皇子,卻不被康熙看好,對其百般打壓,堅決不讓他當太子,最後還與之斷絕父子關係,“胤禩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邀結人心。朕深知其不孝不義行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義絕矣!”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前人不乏對此作出分析推論者,所據的觀點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胤禩的母家出身低微,《清皇室四譜》中,說胤禩之母衛氏“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清朝一貫有“子以母貴”的傳統,所以胤禩不受康熙重視。

二、胤禩曾找相師張明德為其相面,張說他“後必大貴”等等,康熙因此痛批他“妄蓄大志”,有奪嫡之心。康熙說過:“諸皇子有鑽營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所不容。”(見《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三、胤禩為人謙和,善於與人交往,不僅是親近同宗貴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極好的口碑,在朝廷內外形成了“八爺黨”。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最忌臣屬結黨營私,所以康熙對他很是忌憚。

四、“斃鷹事件”令康熙與他徹底決絕。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由密雲縣、花峪溝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週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並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送予康熙。卻不想兩隻鷹到了康熙手裡時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這令康熙極為憤怒,認為胤禩這是有意把自己比作垂死之鷹,所謂“老鷹雖強,也有老死之時也!”當即召諸皇子至,大罵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胤禩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邀結人心。朕深知其不孝不義行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義絕矣!”

新觀點:八阿哥懼內,康熙怕“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

以上四項,是迄今為止人們分析為什麼胤禩不為康熙所喜並最終被徹底摒棄的原因。本文編者“豔若桃花”對此並無異議,但豔若桃花在此還要補充一個原因,那就是“胤禩懼內,康熙怕以後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下面就此觀點進行分析:

前面已經說過,胤禩的母家出身低微,其母衛氏為辛者庫罪籍,在“子以母貴”的皇宮中他從小備受冷眼和鄙視,也許正因如此,他從小性格謙和甚至有些懦弱吧。成年後,他娶了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為福晉,嶽樂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鎮國公,因在戰事上屢有建樹,於順治十四年晉為安親王,卒於康熙二十八年。安親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顯貴,胤禩與郭絡羅氏的結姻,在無形中拔高了胤禩的身價,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產生的影響,為胤禩在宗室中奠定了廣泛的人緣基礎

新觀點:八阿哥懼內,康熙怕“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

這位八福晉還是康熙的寵妃—宜妃(郭絡羅氏)的侄女,也是九阿哥胤禟的表妹,不僅出身高貴,而且長相“狐媚”(雍正言),性格也很強勢,曾有描述說:郭絡羅氏自小承歡於嶽樂膝下,頗受寵愛,性格潑辣,是胤禩府內的當家人。康熙對這個兒媳婦非常不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廢太子事件發生後,一次,康熙帝在諸皇子前指斥胤禩,流露出對郭絡羅氏的不滿:“胤禩素受制於妻,......並不教訓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

新觀點:八阿哥懼內,康熙怕“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

雍正四年(1726年),康熙帝第九子允禟的管家秦道然供稱:“聞得人都說,八府(允禩府)中的事都是福晉做主,允禩頗為所制。平常人家婦人為主,尚且使不得,何況親王府中,如何使得”。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帝對諸王大臣說,不但允禩“奸詐多端”,“伊妻更屬殘刻,允禩平日甚畏之。戌子年(康熙四十七年)聖祖仁皇帝御乾清門,曾特降諭旨雲,允禩之妻殘刻,皆染伊外家安郡王惡亂之習,幾致允禩絕嗣,伊妻聞之恐懼,方容允禩收女婢一二人,僅生一子一女”、“允禩之妻甚屬不婦,允禩亦懼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

由以上一些資料可以看出,胤禩之妻八福晉性格鮮明且頗為強勢。胤禩因母家地位卑微,後憑藉妻子家的勢力太高了自己在朝廷的地位,所以在家裡有些懼內,而且不是一般的懼內,看上面那些話:胤禩素受制於妻、允禩頗為所制、允禩平日甚畏之、(八福晉)仍然欺侮其夫,等等,可以看出胤禩在家中大概是受妻子欺負,對妻子言聽計從的吧。而且他懼內的名聲傳播甚廣,不但皇上知道,連親戚的管家也知道。因此我們設想,如果胤禩真的繼位當了皇上,以八福晉的性格,難免不會後宮干政吧

新觀點:八阿哥懼內,康熙怕“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

歷來後宮干政為皇家大忌,以康熙之聖明和深謀遠慮,怎麼會不在這方面有所防範?都說康熙選接班人不僅考察兒子還要考察孫子,雍正之所以繼承大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康熙看好皇孫弘曆,那麼又怎麼知道康熙不會把考察接班人的枕邊人也當成一個條件呢?郭絡羅氏性格如此潑辣,制夫之道如此強悍,胤禩如此受制於妻,這些都幾乎盡人皆知,連胤禟的管家都說:平常人家婦人為主,尚且使不得,何況親王府中,如何使得。康熙怎麼能放心將皇位交付於胤禩這樣的人手中,若胤禩真的當了皇上,怕是大清一半的家都歸郭絡羅氏了吧!所以康熙絕不能讓胤禩當太子,而且還要與他斷絕父子關係,讓那些曾經擁戴胤禩的阿哥、臣子們都斷絕念想,“朕只怕日後必有行同狗彘的阿哥,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構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若果如此,朕只有含笑而歿了!朕深為憤怒!”

新觀點:八阿哥懼內,康熙怕“後宮干政”,所以絕不讓他當太子

以上就是豔若桃花對“為什麼胤禩不為康熙所喜並最終被徹底摒棄的原因”的一點分析,一家之言,只為拋磚引玉,如有相同看法、或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討論、交流

【注:八阿哥原名胤禩,雍正繼位後改名為允禩,所以本文中出現的名字有胤禩也有允禩,原有資料如此,不做修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