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照相技術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6 個回答
国馆
2019-04-20

發一組盧玉瑩拍的香港眾多大佬的照片。


抱膝沉思的成龍,畫大花臉的洪金寶,憂鬱托腮的徐克,認真卸妝的林青霞……

還有年輕的吳宇森,許鞍華,曾志偉,惠英紅,狄龍,許冠傑……

每一個人拿出來,都是一個時代的偶像。

一個人成為了偶像,就不再是人。

這組照片難得就難得在:照片裡的他們,不是“靚照”裡的偶像,不是狗仔面前躲閃的明星,而是他們躲在“偶像”身份背後的那個人,一個真實的人。


02
/大哥們/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成龍

這就是40年前的成龍。

一聽到替他拍照,成龍慣性做出各種動作、擺出笑容,等著人家拍。

盧玉瑩卻沒興趣拍這個虛假的成龍。

她等了成龍一晚,一定要他“現出原形”。

成龍也沒勁兒了,恰好當時在片場也出現了各種不如意的事,他耷拉著腦袋到處轉悠,最後在一處倉庫裡坐下來,雙手抱膝,沉思對策。

在他身後,是幾個大袋子,彷彿是壓著他的幾座大山。

有人以為照片裡的成龍,是悶悶不樂。但你稍微留神他的眼神和姿態,竟像古希臘雕塑中思考的人。

“這是一個武者,也是一個思想者!”

盧玉瑩“啪”一下拍了下來,只此一張,鳴金收兵。

多年以後,成龍奪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沒有思想者的修養,大哥也到不了這種成就。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劉德華

這是1983年的劉德華。

王家衛說:“劉德華永遠在向觀眾展現自己最帥的一面。”

盧玉瑩偏偏不拍他帥,她捕捉到華仔這個鏡頭,一按快門,收工。

劉德華當時被電視臺雪藏,作為年輕人,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裡。

當時他坐在窗邊,屋外是高樓。他搖搖欲墜,望著下面的“深淵”。

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永不退縮的劉德華,終於成為紅了30多年的巨星。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狄龍

只要看過《英雄本色》,就會記起那個不做大哥很多年的“豪哥”——狄龍。

當年盧玉瑩跟了狄龍很多日,最後索性闖進她家裡。

“這是對我的信任,他知道我不會出賣他們。”提起40年前的往事,盧玉瑩語氣中依然充滿自豪。

她“命令”狄龍拿著自己的照片走來走去,她則伺機拍攝。

結果盧玉瑩到了他臥室,本來以為他的床頭放著太太的照片,結果擺的是他自己的“靚仔相”,牆上貼著花紙。

沒想到這麼一個大男人,竟有這種自戀情結。

她按下快門,留下了狄龍大哥最“少女心”的一瞬間。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林正英

不告訴你一定不知道:這個英氣勃勃的男子就是現在以“殭屍道長”威震江湖的林正英。

當時他在片場,自信十足。

就連盧玉瑩也很自豪自己將“殭屍道長”拍得那麼man。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林子祥

那個在《男兒當自強》裡面高吼“膽似鐵打,骨似精鋼”的高音炮林子祥,正在片場等待拍戲。

“他也是很注重Image的人。”

結果還是被盧玉瑩拍下了身穿底褲、露出精鋼身板的樣子。

其他人拍,他會發火;唯獨盧玉瑩拍,他甘之如飴。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洪金寶

這是40年前的洪金寶。

大哥畫著花臉、躺開胸襟,盤腿而坐。

但如果你從照片中只看到這一點,就“走寶”了。

盧玉瑩指點我們說:

你看這照片的構圖,洪金寶、相片中倒立的女人、遠處的女人,鮮明的相互烘托。

香港片場粗獷野性,本質上還是男人的世界。但在男人的世界裡,女人必不可少。

“大哥的身邊,有很多女人哦。”

這是盧玉瑩的小心機和小幽默。

如果你熟悉香港的影壇,會發現一個成功的電影工業,男人、大哥很重要,女人、大姐大一樣重要。


03
/女神們/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蕭芳芳

蕭芳芳是誰?

可能現在大家不知道。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中國現在獲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后的女人,有三位。

最近的一位,是《地久天長》的詠梅。

第一位就是我們熟悉的張曼玉。

而蕭芳芳,1995年憑藉《女人四十》,獲得這個難得的影后寶座。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林青霞

滿臉膠原蛋白的林青霞,正坐在小巴車內卸妝。

在盧玉瑩眼中,林青霞這樣的美人最難拍。因為大家都拍過,傑作紛呈。

她想要碾壓其他人的作品,所以她選擇了林青霞最卸下面具的時候拍。

也只有在她面前,林青霞才肯妥協。

有一次她在酒店無聊,給盧玉瑩打電話說:“你來不來?我給你煮麵吃。”

盧玉瑩拒絕了。因為她忙到沒時間和這個“臺灣女人”social(社交聯誼)。

她說,那個年代每個人都忙得興高采烈,忙得不屑於無用社交,他們有好多事情要學,有好多事情要做,即使聚在一起,也只是在聊電影,不聊八卦——

“不得閒的!”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惠英紅

如今在中國越來越紅的惠英紅,當年以武打女星出道。

紅姐出身不好,幼年時乞過食、做過舞女,踏入娛樂圈才開始改變人生。

不知道她眼神中露出的到底是迷茫、質疑還是鄙視。

不管哪一種眼神,那都是一個女人通過電影反抗命運的表達。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陳立品

品姨,甘草演員,知者寥寥。

盧玉瑩不是隻拍大明星,她也拍不為人知的演員,就好似周星馳電影裡面經常說的:“跑龍套”。

“他們需要被注意,提高其社會地位。”

你看這個年過70的老人家,塗脂抹粉,挨在一個青春少艾的模特身上,眼望高處。

這是一種強悍的生命力——

無論是從二三十歲的年輕主角,到七老八十的年老配角,都渴望被時代青睞,渴望享受鏡頭的高光時刻。

最能給他們高光時刻的,其實不是盧玉瑩,也不是外間的八卦記者,而是導演以及一眾幕後工作者。


04
/偉大的幕後/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許鞍華

你應該認不出這是許鞍華。

上面說過的蕭芳芳拿柏林影后的《女人四十》,就是她拍的。

許鞍華不喜歡別人拍她,很無奈地在鏡頭前做出這樣侷促的動作、尷尬的表情。

其實當時她在宣傳《瘋劫》,一部技驚四座的懸疑劇情片。

許多年以後,我們說許鞍華的《瘋劫》、徐克的《蝶變》等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時代——新浪潮電影。

就在許鞍華迷離撲朔的眼神裡,一個時代正式橫空出世。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徐克

不用我說你也認得這是徐克。

徐克託著腮,正在繞破腦袋構思作品,像你下班以後,見到的一個疲憊的朋友。

盧玉瑩特意連同他背後的黑與白一起拍下,背景三分構圖,也許象徵了他腦海中正在醞釀的正邪對抗。

早年在美國學成歸來,徐克與許鞍華、嚴浩等人掀起了新浪潮運動;80年代以後,夥拍徐小東等人開創新派武俠電影。

《倩女幽魂》、《笑傲江湖》,都是驚世之作。

林青霞的江湖地位,就是徐克奠定的。

徐老怪不出手則矣,一出手就是疾風掃雷,萬水千山。

多年以後,他成為中國魔幻武俠類電影的泰山北斗,香港電影的一面旗幟。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吳宇森

也許你也認不出這是吳宇森。

拍這照片的時候,吳宇森還沒拍出《英雄本色》,正處於人生寥落期,無人賞析無人力捧。

但他依然不懼風雨,朝氣勃勃。

你看他在片場叼著煙、插褲袋的形象, 真的很適合用盧玉瑩的話形容:

“躝癱”。(粵語,意思為行為粗魯、沒有禮貌的流氓,經周潤發在電視劇《網中人》中引用,廣為人知。)

幾年以後,“躝癱”吳宇森與徐克合作,拍出了《英雄本色》,“流氓”的生命力大放異彩。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麥當雄

這個電影人,大家肯定不知道。

我敢說:如果他持續拍片到今天,名聲不輸于徐克、陳可辛等人。

他叫麥當雄,80年代拍出了《省港旗兵》,名列香港百年百佳電影第六位;90年代製作的《跛豪》,叱吒一時。可惜很早就退出影壇,所以大部分國人都還不知道他。

盧玉瑩鏡頭下的麥當雄,一頭長髮斯斯文文,但你不知道他拍片的時候有多瘋狂。


用盧玉瑩的話來說就是:“他們都是癲的。”

香港電影騰飛的背後,就是這種“癲”精神在支撐。

給大家講麥當雄幾樁事,感受一下香港電影人的“癲”:

第一樁事,逼停火車。

拍《十大奇案之霧夜飛屍》,麥當雄要拍一個女人被人殺死後,再被拋屍到火車鐵軌上。當時劇組不像現在財大氣粗,可以做綠幕、特效,在虛擬現實中完成拍攝。

當時個個幾乎都是勒緊肚皮幹活,既沒錢請火車,也做不起特效,怎麼辦?

那就找真的火車來拍!

麥當雄命令工作人員將攝影機放在火車軌上,等候火車經過。

全組人埋伏在鐵軌兩旁,等火車來:3,2,1!10多盞燈同時啪開,照著火車,將道具屍體扔到鐵軌上,攝影機順利捕捉鏡頭。

火車司機眼前幾乎被照瞎,緊急煞停,火車差點出軌!

全組人員都被拉到警局受罰,依然毫無悔意,全因拍到了好鏡頭。

第二樁事,炸樓。

這更加荒唐。

1987年,麥當雄又拍新戲,要到一處地方取景,並且打算向當地居民借房拍片。

房子的看門老頭跟他們說:

“哦,我們這裡好久沒借過給別人拍戲了。以前有個‘契弟’(粵語,相當於“撲街”),叫麥……麥什麼當什麼雄的,借了我的房子拍《十大奇案》,搞到我這裡烏煙瘴氣,從此以後我就不再借給別人了。”

而他還認不出,站在他面前的就是當年那個“契弟”麥當雄。

結果麥當雄們軟磨硬泡,硬是讓老頭再借了一次。

而這一次後果更嚴重:麥當雄拍完片,原來的六層樓變成了五層樓。麥當雄硬生生把人家的房子炸掉了一層!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癲的。全部都是癲的。”盧玉瑩一直在強調。

我們希望聽到她回憶親眼所見的“癲狂”故事,怎知她只是說:

“已經不記得了。”

她自己就是處於這樣的“癲狂”狀態:

為了拍一張照片,曾經深入地鐵施工現場。那是六層樓深的地下,又黑又悶烏煙瘴氣,她才待了一晚就覺得快受不了。

但拍電影的人,卻要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忍受好幾晚。

當你自身處於一種“迷狂”狀態,你會覺得周圍的一切“迷狂”都是正常,司空見慣,不會產生特殊記憶。

就拿麥當雄來說,他曾經“命令”特效演員從六層樓高的地方跳下來,這一跳就令這個演員斷了半年腿。

香港演員的辛苦,還可以再嘮叨兩句:

當劇組需要用到特效演員的時候,往往先養他們幾個月,到準備拍危險鏡頭的時候就跟他們說:

“我們全組人就靠你生存了,如果你這次不跳,我們全組人都要跳樓。你一定要跳啊,不跳對不起我們全組人!”

在這樣拼命的片場氛圍下,拼出了一個華語電影迄今最輝煌的三十年。

這些人就是這麼“癲”,連命都可以不要,更加不要說什麼名聲地位了。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鄭少秋

初看這張照片,我們以為盧玉瑩拍的是鄭少秋。

畢竟這是個就算年老也能風靡萬千少女的大帥哥。

但盧玉瑩說不是。她不是要拍鄭少秋那麼簡單,而是要拍前面那一件“Salon Filmobile”。

當時全香港的電影人,幾乎都會用“Salon Filmobile”的設備上山下海取景拍攝。

這是一個工業。電影是一群人的藝術,也是一個完整的產業。

“如果他們(明星們)知道我的拍攝意圖,他們應該生我氣。因為我不是要拍他們,我是要拍整個環境。”

沒有一個完整產業的支持,沒有臺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的付出,“明星”再亮也發不出光來。

就像星光璀璨的夜晚,如果沒有黑夜的深邃,永遠不會有星月持續的亮眼。

有书课堂
2019-04-24

一、老年人說照相的燈光一閃,人的鬼魂就被勾走了。


最早照相用鎂光燈,老人說燈光一閃眼前一黑,鬼魂就被煙霧帶走了。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老年人,一輩子能有五六張照片兒實屬不幸,他得長吁短嘆。


我奶奶73歲去世,一輩子只有兩張照片,一張臨死前放靈堂前的單人照,一張是在兒女的極力勸說下照的全家福,她是家庭婦女沒有工作。


我的姥爺倒是有五六張照片,作為教師他照相實屬無奈。


所以姥姥總是憂心忡忡地望著姥爺,唯恐他的鬼魂被三番五次的勾走。


記得照第一張全家福我10歲。


那年姑姑的兒子結婚,兩個舅舅分別從新疆、陝西回河北老家。


兩個均已成家立業的舅舅都在外面有工作,三家人一年難得見一次面。


吃完酒宴後,兩兄弟百般勸說奶奶,最終帶著家屬浩浩蕩蕩開到照相館,在攝影師的指揮下,按照前低後高的順序,端端正正地拍了一張全家福。


每家的孩子各照了一張。


照相傷害了十幾口人的身體,父母花了錢也沒有歡天喜地,我們小孩自然也都心懷鬼胎,怕自己將不久於人世。


鬼魂被勾走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們自然要正襟危坐嚴肅思考:人有幾個鬼魂經得住被勾引呢?


嚴肅之餘,pose哪裡會活潑的起來?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二、照相是貴族人的生活,普通百姓照相有點奢侈。


照相,不僅傷害身體,還要花費“巨資”,精打細算的普通人自然是要錙銖必較。


我在上長學(1985年)之前,照片加起來也不超過十張。


有一張百日照、三張畢業證照、三張集體照、二張初中、高中好友的合照、一張全家福。


記得高中畢業前夕,學校讓大家到城裡照相館拍畢業證照。


拍完單人照,我跟一個形影不離的女同學合照一張。


我大失所望的看著那張玉照:齊耳短髮有點兒上翹、目光呆滯、下巴肥大。


十七八歲的青春玉女竟然照成了老婦女的形象,我嘴撅臉挎很生氣,當時恨不得想把它撕了,但沒有捨得,畢竟花了兩塊錢。


兩塊錢可以買四碗麵皮或一斤肉吃。


那時候人小,也沒有維權意識,照片照毀了自認倒黴,竟然只有心裡悶悶不樂的份兒。


只不過那張照片不再向別人得瑟。


大學畢業前夕,照相館的人跑到學校照相。


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不怕被鬼魂被勾走,畢竟是電影明星風行的年代,如花似玉的人都不怕被鬼魂勾走,況且是貌不驚人的普通人。


同宿舍的八個姐妹共同出資照了一卷照片,有幾張很滿意。


有兩三個同學互相拉著手的,有穿著花裙子三個坐在地上五個站著的,有兩三個坐在草地上看書的⋯⋯


師範院校學生一個月有近10塊錢的生活補貼,女生一個月30斤飯票吃不完,把節餘的賣出(10斤二塊錢)每人出五塊錢,感覺特別划算。


那時候只有柯達和富士膠圈,一卷要10塊錢,再加上衝洗20塊錢左右。


照一卷膠捲三十多張,平均下來一塊錢一張價格還算比較便宜。


當時普遍月工資七八十塊錢,用30塊錢照相還是相當奢侈的。


年輕人無所畏懼不怕鬼魂了,自然神態自然動作優美。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20歲時,我花五塊錢在天安門前照了一張快照,臉上那個茫然,完全沒有“心兒向著北京飛”的喜悅。


我還仔細搜尋過照片的每個縫隙,甚至用小刀把它拆開研究,裡面竟然沒有底版。


沒有底版!


如果以後有哪個中意的男子向我索要照片,我竟然不能把它洗一張送人。


豈有此理!北京人太狡猾,利用天安門騙我們外地人錢。


三、照相技術差。


當時以黑白照片為主,彩色照片是攝影師照相後加工的。


因為照相貴,人們普遍不會照相,只知道換上自己比較滿意的衣服,根本就沒想到擺個什麼樣的姿勢。


照相成本高,攝影師也沒見過大世面,只是讓人們“笑不露齒”地站著或坐著,一來圖清閒,二來圖保險,規規矩矩照相萬無一失。


如果攝影師讓擺花樣兒而顧客不滿意,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一一自尋煩惱。


四、照相館照相基本上都是證件照,表情自然嚴肅端莊。


證件照是貼在證件上的給別人看的證明:工作證、會議證、借書證,嬉皮笑臉顯得輕浮。


在老派人的印象裡,輕浮就跟現在的猥瑣下流一樣,是貶義詞。


姑娘小夥是要婚配的,被雙方的老人看見這麼不正經的照片,再美好的姻緣也就煙消雲散了。


照相館設施佈置太簡單。


人到了陌生的環境,一間空空蕩蕩的小黑屋,舉手投足放不開。


素昧平生的攝影師讓你看著他的眼睛,哪個人會泰然自若談笑風生?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五、老照片的pose不分男女,都是中性人。


六七十年代,鋪天蓋地的是毛主席的照片,他老人家面含微笑向大家揮手致意,或是與他人握手的。


這些動作大家肯定是不能學的。

老照片兒經典Pose有兩個。


1、穿著綠軍裝,像解放軍一樣敬禮的單人照,後來發展成少先隊員敬隊禮。


2、紅衛兵幹革命的集體照。這是個跳舞的動作:弓箭步,右手握拳成直角,擺放在胸前,左手伸直放在後腿上方,眼睛目視右前方45度。


一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英雄氣概,好不威風!


90年代後,電影電視發展迅猛,姿態萬千的電影明星成了大家模仿的對象。


到現在,照相不花冤枉錢了,人們隨心所欲地拍照沒有任何天氣、時間、地域、環境及世俗的約束,怎麼美怎麼來,怎麼個性怎麼整。


真是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一派百花齊放的春光美景。

古梁镛
2019-04-16

謝邀@悟空問答。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老照片裡面的人物,之所以給大家很“板正”的感覺,其實原因有很多,當然了,老照片也有非常流行的pose,不信大家隨我來看。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老電視機)

幸福三寶:電視,縫紉機,自行車。

我們現在口中講的老照片,基本上是爺爺輩和父親輩小時候的照片,也就是黑白照片。

在照相館還未曾普及的哪個年代,一個縣城可能也就一家照相館,而去拍張照片,也是有非常意義重大的事情,畢竟那個時代錢很值錢,大家生活水平又都不高。

那個時代,時髦三件套就是電視機、縫紉機和自行車。電視機有黃河電視機(西北黃河電視機),縫紉機是上海梅花牌,自行車是永久和飛鴿。

所以說,我們今天看到很多老照片,照片上面的人物無論是站在電視機旁邊,或者坐在縫紉機前面,或者推的自行車,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不用質疑,這就是最流行的pose。

再後面到冰箱、洗衣機、大彩電(背投電視),再到小汽車等等。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可不可以說這是懸浮照?哈哈哈)

“板正”的老照片。

板正,就是亦步亦趨,正襟危坐的意思,也就是比較嚴肅。

在大部分集體照中,大家的表現都是非常嚴肅的,大部分人面帶微笑,大家一起看著鏡頭,不像現代人,會擺出很多姿勢。

那麼,為什麼大家都比較板正呢?

第一:照相是非常嚴肅的事情。

為什麼說照相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呢?就像小哥上面所講的“意義重大的事情才照相”“大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照相的時候,大家都很“正經”。

記得小時候去照相,照相師傅說“看這裡,看這裡,不要動,不要眨眼睛”那是非常緊張的時刻,眼睛真的一動不動,生怕照不好,照完後把照片和底片小心翼翼的包起來。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集體照)

第二:留下自己最好的一面。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還記不記得照集體照的時候,比如小學畢業照,個子低的前面蹲一排,老師坐中間一排,個子高的站後面。拍照的時候,光是站位置就要調很多次,把個子高矮先調好,男生女生怎麼搭配著站也要調好,穿的衣服也要調一調(彩色照片),這麼一調整,就是很長的時間,拍照的時候,大家一起看鏡頭,生怕一眨眼,到時候照片洗出來兩眼眯著,這不是很沒面子的事情嗎?

所以說,即便有人想笑,也會盡力憋著,因為怕拍不好。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向雷鋒同志學習)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意義非常重大的老照片)

第三:照相比較神祕。

“照相”機剛剛進入清朝的時候,很少人照相,或者說很少有人敢照相,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很多人迷信的認為照相會“攝魂”,因此很多少對照相比較恐懼,再加上以前照相機非常非常非常少,所以在照相的時候,有人會有點緊張,有人會很好奇,有人思想開小差,就這麼一愣神的功夫,照片拍好了,洗出來一看,嗯,都很嚴肅。

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老照片中人物之所以都比較嚴肅,很大程度和當時的生活水平、人物心理活動有關,對比現代,拍照非常方便,大家都很放的,和以前那種拘謹完全不同,因為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時科技更加進步,各種新文化不斷的被創造,毫無疑問,當前的時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謝謝大家。

802原创影像
2019-04-15

老照片的界定——是指黑白的,超過50年以上的,用膠片拍的那些。言下之意就是指1970年以前的照片。就國內而言,彩色甚少基本是黑白,同時由於那時便攜類的相機較少,大多是旁軸或者單反,而且價格不菲。基於上述原因,拍照都是以紀念性的為主,人們拍照,大多又是在照相館,從而顯得非常珍貴,因此標準式的,統一的造型是保證成功拍攝的關鍵,加上當時的攝影師要調動,調整等,拍攝的人們都中規中矩,一臉嚴肅,少有笑容。

基本的造型都是一字排開(一行),中間插空(兩排),前坐後站(家庭),等。而單人相(特寫),則較多是半側身(面)等。

六尘先生
2019-04-15

當時照相是一件很嚴肅和奢侈的事情,那個時候的人們都像把自己莊嚴的一面留下,不像現在照片里根本不是自己。像自己就覺得醜

狼过河
2019-04-20

那時候拍一個照片那也是很,難得的是肯定要正正經經呢。就算靈堂擺個畫像也是好的呀。況且那時候的人,哪有這麼搞怪。

生活水平決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