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8旬夫妻住僅5戶小村,院門前卻擺一沙發:那是一個人的專座
大河鄉土
1/10 9月4日,在山西平陸中條山下一個小村子裡,攝影師遇到一對在家門口晒太陽的老人,經聊天得知,大爺姓楊,今年83歲;大娘姓張,78歲。兩位老人是一對夫妻,是在這個村子土生土長的原住民。張大娘說,這個村子位於一條山溝中,村中人家都住在山溝兩側,“以前有600多口人,家家戶戶住窯洞,現在大多搬了出去,只剩下5戶,不到10個人,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
2/10 張大娘熱情、健談,她向攝影師介紹,她和老伴一共生養了4個姑娘1個兒子,姑娘們都嫁在周邊,兒子和兒媳在廣東打工。因為村子交通不便,不少村民陸續遷到了溝外,兒子也在鎮上買了樓房,但她和老伴覺得每天上下樓不方便,在鎮上待了沒兩天就又回到了村裡,住到了在世代生活的老院子中。
3/10 張大娘身體不太好,有冠心病,醫生告誡她,這種病很危險,平時活動量不能大,說話也儘量慢點,“特別不能和別人搶著說”。楊大爺的4年前有過一次腦出血,在縣醫院治療了大約一週時間,出院後不但沒落下後遺症,還把遺傳的手抖的毛病治好了,現在沒事時還能寫寫字,這個“意外”讓全家很高興。張大娘說,就因為老伴的治療效果好,很多人都跑到家裡,問是哪個醫生給治的,那個醫生還火了一段時間呢。
4/10 在院子的門前,夫妻倆開闢了一塊小菜園,種了萵筍、豆角、香菜、蔥、掃帚苗、菜瓜等十餘種蔬菜,還在菜園邊上種一圈雞冠花,不但讓院門呈現出勃勃生機,還花香四溢。“我倆年齡大了,莊稼地不管了,但平時種種菜、翻翻土,雖然活動量不大,還是能鍛鍊一下身體的。”張大娘笑著說,老年人不幹點活也不行,勞累了一輩子,沒事幹的話心就空了。
5/10 圖為夫妻倆在菜園中種植的萵筍,長勢喜人。
6/10 楊大爺曾是村裡的文化人,也是個見過世面的人。他完小畢業後,在村裡的小學當了幾年老師,後來服兵役,到東北當了十年的鐵道兵,復員後就在大隊當會計,一直幹了30年。“現在他每個月都有退伍軍人補貼、養老補貼,我也有養老補貼,我倆加起來每個月能有三四百塊錢,夠生活了。”楊大爺不太愛說話,張大娘則慢悠悠地向我們介紹。圖為坐在家門口的楊大爺。
7/10 夫妻倆以前的院子是一個地窨院,挖有四五孔窯洞,後來窯洞塌了,他們將地窨院填埋後,在旁邊蓋了三間磚瓦房。圖為張大娘介紹她和老伴現在居住的房間。她說,她其實特別喜歡住窯洞,因為窯洞冬暖夏涼,很舒服,“就是土多,沒有房子乾淨。”
8/10 在老人院子前的一棵樹下,很規整地擺放著一個略顯殘破的沙發,攝影師以為是老人乘涼時坐的,但張大娘說,那是她專門給村裡的一個老啞巴準備的專座,“60多歲,父母早已離世,一個人住在窯洞裡,因為又聾又啞,聽不見說不成,挺可憐的。我家在路口,經常有人坐在這裡聊天說話,他也經常來,我就從家裡搬了這個沙發,讓他坐。”
9/10 “自從有了這個沙發,他就常常一個人坐在這裡,有人聚在一起聊天時,他就默默地望著大家,沒人時就一個人發呆。”張大娘說,去年10月,這個啞巴去世了,但她沒有把沙發再搬回家,但也沒人再繼續坐了,“孤苦了一輩子,說沒就沒了,也算解脫了吧。”
10/10 在和大娘聊天期間,大娘的大女兒、女婿騎著摩托車來看望他們,順便送來了一大袋子饃。張大娘說,兒子一家在外打工,現在夫妻倆吃的饃全是閨女們做好了給送過來,她和老伴熱一熱、做個湯,再到菜園子裡摘一把新鮮的菜,就是一頓飯了,“年齡大了,幹不動了也吃不動了,但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持好的心情,否則要是病倒了,那就是給兒女們添麻煩了,你說是不是啊?”
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