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6 個回答
炒米视角
2019-04-25

雍正和八爺黨的矛盾之所以在雍正4年爆發,是因為此時雙方實力已經開始出現了壓倒性的逆轉。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雍正用了4年的時間隱忍不發,做了幾件決定成敗的大事,徹底改變了朝局的力量對比,徹底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想雍正繼位之初,可謂勢單力孤,各種被質疑。雖然貴為天子,然而幾為光桿司令。雖然有胤祥這個鐵桿替自己掌握兵權,控制局面。但實際上,他不得不依靠八王胤禩出面給組閣以穩定朝局;不得不依靠隆科多總理維繫朝局;不得不依靠年羹堯在西北替自己統領全國精銳。

面對開局之初,雍正必須籠絡這些人,目的只有一個操持現狀,堅決不能出現動亂。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他封胤禩為總理王大臣,
(實際在正史上還廉親王也是雍正繼位時封的,而非八大山莊康熙封的)令其出面組閣,統領朝局。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他以舅舅稱呼隆科多,加封其太子太保
,並且承襲一等公的爵位,被授為吏部尚書,入閣處理政務。加封為一等阿達哈哈番,並令他的長子嶽興阿承襲。清廷銓選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經奏請,任意挑選,當時被稱為“佟選”。連纂修《聖祖實錄》、《大清會典》的總裁,並且監修《明史》這些事情也盡皆交於他。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年羹堯就更不用說了,雍正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穿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
整個西北都交給了年羹堯,而在平叛羅卜藏丹津的時候,幾乎是把整個大清家底和生家性命全部壓到了年羹堯身上。吃個荔枝,突然都能想到年羹堯,讓人用快馬6天從北京送到西安,當年李隆基對楊貴妃也不過如此。

但是即便如此。雍正面臨的是什麼呢?自己實際上就只能算是比傀儡稍微有點尊嚴罷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著手推廣改革,解決爛攤子。結果處處碰壁。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在《雍正王朝》裡,自己即位後第一次大朝會,自己上面說一句話,下面十阿哥就放一聲屁,有恃無恐,自己還不能發作,只能“戒急用忍”。

“新錢案”雍正被當成傻子一樣被糊弄,新朝新氣象,給你把錢做的漂亮一點,字刻明顯一點,銅的比例就要增加點,但實際上貪得盆滿缽滿。而自己後來明知道被耍了,也只能減少制錢量,而不能叫停。

搞個恩科想為新朝選拔人才,主考官、副考官都有名氣有聲望,但是開考前三天,試題就在伯倫樓上賣起來了。

表彰一下“追比藩庫欠銀”的先進典型,結果硬是打臉,原來竟然是造假的,大部分“欠銀”實際上都是山西商人的錢。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一個皇帝做到這份上,簡直可謂奇恥大辱。
當然這幾個案例都是《雍正王朝》為了凸顯雍正繼位初期的尷尬境地而藝術創作的。在實際正史上,雍正的處境雖然沒這麼誇張,但也差不多少。實際權力把握在隆科多和年羹堯手裡,而宗室門又都是支持胤禩的,雍正不止一次說出“如果你們覺得胤禩水平比我高,讓你們有人上奏,我可以讓位給胤禩。”結果那些陰裡陰氣的宗室們卻又無人敢於上奏,因為面對那樣的爛攤子,交給胤禩還真未必有雍正做的好。

但是雍正用了四年時間,通過支持年羹堯西北平叛,最終賭贏了。不但贏得了西北的勝利,還贏得了自己權威的建立。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他採納李維鈞改革建議,重用田文鏡在河南試點“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政策。逐步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政績”。並且通過 解決了年羹堯,實現了真正的大權在握。

而此刻與雍正元年剛即位時的朝局情況相對比,雍正已經處於碾壓式的優勢地位。此刻是應該解決胤禩集團了。這幫人真正解決處理時局困難是一點能力都沒有,但是吃裡扒外、中飽私囊、煽風點火樣樣在行。

在《雍正王朝》裡,是胤禩一黨在看到雍正改革遇阻,得罪了各方既得利益勢力。所以覺得自己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最終聯合隆科多,孤注一擲,搞了個“八王逼宮”。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然而正史裡面沒有這麼凶險,反而胤禩表現得猥瑣的多,胤禟利用自己的“密碼”傳遞消息,被雍正截獲,查出胤禩一黨在軍隊裡有動向。因此直接將胤禩一黨都抓了起來。雍正的性格如此,愛你愛死你,恨你恨死你。一怒之下,將胤禩改名阿其那,將弘旺被改名菩薩保,將胤禟改名塞斯黑,削去了宗籍,圈禁起來了。

站在當時的歷史情境客觀來講,雍正越往後的行為越偏激。但是更多是出於無奈,因為雍正首先要解決的是爛攤子問題,而且雍正的情商並不是很高。面對那些風言風語及嘲笑自己的,拼命打壓來立威,實際上是無可厚非的。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但是在失去歷史情境的情況下,光看結果,雍正很容易被人詬病,認為雍正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豫有得
2019-04-25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在雍正四年後爆發這是雍正精心策劃的,也是雍正收拾八爺黨最好的時間節點。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康熙一直主張讓雍親王做個孤臣,所以四爺黨班底人很少。雍正靠步軍統領隆科多和撫遠大將軍年羹堯擁戴登上皇位並坐穩皇位。但是雍正的班底和八爺黨沒法比,八爺黨有胤禟、胤䄉、胤禵、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阿爾鬆阿、阿靈阿、佟國維、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幾十人。對雍正來說,八爺黨的存在始終是一塊心病。但是八爺黨人多勢眾,直接打擊沒有必勝把握,雍正採取了先安撫,後分化瓦解,最後分而治之的策略。

雍正登基後,為穩定人心,先進封胤禩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八爺黨其他成員,有的沒動還是原來職務,有的提升調離京城,名譽上重用,實際上是在分化瓦解個個擊破。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雍正第二步要解決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十四阿哥在康熙駕崩被雍正召回奔喪時圈禁。十阿哥胤䄉在雍正二年四月被圈禁。但九阿哥胤禟在西寧被年羹堯看管時出了問題。

雍正受意年羹堯在看管期間將胤禟解決掉,年羹堯不但沒執行,還好吃好喝好招待,讓胤禟過得舒舒服服。雍正看得出來,年羹堯有意靠攏八爺黨,他是在為自己留後路。於此同時,雍正還發現隆科多暗地裡與八爺黨聯繫。雍正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他得回頭先解決年羹堯和隆科多。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到了雍正四年,雍正的班底有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大學士馬奇,首席軍機大臣張廷玉,整個朝廷核心圈雍正有六人。八爺黨人還不少,但核心圈就剩胤禩自己,胤禟被看管。雍正這時收拾胤禩已經不會有任何問題。

既然這時胤禩已經沒有還手之力,為什麼雍正還要把胤禩徹底去根?一方面雍正為人心狠手辣,另一方面,八爺黨在全國散佈謠言,說雍正得位不正,幹出了弒父、逼母、屠弟等惡行,造成各地總有反清活動發生,雍正要徹底消除一切不利因素。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红雨说历史
2019-04-22

我們都知道康熙末年發生了九子奪嫡事件,指的是康熙的9個兒子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爭奪儲君位置。康熙二廢太子以後四阿哥,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脫穎而出,成為最有機會登上皇帝位置的皇子。其中八阿哥實力最大,朝中八爺黨羽遍佈,四阿哥胤禛手握關鍵王牌隆科多,年羹堯,以天下第一閒人自居韜光養晦。三阿哥圍繞著一批文人掌握天下文辭,私下甚至以儲君自居,十四阿哥以軍事才能擔任西北大將軍王,戰績卓著。其中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才能,性格俱佳是新皇的最佳人選之二。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在關鍵時刻,四阿哥胤禎彎道超車,藉著左膀右臂主管京師防務的隆科多和牽制西北大將軍的年羹堯成為新的皇帝雍正皇帝。雖然雍正掌握了內外兵馬,但是朝中地方文臣中八阿哥胤禩黨羽林立,剛剛登基的雍正根基不穩,為了穩定朝局,雍正反而將胤禩封和碩廉親王,委以重任。因為康熙末年,很多滿族貴族都支持胤禩,但是誰都沒有想到胤禛當了皇帝。這些滿清貴族知道當初支持胤禩現在,如果轉而投向胤禛的話也不會有多少信任可言,所以他們依舊支持著隱私。雍正對於當時的現狀也表示無奈,甚至直接說如果有人明奏或者祕奏,允祀才能高於正朕的話,我立刻讓位給允祀(雍正登基把自己弟弟哥哥們的胤改為允)。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等到雍正三年的時候,雍正坐穩了位置,但是與他對立的八爺,九爺,十爺,十四爺在民間的位置日益提高,雍正在民間的形象甚至都妖魔化了。這其中很多謠言都是八爺黨門人散步的,而且當時消息閉塞基本都是口耳相傳,可見八爺黨居心叵測。雍正三年年末的時候,甚至有人將八爺的一封書信交給雍正。信上都是雍正都不認識的文字,據說是允祀藉著當時葡萄牙傳教士的葡萄牙語發明的往來的通信密碼。再加上當時允祀是因為軍官不聽他的指示,命令太監將軍官杖刑致死,被宗人府密奏雍正,引起雍正警覺。
雍正和八爺黨雙方矛盾,為何在雍正即位後四年爆發?

雍正立馬提高了對允祀的監督,後來一怒之下,將允祀一黨都抓了起來,削去了宗籍,老八被改名阿其那,兒子被改名菩薩保,老九被改名塞斯黑。相傳雍正五年,老八,老九被雍正毒死,但是這只是有人猜測,一般老八在獄中抑鬱而亡。

文/紅雨

羊排野史
2019-04-22

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在朝廷上下派系橫生,演變得轟轟烈烈,從朝堂到民間各種各樣的故事層出不窮,就現在對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繼位的合法性都有不同的聲音,以下為一家之言,供諸君品。

首先,四爺黨和八爺黨的矛盾是相互剋制的,在朝堂上形成了互相制衡的狀態。在爭奪皇儲的過程中,各黨派不僅僅是簡單的敵對,有時候會因為某一黨系的優勢而遭到其他黨派進行聯合壓制,所以就會出現時而是敵人時而是盟友的情景。從康熙47年廢除皇太子胤礽起,眾多有實力的阿哥開始了對皇位的覬覦。直到康熙61年康熙病故於暢春園之後,在長達14年中,這種忽而敵對,忽而聯合壓制的情景一直存在,這個過程之中,諸位阿哥因為各種各樣的事件遭到康熙對其勢力的消減漸漸退出爭奪皇位,最後形成了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其次,四阿哥胤禛成功爭得到皇位,也就是雍正帝繼位之後朝堂上的環境複雜,此時的時機不適合雍正對八爺黨的勢力進行剷除。康熙在位時,諸多皇子在朝堂各個重要的機構部門都有所浸透,雍正繼位以後眾阿哥的勢力均潛伏起來,朝堂上曾站隊的大臣們也都在觀望。此時的雍正政權還不夠穩定,康熙的好大喜功,多次征伐造成國庫空虛,財政睏乏,天災人禍不斷,八爺黨不甘心失敗,政治上消極應對,輿論上從民間到朝堂質疑雍正繼位的合法性,這一觀點上,我是贊同雍正繼位的合法性的,因為從眾所周知的十四阿哥改成四阿哥,這一點來說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滿清皇位的繼承祕招是用繁體字和滿文字同時書寫的,不是‘十’字改成‘於’字,就能夠解釋得通的,這點不在這裡贅述。 八爺黨在各個重要機構部門掌握著大權雖說給雍正造成了種種的不便,也促使了雍正對朝廷上下的改革,整頓財政嚴查貪官汙吏,實施火耗歸公,實行攤丁入畝制度,官紳一體納糧,一系列的改革既增加了中央財政的收入,也使雍正帝的中央集權制進一步鞏固,同時無形中也消減了八爺黨的勢力。同時設立軍機處處理軍務,設置密摺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控,更好的瞭解民間朝廷動態,有效的實施統治。

結局,朝堂內外的一系列改革,既消減了八爺黨的勢力,也鞏固了雍正皇帝的統治地位,這個時候雍正三年7月發出《御製朋黨論》對胤禩黨人進行清剿,徹底清除八爺黨的殘餘勢力,12月年羹堯賜死,胤禟、胤禩囚禁,蔡懷璽自殺,郭允進斬首示眾,以及原有的胤禩黨人都遭到處分,至此原四爺黨和八爺黨之間的矛盾,從此煙消雲散。

沒事扯歷史,歡迎關注。

步武堂
2019-04-26

從電視劇《雍正王朝》來看,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和雍正之間的矛盾和爭鬥,是貫穿於這部電視劇的一條主線。

雍正和和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究其根源就是康熙朝後期的“九子奪嫡”。

在康熙朝的九子奪嫡當中,最後勝出的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四阿哥胤禛,而一直是“勢力強大”和擁護和支持者眾多的人稱“八賢王”的八阿哥胤禩卻是總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總是在形勢大好的局面下輸掉。

而反觀四阿哥胤禛,儘管是一個號稱“冷麵王”,並且是以“顧臣”自居,但是在康熙朝後期卻是名望和勢力在不斷的上升,最終,在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身邊有鄔思道,關鍵的時候有十三阿哥胤祥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下,涉險繼承了大位,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這個結果,八王爺胤禩及其八爺黨是極不情願也極不服氣的,所以,幾乎是從雍正登基的第一天開始,八王爺廉親王允禩(胤禩)和他的八爺黨就想盡辦法明裡暗裡和雍正作對,挖坑下套使絆子的各類招數沒少用,雍正登基之初就面臨著各種阻力和不協調。

八爺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無論如何不能讓雍正的皇位坐穩當,然後找機會扳倒這個怎麼看都不順眼的雍正皇帝。

所以,八爺黨和雍正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也一直在不斷的積累,只是在雍正四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總爆發罷了。這次矛盾的爆發,標誌著八爺黨的徹底瓦解和失敗。雍正也是通過這次爆發,真正的坐穩了皇位,也開始真正有效的推行他的新政。

雍正在登基之後,為了儘快改變“國力空虛”和“吏治腐敗”的弊政,辦的好多事的確比較著急,其實雍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西本局勢不穩,青海的羅布藏丹增和準格爾的阿拉木坦的反叛已經基本不可逆轉,朝廷在西北的這一仗早晚要打,而貪腐成風的吏治,捉襟見肘的稅收,讓雍正十分心焦。

這個時期的廉親王已經被雍正任命為總理王大臣,但是他和和八爺黨在這個時期的基本方針上就是“怎麼讓雍正難受怎麼來”。

雍正的新朝發行的新幣,廉親王分管的戶部,大約是欺負雍正不大懂鑄造錢幣當中銅的比例對國民經濟和金融流通的重要作用,故意把新朝的雍正制錢的銅的比例提高到六成,這些個黃燦燦銅錢的確很好看,但是卻基本無法流通——銅的比例太高,必然導致“銅貴銀賤”,朝廷法行的制錢會被大量收購然後重新熔鑄成銅器。

這個非常專業的關鍵問題,被廉親王允禩隱瞞下來,在看到新朝的鑄造精美品質很好的制錢,廉親王一句:彰顯我雍正新朝的新氣象的話,就忽悠的雍正下旨按照提供的樣品大量鑄造雍正制錢。

要不是那個“眼裡不揉沙子”的戶部雲貴司主事孫嘉誠冒著開罪戶部堂官的風險,為了新朝制錢的銅的比例太高而和戶部堂官撕打到雍正面前的話,雍正還就真的掉到廉親王允禩的這個坑裡了。

這就是雍正登基之初面臨的局面,直到雍正四年發生廉親王允禩極其八爺黨勾結隆科多,利用關外的鐵帽子王提出恢復“八王議政”的藉口實行“逼宮”之前,雍正和八王爺廉親王允禩之間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而且越演越烈。

本著“雍正擁護的八爺黨就反對”這個原則,雍正要想做的幾乎所有的事,都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

山西巡撫諾敏在清理山西藩庫的過程中,為了取悅雍正,竟然弄虛作假,用借來的晉商的銀子冒充庫銀,在半年之內就將三百多萬兩藩庫虧空收齊。雍正喜出望外,諾敏也騙得了“天下第一巡撫”的御製牌匾。

但很快隆科多舉薦的諾敏的弄虛作假被揭穿,諾敏也被革職拿問押解進京。雍正覺得自己被戲弄了。

但是,禍不單行,諾敏的案子還沒有塵埃落定,科場舞弊的案子卻接踵而來。廉親王允禩推薦的恩科主考張廷璐“私自夾帶考生”也被革職押入大牢。

為了整肅吏治,雍正決心要嚴懲這兩個讓他極為失望,為他的雍正朝帶來奇恥大辱的兩個“貪官汙吏”。

但是,廉親王允禩和他的八爺黨卻暗地裡鼓動朝廷上下的官員們“力保諾敏和張廷玉”。儘管最終諾敏和張廷玉被斬,但是八爺黨們的背後“使絆子”,還是造成了雍正和部分朝廷官員之間的一些矛盾。

而在彈劾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的事件當中,八王爺允禩則是充分的攪動和利用“清流”的力量,並把清流擺到了和雍正對立的位置上,算是借用清流的力量迫使雍正妥協,按照清流的意願殺了年羹堯,生生的讓雍正背上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罪名,當然,年羹堯的死,很大程度上也算是他自找的。

但是八爺黨和雍正之間的這種暗地裡較勁的較量,到了雍正四年得到了總的爆發,擺到了明面上。

導致八王爺允禩和他的八爺黨最終決定和雍正徹底攤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八王爺允禩認為“時機到了”,而判斷時機到了的,是當年發生在河南的“書生罷考”事件。

田文鏡在河南推行雍正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得罪了除了老百姓之外的“富紳”和“讀書人”甚至是各級官員。

中國的歷代讀書人,十年寒窗的追求目標,最低也是“不當差,不納糧”,當然還有更高的追求,但是就這兩個最低的追求被取消了,既損害了讀書人的利益(不納糧)也損害了讀書人的尊嚴(不納糧)。

對待“學子們”的反對浪潮,田文鏡的反應很強勢,清流領袖李紱是帶頭反對新政的朝廷高官,田文鏡處理“學潮”過於生硬,強勢和操切,導致了河南學子罷考。而李紱聯合清流們彈劾了田文鏡。

面對河南學子罷考事件,雍正一面派自己的四阿哥弘曆去“安撫”,另一方面卻對田文鏡給予了堅決的支持。對李紱等人彈劾,雍正則是用弘曆從河南帶回的“田文鏡改革成就”數據駁斥了他們。

雍正的本意,是想告訴“清流們”:發發牢騷就行了,別沒完沒了。

但是雍正還是沒料到中國的“清流”們的“死磕”精神。即使是不牽扯自己利益的“道義道德”上清流們都敢死磕,更別說像“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樣的即損害利益有損害尊嚴的所謂“新政”。

死磕起來的清流們是很可怕的,在中國,只要被清流們認定為“小人”的人,如果還想比他們這些“君子”更吃香的話,那是要拿出“你死我活”的氣概來的。

雍正被這些清流們的“死磕”氣得渾身哆嗦,他決定“殺一儆百”,這樣清流領袖李紱和陸生男就被押赴刑場執行死刑。

但是,最終,雍正還是對清流(天下讀書人)網開一面,讓自己的四阿哥弘曆在刑場“刀下留人”。說到底雍正還是不敢在根本上得罪“讀書人”。

還是禍不單行,雍正對旗人不勞而獲的弊政的改革,也得罪了旗人,很多旗人們在得到了雍正給他們分的土地之後,轉手就給賣了,然後接著靠朝廷養活。

這也是後來雍正同意了弘時提出的請關外鐵帽子王進京協助整頓旗務的原因之一。

這些事是雍正四年發生的大事,這幾件事各個都讓雍正灰頭土臉。個人威望和雍正皇帝的權威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雍正的這個境遇,讓八王爺廉親王允禩做出了一個判斷:雍正這幾年的所作所為已經搞得“天怒人怨”,雍正也是“人心盡失”。這就是一個向雍正的皇位發起挑戰的絕好機會,甚至是唯一的機會。

允禩認為,自己已經攢夠了人心,所以他很自信:什麼是八爺黨,八爺黨就是人心。在雍正的人心和威望降到最低點的時候,只要精心策劃,一擊而中的概率為九成——他把最後的一成交給了“老天爺”。

他倒是不知道,他做了九成的“文事和武備”,最後還是輸給了那一成的“天意”。這個天意就是“雍正是皇上”。

所以,最後他很不服起的告訴雍正:你要不是皇上,你是贏不了的!

方瓴
2019-04-22

當時時機不到。隆科多執行康熙意旨,四年後情況變化,因為諾敏一案隆科多受牽連,所以隆科多站到了八爺一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