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即位後,對太上皇乾隆會有牴觸嗎?為什麼?

嘉慶即位後,對太上皇乾隆會有牴觸嗎?為什麼?
10 個回答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6-30

嘉慶元年,85歲的乾隆在太和殿舉行盛大的歸政大典,將傳國玉璽捧在手心,端視良久,最後還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戀戀不捨地將玉璽交給跪在面前的皇太子永琰。至此,禪讓大典結束了。

乾隆成為清王朝第一位太上皇。36歲的永琰,接替乾隆的皇位,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五任皇帝。

嘉慶元年,85歲的乾隆在太和殿舉行盛大的歸政大典,將傳國玉璽捧在手心,端視良久,最後還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戀戀不捨地將玉璽交給跪在面前的皇太子永琰。至此,禪讓大典結束了。

乾隆成為清王朝第一位太上皇。36歲的永琰,接替乾隆的皇位,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五任皇帝。

(乾隆劇照)

乾隆雖然當了太上皇,但其實一直掌控著權力。那麼,作為皇帝卻手中無權的嘉慶,有沒有不滿的表現呢?

一、身康體健的乾隆為何要做太上皇?

事情要回到乾隆四十三年,68歲的乾隆下了一道諭旨:“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這話的意思說的是,乾隆早在登基之初,就曾焚香向上天祈禱,他的爺爺康熙在位61年,他不敢和康熙比,所以上天若能保他在位60年,在他85歲時,就退休歸隱,把皇位傳給皇子。

乾隆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因為康熙也才活了69歲,而他此時也是68歲的年紀,已經是花甲之年,雖說身體硬朗,口齒清楚,但畢竟是垂暮之年,誰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另一方面,由於乾隆在位已經43年,外界認為他有貪戀權位的議論在坊間流傳。

所以,乾隆才會專門寫下諭旨,向天下人稱,自己在位時間,絕不會超過康熙在位的時候。在位60年後,一定會將帝位禪讓給皇太子。

實際上他這樣說,還就是想一直幹到老。

嘉慶元年,85歲的乾隆在太和殿舉行盛大的歸政大典,將傳國玉璽捧在手心,端視良久,最後還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戀戀不捨地將玉璽交給跪在面前的皇太子永琰。至此,禪讓大典結束了。

乾隆成為清王朝第一位太上皇。36歲的永琰,接替乾隆的皇位,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五任皇帝。

(乾隆劇照)

乾隆雖然當了太上皇,但其實一直掌控著權力。那麼,作為皇帝卻手中無權的嘉慶,有沒有不滿的表現呢?

一、身康體健的乾隆為何要做太上皇?

事情要回到乾隆四十三年,68歲的乾隆下了一道諭旨:“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這話的意思說的是,乾隆早在登基之初,就曾焚香向上天祈禱,他的爺爺康熙在位61年,他不敢和康熙比,所以上天若能保他在位60年,在他85歲時,就退休歸隱,把皇位傳給皇子。

乾隆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因為康熙也才活了69歲,而他此時也是68歲的年紀,已經是花甲之年,雖說身體硬朗,口齒清楚,但畢竟是垂暮之年,誰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另一方面,由於乾隆在位已經43年,外界認為他有貪戀權位的議論在坊間流傳。

所以,乾隆才會專門寫下諭旨,向天下人稱,自己在位時間,絕不會超過康熙在位的時候。在位60年後,一定會將帝位禪讓給皇太子。

實際上他這樣說,還就是想一直幹到老。

(嘉慶劇照)

二、退位不退權的太上皇。

早在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就曾大興土木修建了寧壽宮,打算退休後,到那裡頤養天年。

然而乾隆做了太上皇后,壓根就沒打算遷出養心殿。因此,嘉慶只能屈居住在毓慶宮中。

另外,乾隆仍行使皇權,對外自稱為“朕”,諭旨也稱為“敕旨”。總之,他除了名號換成了“太上皇”,所行的依然還是皇帝的權柄。不論是人事任免還是軍政大事,也都由他來做主。

為了不讓大臣們議論,乾隆還下詔,稱軍國大事不能懈怠,也不能不聞不問。畢竟皇帝年輕,沒有經驗,他只有勉為其難做好老司機,多在軍政大事上教導嘉慶,以免將來嘉慶會因沒有做皇帝的經驗出錯。

乾隆在圓明園召見藩國使臣時,就直截了當地說:“朕雖歸政於皇帝,但大事還是我辦。”

當然,嘉慶也在履行皇帝的職責,不過他所做的,也就是些祭祀、謁陵或者日常雜務這樣的事情。至於軍政大事,他是沒權利做主的。別說軍政大事,就連內宮之事,乾隆也要親歷親為。

最過分的,是對外已經改為嘉慶元年,但宮中卻仍以乾隆年號紀年。嘉慶這個皇帝當得有名無實,自然也在大臣中樹立不了威信。

三、孝子忠臣般的嘉慶。

據《朝鮮實錄》記載:“(嘉慶)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於此亦有可知者矣。”

說的是,乾隆晚年把持朝政,仍坐在龍椅上,嘉慶則侍坐在他的一側,一切全看乾隆臉色。乾隆高興他便臉帶喜色,乾隆笑他亦陪笑。

不光如此,乾隆本來就是個喜歡玩樂的皇帝,他一邊繼續把持朝政,一邊又“終日宴戲”。每到宴飲之時,身為皇帝的嘉慶總是“先行恭候”,或者“尾隨其後”。總之極為恭順,對乾隆唯唯諾諾,絲毫不以皇帝自居,反而處處擺出孝子忠臣的形象。

嘉慶元年,85歲的乾隆在太和殿舉行盛大的歸政大典,將傳國玉璽捧在手心,端視良久,最後還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戀戀不捨地將玉璽交給跪在面前的皇太子永琰。至此,禪讓大典結束了。

乾隆成為清王朝第一位太上皇。36歲的永琰,接替乾隆的皇位,成為清朝入關後第五任皇帝。

(乾隆劇照)

乾隆雖然當了太上皇,但其實一直掌控著權力。那麼,作為皇帝卻手中無權的嘉慶,有沒有不滿的表現呢?

一、身康體健的乾隆為何要做太上皇?

事情要回到乾隆四十三年,68歲的乾隆下了一道諭旨:“朕踐阼之初,曾焚香告天雲,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這話的意思說的是,乾隆早在登基之初,就曾焚香向上天祈禱,他的爺爺康熙在位61年,他不敢和康熙比,所以上天若能保他在位60年,在他85歲時,就退休歸隱,把皇位傳給皇子。

乾隆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因為康熙也才活了69歲,而他此時也是68歲的年紀,已經是花甲之年,雖說身體硬朗,口齒清楚,但畢竟是垂暮之年,誰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另一方面,由於乾隆在位已經43年,外界認為他有貪戀權位的議論在坊間流傳。

所以,乾隆才會專門寫下諭旨,向天下人稱,自己在位時間,絕不會超過康熙在位的時候。在位60年後,一定會將帝位禪讓給皇太子。

實際上他這樣說,還就是想一直幹到老。

(嘉慶劇照)

二、退位不退權的太上皇。

早在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就曾大興土木修建了寧壽宮,打算退休後,到那裡頤養天年。

然而乾隆做了太上皇后,壓根就沒打算遷出養心殿。因此,嘉慶只能屈居住在毓慶宮中。

另外,乾隆仍行使皇權,對外自稱為“朕”,諭旨也稱為“敕旨”。總之,他除了名號換成了“太上皇”,所行的依然還是皇帝的權柄。不論是人事任免還是軍政大事,也都由他來做主。

為了不讓大臣們議論,乾隆還下詔,稱軍國大事不能懈怠,也不能不聞不問。畢竟皇帝年輕,沒有經驗,他只有勉為其難做好老司機,多在軍政大事上教導嘉慶,以免將來嘉慶會因沒有做皇帝的經驗出錯。

乾隆在圓明園召見藩國使臣時,就直截了當地說:“朕雖歸政於皇帝,但大事還是我辦。”

當然,嘉慶也在履行皇帝的職責,不過他所做的,也就是些祭祀、謁陵或者日常雜務這樣的事情。至於軍政大事,他是沒權利做主的。別說軍政大事,就連內宮之事,乾隆也要親歷親為。

最過分的,是對外已經改為嘉慶元年,但宮中卻仍以乾隆年號紀年。嘉慶這個皇帝當得有名無實,自然也在大臣中樹立不了威信。

三、孝子忠臣般的嘉慶。

據《朝鮮實錄》記載:“(嘉慶)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於此亦有可知者矣。”

說的是,乾隆晚年把持朝政,仍坐在龍椅上,嘉慶則侍坐在他的一側,一切全看乾隆臉色。乾隆高興他便臉帶喜色,乾隆笑他亦陪笑。

不光如此,乾隆本來就是個喜歡玩樂的皇帝,他一邊繼續把持朝政,一邊又“終日宴戲”。每到宴飲之時,身為皇帝的嘉慶總是“先行恭候”,或者“尾隨其後”。總之極為恭順,對乾隆唯唯諾諾,絲毫不以皇帝自居,反而處處擺出孝子忠臣的形象。

(和珅劇照)

四、不敢得罪的和珅。

嘉慶處處和順,絲毫沒有因乾隆遲遲不歸政,露出半分不悅的態度。

因此,嘉慶得到乾隆的信任。但為了穩固他的帝位,這還做得遠遠不夠。

當時,和珅是乾隆身邊最寵信的大臣。他不光職權很大,還能左右乾隆的決定。比如嘉慶呈給乾隆的奏摺,有可能被打回來好幾次。但是和珅如果呈上去,往往經他一番言語,就達到了目的。

由於和珅位高權重,再加上乾隆年事已高,說話口齒不清,唯有和珅聽得明白他說什麼。所以,和珅侍立在乾隆和嘉慶的身側,朝臣奏事,再由他傳達乾隆所言。有時他亦自行判斷,儼然有攝政之嫌,因此民間調侃他為“二皇帝”。

和珅不光左右乾隆,還在嘉慶身邊安插眼線。比如,嘉慶的侍讀吳省蘭兩兄弟,都是和珅的耳目。但嘉慶對他們不做猜忌,反而與他們“相處融洽”。

對和珅,嘉慶亦是謹慎謙讓,處處倚重,不給和珅留下話柄,以此保全皇位的平安。

五、親政後的爆發。

嘉慶四年,嘉慶在隱忍了3年後,終於熬死了乾隆,得以繼位。

隨即,嘉慶在乾隆去世第5日,便將還沒有準備的和珅拘捕入獄,並查抄家產,10日後便頒佈20條大罪,將他賜死。

由此可見,嘉慶在做傀儡皇帝時,既要面對遲遲不放權的乾隆,又要防範處處對他掣肘的和珅。心裡要是沒有牴觸,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乾隆去世,他大權在握,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和珅,解心頭之氣。

(參考史料:《清史稿》)

梁老师说历史
2019-07-03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就這事,您就是拽個光屁股小孩,問他:“喂小孩!你老子天天管你,你喜歡嗎?”

如果這小孩大板牙一齜,衝你一樂:“賊拉喜歡了,俺就喜歡被自己爹管著,他不管著俺,俺就皮癢癢!”

這就兩種情況,第一種,孩子他爹一年沒幾天呆在家裡,這就是小孩的天性,這就是血脈的親和力這沒地說理去。

這第二種,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和他爹呆的時間就有三百六十十六天(您得把閏年算進去),這孩子要是能說這話,說明他爹就在不遠處瞅著呢。

他要是說真心話,得,如果媽媽不在家,回家就得大鞋底伺候,這事就沒理可說。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就這事,您就是拽個光屁股小孩,問他:“喂小孩!你老子天天管你,你喜歡嗎?”

如果這小孩大板牙一齜,衝你一樂:“賊拉喜歡了,俺就喜歡被自己爹管著,他不管著俺,俺就皮癢癢!”

這就兩種情況,第一種,孩子他爹一年沒幾天呆在家裡,這就是小孩的天性,這就是血脈的親和力這沒地說理去。

這第二種,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和他爹呆的時間就有三百六十十六天(您得把閏年算進去),這孩子要是能說這話,說明他爹就在不遠處瞅著呢。

他要是說真心話,得,如果媽媽不在家,回家就得大鞋底伺候,這事就沒理可說。

嘉慶這倒黴孩子遇到的就是第二種情況。乾隆這二世主一口氣就活了八十八歲,二十五歲登記,蹲在龍窩裡就玩了六十年,這要不是忌諱他爺爺康熙,掐著時間點就搞了啥禪位。蹲龍窩的年限他又得往後推延三年零四個月。

而這六十年乾隆這位爺一共生養了十七兒子,一大半都撐不住了,被他活活熬死了,要不是這嘉慶是倒數第二個(嘉慶是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早夭),這就熬不過他。

所以要不是嘉慶佔了點年齡的優勢,這皇位也輪不到他。

權利這東西最能迷人眼,您要說乾隆一直蹲在龍窩裡不出來,他的兒子們沒怨言,這純屬胡說。

想當年,乾隆搞禪讓,一套手續都辦下來了,手裡的玉璽死活不撒手,就是不願意給嘉慶,嘉慶作為兒子,也只能惦著個大臉蛋子伺候著。

你說這事尷尬吧,歷史那有當了皇帝,玉璽卻不在自己手上的主,眼瞅著嘉慶就成了歷史上頭一個當了皇帝沒有玉璽的人。

這蹲在朝堂上的劉羅鍋(其實人家沒羅鍋)幫襯著說了一句大實話:“這歷史上沒有那個皇帝,做了皇上,手上沒玉璽的。”

得,好在這個時候的乾隆沒糊塗到極點,這才戀戀不捨的將手裡的玉璽給了嘉慶。

就這件事,您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嘉慶當時的心情,這何值是尬呀,就這心情,還得跪地上說謝謝,這要擱現代一般人家裡,爺倆這搞不好就得對簿公堂了。

說實話這事在咱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也不少,沒啥稀奇的,弄的爹不像爹,兒子不像兒子的。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就這事,您就是拽個光屁股小孩,問他:“喂小孩!你老子天天管你,你喜歡嗎?”

如果這小孩大板牙一齜,衝你一樂:“賊拉喜歡了,俺就喜歡被自己爹管著,他不管著俺,俺就皮癢癢!”

這就兩種情況,第一種,孩子他爹一年沒幾天呆在家裡,這就是小孩的天性,這就是血脈的親和力這沒地說理去。

這第二種,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和他爹呆的時間就有三百六十十六天(您得把閏年算進去),這孩子要是能說這話,說明他爹就在不遠處瞅著呢。

他要是說真心話,得,如果媽媽不在家,回家就得大鞋底伺候,這事就沒理可說。

嘉慶這倒黴孩子遇到的就是第二種情況。乾隆這二世主一口氣就活了八十八歲,二十五歲登記,蹲在龍窩裡就玩了六十年,這要不是忌諱他爺爺康熙,掐著時間點就搞了啥禪位。蹲龍窩的年限他又得往後推延三年零四個月。

而這六十年乾隆這位爺一共生養了十七兒子,一大半都撐不住了,被他活活熬死了,要不是這嘉慶是倒數第二個(嘉慶是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早夭),這就熬不過他。

所以要不是嘉慶佔了點年齡的優勢,這皇位也輪不到他。

權利這東西最能迷人眼,您要說乾隆一直蹲在龍窩裡不出來,他的兒子們沒怨言,這純屬胡說。

想當年,乾隆搞禪讓,一套手續都辦下來了,手裡的玉璽死活不撒手,就是不願意給嘉慶,嘉慶作為兒子,也只能惦著個大臉蛋子伺候著。

你說這事尷尬吧,歷史那有當了皇帝,玉璽卻不在自己手上的主,眼瞅著嘉慶就成了歷史上頭一個當了皇帝沒有玉璽的人。

這蹲在朝堂上的劉羅鍋(其實人家沒羅鍋)幫襯著說了一句大實話:“這歷史上沒有那個皇帝,做了皇上,手上沒玉璽的。”

得,好在這個時候的乾隆沒糊塗到極點,這才戀戀不捨的將手裡的玉璽給了嘉慶。

就這件事,您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嘉慶當時的心情,這何值是尬呀,就這心情,還得跪地上說謝謝,這要擱現代一般人家裡,爺倆這搞不好就得對簿公堂了。

說實話這事在咱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也不少,沒啥稀奇的,弄的爹不像爹,兒子不像兒子的。

這事就此打住,咱也別往下聊了,再聊下去成了現代教育了,咱把話頭拉回來接著聊。

從這一點,咱也能看出乾隆這人對權利是有多麼的迷戀,所以您也應該能猜到,就算是這玉璽給了嘉慶,這朝堂上的事物,能躲過乾隆的眼珠子?

他乾隆要不插手朝堂的事物,就當老樑啥也沒說。首屈一指這大腦殼和珅和大人,咱瞅那電視劇裡,就知道這不知天高地厚的貨乘著乾隆在的時候,沒少給嘉慶使絆子。

所以嘉慶三十六歲當了皇帝,蹲在皇位上基本上事事都會請教當了太上皇的乾隆,尤其是遇到重大問題,還是讓這乾隆來整個主意出來,所以啊,說穿了這滿清真正的權利還是在人家乾隆的手裡呆著。

這個問題老樑來回答。

就這事,您就是拽個光屁股小孩,問他:“喂小孩!你老子天天管你,你喜歡嗎?”

如果這小孩大板牙一齜,衝你一樂:“賊拉喜歡了,俺就喜歡被自己爹管著,他不管著俺,俺就皮癢癢!”

這就兩種情況,第一種,孩子他爹一年沒幾天呆在家裡,這就是小孩的天性,這就是血脈的親和力這沒地說理去。

這第二種,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和他爹呆的時間就有三百六十十六天(您得把閏年算進去),這孩子要是能說這話,說明他爹就在不遠處瞅著呢。

他要是說真心話,得,如果媽媽不在家,回家就得大鞋底伺候,這事就沒理可說。

嘉慶這倒黴孩子遇到的就是第二種情況。乾隆這二世主一口氣就活了八十八歲,二十五歲登記,蹲在龍窩裡就玩了六十年,這要不是忌諱他爺爺康熙,掐著時間點就搞了啥禪位。蹲龍窩的年限他又得往後推延三年零四個月。

而這六十年乾隆這位爺一共生養了十七兒子,一大半都撐不住了,被他活活熬死了,要不是這嘉慶是倒數第二個(嘉慶是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早夭),這就熬不過他。

所以要不是嘉慶佔了點年齡的優勢,這皇位也輪不到他。

權利這東西最能迷人眼,您要說乾隆一直蹲在龍窩裡不出來,他的兒子們沒怨言,這純屬胡說。

想當年,乾隆搞禪讓,一套手續都辦下來了,手裡的玉璽死活不撒手,就是不願意給嘉慶,嘉慶作為兒子,也只能惦著個大臉蛋子伺候著。

你說這事尷尬吧,歷史那有當了皇帝,玉璽卻不在自己手上的主,眼瞅著嘉慶就成了歷史上頭一個當了皇帝沒有玉璽的人。

這蹲在朝堂上的劉羅鍋(其實人家沒羅鍋)幫襯著說了一句大實話:“這歷史上沒有那個皇帝,做了皇上,手上沒玉璽的。”

得,好在這個時候的乾隆沒糊塗到極點,這才戀戀不捨的將手裡的玉璽給了嘉慶。

就這件事,您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嘉慶當時的心情,這何值是尬呀,就這心情,還得跪地上說謝謝,這要擱現代一般人家裡,爺倆這搞不好就得對簿公堂了。

說實話這事在咱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也不少,沒啥稀奇的,弄的爹不像爹,兒子不像兒子的。

這事就此打住,咱也別往下聊了,再聊下去成了現代教育了,咱把話頭拉回來接著聊。

從這一點,咱也能看出乾隆這人對權利是有多麼的迷戀,所以您也應該能猜到,就算是這玉璽給了嘉慶,這朝堂上的事物,能躲過乾隆的眼珠子?

他乾隆要不插手朝堂的事物,就當老樑啥也沒說。首屈一指這大腦殼和珅和大人,咱瞅那電視劇裡,就知道這不知天高地厚的貨乘著乾隆在的時候,沒少給嘉慶使絆子。

所以嘉慶三十六歲當了皇帝,蹲在皇位上基本上事事都會請教當了太上皇的乾隆,尤其是遇到重大問題,還是讓這乾隆來整個主意出來,所以啊,說穿了這滿清真正的權利還是在人家乾隆的手裡呆著。

所以啊,這乾隆一死,這嘉慶就著急忙慌的把這和珅給幹掉了。當然幹掉和珅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幫助乾隆竄到朝堂上胡咧咧,肯定有這一條,嘉慶不能恨乾隆,但轉移一下仇恨,玩死和珅這還是可行的。

這也可以理解為乾隆拖延三年零四個月留給嘉慶的一個新手大禮包,聊表這幾年的歉意。

所以題主說的,嘉慶有沒有牴觸?這不用問,肯定是有的。但這牴觸也只能放在心裡,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這天子畢竟還沒有歸天,這朝堂上的大臣還是人家乾隆的。

嘉慶瞅著那不順眼的他也動不了人家,想幹點子啥事也幹不了,只能憋著。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历史总探长
2019-01-29

那肯定是有的!


乾隆當了一輩子的皇帝,嘉慶當了一輩子的皇太子。


這種神操作,誰頂的住?


乾隆85歲退位,傳位永琰,永琰定年號嘉慶,這就是歷史上清朝的第7位皇帝。

那肯定是有的!


乾隆當了一輩子的皇帝,嘉慶當了一輩子的皇太子。


這種神操作,誰頂的住?


乾隆85歲退位,傳位永琰,永琰定年號嘉慶,這就是歷史上清朝的第7位皇帝。


嘉慶36歲的時候剛剛登上帝位,等到他真正掌權的時候已經40歲了,大清朝眾多的皇子上位不同,嘉慶皇帝的上位算是較晚的了,好不容易登上帝位,他老爹乾隆還讓他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這能不生氣嗎?


就算嘉慶皇帝剛剛上位之初,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但是當他真正行使自己權利,處處受到掣肘的時候,他會怎麼想?他的心裡面能不憋屈嗎?就算永琰皇帝再怎麼以仁孝著稱,對於乾隆皇帝讓位不讓權的行為也十分的在意,更何況這中間還有一個權臣和珅在其中掣肘。

那肯定是有的!


乾隆當了一輩子的皇帝,嘉慶當了一輩子的皇太子。


這種神操作,誰頂的住?


乾隆85歲退位,傳位永琰,永琰定年號嘉慶,這就是歷史上清朝的第7位皇帝。


嘉慶36歲的時候剛剛登上帝位,等到他真正掌權的時候已經40歲了,大清朝眾多的皇子上位不同,嘉慶皇帝的上位算是較晚的了,好不容易登上帝位,他老爹乾隆還讓他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這能不生氣嗎?


就算嘉慶皇帝剛剛上位之初,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但是當他真正行使自己權利,處處受到掣肘的時候,他會怎麼想?他的心裡面能不憋屈嗎?就算永琰皇帝再怎麼以仁孝著稱,對於乾隆皇帝讓位不讓權的行為也十分的在意,更何況這中間還有一個權臣和珅在其中掣肘。


乾隆皇帝的遜位,其中摻雜了太多的因素,早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前,意氣風發的乾隆在康熙皇帝牌位面前宣誓:


我志願。。。。。


哦!不對!應該是我要是能夠做一個60年的皇帝心裡就美滋滋了。


可是,估計乾隆皇帝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真是太長壽了,足足活了88歲,這種長壽在大清王朝是空無一人的,到了乾隆85歲的時候,25歲登上帝位的乾隆皇帝已經足足在位60年,曾經的誓言能忘嗎?


天子說話能像放屁一樣嗎?


很明顯,是不能滴。

那肯定是有的!


乾隆當了一輩子的皇帝,嘉慶當了一輩子的皇太子。


這種神操作,誰頂的住?


乾隆85歲退位,傳位永琰,永琰定年號嘉慶,這就是歷史上清朝的第7位皇帝。


嘉慶36歲的時候剛剛登上帝位,等到他真正掌權的時候已經40歲了,大清朝眾多的皇子上位不同,嘉慶皇帝的上位算是較晚的了,好不容易登上帝位,他老爹乾隆還讓他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這能不生氣嗎?


就算嘉慶皇帝剛剛上位之初,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但是當他真正行使自己權利,處處受到掣肘的時候,他會怎麼想?他的心裡面能不憋屈嗎?就算永琰皇帝再怎麼以仁孝著稱,對於乾隆皇帝讓位不讓權的行為也十分的在意,更何況這中間還有一個權臣和珅在其中掣肘。


乾隆皇帝的遜位,其中摻雜了太多的因素,早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前,意氣風發的乾隆在康熙皇帝牌位面前宣誓:


我志願。。。。。


哦!不對!應該是我要是能夠做一個60年的皇帝心裡就美滋滋了。


可是,估計乾隆皇帝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真是太長壽了,足足活了88歲,這種長壽在大清王朝是空無一人的,到了乾隆85歲的時候,25歲登上帝位的乾隆皇帝已經足足在位60年,曾經的誓言能忘嗎?


天子說話能像放屁一樣嗎?


很明顯,是不能滴。


無奈之下的乾隆只能乖乖讓位,這其中的不情願可想而知,所以即便是做了太上皇的乾隆仍舊我行我素,剛上朝就上朝,把持著朝政,完全架空了已經登上帝位的嘉慶皇帝,可能嘉慶皇帝心裡面也明白,自己老爸的讓位其實就是做做樣子,離他真正操持國家大事還有幾年的時間,所以就陪著自己的這位老爸演戲。


而題目中提到的牴觸,我覺得肯定是有的,畢竟堂堂的一國之君沒有權力在手,哪算哪門子事情啊,更何況乾隆皇帝已經名正言順的禪讓給自己了,而乾隆反倒是活的爽的一批,自己既踐行了自己做60年皇帝的誓言,又成功的大權在手,操持著帝國的權柄。

那肯定是有的!


乾隆當了一輩子的皇帝,嘉慶當了一輩子的皇太子。


這種神操作,誰頂的住?


乾隆85歲退位,傳位永琰,永琰定年號嘉慶,這就是歷史上清朝的第7位皇帝。


嘉慶36歲的時候剛剛登上帝位,等到他真正掌權的時候已經40歲了,大清朝眾多的皇子上位不同,嘉慶皇帝的上位算是較晚的了,好不容易登上帝位,他老爹乾隆還讓他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這能不生氣嗎?


就算嘉慶皇帝剛剛上位之初,不會覺得有什麼尷尬,但是當他真正行使自己權利,處處受到掣肘的時候,他會怎麼想?他的心裡面能不憋屈嗎?就算永琰皇帝再怎麼以仁孝著稱,對於乾隆皇帝讓位不讓權的行為也十分的在意,更何況這中間還有一個權臣和珅在其中掣肘。


乾隆皇帝的遜位,其中摻雜了太多的因素,早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前,意氣風發的乾隆在康熙皇帝牌位面前宣誓:


我志願。。。。。


哦!不對!應該是我要是能夠做一個60年的皇帝心裡就美滋滋了。


可是,估計乾隆皇帝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真是太長壽了,足足活了88歲,這種長壽在大清王朝是空無一人的,到了乾隆85歲的時候,25歲登上帝位的乾隆皇帝已經足足在位60年,曾經的誓言能忘嗎?


天子說話能像放屁一樣嗎?


很明顯,是不能滴。


無奈之下的乾隆只能乖乖讓位,這其中的不情願可想而知,所以即便是做了太上皇的乾隆仍舊我行我素,剛上朝就上朝,把持著朝政,完全架空了已經登上帝位的嘉慶皇帝,可能嘉慶皇帝心裡面也明白,自己老爸的讓位其實就是做做樣子,離他真正操持國家大事還有幾年的時間,所以就陪著自己的這位老爸演戲。


而題目中提到的牴觸,我覺得肯定是有的,畢竟堂堂的一國之君沒有權力在手,哪算哪門子事情啊,更何況乾隆皇帝已經名正言順的禪讓給自己了,而乾隆反倒是活的爽的一批,自己既踐行了自己做60年皇帝的誓言,又成功的大權在手,操持著帝國的權柄。


從嘉慶皇帝迅速的處置和珅來看,這不僅僅是對於權臣的貪汙的政治,還有作為剛剛掌權的嘉慶試圖誅殺和珅來藉此立威也不為過,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想要發洩自己這幾年所受到的太上皇的壓迫。


至於說為什麼會牴觸?


有個人一直打壓你,你還不會牴觸?


老爸一直打壓你,你會不會牴觸?


明顯是會的!

秋媚读史
2019-07-28

嘉慶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就登上帝位。父子雖兩共同完成歷史上最平穩的皇位交接,但乾隆退而不休,嘉慶只能繼續“享受”落日餘暉。

嘉慶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就登上帝位。父子雖兩共同完成歷史上最平穩的皇位交接,但乾隆退而不休,嘉慶只能繼續“享受”落日餘暉。

作為皇帝,嘉慶心裡肯定頗有微詞;作為兒子,嘉慶再大的委屈也只能盡孝;作為副手,嘉慶只能唯乾隆馬首是瞻。

嘉慶的無奈

皇帝原本是一國之尊,掌握所有軍政大權,但嘉慶是例外。

嘉慶只是繼承了乾隆的皇位,並沒有繼承皇權。乾隆在“禪讓”之前,就已經坐了許多準備,他曾明確宣佈,只將開會、接待等禮儀性的工作轉讓給嘉慶,至於其他: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清高宗實錄》”

在當太上皇后,乾隆接見藩屬國使者時,對各國宣佈: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嘉慶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就登上帝位。父子雖兩共同完成歷史上最平穩的皇位交接,但乾隆退而不休,嘉慶只能繼續“享受”落日餘暉。

作為皇帝,嘉慶心裡肯定頗有微詞;作為兒子,嘉慶再大的委屈也只能盡孝;作為副手,嘉慶只能唯乾隆馬首是瞻。

嘉慶的無奈

皇帝原本是一國之尊,掌握所有軍政大權,但嘉慶是例外。

嘉慶只是繼承了乾隆的皇位,並沒有繼承皇權。乾隆在“禪讓”之前,就已經坐了許多準備,他曾明確宣佈,只將開會、接待等禮儀性的工作轉讓給嘉慶,至於其他: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清高宗實錄》”

在當太上皇后,乾隆接見藩屬國使者時,對各國宣佈: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乾隆規定,退位之後,他仍然稱“朕”,他的旨意稱“敕旨”,法律效果高於嘉慶的聖旨;文武百官進京述職以及高級大員赴任前都要聽他指示……

乾隆雖然不是皇帝了,但他仍然是大清的最終決策人,既要“禪讓”之名,也要權力之實。也就是說嘉慶只是一個“實習皇帝”,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

嘉慶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就登上帝位。父子雖兩共同完成歷史上最平穩的皇位交接,但乾隆退而不休,嘉慶只能繼續“享受”落日餘暉。

作為皇帝,嘉慶心裡肯定頗有微詞;作為兒子,嘉慶再大的委屈也只能盡孝;作為副手,嘉慶只能唯乾隆馬首是瞻。

嘉慶的無奈

皇帝原本是一國之尊,掌握所有軍政大權,但嘉慶是例外。

嘉慶只是繼承了乾隆的皇位,並沒有繼承皇權。乾隆在“禪讓”之前,就已經坐了許多準備,他曾明確宣佈,只將開會、接待等禮儀性的工作轉讓給嘉慶,至於其他: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清高宗實錄》”

在當太上皇后,乾隆接見藩屬國使者時,對各國宣佈: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乾隆規定,退位之後,他仍然稱“朕”,他的旨意稱“敕旨”,法律效果高於嘉慶的聖旨;文武百官進京述職以及高級大員赴任前都要聽他指示……

乾隆雖然不是皇帝了,但他仍然是大清的最終決策人,既要“禪讓”之名,也要權力之實。也就是說嘉慶只是一個“實習皇帝”,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

嘉慶想提拔幾個自己人,要看乾隆的臉色;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門都沒有;甚至連自己的接班人,都被乾隆給隔代指定了。一眼望去,朝堂上掌權的重臣,如阿桂、和珅等人,那都是乾隆一手提拔的。

換做其他人是嘉慶,心裡肯定也是一肚子苦水,而且心裡的苦還不能流露出來。因為嘉慶沒有任何與乾隆叫板的實力,老爺子一旦不滿意,搞不好還會走馬換將,另立新君。

嘉慶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就登上帝位。父子雖兩共同完成歷史上最平穩的皇位交接,但乾隆退而不休,嘉慶只能繼續“享受”落日餘暉。

作為皇帝,嘉慶心裡肯定頗有微詞;作為兒子,嘉慶再大的委屈也只能盡孝;作為副手,嘉慶只能唯乾隆馬首是瞻。

嘉慶的無奈

皇帝原本是一國之尊,掌握所有軍政大權,但嘉慶是例外。

嘉慶只是繼承了乾隆的皇位,並沒有繼承皇權。乾隆在“禪讓”之前,就已經坐了許多準備,他曾明確宣佈,只將開會、接待等禮儀性的工作轉讓給嘉慶,至於其他: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清高宗實錄》”

在當太上皇后,乾隆接見藩屬國使者時,對各國宣佈: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乾隆規定,退位之後,他仍然稱“朕”,他的旨意稱“敕旨”,法律效果高於嘉慶的聖旨;文武百官進京述職以及高級大員赴任前都要聽他指示……

乾隆雖然不是皇帝了,但他仍然是大清的最終決策人,既要“禪讓”之名,也要權力之實。也就是說嘉慶只是一個“實習皇帝”,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

嘉慶想提拔幾個自己人,要看乾隆的臉色;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門都沒有;甚至連自己的接班人,都被乾隆給隔代指定了。一眼望去,朝堂上掌權的重臣,如阿桂、和珅等人,那都是乾隆一手提拔的。

換做其他人是嘉慶,心裡肯定也是一肚子苦水,而且心裡的苦還不能流露出來。因為嘉慶沒有任何與乾隆叫板的實力,老爺子一旦不滿意,搞不好還會走馬換將,另立新君。

只能做一個四平八穩且聽話的實習皇帝,熬到撥開雲霧見晴天

嘉慶與乾隆的關係,並不像劉邦與劉太公的關係,也不是李世民與李淵的關係,而是乾隆作君,嘉慶為儲君、臣子。既然是臣子,就要守住君臣之道,明白自己的定位與角色。

嘉慶也很“懂事”,十分恭順地做著“實習皇帝”,每天按時作息,很勤勉地批閱奏摺,認真出席每一個盛大典禮,卻從不做任何決策,不下達任何指示,不判斷任何事情。他十分得體地“韜光養晦”,任何事只遵循一個原則:“聽皇爺處分”,安分得躍然史書:

“賜宴之時,嘉慶侍坐上皇之側,只侍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

嘉慶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就登上帝位。父子雖兩共同完成歷史上最平穩的皇位交接,但乾隆退而不休,嘉慶只能繼續“享受”落日餘暉。

作為皇帝,嘉慶心裡肯定頗有微詞;作為兒子,嘉慶再大的委屈也只能盡孝;作為副手,嘉慶只能唯乾隆馬首是瞻。

嘉慶的無奈

皇帝原本是一國之尊,掌握所有軍政大權,但嘉慶是例外。

嘉慶只是繼承了乾隆的皇位,並沒有繼承皇權。乾隆在“禪讓”之前,就已經坐了許多準備,他曾明確宣佈,只將開會、接待等禮儀性的工作轉讓給嘉慶,至於其他: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清高宗實錄》”

在當太上皇后,乾隆接見藩屬國使者時,對各國宣佈: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乾隆規定,退位之後,他仍然稱“朕”,他的旨意稱“敕旨”,法律效果高於嘉慶的聖旨;文武百官進京述職以及高級大員赴任前都要聽他指示……

乾隆雖然不是皇帝了,但他仍然是大清的最終決策人,既要“禪讓”之名,也要權力之實。也就是說嘉慶只是一個“實習皇帝”,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

嘉慶想提拔幾個自己人,要看乾隆的臉色;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門都沒有;甚至連自己的接班人,都被乾隆給隔代指定了。一眼望去,朝堂上掌權的重臣,如阿桂、和珅等人,那都是乾隆一手提拔的。

換做其他人是嘉慶,心裡肯定也是一肚子苦水,而且心裡的苦還不能流露出來。因為嘉慶沒有任何與乾隆叫板的實力,老爺子一旦不滿意,搞不好還會走馬換將,另立新君。

只能做一個四平八穩且聽話的實習皇帝,熬到撥開雲霧見晴天

嘉慶與乾隆的關係,並不像劉邦與劉太公的關係,也不是李世民與李淵的關係,而是乾隆作君,嘉慶為儲君、臣子。既然是臣子,就要守住君臣之道,明白自己的定位與角色。

嘉慶也很“懂事”,十分恭順地做著“實習皇帝”,每天按時作息,很勤勉地批閱奏摺,認真出席每一個盛大典禮,卻從不做任何決策,不下達任何指示,不判斷任何事情。他十分得體地“韜光養晦”,任何事只遵循一個原則:“聽皇爺處分”,安分得躍然史書:

“賜宴之時,嘉慶侍坐上皇之側,只侍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

作為乾隆的兒子,嘉慶更加不敢有任何忤逆行為。因為在古代,“孝”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品質,即使李世民搶了李淵的皇位,也要在臺面上盡孝。一旦一個人被評價為不孝,那這個人就難有立足之地。

大清也繼承孝順的傳統,所有的皇帝都要極盡孝道,最好能有一個孝子的標籤。嘉慶也不例外,扮演孝子的角色,既是給天下人看,也是為了讓乾隆安心。

嘉慶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他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就登上帝位。父子雖兩共同完成歷史上最平穩的皇位交接,但乾隆退而不休,嘉慶只能繼續“享受”落日餘暉。

作為皇帝,嘉慶心裡肯定頗有微詞;作為兒子,嘉慶再大的委屈也只能盡孝;作為副手,嘉慶只能唯乾隆馬首是瞻。

嘉慶的無奈

皇帝原本是一國之尊,掌握所有軍政大權,但嘉慶是例外。

嘉慶只是繼承了乾隆的皇位,並沒有繼承皇權。乾隆在“禪讓”之前,就已經坐了許多準備,他曾明確宣佈,只將開會、接待等禮儀性的工作轉讓給嘉慶,至於其他: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清高宗實錄》”

在當太上皇后,乾隆接見藩屬國使者時,對各國宣佈: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乾隆規定,退位之後,他仍然稱“朕”,他的旨意稱“敕旨”,法律效果高於嘉慶的聖旨;文武百官進京述職以及高級大員赴任前都要聽他指示……

乾隆雖然不是皇帝了,但他仍然是大清的最終決策人,既要“禪讓”之名,也要權力之實。也就是說嘉慶只是一個“實習皇帝”,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

嘉慶想提拔幾個自己人,要看乾隆的臉色;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門都沒有;甚至連自己的接班人,都被乾隆給隔代指定了。一眼望去,朝堂上掌權的重臣,如阿桂、和珅等人,那都是乾隆一手提拔的。

換做其他人是嘉慶,心裡肯定也是一肚子苦水,而且心裡的苦還不能流露出來。因為嘉慶沒有任何與乾隆叫板的實力,老爺子一旦不滿意,搞不好還會走馬換將,另立新君。

只能做一個四平八穩且聽話的實習皇帝,熬到撥開雲霧見晴天

嘉慶與乾隆的關係,並不像劉邦與劉太公的關係,也不是李世民與李淵的關係,而是乾隆作君,嘉慶為儲君、臣子。既然是臣子,就要守住君臣之道,明白自己的定位與角色。

嘉慶也很“懂事”,十分恭順地做著“實習皇帝”,每天按時作息,很勤勉地批閱奏摺,認真出席每一個盛大典禮,卻從不做任何決策,不下達任何指示,不判斷任何事情。他十分得體地“韜光養晦”,任何事只遵循一個原則:“聽皇爺處分”,安分得躍然史書:

“賜宴之時,嘉慶侍坐上皇之側,只侍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

作為乾隆的兒子,嘉慶更加不敢有任何忤逆行為。因為在古代,“孝”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品質,即使李世民搶了李淵的皇位,也要在臺面上盡孝。一旦一個人被評價為不孝,那這個人就難有立足之地。

大清也繼承孝順的傳統,所有的皇帝都要極盡孝道,最好能有一個孝子的標籤。嘉慶也不例外,扮演孝子的角色,既是給天下人看,也是為了讓乾隆安心。

所以,嘉慶會在心裡牴觸,檯面只能當乾隆的“乖孩子”,剩下就是忍耐,等到乾隆駕鶴西去那天,自己才能真正君臨天下。

达摩说
2019-07-29

焦晃演過乾隆,在劇中他親自拜祭自己的爺爺康熙,問他該怎麼辦。結果不知道是誰安排好了,聽見有人說:“扶著點好,把著點好。”乾隆釋然了,決定自己退位幹太上皇,業餘時間扶著點把這點這個不成熟的兒皇帝嘉慶。

當然這是電視劇,不是歷史,也足見乾隆為了權力死不要臉了。當初自己要做好人,說出在位時間不能超過聖祖爺的大話來,那是因為他自己揣摩著自己活不到八十多歲,畢竟那時候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能活六十多歲已經算長壽了。果然多嘴是要付出代價的,他沒想到自己真的活過了八十,眼瞅自己六十年大限到了,說出來的話總不能食言吧。

焦晃演過乾隆,在劇中他親自拜祭自己的爺爺康熙,問他該怎麼辦。結果不知道是誰安排好了,聽見有人說:“扶著點好,把著點好。”乾隆釋然了,決定自己退位幹太上皇,業餘時間扶著點把這點這個不成熟的兒皇帝嘉慶。

當然這是電視劇,不是歷史,也足見乾隆為了權力死不要臉了。當初自己要做好人,說出在位時間不能超過聖祖爺的大話來,那是因為他自己揣摩著自己活不到八十多歲,畢竟那時候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能活六十多歲已經算長壽了。果然多嘴是要付出代價的,他沒想到自己真的活過了八十,眼瞅自己六十年大限到了,說出來的話總不能食言吧。



於是他就搞了個讓位不讓權,自己退位當太上皇,讓位給嘉慶做,但有事還得請示,好歹算是為自己當初這張破嘴找個臺階下。

那有人問了,你都退位了,還請示你幹啥?

乾隆挺會找理由,說嘉慶剛開始幹,沒什麼經驗,我先帶他幾年,避免他以後出錯。

《清高宗實錄》記載: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

問題是,嘉慶這一年也三十六歲了。治國理政什麼的,看都看會了,還要啥實習期啊,乾隆還真會胡說八道。

焦晃演過乾隆,在劇中他親自拜祭自己的爺爺康熙,問他該怎麼辦。結果不知道是誰安排好了,聽見有人說:“扶著點好,把著點好。”乾隆釋然了,決定自己退位幹太上皇,業餘時間扶著點把這點這個不成熟的兒皇帝嘉慶。

當然這是電視劇,不是歷史,也足見乾隆為了權力死不要臉了。當初自己要做好人,說出在位時間不能超過聖祖爺的大話來,那是因為他自己揣摩著自己活不到八十多歲,畢竟那時候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能活六十多歲已經算長壽了。果然多嘴是要付出代價的,他沒想到自己真的活過了八十,眼瞅自己六十年大限到了,說出來的話總不能食言吧。



於是他就搞了個讓位不讓權,自己退位當太上皇,讓位給嘉慶做,但有事還得請示,好歹算是為自己當初這張破嘴找個臺階下。

那有人問了,你都退位了,還請示你幹啥?

乾隆挺會找理由,說嘉慶剛開始幹,沒什麼經驗,我先帶他幾年,避免他以後出錯。

《清高宗實錄》記載: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

問題是,嘉慶這一年也三十六歲了。治國理政什麼的,看都看會了,還要啥實習期啊,乾隆還真會胡說八道。



估計你要拿這話搪塞乾隆,乾隆一準兒得跟你說:你就算是活到八十歲,在我眼裡你也是小孩。

這還不是最逗的,最逗的是,乾隆竟然連玉璽都捨不得交。幸好劉墉說了一句,歷朝歷代哪裡有沒玉璽的天子啊,乾隆這才交了玉璽。

看到老爹如此死不要臉,嘉慶也只好從內心真誠地感謝他——幸好他還交了玉璽。

你說嘉慶對太上皇有沒有牴觸?太子時間幹長了都容易造反,更別提當個沒權的兒皇帝。但沒招啊,老爹大權獨攬,自己雖然是條龍,暫時也得先盤著,否則老爹一聲令下,自己就得死翹翹。畢竟都熬了這麼多年了,不差這幾年了,熬著吧。

焦晃演過乾隆,在劇中他親自拜祭自己的爺爺康熙,問他該怎麼辦。結果不知道是誰安排好了,聽見有人說:“扶著點好,把著點好。”乾隆釋然了,決定自己退位幹太上皇,業餘時間扶著點把這點這個不成熟的兒皇帝嘉慶。

當然這是電視劇,不是歷史,也足見乾隆為了權力死不要臉了。當初自己要做好人,說出在位時間不能超過聖祖爺的大話來,那是因為他自己揣摩著自己活不到八十多歲,畢竟那時候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能活六十多歲已經算長壽了。果然多嘴是要付出代價的,他沒想到自己真的活過了八十,眼瞅自己六十年大限到了,說出來的話總不能食言吧。



於是他就搞了個讓位不讓權,自己退位當太上皇,讓位給嘉慶做,但有事還得請示,好歹算是為自己當初這張破嘴找個臺階下。

那有人問了,你都退位了,還請示你幹啥?

乾隆挺會找理由,說嘉慶剛開始幹,沒什麼經驗,我先帶他幾年,避免他以後出錯。

《清高宗實錄》記載:

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至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

問題是,嘉慶這一年也三十六歲了。治國理政什麼的,看都看會了,還要啥實習期啊,乾隆還真會胡說八道。



估計你要拿這話搪塞乾隆,乾隆一準兒得跟你說:你就算是活到八十歲,在我眼裡你也是小孩。

這還不是最逗的,最逗的是,乾隆竟然連玉璽都捨不得交。幸好劉墉說了一句,歷朝歷代哪裡有沒玉璽的天子啊,乾隆這才交了玉璽。

看到老爹如此死不要臉,嘉慶也只好從內心真誠地感謝他——幸好他還交了玉璽。

你說嘉慶對太上皇有沒有牴觸?太子時間幹長了都容易造反,更別提當個沒權的兒皇帝。但沒招啊,老爹大權獨攬,自己雖然是條龍,暫時也得先盤著,否則老爹一聲令下,自己就得死翹翹。畢竟都熬了這麼多年了,不差這幾年了,熬著吧。



就這樣熬了三年,終於把老爹成功熬死了,然後三下五除二就把老爹的寵臣和珅滅了。說白了這就是一種遷怒啊,他把自己對老爹乾隆的恨發洩在了和珅身上。可見,這三年日子他是怎麼熬過來的。

史学达人
2019-08-08

嘉慶上位當皇帝的時候,乾隆還能處理朝政。他本應該不讓位的,因為中國的皇帝,一般都是從登基那一天開始,直接幹到死亡為止。

乾隆也可以這樣做,但是,他考慮到自己的爺爺康熙才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覺得他在位期間,做的事是沒法和康熙比。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認為自己做皇帝的時間,也不能超越康熙。

到了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他就退位了。

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當了六十年的皇帝,他真的甘心把自己的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嗎?

嘉慶上位當皇帝的時候,乾隆還能處理朝政。他本應該不讓位的,因為中國的皇帝,一般都是從登基那一天開始,直接幹到死亡為止。

乾隆也可以這樣做,但是,他考慮到自己的爺爺康熙才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覺得他在位期間,做的事是沒法和康熙比。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認為自己做皇帝的時間,也不能超越康熙。

到了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他就退位了。

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當了六十年的皇帝,他真的甘心把自己的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嗎?

說實話乾隆肯定是不想讓位的,但是,他又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

那這時候乾隆要怎麼辦呢?

關鍵時刻,和珅站了出來,和珅告訴乾隆。你只把皇位傳給嘉慶就行了,至於玉璽你就留在身邊就行了。

這樣的話,無論是誰,不管下達什麼命令,還是都需要通過您這邊蓋章的。

乾隆一想這個辦法不錯,所以,他就採納了。

可是,到了嘉慶登基的時候,發現真的沒有大寶(玉璽)交給自己,這時候群臣,尤其是紀曉嵐和劉墉,他們兩個就不幹了。

於是,紀曉嵐和劉墉,就找到了乾隆皇帝,然後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說天下還沒聽說過,哪個當皇帝人,是沒有大寶的呢?

若是你不願意禪讓皇位,就繼續在當幾年,你既然要讓出皇位來,就要把玉璽也給交出來吧。

嘉慶上位當皇帝的時候,乾隆還能處理朝政。他本應該不讓位的,因為中國的皇帝,一般都是從登基那一天開始,直接幹到死亡為止。

乾隆也可以這樣做,但是,他考慮到自己的爺爺康熙才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覺得他在位期間,做的事是沒法和康熙比。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認為自己做皇帝的時間,也不能超越康熙。

到了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他就退位了。

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當了六十年的皇帝,他真的甘心把自己的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嗎?

說實話乾隆肯定是不想讓位的,但是,他又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

那這時候乾隆要怎麼辦呢?

關鍵時刻,和珅站了出來,和珅告訴乾隆。你只把皇位傳給嘉慶就行了,至於玉璽你就留在身邊就行了。

這樣的話,無論是誰,不管下達什麼命令,還是都需要通過您這邊蓋章的。

乾隆一想這個辦法不錯,所以,他就採納了。

可是,到了嘉慶登基的時候,發現真的沒有大寶(玉璽)交給自己,這時候群臣,尤其是紀曉嵐和劉墉,他們兩個就不幹了。

於是,紀曉嵐和劉墉,就找到了乾隆皇帝,然後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說天下還沒聽說過,哪個當皇帝人,是沒有大寶的呢?

若是你不願意禪讓皇位,就繼續在當幾年,你既然要讓出皇位來,就要把玉璽也給交出來吧。

否則沒有玉璽的皇帝,怎麼可以稱為真正的皇帝呢?

乾隆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自己真的做的是有點過分了,所以,他還是把玉璽給交出來了。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乾隆對於嘉慶還是有堤防心的,說白了就是不相信他。

嘉慶對於老爹乾隆,當然也有牴觸了。

但是,嘉慶從來都不敢表現出來。因為他知道,若是得罪了乾隆這個太上皇,不要說皇位了,就是他的性命,都是難保的。

所以,嘉慶對於乾隆一直都是忍讓,即使嘉慶當了皇帝了,他凡事也不敢自己做主,而是聽從乾隆的。

嘉慶上位當皇帝的時候,乾隆還能處理朝政。他本應該不讓位的,因為中國的皇帝,一般都是從登基那一天開始,直接幹到死亡為止。

乾隆也可以這樣做,但是,他考慮到自己的爺爺康熙才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覺得他在位期間,做的事是沒法和康熙比。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認為自己做皇帝的時間,也不能超越康熙。

到了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他就退位了。

那麼問題來了,乾隆當了六十年的皇帝,他真的甘心把自己的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嘉慶嗎?

說實話乾隆肯定是不想讓位的,但是,他又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

那這時候乾隆要怎麼辦呢?

關鍵時刻,和珅站了出來,和珅告訴乾隆。你只把皇位傳給嘉慶就行了,至於玉璽你就留在身邊就行了。

這樣的話,無論是誰,不管下達什麼命令,還是都需要通過您這邊蓋章的。

乾隆一想這個辦法不錯,所以,他就採納了。

可是,到了嘉慶登基的時候,發現真的沒有大寶(玉璽)交給自己,這時候群臣,尤其是紀曉嵐和劉墉,他們兩個就不幹了。

於是,紀曉嵐和劉墉,就找到了乾隆皇帝,然後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說天下還沒聽說過,哪個當皇帝人,是沒有大寶的呢?

若是你不願意禪讓皇位,就繼續在當幾年,你既然要讓出皇位來,就要把玉璽也給交出來吧。

否則沒有玉璽的皇帝,怎麼可以稱為真正的皇帝呢?

乾隆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自己真的做的是有點過分了,所以,他還是把玉璽給交出來了。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乾隆對於嘉慶還是有堤防心的,說白了就是不相信他。

嘉慶對於老爹乾隆,當然也有牴觸了。

但是,嘉慶從來都不敢表現出來。因為他知道,若是得罪了乾隆這個太上皇,不要說皇位了,就是他的性命,都是難保的。

所以,嘉慶對於乾隆一直都是忍讓,即使嘉慶當了皇帝了,他凡事也不敢自己做主,而是聽從乾隆的。

你想呀,嘉慶對於乾隆一直都是存在懼怕心理的。他當然對乾隆有牴觸了,不要說乾隆了,那時候嘉慶對和珅都是禮讓有加。

在那個尷尬的年代,乾隆的無論說什麼,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的,第二位是和珅。真正的皇帝,也就是嘉慶,他也只能排在第三。

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嘉慶肯定是鬱悶的。

儘管嘉慶不敢找自己老爹乾隆的事,但是,和珅他還是可以辦的。

這不是在乾隆駕崩後的葬禮上,他就直接處理了和珅,不但把和珅給處死了,還把他的家給抄了。

所以,嘉慶無論是對乾隆,還是和珅,都是有抵抗情緒的,他們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只不過嘉慶一直都是懼怕乾隆,在乾隆活著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敢露其鋒芒。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嘉慶在乾隆活著的時候,才活的很憋屈。他對乾隆的牴觸才很大,但是,他很聰明知道保全自己,所以最終他繼承了皇位。

唐古看今
2019-07-29


皇帝寶座作為權力的象徵,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君臨天下,擁有了天下的一切,那感覺不是常人能體會的,
在封建社會,為了奪皇位爾虞我詐,兄弟相殘,導致生靈塗炭百姓受災等等,釀成的慘案數不勝數。然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嘉慶帝登上皇位卻是順風順水,可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登上皇位後,他的老子乾隆還活著,嘉慶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皇帝寶座作為權力的象徵,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君臨天下,擁有了天下的一切,那感覺不是常人能體會的,
在封建社會,為了奪皇位爾虞我詐,兄弟相殘,導致生靈塗炭百姓受災等等,釀成的慘案數不勝數。然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嘉慶帝登上皇位卻是順風順水,可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登上皇位後,他的老子乾隆還活著,嘉慶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嘉慶帝即位,
其實是他老子乾隆皇帝當了60年皇帝后,覺得自己當皇帝的年頭不能比他爺爺康熙多,為了顯示他的孝心,也為了給後世子孫留個榜樣,所以就索性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嘉慶,自已當起了太上皇,但是乾隆的權力卻沒有下放,這一點肯定讓登基稱帝的嘉慶不爽,可嘉慶帝是個實在人,畢竟那是他老子凡事都忍了吧!


皇帝寶座作為權力的象徵,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君臨天下,擁有了天下的一切,那感覺不是常人能體會的,
在封建社會,為了奪皇位爾虞我詐,兄弟相殘,導致生靈塗炭百姓受災等等,釀成的慘案數不勝數。然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嘉慶帝登上皇位卻是順風順水,可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登上皇位後,他的老子乾隆還活著,嘉慶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嘉慶帝即位,
其實是他老子乾隆皇帝當了60年皇帝后,覺得自己當皇帝的年頭不能比他爺爺康熙多,為了顯示他的孝心,也為了給後世子孫留個榜樣,所以就索性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嘉慶,自已當起了太上皇,但是乾隆的權力卻沒有下放,這一點肯定讓登基稱帝的嘉慶不爽,可嘉慶帝是個實在人,畢竟那是他老子凡事都忍了吧!
就在嘉慶做了三年傀儡皇帝后,嘉慶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這一年88歲的乾隆太上皇死了,這意味著嘉慶終於能掌控實權了,為了宣洩這三年的委屈,嘉慶在乾隆死後沒多久就對乾隆生前的寵臣和珅下手了,賜死了和珅並沒收了和珅所有家產以充國庫。


皇帝寶座作為權力的象徵,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君臨天下,擁有了天下的一切,那感覺不是常人能體會的,
在封建社會,為了奪皇位爾虞我詐,兄弟相殘,導致生靈塗炭百姓受災等等,釀成的慘案數不勝數。然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嘉慶帝登上皇位卻是順風順水,可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登上皇位後,他的老子乾隆還活著,嘉慶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嘉慶帝即位,
其實是他老子乾隆皇帝當了60年皇帝后,覺得自己當皇帝的年頭不能比他爺爺康熙多,為了顯示他的孝心,也為了給後世子孫留個榜樣,所以就索性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嘉慶,自已當起了太上皇,但是乾隆的權力卻沒有下放,這一點肯定讓登基稱帝的嘉慶不爽,可嘉慶帝是個實在人,畢竟那是他老子凡事都忍了吧!
就在嘉慶做了三年傀儡皇帝后,嘉慶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這一年88歲的乾隆太上皇死了,這意味著嘉慶終於能掌控實權了,為了宣洩這三年的委屈,嘉慶在乾隆死後沒多久就對乾隆生前的寵臣和珅下手了,賜死了和珅並沒收了和珅所有家產以充國庫。
雖說在那個封建社會,盛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嘉慶作為乾隆的兒子本應當對他老子言聽計從,但在權力的誘惑下,嘉慶對乾隆有牴觸情緒也是正常的。

歡迎關注評論留言,共同學習探討歷史!!

趣谈秘史
2019-06-13

當然有牴觸啊。不然和珅為什麼那麼快就被嘉慶給收拾了啊?

當然有牴觸啊。不然和珅為什麼那麼快就被嘉慶給收拾了啊?

貌似不對是吧?對乾隆不滿,為什麼收拾和珅呢?不對就對了。這裡面有事兒。

乾隆幹了60年皇帝,突然宣佈不幹了,讓位給太子嘉慶,他做起了太上皇。

歷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是被逼無奈的,比如唐高祖李淵。這樣的太上皇,是真正的太上皇,說了基本不算了。

但乾隆不是。他大權在握著呢,之所以不幹了,純粹是為了表達對他爺爺康熙的敬意,不願意破了康熙在位60年的紀錄。

但乾隆雖然名義上當了太上皇,嘉慶的工作根本開展不起來。為什麼?因為那些大臣還是乾隆的心腹,凡事都去跟乾隆彙報,把嘉慶晾在一邊。

換了你是嘉慶,你爽嗎?

這也不能全怪乾隆,他也許並沒有給嘉慶難堪的想法,可事實就擺在面前啊,有乾隆活著,以和珅為首的大臣們就只聽乾隆的。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就像今天的家族企業,為什麼交接那麼困難?就因為少主根本駕馭不了那班老臣。

道理是一樣的。

好在嘉慶聰明。他不顯山不露水,一個字:熬。

反正乾隆都80好幾了,還能活幾年?熬死他,誰還能反了天?

因此,等把乾隆熬死之後,乾隆的屍體還在大殿裡躺著呢,嘉慶就迫不及待地動手了。

第一個目標,和珅。

和珅是乾隆心腹大臣的頭領,幹掉他,就能真正的開啟嘉慶時代。

嘉慶做到了。

微言彧史
2019-07-27

嘉慶對乾隆的不滿是必然的,不然也不至於一上臺就處置了和珅。

但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對乾隆後期政府腐敗的不滿,從個人角度,他對父親還是尊敬順從的。

嘉慶對乾隆的不滿是必然的,不然也不至於一上臺就處置了和珅。

但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對乾隆後期政府腐敗的不滿,從個人角度,他對父親還是尊敬順從的。



一、第三位太子

嘉慶帝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其實並不是乾隆帝的理想接班人,乾隆帝的第一位接班人是永璉,乾隆帝認為他是嫡長子,又聰慧,然而永璉未及長大就死了。

乾隆帝又立永琮為太子。然而,悲劇的是,沒到三年,永琮也死了。在西方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席捲大地的時候,這個東方帝國似乎預示著變化,然而乾隆帝仍然固守著他們幾千年來的君臣之道。

子嗣雖多,此時卻也沒有乾隆帝讓特別中意的,乾隆帝想著守成以待後人。乾隆三十六年,祕密立顒琰為乾隆朝的第三位太子,藏於正大光明匾。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才將顒琰為太子之事公之於眾。

第二年,也就是嘉慶元年正月,乾隆帝為了不超過祖父的六十一年執政時間,正式禪位於顒琰,自稱太上皇。

嘉慶對乾隆的不滿是必然的,不然也不至於一上臺就處置了和珅。

但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對乾隆後期政府腐敗的不滿,從個人角度,他對父親還是尊敬順從的。



一、第三位太子

嘉慶帝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其實並不是乾隆帝的理想接班人,乾隆帝的第一位接班人是永璉,乾隆帝認為他是嫡長子,又聰慧,然而永璉未及長大就死了。

乾隆帝又立永琮為太子。然而,悲劇的是,沒到三年,永琮也死了。在西方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席捲大地的時候,這個東方帝國似乎預示著變化,然而乾隆帝仍然固守著他們幾千年來的君臣之道。

子嗣雖多,此時卻也沒有乾隆帝讓特別中意的,乾隆帝想著守成以待後人。乾隆三十六年,祕密立顒琰為乾隆朝的第三位太子,藏於正大光明匾。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才將顒琰為太子之事公之於眾。

第二年,也就是嘉慶元年正月,乾隆帝為了不超過祖父的六十一年執政時間,正式禪位於顒琰,自稱太上皇。



二、憋屈的皇帝

雖然乾隆帝禪位,但並不代表著乾隆帝放棄手中的權力。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尊,居住在養心殿,親自掌握著五品以上官員的升遷罷黜。軍機大臣也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珅,此人顯然也不買嘉慶的賬。

嘉慶帝雖然有所不滿,卻也無法發作。一來權力根基尚微,難以有所作為;二來嘉慶帝也不是那麼強勢的性格。

嘉慶帝就這樣等了四年。這四年間,國家政權實際上仍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

嘉慶對乾隆的不滿是必然的,不然也不至於一上臺就處置了和珅。

但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對乾隆後期政府腐敗的不滿,從個人角度,他對父親還是尊敬順從的。



一、第三位太子

嘉慶帝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其實並不是乾隆帝的理想接班人,乾隆帝的第一位接班人是永璉,乾隆帝認為他是嫡長子,又聰慧,然而永璉未及長大就死了。

乾隆帝又立永琮為太子。然而,悲劇的是,沒到三年,永琮也死了。在西方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席捲大地的時候,這個東方帝國似乎預示著變化,然而乾隆帝仍然固守著他們幾千年來的君臣之道。

子嗣雖多,此時卻也沒有乾隆帝讓特別中意的,乾隆帝想著守成以待後人。乾隆三十六年,祕密立顒琰為乾隆朝的第三位太子,藏於正大光明匾。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才將顒琰為太子之事公之於眾。

第二年,也就是嘉慶元年正月,乾隆帝為了不超過祖父的六十一年執政時間,正式禪位於顒琰,自稱太上皇。



二、憋屈的皇帝

雖然乾隆帝禪位,但並不代表著乾隆帝放棄手中的權力。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尊,居住在養心殿,親自掌握著五品以上官員的升遷罷黜。軍機大臣也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珅,此人顯然也不買嘉慶的賬。

嘉慶帝雖然有所不滿,卻也無法發作。一來權力根基尚微,難以有所作為;二來嘉慶帝也不是那麼強勢的性格。

嘉慶帝就這樣等了四年。這四年間,國家政權實際上仍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



嘉慶四年,89歲高齡的乾隆帝崩於養心殿,嘉慶帝才正式掌握這個國家。

如果說,乾隆帝在位時,嘉慶帝不能有所作為,對父親的不滿和牴觸難以表現出來。那麼現在乾隆帝已死,如果嘉慶帝對乾隆帝有所不滿,肯定會表現出來的。

三、守成之君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有兩件事可以看出嘉慶帝急於做一些政績出來:第一件自然是處置和珅;第二件是整肅貪腐。

乾隆帝死去當年,嘉慶帝就對父親的寵臣和珅下手了。嘉慶帝將和珅奪職下獄,專項調查。後歷數和珅二十項罪,抄家,和珅自殺。這件事可以說是嘉慶對和珅的不滿,但和珅在輔助乾隆帝執政,因此也可以說嘉慶對乾隆帝不滿。

嘉慶對乾隆的不滿是必然的,不然也不至於一上臺就處置了和珅。

但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對乾隆後期政府腐敗的不滿,從個人角度,他對父親還是尊敬順從的。



一、第三位太子

嘉慶帝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其實並不是乾隆帝的理想接班人,乾隆帝的第一位接班人是永璉,乾隆帝認為他是嫡長子,又聰慧,然而永璉未及長大就死了。

乾隆帝又立永琮為太子。然而,悲劇的是,沒到三年,永琮也死了。在西方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席捲大地的時候,這個東方帝國似乎預示著變化,然而乾隆帝仍然固守著他們幾千年來的君臣之道。

子嗣雖多,此時卻也沒有乾隆帝讓特別中意的,乾隆帝想著守成以待後人。乾隆三十六年,祕密立顒琰為乾隆朝的第三位太子,藏於正大光明匾。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才將顒琰為太子之事公之於眾。

第二年,也就是嘉慶元年正月,乾隆帝為了不超過祖父的六十一年執政時間,正式禪位於顒琰,自稱太上皇。



二、憋屈的皇帝

雖然乾隆帝禪位,但並不代表著乾隆帝放棄手中的權力。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尊,居住在養心殿,親自掌握著五品以上官員的升遷罷黜。軍機大臣也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珅,此人顯然也不買嘉慶的賬。

嘉慶帝雖然有所不滿,卻也無法發作。一來權力根基尚微,難以有所作為;二來嘉慶帝也不是那麼強勢的性格。

嘉慶帝就這樣等了四年。這四年間,國家政權實際上仍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



嘉慶四年,89歲高齡的乾隆帝崩於養心殿,嘉慶帝才正式掌握這個國家。

如果說,乾隆帝在位時,嘉慶帝不能有所作為,對父親的不滿和牴觸難以表現出來。那麼現在乾隆帝已死,如果嘉慶帝對乾隆帝有所不滿,肯定會表現出來的。

三、守成之君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有兩件事可以看出嘉慶帝急於做一些政績出來:第一件自然是處置和珅;第二件是整肅貪腐。

乾隆帝死去當年,嘉慶帝就對父親的寵臣和珅下手了。嘉慶帝將和珅奪職下獄,專項調查。後歷數和珅二十項罪,抄家,和珅自殺。這件事可以說是嘉慶對和珅的不滿,但和珅在輔助乾隆帝執政,因此也可以說嘉慶對乾隆帝不滿。



第二件事,嘉慶帝對乾隆後期國家的貪腐現象深惡痛絕。嘉慶鐵腕肅貪,並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看起來嘉慶帝對父皇的執政並不滿意,想要創造新氣象了。

然而,這件事慢慢變了味道。嘉慶帝不敢對既得利益集團進行大規模整治,因此行政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時,嘉慶帝雖然十分努力的想要整肅貪腐,卻因循守舊,沒有對乃父留下的制度進行改革導致效果不佳。

因此,實際上嘉慶帝對其父留下的制度並沒有太多不滿,他本身也只是一個守成之君,能力平庸,他所牴觸的只是和珅一干人等而已。

嘉慶對乾隆的不滿是必然的,不然也不至於一上臺就處置了和珅。

但他的不滿,更多的是對乾隆後期政府腐敗的不滿,從個人角度,他對父親還是尊敬順從的。



一、第三位太子

嘉慶帝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其實並不是乾隆帝的理想接班人,乾隆帝的第一位接班人是永璉,乾隆帝認為他是嫡長子,又聰慧,然而永璉未及長大就死了。

乾隆帝又立永琮為太子。然而,悲劇的是,沒到三年,永琮也死了。在西方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席捲大地的時候,這個東方帝國似乎預示著變化,然而乾隆帝仍然固守著他們幾千年來的君臣之道。

子嗣雖多,此時卻也沒有乾隆帝讓特別中意的,乾隆帝想著守成以待後人。乾隆三十六年,祕密立顒琰為乾隆朝的第三位太子,藏於正大光明匾。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才將顒琰為太子之事公之於眾。

第二年,也就是嘉慶元年正月,乾隆帝為了不超過祖父的六十一年執政時間,正式禪位於顒琰,自稱太上皇。



二、憋屈的皇帝

雖然乾隆帝禪位,但並不代表著乾隆帝放棄手中的權力。乾隆仍以太上皇之尊,居住在養心殿,親自掌握著五品以上官員的升遷罷黜。軍機大臣也是乾隆帝的寵臣和珅,此人顯然也不買嘉慶的賬。

嘉慶帝雖然有所不滿,卻也無法發作。一來權力根基尚微,難以有所作為;二來嘉慶帝也不是那麼強勢的性格。

嘉慶帝就這樣等了四年。這四年間,國家政權實際上仍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



嘉慶四年,89歲高齡的乾隆帝崩於養心殿,嘉慶帝才正式掌握這個國家。

如果說,乾隆帝在位時,嘉慶帝不能有所作為,對父親的不滿和牴觸難以表現出來。那麼現在乾隆帝已死,如果嘉慶帝對乾隆帝有所不滿,肯定會表現出來的。

三、守成之君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有兩件事可以看出嘉慶帝急於做一些政績出來:第一件自然是處置和珅;第二件是整肅貪腐。

乾隆帝死去當年,嘉慶帝就對父親的寵臣和珅下手了。嘉慶帝將和珅奪職下獄,專項調查。後歷數和珅二十項罪,抄家,和珅自殺。這件事可以說是嘉慶對和珅的不滿,但和珅在輔助乾隆帝執政,因此也可以說嘉慶對乾隆帝不滿。



第二件事,嘉慶帝對乾隆後期國家的貪腐現象深惡痛絕。嘉慶鐵腕肅貪,並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看起來嘉慶帝對父皇的執政並不滿意,想要創造新氣象了。

然而,這件事慢慢變了味道。嘉慶帝不敢對既得利益集團進行大規模整治,因此行政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時,嘉慶帝雖然十分努力的想要整肅貪腐,卻因循守舊,沒有對乃父留下的制度進行改革導致效果不佳。

因此,實際上嘉慶帝對其父留下的制度並沒有太多不滿,他本身也只是一個守成之君,能力平庸,他所牴觸的只是和珅一干人等而已。



多有疏漏,敬請指正!

我是子彧,我不復制歷史,我只思考歷史!期待您的關注!

宋安之
2019-08-04


沒有牴觸才怪呢!

雖然清仁宗嘉慶帝是一個的仁君,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但拋去其本身宅心仁厚的性格不說,他畢竟身在皇位,是一位九五之尊。

大家設身處地的想想,你好不容易當了皇帝,結果你的父親八十好幾了還要掌握大權,讓你當個傀儡皇帝你什麼感受?

肯定是生氣和牴觸啊!

古代可不同於現代,現代來看嘉慶帝屬於實習皇帝,跟今天的實習生差不多。其實以古人思想來說,嘉慶帝在成為皇帝以後,還受老爸乾隆帝的控制,沒什麼權力,跟傀儡皇帝有什麼區別呢?

說不憋屈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沒有權力慾望,可以無視這種情況。

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很早以前宋安之看過一個史料記載,具體出處忘記了,所以就據說一下吧。

據說在乾隆帝禪位於嘉慶帝的時候,可能因為年紀大了有點童心吧,皇位都禪讓給兒子了,竟然不捨得將玉璽交給嘉慶。

氣的嘉慶當時說連玉璽都不給,寧願不做這個天子,旁邊有幾個大臣勸乾隆半天,最後才將玉璽給了嘉慶帝。

這說明嘉慶帝很在乎這些的,至於當不當傀儡皇帝,自然更是在乎了,所以繼位以後,肯定對太上皇乾隆有所牴觸的。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回答,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