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

10 個回答
夏目历史君
2019-07-06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結束了隋煬帝的暴政統治,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據說李淵有很多個兒子和女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是有二十二個個兒子。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結束了隋煬帝的暴政統治,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據說李淵有很多個兒子和女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是有二十二個個兒子。


第一個兒子是隱太子李建成,史實上說,李建成是一個有才華的能幹之人,並不是影視上所表現出來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門之變”時被李世民殺害了。第二個兒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衛懷王,在公元614年的時候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16歲,還沒有兒子。第四個兒子為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被殺死了。這四個皇子他們的母親都是竇皇后,他們在歷史也比較有名,其他的兒子就不過多的贅述了。

總的來說,在李淵的二十二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鬥爭得最厲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兒子年齡都比較的小,沒有什麼威脅力,不具備應有的實力可以參與鬥爭,而且他們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競爭能力比較弱。

而李建成是權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許有人動搖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他毫無疑問是要捍衛自己地位的,所以與李世民發生衝突。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結束了隋煬帝的暴政統治,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據說李淵有很多個兒子和女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是有二十二個個兒子。


第一個兒子是隱太子李建成,史實上說,李建成是一個有才華的能幹之人,並不是影視上所表現出來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門之變”時被李世民殺害了。第二個兒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衛懷王,在公元614年的時候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16歲,還沒有兒子。第四個兒子為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被殺死了。這四個皇子他們的母親都是竇皇后,他們在歷史也比較有名,其他的兒子就不過多的贅述了。

總的來說,在李淵的二十二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鬥爭得最厲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兒子年齡都比較的小,沒有什麼威脅力,不具備應有的實力可以參與鬥爭,而且他們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競爭能力比較弱。

而李建成是權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許有人動搖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他毫無疑問是要捍衛自己地位的,所以與李世民發生衝突。


李世民是一個有野心有實力的人,他靠軍功建立起來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隨者,自然不願意屈居人下,而且他與李建成年歲相近,生母又是同一個人,都是竇太后,他的存在來說對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脅。其實即使就算他沒有野心,也會被太子李建成懷疑成競爭對象,所以無論如何兩人的鬥爭都不可避免。

這裡說下李淵的三兒子,三兒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時期戰死了,所以,也沒有辦法爭權奪利。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交好,於是選擇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會選擇幫助李建成剷除政敵,因此也會與李世民有衝突,這就是他們鬥得凶的原因。

這三兄弟鬥爭的最凶的時期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後。還是那句話,這段時期內,李淵的兒子還有很多沒有出生,而且還死了兩個兒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兒子是成年的,而六兒子還小,還不到十歲自然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去競爭。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結束了隋煬帝的暴政統治,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據說李淵有很多個兒子和女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是有二十二個個兒子。


第一個兒子是隱太子李建成,史實上說,李建成是一個有才華的能幹之人,並不是影視上所表現出來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門之變”時被李世民殺害了。第二個兒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衛懷王,在公元614年的時候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16歲,還沒有兒子。第四個兒子為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被殺死了。這四個皇子他們的母親都是竇皇后,他們在歷史也比較有名,其他的兒子就不過多的贅述了。

總的來說,在李淵的二十二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鬥爭得最厲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兒子年齡都比較的小,沒有什麼威脅力,不具備應有的實力可以參與鬥爭,而且他們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競爭能力比較弱。

而李建成是權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許有人動搖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他毫無疑問是要捍衛自己地位的,所以與李世民發生衝突。


李世民是一個有野心有實力的人,他靠軍功建立起來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隨者,自然不願意屈居人下,而且他與李建成年歲相近,生母又是同一個人,都是竇太后,他的存在來說對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脅。其實即使就算他沒有野心,也會被太子李建成懷疑成競爭對象,所以無論如何兩人的鬥爭都不可避免。

這裡說下李淵的三兒子,三兒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時期戰死了,所以,也沒有辦法爭權奪利。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交好,於是選擇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會選擇幫助李建成剷除政敵,因此也會與李世民有衝突,這就是他們鬥得凶的原因。

這三兄弟鬥爭的最凶的時期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後。還是那句話,這段時期內,李淵的兒子還有很多沒有出生,而且還死了兩個兒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兒子是成年的,而六兒子還小,還不到十歲自然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去競爭。

其實以其說是三兄弟的競爭,倒不如說是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競爭,李元吉只是追隨太子李建成的步伐與李世民鬥爭,但鬥爭的最後結果是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勝利告終,李世民被封為了太子,在這不久之後,李淵退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會登基。

李淵其他兒子成熟些後,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鬥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舊對其他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沒有什麼實權,而且還遠離京城,自此李淵的其他兒子就更沒有什麼權力可以威脅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蝈蝈的文史原创
2019-09-05

李淵這一輩子做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起兵建立大唐朝,一件大事就是生了一幫孩子,尤其是在其當上太上皇之後。李淵一共有兒女41個,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

李淵這一輩子做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起兵建立大唐朝,一件大事就是生了一幫孩子,尤其是在其當上太上皇之後。李淵一共有兒女41個,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

影視劇中的李淵

而如題目所問,他有22個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的最凶,其他人為何那麼老實呢?

李淵這一輩子做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起兵建立大唐朝,一件大事就是生了一幫孩子,尤其是在其當上太上皇之後。李淵一共有兒女41個,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

影視劇中的李淵

而如題目所問,他有22個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的最凶,其他人為何那麼老實呢?



【一】在李淵眾多兒子當中,只有此四人一直參與李淵建立大唐朝的革命過程。這其中包括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他們尤其是李元吉和李世民為李淵奪得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戰功卓著,而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又不甘心,因李玄霸早死,所有他們三個人之間的鬥爭最為激烈,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奪權力,一方面是保住太子之位,一方面是爭取自己坐上太子之位 繼而奪得大寶。

李淵這一輩子做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起兵建立大唐朝,一件大事就是生了一幫孩子,尤其是在其當上太上皇之後。李淵一共有兒女41個,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

影視劇中的李淵

而如題目所問,他有22個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的最凶,其他人為何那麼老實呢?



【一】在李淵眾多兒子當中,只有此四人一直參與李淵建立大唐朝的革命過程。這其中包括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他們尤其是李元吉和李世民為李淵奪得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戰功卓著,而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又不甘心,因李玄霸早死,所有他們三個人之間的鬥爭最為激烈,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奪權力,一方面是保住太子之位,一方面是爭取自己坐上太子之位 繼而奪得大寶。

影視劇中的李世民

【二】除了以上幾位之外,李淵其他的兒子年齡尚小,根本沒有形成勢力。李淵五子李智雲於617年就去世了,那時候父親李淵還沒有當上皇帝,而六子李元景出生的時候已經是618年了,父親李淵剛剛當上皇帝。所以,李淵其他16個兒子都是在大唐建立後,甚至是李淵當上太上皇之後出生的,在大哥幾個爭奪權力的時候,他們還是無憂無慮的頑童,根本不可能參與到權力的爭鬥當中。更沒有自己的勢力集團。而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形成了一個強大集團,文才武將一大幫,而李世民也有自己的集團,實力也非常強大。

李淵這一輩子做了兩件大事,一件大事就是起兵建立大唐朝,一件大事就是生了一幫孩子,尤其是在其當上太上皇之後。李淵一共有兒女41個,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

影視劇中的李淵

而如題目所問,他有22個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的最凶,其他人為何那麼老實呢?



【一】在李淵眾多兒子當中,只有此四人一直參與李淵建立大唐朝的革命過程。這其中包括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他們尤其是李元吉和李世民為李淵奪得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戰功卓著,而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又不甘心,因李玄霸早死,所有他們三個人之間的鬥爭最為激烈,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奪權力,一方面是保住太子之位,一方面是爭取自己坐上太子之位 繼而奪得大寶。

影視劇中的李世民

【二】除了以上幾位之外,李淵其他的兒子年齡尚小,根本沒有形成勢力。李淵五子李智雲於617年就去世了,那時候父親李淵還沒有當上皇帝,而六子李元景出生的時候已經是618年了,父親李淵剛剛當上皇帝。所以,李淵其他16個兒子都是在大唐建立後,甚至是李淵當上太上皇之後出生的,在大哥幾個爭奪權力的時候,他們還是無憂無慮的頑童,根本不可能參與到權力的爭鬥當中。更沒有自己的勢力集團。而此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形成了一個強大集團,文才武將一大幫,而李世民也有自己的集團,實力也非常強大。

影視劇中的李元吉

【三】古代皇室的嫡長子制度。古代皇位繼承都堅持嫡長子制度,如果嫡長子在繼位前去世 ,那就依次往下順延,而李建成就是嫡長子,所以才被立為太子。而除了三個年長的皇子外,李淵其餘17個小皇子按照皇家的規定根本就沒有被立為太子的可能。而李世民也知道這種道理,但是他認為自己功勞要比哥哥李建成高很多,而且李建成集團經常對李世民集團進行打壓,本來就不服李建成的李世民,最終下定決心實施了玄武門之變。

其實,我認為,如果李世民不提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也會找機會將李世民除掉,因為他清楚,無論戰功,還是威望,或者說是才能等方面,他均比不過弟弟李世民,他已經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所以,關鍵看誰先發制人。

所以,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個人之間鬥爭比較激烈。

刚日读史
2019-07-21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李淵當時有18個兒子,沒參與到其中的,倒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626年,李淵因為“平衡之術”火候不夠,終於翻車。

老大李建成,老四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拿了個大滿貫。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李淵當時有18個兒子,沒參與到其中的,倒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626年,李淵因為“平衡之術”火候不夠,終於翻車。

老大李建成,老四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拿了個大滿貫。

(玄武門)

李淵退位之後,百無聊賴,天天在大安宮造孩,湊夠了22個指標之後,油盡燈枯,輪迴去了。

這麼多個孩子,為何只這三人鬥得最狠呢?

其它的都幹嘛去啦?簡單地說就是“母親不給力,自已還是個小弟弟”。

其一,出身論。

李淵娶了一位妻子,除此之外還有十九位妃嬪。 李淵的皇后是太穆皇后,竇氏。

她出生極為顯赫,父親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

竇氏嫁給李淵後,一直是李淵的得力助手。

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公主。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李淵當時有18個兒子,沒參與到其中的,倒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626年,李淵因為“平衡之術”火候不夠,終於翻車。

老大李建成,老四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拿了個大滿貫。

(玄武門)

李淵退位之後,百無聊賴,天天在大安宮造孩,湊夠了22個指標之後,油盡燈枯,輪迴去了。

這麼多個孩子,為何只這三人鬥得最狠呢?

其它的都幹嘛去啦?簡單地說就是“母親不給力,自已還是個小弟弟”。

其一,出身論。

李淵娶了一位妻子,除此之外還有十九位妃嬪。 李淵的皇后是太穆皇后,竇氏。

她出生極為顯赫,父親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

竇氏嫁給李淵後,一直是李淵的得力助手。

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公主。

(李淵全家福)

可惜,“帝未即位先崩於涿郡”。 不過,自古以來就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傳統。

也就說明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將要在李淵與竇皇后的嫡系中產生。

封建禮風是“以嫡為貴”、“以長為尊”。

誰最尊貴,誰就有權利繼承家族的財產和爵位。除非嫡子全死了,才輪得到庶子繼承。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除開這三位之外。

最大的就是荊王李元景,也還是一個十歲的小孩童,奪位這種事情太血腥,碰都沒法碰,況且還不是嫡子。

其二,實力論。

這三個兒子身後都有一大票的支持者。

其中,李建成比較仁慈。不過在那個時代,仁慈也是相對的。

像裴寂這樣的世家貴族就支持李建成,是因李建成天生對關隴世家的親密。

而李世民作為“科舉制度”的集大成者,他對寒門庶族大力提拔,用來對抗關隴軍事貴族、以及關東世家豪門,這也使他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所以“秦叔寶,程咬金”這一類出身於寒門的豪傑,也願意加入“天策府”效於死命。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李淵當時有18個兒子,沒參與到其中的,倒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626年,李淵因為“平衡之術”火候不夠,終於翻車。

老大李建成,老四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拿了個大滿貫。

(玄武門)

李淵退位之後,百無聊賴,天天在大安宮造孩,湊夠了22個指標之後,油盡燈枯,輪迴去了。

這麼多個孩子,為何只這三人鬥得最狠呢?

其它的都幹嘛去啦?簡單地說就是“母親不給力,自已還是個小弟弟”。

其一,出身論。

李淵娶了一位妻子,除此之外還有十九位妃嬪。 李淵的皇后是太穆皇后,竇氏。

她出生極為顯赫,父親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

竇氏嫁給李淵後,一直是李淵的得力助手。

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公主。

(李淵全家福)

可惜,“帝未即位先崩於涿郡”。 不過,自古以來就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傳統。

也就說明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將要在李淵與竇皇后的嫡系中產生。

封建禮風是“以嫡為貴”、“以長為尊”。

誰最尊貴,誰就有權利繼承家族的財產和爵位。除非嫡子全死了,才輪得到庶子繼承。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除開這三位之外。

最大的就是荊王李元景,也還是一個十歲的小孩童,奪位這種事情太血腥,碰都沒法碰,況且還不是嫡子。

其二,實力論。

這三個兒子身後都有一大票的支持者。

其中,李建成比較仁慈。不過在那個時代,仁慈也是相對的。

像裴寂這樣的世家貴族就支持李建成,是因李建成天生對關隴世家的親密。

而李世民作為“科舉制度”的集大成者,他對寒門庶族大力提拔,用來對抗關隴軍事貴族、以及關東世家豪門,這也使他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所以“秦叔寶,程咬金”這一類出身於寒門的豪傑,也願意加入“天策府”效於死命。

(天策府)

總而言之,各自親近的勢力都在圍繞著這三位皇子,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團,加上一系列的政治、權力的原因,最終走向無法調解的局面。

其三,為何鬥得那麼狠?

按理來說,如果李世民為外姓將領,那他也是走到了“功高不賞”的地步。

這個時候也是皇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了。 但恰恰的是,他是他淵的兒子,如果李淵殺了他,下不下得去手不說,父子相殘也只能為天下笑話而已。

看來,兒子太能幹了也不是個好事。 在征伐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實力逐步壯大。

“天策府”開府之後,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招收人才,實力更為強勁。

以一幕府之力,完全就有能力代替滿朝公卿。 俄而突厥寇邊,太子薦元吉北討。——《新唐書》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李淵當時有18個兒子,沒參與到其中的,倒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626年,李淵因為“平衡之術”火候不夠,終於翻車。

老大李建成,老四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拿了個大滿貫。

(玄武門)

李淵退位之後,百無聊賴,天天在大安宮造孩,湊夠了22個指標之後,油盡燈枯,輪迴去了。

這麼多個孩子,為何只這三人鬥得最狠呢?

其它的都幹嘛去啦?簡單地說就是“母親不給力,自已還是個小弟弟”。

其一,出身論。

李淵娶了一位妻子,除此之外還有十九位妃嬪。 李淵的皇后是太穆皇后,竇氏。

她出生極為顯赫,父親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

竇氏嫁給李淵後,一直是李淵的得力助手。

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公主。

(李淵全家福)

可惜,“帝未即位先崩於涿郡”。 不過,自古以來就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傳統。

也就說明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將要在李淵與竇皇后的嫡系中產生。

封建禮風是“以嫡為貴”、“以長為尊”。

誰最尊貴,誰就有權利繼承家族的財產和爵位。除非嫡子全死了,才輪得到庶子繼承。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除開這三位之外。

最大的就是荊王李元景,也還是一個十歲的小孩童,奪位這種事情太血腥,碰都沒法碰,況且還不是嫡子。

其二,實力論。

這三個兒子身後都有一大票的支持者。

其中,李建成比較仁慈。不過在那個時代,仁慈也是相對的。

像裴寂這樣的世家貴族就支持李建成,是因李建成天生對關隴世家的親密。

而李世民作為“科舉制度”的集大成者,他對寒門庶族大力提拔,用來對抗關隴軍事貴族、以及關東世家豪門,這也使他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所以“秦叔寶,程咬金”這一類出身於寒門的豪傑,也願意加入“天策府”效於死命。

(天策府)

總而言之,各自親近的勢力都在圍繞著這三位皇子,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團,加上一系列的政治、權力的原因,最終走向無法調解的局面。

其三,為何鬥得那麼狠?

按理來說,如果李世民為外姓將領,那他也是走到了“功高不賞”的地步。

這個時候也是皇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了。 但恰恰的是,他是他淵的兒子,如果李淵殺了他,下不下得去手不說,父子相殘也只能為天下笑話而已。

看來,兒子太能幹了也不是個好事。 在征伐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實力逐步壯大。

“天策府”開府之後,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招收人才,實力更為強勁。

以一幕府之力,完全就有能力代替滿朝公卿。 俄而突厥寇邊,太子薦元吉北討。——《新唐書》

(李建成、李元吉劇照)

公元626年,恰逢突厥的鬱射設統率軍隊駐紮到黃河南岸,圍攻烏城。

李元吉率兵出擊,並徵調秦王府的猛將、文臣以及軍士。 這個時候,李淵也感覺到了“天策幕府”的威脅。所以,他鬼使神差的同意了李元吉的徵調事宜。

此為“釜底抽薪”之計,如果秦王府的文臣武將軍士被抽掉一空,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三兄弟也由之前的權謀之鬥,直接進入到短兵相接的局面。“天策府”無法解掉這一招“陽謀”,直接“以暴力破計”。7月2日,李淵被迫退位。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李淵當時有18個兒子,沒參與到其中的,倒是保住了一條性命。

626年,李淵因為“平衡之術”火候不夠,終於翻車。

老大李建成,老四李元吉身死,李世民拿了個大滿貫。

(玄武門)

李淵退位之後,百無聊賴,天天在大安宮造孩,湊夠了22個指標之後,油盡燈枯,輪迴去了。

這麼多個孩子,為何只這三人鬥得最狠呢?

其它的都幹嘛去啦?簡單地說就是“母親不給力,自已還是個小弟弟”。

其一,出身論。

李淵娶了一位妻子,除此之外還有十九位妃嬪。 李淵的皇后是太穆皇后,竇氏。

她出生極為顯赫,父親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

竇氏嫁給李淵後,一直是李淵的得力助手。

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公主。

(李淵全家福)

可惜,“帝未即位先崩於涿郡”。 不過,自古以來就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傳統。

也就說明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將要在李淵與竇皇后的嫡系中產生。

封建禮風是“以嫡為貴”、“以長為尊”。

誰最尊貴,誰就有權利繼承家族的財產和爵位。除非嫡子全死了,才輪得到庶子繼承。

在“玄武門”發生事變之時,除開這三位之外。

最大的就是荊王李元景,也還是一個十歲的小孩童,奪位這種事情太血腥,碰都沒法碰,況且還不是嫡子。

其二,實力論。

這三個兒子身後都有一大票的支持者。

其中,李建成比較仁慈。不過在那個時代,仁慈也是相對的。

像裴寂這樣的世家貴族就支持李建成,是因李建成天生對關隴世家的親密。

而李世民作為“科舉制度”的集大成者,他對寒門庶族大力提拔,用來對抗關隴軍事貴族、以及關東世家豪門,這也使他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所以“秦叔寶,程咬金”這一類出身於寒門的豪傑,也願意加入“天策府”效於死命。

(天策府)

總而言之,各自親近的勢力都在圍繞著這三位皇子,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利益集團,加上一系列的政治、權力的原因,最終走向無法調解的局面。

其三,為何鬥得那麼狠?

按理來說,如果李世民為外姓將領,那他也是走到了“功高不賞”的地步。

這個時候也是皇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了。 但恰恰的是,他是他淵的兒子,如果李淵殺了他,下不下得去手不說,父子相殘也只能為天下笑話而已。

看來,兒子太能幹了也不是個好事。 在征伐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實力逐步壯大。

“天策府”開府之後,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招收人才,實力更為強勁。

以一幕府之力,完全就有能力代替滿朝公卿。 俄而突厥寇邊,太子薦元吉北討。——《新唐書》

(李建成、李元吉劇照)

公元626年,恰逢突厥的鬱射設統率軍隊駐紮到黃河南岸,圍攻烏城。

李元吉率兵出擊,並徵調秦王府的猛將、文臣以及軍士。 這個時候,李淵也感覺到了“天策幕府”的威脅。所以,他鬼使神差的同意了李元吉的徵調事宜。

此為“釜底抽薪”之計,如果秦王府的文臣武將軍士被抽掉一空,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三兄弟也由之前的權謀之鬥,直接進入到短兵相接的局面。“天策府”無法解掉這一招“陽謀”,直接“以暴力破計”。7月2日,李淵被迫退位。

(李淵退為太上皇)

三兄弟圍繞著“權力”而展開的一場血淋淋的兄弟相殘故事,也給大唐的“儲位之爭”開了一個好頭。

正所謂:兄弟恩德因權失,父子情懷為利休!天子之家,哪來的親情可講呢?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蓝风破晓
2019-07-25

論起李淵的生育能力,那沒得說,槓槓的,在其一生中,生了22個兒子,19個女兒,真是生育大戶啊!

但是,李淵的這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不亦樂乎,其他人根本看不見參與進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其他皇子對皇位沒有興趣嗎?

非也,非也,這是有原因的的,聽我細細道來。

這三個年齡較長,各有勢力,其他皇子年齡較小,沒有什麼勢力

論起李淵的生育能力,那沒得說,槓槓的,在其一生中,生了22個兒子,19個女兒,真是生育大戶啊!

但是,李淵的這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不亦樂乎,其他人根本看不見參與進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其他皇子對皇位沒有興趣嗎?

非也,非也,這是有原因的的,聽我細細道來。

這三個年齡較長,各有勢力,其他皇子年齡較小,沒有什麼勢力

李淵的兒子很多,其實大多數都是集中生的,是在當了皇帝后,娶了很多妃子,日日耕耘,於是生了很多小皇子,這批小皇子的人數足足有17個,“生產時間”是從公元618年往後到公元630之間。

大家想一想,從唐朝建國開始,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有了自己的政治舞臺,都有了自己的嫡系勢力,可謂是“年富力強,能力卓越”。而小皇子們,在玄武門之變時,最大的只有8歲,你讓一個八歲的孩子,如何和幾個二三十歲的成年男人爭皇位?這不是找殘嗎?

所以說,不是這群小弟弟不願意爭,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爭,人家剛還在玩“尿尿和泥”,你這會讓人家爭皇位,怎麼爭?沒辦法爭。

有人說了,這小編數學不好啊,有17個是公元618年後生的,還有三個是爭天下的,那麼另外兩個跑哪裡去了?

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外,另外兩個年長的發生了意外

論起李淵的生育能力,那沒得說,槓槓的,在其一生中,生了22個兒子,19個女兒,真是生育大戶啊!

但是,李淵的這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不亦樂乎,其他人根本看不見參與進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其他皇子對皇位沒有興趣嗎?

非也,非也,這是有原因的的,聽我細細道來。

這三個年齡較長,各有勢力,其他皇子年齡較小,沒有什麼勢力

李淵的兒子很多,其實大多數都是集中生的,是在當了皇帝后,娶了很多妃子,日日耕耘,於是生了很多小皇子,這批小皇子的人數足足有17個,“生產時間”是從公元618年往後到公元630之間。

大家想一想,從唐朝建國開始,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有了自己的政治舞臺,都有了自己的嫡系勢力,可謂是“年富力強,能力卓越”。而小皇子們,在玄武門之變時,最大的只有8歲,你讓一個八歲的孩子,如何和幾個二三十歲的成年男人爭皇位?這不是找殘嗎?

所以說,不是這群小弟弟不願意爭,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爭,人家剛還在玩“尿尿和泥”,你這會讓人家爭皇位,怎麼爭?沒辦法爭。

有人說了,這小編數學不好啊,有17個是公元618年後生的,還有三個是爭天下的,那麼另外兩個跑哪裡去了?

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外,另外兩個年長的發生了意外

(李元霸)

李淵有兩個大一點的孩子早早就送了命。一個是李玄霸,一個是李智雲;一個是病死,一個是被殺死。

說起李玄霸,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這兩人的區別是:一個是歷史人物,一個是小說人物。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是竇皇后生的第三子。

真實的李玄霸武功並沒有那麼高,但智慧不低,口才也很好。在公元614年,李玄霸就病死了,年僅16歲(虛歲)。

所以,李玄霸是無論如何也爭奪不了皇位的。

關於李智雲,只能說也是個命苦的孩子。起初,李智雲跟著大哥李建成守衛河東,當時這孩子才14歲,但是在李淵起兵後,25歲的李建成跑回了太原,而李智雲在繼續留守。非常不幸,李智雲被隋朝軍馬抓捕送到了長安,被陰世師殺害。哎!真是苦命!

李智雲14歲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至於幾年後的爭皇位那是趕不上的,命都沒了,只能在陰間爭奪了。

有人說了,小編你難道沒見過孩子小,靠母親和外戚爭奪皇位的嗎?順治皇帝那麼小,還不是奪了皇位?

除了年齡問題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他們是嫡子

論起李淵的生育能力,那沒得說,槓槓的,在其一生中,生了22個兒子,19個女兒,真是生育大戶啊!

但是,李淵的這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不亦樂乎,其他人根本看不見參與進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其他皇子對皇位沒有興趣嗎?

非也,非也,這是有原因的的,聽我細細道來。

這三個年齡較長,各有勢力,其他皇子年齡較小,沒有什麼勢力

李淵的兒子很多,其實大多數都是集中生的,是在當了皇帝后,娶了很多妃子,日日耕耘,於是生了很多小皇子,這批小皇子的人數足足有17個,“生產時間”是從公元618年往後到公元630之間。

大家想一想,從唐朝建國開始,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有了自己的政治舞臺,都有了自己的嫡系勢力,可謂是“年富力強,能力卓越”。而小皇子們,在玄武門之變時,最大的只有8歲,你讓一個八歲的孩子,如何和幾個二三十歲的成年男人爭皇位?這不是找殘嗎?

所以說,不是這群小弟弟不願意爭,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爭,人家剛還在玩“尿尿和泥”,你這會讓人家爭皇位,怎麼爭?沒辦法爭。

有人說了,這小編數學不好啊,有17個是公元618年後生的,還有三個是爭天下的,那麼另外兩個跑哪裡去了?

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外,另外兩個年長的發生了意外

(李元霸)

李淵有兩個大一點的孩子早早就送了命。一個是李玄霸,一個是李智雲;一個是病死,一個是被殺死。

說起李玄霸,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這兩人的區別是:一個是歷史人物,一個是小說人物。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是竇皇后生的第三子。

真實的李玄霸武功並沒有那麼高,但智慧不低,口才也很好。在公元614年,李玄霸就病死了,年僅16歲(虛歲)。

所以,李玄霸是無論如何也爭奪不了皇位的。

關於李智雲,只能說也是個命苦的孩子。起初,李智雲跟著大哥李建成守衛河東,當時這孩子才14歲,但是在李淵起兵後,25歲的李建成跑回了太原,而李智雲在繼續留守。非常不幸,李智雲被隋朝軍馬抓捕送到了長安,被陰世師殺害。哎!真是苦命!

李智雲14歲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至於幾年後的爭皇位那是趕不上的,命都沒了,只能在陰間爭奪了。

有人說了,小編你難道沒見過孩子小,靠母親和外戚爭奪皇位的嗎?順治皇帝那麼小,還不是奪了皇位?

除了年齡問題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他們是嫡子

歷史上有很多小皇子,在母親的支持下,鬥倒了大哥哥們,坐到了皇位上,那麼李世民的小弟弟們就沒這個本事嗎?

確實沒有,因為李世民的這幫小弟弟都是庶出,他們無法和嫡子們爭奪皇位,除非他們也是嫡子,這又怎麼可能呢?

竇皇后生了四個皇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四人,李玄霸早死,於是就成了三位爭雄了。由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太強了,李元吉根本不是對手,因此李元吉放棄了皇位的爭奪,把寶押到了大哥那裡,也就是太子那裡。

但誰知,李世民是個非常厲害的主,殺伐果斷,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親兄弟也不放過,於是乎,千古慘劇“玄武門之變”發生了,結果是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李世民成了唯一的繼承人,其後不久,李世民沒有阻礙地當上了皇帝。

論起李淵的生育能力,那沒得說,槓槓的,在其一生中,生了22個兒子,19個女兒,真是生育大戶啊!

但是,李淵的這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不亦樂乎,其他人根本看不見參與進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其他皇子對皇位沒有興趣嗎?

非也,非也,這是有原因的的,聽我細細道來。

這三個年齡較長,各有勢力,其他皇子年齡較小,沒有什麼勢力

李淵的兒子很多,其實大多數都是集中生的,是在當了皇帝后,娶了很多妃子,日日耕耘,於是生了很多小皇子,這批小皇子的人數足足有17個,“生產時間”是從公元618年往後到公元630之間。

大家想一想,從唐朝建國開始,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人都有了自己的政治舞臺,都有了自己的嫡系勢力,可謂是“年富力強,能力卓越”。而小皇子們,在玄武門之變時,最大的只有8歲,你讓一個八歲的孩子,如何和幾個二三十歲的成年男人爭皇位?這不是找殘嗎?

所以說,不是這群小弟弟不願意爭,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爭,人家剛還在玩“尿尿和泥”,你這會讓人家爭皇位,怎麼爭?沒辦法爭。

有人說了,這小編數學不好啊,有17個是公元618年後生的,還有三個是爭天下的,那麼另外兩個跑哪裡去了?

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外,另外兩個年長的發生了意外

(李元霸)

李淵有兩個大一點的孩子早早就送了命。一個是李玄霸,一個是李智雲;一個是病死,一個是被殺死。

說起李玄霸,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這兩人的區別是:一個是歷史人物,一個是小說人物。李元霸的原型,就是李玄霸,是竇皇后生的第三子。

真實的李玄霸武功並沒有那麼高,但智慧不低,口才也很好。在公元614年,李玄霸就病死了,年僅16歲(虛歲)。

所以,李玄霸是無論如何也爭奪不了皇位的。

關於李智雲,只能說也是個命苦的孩子。起初,李智雲跟著大哥李建成守衛河東,當時這孩子才14歲,但是在李淵起兵後,25歲的李建成跑回了太原,而李智雲在繼續留守。非常不幸,李智雲被隋朝軍馬抓捕送到了長安,被陰世師殺害。哎!真是苦命!

李智雲14歲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至於幾年後的爭皇位那是趕不上的,命都沒了,只能在陰間爭奪了。

有人說了,小編你難道沒見過孩子小,靠母親和外戚爭奪皇位的嗎?順治皇帝那麼小,還不是奪了皇位?

除了年齡問題外,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他們是嫡子

歷史上有很多小皇子,在母親的支持下,鬥倒了大哥哥們,坐到了皇位上,那麼李世民的小弟弟們就沒這個本事嗎?

確實沒有,因為李世民的這幫小弟弟都是庶出,他們無法和嫡子們爭奪皇位,除非他們也是嫡子,這又怎麼可能呢?

竇皇后生了四個皇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四人,李玄霸早死,於是就成了三位爭雄了。由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太強了,李元吉根本不是對手,因此李元吉放棄了皇位的爭奪,把寶押到了大哥那裡,也就是太子那裡。

但誰知,李世民是個非常厲害的主,殺伐果斷,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親兄弟也不放過,於是乎,千古慘劇“玄武門之變”發生了,結果是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李世民成了唯一的繼承人,其後不久,李世民沒有阻礙地當上了皇帝。

整體上來說,李淵的兒子雖然多,但大部分是庶子,大部分年齡都很小,兩個年齡大的又死得早,於是,只剩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博弈。

钱多多读文史
2019-07-31

李淵的眾多兒子中,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鬥得最凶?

因為他們仨離權力中心最近。

一、這哥仨一母同胞,都是李淵正妻所生。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哥仨都是由竇皇后所生。竇皇后是李淵元配正妻。她雖然沒有等到李淵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但她是李淵髮妻,所生的兒子們也是嫡子。因此,不論是在李淵的唐王時期,還是登基後的李唐王朝,這哥仨都是嫡子。

也正因為這樣的身份,李建成作為嫡長子,以法統身份,先後為王世子,皇太子。而李元吉,和大哥的關係較好,一直站在李建成一邊,也可以視作太子系。

秦王李世民,雖不是世子、太子,但由於嫡子身份和自身能力,得到父親的另眼相待。這使得李世民,具備了與李建成相抗的實力。

李淵的眾多兒子中,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鬥得最凶?

因為他們仨離權力中心最近。

一、這哥仨一母同胞,都是李淵正妻所生。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哥仨都是由竇皇后所生。竇皇后是李淵元配正妻。她雖然沒有等到李淵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但她是李淵髮妻,所生的兒子們也是嫡子。因此,不論是在李淵的唐王時期,還是登基後的李唐王朝,這哥仨都是嫡子。

也正因為這樣的身份,李建成作為嫡長子,以法統身份,先後為王世子,皇太子。而李元吉,和大哥的關係較好,一直站在李建成一邊,也可以視作太子系。

秦王李世民,雖不是世子、太子,但由於嫡子身份和自身能力,得到父親的另眼相待。這使得李世民,具備了與李建成相抗的實力。

二、李淵的猶豫不決造成了哥仨的矛盾激化。

李唐初定,李世民功名日盛。在設立儲君的事情上,李淵表現得猶豫不決。

他起初依例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又對次子李世民頗有心思,流露出要立次子的意思。這無疑增長了李世民的野心。

李世民在為大唐基業南征北戰之際,積攢了大量人力物力,若說他對皇位沒有想法,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李淵的眾多兒子中,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鬥得最凶?

因為他們仨離權力中心最近。

一、這哥仨一母同胞,都是李淵正妻所生。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哥仨都是由竇皇后所生。竇皇后是李淵元配正妻。她雖然沒有等到李淵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但她是李淵髮妻,所生的兒子們也是嫡子。因此,不論是在李淵的唐王時期,還是登基後的李唐王朝,這哥仨都是嫡子。

也正因為這樣的身份,李建成作為嫡長子,以法統身份,先後為王世子,皇太子。而李元吉,和大哥的關係較好,一直站在李建成一邊,也可以視作太子系。

秦王李世民,雖不是世子、太子,但由於嫡子身份和自身能力,得到父親的另眼相待。這使得李世民,具備了與李建成相抗的實力。

二、李淵的猶豫不決造成了哥仨的矛盾激化。

李唐初定,李世民功名日盛。在設立儲君的事情上,李淵表現得猶豫不決。

他起初依例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又對次子李世民頗有心思,流露出要立次子的意思。這無疑增長了李世民的野心。

李世民在為大唐基業南征北戰之際,積攢了大量人力物力,若說他對皇位沒有想法,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而李淵在這樣的情勢之下,並沒有下定決心,要麼罷黜李建成以慰李世民,要麼削弱李世民勢力以安李建成。但李淵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在面上表示出對兩個兒子同樣的看重來,這不僅讓李建成不安,也讓李世民更有想法。

李淵的眾多兒子中,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鬥得最凶?

因為他們仨離權力中心最近。

一、這哥仨一母同胞,都是李淵正妻所生。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哥仨都是由竇皇后所生。竇皇后是李淵元配正妻。她雖然沒有等到李淵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但她是李淵髮妻,所生的兒子們也是嫡子。因此,不論是在李淵的唐王時期,還是登基後的李唐王朝,這哥仨都是嫡子。

也正因為這樣的身份,李建成作為嫡長子,以法統身份,先後為王世子,皇太子。而李元吉,和大哥的關係較好,一直站在李建成一邊,也可以視作太子系。

秦王李世民,雖不是世子、太子,但由於嫡子身份和自身能力,得到父親的另眼相待。這使得李世民,具備了與李建成相抗的實力。

二、李淵的猶豫不決造成了哥仨的矛盾激化。

李唐初定,李世民功名日盛。在設立儲君的事情上,李淵表現得猶豫不決。

他起初依例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又對次子李世民頗有心思,流露出要立次子的意思。這無疑增長了李世民的野心。

李世民在為大唐基業南征北戰之際,積攢了大量人力物力,若說他對皇位沒有想法,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而李淵在這樣的情勢之下,並沒有下定決心,要麼罷黜李建成以慰李世民,要麼削弱李世民勢力以安李建成。但李淵不僅沒有這麼做,反而在面上表示出對兩個兒子同樣的看重來,這不僅讓李建成不安,也讓李世民更有想法。

於是,李淵的三個嫡子,在權力面前,已經變得水火不容了。

葛大小姐
2019-07-28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唐高祖李淵出身高貴,在7歲時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唐國公,他的姨夫還是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但是李淵是一位不滿足現狀的有為青年,於是又努力了一把,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在公元前618年,開創了大唐。

李淵除了業務能力很強之外,生育能力也不差。據記載李淵一個有22個皇子,19個公主。兒子多了,是非自然也多。就算有這麼多兒子,但是皇位卻只有一個,那為何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兄弟斗的最凶呢?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唐高祖李淵出身高貴,在7歲時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唐國公,他的姨夫還是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但是李淵是一位不滿足現狀的有為青年,於是又努力了一把,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在公元前618年,開創了大唐。

李淵除了業務能力很強之外,生育能力也不差。據記載李淵一個有22個皇子,19個公主。兒子多了,是非自然也多。就算有這麼多兒子,但是皇位卻只有一個,那為何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兄弟斗的最凶呢?

1、22位皇子的出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22位皇子的身世。李淵一共22子,分別為:

李建成——生母竇皇后;

李世民——生母竇皇后;

李玄霸——生母竇皇后;

李元吉——生母竇皇后;

李智雲——生母萬貴妃;

李元景——生母莫嬪;

李元昌——生母孫嬪;

李元亨——生母尹德妃;

李元方——生母張婕妤;

李元禮——生母郭婕妤;

李元嘉——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則——生母王才人;

李元懿——生母張寶林;

李元軌——生母張美人;

李鳳——生母楊美人;

李元慶——生母劉婕妤;

李元裕——生母崔嬪;

李元名——生母小楊嬪;

李靈夔——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祥——生母楊嬪;

李元曉——生母魯才人;

李元嬰——生母柳寶林;

在這22位皇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為皇后所生,是古代所謂的嫡子,是最有資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人,地位高於其他皇子。

其中李玄霸就是後來被民間演繹成隋唐好漢的李元霸,但其實李玄霸從小就體弱多病,在李淵還沒有起兵時就病逝了。李玄霸一去世,嫡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

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嫡長子繼承製,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位嫡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選,其他皇子不具有這種資格。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唐高祖李淵出身高貴,在7歲時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唐國公,他的姨夫還是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但是李淵是一位不滿足現狀的有為青年,於是又努力了一把,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在公元前618年,開創了大唐。

李淵除了業務能力很強之外,生育能力也不差。據記載李淵一個有22個皇子,19個公主。兒子多了,是非自然也多。就算有這麼多兒子,但是皇位卻只有一個,那為何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兄弟斗的最凶呢?

1、22位皇子的出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22位皇子的身世。李淵一共22子,分別為:

李建成——生母竇皇后;

李世民——生母竇皇后;

李玄霸——生母竇皇后;

李元吉——生母竇皇后;

李智雲——生母萬貴妃;

李元景——生母莫嬪;

李元昌——生母孫嬪;

李元亨——生母尹德妃;

李元方——生母張婕妤;

李元禮——生母郭婕妤;

李元嘉——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則——生母王才人;

李元懿——生母張寶林;

李元軌——生母張美人;

李鳳——生母楊美人;

李元慶——生母劉婕妤;

李元裕——生母崔嬪;

李元名——生母小楊嬪;

李靈夔——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祥——生母楊嬪;

李元曉——生母魯才人;

李元嬰——生母柳寶林;

在這22位皇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為皇后所生,是古代所謂的嫡子,是最有資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人,地位高於其他皇子。

其中李玄霸就是後來被民間演繹成隋唐好漢的李元霸,但其實李玄霸從小就體弱多病,在李淵還沒有起兵時就病逝了。李玄霸一去世,嫡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

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嫡長子繼承製,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位嫡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選,其他皇子不具有這種資格。

2、22位皇子的年齡

長子李建成——生於589年;

次子李世民——生於598年;

三子李玄霸——生於599年;

四子李元吉——生於603年;

五子李智雲——生於603年;

這五位皇子年齡相差不大,生於李淵起兵的那段時間,其中李玄霸、李智雲後來離世,就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但是李淵有22位皇子,剩餘的17位皇子都出生於李淵稱帝之後,這17位皇子相對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來說年紀較小。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奪皇位時,排行第六的李元景也才9歲,就更別說其他皇子了。

還有李淵的第20子、21子、22子,是在退位之後生下的,那時候李世民早就已經穩坐皇位了,自然也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其他的十幾位皇子,應該也會想爭一下皇位吧,奈何他們當時年紀尚小,還在玩泥巴的年齡,拿什麼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爭呢?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唐高祖李淵出身高貴,在7歲時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唐國公,他的姨夫還是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但是李淵是一位不滿足現狀的有為青年,於是又努力了一把,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在公元前618年,開創了大唐。

李淵除了業務能力很強之外,生育能力也不差。據記載李淵一個有22個皇子,19個公主。兒子多了,是非自然也多。就算有這麼多兒子,但是皇位卻只有一個,那為何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兄弟斗的最凶呢?

1、22位皇子的出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22位皇子的身世。李淵一共22子,分別為:

李建成——生母竇皇后;

李世民——生母竇皇后;

李玄霸——生母竇皇后;

李元吉——生母竇皇后;

李智雲——生母萬貴妃;

李元景——生母莫嬪;

李元昌——生母孫嬪;

李元亨——生母尹德妃;

李元方——生母張婕妤;

李元禮——生母郭婕妤;

李元嘉——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則——生母王才人;

李元懿——生母張寶林;

李元軌——生母張美人;

李鳳——生母楊美人;

李元慶——生母劉婕妤;

李元裕——生母崔嬪;

李元名——生母小楊嬪;

李靈夔——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祥——生母楊嬪;

李元曉——生母魯才人;

李元嬰——生母柳寶林;

在這22位皇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為皇后所生,是古代所謂的嫡子,是最有資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人,地位高於其他皇子。

其中李玄霸就是後來被民間演繹成隋唐好漢的李元霸,但其實李玄霸從小就體弱多病,在李淵還沒有起兵時就病逝了。李玄霸一去世,嫡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

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嫡長子繼承製,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位嫡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選,其他皇子不具有這種資格。

2、22位皇子的年齡

長子李建成——生於589年;

次子李世民——生於598年;

三子李玄霸——生於599年;

四子李元吉——生於603年;

五子李智雲——生於603年;

這五位皇子年齡相差不大,生於李淵起兵的那段時間,其中李玄霸、李智雲後來離世,就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但是李淵有22位皇子,剩餘的17位皇子都出生於李淵稱帝之後,這17位皇子相對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來說年紀較小。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奪皇位時,排行第六的李元景也才9歲,就更別說其他皇子了。

還有李淵的第20子、21子、22子,是在退位之後生下的,那時候李世民早就已經穩坐皇位了,自然也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其他的十幾位皇子,應該也會想爭一下皇位吧,奈何他們當時年紀尚小,還在玩泥巴的年齡,拿什麼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爭呢?

3、22位皇子的地位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人,是跟隨父親李淵一起打天下的。在唐朝建國初期,就參與了軍政大事,還帶兵打仗。

其他十幾位皇子年紀小,自然沒有參與。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手裡有兵,是有實權的,自然有資格爭上一爭。

李建成是嫡長子,當上太子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可是李世民隨李淵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是兄弟裡面戰功最多的一位。

又因為李世民常年帶兵打仗,在軍中很有威望。毛爺爺曾經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李世民手中握有軍隊,雖然在名分上不如李建成,但也是嫡子。

所以皇位之爭主要是集中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李元吉實力不如兩位哥哥,所以只能投靠李建成來對付李世民,防止李世民一家獨大。

總而言之,這就是李淵兒子那麼多,但皇位之爭主要集中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間的原因。其他十幾位皇子不是不想爭,而是實力不允許呀!無論是從名分、年齡還是地位來說,他們都爭不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唐高祖李淵出身高貴,在7歲時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唐國公,他的姨夫還是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但是李淵是一位不滿足現狀的有為青年,於是又努力了一把,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在公元前618年,開創了大唐。

李淵除了業務能力很強之外,生育能力也不差。據記載李淵一個有22個皇子,19個公主。兒子多了,是非自然也多。就算有這麼多兒子,但是皇位卻只有一個,那為何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兄弟斗的最凶呢?

1、22位皇子的出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22位皇子的身世。李淵一共22子,分別為:

李建成——生母竇皇后;

李世民——生母竇皇后;

李玄霸——生母竇皇后;

李元吉——生母竇皇后;

李智雲——生母萬貴妃;

李元景——生母莫嬪;

李元昌——生母孫嬪;

李元亨——生母尹德妃;

李元方——生母張婕妤;

李元禮——生母郭婕妤;

李元嘉——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則——生母王才人;

李元懿——生母張寶林;

李元軌——生母張美人;

李鳳——生母楊美人;

李元慶——生母劉婕妤;

李元裕——生母崔嬪;

李元名——生母小楊嬪;

李靈夔——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祥——生母楊嬪;

李元曉——生母魯才人;

李元嬰——生母柳寶林;

在這22位皇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為皇后所生,是古代所謂的嫡子,是最有資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人,地位高於其他皇子。

其中李玄霸就是後來被民間演繹成隋唐好漢的李元霸,但其實李玄霸從小就體弱多病,在李淵還沒有起兵時就病逝了。李玄霸一去世,嫡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

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嫡長子繼承製,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位嫡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選,其他皇子不具有這種資格。

2、22位皇子的年齡

長子李建成——生於589年;

次子李世民——生於598年;

三子李玄霸——生於599年;

四子李元吉——生於603年;

五子李智雲——生於603年;

這五位皇子年齡相差不大,生於李淵起兵的那段時間,其中李玄霸、李智雲後來離世,就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但是李淵有22位皇子,剩餘的17位皇子都出生於李淵稱帝之後,這17位皇子相對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來說年紀較小。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奪皇位時,排行第六的李元景也才9歲,就更別說其他皇子了。

還有李淵的第20子、21子、22子,是在退位之後生下的,那時候李世民早就已經穩坐皇位了,自然也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其他的十幾位皇子,應該也會想爭一下皇位吧,奈何他們當時年紀尚小,還在玩泥巴的年齡,拿什麼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爭呢?

3、22位皇子的地位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人,是跟隨父親李淵一起打天下的。在唐朝建國初期,就參與了軍政大事,還帶兵打仗。

其他十幾位皇子年紀小,自然沒有參與。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手裡有兵,是有實權的,自然有資格爭上一爭。

李建成是嫡長子,當上太子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可是李世民隨李淵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是兄弟裡面戰功最多的一位。

又因為李世民常年帶兵打仗,在軍中很有威望。毛爺爺曾經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李世民手中握有軍隊,雖然在名分上不如李建成,但也是嫡子。

所以皇位之爭主要是集中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李元吉實力不如兩位哥哥,所以只能投靠李建成來對付李世民,防止李世民一家獨大。

總而言之,這就是李淵兒子那麼多,但皇位之爭主要集中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間的原因。其他十幾位皇子不是不想爭,而是實力不允許呀!無論是從名分、年齡還是地位來說,他們都爭不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7-30

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但是,爭奪儲位的卻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個兒子,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都沒有參與進來。那麼,為什麼只是這三個兒子在爭奪儲位,其他兒子都沒有參與呢?

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但是,爭奪儲位的卻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個兒子,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都沒有參與進來。那麼,為什麼只是這三個兒子在爭奪儲位,其他兒子都沒有參與呢?

(李淵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討論。

一、實際上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

其實,儲位本來是沒有懸念的。不但沒有懸念,而且早已塵埃落定了。因為李淵早早就確立了李建成為太子。

但是,由於李世民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功勞太大,手中掌控的兵權太大,身邊的人才太多,這就造成了李建成的不安。李建成的擔心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李淵改變主意,把太子之位變更給李世民。二是擔心李世民憑藉自己的實力,提前籌劃,用武力奪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三是擔心就算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李淵去世,順利登基當皇帝,李世民也會憑藉實力,奪他的皇位。

正是因為有這一系列的擔心,所以李建成想未雨綢繆,提前打擊李世民,把這個潛在的威脅除掉。

而李世民當然也不甘示弱,畢竟江山大部分是他打下來的,他不服氣。同時,他手握重兵,和李建成爭奪,也有很大的優勢。這兩方面的原因,讓他不願意放棄向太子之位發起衝擊的機會。

本來這件事與李元吉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為什麼李元吉要參和進來呢?一是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關係特別好,所以他要幫李建成的忙。二是因為李元吉性格上好勇鬥狠,有爭鬥的慾望。三是李元吉還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思,他希望先把李世民鬥下去以後,再取代猶豫不定的李建成,最終自己笑到最後當皇帝。

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也許也有那樣的心。但是,一來,他們沒人建立李世民那樣的大功,掌握了李世民那樣的大權。二來,他們與李建成的關係也比較一般,因此他們沒有機會參與進來。

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但是,爭奪儲位的卻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個兒子,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都沒有參與進來。那麼,為什麼只是這三個兒子在爭奪儲位,其他兒子都沒有參與呢?

(李淵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討論。

一、實際上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

其實,儲位本來是沒有懸念的。不但沒有懸念,而且早已塵埃落定了。因為李淵早早就確立了李建成為太子。

但是,由於李世民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功勞太大,手中掌控的兵權太大,身邊的人才太多,這就造成了李建成的不安。李建成的擔心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李淵改變主意,把太子之位變更給李世民。二是擔心李世民憑藉自己的實力,提前籌劃,用武力奪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三是擔心就算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李淵去世,順利登基當皇帝,李世民也會憑藉實力,奪他的皇位。

正是因為有這一系列的擔心,所以李建成想未雨綢繆,提前打擊李世民,把這個潛在的威脅除掉。

而李世民當然也不甘示弱,畢竟江山大部分是他打下來的,他不服氣。同時,他手握重兵,和李建成爭奪,也有很大的優勢。這兩方面的原因,讓他不願意放棄向太子之位發起衝擊的機會。

本來這件事與李元吉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為什麼李元吉要參和進來呢?一是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關係特別好,所以他要幫李建成的忙。二是因為李元吉性格上好勇鬥狠,有爭鬥的慾望。三是李元吉還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思,他希望先把李世民鬥下去以後,再取代猶豫不定的李建成,最終自己笑到最後當皇帝。

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也許也有那樣的心。但是,一來,他們沒人建立李世民那樣的大功,掌握了李世民那樣的大權。二來,他們與李建成的關係也比較一般,因此他們沒有機會參與進來。

(李世民劇照)

二、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嫡子。

李淵有20個嬪妃。不過,竇皇后生的兒子只有四個。分別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

其中李玄霸在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李玄霸也就是演義小說中李元霸的原型。不過,他一生其實沒什麼戰功,估計也沒什麼武藝。演義小說裡都是虛構的)。也就是說,實際上,當時李淵活著的嫡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

我們知道,古代皇位繼承是採用“嫡長子制”。“嫡長子制”的規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李淵那剩下的十多個兒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對於他們來說,參與爭奪儲位,完全是瞎忙活。所以,他們當然不願意參與爭鬥了。

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但是,爭奪儲位的卻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個兒子,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都沒有參與進來。那麼,為什麼只是這三個兒子在爭奪儲位,其他兒子都沒有參與呢?

(李淵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討論。

一、實際上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

其實,儲位本來是沒有懸念的。不但沒有懸念,而且早已塵埃落定了。因為李淵早早就確立了李建成為太子。

但是,由於李世民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功勞太大,手中掌控的兵權太大,身邊的人才太多,這就造成了李建成的不安。李建成的擔心主要有三點:一是擔心李淵改變主意,把太子之位變更給李世民。二是擔心李世民憑藉自己的實力,提前籌劃,用武力奪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三是擔心就算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李淵去世,順利登基當皇帝,李世民也會憑藉實力,奪他的皇位。

正是因為有這一系列的擔心,所以李建成想未雨綢繆,提前打擊李世民,把這個潛在的威脅除掉。

而李世民當然也不甘示弱,畢竟江山大部分是他打下來的,他不服氣。同時,他手握重兵,和李建成爭奪,也有很大的優勢。這兩方面的原因,讓他不願意放棄向太子之位發起衝擊的機會。

本來這件事與李元吉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為什麼李元吉要參和進來呢?一是李元吉和李建成的關係特別好,所以他要幫李建成的忙。二是因為李元吉性格上好勇鬥狠,有爭鬥的慾望。三是李元吉還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思,他希望先把李世民鬥下去以後,再取代猶豫不定的李建成,最終自己笑到最後當皇帝。

李淵剩下的十多個兒子,也許也有那樣的心。但是,一來,他們沒人建立李世民那樣的大功,掌握了李世民那樣的大權。二來,他們與李建成的關係也比較一般,因此他們沒有機會參與進來。

(李世民劇照)

二、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嫡子。

李淵有20個嬪妃。不過,竇皇后生的兒子只有四個。分別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

其中李玄霸在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李玄霸也就是演義小說中李元霸的原型。不過,他一生其實沒什麼戰功,估計也沒什麼武藝。演義小說裡都是虛構的)。也就是說,實際上,當時李淵活著的嫡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

我們知道,古代皇位繼承是採用“嫡長子制”。“嫡長子制”的規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李淵那剩下的十多個兒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對於他們來說,參與爭奪儲位,完全是瞎忙活。所以,他們當然不願意參與爭鬥了。

(李建成劇照)

三、李淵沒有處理好三個嫡子的關係。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間的爭鬥,實際上是李淵沒有處理好他們嫡子之間的關係造成的。之所以說是李淵造成的,有三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李淵並沒有及時收取李世民的兵權。固然,李淵在打江山的過程中,需要把兵權給李世民。但是江山已經打完了,不需要再打了,就應該及時收了李世民的兵權。可是李淵並沒有這樣做。二是李淵已經立了李建成為太子,但他卻連續三次說要把儲位給李世民。三是李淵在安排嫡子住處的時候,不講規矩。他把李世民安排在承乾殿,把李元吉安排在武德殿,這兩個地方離皇宮、東宮都很近,而且互相可以隨便來往,還可以提著刀槍四處亂走。

總之,因為沒有立好規矩,因此也就造成了三人的爭奪。而李淵的其他兒子們沒有獲得這樣的優待,因此,沒有給他們爭儲的野心。

四、李淵的其他兒子年紀都太小。

李淵的兒子中,除了前四個嫡子外,第五子李智雲14歲時,就被隋朝給殺害了。而第六子李元景生於618年,玄武門政變爆發的時間是626年。也就是說,爆發玄武門政變的時候,李淵活著的庶子中,最大的才8歲。其餘的庶子,自然都小於8歲,還有一些是玄武門政變爆發以後才生的,他們怎麼可能參與儲位爭奪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奕天读历史
2019-07-15

歷朝開國君主似乎都比較能生,估計是因為剛剛立國,要開支散葉,都暗暗加了一把勁,結果個個子嗣眾多。

唐高祖李淵也不例外,他的一生,總共生了41個子女,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而且,李淵生育子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存在一個生產高峰期,我們隨後揭曉答案和原因。

歷朝開國君主似乎都比較能生,估計是因為剛剛立國,要開支散葉,都暗暗加了一把勁,結果個個子嗣眾多。

唐高祖李淵也不例外,他的一生,總共生了41個子女,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而且,李淵生育子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存在一個生產高峰期,我們隨後揭曉答案和原因。

那為什麼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為了皇位,機關算盡,爭奪的你死我活呢?其實原因很簡單,626年發生玄武門之變時,他們其他還在世的弟弟中,最大的六弟,也才年僅8歲。這……人都還沒長大,更不要說戰功和支持者了,讓他們去跟已經成年,屢立戰功,並各有支持者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相比,差距太大,沒法爭呀。

原本他們還有兩個年齡比較大的兄弟,分別是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雲,但是二人去世的比較早。

老三李玄霸又名李元霸,在很多歷史評書中都是重要人物,屬於力大無窮,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主,而且在唐朝建立前,就因為跟天鬥氣,拿錘砸蒼天,自己把自己給砸死了。而歷史上的李元霸,599年出生,死的同樣窩囊,因為從馬上意外跌落而亡,年僅16歲。

老五李智雲,同樣死的比較早。李智雲出生於604年,617年,李淵晉陽起兵時,其跟隨李建成居住在河東。李建成逃回了太原與李元吉會和,而李智雲卻被隋朝官吏捕獲,當年被解往長安,被隋將陰世師所殺,年僅14歲。

歷朝開國君主似乎都比較能生,估計是因為剛剛立國,要開支散葉,都暗暗加了一把勁,結果個個子嗣眾多。

唐高祖李淵也不例外,他的一生,總共生了41個子女,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而且,李淵生育子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存在一個生產高峰期,我們隨後揭曉答案和原因。

那為什麼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為了皇位,機關算盡,爭奪的你死我活呢?其實原因很簡單,626年發生玄武門之變時,他們其他還在世的弟弟中,最大的六弟,也才年僅8歲。這……人都還沒長大,更不要說戰功和支持者了,讓他們去跟已經成年,屢立戰功,並各有支持者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相比,差距太大,沒法爭呀。

原本他們還有兩個年齡比較大的兄弟,分別是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雲,但是二人去世的比較早。

老三李玄霸又名李元霸,在很多歷史評書中都是重要人物,屬於力大無窮,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主,而且在唐朝建立前,就因為跟天鬥氣,拿錘砸蒼天,自己把自己給砸死了。而歷史上的李元霸,599年出生,死的同樣窩囊,因為從馬上意外跌落而亡,年僅16歲。

老五李智雲,同樣死的比較早。李智雲出生於604年,617年,李淵晉陽起兵時,其跟隨李建成居住在河東。李建成逃回了太原與李元吉會和,而李智雲卻被隋朝官吏捕獲,當年被解往長安,被隋將陰世師所殺,年僅14歲。

爭位的三兄弟,李建成出生於589年,李世民出生於598年,李元吉出生於603年,626年玄武門之變時,三兄弟中最小的李元吉已經24歲了,李世民29歲,而李建成已經38歲了。

三兄弟年齡最長,而且都是從晉陽起兵之時,就跟隨李淵四處征戰,特別是李世民,戰功最卓著。再加上晉陽起兵,是李世民聯合劉文靜、裴寂一起鼓動的李淵。而李淵也曾答應過,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結果,李淵失言,建立唐朝之後立了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李淵也很狡猾,故意讓手握重兵的兒子們相爭,他就可以安享皇位了。只可惜,李淵低估了李世民,引發了玄武門之變,最終釀成了失去兩個兒子、十個孫子的慘劇,而李淵自己也成了太上皇。

這就是李淵22個兒子中,只有李世民三兄弟為了皇位,爭鬥最凶的原因。

我們前面說了,李淵有一個生育子女的爆發期,那就是晉陽起兵後的兩年。李淵的第七子李元昌到第十一子李元嘉,五個兒子均出生於619年一年。由出生日期推算,應該都是在618年和619年初播的種,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呢?

歷朝開國君主似乎都比較能生,估計是因為剛剛立國,要開支散葉,都暗暗加了一把勁,結果個個子嗣眾多。

唐高祖李淵也不例外,他的一生,總共生了41個子女,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而且,李淵生育子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存在一個生產高峰期,我們隨後揭曉答案和原因。

那為什麼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為了皇位,機關算盡,爭奪的你死我活呢?其實原因很簡單,626年發生玄武門之變時,他們其他還在世的弟弟中,最大的六弟,也才年僅8歲。這……人都還沒長大,更不要說戰功和支持者了,讓他們去跟已經成年,屢立戰功,並各有支持者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相比,差距太大,沒法爭呀。

原本他們還有兩個年齡比較大的兄弟,分別是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雲,但是二人去世的比較早。

老三李玄霸又名李元霸,在很多歷史評書中都是重要人物,屬於力大無窮,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主,而且在唐朝建立前,就因為跟天鬥氣,拿錘砸蒼天,自己把自己給砸死了。而歷史上的李元霸,599年出生,死的同樣窩囊,因為從馬上意外跌落而亡,年僅16歲。

老五李智雲,同樣死的比較早。李智雲出生於604年,617年,李淵晉陽起兵時,其跟隨李建成居住在河東。李建成逃回了太原與李元吉會和,而李智雲卻被隋朝官吏捕獲,當年被解往長安,被隋將陰世師所殺,年僅14歲。

爭位的三兄弟,李建成出生於589年,李世民出生於598年,李元吉出生於603年,626年玄武門之變時,三兄弟中最小的李元吉已經24歲了,李世民29歲,而李建成已經38歲了。

三兄弟年齡最長,而且都是從晉陽起兵之時,就跟隨李淵四處征戰,特別是李世民,戰功最卓著。再加上晉陽起兵,是李世民聯合劉文靜、裴寂一起鼓動的李淵。而李淵也曾答應過,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結果,李淵失言,建立唐朝之後立了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李淵也很狡猾,故意讓手握重兵的兒子們相爭,他就可以安享皇位了。只可惜,李淵低估了李世民,引發了玄武門之變,最終釀成了失去兩個兒子、十個孫子的慘劇,而李淵自己也成了太上皇。

這就是李淵22個兒子中,只有李世民三兄弟為了皇位,爭鬥最凶的原因。

我們前面說了,李淵有一個生育子女的爆發期,那就是晉陽起兵後的兩年。李淵的第七子李元昌到第十一子李元嘉,五個兒子均出生於619年一年。由出生日期推算,應該都是在618年和619年初播的種,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呢?

真相竟然是,隋煬帝在618年四月被殺,而李淵隨即逼迫隋恭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在當時,女子再嫁,或者被重新收入宮中,並不是世俗不允許的事情。可以想像,此時的李淵是有多麼的開心,不但可以盡情將隋煬帝從全國挑選來的女子全部收歸己有,還可以向全國徵集宮人了。當時已經53歲的李淵,充分發揮了老驥伏櫪的精神,竟然奇蹟般的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種出了5個兒子。如果再加上女兒,只會更多。

每次想到這個時候非常開心興奮的李淵,都有一種莫名的喜感,這李淵在登上皇位之後,那是得有多開心呀。

历来现实
2019-07-24

歷代以來,皇室家族的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的事例屢見不鮮。

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按常理思維,應該會出現像雍正王朝九子奪嫡那樣有很多人爭奪皇位的狀況,可事實是李淵的眾多兒子中卻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最凶,而且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

歷代以來,皇室家族的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的事例屢見不鮮。

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按常理思維,應該會出現像雍正王朝九子奪嫡那樣有很多人爭奪皇位的狀況,可事實是李淵的眾多兒子中卻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最凶,而且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

那為何只有這三人鬥得最凶?難道是其他孩子不想去爭奪嗎?

他們之所以沒有參與皇位的爭奪,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年齡都很小,根本就沒有能力和意識去和哥哥們鬥爭,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個旁觀者。

李淵的孩子們的年齡差距都很大,李淵的長子李建成是在589年出生,老二李世民是在598年出生,老三李玄霸是在599年出生,其次是李元吉和李智雲都在603年出生,然後第六個兒子李元景是在618年才出生。

在603年到618年這15年當中,李淵只有兩個女兒出生,所以確切的說從李淵的第六個兒子之後的孩子年齡都遠小於前五個孩子。

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是在621年~626年這段期間發生的爭權奪利,而此時李淵的所有兒子只有前五個成人且有能力參與爭權,其他的孩子都非常小,最大的也不過才十歲左右,有的有可能還在嗷嗷待哺,更多是還有沒出生的。所以李淵的22個兒子除去前五個,剩下的17個兒子完全不在爭權的考慮範圍。

歷代以來,皇室家族的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的事例屢見不鮮。

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按常理思維,應該會出現像雍正王朝九子奪嫡那樣有很多人爭奪皇位的狀況,可事實是李淵的眾多兒子中卻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最凶,而且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

那為何只有這三人鬥得最凶?難道是其他孩子不想去爭奪嗎?

他們之所以沒有參與皇位的爭奪,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年齡都很小,根本就沒有能力和意識去和哥哥們鬥爭,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個旁觀者。

李淵的孩子們的年齡差距都很大,李淵的長子李建成是在589年出生,老二李世民是在598年出生,老三李玄霸是在599年出生,其次是李元吉和李智雲都在603年出生,然後第六個兒子李元景是在618年才出生。

在603年到618年這15年當中,李淵只有兩個女兒出生,所以確切的說從李淵的第六個兒子之後的孩子年齡都遠小於前五個孩子。

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是在621年~626年這段期間發生的爭權奪利,而此時李淵的所有兒子只有前五個成人且有能力參與爭權,其他的孩子都非常小,最大的也不過才十歲左右,有的有可能還在嗷嗷待哺,更多是還有沒出生的。所以李淵的22個兒子除去前五個,剩下的17個兒子完全不在爭權的考慮範圍。

可能參與爭權的五個兒子為何最後只有題目中的三個?

是因為在李淵還是隋朝官員時,李淵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後來在617年,李淵成為了太原留守,這讓李淵有了自立的能力,之後便暗中聯繫有才能的人,隨即李淵便開始謀劃大事。

李淵需要更多人的協助,可是當時的李建成一家都住在河東,所以李淵只好派人去通知李建成一起去太原起義。李建成去太原時卻沒有帶上李淵庶長子李智雲,而是讓李智雲留守在河東。

後來因李淵起義,李氏一族都遭到了隋朝的通緝,李智雲因此被逮捕,後來在被押送長安後被殺害,此時的李智雲年僅15歲。

之後經過一年時間,在618年李淵起義成功,攻入長安城後稱帝。此時的李淵年長的兒子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所以後來權力的爭奪者自然就只有他們三人。

歷代以來,皇室家族的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的事例屢見不鮮。

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按常理思維,應該會出現像雍正王朝九子奪嫡那樣有很多人爭奪皇位的狀況,可事實是李淵的眾多兒子中卻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最凶,而且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

那為何只有這三人鬥得最凶?難道是其他孩子不想去爭奪嗎?

他們之所以沒有參與皇位的爭奪,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年齡都很小,根本就沒有能力和意識去和哥哥們鬥爭,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個旁觀者。

李淵的孩子們的年齡差距都很大,李淵的長子李建成是在589年出生,老二李世民是在598年出生,老三李玄霸是在599年出生,其次是李元吉和李智雲都在603年出生,然後第六個兒子李元景是在618年才出生。

在603年到618年這15年當中,李淵只有兩個女兒出生,所以確切的說從李淵的第六個兒子之後的孩子年齡都遠小於前五個孩子。

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是在621年~626年這段期間發生的爭權奪利,而此時李淵的所有兒子只有前五個成人且有能力參與爭權,其他的孩子都非常小,最大的也不過才十歲左右,有的有可能還在嗷嗷待哺,更多是還有沒出生的。所以李淵的22個兒子除去前五個,剩下的17個兒子完全不在爭權的考慮範圍。

可能參與爭權的五個兒子為何最後只有題目中的三個?

是因為在李淵還是隋朝官員時,李淵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後來在617年,李淵成為了太原留守,這讓李淵有了自立的能力,之後便暗中聯繫有才能的人,隨即李淵便開始謀劃大事。

李淵需要更多人的協助,可是當時的李建成一家都住在河東,所以李淵只好派人去通知李建成一起去太原起義。李建成去太原時卻沒有帶上李淵庶長子李智雲,而是讓李智雲留守在河東。

後來因李淵起義,李氏一族都遭到了隋朝的通緝,李智雲因此被逮捕,後來在被押送長安後被殺害,此時的李智雲年僅15歲。

之後經過一年時間,在618年李淵起義成功,攻入長安城後稱帝。此時的李淵年長的兒子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所以後來權力的爭奪者自然就只有他們三人。

毫無疑問,作為嫡長子的李建成是太子的不二之選,不出任何意外的話可能會是大唐的第二個君王。可是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在李淵起義的就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淵建立大唐後也是戰功顯赫,這讓李淵對李世民已經封無可封。後來在621年,李淵只好給李世民造了個天策上將名號,權利和地位非常高。不僅位於親王之上,而且還可以開府置署官,因此位高權重的李世民此時也開始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

這讓身為太子的李建成肯定對李世民有了忌憚,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肯定不容得他人窺視。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權力爭奪之戰便由此開始。

三人之爭分為兩個陣營,李元吉選擇站在李建成這一方陣,雖然之後兩個陣營紛爭不斷,但李淵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態度。這讓李世民更加有了爭權儲君之位的信心,之後因李建成的步步逼近,以至於李世民不得不採取行動了。

在李世民的精心謀劃下,那場玄武門之變政變終於在626年六月初發生,這場政變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殺,李世民便成了儲君之位的唯一繼承人。

歷代以來,皇室家族的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的事例屢見不鮮。

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和19個女兒,按常理思維,應該會出現像雍正王朝九子奪嫡那樣有很多人爭奪皇位的狀況,可事實是李淵的眾多兒子中卻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鬥得最凶,而且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

那為何只有這三人鬥得最凶?難道是其他孩子不想去爭奪嗎?

他們之所以沒有參與皇位的爭奪,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年齡都很小,根本就沒有能力和意識去和哥哥們鬥爭,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一個旁觀者。

李淵的孩子們的年齡差距都很大,李淵的長子李建成是在589年出生,老二李世民是在598年出生,老三李玄霸是在599年出生,其次是李元吉和李智雲都在603年出生,然後第六個兒子李元景是在618年才出生。

在603年到618年這15年當中,李淵只有兩個女兒出生,所以確切的說從李淵的第六個兒子之後的孩子年齡都遠小於前五個孩子。

李淵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是在621年~626年這段期間發生的爭權奪利,而此時李淵的所有兒子只有前五個成人且有能力參與爭權,其他的孩子都非常小,最大的也不過才十歲左右,有的有可能還在嗷嗷待哺,更多是還有沒出生的。所以李淵的22個兒子除去前五個,剩下的17個兒子完全不在爭權的考慮範圍。

可能參與爭權的五個兒子為何最後只有題目中的三個?

是因為在李淵還是隋朝官員時,李淵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後來在617年,李淵成為了太原留守,這讓李淵有了自立的能力,之後便暗中聯繫有才能的人,隨即李淵便開始謀劃大事。

李淵需要更多人的協助,可是當時的李建成一家都住在河東,所以李淵只好派人去通知李建成一起去太原起義。李建成去太原時卻沒有帶上李淵庶長子李智雲,而是讓李智雲留守在河東。

後來因李淵起義,李氏一族都遭到了隋朝的通緝,李智雲因此被逮捕,後來在被押送長安後被殺害,此時的李智雲年僅15歲。

之後經過一年時間,在618年李淵起義成功,攻入長安城後稱帝。此時的李淵年長的兒子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所以後來權力的爭奪者自然就只有他們三人。

毫無疑問,作為嫡長子的李建成是太子的不二之選,不出任何意外的話可能會是大唐的第二個君王。可是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在李淵起義的就立下了不少功勞,在李淵建立大唐後也是戰功顯赫,這讓李淵對李世民已經封無可封。後來在621年,李淵只好給李世民造了個天策上將名號,權利和地位非常高。不僅位於親王之上,而且還可以開府置署官,因此位高權重的李世民此時也開始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

這讓身為太子的李建成肯定對李世民有了忌憚,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肯定不容得他人窺視。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權力爭奪之戰便由此開始。

三人之爭分為兩個陣營,李元吉選擇站在李建成這一方陣,雖然之後兩個陣營紛爭不斷,但李淵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態度。這讓李世民更加有了爭權儲君之位的信心,之後因李建成的步步逼近,以至於李世民不得不採取行動了。

在李世民的精心謀劃下,那場玄武門之變政變終於在626年六月初發生,這場政變中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被殺,李世民便成了儲君之位的唯一繼承人。

到了此時,慢說因為李淵的其他兒子都還小,即便還有幾個長得大的,李淵哪裡有任何選擇的餘地?李世民又怎麼會給這種選擇餘地?李淵只好自己退讓出皇帝之位讓李世民合法繼承皇位。對於李淵來說,做一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是他最好的選擇。

历史随笔
2019-08-04

我是歷史隨筆,看懂了三國就看懂了當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從古代繼承製上面來說起,

有後裔的:1、嫡長子繼承 2、祕密建儲制(清朝)3、眾子爭鬥後勝者為王

無後裔的:1、近親繼承 2、選擇族中弟子過繼立為皇子繼承 3、被篡位 4、禪讓

李淵很顯然是屬於有後裔,並且有四個嫡子,18個庶子,還有若干個女兒,按法制來說應該是嫡長子繼承,但我們知道歷史上也同樣有不少廢長立幼,立賢不立嫡的例子,所以制度歸制度,真要爭,那些個庶子也不是不能爭的,之所以沒爭肯定不僅是制度的原因,否則繼位的就應該毫無懸念是李建成了,其它的幾個嫡子還爭個啥呀?

之所以最後能在歷史上留名參與了爭位的只有4個,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1、五個嫡子都是幫李淵打天下的,有開國功勞

歷史上那些反制度而為,靠著枕邊風,以及討父親喜歡得皇位的,基本都是幾個兒子同一起跑線,都是現成的江山,在建國上面沒有功勞,於是能比的只有誰的娘更給力,誰更得父心咯,而唐朝屬於推翻隋朝之後建立的新王朝,幾個嫡子身份不光是皇子,更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剩下的那些庶子都是建朝之後才出生,他們享用的是現成的成果,在條件上就差了一大截,就算他們也是嫡子,沒有功勞年齡又小也沒有強大的關係網,這勝算實在是太低。類似於現在咱們去一個業務穩定的大公司,會說話會助力的肯定更受寵,而在創業型的公司裡,對公司的業務貢獻就比會說話更重要了。

2、李淵的幾個嫡子實在是太歷害,甩了後面庶子幾條街

想要逾越立嫡立長這個制度鴻溝,除了母親要給力,善謀劃,還得自己才能突出,如果再能有個豬對手這樣才有可能不立嫡子而去立庶子,而李淵的這個幾嫡子偏偏還都是人中龍鳳,個個都有一大票支持者擁戴者,長子李建成除了是太子,有戰功,善於政事,從性格上來說他是跟李淵最像的。李世民重義善戰,他是歷史上最能打的皇帝。李元吉,政冶軍事上沒有特別突出的才能,但是善權謀,在爭鬥中他的想法就是先跟李建成結盟,讓他們兩敗俱傷自己再漁翁得利。

所以綜合下來,庶子一沒參與開國戰爭,二年齡小,三沒有一個善謀劃又有殺伐絕斷的母親,四對手實在太歷害,實力太懸殊,所以想必無論是他們的母親還是他們自己都是不願意雞蛋碰石頭,事實證明這麼做確實是明智了,至少在那場血腥爭鬥中,還能活下命來,有時候劣勢反而是優勢。像李淵的嫡子,爭位要麼成功,要麼死,即使不爭也未必活得下來,這就是皇室。

我是歷史隨筆,專注於分享歷史冷知識,歷史小故事,從歷史中讀當下,歡迎關注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