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蘇軾的評價如何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6 個回答
文石斋主
2019-09-16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書法成就很高,為“宋四家”之一;蘇軾也是著名的畫家,開創了中國“文人畫”,擅長畫墨竹、怪石、枯木等。

古今人們對蘇軾的評價很高。

對於蘇軾的文采,一代文宗歐陽修說:“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這就是“出人頭地”成語的出處。

蘇軾的學生、“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說:“其老於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

北宋晁以道說:“紹聖初,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酣,自歌陽關曲。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南宋王灼說:“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

南宋胡寅說:蘇軾的詞“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南宋劉辰翁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金代王若虛說:“公雄文大手,樂府乃其遊戲,顧豈於流俗爭勝哉?蓋其天資不凡,辭氣邁往,故落筆皆絕塵耳。”

元代元好問說:“東坡聖處,非有意於文字之為工,不得不然之為工也。坡以來,山谷、晁無咎、陳去非、辛幼安諸公,俱以歌詞取稱,吟詠性情,留連光景,清壯頓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語意拙直,不自緣飾,因病成妍者,皆自坡發之。”

明代王士禎說:“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清代名臣曾國藩說:“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嶽,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對於蘇軾的為人,他的弟弟蘇轍說:“其於人,見善稱之,如恐不及;見不善斥之,如恐不盡;見義勇於敢為,而不顧其害。用此數困於世,然終不以為恨。”

黃庭堅說:蘇軾“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

北宋後期宰相劉安世說:“東坡立朝大節極可觀,才意高廣,惟己之是信。”

宋孝宗趙昚說: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說:“公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

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宋史》對蘇軾綜合評價:“蘇軾自為童子時,士有傳石介《慶曆聖德詩》至蜀中者,軾歷舉詩中所言韓、富、杜、範諸賢以問其師。師怪而語之,則曰:‘正欲識是諸人耳。’蓋已有頡頏當世賢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師,一日而聲名赫然,動於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詞科,入掌書命,出典方州。器識之閎偉,議論之卓犖,文章之雄雋,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之主,而以邁往之氣輔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達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為。至於禍患之來,節義足以固其有守,皆志與氣所為也。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軾,而軾卒不得大用。一歐陽修先識之,其名遂與之齊。”

現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說:““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對於自己的一生,蘇軾曾自我總結,說自己“一生憂患,常倍他人”。

蘇東坡八歲時,他父親外出遊歷,母親在家管教孩子讀《後漢書》。書上記載後漢時朝廷動盪,政權落入閹人宦官之手,忠貞廉正之士和太學生,冒著生命危險上書彈劾奸黨,均受到迫害。在這群正人學者之中,有一個名叫範滂勇敢無畏的青年。母親教蘇軾讀的就是《範滂傳》:

建寧二年,送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滂日:“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母日:“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日:“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蘇軾問母親:“我長大之後若做範滂這樣人,您願不願意?”母親回答:“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也許正是從小立下這樣的志願,使得蘇軾在考取進士、走上仕途後始終“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損害國家、百姓利益的事堅決抵制,也造成了他自己所說的“一生憂患,常倍他人”的境遇。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二月,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推行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條法等措施;熙寧三年(1070),推行募役法、保甲法。但青苗法、保甲法等措施給百姓造成了損害。熙寧四年(1071),蘇軾給宋神宗上書,批評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非常生氣,讓御史謝景在彈劾蘇軾,向宋神宗控訴蘇軾的過失。蘇軾請求出京任職,短短五年間,先後被派往杭州任通判、調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徐州任知州。而蘇軾對此並不在意,每到一地,都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四月,四十三歲的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但蘇軾在表章中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朝中的“改革派”(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還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作為證據,建議宋神宗誅殺蘇軾。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烏臺,即御史臺,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棲息烏鴉,故稱烏臺)。

烏臺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蘇軾在御史臺監獄受審一百二十多天,經已經辭去宰相職務的王安石等人的努力下,才保全了性命。但出獄後,蘇軾被降職為官階從七品的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職位低微,且無實權,實際是流放到黃州,監視居住。元豐七年(1084),蘇軾被轉往汝州,繼續貶謫生活。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哲宗即位,宋英宗的皇后高太后“垂簾聽政”,反對“熙寧變法”的司馬光重新被啟用,出任宰相,蘇軾也被召還朝,升升官階為正三品的翰林學士、知制誥。司馬光上任後盡廢新法,蘇軾認為新法不是都不好,如“募役法”就對百姓有利,提出應予保留,並對反對新法的人掌政後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再度自求外調。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蘇軾出任杭州知州。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來杭州的第二年,蘇軾率眾疏浚西湖,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元祐六年(1091),蘇軾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與當政者政見不合,於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二月改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九月,再改定州知州。當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改元“紹聖”,“新黨”再度執政,當年(1094)六月,蘇軾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紹聖四年(1097),年已62歲的蘇軾被貶到更加遙遠的邊荒之地儋州(今海南儋縣)。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然而,蘇軾並沒有因為屢次被貶而消沉。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在這裡辦學堂,興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跟隨他求學。在宋代100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蘇軾北歸不久,這裡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蘇軾成為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儋州人對蘇軾十分崇敬,在儋州,至今還有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表達了儋州人對蘇軾的緬懷之情,。

宋哲宗於元符三年去世,宋徽宗即位,當年四月(1100)大赦,蘇軾北歸。當行至常州(今江蘇常州),蘇軾患病,於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次年,其子蘇過遵囑將父親靈柩運至郟城縣(今河南郟縣)安葬。宋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號“文忠”,後人因此也稱蘇軾為“蘇文忠公”。

止水如心
2019-09-16

說起蘇軾,首先我要說,我特別崇拜他的絕世才華和文化造詣。但公允地說,蘇軾在個人才華造詣上,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歷史人物。在政治上,他儘管同情普通老百姓,但又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失敗的人。他有點不識時務。在王安石變法時,他反對變法。在司馬光上臺後,他又反對司馬光全部廢除變法成果。在對待章惇的問題上,他也有點書生意氣。章惇曾經保護了他,但在章惇落難時,蘇軾並沒有維護章惇。在烏臺詩案上,就可以看出蘇軾在政治上的低能。

文字看历史
2019-09-16

蘇軾不僅精於繪畫,而且還精通畫理。在蘇軾看來,詩理與畫理是相通的,它們都是通過“摹寫物像”來抒發內心的情思。

狂放不羈是蘇東坡性格的底色。因為狂,他惹人忌恨遭人報復;因為狂,他仗義執言不吐不快。因此,蘇東坡總是與社會格格不入, 他的仕途也總是磕磕絆絆。蘇東坡天性率真幽默,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喜歡給別人起外號,和別人開玩笑。宋朝有名的歷史學家劉貢父晚年患病,頭髮眉毛脫落,連鼻樑都斷了,十分難看。蘇東坡和劉貢父等幾個朋友在酒酣之際,現場改編了《大風歌》,“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樑”,劉貢父本來眉毛沒了,鼻子塌了,蘇東坡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個是拿人家的身體缺陷開玩笑了。蘇東坡天真,毫無機心,和誰都推心置腹,看誰都是好人。他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一個天真的人註定是要頭撞南牆的。在南牆面前,有的人幡然醒悟而迷途知返,有的人則堅持理想頭破血流而無怨無悔,蘇東坡就是後者。青年時,他懷著“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萬丈豪情與人生理想,走上政治舞臺,但這個天性豪爽、天真爛漫、眼裡全是好人的未來文壇宗師不知道,他走上了一條腥風血雨的不歸路。在政治上,蘇東坡卻是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主,什麼都看不慣,跟誰都合不來。新黨執政時,他看不慣改革派狂飆突進的改革,批評王安石的獨斷專行;舊黨捲土重來之時,他不滿司馬光對變法的全面否定、對舊黨的趕盡殺絕。對這樣一個“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新黨舊黨全不高興。


蘇軾不僅精於繪畫,而且還精通畫理。在蘇軾看來,詩理與畫理是相通的,它們都是通過“摹寫物像”來抒發內心的情思。

狂放不羈是蘇東坡性格的底色。因為狂,他惹人忌恨遭人報復;因為狂,他仗義執言不吐不快。因此,蘇東坡總是與社會格格不入, 他的仕途也總是磕磕絆絆。蘇東坡天性率真幽默,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喜歡給別人起外號,和別人開玩笑。宋朝有名的歷史學家劉貢父晚年患病,頭髮眉毛脫落,連鼻樑都斷了,十分難看。蘇東坡和劉貢父等幾個朋友在酒酣之際,現場改編了《大風歌》,“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樑”,劉貢父本來眉毛沒了,鼻子塌了,蘇東坡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個是拿人家的身體缺陷開玩笑了。蘇東坡天真,毫無機心,和誰都推心置腹,看誰都是好人。他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一個天真的人註定是要頭撞南牆的。在南牆面前,有的人幡然醒悟而迷途知返,有的人則堅持理想頭破血流而無怨無悔,蘇東坡就是後者。青年時,他懷著“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萬丈豪情與人生理想,走上政治舞臺,但這個天性豪爽、天真爛漫、眼裡全是好人的未來文壇宗師不知道,他走上了一條腥風血雨的不歸路。在政治上,蘇東坡卻是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主,什麼都看不慣,跟誰都合不來。新黨執政時,他看不慣改革派狂飆突進的改革,批評王安石的獨斷專行;舊黨捲土重來之時,他不滿司馬光對變法的全面否定、對舊黨的趕盡殺絕。對這樣一個“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新黨舊黨全不高興。



蘇軾不僅精於繪畫,而且還精通畫理。在蘇軾看來,詩理與畫理是相通的,它們都是通過“摹寫物像”來抒發內心的情思。

狂放不羈是蘇東坡性格的底色。因為狂,他惹人忌恨遭人報復;因為狂,他仗義執言不吐不快。因此,蘇東坡總是與社會格格不入, 他的仕途也總是磕磕絆絆。蘇東坡天性率真幽默,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喜歡給別人起外號,和別人開玩笑。宋朝有名的歷史學家劉貢父晚年患病,頭髮眉毛脫落,連鼻樑都斷了,十分難看。蘇東坡和劉貢父等幾個朋友在酒酣之際,現場改編了《大風歌》,“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樑”,劉貢父本來眉毛沒了,鼻子塌了,蘇東坡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個是拿人家的身體缺陷開玩笑了。蘇東坡天真,毫無機心,和誰都推心置腹,看誰都是好人。他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一個天真的人註定是要頭撞南牆的。在南牆面前,有的人幡然醒悟而迷途知返,有的人則堅持理想頭破血流而無怨無悔,蘇東坡就是後者。青年時,他懷著“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萬丈豪情與人生理想,走上政治舞臺,但這個天性豪爽、天真爛漫、眼裡全是好人的未來文壇宗師不知道,他走上了一條腥風血雨的不歸路。在政治上,蘇東坡卻是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主,什麼都看不慣,跟誰都合不來。新黨執政時,他看不慣改革派狂飆突進的改革,批評王安石的獨斷專行;舊黨捲土重來之時,他不滿司馬光對變法的全面否定、對舊黨的趕盡殺絕。對這樣一個“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新黨舊黨全不高興。




蘇軾不僅精於繪畫,而且還精通畫理。在蘇軾看來,詩理與畫理是相通的,它們都是通過“摹寫物像”來抒發內心的情思。

狂放不羈是蘇東坡性格的底色。因為狂,他惹人忌恨遭人報復;因為狂,他仗義執言不吐不快。因此,蘇東坡總是與社會格格不入, 他的仕途也總是磕磕絆絆。蘇東坡天性率真幽默,像個調皮的孩子一樣喜歡給別人起外號,和別人開玩笑。宋朝有名的歷史學家劉貢父晚年患病,頭髮眉毛脫落,連鼻樑都斷了,十分難看。蘇東坡和劉貢父等幾個朋友在酒酣之際,現場改編了《大風歌》,“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樑”,劉貢父本來眉毛沒了,鼻子塌了,蘇東坡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個是拿人家的身體缺陷開玩笑了。蘇東坡天真,毫無機心,和誰都推心置腹,看誰都是好人。他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一個天真的人註定是要頭撞南牆的。在南牆面前,有的人幡然醒悟而迷途知返,有的人則堅持理想頭破血流而無怨無悔,蘇東坡就是後者。青年時,他懷著“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萬丈豪情與人生理想,走上政治舞臺,但這個天性豪爽、天真爛漫、眼裡全是好人的未來文壇宗師不知道,他走上了一條腥風血雨的不歸路。在政治上,蘇東坡卻是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主,什麼都看不慣,跟誰都合不來。新黨執政時,他看不慣改革派狂飆突進的改革,批評王安石的獨斷專行;舊黨捲土重來之時,他不滿司馬光對變法的全面否定、對舊黨的趕盡殺絕。對這樣一個“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新黨舊黨全不高興。




哥是前卫
2019-09-16

一、政治風骨。在北宋後期,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在朝庭上針鋒相對勢不兩立。而蘇軾能從社稷安危的視角出發,敢於直言,體現出高風亮節的政治品格。他最大的政績就是在擔任杭州通判期間,疏浚整治西湖,將瘀泥就地堆砌成蘇堤。不僅造福杭州百姓,也使蘇堤至今仍為"西湖十景"之一。

二、詩詞成就。蘇軾是宋代"豪放派"詩詞的代表,他一掃五代以來婉約奢糜的文風,作品以風骨卓然、曠達樂觀、情感真摯、天然率性風格著稱。如《赤壁賦》、《後赤壁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等。直抒胸臆,大氣磅礴,至今仍為世代傳誦的佳作。

三、書法造詣。蘇軾是宋代"尚意"書法的先驅,作品沉著深厚,在古樸中又不失瀟灑豪放。尤其是他提倡的"執筆無定法,要使虛得寬"的理論,至今在書法界影響深遠。代表作品有《寒食帖》、《李白仙詩卷》、《次辯才韻詩帖》、《東武帖》、《治平帖》等。

四、美食鼻祖。紅燒肉是蘇軾發明的一道經久不衰的美食,因他燒的肉醇香色美,肥而不膩,故又稱作"東坡肉"。而他被流放到海南儋州時,幾乎窮困潦倒,於是把人家遺棄的羊脊骨拿回來,洗淨抹鹽後放火上烤,結果又成了東坡烤羊脊的名餚。此外還有東坡魚、東坡羮、東坡餅也一直頗受讚譽。

五、網語先河。蘇軾在儋州期間總共給家人寫了近二百封家書,其中有七十多封家書中用到"呵呵"。無論他當時寫這二個字時心境如何,但被今天的網友戲稱為開了網絡熱詞的先河。(權當調侃不必當真)

總之,蘇軾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影響深遠的傑出代表,王安石曾對他評價為:"不知更百年,方有此人物"。

黄四幅
2019-09-16

一生的抱負就是收到南宋故土

蘇軾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曲折。他雖才高八斗,卻總不得重用,或因做詩不慎,或因出言直率,一再被他的政敵們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害得他在將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貶謫中度過的。

蘇軾一生為官,就任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知州,也出任過中書舍人、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朝廷命官,卻在62歲高齡時出任儋州(海南島)別駕(知州的佐官),並且做了將近3年。

蘇軾有著多年的貶謫生涯,然而他並不灰心喪氣,每到一地,總想著造福一方百姓。

百闻广记小书童
2019-09-16

文藝史上十項全能大才!有著自己的政治操守,贊同王安石變法的大部分措施,但對一些不合理的條規也能堅持自己的主見,因為才華蓋世,一舉一動引人關注,所以被新舊兩黨所不容!在朝庭上沒有獲得較高職務,但在民間收穫了巨大榮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