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農民老哥跑遍全國數萬公里,花160多萬元,收集10幾萬農耕老物件
攝行記
1/13 這是發生在去年的一個故事。一農民老大哥創辦的“雙旗農耕文化遺產博物館”遇到了一點煩心事。因回遷要離開安置區,老段博物館內11.7萬多件農耕老物件不知該怎麼安放了?放在回遷的家裡顯然沒有這麼大的地方安置這些老物件。(圖片來自東方IC)
2/13 還能正常使用的織布機。博物館內的11.7萬多件農耕老物件是老段從2011年以來,在全國各地行程數萬公里,籌資160多萬元,一點一點搶救蒐集來的。(圖片來自東方IC)
3/13 織布使用的紡線撐子。在老段看來,每個老物件的背後都有一個發明創造的故事,蘊含和彰顯著祖先的勤勞和智慧以及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圖片來自東方IC)
4/13 老段簡陋的儲藏室。“我只是想把這些農耕老物件保留下來,傳給子孫後代,讓後人知道自己的祖先之前是咋生活的。”老段說。(圖片來自東方IC)
5/13 各種農耕用具。博物館內的11.7萬多件農耕老物件是老段從2011年以來,在全國各地行程數萬公里,籌資160多萬元,一點一點搶救蒐集來的。(圖片來自東方IC)
6/13 人民公社時期使用的大桿秤,用於秤糧食。人民心中都有一杆稱指的就是這種大桿秤。(圖片來自東方IC)
7/13 第一代水車,在五六十年代廣泛使用。每個老物件的背後都有一個發明創造的故事,蘊含和彰顯著祖先的勤勞和智慧以及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圖片來自東方IC)
8/13 用上百年棗樹製作的牛槽。因回遷要離開安置區,博物館內11.7萬多件農耕老物件不知該怎麼安放了?(圖片來自東方IC)
9/13 距今已經有300多年曆史的山地馬車,輪子全部是使用生鐵製作。(圖片來自東方IC)
10/13 過去在全國各地都有使用的獨輪車。(圖片來自東方IC)
11/13 明清時期,糧行用於撮糧食的器具。每個老物件的背後都有一個發明創造的故事。(圖片來自東方IC)
12/13 過去在中原地區廣泛使用牛拉犁。這些老物件都蘊含和彰顯著祖先的勤勞和智慧以及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圖片來自東方IC)
13/13 棒槌物館內11.7萬多件農耕老物件,都是他在全國各地行程數萬公里,籌資160多萬元,一點一點搶救蒐集來的。(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1-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