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資源枯竭的“亞洲最大礦坑”,曾是“搖錢樹”,如今變成深溝險壑
裕豐人間
1/9 曾經的東北以著重工業聞名,不但為國家解決了數不盡的財務問題,還為新中國的建立以及後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其中最為讓人深感“遺憾”的當屬撫順的“一坑一井”,“一坑”就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人工挖掘的西露天礦,這是存在於撫順地域的最大的工業文明證物。然而曾經的它是“搖錢樹”,近卻變成了阻礙當地經濟發展的“深溝險壑”,枯竭的資源已然不如原來那般雄壯。(圖片來自 IC photo)
2/9 西露天礦位於遼寧省撫順市市區西南部,渾河南岸,千台山北麓,她以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技術先進而聞名於世。至今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以及省內外各界人士來這裡觀光旅遊,飽覽十里煤海的雄姿。礦坑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2公里,總面積為13.2平方公里,開採垂直深度388米。(圖片來自 IC photo)
3/9 西露天礦主要的出產,為優質動力煤和油母頁岩富礦。主要產品為煤炭和油母頁岩富礦,煤炭為長焰煤和氣煤,發熱量平均為7500-8000大卡\/公斤,油母頁岩含油率6-14%。煤層富含瓦斯,目前每採一噸煤,瓦斯湧出量為20-40升,屬於超級瓦斯礦。這是極好的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料,所以說當年成為了最為主要的項目,也是眾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圖片來自 IC photo)
4/9 而西露天礦之所以弄到今天這個地步,其實和當年的戰爭有著多多少少的關係。1914年至1945年的31年裡,日本帝國主義從西露天礦掠奪煤炭數千萬噸,導致礦坑逐漸向四周擴延。(圖片來自 IC photo)
5/9 並逐步將東鄉、大山兩坑挖掉,又經近半個世紀的開採,直至形成了現今的樣貌。直到建國後,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不過這期間的破壞卻是巨大的,也為現在的危機埋下了種子。(圖片來自 IC photo)
6/9 隨著開採的過度,半個撫順城都處在地質災害區,而且常有塌方、礦震等災害事件發生。自2009年初開始,撫順西露天礦南幫千台山發現兩條相距80至150米、東西向延展、近於平行的弧形地裂縫。 2012年11月,西露天礦坑底出現鼓脹,後緣兩條地裂縫變形加劇。為保障城市和人民生命財產,撫順市已經逐漸開始回填礦坑。(圖片來自 IC photo)
7/9 2013年3月初,兩條地裂縫變形和西露天礦坑底鼓脹進一步加劇,兩條裂縫總長3090米,裂縫垂直落差超過4米,水平位移達到2.2米,滑坡體前緣後緣間距1500米,東西長3公里,經估算滑坡體體積超過1億立方米。(圖片來自 IC photo)
8/9 此後這種現象還陸續有著發生,沉陷區的供熱管道經常出現問題,導致冬天非常的難過,雖然有心治理,但奈何缺口太大,不過這裡還建立了旅遊景點。如今西露天礦在礦坑西南專門設立了觀景臺,遊客在這裡可一睹百年礦坑的風采。(圖片來自 IC photo)
9/9 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遊客到此旅遊參觀。撫順西露天參觀臺將以其濃厚的人文氣息和熱情周到的服務,為撫順旅遊增添一道絢麗的色彩,成為撫順工業旅遊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不過當地市民對這裡的擔憂也是十分的現實,畢竟開發過後,還需要在當地生活定居。你們覺得呢?(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6-3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