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遵義會議舊址旁的三線工廠 變成文化創意園
陳榮攝影
1/7 1964文化創意園位於遵義市匯川區,距紅軍長征時召開的遵義會議會址1公里, 園區以貴州長征電器集團公司長征十二廠原址為主體,內有三線博物館等設施。該廠區已有近50年曆史,紅磚廠房保存完好很有年代特點,承三線文化的氣質、融海派文化的風韻,是少見的優秀工業文化遺產。走進這座昔日的三線企業,不由的讓人想起半個世紀前的崢嶸歲月。1956年之後,中國蘇聯因意識形態等問題逐漸交惡,其實主要嫌我們不聽他們指揮。(圖片來自東方IC)
2/7 蘇聯撕毀了幫助我國建設的各方面合同、撤走了全部專家、逼還抗美援朝我國購買軍火的債務,並且策動新疆分裂分子舉行武裝叛亂。兩國長達7300公里的邊境線,出現了弓拔弩張的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美國派出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挾迫我周邊國結成反華聯盟,對我國東、南部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1962年後,臺灣蔣介石集團積極準備反攻大陸。面對“帝修反”的戰爭威脅,黨中央毛主席做出了加快“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圖片來自東方IC)
3/7 “三線建設”是為加強戰備,逐步改變我國生產力佈局的一次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建設的重點在西南、西北。從1964年到1980年,國家投入了佔同期全國基本建設總投資的40%多的兩千多億元巨資;400萬職工、軍人和上千萬人次的民工,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 建起了1100多個企業、單位和院校。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用汗水甚至是生命保障了國家的安全。圖為昔日的車間。(圖片來自東方IC)
4/7 三線是按照毛主席的戰略思想,在地理上劃分的,將沿海地區劃為一線,中部地區劃為二線,西部縱深地區劃為三線。其中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俗稱為“大三線”,一、二線地區的腹地俗稱為“小三線”。“小三線”省份各自建一批省屬的“小三線地方軍工企業”,生產常規武器彈藥,保證各省抵抗外敵入侵的需求。為了戰時的需要,少數國防尖端項目要“靠山、分散、隱蔽”甚至要進入到山洞裡。圖為三線建設展館參觀者。(圖片來自東方IC)
5/7 60年代後期,筆者所處的山西運城地區一下子建起了永濟電機廠、575、541、3531、3534、3543等三線工廠,這些昔日荒涼的山腳下、丘陵中一下子沸騰了起來。職工和民工們風餐露宿、肩扛人挑,使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為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為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國防考量,這些工廠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導致部分企業的後續發展進入瓶頸,部分企業甚至破產,許多三線人的生活非常不盡如人意。(圖片來自東方IC)
6/7 當時的判斷是,戰爭迫在眉睫會早打、大打,因此要和“帝修反”爭時間儘快建成“三線”戰略大後方, 結果一些建設項目未經周密勘探就盲目定點。當時還採取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沒有搞好總體設計就全面施工;單獨追求速度,不重視施工質量,輔助和配套設施沒建好就將就著投產,以至於經常返工 ;因為失誤把企業建在斷裂層、滑坡帶、山洪口或缺水區,更是損失巨大。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教訓。 圖為文化創意園中的表演。(圖片來自東方IC)
7/7 三線建設是為了國家安全考慮的。除了國防需要外,也拉動三線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才水平的提高。但也因強行推動經濟並不因地制宜,造成大量企業的關停並轉。但筆者認為,當時面對著豺狼虎嘯,如果不積極備戰,那戰爭就可能打起來,那損失將更大。為了在“帝修反”欺負我們的時候能有還手之力,無數的三線人\獻完青春獻子孫\ ,因他們大都在窮鄉僻壤,孩子們受的教育有限。所以現在我們享受和平幸福時光時,不能忘記他們的貢獻。(圖片來自東方IC)
2019-04-0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