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河南也有個絕美“塞罕壩”,藏在信陽最南端
浮圖世間
1/10 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長竹園鄉黃柏山村,是河南的最南端,再往南,就是湖北了。再準確些,站在地理分界點“商麻界碑”處,“雞鳴聞三省”,肉眼可見近的是湖北麻城,遠的是東鄰安徽金寨。因在大別山腹地,這條嶺就成了界,不但分隔了鄂豫兩省,更成了江淮分水嶺,一側的山泉雨水彙集入了長江,一側並進淮河。
2/10 很久以前,黃柏山上產大量的珍貴藥材黃檗(bò)。山裡有條青蛇常飲黃檗的水而修行成龍,保佑這裡風調雨順,萬物皆興。天上的火王星聽說後想奪走黃檗,遭青龍阻攔後,縱火燒了黃柏山,青龍趕到吐盡體內全部清水,救下了小林海而渴死。人們非常悲痛,就地掩埋了這個護林勇士。便成了今天的界嶺。河南湖北的界碑就藏在村子不遠處這個“小廟”裡。
3/10 從鄭州出發,高鐵、大巴、公交、順風車輪番倒,7個小時才能抵達的村子,第一眼就驚豔了每一個外來客。背山面水,數百米開外還有始建於宋代的法眼寺及其門外兩棵上千年的銀杏古樹。這裡山是綠的,水是清的,鼻子異常通透,空氣裡都是自然的味道。村口前些年被森林公園管理處立起的監測牌上,負離子含量一度達到47.8萬個\/立方厘米的峰值,引得周邊湖北幾個縣市的遊客避暑修行。
4/10 周貽華和愛人經營著樸素到連名字都沒有的農家樂,用拿手的信陽農家菜招呼好客人,是兩口子每天最重要的事。周貽華是最早開始經營農家樂的村民之一,靠著景區基礎建設初期向工人們賣早餐,發現了在家門口掙錢的生意經。\n
5/10 早上7點不到,周貽華已經騎著電動車從村口的小湖邊滿載而歸,小桶裡是叫不上名字的小魚。“我們這叫貓魚,以前都是喂貓的,現在客人們倒是都愛吃。”周貽華換下膠鞋,三兩下洗好了魚,麻利切出乾紅椒,上火就要煸炒。
6/10 地處大別山區,人均耕地少、糧產低,黃柏山村有過全縣特困村的歷史階段。上世紀90年代,經濟開放發展,外出打工的多了,一部分勞動力靠在林場打工才慢慢反哺了家庭。
7/10 43歲的彭幫生選擇和同事一起,養雞放蜂種菜,發展副業。餘立新則培養出了更“信手拈來”的愛好:根藝。平時巡山看到形狀奇特的樹根就帶回來,去皮打磨上漆,看到緊密相依的樹木夥伴在自己手裡蛻變為藝術品,彷彿獲得了新的生命力,是餘立新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他的根藝靜靜安放在護林站的角落,守護著時間的流逝。
8/10 餘立新任站長的護林站位於海拔1352.6米的九峰尖,是林場最高峰。4名護林員依然住在建場時修築的老瓦房裡,門口的柏油路去年才修好。兩進的豫南民居里,炊煙升起,大夥兒燒起純正的地鍋、用自己種的南瓜做了香噴噴的商城燉菜招待我們。
9/10 45歲的湯昌兵是個“林二代”,1992年上山的時候,他才17歲,子承父業成長為一名熟練的林工。他待得最多的地方,是林場裡最艱苦的瞭望崗。
10/10 林場最怕山火。每年十一到次年五一,是林場最為緊張的防火期,瞭望崗需要護林員不間斷把守,四周一輪換。上面無水無電無信號,以今天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來看,幾近與世隔絕。
2019-07-2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