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據媒體報道,央行相關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書,得出的結論是:“90%的ICO項目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其實連1%都不到。”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10 個回答
财智成功
2017-09-02

定性為非法集資就對了,就跟很多P2P平臺一樣,看起來搭了個簡單的架子,表面光鮮,骨子裡是赤裸裸的詐騙。

比特幣短時間內倒是不一定崩盤,只不過最後接盤的人會越來越少,現在的持有人可能就成了最後一批接盤俠。紙上財富的千萬富翁們,可惜變不成現錢,買不了東西。

正好我今天發了一篇關於比特幣的文章,轉過來分享。

瘋狂比特幣,還能漲到多少錢?不過是場擊鼓傳花的投資遊戲

財智成功 2017-09-02 09:52

作為一種沒有國家信用背書的虛擬貨幣,比特幣的前期表現確實驚豔。

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11月1日,2009年1300個比特幣才可以兌換1美元。直到2011年2月9日,1比特幣價格才首次達到1美元。但讓人難以預料的是,2013年,1比特幣的價格竟然暴漲到1200美元,在短短4年間翻了150萬倍!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幣在熱門交易所Mt.Gox的交易價格創下1242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同時黃金價格為一盎司1241.98美元,比特幣價格首度超過黃金,在中國的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上更是創下了8000人民幣的天價。2017年5月以來,比特幣又開啟一波瘋狂的漲勢,尤其是8月份,比特幣價格一路飆升,從每枚18000元左右一度突破30000元,也創下歷史新高。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比特幣價格走勢圖

5月22日是比特幣披薩日(Bitcoin Pizza Day)七週年紀念日,當日一名為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用一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Papa John's披薩。這被廣泛視作比特幣這一數字貨幣的首筆交易。更重要的是,其告訴我們比特幣這七年以來的瘋狂漲勢。最早使用比特幣購買了披薩的那個傢伙,如果存到現在賣出,可以獲得過億資金,堪稱消費了人類歷史上最貴的兩個披薩。

比特幣之所以這麼值錢,是因為其有去中心化、全球流通、不可篡改、總量恆定等特點、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並且不受地域的限制,極為適合洗錢,以及跨國轉移資產。

這滿足了部分國家灰色人群洗錢的需要,而對財富嗅覺靈敏的人群也會及時跟進熱點炒作,加上富人階層海外移民的龐大市場需求,比特幣持續暴漲。

但是隨著金融監管越來越完善,各種金融漏洞也在不斷封堵彌補中,洗錢和轉移財富的難度越來越高。

作為一種財富遊戲,比特幣的參與者如果需要變現,就必須需要有財大氣粗的土豪提供實物或者資金。

而願意提供實質的資金或實物去置換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虛擬貨幣的,首先對這種貨幣非常信任,其次是相信還會有更多土豪來接盤。

這樣來看,就猶如一場龐氏騙局,如果後面沒有接盤人,這些虛擬財富就只能在一個小範圍的圈子內流轉,根本無法變現。

這樣的貨幣價值,又有什麼意義呢?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土豪,你真的不是最後一個接盤俠嗎?

就跟藏獒火爆的時候一樣,有人花費數百萬去千里之外買上一條,更有敲鑼打鼓鮮花錦旗開路。時至今日呢?還有幾個人願意花百萬去買一條所謂純種藏獒呢?可能有,但是不會多,買了也別指望還能賣出去。

比特幣,也是如此。一個比特幣價值十萬又如何,只要沒人接手,這不過是網絡世界中的一段代碼。

只需要國家對於比特幣交易平臺按照每筆交易徵收稅費,再對進入的資金嚴加監管,必須通過新成立的網聯進行審核,比特幣價格自然就會暴跌。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風險無處不在,投資需謹慎

與國內交易平臺在市場中不斷擴大交易額比重不同,國外比特幣交易網站“跑路”風波不斷。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於2014年2月25日轟然倒閉,Mt.Gox“被宣佈”破產,再也無法登陸。28日,Mt.Gox正式宣佈申請破產。隨後,新加坡比特幣交易網站FLEXCOIN也突然倒閉。

這一場景跟我國2016年的P2P平臺跑路風波何其相似。

波士财经
2017-09-02

ICO如果只是簡單地被定性為非法集資,太粗暴了點。但在大量實例調查的情況下,這種定性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很多冒充專家,利用新概念圈錢是非法的。從社會現實角度來看,也是有這個基礎的。實體經濟正在轉型,一夜暴富依舊是很多人追逐的夢,騙子叢生也是時代的產物。

但一個新生事物,不能簡單斷定就是非法集資。如果能夠給投資者帶來切實回報,如果能給社會進步、技術進步代理益處,那就是好東西。雖然不能排除大部分都涉嫌非法集資,但只要能帶來好處,一定要留下成長的空間。80%的創業者都最終失敗,我們就不創業了嗎?只有4%的大學生創業能夠成功,就禁止大學生創業了嗎?

比特幣這玩意不會崩盤,但不是普通市民玩兒的投資對象。就像梵高的作品,對於餓肚子的盲流來說,抵不上一個肉包的價值。比特幣也類似,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不能吃不能喝的比特幣,就是毫無用處的遊戲道具。但對於遊戲玩家來說,一個好的虛擬武器,可以花數萬數十萬購買,這也是它的價值。

在社會不斷進步、技術不斷進步、觀念不斷革新的時候,不能用傳統的概念來引導未來的發展。互聯網不能製造地瓜,但山溝溝裡的農民卻能通過互聯網,讓華爾街精英品嚐最地道的烤紅薯滋味。

ICO肯定存在不少問題,但需要觀察、需要研究,需要成長空間。不能因為害怕車禍,就禁止汽車上路;不能因為害怕被噎死,就絕食。

對非法犯罪要堅決打擊;對合法合規要堅決支持。只要在法律的規則內,哪怕有一些人因此遭受投資損失,也是社會可以承受的。

钱真理
2017-09-02

央行為何要定為非法集資?

原文是:目前的現狀是,央行相關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書,得出的結論是:“90%的ICO項目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其實連1%都不到。”

而目前,ICO有火幣網、OKCoin、BTCC、太一雲、亦來雲、區塊寶、Achain、保全網、聚幣、幣多寶、ETChain、行雲運動、NEM等。

大部分ICO在我看來,就是騙局,而這些ICO其實毫無價值。

這讓我想起了2年前的郵票市場。說起郵票市場,最牛的票,就是“猴票”,就猶如ICO的帶頭大哥,比特幣一樣,不斷刷新價格高度。

而2年前的郵票市場其實也出現了當前ICO類似的金融亂象,很多郵票在進入交易所流通之後,暴漲數百倍,無數造富神話就猶如今天的ICO一樣。這也吸引了很多人進入這個市場,想辦法去炒新的郵票(就猶如新的ICO)。

而這些炒家的心態都是想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下家,沒有人去思考郵票或者是ICO背後真正的價值。

而現在,郵票市場的亂象在國家的整頓下,已經基本消除,很多炒郵者血本無歸,手裡就是一大推毫無流動性的郵票,而我想,這與大部分ICO本質是一樣的,結局也會是類似。

而對於郵票的帶頭大哥,猴票,或者是ICO的比特幣,我想,他們是有一定流動性和市場的,畢竟他們已經佔領了這個市場的心智,不會消亡,而大部分其他的郵票或者ICO必將被大家所遺忘。

程蝉
2017-09-02

昨天晚上深夜被叫停的ico大會,確實是因為沒提前報備,參會人數過多,不符合相關要求。

央行定性ico為非法集資這事,所謂的ico業內人普遍不信,甚至認為是謠言,是有人帶節奏,是有空頭別有居心。

這個世界上的信息不對稱之鴻溝,真是隻有越來越大啊。

而在我們這種時常接觸採訪傳統金融領域從業者和金融監管機構的第三方看來,此事早有脈絡可言。

一是熱,ico參與人數,根據最新出來的白皮書看,已經超過十萬人,這個數字已經不能算是小了,泥沙俱下就在眼前。

二是無法分類。這種操作,如果虧掉的被騙的發財的都是沉默的it狗,侷限在高智商懂法律人群小圈子裡,那監管層才不管你。參看比特幣的發展,雖然央行明確定性比特幣並非貨幣,但對區塊鏈應用的可行性還是留下了不少窗口。

三是毫無希望。但ico與此不同,對科技發展目前看來毫無貢獻,只能指望國內百來個ico項目裡出現幾個甚至一個未來的明日之星。但人家滴滴摩拜,燒的是投資人的錢,你們眾籌來那麼多比特幣,動輒就投向白皮書都沒有,參與人員大部分大學都沒畢業的高科技項目,這事兒發展到現在,你要是央行,還敢留手給行業一點發展機會麼?

說到底,是行業自己毀了行業。ico的參與者普遍關注的只是金錢,盈利,誘導下家進場。

有那時間跟外國人一樣踏踏實實做幾個項目,ico也能活得久些。

可惜不行,在當代中國,資金湧動,撲向哪個行業,就會迎來這個行業的狂歡與毀滅。

沒有例外。

大白的理财日记
2017-09-02

最近ICO太火了,不得不說下。

大白所認為目前在發ICO的人,你們已完全背離了數字貨幣思想和精髓,從第一個區塊就付出勞動參與挖礦的純正數字貨幣……比特幣萊特幣等就是為抵禦法幣通脹而誕生的,它產生的每個幣都是通過固定資產投入和算力勞動投入獲取的,也即是有成本的。也是通過勞動獲取的成果。

而目前的ICO是憑空設置價格誕生的,發起人獲取了全部的收益,沒有可信的連續的起始區塊鏈數據,而上市交易就是轉移發起人非法集資跑路的風險。

近些年的期貨黑盤子、郵幣卡、現貨商品騙子,現在很多都已經消失了,卷錢跑了,留下老百姓在那呻吟。

如果我們還不及時的監管,或適當的打壓,它一定跟前幾年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金融一樣成為騙子的溫床,滋養出一批傳銷分子,當前金融工作會議以後,對於金融犯罪已經列上了重中之重的地步。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要炒作這個東西,就是讓老百姓也進來接盤,然後他們就可以轉移消失。ICO的問題在於盈利來自於散戶入場,本質是一場割韭菜的遊戲,沒有大量的韭菜進入,就不可能有高盈利,所以,在中國就變成跟傳銷類似的故事,不斷的騙散戶入場。一旦散戶不玩,或者不準玩,高盈利的可能性就不存在。所以,很多人說國內不可以可以到國外,這個話是對的,但是到了國外韭菜數量就大面積降低了,所以也就沒有現在國內這種動輒百倍的漲幅的可能性了。

另外還有個問題就是大量發行主體不但自己坐莊控制價格。還自己開設交易所。集合發行方,交易所,做市商於一身,跟原先的所謂郵幣卡,原油期貨交易所等等,本質是一模一樣,無非穿上了數字貨幣的外衣,利用人的貪慾習慣用所謂的百倍的收益來吸引韭菜入場!

唉,這就是貪婪之心對人自身的誤導和傷害,最終的財富和高貴都是靠每個人的德行承載的!

一笔一划一世界
2017-09-03

很多人都沒弄清楚比特幣是啥就亂髮表不負責任的回答,先搞清楚啥是比特幣,它的原理是什麼樣的?

拿委內瑞拉國家舉個例子,這個國家通過賣石油賺錢,然後在國內各種高福利高待遇,然而隨著石油價格的腰斬,這個國家已無法保持收支平衡了,政府採用的辦法是央行大量印鈔票來解決問題,導致通脹率達到700%,大量工廠倒閉,商店關門,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政府信用破產,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貨幣也跟著破產,通過這個例子是想說,現在世界上主流的貨幣都是政府信用貨幣,而這個貨幣究竟值不值錢取決於政府印鈔票的多少來決定,如果這個政府覆滅了,它發行的貨幣也將隨之覆滅。

而比特幣呢,如果把互聯網比喻成政府的話,那麼比特幣就是互聯網的法定貨幣,而比特幣錢包就相當於銀行,而且它只有2100萬個幣,總量是恆定的,這些幣是通過計算機算力挖礦來分配,就相當於人們發現金礦,然後挖掘獲得一樣,而比特幣最主要的特徵是去中心化和匿名化,去中心化就是沒有核心節點,只要有互聯網就可以,匿名化就容易理解多了,它不需要實名認證,也無法查到持有人,任何政府也無法消滅它。

我們再說說它的用途,先拿貿易來說,國內貿易當然沒問題,但是你碰到國際貿易就瞎了,先要買外匯,才能做去做生意,等做好了生意,還要解匯,這裡的來來回回花了多少費用先不提,光時間成本就夠嗆,還有關係的打理,麻煩的很,如果用比特幣來做就方便多了,買幾個幣,直接轉過去,對方收到直接賣掉換成本國貨幣,幾分鐘就可以解決我們上面的問題。

前段時間的比特幣敲詐病毒,就是利用了比特幣的匿名功能,我相信有很多的灰色交易用的都是比特幣,有個賭場為了證明自己有錢,買了幾萬個比特幣作為鎮場之寶,並且在網站上公佈錢包地址,任何人可以查詢該錢包是不是有這麼多比特幣。

包括貪腐問題,我相信這個世界上肯定有人收的是比特幣,不能說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可以說存在就是有需求的。

所以比特幣在我看來是不會崩盤的,它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進化,前段時間所說的隔離驗證就是一次進化,隨著用範圍越來越多,它也會逐步進化,最後與互聯網融合在一起同生共死。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高金波
2017-09-02

貨幣進化反賊總動員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1、美元,黃金的反賊。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貶值並且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為克服國際金融市場混亂的狀況,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再磋商,最終於1971年12月達成“史密森學會協議”。為什麼脫鉤?其實答案很簡單。黃金那玩意根本不方便,且數量稀缺(美聯儲的黃金總儲備都不及阿里市值高)。很容易引發全球金融的動盪。隨著商品數量的豐富,黃金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如果不脫鉤,實際很難又後來金磚四國的高速發展。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上哪去找那麼多黃金作為啟動資本?所以,中國是美元與黃金脫鉤的獲利者,因為脫鉤製造了充足的資本,湧向全球。推動了全球城市化與工業化建設。當然,我們不需要感謝美國,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是美國為了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而不是出於幫助中國的目的。

2、BTC,美元的反賊。2008年全球城市化率超過50%,拐點出現。美國出現大家都清楚的次債危機和金融危機。2009年,BTC出現,本質是一種取信體系(美國人認為華爾街不可信,BTC是授信體系的反賊)。概括為:我交易|機器記錄|我信譽增加。這種交易主要集中在虛擬領域。

3、ICO(以太坊),股市的反賊。2013年,以太坊藉助BTC(取信體系),以一份白皮書獲得啟動資金,使投資人獲得1000倍投資收益率。以太坊的成功刺激了大量效仿者,各種ICO項目打著區塊鏈的名義建設區塊鏈。ICO是個好東西(使大眾能夠在起點投資科技公司,獲得投資平等權),但你不能一直用ICO去做區塊鏈。簡單說,BTC已經構築了一個全球結算網絡,打開了人們的視野。以太坊在BTC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使人們發現原來代幣兌換代幣,會產生雙倍資產。這兩種方式都是創新,都獲得了市場的充分肯定與獎勵。BTC最高收益率高達百萬倍,以太坊最高收益率高達千倍。

溫馨提示:智能化是不可逆趨勢。未來每個人都有直接投資1至N個智能機器幫自己工作與賺錢。否則,大家就會淪為《未來簡史》中的無用階層。所以市場需要反賊。

4、未來Youcoin,比特幣的反賊。ICO由虛向實,以貨投資,以貨支付。

首先,代幣不是什麼新東西。家樂福購物卡內的儲值不是人民幣,而是家樂福的代幣。

中石油加油卡內的儲值不是人民幣,而是中石油的代幣。

水站的水票不是人民幣,而是水站的代幣。

聯通移動充值卡內的儲值不是人民幣,而是聯通移動的代幣。

農夫山泉經銷商獲得的提貨單(憑證)不是人民幣,而是農夫山泉的代幣。

騰訊的Q幣不是人民幣,而是騰訊的代幣。

中石油、家樂福、蘇寧、國美、上汽、國家電網等實體企業打白條(發代幣)投資一個新零售網絡(類似支付寶+天貓),會產生多個金融奇點。第一,所有代幣(中石油的代幣、家樂福的代幣、農夫山泉的代幣.....)的所有權變為該新零售平臺的代幣,因此,會產生通用代幣——通用(白條變真金白銀)是奇點,徹底解決融資難和分銷難。第二,新零售平臺屬於投幣企業(中石油等企業),因此,通用代幣(外加股權獎勵)屬於投幣企業(中石油等企業)。第1次分紅90%通用代幣,剩餘10%通用代幣全部是平臺利潤,這個利潤率是天貓利潤率的2倍。會很自然的將投幣企業(中石油等企業)手中的股權價值定義為投幣金額的2倍,合計投資收益2.9倍——2.9倍確定性收益率是金融奇點。第三,2倍股權和10%利潤再投資收益為沒有交付的貨提供擔保。——平臺內的股權為擔保物,可控(找到上帝之手)是金融奇點。第四,投白條的企業一分錢人民幣也沒有出,卻獲得了真金白銀(通用代幣和股權),是正宗的取信體系,且所有代幣由股東以貨承兌,承兌就是賺錢,賺錢是企業的目的。第五,沒有信譽的企業、商戶也可以用自己的代幣投資,因為抵押物是平臺股權,而不是投幣企業的固有信譽。

未來模型:中國製造按照上年營收向新零售平臺投代幣(打白條),大致投100萬億專用代幣。中國製造會獲得200萬億股權(含10萬億通用代幣利潤)+90萬億通用代幣。對應中國製造欠該平臺100萬億貨中國製造獲得的淨資產為190萬億,完全覆蓋中國製造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的負債,債務危機徹底消除,且未來中國製造永續不需要再向銀行融資。

未來金融邏輯:白條無息,生存款,存投資,生利潤。中國製造可以發行YOUCOIN,享受借無息,國人才能獲得打白條(youcoin)投資智能化的權利。國人要求馬斯克已經幫我們講了:國民基礎收入,每月給每個公民派發1000美元(6.7kRMB)基本收入。錢根本不需要政府出,通過新零售平臺透支通用代幣,由智能機器償還。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為什麼大眾看不懂BTC和ICO?看不見未來?

“BTC不就是一串編碼嗎?編碼怎麼值錢,這不是騙子嘛!”反對者的基礎認知。

這種認知錯在哪裡?BTC的礦工和玩家構築起覆蓋全球的公共網絡,這個公共網絡與美元平行,這個公共網絡沒有到香港或納斯達克上市,而是在這個網絡內部上市。對比,騰訊也是一個服務網絡,它和BTC網絡的差別在於:騰訊屬於馬化騰和騰訊的主要股東,騰訊在香港上市。如果騰訊沒有在香港上市,而是在微信內開通一個股權交易頻道,那麼,騰訊的股權也是數字,你還會認為它一文不值嗎?我們將網絡服務平臺看成一座大廈(編碼是構築大廈的一塊塊磚),反對者從大廈牆上敲下一塊磚,和大眾說,看這不就是一塊破磚嗎?大眾心想:對呀,這不就是一塊破磚嘛!就是用我家地裡的黃土燒製的,這不是騙人嗎?

更進一步,銀行只是提供數字搬運服務。銀行的局域網還不如BTC的開放網絡靠譜。騰訊幫你搬運數字不要錢,時間長了你覺得理所應當,銀行幫你搬運數字要錢,時間長了,你也覺得理所應當。突然來個不要錢的,不適應的你會跟著銀行一起罵:不要錢的都是騙子。天上哪有掉餡餅的好事?親,免費服務(天上掉餡餅)已經二十多年了吧。

,你看到的是一個破軟件,而你忽略的是每個軟件都是由全球幾十億智能硬件(手機、電腦、平板等)支撐的,這個由幾十億硬件構築起來的超級機器才是冰山下的價值,這也是支撐比特幣不斷上漲的根源所在(美元、RMB、日元、歐元都是局域網,而BTC是貫通全球的網絡,這個網絡寄生在大家的智能手機之上,沒有成本)。越多人使用,BTC的網絡越接近所有法幣局域網的集合,越多人使用,BTC網絡可以拓展的範圍越廣。

車子越用越舊,越用越不值錢。網絡與軟件是越用越新,越用越值錢。顯然,BTC網絡不是車子,而是和阿里、騰訊、銀行網絡一樣的數據處理服務網絡系統。所以,你玩比特幣應該知道為什麼它升值,你不玩比特幣也沒有必要盼著比特幣跌下來。價格一路向上的比特幣是一種來自未來的主張:我交易機器記錄我信譽增加。BTC的自己取信邏輯更符合每個你的根本利益。

如果你玩BTC(未來),每次打壓都是機會。不跌哪有機會,不跌怎能把投機者跌出去。所以,你相信未來,就篤定。BTC市場需要未來的信仰者,而不需要投機客。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那麼,BTC是未來嗎?

筆者認為:BTC只是一個過渡,而不是未來。

因為我們不需要耗費越來越多的能源挖出來信譽(賺到錢的冷靜思考一下,不要拼命擴充機器只想挖礦,開始閒置機器挖礦是創新,後來整幾萬臺機器挖礦是貪婪,高收益始於創新,毀於貪婪)。2100萬枚BTC本身就限制了大眾參與。

去中心是目的,挖礦是手段。未來,會有更合理的取信方式。

更合理的取信方式:實體企業投100代幣得290通用代幣(外來100產品代幣+內生190服務代幣),多獲得的信譽形成自我抵押擔保。從而保障每個市場參與單元獲得貨幣發行權(軟件未來服務就是錢)。未來軟件服務無息,生存款=貨幣發行權。

局域網無法定義全球網絡,ICO走向實體是未來

美元記賬體系是局域網,人民幣記賬系統也是局域網.....

局域網是銀行花真金白銀建設的,有成本。

ICO構築在全球公共網絡之上,構築在幾十億免費智能硬件(智能手機和電腦)之上,無成本。

無成本、高效率取代有成本、低效率是不可逆的趨勢。

央行只是認定過去幾個月發生在中國市場的ICO大部分名不副實,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哪些是90%?哪些是10%,不妨出一份詳細的報告,讓大家看看是以何種標準判定?)。但央行沒法否認已經發生的以太坊(ICO)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網絡,已經為投資人帶來價值。央行無法否認BTC網絡已經為參與玩家帶去幾百億美元的利潤。所以,中國ICO項目執行方應該反思的:你的項目是不是簡單拷貝?你的項目是不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如果不是,可以通過網絡表達!中國BTC玩家應該反思的是:你真的搞懂了嗎?你為什麼投?為什麼你只相信專家站臺,而不相信自己的邏輯?筆者以為:央行清楚:堵解決不了問題,開放的公共網絡效率明顯高於銀行網絡效率和傳統股市效率。ICO是把雙刃劍,任由其野蠻生長,雜草自然叢生(一刀切剷除與禁止,國外的“騙子”也會把中國人的錢騙走,而且騙走的更多);而如果把ICO方式加以監管,並引向實體領域,那麼,生產能力就是代幣,有多少生產能力,就可以產生多少通用代幣。通用代幣會很自然的解決中國製造融資難,獲利難與分銷難。

推薦:一個反賊眼中的未來《智能社會》,中信出版社出版

陈思进
2017-09-02

導讀:最近一段時間,區塊鏈和虛擬幣的概念繼續火爆,基於此的ICO也走進媒體視野。ICO是區塊鏈的行業術語。投資者通過購買具有市場價值的代幣,從中獲得項目的初始數字獲幣,並期待項目發展獲得回報。這一點類似於股市的IPO。目前虛擬貨幣市場極度混亂,魚龍混雜,幣值暴興暴跌,爭議非常大。個人認為,包括比特幣在內,這個新興的虛擬貨幣市場毫無價值,乃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其一,它要求不斷有信徒入場推升價格;其二,基於未來會有更多信徒加入的承諾,先入場者寄望於後來之人在高位接盤。

區塊鏈+虛擬幣+ICO,不過一場龐氏騙局
文/陳思進

  股市有了IPO,虛擬貨幣的ICO最近開始火了。

  所謂ICO,也稱首次公開募幣,其以比特幣為募集對象,項目負責人通過向不特定的投資者發行加密代幣,以為項目融資。隨著美容、社交、白酒、競技等“奇葩”ICO項目的蠻荒生長,作為虛擬貨幣代表的比特幣也迎來飆漲。今年4月,比特幣自6000元開始一路高走,僅8月份,已9次刷新高價,漲到30299.99元。

  區塊鏈早在十年前就有了

  根本而言,ICO的火熱離不開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支撐。在“90%ICO項目都不靠譜”下,暫且不論ICO市場如何,即便是作為募集對象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也被詬病已久。

  以比特幣為例,由於交易平臺的不確定性、交割波動大等特點,其更加容易被非法利用,諸如走私、販毒、涉黃、洗錢、非法轉移資產等醜聞不斷。國際支付應用軟件TransferWise的CEO辛裡克斯直言:“比特幣已死”,甚至連比特幣的核心開發團隊成員麥克·赫恩也表示:“除了那些非法交易,現在幾乎沒有人使用比特幣,沒有了正常的商品交易,這已然徹底背離了比特幣的原始初衷。”

  儘管如此,部分比特幣炒家靠比特幣發財致富的故事,卻依舊使投資者激情澎湃。打著虛擬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名頭,他們一次次向公眾“證明”——比特幣是稀缺的,價值甚至超過黃金。

  然而,果真如此嗎?

  比特幣之所以能被炒作稀缺,少不了底層技術的包裝——區塊鏈。所謂區塊鏈,實際是一種通過點對點實現的電子貨幣賬本系統。數字經濟之父唐·塔斯考特對此的描述是“它基本上實現了全球性的試算表,這種不會腐蝕的可編程數字總賬不僅可以記錄金融交易,幾乎可以為人類記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便難怪有聲音稱其為“下一代的互聯網”了。

  不過,市場似乎把區塊鏈“高大上”化了。區塊鏈早在10年前就有了,今天只是通過比特幣傳播開來而已。迄今為止,類似比特幣、以區塊鏈為基礎的CryptoCurrency(數字加密貨幣)已有上千種,政府、大財團、大銀行也都在開發類似的CryptoCurrency,甚至中國央行也將推出人民幣的CryptoCurrency。

  這便涉及對比特幣的認知癥結。

  量子計算機出來,虛擬幣會氾濫成災

  對於大多數比特幣追捧者,他們認為比特幣是結束法定貨幣時代的信號。然而,虛擬貨幣與貨幣的虛擬化是不同的,而比特幣只是虛擬貨幣。由於沒有國家會甘願放棄“鑄幣權”,因此無論何時,比特幣幾乎不可能成為真正貨幣。即便是比特幣粉絲們所信奉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和哈耶克的繼承者,都明確表示:比特幣不是貨幣。

  事實上,所有虛擬貨幣,不管技術被吹噓得多先進,數量多有限,他們的淨資產價值卻都是零,其價格僅由交易者決定。某種程度上,虛擬貨幣甚至不如曾經的鬱金香,鬱金香至少有實物,虛擬貨幣卻什麼都沒有。從技術角度而言,一旦量子計算機出來,“比特幣”及各種現存虛擬幣,都將在一分鐘之內氾濫成災。

  另一個可供參見的指標是,華爾街最近正大肆在媒體唱多比特幣。依照筆者曾在華爾街的任職經驗看,華爾街向來是通過做空唱多,以便高賣,就像幾年前唱多黃金5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他們的聲音恰恰可能是反向指標。

  因此,作為投資品的“比特幣”實則存在巨大泡沫。從本質上說,比特幣炒作的重頭在於散戶接盤。比特幣藉著“區塊鏈”等精美包裝,進入金融市場,散戶不明就裡為市場送去了錢,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則成了鉅富。一旦泡沫破滅,一切虛擬貨幣都會迴歸其原本價值——零。

  博傻遊戲,具有龐氏騙局的全部特徵

  作為募集對象的代幣都是如此,遑論包裝過後的ICO呢?

  由此看來,“區塊鏈+虛擬幣+ICO”或是一個融合了眾多金融手法的華麗騙局。其擁有龐氏騙局的全部特徵:其一,它要求不斷有信徒入場推升價格;其二,基於未來會有更多信徒加入的承諾,先入場者寄望於後來之人在高位接盤。

  正如《新京報》的報道,某參與ICO項目的投資者稱,現階段ICO就是博傻遊戲,大家都知道很多項目沒有價值,或者說就是圈錢的,但只要這種代幣能夠到交易所交易,ICO的投資者就能通過炒作賺錢。

  400多年以來,一個個金融泡沫,在破滅前幾乎全被包裝打點過。儘管每一次都會承諾 “這次不一樣了”,但結局卻無一例外——破滅,這次又會如何?當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本身不是騙局,就像鬱金香本身不是泡沫。不過,缺乏政府背書的虛擬貨幣,卻可能和當年的鬱金香一樣,成為金融騙局的工具。

  然而,正如當年在鬱金香泡沫破滅後的廢墟上,萌發了現代金融的幼苗。筆者認為,在“區塊鏈+虛擬幣+ICO”的一地雞毛之後,政府背書的貨幣數字化將成大勢。只不過,再美好的未來,也僅在一地的雞毛被清理過後,才能實現。

余丰慧
2017-09-02

【ICO會不會淪為第二個P2P】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越來越火爆,許多人詢問是否投資於以太幣等其他價格稍微低一點的數字貨幣呢?筆者回答總是保守的:在連比特幣原理都沒有弄清楚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盲目投資任何數字貨幣。如果非要投資的話,就開始觀察比特幣走勢,在一個平臺註冊一個賬戶,然後先觀察一段時間後再進入其中小試牛刀。要做就做已經成氣候的比特幣,其他數字貨幣最好不要觸碰。

數字貨幣本來由不知道國籍的中本聰發明,主要通過在計算機上通過大量的計算而產生一個程序被稱為比特幣,這個過程俗稱挖礦。誰也沒有想到後來竟然被大肆炒作,出現了“炒幣”這個行當。並且這個“炒幣”80%在中國。

這可能也不奇怪。中國目前是世界上各行各業炒作最為嚴重厲害的國度。什麼都被炒作,目前還沒有發現什麼行業東西不被炒作的。因此,在巨大利益誘惑下,在本來技術要求較高、大部分人都不能徹底說清楚情況下的比特幣,被炒作者蒙上一層神祕色彩後炒作起來更加如魚得水,蒙上一層神祕色彩更容易誘騙投資者上當。

2017年4月份以來,比特幣價格逐步走高,從6000多元一路震盪上行,飆升至3萬元人民幣附近,一掃比特幣自2014年以來的低迷行情。其實,不僅中國炒家很炒數字貨幣,而且全球都在投資數字貨幣。在中國數字貨幣市場被監管部門打壓後,從2016年後半年開始的這波大行情,其實是國際上發起引爆的。中國市場是一個跟風炒作的角色。

比特幣2017年以來瘋狂走高,甚至被質疑為龐氏騙局,其中炒作方式“創新”功不可沒。一個炒作手法或助長了比特幣的瘋狂,這就是ICO。

所謂ICO,全稱為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公開募幣”,這有點像證券發行中的IPO(首次公開募股)。不同的是,IPO是企業為了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資金,ICO是企業為了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虛擬貨幣。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繞開現有的一些法律規定,籌集資金更加方便。同時,也讓普通人有機會參與早期項目的投資。

時下,這些項目集中在專門為ICO項目搭建的平臺上。比如幣久網、ICO365、ICOAGE等,有些類似於“證券交易所”。類似的平臺從2017年4月開始激增,目前已有43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來做虛擬貨幣交易或者股權眾籌的平臺。

ICO市場的出現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怎講?如果說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分佈式賬薄、全員信用背書三大特點並且藉助網絡這個無邊界特性,充當國際無主權貨幣獨特作用,徹底衝破所有國家的外匯管制的話。那麼,ICO可起到全球無主權超級融資平臺或中心或交易所的作用。甚至徹底把現有各類證券等交易所功能徹底顛覆了。具體路徑是,一個企業、一個項目如果想融資的話,那麼進入ICO市場先融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然後兌換成美元或所需國家的貨幣即可。成功繞過了現有所有國家融資市場包括證券股票市場的管制制度。ICO的創新如數字貨幣一樣是新金融融資方式的大變革。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金融創新,如比特幣數字貨幣一樣。

但是,目前在ICO市場卻出現了魚龍混雜、目的不純、一夜暴富、欺詐欺騙的現象。正如P2P發起時一樣,一粒老鼠屎正在毀了互聯網金融的一鍋好湯,已經被筆者言中。ICO亂象也正在毀了整個數字貨幣的偉大發現與創新。

正像一位業內人士的分析:ICO可以分為4類:一是完全的騙局,純粹利用ICO這種新模式進行詐騙。二是做區塊鏈技術的企業利用ICO進行圈錢,但商業模式不明朗,技術沒有絕對優勢,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三是紮紮實實做區塊鏈技術,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不過價值在於股權,而不是代幣。未來,這些項目經過多年時間發展壯大,將在證券市場上市交易。這意味著,未來的融資會從代表所有權的股權融資,變成出售產品項目未來使用權的融資。四是利用底層連技術,發展成為又一個類似比特幣或以太幣的數字貨幣等較為主流的幣種,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接受。

目前前兩種基本佔據上風。這樣下去如果問題風險越來越大,一定會逼迫監管部門出手的。一旦監管部門出手,ICO以及數字貨幣這種金融創新產物或很快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這就提醒數字貨幣和ICO市場從業者一定要去掉賭徒心理,消除一夜暴富思想,徹底打消利用數字貨幣的ICO市場圈錢甚至欺騙騙錢思維與做法。絕不能讓ICO成為P2P第二。

周野TIME
2017-09-04

我只用最簡單的描述,解答您最最關心的財經問題!

想必小夥伴們這兩天已經被ICO的新聞刷屏了吧,ICO也順勢上了熱搜,但是好多人還是對ICO一頭霧水。下面,我就簡單聊聊ICO:

第一,什麼是ICO?

ICO,是相對於IPO而言,IPO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CO是首次公開發行數字貨幣,也可以說是虛擬貨幣,加密貨幣,相當於金融證券市場上的IPO。

第二,ICO的本質?

ICO,是以區域鏈技術為支持,發行數字貨幣,向投資者募集數字貨幣的融資行為。與IPO一樣‘都是通過發行XX而達到融資的目的。可以理解成融資方式的一種變相。

第三,ICO的背書?

這也是其中最大爭議的所在,數字貨幣不同於股票。股票的背書,有證券法等相關規定進行法律的定義。而數字貨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用於界定。

第四,ICO的具體操作流程?

ICO項目發行方,通過發行ICO代幣來換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再去進行套現取得相應收益。而投資者因為看好ICO代幣的價格趨勢,持有再去賣給交易所,獲得預期收益。

這就好比在一個以銀子為主導貨幣,銅錢為輔助貨幣的特定環境下,老百姓習慣於去用銀子和銅錢去交易買賣,而此時有金礦主發現並要發行黃金的貨幣,黃金同銀子,銅錢一樣,都有貨幣屬性,其大致屬性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黃金的變現能力較差,但是升值空間不小。老百姓們用手中的銀子銅錢去購置未來升值的黃金,擇機在一個高點賣出,獲得預期回報。而金礦主用流動性差的貨幣換取了流動性強的銀子銅錢貨幣,方便變現。
ICO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你怎麼看?比特幣等會不會崩盤?

周野TIME:數字貨幣想必大家已經不陌生了,提到數字貨幣,往往讓人想起一夜暴富的故事。大家的視線更離不開比特幣高大上的價格,其價格已經逼近5000美元。常常幻想,要是當初投資一點,現在都得翻十倍百倍。但是要拉回現實,數字貨幣的法律定位,一直沒有明確,這也是大家所詬病的關鍵。從收益回報上來看,的確不賴,但是從安全性來看,風險顯然更大……這也是一些有風險識別能力的投資者觀望的原因,類似的跑路事件,騙子事件不在少數。

說它好真好,收益回報沒毛病。

說它壞也壞,投資本金一場空。

這一切的擔憂,也許將成為過去。8月末監管層開始調研,並將在後續制定具體監管細則。監管文件,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是ICO市場,如今的市場就上半年而言,已經完成了60多個ICO項目,融資規模近27億元,累計參與人次不低於10萬,如此龐大的市場風雲變化,這也是最近ICO的消息滿天飛的根據所在,影響了太多太多人的錢袋子。就怕ICO與非法集資定為一個類別,那就完了。

月末,還有互聯網金融協會的風險提示,注意“各類以ICO名義進行籌資的項目在國內迅速增長,擾亂經濟秩序,並形成較大風險隱患”。又給投資者們來了一次“雪上加霜”。並有一場關於區域鏈的盛會活動被叫停。這也從側面看出監管對此的決心與力度。等監管文件出臺的時候,這就意味著對虛擬經濟的監管來了,規章制度一個也跑不掉。

在如今的“三去一降”“強實抑虛”的大經濟背景下,正在引導資金流向核心產業,特別是對於這種不能給實體經濟帶來實質性效果,只做金融“摘韭菜”的投機工具。

一切的一切,就等著文件出臺的那一天吧。是天堂?還是地獄?現在的誰,能說得清楚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