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10 個回答
南方小厨房
2019-03-06

我在一家小公司做招聘工作,對於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這個觀點我們公司也是一致的,男的到35,女的到30。但這個是針對普通員工而言的,招高管還有技術人員的條件還可以放寬,所以我覺得這個是針對職位還有能力來決定的。

這個對於企業招聘的年齡問題不到單單要從員工的角度來想,也在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確實到了30多歲的年齡可能工作經驗,生活閱歷都是比較深的,但是往往這一類的人生活可能已經生兒育女了,對工作沒有太多的激情和鬥志,一般不也不適合在普通員工的位置上生存。對於一個正常的公司而言當然是希望,公司的員工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所以一般是不考慮35以上年齡的人。

不過不同類型公司的人都是不痛的考慮,像一般的公司可能也喜歡這種中年比較穩定的人,主要也是看公司類型。

還有一般有能力的人我覺得年齡而過不是很大的話,應該都是很容易被接納的,最主要是要有能力和技術。要是你35之後沒有一技之長,不單單公司會嫌棄,你自己也改反省為什麼人家不要你了。

所以都給大家提個醒,在年輕的時候多積累經驗和能力,不要總是跳槽,不然超過了一定年齡找工作就很難了。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Sir聊HR
2019-03-02

你好,我本人就是做招聘工作的,我也有很多同行朋友在做招聘工作,從我自己的招聘工作經歷以及周邊的招聘現狀來看,大多數企業對求職者的年齡限定一般都是45歲,所以我覺得你說的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有些誇張和片面了

誠然,的確有一些企業在員工年齡上限制很苛刻,比如求職者的年齡最高不得超過35,我估計你應該是看到過或者經歷過這類企業的招聘,所以才有這樣的結論,你也沒有說錯,畢竟事實擺在那。

但無論是企業在招聘中限定的最高年齡是35還是45歲,對於超過這個年齡限定的人員來說,境況基本都是一樣的,雖然就業有難度,但他們都為著自己能夠找到工作而不懈努力著。就拿35到60歲之間的大齡人員來說吧,他們照樣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對於那些處於35到60歲之間的白領人群,他(她)們大多都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畢竟都有一定的學歷和工作能力擺在那,即便找不到什麼高端的崗位工作,但想要找一個普通的行政職員工作還是綽綽有餘的。所以,這類35歲到60歲的白領人群大多還是在各類企業的辦公室裡面工作,因為不用出什麼力氣,靠的是腦力勞動,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所以還是很吃香的。

至於那些處於35到60歲之間的藍領人群,他(她)們相對於白領人群來說確實不大好找工作,受到限制的條件更多,但因為社會上的企業數量足夠的多,它們提供的崗位也足夠的豐富,雖然有些企業招聘年齡限制較大,但還是有更多的企業在慢慢的放寬工作年齡限制,所以即便A企業招工年齡限定在35歲以內,但B、C、D等等企業不一定都把招聘的年齡限定在35歲的,有的限定在45歲,有的根本就沒有限定。這樣一來,大多數大齡人員還是可以通過市場流動的方式找到能夠接納自己年齡的企業,仍然可以在企業裡面工作。

即便有一些人員實在找不到工作,但也有自己的出路。他們有的回老家自謀職業,有的轉行自己做生意,反正大多都能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當然也有一部分年齡比較大的人員確實沒有任何工作。

在我看來,企業給招聘的崗位劃定一個年齡限制,是短視的行為,這隻會造成很多的問題,比如適齡勞動力資源浪費、招工難、工價上漲等等,其實都跟企業的年齡限定有關。如果企業不限定求職者的年齡,那麼人力資源市場上將會有數倍於現在的勞動者,那樣不僅可以極大的滿足企業的人員需求,而且對於降低招工成本、解決就業壓力等都會是極大的促進作用。就看企業願不願意這麼做了。

我一直認為,即便企業招聘年齡限定的再嚴格,對於廣大的求職者來說其實難不倒他們,因為大家總能夠想辦法找到事做的,也總能夠生活下去。相反,企業越是限定招聘年齡就越是對自己發展不利,限定的越嚴格就問題越大。最終算下來,損失大的肯定是企業一方。因此,我覺得企業有必要改善招聘理念,放寬招聘年齡限制,這對企業和勞動者來說是雙贏的局面。

吉姆妮成长日记
2019-03-02

很多都在自己做點事咯,這個年齡段的人,自由職業居多吧。好一點的開個飯店、開個工作室、小公司當老闆;要麼就去開專車,也可以做到養家餬口。外賣和快遞雖然比開專車賺錢,但是歲數擺在那裡,體力跟不上了,所以做不了。

除了自己做生意、自由職業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待在公司、事業單位之中,但真正能做到高位的很少很少。我家裡有不少親戚都是類似的情況,一個嫂子在國企做後勤,等著熬到四十五歲內退回家做全職太太;還有一個事業單位的姐姐,她的工作是她老爸提前退休,讓出位置給她的,清水部門,優點是比較閒,也沒有壓力。

這些人工資都不高,上萬的幾乎沒有。

還有一個認識的前輩,做技術的,今年可能也有四十五歲上下了,他算是比較出色的,從技術轉商務,在一家上千人規模的公司,做到商務總監的位置,但因為常年陪客戶應酬,身體很不好,最近似乎也準備離職,自己做點事業了。

我認識的人中另外一個混得比較好的,是在央企裡做到很高級別的經理,北上廣買了兩套房子,但是天天煩躁得要命,他煩惱的根源是,現在網上都在說這裡不穩定,那裡不穩定,自己要有一技之長才行。可是他覺得自己沒有任何一技之長,他只會寫報告,寫材料,做彙報,沒有什麼可以掙錢的技能……

打眼一看,沒有太輕鬆的。

就比如家裡有一位開專車的大伯,收入大約在五千到一萬,區別是你每天開6小時還是16小時;

開廠子、開飯店的,收入是會高一些,但生活狀態也絕對說不上很輕鬆,也同樣每天一腦門子官司,每天跑來跑去,不得自由。我同事的公公婆婆兩口子六十多歲了,一直做生意,生意做得挺大的,但是前幾年因為一些事情,把房子抵押了來救生意,至今還在租房。

三十五到六十歲的人,每個人狀態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大家都感覺錢不夠花……

拾光1991
2019-03-03

35歲到60歲的人如果是一直上班的,在本行業都已經累積了很多的人脈和經驗,不用經過企業招聘就能找到工作。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大哥,他從事攝影行業十多年,基本上在職的時候都有很多同行挖他,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他的同事遍佈五湖四海,想去哪兒工作,打聲招呼就能去,不需要通過招聘。

至於那些經驗不足或者工作能力一般的人,35歲之後根本不敢換工作,基本上都會在原單位釘死。

還有一部分人在這個年紀已經不想再打工了,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經濟基礎,會選擇投資做生意之類的。現在的餐飲行業入行門檻低,你可以看看,基本上都是這個年紀的人在做。

還有一部分沒錢沒經驗的

......

菜市場賣菜的,超市的理貨員和大街上賣煎餅果子的人也大部分都是這個年紀。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大家都加油工作吧!好好珍惜35歲之前這段人生中的光輝歲月。

ODbesos
2019-03-04

作為HR,我想我有一定的發言權。35歲確實是比較尷尬的年齡。如果你沒有特別本領,技能抑或是管理經驗,抱歉,在職場中您可能真的要被淘汰了。

如果現在您還是20-30歲,那我勸大家,一定要有目標,擇業要有方向,這期間你還有選擇試錯的機會,把握住,選擇後努力深耕,只有自己是個強者,35歲在職場中高管還是有您一席之地。

如果35歲能力一般,往往你就應聘基層崗位,HR怎麼會選擇35歲以後的您?又不好管理,激情殆盡。肯定選擇有激情,白紙的大學生。同時,也會覺得你能力不足,自信不夠,依然不會選你。反過來,你也會越來越沒自信。非常抱歉的告訴您,你可能繼續在基本崗位工作更甚的可能失業。

35歲以後一大部分人選擇了自主創業,有時是真的覺得打工養活不了家,打工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有的確實是無奈之舉。

最後一句話共勉:活到老,學到老。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大家加油鴨~

心理咨询师薛炅
2019-03-05

我就是40多歲離開了工作20多年的外企中層管理職位,最近幾年轉型成了一名心理諮詢師。這個新的職業在我看來,和快遞人員,專車司機或是安保人員,並無好壞優劣之分,只是適合我而已,能夠發揮我過往的各種天賦、能力,也符合我的興趣。雖然收入不如從前,但仍孜孜以求。

時代在變,技術日新月異,舊的職業和新的工種此消彼長,也許不必過於悲觀,但變通能力和靈活彈性成了這個時代生存的首要能力,裡面也包括了某種心理能力。

如果自己適應改變尚有困難,可以尋找專業人員進行職業規劃和心理輔導,找到自己有興趣和擅長的領域,或者調整心態、疏理負面情緒,儘早擁抱新的工作機會,即便可能當前還不十分理想和滿意。

问新先生
2019-04-18

35歲以上的人,一部分已經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一部分在政府、事業機關、教育醫療機構,還有一部分應該就是自由發展了吧。


35歲以上的企業職場人,通常情況下,如果不是研究生以上學歷,至少已經有了10年的工作經驗,如果是研究生、博士學歷的人,通常也有5年左右的工作經驗了。對於5-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來說,他們已經能夠在企業中獨當一面,是企業的骨幹員工。比較優秀的,可能已經是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甚至有的已經升至高管。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還有一些在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單位工作的人,這部分人一般是公務員或事業編制,工作穩定而又體面,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如果沒有大的變故,或者自己辭職轉行,在裡面的人會一直長長久久穩定的幹下去。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至於35歲不在企業、不是公務員、事業編的人,一般都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有一定財富或資源積累的人,可能當上老闆了,在專業領域內有一定經驗或積累的人,可能憑自己的專業能力單幹了,比如我認識的幾個在北京做了幾年軟件開發的人,自己回老家開了個小公司,專門接政府和小企業的軟件開發外包項目,做一個政府工作人員管理系統,項目開發費用能賺15萬左右,給小公司做點企業官方網站、微信小程序、網上電子商城之類的項目,一單能賺幾千到一二十萬左右。還有一個朋友,在設計領域耕耘了十幾年,結婚後辭職自己開了一個設計工作室,接點網上或其他公司的設計單子,也過的不錯。我的小學初中同學,有的做點小生意,有的開出租車,有的包裝修的活,有的在大型休閒娛樂中心開個小檔口,做點餐飲美食,各有各的生活。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對於35歲的人,一般都比較成熟了,對於自己的發展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覺得自己不適合創業或者有一定生活顧慮的,都會安心在企業工作,如果沒有做到管理層的,在自己的崗位上也非常熟悉了,或者成為了某一方面的專家型人才,成長為企業的骨幹。所以對於大多數公司的招聘,都是招聘中層管理以下人員,或者是對技術、技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崗位,這樣的偏基層的崗位,企業自然是更偏向於招聘35歲以下的人,因為年輕人可塑性更強,培養成本更低,人力工資成本更低。但是35歲甚至更大年齡的人,如果讓他做基層崗位工作,被比他年輕的人管理,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導致心態不穩吧。


另外就是創業型公司,這種公司由於資源條件有限,業務還不成熟,薪資待遇相對比不上大公司,發展前景不確定,而且前期會比較缺人,所以招聘條件會放寬,不會卡35歲這個年齡。


35歲是人生一個坎,所以在35歲沒有到來之前,要未雨綢繆,早作規劃,好好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同時積累社會資源,這樣才會在35歲到來時,有更多的底氣,面對未知的生活。過了35歲的人,也要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不斷接收新事物、保持學習,保持堅韌,生命是一場馬拉松,只要不放棄終會有出頭的機會!

万方谈人生
2019-03-02

我是萬方,我來分析解答這個問題:

年齡限制已呈逐步靈活的態勢,特別是小型企業就沒真心搞過年齡限制

首先這種講法就很不靠譜,企業招聘年齡定為三十五隻是那些略大一點的企業。而近年來,由於持續的招工難,就連那些大型企業在招工年齡限制一塊也有逐步靈活的態勢。就連富士康,年齡45以下的普工他們都會要,當然要身體健康。還有那些小微企業本來就是招工難的重災戶,他們的老闆還真沒有到可以搞年齡限制的本錢,他們要生存,別的全是扯淡!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記住有些企業是搞末位淘汰,而不是年齡淘汰

至於有些企業搞未位淘汰,請記住是未位淘汰,而不是年齡淘汰!在這樣的企業,一個是工資高,搞未位淘汰的目的是搞鞭牛效應,促進整個團隊奮力向上。在這樣的團隊裡面,如果你仗著年輕,做事不求上進,試想會淘汰誰?可能你的同事,年齡比你長,又是技術骨幹,試想會遭淘汰嗎?

三十五歲到六十歲的人一直都在做事,搞年齡限制只是給人添堵

回到開初的問題,三十五歲到六十歲的那裡去了?其實我在第一段中己經告訴了大家一部分答案:即在很多企業中都有一些大齡勞動者。就是華為也有,華為裡邊就聘有一些外藉專家,年齡甚至六十左右(也許有些人說那是外國人)。其它企業都有,特別是小型企業。在機械等有些技術含量的企業中,大齡者更多。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另外在商場,建築,城市環境企業中還廣泛分佈著大齡勞力,不信你可以到內地商場去看看。

年齡的增長是絕對的自然規律,誰都必須經歷,我們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一個社會的發展進步,是要求把整個社會的潛力都發揮出來,而不是靠搞歧視可以進步的。在中國,解放之前,中國一直存在婦女歧視,建國後,特別是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如果沒有婦女解放,中國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的!
企業招聘年齡一般最高到35歲,那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了啊?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年齡歧視必將為國人所唾棄,因為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

我是萬方,從企業上中下三維角度揭示管理中的問題;用專業的管理學和管理心理學助您成功。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

用户72534311345
2019-05-09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個人認為是變向就業歧視,公務員、事業單位、大企業...稍微有點勢力的單位都這樣,35歲以上的人簡歷根本看都不看,但是目前中國社會35歲以上人員正是這個社會生產消費服務得主力軍,往往被就業逼得走頭無路,那些雞湯裡面說的只要有學識能力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可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養老人、生二胎、供按揭的平庸之輩,我記得長城來我們這裡招聘,只要2017-2019畢業生,年齡稍大一點的簡歷直接扔掉,應聘的朋友直接爆粗口,“只要是我身邊的人,我一律勸他們不買長城,你可以選擇我,我也可以摒棄你”,我欣賞這樣養的氣勢,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考試、國家大中型企業、500百強,大家可以說是就業的風向標,某種程度帶帶動就業潮流,可是就是這些風向標帶動的是什麼是,就業年齡歧視,我不想說這裡麵包含的道德問題。如果這股歧視之風一直下去……

职业发展咨询师
2019-05-07

一般中層管理人員,年齡在40以下偏多,因為人的精力,記憶力等在40歲以後的確會下降,這就導致了學習新事物,新領域比較困難。而企業招人,除了你有匹配的經驗之外,也同時希望你能與企業一同成長,一同挑戰,所以35歲招進來,還能和企業一起奮鬥幾年。

35歲以後就業機會會減少,40歲以後就更少。

40歲以後要想在人力市場仍然受歡迎,那隻能是積累了很資深的行業經驗和資源。這樣的人只佔一小部分。而另一小部分,會晉升到高管。也有一小部分創業或做自由職業。剩下的大部分就是留在原來單位的,或者失業,半失業的。

歡迎關注公眾號 人事幫幫

更多職場疑問等您提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