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癌症媽媽和自閉兒子“不死不休”,為教兒子,把每一天當最後一天
1/14 我們都知道母愛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具體能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不好說,但多年前發生在四川的一則關於母愛的故事可以讓我們瞭解什麼才是母愛。什麼才是“不死不休”,那一年28歲的胡敏可謂是處在人生最好的年華中,可是天不人願,自己得癌症,時日不多,而兒子又是自閉症連自己都不認識,為了讓兒子走出來,她堅強的和癌症作鬥爭,吃著廉價的抗癌藥,就這樣創造了醫學奇蹟。(圖片來自東方IC)
2/14 胡敏是四川瀘州人,自小父母離異。高中畢業後,胡敏進入瀘州化工學院讀書。在那裡,她與來自四川眉山的郝義忠相識、相愛。1995年,胡敏與郝義忠登記結婚。2002年,寄託了胡敏無限愛與希望的兒子降生了。2004年,成人高考只剩下最後3門課沒過的胡敏邊工作、邊備考時,出現了頭疼、流鼻血的症狀。郝義忠帶她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三期鼻咽癌,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頸部淋巴。(圖片來自東方IC)
3/14 回到家,胡敏抱著一歲多的兒子流了一整夜的眼淚。胡敏在心頭反覆默唸的是:自己從小沒有享受到母愛,一定不能讓不幸再降臨到兒子身上。這次住院耗費了3個多月的時間。經歷過手術、放化療,從110多斤瘦成70多斤的胡敏被丈夫抱回了家。主治醫生告訴郝義忠,胡敏的病情並不樂觀,剩餘的日子多則一兩年,少則五六個月。住院花光了夫妻倆所有的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偏偏胡敏工作的化工廠的效益又日漸下滑,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圖片來自東方IC)
4/14 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後,胡敏做出了一個決絕的安排:獨自去上海打工。走前,她含淚告訴丈夫:“照顧好兒子,我不想讓你們的生活那麼苦、那麼累。”憑藉著良好的溝通能力,胡敏很快找到了一份酒店大堂經理的工作。她隱瞞病情,像正常人一樣從早上9點幹到晚上7點。每月發下工資,扣除藥費後,她把剩餘部分悉數寄回家裡。胡敏告訴自己,大家終將要適應沒有她的生活,盡己所能為家人減輕一些生活壓力後,就靜靜地離開。(圖片來自東方IC)
5/14 2006年年初,郝義忠打電話讓胡敏回家。原來,在胡敏離家後不久,兒子郝執一就不太對勁,自說自話,經常無緣無故地突然大喊大叫,在幼兒園因為打小朋友被老師關在廁所裡。胡敏心急如焚地趕回眉山。走進家門,看到虎頭虎腦的兒子,胡敏激動地把孩子抱在懷裡親了又親,可孩子卻毫無反應,只是面無表情地玩著自己的玩具。胡敏提高嗓門說:“郝執一,媽媽回來了!”沒想到孩子像受驚的小鹿一樣,跑到沙發上蜷縮起來,雙手捂住耳朵。(圖片來自東方IC)
6/14 胡敏的心頓時被不祥的預感揪得緊緊的。第二天,她和丈夫帶著兒子到當地人民醫院檢查,結果令人痛心:自閉症!親戚朋友得知消息後,紛紛勸胡敏:你只剩半條命,孩子的病又沒有希望治好,不如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晚上,胡敏給最疼愛自己的奶奶打了個電話。清晨,她一頭扎進了城外冰冷的河水裡,不知過了多久,胡敏醒來,已躺在自家的床上。原來郝義忠一直留意著她,她剛投河,郝義忠馬上跳進去救起了她。(圖片來自東方IC)
7/14 “我做錯了什麼?老天要這樣懲罰我!”胡敏哭得撕心裂肺。郝義忠牽過兒子,大手抓著小手給胡敏擦眼淚。一遍一遍,胡敏苦澀的心被這隻小手揉得暖暖的:這是我的兒子呀!痛定思痛,胡敏覺得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與病魔抗爭,同時,只爭朝夕,給兒子漫長而註定艱難的人生造一根可以稍稍依靠的柺杖——這將是她繼續活下去的理由。(圖片來自東方IC)
8/14 為了節約開支,她省去了大部分藥物。此時,因為手術的影響和放化療的副作用,胡敏常年低燒、低血糖、低血壓,味蕾沒有任何感覺,只能憑著本能和意志吞嚥食物。生存對她來說異常辛苦,可既然選擇了守護兒子,無論如何都要咬牙堅持。胡敏和丈夫開始帶著兒子四處治療。聽說自閉症孩子通常大腦前庭發育不好,而成都一個機構的“感統訓練”對促進大腦前庭發育非常有用後,胡敏向朋友借錢,帶著兒子過去學習,但訓練一次就要100元。(圖片來自東方IC)
9/14 胡敏急中生智,買來一條圍巾,用來在器械上丈量長度,又通過自己的身高丈量高度。買不到訓練平衡能力的轉桶,胡敏就找來碾米用的大漏斗,兒子坐在中間,自己反覆推送,讓漏斗載著兒子旋轉;買不起鞦韆,夫妻倆因地制宜,在餐廳裡裝上木橫樑,用兩根長繩索穿過橫樑做成鞦韆。從郝執一4歲開始,胡敏每天下午都在家給他做這些訓練,然後教他刷牙、穿衣、洗臉等生活基本技能。(圖片來自東方IC)
10/14 除了身體訓練,每天上午9點到11點,是雷打不動的文化課訓練時間。因為有自閉症的孩子對外界沒有反應,只得靠成千上萬次的重複來讓他記住。為了增加郝執一的生活常識,胡敏買菜都把郝執一帶在身邊。看到白菜,她就告訴兒子:“郝執一,這是白菜。”郝執一就會重複。胡敏又大聲說道:“白菜又青又白,是吃的。”郝執一卻不願重複,當胡敏又強調一遍時,他不耐煩地打胡敏;被胡敏呵斥,他就把大拇指放進嘴裡狠狠地咬。(圖片來自東方IC)
11/14 胡敏為兒子保駕護航的信念是如此強烈,09年,她跨過了醫生所說的存活最長5年的期限。在胡敏殫精竭慮的教導下,7歲時,郝執一終於能一筆一畫地寫出自己的名字,並且能聽從胡敏簡單的指令了。可在這時,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擺在了胡敏面前:郝執一如何讀書?在胡敏為郝執一進學校而苦惱的同時,胡敏疲憊的身體出現了新症狀:頭暈、耳鳴、眼睛無法對焦——原來,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大腦,壓迫了神經。她明白,為兒子出力的時日不多了。(圖片來自東方IC)
12/14 從那之後,胡敏忍著病痛,一邊給郝執一教各種歌曲、給他看更多的光碟,一邊向教委求助,希望能給郝執一提供一個上學的機會。2012年3月,胡敏帶著郝執一走進了教室——郝執一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普通學校讀書的自閉症患者。慢慢地,郝執一終於能在教室安靜地坐上45分鐘,然後,中午自己從學校打飯回家來吃,吃完飯還會自己洗碗。(圖片來自東方IC)
13/14 在這裡,郝義忠和胡敏看到了執一的開懷大笑。這裡的生活只持續了短暫的一年,後來因為老師調整,新來的老師無法忍受執一的種種問題行為,執一不得不退學。生活彷彿轉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原點。退學回來之後,胡敏的病情加重,多年的化療讓她的頭髮和牙齒大量脫落,聽覺,視力也在慢慢的消失。奔波多年的這一家人再也跑不動了。一晃,執一16歲了,胡敏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的胡敏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但生活並沒有因此而善待她。(圖片來自東方IC)
14/14 因為癌症的原因,胡敏和郝義忠早就沒有了事實婚姻,雖然兩人在生活中依然可以稱得上“相敬如賓”但是他們內心都明白,這樣辛苦的生活誰會願意過呢?曾經的愛情只剩下一個由責任這個詞打造的冰冷牢籠,胡敏和郝義忠都是它的人質。愛情總是經受不住現實的考驗,即使是再恩愛的夫妻,當共同面對困難的時候往往男方總是先放棄,但身為一個母親,胡敏卻是偉大的,無私的,為了兒子做到這一步,已經很是難得可貴了。你們覺得呢?(圖片來自東方IC)
2019-01-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