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5 個回答
文藏
2018-10-31

【文藏來答】宰相武元衡遭逢不測,與當朝唐朝的藩鎮割據亂象有關。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主張武力削弱藩鎮割據,因此得罪了藩鎮節度使。大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天未大亮,宰相武元衡被殺了,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裴度也遇刺深受重傷。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網絡配圖)

先是元和九年(814年)九月,淮西節度使去世,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並舉兵叛亂。從安史之亂後,節度使一向各自割據,大都是半獨立的狀態。這次吳元濟公然反叛,唐憲宗決定大力整治節度使們。

第二年(元和十年)五月,唐軍戰事失利,唐憲宗派當任御史中丞兼任刑部侍郎裴度,前往蔡州撫慰打仗的唐軍。裴度幸不辱使命,回朝後,向唐憲宗分析了戰況,並向唐憲宗舉薦了一員大將。唐憲宗根據裴度的建議進行戰略調整,唐軍很快佔據優勢。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網絡配圖)

因為朝廷的軍隊形勢大好,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都坐不住了,他們知道一旦朝廷拿下淮西節度使,接著就要對其他不安分的節度使們下手了。王承宗和李師道上奏朝廷,替吳元濟求情,但朝廷沒有答應

於是,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的牙將到中書省,找宰相武元衡理論,因出言不遜,被武元衡大罵一頓趕出來。牙將是唐朝節度使的心腹將領,他們常以父子相稱,這次武元衡拒絕了王承宗的奏請,且罵了他的牙將,於是王承宗非常恨武元衡。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網絡配圖)

因此,王承宗與李師道合謀,派人火燒河陰倉庫,把江、淮一帶集中在這裡的所有的糧食、布帛都燒燬了,切斷唐軍補給,並拆毀唐軍進攻蔡州的橋樑。更狠的是,他們派出殺手,去刺殺朝廷的主戰派領頭人——宰相武元衡、御史大夫兼刑部侍郎裴度。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網絡配圖)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天色未亮,大唐宰相武元衡在夜色中乘車趕赴大明宮上朝。馬車剛出靖安坊的東門,突然有刺客衝出,吹滅燭火,刺中武元衡肩膀。而後又有一波殺手衝入,殺散武元衡的侍從,然後拉著武元衡的坐騎,到隱祕的角落殺了武元衡,並砍下他的頭顱揚長而去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網絡配圖)

與此同時,刑部侍郎裴度剛出從通化門,也遭遇了刺客。刺客向裴度擊刺三劍:頭一劍砍斷了裴度的靴帶;第二劍刺中他背部,幸好只劃破內衣;第三劍因裴度帶著氈帽,頭部只受輕傷。裴度跌下馬來,刺客又揮劍追殺。裴度的隨從王義便抓住刺客急聲呼救,隨從王義被砍斷一臂。裴度滾進溝裡,刺客以為裴度已死,這才離開。當其他騎馬乘車的官員陸陸續續走過靖安坊和通化裡時,才發現被刺的是武元衡和裴度。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網絡配圖)

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打擊主戰派的企圖並未奏效。唐憲宗震怒,任命大難未死的以裴度繼任武元衡的宰相之位,主持討伐事宜。三年內,朝廷分別收回了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成德節度使、淄青節度使的領地。吳元濟被斬;李師道被部將殺死;王承宗死後,其子在長安做人質。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清水空流
2018-11-15

用現在的話說,這是一次恐怖行動,是政治暗殺事件,此事當時是震驚朝野,但直到公元818年,唐憲宗平盧叛亂,李師道部下叛亂殺死李師道此事才得以暴露。而之所以武元衡被刺殺和唐憲宗削藩有著巨大關係。

在公元805年,唐憲宗李純登基。李純大唐後期皇帝裡評價是頗高的,在位15年,有元和中興之說。在後世素有小太宗之稱,在他在位的時候,十分敬仰唐太宗李世民,以李世民為楷模。對於地方“軍閥”十分痛狠,一直想恢復太宗時期的輝煌。意圖削藩。而且多次平定藩鎮之亂,而李純之所以能夠藩鎮割據。就是依靠兩位宰相,一個是裴度,另外一個就是武元衡。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武元衡,生於公元758年。 武則天侄孫。這位爺能夠躲過武周晚期之亂。而且一路高升做到當朝宰相,確實不一般。能力和本事都不低。武元衡並非靠蔭官出身。是真正的進士及第,初為縣令。又為監察御史。唐德宗李適提拔其為司郎中,唐憲宗即位以後擔任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平章。唐憲宗在武元衡和裴度的輔助下大力平定地方藩鎮。引起各個地方藩鎮軍閥的恐慌和不滿。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了以後,其子吳元濟繼任。憲宗拒絕承認,而且立即派兵討伐吳元濟的時候。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對此惶恐不安,於是暗中派人見武元衡許以重金。希望他能夠勸說皇帝收手。被武元衡大罵而回。王承宗除了憤懣之外也沒有辦法。但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對此卻懷恨在心。意圖用暗殺和恐怖手段方式來震懾唐憲宗和群臣。並且讓唐憲宗改弦更張。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經過李師道的仔細規劃,於是在公元815年6月3日,武元衡上朝路過皇宮東門的時候,暗處有人突然有人射箭將武元衡前導衛兵手裡燈籠射滅。就在慌亂之中,弓箭亂飛。此時有人突然從樹上跳下,用木棒猛擊武元衡大腿。疼痛之下武元衡栽下馬來,這時候又有一人一刀將武元衡刺死。又砍下頭顱逃之夭夭。在武元衡遇刺後,贈司徒,諡忠愍。於此同時,另一位宰相裴度也同時遇刺,只是裴度命大,沒有讓刺客成功。武元衡遇刺去世不過57歲。

大唐當朝宰相在上朝途中被刺,自大唐開國以來頭一次,舉國震動。百官驚恐萬狀。不知道下一個被刺殺的是誰。唐憲宗得知此事以後。立即下詔:由執金吾保護宰相上朝。而刺客為了製造恐怖氣氛,到處散步謠言,說更大暗殺將繼續實施,逐一暗殺,造成京城恐慌。百官無不驚慌,有人甚至棄官而逃、但唐憲宗表現出了極大的定力不為所動,削藩政策進行到底,有朝臣提議停止削藩,罷免裴度,憲宗嚴斥,削藩是朕一人所定,與宰相和幹,唐憲宗一方面到處搜捕刺客。安慰裴度安心靜養、裴度受傷在家養傷一個多月才好。當時朝野上下一致認為刺殺武元衡的是成德節度使王成宗所為,憲宗立即派人拘捕成德節度使在京城的刺客張晏等八人,經刑部審訊張晏等人供人了殺害武元衡的事實,被依法處斬。但意料不道是,洛陽官員在山東剿滅一批盜匪時候,無意中得知刺殺武元衡真相。原來,刺殺武元衡和裴度的幕後凶手不是成德軍節度使的王承宗,而且盤踞平盧的節度使李師道。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憲宗得知真相以後,立即調兵,以宣武、魏博、義成、武寧、橫海諸鎮前往討伐李師道。而此時李師道內部矛盾激化,其部將劉悟殺李師道投降,淄、青、齊、萊等地歸附大唐。殺害武元衡的十六個凶手也全部緝拿歸案,凶手們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這時候。武元衡已經去世三年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萧晓四姑娘
2018-11-14

武元衡出生的那一年,大唐剛剛收復兩京,而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剛剛在和史思明的相州之戰中失敗,安史之亂還要再過四五年才消停下來,只是,安史之亂並沒有真正被平定,其後遺症就是藩鎮割據。而武元衡之所以在上朝路上遇刺身亡,正是因為他主張削藩,主張平定淮西。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武元衡是武則天的曾侄孫,出生於758年,武元衡自幼就天分極高,才華橫溢,27歲的時候狀元及第,出任華原縣令,政績不錯,後來得到唐德宗李適的賞識。做了比部員外郎,在刑部比部司掌登記戶口、田地、賦稅等的賬冊。在這一年之內,武元衡連升三級,一直做到了左司郎中。804年成為御史中丞。

李適很賞識武元衡的才華,甚至對左右的人說武元衡有宰相的才能。但在德宗一朝,武元衡並沒有拜相。805年正月,李適去世,李誦繼位,即唐順宗,李誦急於改變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政的局面。啟用主張改革的“二王劉流”(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這是一個士族與庶族聯合在一起的改革派。王叔文改革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削藩和打擊宦官,但王叔文又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朋黨之路,這樣改革顯得並不那麼純粹,而在王叔文拉攏同樣主張削藩的武元衡時,卻遭到了拒絕,武元衡不願意捲進朋黨之爭中,他始終對皇帝效忠。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當然,李誦這個皇帝也實在當得憋屈,在太子之位上熬了26年,卻只在皇帝位上做了七個月,八月的時候就被宦官俱文珍逼著讓位於太子李純(唐憲宗)。李純繼位後,武元衡得到重用,併成為宰相。

807年,在蜀地待了一年的高崇文請求到邊疆去,高崇文曾在806年奉命平定西川節度副使劉闢叛亂,並在同一年平定叛亂,充當劍南西川節度使。高崇文剛開始入蜀平叛的時候治軍很嚴,秋毫無犯,不允許軍隊騷擾百姓,但經過一年的時間,高崇文自恃功高,在即將離開蜀地的時候,把金銀財寶、歌姬舞女、能工巧匠都蒐羅了個遍。奉命接替高崇文的武元衡一入蜀就不得不面對當地人不信任的眼神,不過武元衡立下了軍令狀,要在三年之內充實府庫,並讓百姓富起來。三年之後民殷府富,當地百姓紛紛歸附,但武元衡一直在蜀地待了七年,這七年裡,他發現了裴度這個人才,傳說中還和薛濤有過一段情。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七年後,武元衡回到長安,仍然是宰相,當時同為宰相的李吉甫、李絳經常吵得面紅耳赤,而武元衡侍中不偏不倚,很得憲宗李純的信任。憲宗在繼位之後,也是致力於削藩,而武元衡一直堅定的支持削藩,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很多節度使起兵造反。浙江節度使李錡請求朝見又改變主意,宰相鄭絪覺得不用理會李錡,而武元衡則認為應該催促他趕快進京,倘若李錡有反心的話,一定會反叛。果然憲宗要求李錡趕快進京,李錡起兵造反,好在朝廷早有準備,不過月餘就被平定。

而到了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去世,其子吳元濟在沒有告知朝廷的情況下自己掌了兵權,起兵叛亂,消息傳到朝廷,武元衡是堅定的主戰派,憲宗在815年正月決定讓武元衡統領軍隊去蔡州平叛。朝廷要攻打湘西,引起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和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等割據勢力的恐懼。他們表面上支持朝廷的決定,暗地裡卻支援吳元濟,李師道認為憲宗之所以下定決心攻打湘西,就是因為有武元衡這樣的主戰派輔佐,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的宰相誰也不敢再主張對蔡州用兵,相反他們會說服憲宗停止對蔡州用兵。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於是李師道就和幕僚研究如何祕密刺殺武元衡。六月初三的清晨,和往常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天空更暗一些,長安城更寂靜一些。宰相武元衡收拾妥當出門去上朝,上朝的隊伍走到靖安坊東門時候,突然暗中傳出一聲“滅燭”,頃刻間侍衛們手中的燈籠就滅了,四周一片漆黑,導騎被箭射中落馬。而武元衡也被從樹下下來的刺客用棒槌打中了左腿。紛紛而至的刺客們已經把為數不多的侍衛都嚇跑了。而其中一刺客牽著武元衡的馬往東南走了十餘步,然後把武元衡刺死,並將其頭顱割走去邀功。

在武元衡被刺死的同時,他的副手裴度也被刺殺,只是裴度並沒有死。之後,裴度繼任宰相之職,並統兵平定淮西叛亂。算是為武元衡報了一仇。

司马谈史君
2018-11-12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蒼,唐德宗朝狀元,洛州緱氏(現在的河南偃師東南)人,出身於名門世家,為武則天曾侄孫。是唐代後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在唐憲宗元和(806—820)年間曾兩次出任宰相。武元衡詩名震中唐,為官清正廉明。由於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形勢已非常嚴重,所以為了延續唐朝國祚,武元衡力主堅定不移地武力鎮壓藩鎮割據。


808年武元衡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戶部事務(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前一年,鎮海軍節度使李琦先是上表請求入朝。唐憲宗立即批准,同時派遣宦官前往鎮海宣慰三軍,實際上是督促他進京的意思。但李琦反悔了,遲遲不肯動身。宰相鄭絪認為李琦不願意來就算了,剛剛打完西川,國庫糧食儲備不足,現在就開戰,萬一也拖個一年半載,再遇到個涇原兵變,國家就垮了;此時,剛剛進入政事堂的武元衡態度強硬,他認為如果現在默認了李琦的行為,憲宗依靠打敗劉闢建立起來的對節度使的威懾力就將功虧一簣。在中央強硬的態度之下,終於把李琦給逼反了。但是鎮海軍節度使李琦的實力較弱,再加上內訌,才一個多月,李琦父子就被五花大綁給押到了長安,後來被腰斬於市。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唐憲宗


元和八年(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了,他兒子吳元濟心安理得的坐上了淮西節度使的位置,當時的宰相李吉甫認為,出兵平定淮西的機會來了,勸憲宗出兵。憲宗從心底裡也一直想找機會一個個剷除地方節度使,作一個名留千史的偉大皇帝。於是他在李吉甫的勸說下,決定出兵剷除掉淮西這一禍害。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淮西兵是摸爬滾打過來的,戰鬥力非常強悍,與前來平叛的軍隊實力不相上下,雙方相持不下。但是唐朝中央政府的這些削藩的行為引起了與淮西勾結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等割據勢力的恐慌。他們害怕淮西一旦被滅,那麼接下來下一個被滅的肯定是他們。於是趁中央軍平叛之機,成德節度使等三鎮藩軍在中央軍的後方放火燒糧草,擾亂朝廷的軍事行動。


在這緊要關頭,宰相李吉甫卻死了。憲宗只能把武元衡從西川調回中央,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堅決執行他的削藩之策。在這段時間裡,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祕密派人在京城四處活動,遊說宰相尚書們給憲宗上書,放棄進攻淮西。這些老謀深算的滑頭們一致回覆說:去說服武元衡先,皇帝現在只聽他的。但是武元衡豈是輕意能說得動的人?於是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派殺手幹掉武元衡。

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宰相裴度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這一天清晨,宰相武元衡和以往一樣前往朝廷參加朝會。就在赴大明宮上朝的路上,剛出靖安坊東門,被躲在暗處的刺客射滅燈籠遇刺身亡。一代鐵血宰相就此魂歸黃泉。


武元衡死了,對淮西的戰爭並沒有結束,他的助手裴度接過武元衡的衣缽,繼續強硬表態支持用兵。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11月,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在長安被斬,淮西平定。王承宗迫於形勢,獻地謝罪,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戰死,史稱元和中興。元和十五年(820年)王承宗死,其弟王承元上表歸順朝廷。

瓷都公安
2018-10-31

大唐宰相武元衡致力於削弱藩鎮割據的局面,被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藩鎮割據是藩鎮的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所以極易造反,安史之亂以後,大量的藩鎮出現,後來中央要割掉他們的權勢,必然血雨腥風,這也是引起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