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50年代的學文化宣傳畫:熱情很高,有幫有帶有自學
城南御史
1/7 知識就是力量,書本是知識的源泉。現如今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少不了閱讀資訊。然而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文化普及率還不是很高,掃除文盲學文化也就應運而生。
2/7 圖為鼓足幹勁學文化,農閒時節,兩個農村婦女坐在一起認真讀書識字。初期比較困難,掌握到一定的知識後,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3/7 掃除文盲人人有責,教人識字是一項光榮的義務。舊社會沒有機會上學讀書,建國後不少老人跟著孫子孫女也學習認識了不少漢字。寫出自己的名字,一般都不是件難事。
4/7 半工半讀育新人。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不少工廠工人都會利用業餘時間到夜校學習文化知識。雖然比不上現在的邊工作邊考研,一天也是充實且辛苦的。
5/7 圖為師傅教我學技術,我幫師傅學文化。經歷過舊社會的一些老工人,雖然文化不高,可是常年實踐中技術精湛。後來通過互幫互學,也都提升了整體文化素質。掌握起最新技術來,也是事半功倍大有裨益。
6/7 掃除文盲,人人有責。五六十年代,幫助身邊人學習文化讀書識字也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兒,大家的熱情都還是很高的。
7/7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那會兒,這方面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圖為每一個農村知識青年一定要掃除一個文盲。經過幾十年的教育發展,現在生活中不識字的人基本很少見了。
2019-04-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