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3 個回答
西词上仙
2019-06-07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第一根據原著,還真是沒有曹操這種級別的大人物去尋訪諸葛亮,第二即使去了,諸葛亮也不會出山的。

原因如下:

①諸葛亮過著隱士生活,他的名聲顯著,只是在巴蜀南陽周邊地區,而且是在這一地區的小範圍的謀士圈裡。在這個圈裡很有名,但不是這個圈裡的人就很少人知道這個圈裡的事了。劉備也是接觸到這個圈裡的水鏡先生,才知道臥龍之名的,諸葛亮之前並不為世人所熟知。所以,在水鏡先生對劉備說起過“臥龍鳳雛”的時候,劉備並沒有真正上心此事。直到後來徐庶(字元直)離開前,隆重推薦諸葛亮時,劉備才想起來曾經水鏡先生說過此人,這時候劉備才意識到諸葛亮的大才,才決定請他出山。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②諸葛亮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名聲雖然在圈內著名,但在圈外並不為外人所熟知。諸葛亮在出山前,一直躬耕於南陽,不曾出仕,而且表現在外的樣子也是無意出仕的。這從原著中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中徐庶的表現可以看出來。徐庶向劉備推薦完諸葛亮後,預料諸葛亮非常有可能拒絕出山,所以才在推薦完之後,又專程跑去找諸葛亮,想憑藉和諸葛亮的交情,求諸葛亮看在他的面子上出山,幫助劉備。從這段描寫,可以很明顯的推斷出,在他們的圈裡,諸葛亮多年的表現就是無意出仕的,而且無意出仕的態度應該是非常堅決的。所以,徐庶作為好友,深知這個原因,才會舍臉硬去勸說的。

所以,他的朋友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向圈外人主動推薦他的,他的大才自然少有人知。例外而主動推薦他的徐庶,是為了報知遇之恩,最後沒法了才推薦的諸葛亮。另一個主動推薦的水鏡先生,是因為他洞曉天機,早就推算出了後來的結局,順應天機推薦的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沒出山,他就已預知了諸葛亮的結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以上二方面就決定了諸葛亮的聲名顯赫在小範圍內,並不為世人皆知其大才。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③漢室正統思想的價值觀下,即使曹操等人來請諸葛亮,諸葛亮也不會出仕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樣是謀略之才,徐庶和諸葛亮能成為多年好友,說明他們的價值觀和政治觀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果政見不同,很難持續交往多年成為好友。

原著中徐庶救母去曹營,卻被老母痛斥其不跟隨漢室正統的劉皇叔,卻為救親來漢賊曹操處,徐母甚至怒而自縊。可見,徐母認為正統漢室的思想乃是為人處世的大節所在,不惜以死來換取兒子不被挾持變節。

而與徐庶同為好友的諸葛亮,也是有著同樣價值觀和政治觀的人。所以,即使曹操孫權能知曉諸葛亮的能力,諸葛亮也是斷然不會出山的。因為當時來說,他們都不是漢室正統,都是亂臣賊子!愛惜名節,孤傲自持的諸葛亮是看不上他們的。這也是他身懷大才於亂世,卻隱居不出,直到劉備三顧茅廬才肯出山的道理。

见青山妩媚丶
2019-06-08

這裡是不靠譜歷史,我是見青山嫵媚丶,喜歡亂侃,喜歡抬槓,更喜歡打擊人。

我先來回答一下題主的題目,其實在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的名聲在外是有一點點吹噓,因為諸葛亮這個名聲在外只限於荊州地區,劉備在許昌時可曾聽聞過諸葛臥龍的名聲?江東孫權離荊州最近又可曾聽聞過臥龍鳳雛?若不是司馬徽提前告知劉備臥龍鳳雛,可能劉備對此也是一知半解,若不是徐元直走馬薦諸葛,又怎麼會出現三顧茅廬?所以說諸葛亮這個名聲在外可能有一些水分。不過,我們就當諸葛亮是名聲在外天下盡知,那為何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先提前給大家打個預防針,筆者看的問題總是喜歡從不同的角度,這個角度有時刁鑽,有時平常,總體來說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不太適應。

諸葛亮無鴻鵠之志,曹操孫權看不上諸葛亮

諸葛亮在出山之前常自比管仲樂毅,朦朧一聽簡直是莫大的口氣,管仲樂毅二人是誰?一人幫助齊桓公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另一位幫助燕國連破72城,差點沒把齊國攻滅,諸葛亮常以這二人自比無疑是在向世人炫耀自己的才能。但仔細一看,齊桓公終究只是成為了春秋霸主,未曾從周天子手中奪來九州之鼎,樂毅連破齊國72城,也僅是幫助燕昭王強大了燕國,二人歸根到底只是輔佐了一代諸侯,曹操和孫權卻有些不同。曹操自封魏王,再加九錫,他這是要代替漢室的意思,孫權聽從魯肅的榻上策想要做到三分天下,在中原混亂之日,揮兵北上逐鹿中原,這也是要自己做皇帝的狠角色,諸葛亮自稱管仲樂毅又怎麼能夠?他若是自稱韓信張良,這兩位可能會動些心思。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曹操孫權手下名士眾多,不差諸葛亮一人

劉備他為何會三顧茅廬?還不是因為自己手下沒有謀士出謀劃策。就算劉備接連碰壁,依舊是堅持下來去見諸葛亮,最終才能打動諸葛亮出山輔佐,若劉備手下人才眾多,接連碰壁後,可能也不會選擇請諸葛亮出山。同理,曹操和孫權他們二手下名士眾多,為何要自討無趣去請一個遠在天邊的諸葛亮。拋去那些個人情緒,我們看曹操手下的幾個謀士,荀彧、程昱、賈詡、司馬懿,他們的才能比諸葛亮差幾分?孫權手下的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又比諸葛亮差幾分?如果非要說諸葛亮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那當我沒說。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曹操孫權未曾看中諸葛亮軍事才能

在前兩種對比下,曹操和孫權不去請諸葛亮已經是情有可原,而且諸葛亮的軍事水平也有些讓人懷疑。筆者並沒有抹黑諸葛亮的意思,筆者覺得諸葛亮的軍事水平確實沒有其管理內政的能力強,單看劉備讓諸葛亮守在內部,法正陪在身旁去漢中決戰就能瞭解一二。當時司馬徽所說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可能他的意思是,得臥龍,安穩內政如同得一天下,得鳳雛,主戰在外可在軍事平定天下。在東漢末年的亂世裡,內政固然重要,可未曾得天下,又何須治天下,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終是差了一些。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我們常說諸葛亮不去投靠曹操、孫權,是因為諸葛亮和他們在政見上有所不合,諸葛亮忠於漢室,所以才不會投靠給曹賊,還有江東小兒,言語之中多有諸葛亮不願前往的意思,但實際上曹操和孫權二人是否會接納諸葛亮,還是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問題。就如同夫妻一般,兩人相處不來,始終都不是一人的過錯,兩方都有問題。諸葛亮和曹操、孫權就是這樣,諸葛亮不願投靠他們,他們也不一定願意接納諸葛亮。無需自視清高,也無需刻意貶低。

以上就是筆者的個人愚見,歡迎有其他見解的朋友留言點評。

我是見青山嫵媚丶,喜歡亂侃、喜歡抬槓

(PS:今天筆者吃了火藥,勿怪)

彼岸妖草
2019-06-07

謝邀。

曹操和孫權那裡從來都不缺人才,曹操那裡擁有穎川集團,荀彧源源不斷地為曹操舉薦人才,這一點就使得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況且荀攸郭嘉賈詡的智謀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而孫權倚仗的是江東氏族支持,況且諸葛瑾也在孫權那裡,若是諸葛瑾舉薦的話,應該早就舉薦了,要麼就是孫權未採納,要麼就是諸葛瑾沒有舉薦或者諸葛亮不來。

而諸葛亮淡泊名利,也知曉權場爭鬥的厲害,而劉備人才匱乏,一旦投身劉備的陣營,必將得到重用。反之投身曹營或者江東,則會埋沒自己所能,畢竟曹操手下的穎川集團和孫權的江東氏族都是掌握絕對的話語權,外來的人才如若沒有天大的功勞是很難挺身而出的。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早已名聲在外,難道就沒有像曹操孫權這樣的人去請他出山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