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張學良殺掉了可能影響自己總司令位置且已經挑戰了自己權威的楊、常二為元老到底是對是錯?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10 個回答
木子若惜
2017-10-28

這是個非常錯誤的決定,說明張作霖的基業全敗在他這個大煙鬼兒子的手裡。我不想否認張學良東北易幟的歷史功績,但是我也不想把一個無能的人描繪成卓越的人。

當時的東北可以說不只是張學良的東北軍一方勢力。對內東北軍面臨中央軍的壓力,對在有日本和俄國的影響,每一方都能深刻的影響東北的局勢。張作霖在時,之所以能擴大東北軍的影響,正是在於張作霖會借力打力。在俄國和日本之間耍兩面派,把日本給東北軍的壓力轉給俄國,把俄國對東北的要求轉告日本,東北存在兩大外部勢力都擁有巨大的利益,就形成了力量平衡。所以處在夾縫中的東北軍得以保全。而這一政策的策劃者和執行者都是楊宇庭,這個政策就是一直吊著日本。讓他想打又不想打。揚宇庭死後,張學良這個大煙鬼趁著俄國革命輕啟戰端結果被俄國人分分秒秒教怎麼做人。讓東北外部力量失去平衡,從此斷絕了俄國一方。東北軍中一向都有派系,揚常其實是代表著東北軍中重要的日本士官派。打擊派系殺別人老大其實是最不明智的舉動,這樣只會更亂。所以張學良又對東北軍來一次清洗,讓東北軍本就衰弱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更加衰弱。

從目地來說。張學良殺揚常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從實際來看這一點張沒做到,正如上面說的,打擊派系殺老大是很蠢的舉動。在與俄國的戰爭中,張不能對整個東北軍自如順利的調動。抗日戰爭中東北軍的表現也說明整個東北軍軍心不穩指揮混亂。熱河抗戰時,在張學良再三要求死守的時候東北軍的熱河守軍不戰而退,直接導致張學良的下野。

從計謀來說,張是中了日本人的離間計。這就是語言的力量,一言可以殺人。因為日本人說看到東北的現狀就想起了日本幼主當政的故事,當然這個幼主下場不好。所以不理政的大煙鬼就受不了了,直接導致張下決心除掉東北正在掌政的揚常二人。

從影響上說。揚死後東北軍的軍隊建設更糟,外交手段更蠢。直接引起後來關東軍敢於發動9.18事變。因為張的對手把張看的一清二楚。日本人謀殺張作霖,無非是想引起東北內亂,日本好混水摸魚。結果東北沒有亂,日本也只好消停。但是張學良就自亂陣腳,主動引起東北軍內亂,給了日本關東軍機會。

所以說張殺揚常是個錯誤。但是張一直有民族大義的外衣,這些錯誤也不用過於指責了。再說事出有因,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不流血奮鬥怎麼斗的出太平天下尼

雨中的小草
2017-10-27


1929111日,天還未明,奉天(瀋陽)大南門裡的大帥府傳出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張學良槍斃了楊宇霆和常蔭槐。這一消息震動了奉天全城,也震動了東北三省各界。驚愕之餘,人們不禁疑竇叢生:張學良為什麼要殺掉這兩位赫赫有名的人物?過程是怎樣殺的?真相究竟是什麼?這一事件除了私人恩怨和權力爭奪外,對於東北易幟,全國統一有著怎樣的影響?本期檔案揭祕,李涵為您講述:張學良密殺楊宇霆真相。

楊宇霆辛亥革命前一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曾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副官。辛亥革命事起,轉任奉天軍械所所長。由於他聰明能幹、計謀過人,有一套鑽營手段;也由於他有同學如段祺瑞手下健將徐樹錚的關照,逐漸獲得了張作霖的賞識。

1916年在全國反袁的聲浪中,袁世凱的皇帝夢破滅,不久死去。在楊宇霆的參與策劃下,張作霖會同陸軍第二十八師師長馮德麟,用武力趕走了袁世凱的親信——東三省的彰武上將軍段芝貴,奪取了奉天政權。張作霖爬上了奉天督軍寶座,馮德麟成了他的副手,幫辦奉天軍務,楊宇霆也由一箇中校所長一躍擢升為奉天督軍公署參謀處長、參謀長。從此,楊宇霆便成為張作霖身邊的智囊人物,出謀劃策,頗獲信賴。

1917年冬,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離職。代總統馮國璋為籌謀當選正式總統,積極擴充實力,利用參戰的借款購買了一批甲種步兵師用的軍械,準備成立4個總統警衛師。段祺瑞對此很不滿意,又無力阻止,便採納聯奉的策略,派徐樹錚為代表赴奉天。在徐樹錚與楊宇霆的同謀下,探明這批軍械運抵秦皇島的時間,由張作霖派出武裝部隊,演出了一幕哄動一時的“秦皇島截械”事件。張作霖用這批軍械裝備了1個軍,名曰“光內奉軍”,在天津成立奉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以徐樹錚為副總司令,楊宇霆為參謀長,以威脅馮國璋。

隨著張作霖對楊宇霆的寵信加深,楊宇霆的野心開始暴露。他和徐樹錚謀劃利用奉軍勢力,培植和發展自家實力,以便自成體系。他們揹著張作霖另編了4個旅,軍官由二人各安插一半,此事被張作霖親信張景惠所察覺,密告張作霖,張作霖大為惱火。不久,便以徐樹錚假借自己的軍權,擅自殺掉曾任陝西督軍的陸軍上將陸建章為理由,撤掉了徐樹錚的副總司令和楊宇霆的參謀長職務。從這時開始,楊宇霆離開了奉軍。

*******

1920年直皖戰爭結束後,張作霖由於援助了直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洋政府任命他為東三省巡閱使,他擁有了東北的地盤。張作霖的權位愈高,野心也愈大。他雖然擁有一些老部下,如張景惠、張作相、孫烈臣、吳俊升等人,但作為奉系軍閥的砥柱,卻日益感到在這些人中,沒有誰能夠比得上楊宇霆的精明幹練,可以為他出謀劃策,因而他有意重新起用楊宇霆。

張作霖命令吉林督軍孫烈臣打電報邀楊宇霆回奉天。正在為謀生而奔走的楊宇霆,接到孫烈臣的電報後,很快返回奉天。張作霖立即委任楊宇霆為巡閱使署總參議,代拆代行,參與戎機,處理全署一切事宜。一時間,張作霖又開始寵信楊宇霆。

19225月,直奉兩系因組閣爭吵而交惡,爆發了第一次直奉戰爭。奉軍在張景惠的總指揮下全線潰退,逃回關外。從這次失敗中,張作霖深感他手下的舊派軍官學術粗疏,指揮無能,軍隊缺乏訓練,非嚴加整頓不可。於是,張作霖設立了東三省陸軍整理處,重用留學東西洋的新派軍官,楊宇霆、韓麟春、姜登選、郭鬆齡、李景林等人在奉軍中的地位與作用急遽上升。

經過這些人2年的經營整頓,改變了奉軍的面貌,在1924年冬開始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由於奉軍實力增強,加上直軍第三路將領馮玉祥回師北京發動政變,直軍大敗。直軍總帥吳佩孚逃往武漢,張作霖揮師入關,乘勢奪得中國的半壁江山。北起幽燕、南抵淞滬,全都成為奉軍的地盤。這次戰爭的勝利,使張作霖對一直追隨自己左右策劃軍機的楊宇霆更加寵信。楊宇霆戰場得意,聲勢也更加煊赫起來。

那麼,楊宇霆是從何時開始走下坡路的呢?

********

楊宇霆走下坡路,是從“督蘇”開始的。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楊宇霆、姜登選、張宗昌等都撈到了督軍頭銜,尤其楊宇霆撈得江蘇督辦一差,甚為得意,而戰功卓著的郭鬆齡一無所獲,甚為憤懣。與郭鬆齡關係極為密切的少帥張學良,也代為不平。楊宇霆赴江蘇就任時,向張作霖請示派一支部隊一同赴江蘇以壯行色,並可補充奉軍在寧、滬的兩個師。而作為張作霖的接班人,張學良不但不予支持,反將原駐浦口的劉偉一旅調回,以示拆臺。驕傲自負的楊宇霆,一怒之下只帶若干衛士前往赴任。由於其兵單勢孤,貪功輕進,不到10天,即被孫傳芳、陳調元逐回,丟官失地,頗為狼狽。一時間,楊宇霆的聲望為之大挫。

不久,郭鬆齡在“清君側”、“誅楊宇霆,逐王永江,消弭戰禍”的口號下,舉起了反奉的旗幟。對此,不少人認為是楊宇霆“妒能抑功”,把郭鬆齡逼反的。由此,張作霖對楊宇霆也產生了疑慮。特別是張學良,不僅失去了多年的得力臂膀郭鬆齡,還因此遭到父親的嚴厲責怨,所以對楊宇霆的遷恨與日俱增。

楊宇霆是一個驕傲自負忘乎所以的人。他自恃功高,有張作霖做靠山,根本不把他人放在眼裡,也覺察不到周圍對他的疑忌和不滿,仍然一意孤行。在他的竭力慫恿下,張作霖又第三次入關參加了內戰,在這一點上,他又和張學良“休養生息,伺機而動”的政治主張大為矛盾。這時,第三、四方面軍團長韓麟春因為“害病”離職,楊宇霆說服老帥讓其取代了韓麟春的軍權,與張學良同任軍團長,張學良對此極為不滿。但礙於父親,不得不虛與委蛇,實則時刻提防,不予合作。

*********

常蔭槐

19286月,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張學良子繼父業,掌握了東北的軍政大權。楊宇霆則以“老臣”自居,輕視張學良,動輒直呼張學良的字“漢卿”,露出教訓口吻。開始,張學良雖不滿,但還勉強隱忍。時間長了,這位初掌權柄的青年將軍則感到很不舒服。特別是在楊宇霆與驕橫魯莽的常蔭槐串通一氣後,張學良就更加無法忍受。

常蔭槐, 1912年畢業於奉天法政學校。第一次直奉大戰時,曾任許蘭洲的騎兵集團總司令部參謀長。由於他“鐵面無私”,有股“猛勁”,從而獲得張作霖的信任,曾當過軍事執法處處長、奉天全省清鄉局總辦、京奉鐵路局局長等職。在任職期間,曾因“不講情面”,殺戮過多,引起各方面不滿,開罪了不少人。他和張學良的親信——奉天警務處長高紀毅不睦,芥蒂很深。但常蔭槐對楊宇霆卻十分推崇,多方支持。比如:楊宇霆要擴充兵工廠沒錢,常蔭槐欣然表示鐵路局方面可以撥款;反之,張學良想補充軍費,常蔭槐則斷然拒絕。對此,張學良很是難堪和惱恨。

黑龍江督軍兼省長吳俊升被炸死後,張學良決定讓萬福麟兼任省長,礙於楊宇霆的極力推薦和支持,張學良才不得不改任常蔭槐為黑龍江省長。常蔭槐到任後,飛揚跋扈、專橫擅權,絲毫不把萬福麟放在眼裡。他自行組建所謂“森林警察”,添購大批新式槍械,作為自己掌握的武裝。萬福麟自恃是張作霖的親家,又是奉系的“元老”,對常蔭槐的驕縱專橫,十分惱怒,屢次向張學良哭訴。

楊宇霆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在日本人中自然有許多老朋友。而且張作霖在世時,和日本人的來往與交涉,如借款、購買武器、請兵鎮壓郭鬆齡等,都是楊宇霆一手操辦,而張學良和日本人則有殺父之仇。在張學良掌政後,楊宇霆和日本人的來往不僅沒有收斂,而且書信往來過從甚密。張學良曾兩次安排楊宇霆到黑龍江和吉林去擔任要職,都遭到其拒絕。楊宇霆卻整日在公館內接待各方面的官僚政客,優禮相加,倍加籠絡。楊宇霆的這些表現與舉動,不能不引起張學良更多的疑慮和不安。

*******

由於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弄得精疲力竭的奉系軍閥勢力在遭致郭鬆齡反奉的沉重打擊後,更加衰敗,內憂外患,困難重重。張學良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接手掌握東三省政權的。在外部,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侵略勢力日增,虎視眈眈;在內部,常蔭槐與楊宇霆結成一股勢力,專橫弄權,咄咄逼人。因而東北政局中的不少人,對張氏政權能否維持和鞏固下去,深為憂慮。年輕少壯初掌政權的張學良,也是大傷腦筋。

出於對日本人的仇恨,同時由於當時派系鬥爭的需要,特別是為了鞏固張氏政權、保住東北地盤,張學良開始和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接觸,談判“統一”、“易幟”問題。對張學良的這一政治主張,奉系勢力中的多數人是支持的,惟獨遭到楊宇霆和常蔭槐的竭力反對。這樣一來,舊怨新隙,迫使張學良不得不再次考慮對楊、常二人怎麼處理的問題了。

要除掉楊宇霆,張學良這個決心並不好下。在一段時間裡,張學良曾一度想在表面上緩和這種矛盾,經常在晚間攜夫人于鳳至到楊宇霆的公館去拜訪。示意于鳳至和楊宇霆的三姨太結拜乾姊妹,張學良還親自為他們寫了“蘭譜”,備了一份厚禮,派人送過府去。結果,都被退了回來,理由是“行輩不對”。這使張學良感到受了輕視和侮辱。對此,張學良曾擬定過3個辦法:一是乾脆把政權讓給楊、常二人去幹,自己離職出國,但又恐部下不同意他下野;二是硬把楊、常二人撤掉,驅逐出境,又恐他們不肯俯首聽命;三是隻殺掉常蔭槐,去掉楊宇霆的羽翼,又恐打草驚蛇,反受其害。最後,才決定把他倆一起除掉。

1928年秋,張學良喪父未久,楊宇霆卻肆無忌憚地在青雲寺私邸為其父祝壽,大擺筵席。一喪一喜,對照鮮明。當天,楊府門前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綵棚高搭,賓客滿座。蔣介石、白崇禧、閻錫山以及廣東和四川等地方實力派系都派來代表祝賀;日本政界亦派有代表;東北各地方官吏,更是趨炎附勢,爭相送禮。曾任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孫傳芳,擔任壽慶的總招待;曾任過北洋政府總理的潘復,親自去大連迎接名伶程硯秋來唱堂戲。楊宇霆氣魄之大,聲望之高,儼然是東三省的第一人物。

這天午後,張學良也親自到府祝壽,楊宇霆竟以普通禮儀相待,極為冷淡。目睹楊宇霆的這番氣勢和舉動,促使蘊育在張學良心中的殺楊念頭大為提前了。

*******

1929110日下午,楊宇霆、常蔭槐相偕來見張學良,以將中蘇合辦的中東鐵路納入管轄為由,要求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並要常蔭槐擔任督辦。張學良表示,目前東北剛安定,涉及外交之事應慎重考慮,不能草率從事,應從長計議。楊、常二人則堅持立即決定,並取出已經擬好的條文,要張學良簽字。張學良推說到了晚飯時間,待飯後再定,並約二人共進晚餐。他們推說回去用飯,然後再來,說罷揚長而去。

二人走後,5點半鐘,張學良用電話把警務處長高紀毅召進帥府內室,對高說:“楊宇霆、常蔭槐二人欺我太甚,他們想盡辦法阻撓全國統一。今天又來強迫我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並要常蔭槐為鐵路督辦……他們要我立刻簽字發表,太不像話了!現在他們正回去吃飯,少刻就會回來。我給你命令,立刻將他們兩人處死,你率領衛士去執行好了!”高紀毅問:“在何處執行?”“就在老虎廳!”接著張學良又以輕鬆的語氣囑咐高紀毅:“他們兩人身上都帶有短槍,你可要注意!”接著又派劉多荃擔任府內外的警衛任務,只許人進來,不許人出去。高紀毅會同張學良的侍衛官譚海,挑選了6名精明幹練的衛士,埋伏在老虎廳四周。

時間在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大約過了兩個多小時,楊、常二人又相偕而來,走入老虎廳就座。這時,高紀毅同譚海率領6名衛士,執槍闖入老虎廳。高紀毅向楊宇霆宣佈:“奉長官命令,你們二人阻撓國家統一,著即處死,立刻執行!”楊、常二人聽了目瞪口呆,臉色慘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衛士們立即撲上去,分別將楊、常二人摁住,各由1名衛士開槍,結果了性命。

******

當時的楊宇霆,不僅在奉系軍閥內,就是在國內各派軍閥中,甚至在國際上,都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殺掉了楊宇霆,而且是祕密殺掉的,在國內外都會引起很大震動。張學良充分意識到如果處理不好,對政權的聲譽和鞏固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因此,事後張學良立即指令高紀毅把榮臻、米春霖、劉鳴九等人召來府內,研究處理善後事宜。他們一面電告駐天津代表胡若愚,要他立即向南京報告處死楊、常的原因和經過,一面擬寫佈告和電報。

次日清晨,張學良把張作相、翟文選、王樹翰、臧式毅、孫傳芳等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請進府內,宣佈這一事件,並鄭重宣佈:除楊、常二人外,包括其家屬在內,絕不株連任何人。當即通過了以張學良、張作相、萬福麟等人聯名的通電,公佈楊、常罪狀。同日,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也發佈了同樣內容的佈告。電報和佈告內容指責楊、常“私心朋比,操縱把持,致一切政務受其牽掣,各事無從進行”,“溯自民國十三年後,屢次戰禍,均由二人慫恿撥弄而成……”同時列出了三大罪狀。與此同時,張學良等還連續給各縣知事、各軍隊長官發出了內容大體類似的電報,要大家“東川內情,共明真相”,以免“傳聞失真”,並“仰各安心任事,勿事虛驚”。各市縣都及時地轉達了電文和張貼了佈告。

寒山寺北
2017-10-29

“皇姑屯事件”發生之前,張作霖曾有一次在北京街頭微服出行,於一算命先生攤位前卜卦,卦象雲:雜亂無章,揚長而去。眾人不解其意,直到張學良槍斃楊宇霆、常蔭槐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炸爛吳(吳俊升)、張(張作霖);揚(楊宇霆)、長(常蔭槐)跟著死去。

張作霖算命一事可能是謠傳,但楊、常二人的死的確與他有關。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楊宇霆和常蔭槐兩人對奉軍的貢獻之大無需多說,但他們兩人後期從現有資料看,與日本人曾多次祕密接觸過,可能已悄無聲息的背叛了奉張。

日本投降後,曾任張作霖顧問的町野武馬出版過一本回憶錄,談到了當年“皇姑屯事件”的參與人員及背景,但重要情節予以淡化,基本確認該事件是關東軍主使,但楊、常二人早已知情,甚至配合了日本人。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皇姑屯事發前,町野武馬間接從日本得到將要謀刺張作霖消息,他把這個消息放給了楊宇霆,楊宇霆此時正忙於日滿新五條鐵路建築而與日本人進行祕密接觸,日本人承諾只要鐵路籤約,就可以扶植楊宇霆主政東北,所以雙方心照不宣的達成共識,形成了利害與共、生死攸關的密切關係。

而作為楊宇霆密友、時任黑龍江省長的常蔭槐則為事件主謀河本大作一行提供了掩護,暗通了消息,使得他們的謀刺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皇姑屯事件”後,楊、常二人愈加跋扈,張學良通過祕密渠道瞭解到這兩人知道日本人的行刺企圖,而假裝不知,使得父親張作霖被炸死。同時,張學良的洋顧問端納告密說楊、常二人向捷克訂購了三萬支性能優越的步槍,用來裝備楊宇霆自己控制的部隊,一旦成功,這支部隊的實力將凌駕於奉軍其它部隊之上,將對張學良產生不利影響。

綜合以上因素,楊、常二人終於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民國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一日凌晨,楊宇霆與常蔭槐被誘騙到張學良公寓,立即被宣佈槍斃,此時距張作霖死去剛過半年。
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楊宇霆一死,張學良立即宣佈他與日本人簽訂的日滿新五路條約作廢,以“外交問題為中央之權限”為解釋理由,在實質上表明對國民中央的擁護,不再以地方割據政權自居。

距此一年後爆發的“中原大戰”正在醞釀中,楊、常兩人如果此時不死,肯定會對張學良倒向中央政府一事大加掣肘。蔣介石能否從形式上統一中國尚未可知。

“中原大戰”後期,張學良自主決定所發的那道支持中央政府的通電,迫使閻錫山下野、馮玉祥歸田、汪精衛匿跡,提前結束了禍國殃民的內戰,對於苦難的舊中國來說,不啻為一樁天大的好事。要不然當時擁有飛機、艦艇的東北軍如果控制在“走日本路線”的楊宇霆手裡,歷史只怕會是另一個走向!

司徒伯雷
2017-10-30

瀉藥!

政治鬥爭是不能用對與錯來判定的。楊宇霆和常蔭槐被殺,背後有複雜的政治鬥爭背景,絕非是張學良為樹立威信就濫殺無辜。

楊宇霆與常蔭槐在張作霖時期都擔任過要職,張作霖被刺後,楊宇霆擔任黑龍江省省長,兼任京奉鐵路局局長,1929年1月10日下午,楊宇霆與常蔭槐一同面見張學良,提出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理由是為了避免外交糾紛,楊常二人已將文件擬好,並提出由常蔭槐擔任督辦。

楊常二人的舉動讓張學良非常難堪,感覺到地位被架空,張學良以外交事務為由,提出緩辦這件事,但楊宇霆不同意,堅持讓張學良簽字,張學良不動聲色地約他們晚餐時再行商議。19時,楊常二人應約前往大帥府老虎廳,結果被張學良的侍衛官當場打死,理由是“阻撓國家統一”。

當然,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張學良殺二人,最主要的還是楊宇霆為人太過囂張,不但大權獨攬,還意圖架空張學良,楊宇霆並不認為張學良是其長官,而是“兒子”的地位,楊宇霆經常對張學良說:“小夥過來,我語汝。”兩人的關係可謂極不正常。這種對上級的不尊重,放在任何時代,都是職場大忌,何況還牽涉到政治權利鬥爭,僅此一條,楊宇霆被殺就難以避免。

但這卻不是張學良要殺楊宇霆的唯一理由,張楊二人在諸多事情上都有重大分歧,比如處理張宗昌的問題上,楊宇霆主張槍斃張宗昌,張學良認為他居心不善;又比如日本人挑撥離間,張作霖死後,日本人前來弔唁,就對張學良說:“好自珍重,注意有人虎視眈眈,暗懷陰謀,企圖伺機取而代之。”這不能不令剛繼承父位的張學良擔憂。

日本挑撥離間的目的,也在於日本人不喜歡楊宇霆此人。張作霖活著時,楊宇霆就主要負責外交事務,對日交涉時表現強硬,儘量避免中國利益受損,自然讓日本人不喜歡。

張學良殺楊常二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權力鬥爭,張學良曾說:“我不管辦什麼事,他都不同意,他決定要辦的事,不許我有二語……都聽他的,我算什麼司令呢?”楊宇霆活著的時候,外界幾乎都把視為東北的掌權人,這是張學良萬萬不能接受的,楊宇霆為父親辦壽宴的事更促使張學良下決心除掉楊宇霆。

政治鬥爭是殘酷的,張學良和楊宇霆的矛盾遲早爆發,只不過張學良採用了比較極端的手段,但以張學良的政治能力來說(慮事不周全,辦事好走極端,西安事變是明顯的例子),他也沒有其他手段來解決,所以很無奈,這不是對錯可以分辨的。

辽宁资深球迷
2017-10-29

楊宇霆常蔭槐被殺有他們自身的作死性,過分的擺弄自己的老資歷,過低的輕視張學良,也直接的導致對張學良的壓制太深,雙方的矛盾不斷激化,最後釀成慘劇。

但就東北的實際局勢而言,張學良殺楊宇霆和常蔭槐,行為過於草率,事後張學良聲稱楊常二人野心太大,楊宇霆甚至涉嫌陰謀幹掉張學良而代之,個人認為這種說法過於扯淡,楊宇霆也許對權利慾望過重,想進一步拿下更多的實權,但說到取而代之,楊宇霆並沒有這個實力,也不具備這個能力和可操作性,因為奉系東北軍是張作霖張氏家族的私有武裝,由張作霖的嫡系武裝和拜把兄弟的東北其他地方勢力武裝所組成,其他東北小軍閥楊宇霆根本掌控不了,而因為自己長期在張作霖身邊擔任核心智囊,其對張作霖嫡系軍隊的滲透力也並不高,即便幹掉張學良,他也很難掌控東北局面,甚至倒更有可能造成更大內亂,楊宇霆非等閒之輩,此等風險極大又很難有實際回報的買賣他未必做。

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楊宇霆跟張學良實際的恩怨,還是前者想在東北的權力體系裡掌控更大的權利,而後者想繼續自己說了算,對手新君跟忠臣發生了衝突,並釀成慘劇。

就後果而言,恐怕是弊大於利,長期以來張作霖就是靠著自己的實力和威望壓制東北其他軍閥勢力,同時穩固操控自己的嫡系力量,張學良上臺後,因威望有限已經跟其他叔叔輩的軍閥產生了隔閡,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進一步團結自己範疇內的嫡系勢力,而不是先展開自相殘殺,楊宇霆雖然跋扈,但他的行政和各種執政方針仍然再向對張學良嫡系勢力有利的方向上邁進,這種情況下先進行內訌,直接重創了自己的嫡系團隊力量,導致張學良下面再無這種高級人才,以至於從918開始,每每東北軍遭遇危機或挑戰時,除了張學良以外,已很難再找到第二個能穩控東北軍的核心領導,其他東北軍閥跟張學良進一步分裂,等到張學良被囚禁南京之後,東北軍更無主心骨,20萬的東北軍,頃刻間分崩離析,逐漸消亡。

水仙不鲜
2017-10-29

我認為是對的

對內而說,雖然張學良接了他爸爸大帥的位置,但是對於當時的東北軍來說威望不夠,指望不上張作相,而且張作相對張學良當時的所做所謂頗有微詞,所以張學良當時首要任務就是立威,立威就要做一件大事,除掉張作相沒有什麼理由,那只有拿目無大帥的楊宇霆給除掉,一來立威,二來鞏固自己大帥的職權。

對外而說,當時的楊宇霆囂張跋扈,已經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楊宇霆雖然名義上輔助張學良,但是事事與張作對,干涉大帥職務,楊宇霆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張學良當做扶不起的阿斗,反對張學良東北易幟,隨著事情的發展,最後雖然東北易幟,但是楊宇霆不是心甘情願的響應張的號召,也不排除楊宇霆有造反的可能。張學良要東北易幟名正言順,就要除掉對自己不利的外界因素,所以楊宇霆非殺不可。

所以綜合來講,楊宇霆功高蓋主,而又有異心,威脅到張學良東北大當家的統治職權,最後必須死,至於常陰槐,他就是楊宇霆的一條狗,而且還不是一條好狗,死了就死了

浩翁3
2017-10-29

張學良當機立斷,處決楊宇庭常蔭槐極為正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殺楊.常二鬼中國難以統一,可能引發新的軍閥混戰,勢百姓遭殃,生靈塗炭!

在舊軍閥統治時的舊中國時代/,沒有哪個舊軍伐,舊權勢人物是所謂正確的,他們之間歷來為各自的利爭權奪勢,戰火不斷,沒有誰是真正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的利益著想的。不管怎麼說張學良在中國歷史進程的關鍵時刻畢競做了兩件驚天動地有利國統一,有利民族大義的大事,一是東北易幟,促進中國統一,二是西安事變,逼蔣抗日,為實現全民抗戰立下歷史功勳!如不殺楊常二鬼,上述兩件大事將無從談起!因:此張學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當機立行,果斷了排除異己,掃清障礙是促進中國統一之正當之舉。既使今天我們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張殺楊常也是對的。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主要著眼點就應是看其是否阻礙歷史車輪之前進,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所以張學良該昌!軔常二鬼該亡。

战场与战斗
2017-10-30

這個問題的辯證地來看。首先,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能征善戰的將帥多如牛毛,不會因為誰不在了,而改變歷史的進程。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趨勢的改變。在與高層的政策計劃和執行。張學良殺他們,自然就有殺他們的道理。這兩個人如果活著,你以為日本人就害怕啦?就算張作霖如果活著,那也只有兩個選擇,是選擇和日本人合作,投降。做日本人扶持的滿洲國一樣的傀儡。分裂中國。要不就是向皇姑屯爆炸一樣。被日本人除掉。看見很多現在的人去研究,當初東北有多厲害。東北軍有多少大炮有多少飛機。我想說這些都是扯淡。幾百架飛機,誰能開,有多少炮彈?那些飛機又是不是人家淘汰的爛機呢。?要不然當年張學良因為鐵路跟俄國人奮起抗爭的戰場上,這些東西怎麼用不上。?就是這一戰讓張學良對於東北軍戰鬥力的信心喪失殆盡,也讓他從此清醒的認識到東北軍其實就是戰鬥力很那垃圾的軍隊這為後來東北三省1000不發。丟給日本人埋下了伏筆i當然丟系東北三省最大的因素是國民政府的對日政策。而且這兩個人由於人品真不咋地,如果活著,有可能更會賣國。所以,我想說的是這兩個人如果活著也可能是局面更差勁,更混亂。

用户154517349
2017-10-29

個人認為,從他門倆自身來說就有問題過分擺自己老資歷的譜,當時的情況可以說是主少國疑,個人覺得在那個時候更應該低調,暫且不論張學良有沒有才能,但是畢竟是他爹的產業,老張家的,終歸號召力還是強一點的,終歸他倆功高蓋主,被殺,但殺了楊宇霆確實是失誤,使東北未來的走向撲朔迷離,畢竟楊宇霆作為張作霖的智囊也是有能力的,這一點個人覺得是錯誤的,而張學良不具備一個地方軍閥的品質,脾氣大,抽鴉片,這是他的缺點,但是從古至今,這種事屢見不鮮,從鞏固權力的角度看,殺對了,但從東北的發展看,殺錯了。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马到成功11086452
2017-10-29

張學良殺掉楊宇庭、常蔭槐是對是錯?

張學良不做豐臣秀賴 楊宇霆託大遭惡果

如果你是張學良:你怎麼辦?

楊宇霆給父親做壽:第一場面太大了!彷彿他就是東北王。請你看看他當天請客的規模:和主持人你什麼都明白了。第二對張學良以一般的客人對待:你能受得了嗎?楊宇霆就是自己找死!

不用說在當時的年代:就是現在過了將近百年,也不允許這樣喧賓奪主、越俎代庖!

還有就是在中國曆朝歷代:打壓的全是威脅自己權位之人。

張學良先生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錯誤人們都能說出來很多很多!但是:在殺楊、常二人上沒有錯誤,因為:剛剛上位,一起都沒有穩固下來的時候:必須這樣處理。

殺完他們倆以後:東北軍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現在企業在處理元老問題上:還是這樣舉步維艱!因為他們的功勞太大了!

關鍵還是自己找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