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二十年前西毒歐陽鋒蛤蟆功被王重陽所破,他閉關二十年修煉到原來的水平,出道後仍與東邪,北丐打成平手,也就是說東邪和北丐的武功停滯了二十年?
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10 個回答
品茗听雨19779167
2017-03-16

先說黃藥師,他的追求是什麼?賭氣九陰真經害死了她媳婦,這麼多年一直活在陰影裡,這就導致他不會勤於武學,而射鵰英雄傳裡,黃藥師最引以為傲的可不是他的武功,而是奇門遁甲。

在說北丐洪七公,他在射鵰裡扮演的絕色就是個遊戲人間的,恩,吃貨(先這麼比喻吧),他這一輩子的追求就是要吃遍天下美味,包括幾道菜就能讓洪七公把丐幫絕學給賣了,這樣的一個人,他的追求不在武學上,所以在神鵰的時候,金庸才故意沒把這倆人的武力值弄高。洪七公是最不在乎排行的。這點射鵰裡有說到

玉儒于成
2017-03-16

射鵰中的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我們可以發現兩大共同特點:

一是自信:重陽一生不弱於人,黃藥師自負不世奇才,其他三人也只認為相互之間只存在路數差距,不存在資質差距,我們在這裡可以下結論,五絕對自己的判斷都是“自己是天賦達到極限的不世奇才”。

另一個比較有趣的共同現象就是他們教弟子的時候極不上心:無論弟子與自己關係親疏與否,王重陽限制弟子練武;黃藥師六大弟子無一得傳自己絕技,哪怕是愛如性命的女兒,也照樣放縱自由,不強迫習武;段智興呢,他收了資質欠佳且早已成年的四個大臣做自己徒弟;歐陽鋒,對自己的兒子也是睜隻眼閉隻眼,任由他沉湎女色;洪七公,最地道,直接不收徒弟,迫於無奈才要了郭靖。

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所以,我們發現,五絕自身武功雖已達巔峰,但卻不熱衷於收弟子,不傳承武功,不發展門派。

而與五絕帶弟子極不上心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他們對自己的武功卻極為上心,甚至到了癲狂的地步。歐陽鋒死了兒子都沒影響自己對九陰真經的熱情;周伯通認為武功遠比老婆重要,把武功當成唯一樂趣;洪七為了練武連丐幫幫務都懶得打理;段皇爺因為痴迷練武,把自己搞成了一燈;黃藥師自陳苦練十五年;王重陽更是達到了不學就會的一種境界。且在二論之後大家都沒了天下第一的念頭,依然勤練不綴。

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那麼他們為什麼全都看淡武功傳承,不害怕自己的絕學失傳嗎?

這就涉及到他們對武學的終極理解,那就是高度。武功流派是手段,高度才是目的,如果悉心教授的傳人最終不及自己,那麼得到的不是成功感,反倒是挫折感,是對本門武學的褻瀆。所以,他們要的是對自身水平不停超越的滿足感和神聖感,如果他們的傳人達不到他們的高度,與其空耗費心血,還不如親力親為。

洪七公雖然誇獎過郭靖的天賦:沙通天有啥屁用?郭靖這傻小子再練得一兩年就勝過他了,不用怕。但是,洪七公當時也確實不願收他為徒:憑郭靖這小子的人品心地,我傳齊他十八掌本來也沒甚麼。.....可是這人資質太笨,老叫化有了這樣的笨弟子,給人笑話,面上無光!”這樣的資質尚且讓洪七面上無光,馬邱王、曲陳梅陸、歐陽克更是無不遇到這種尷尬,即使遇到資質好的,寧願傳授武功也不願意收徒,比如黃藥師遇到楊過這種資質的。

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是的,他們都把練武當成了生活的第一要務和終極信仰,練武不是由外在的動因催動的,而是出於內在的追求,對武功進步的追求已經成了一種宗教追求。

但是,弔詭的是,五絕輩隨著襄陽城破而風流雲散後,受他們餘蔭的晚輩反倒大張旗鼓搞起了武功傳承,興起了門派武學:

少林藉助脫胎於《九陰真經》的《九陽真經》實現了自身武學突破,登入大雅之堂;張三丰同樣藉助九陽真經和五絕輩的支持與砥礪建立了武當;何足道創立了崑崙;五絕的後代郭襄創立了峨眉。

他們搞門派武學,目的是為了壯大本門聲勢,收徒的標準是聽話服從師長,傳功的方法是大家一起練,傳功的內容是程式化的套路武功,弟子從個人的精神產品轉化成了門派的社會產品。

那麼,五絕的個人追求和後輩搞門派發展,這個轉變的關鍵在哪裡呢?

就在於個人武學地位和江湖地位的轉變。從雙鵰江湖到倚天江湖,高端武功經歷了從“神技”到“絕技”的轉變,以前那種重悟性不重招數的神技已經失傳,取而代之的是靠廣收徒弟訓練才可以取得進展的門派絕技。高端人物則經歷了從“自由王國”到“必然王國”的轉變,五絕們徹底擺脫了江湖關係束縛,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張三丰們則處於江湖關係的奴役中,必須按照別人制定的規則行事。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歸根到底,在武林世界中,地位的差距是由武學的差距決定的:少林的武功進步都來自三分九陽,而九陰真經也就是五絕的平均水平;何足道的武功就是瀟湘子水平,恰好經歷了瀟湘子他們被五絕像狗一樣收拾的時代;郭襄堪稱五絕最沒出息的傳人,年逾二十,武功沒有任何根基,只是學了一些招式的皮毛,傳下的武功也不咋滴......他們都缺乏五絕那種能夠支撐自己超越江湖關係的武功,所以依然要被江湖關係束縛,根本沒法像五絕那樣集中精力做精神追求,而要想辦法通過社會手段彌補武學影響力,這就要找一個武學勢力的真空地帶,廣招弟子,儘可能用短平快的方式培養出大量的武功傳人。

因為對於草寇來講,門派武功已經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概念,完全超出他們的評估能力,食物鏈末端的青城派弟子都完勝林震南這種民間好手,等你能控制住本地的武林生態,就可以和其他門派做江湖共保,互相尊重勢力範圍,這樣雖然不能超越江湖關係,起碼可以做江湖關係的操縱者,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一旦武功傳承秩序確定下來,門派領導人就可以脫身而出,從事真正的武學探索,四空上位,三渡就可以去坐禪,七俠成人,三豐就可以去閉關。

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這也是為什麼江湖上把門派創始人傳的神乎其神,其實是門派刻意為之,因為門派就是靠社會影響力去維持自身地位的,謠言越盛,地位越穩。五絕湮滅後江湖幾乎傳聞,這就是五絕有意為之,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任何對他們武功的定性描述都是對他們的侮辱,哪怕在彭連虎這些一流高手眼裡,五絕都是無法形容的高度,在普通人眼裡,落荒而逃的歐陽鋒都是神仙一般的存在,他們已經不屬於江湖,更不屬於民間。

但是,這些參照系根本無法衡量他們,對黃藥師來講,弟子的頂禮膜拜遠不如洪七的一句讚賞,甚至歐陽鋒的到來都能讓他倍感開心,對洪七來講,江湖上無數的傳說也不如和西毒打到同歸於盡來的痛快。他們唯一的標尺只有他們自己,他們的孤獨遠非江湖可以理解,更無須向他們言說。

迅咖小咖
2017-03-16

答案好簡單:心有旁騖,突破自我難。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五人,都是武學奇才,雖然大家各自的起點不一樣,但都殊途同歸,達到了差不多的武學巔峰。

這其中,武學天份最高的當屬王重陽,達到了任何武功一看就會,一會就精的境界。華山一論的時候,就可以以一打四,成為天下第一。但是王重陽操心的事情太多,身在江湖卻關心抗金大業,歷史大潮之下,疲於奔命,後又糾葛於林朝英的感情中。王重陽的早逝,很可能由於早年戰場上受傷傷了根基,後華山論劍過於拼命,透支了身體,激化了舊傷,心力交瘁,最終早逝。

王重陽之武學,勝在一個天份。

西毒歐陽鋒,為了追求極致武功,可謂六親不認,不擇手段,無情無我,只為天下第一。這也是他能夠在被王重陽破去蛤蟆功之後,短短二十年又重新修煉到頂峰的原因。

歐陽鋒之武學,勝在一個勤奮。

南帝段皇爺早期也是武痴,為了練武荒廢了朝政 冷落了後宮,但瑛姑事件之後,段皇爺大徹大悟,從此看淡了武學排名,對武功也沒有那麼上心,以至於他在佛法高度遠超過武學的精進。但也因為如此,不刻意追求,反而達到了武學無我,不欲則剛的大境界,最終修得最大成就。

南帝一燈的武學,勝在一個淡然。

到東邪和北丐了。

東邪黃藥師是五絕智商才情最高的,他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一生自負。事實也是如此,一個人,在醫卜星相,奇門八卦,琴棋書畫都有大師造詣的情況下,自創武功,達到了有武學傳承(南帝北丐),武學奇才(王重陽),武學瘋子(西毒)相同的境界。從這一點來講,黃藥師和王重陽的武學天賦不相上下,只是精力被其他愛好分流了不少。

黃藥師的武學,勝在一個奇。

北丐洪七公,一生愛吃,傳自丐幫的打狗棒法和降龍十八掌並未有何創新和發揚,只是沒有辱沒而已。

洪七公的武功勝在一個專。

一套降龍十八掌,本來就是絕頂的絕學,幾十年如一日去練去揣摩,達到了大師境界很正常。

再說回本次的問題:二十年前,四絕武功差不多,但是歐陽鋒後來被王重陽廢了武功,為什麼二十年後,歐陽鋒又練回來了,好像跟東邪 北丐都差不多,那東邪和北丐這二十年難道沒有長進嗎?

其實事實是:

1、東邪和北丐華山一論以後,都沒好好練武。東邪自己玩的東西太多太分心,加上極度專情,妻子離世,嚴重影響了精進武學的心境。

北丐是很懶的人,除了追求美食,基本不在武學上做更深層次的追求。所以他的武功就是丐幫祖傳的武學,沒有什麼新招式。二十年間,基本上都在各地尋找美食。

2、大凡事情,從1到100容易,從0到1難。所以歐陽鋒被廢武功,可以在20年內回覆舊觀,因為武學經驗還在,重來一次只會更快。但到了一定高度,想再精進就是千難萬難,就是另一個從0到1的過程。王重陽死後,東邪 北丐的武功已經到了他們那個江湖頂峰,沒有了更高的對比,也就失去了精進的方向。

所以,表面上是東邪北丐 20年武功沒有進步,其實是到達了武學的高峰,沒有找到突破口而已。

电影花园
2017-03-16

黃藥師是各位絕頂高手中,唯一一個沒有練過一點點九陰真經的人!歐陽鋒練的假的,但也蠻厲害;南帝和北丐因為要療傷之類的,也都從郭靖黃蓉那得了一部分,而且是總綱呦;楊過練過的雖然不全,但也不少;周伯通雖然說自己忘了,但危機的時候就能想起來,他應該是除了郭靖和黃蓉練得最全的;郭靖和黃蓉更是得到了全部九陰真經,黃蓉畢竟女流,關鍵也是她小時候不好好學,只怕郭靖的武功應該是天下第一(神鵰中描寫他已經完全把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左右互搏、和天罡北斗陣融合在自己武功裡了,黯然銷魂掌算個屁)!

而黃藥師憑著自己自成一家的武功,練到能與這幾位高手耙上耙下,那才是自己真才實學第一人!

追影子的蜗牛
2017-03-28

周伯通曾經對郭靖說過,像洪七公這樣的高手,已經是外家功夫中頂尖的人物了,再怎麼練也很難有更大的進步了,也就是外家功夫中登峰造極的人物了。

東邪黃藥師二十年前已經將桃花島的功夫發揮到極致,因為妻子強記憶九陰真經隕故,他也發誓不再習練九陰真經。

東邪和北丐的武功肯定二十年間有了更大進境,但是進步不夠迅速,因為本來大家武功都已經登峰造極,武功差距只在毫釐之間,除了重陽真人有先天功及全真教武功這種內家功夫,武功才會永無止境,進步神速。東邪北丐武功雖然有了進步,但是大家的進步基本一致,所以也體現不出多麼大的進步來,還是勢均力敵,不相上下。

春雨10995378
2017-03-16

為什麼東邪和北丐二十年間武力值沒有增加?

五絕的功夫已到頂鋒,再怎麼練也無法超越自己了,黃藥師若練九陰真經或許能提升到王重陽的水平,但由於妻子的緣故放棄了,歐陽鋒也只是恢復自己的武功而已,最後雖逆練九陰真經成功,但已大打折扣,只能與七公持平。

TT逐梦者
2017-03-17

首先先說北丐吧,北丐其實志不在武功,吃喝玩樂,周遊天下才是心頭所愛,丐幫給了黃蓉,降龍十八掌有郭靖繼承,應是無牽無掛,而東邪也是差不多的,女兒都已經有了歸宿,守著亡妻孤老在桃花島上才是正理。再者說也並非沒有增加武力值,根據金庸的小說,一般武林高手越到年老,內力愈深厚,而之所以看不出來武力值增加很簡單,要是都那麼進步神速怎麼突出主角的牛x?

手机用户7391317092
2017-03-16

其實期間都有停滯,也都有進步。二十年,進步再怎麼大,也都還是五絕。就行一論,王重陽留下天罡北斗陣可以剋制其他四絕,二十年來,七子武功應該有進步,而且陣法更精,最後還是被黃破了。可見,進步不少,只是可以印證的只有天罡。他們應該達到當年王重陽的水平了。再者,當時郭靖的水平隨不及五絕,但是已經到了五絕當年的水平了。

小牧童骑青牛
2017-03-17

這是一個小說世界的設定問題,這個小說世界是掛在真實歷史的背景下。雖然不是歷史架空,也不好意吹的太過。所以五絕還是人的情況下,武力有一個極限值。作為頂峰的存在來控制武林社會。即使後來的金輪和楊過,也只能到五絕為止。這也符合一般常識,如果武力值一直增長,二十年以後怎麼玩?都變成神仙?這是有節操的武俠故事。不是那種升級打怪成神成聖成主宰成至尊的無線流小白yy爽文。因為有上限。20年後,一個復讀生重新變成高考狀元也沒有什麼,其他四個也只是狀元而已。

江天晓
2017-03-17

真實情況應該是這樣的:所謂人力有時而窮,五絕做為天下武林中前後至少三十年間的頂尖人物,無論資質、實力在華山一論時其實都已經到了人力可達的頂峰,後續僅憑他們現有的資源,不論怎麼努力都只能是一些花樣的翻新,了不起出奇不意下讓對手吃一驚而已,比如歐陽克和郭靖放對時被迫使出的西毒新創的靈蛇拳讓洪七公吃了一驚,但不論如何卻已不可能實現武學上質的突破,需要有另外的契機來實現這種突破,所以才有了第一次華山論劍,其目的一是五人希望相互放對切磋借石攻玉,二則將希望放到五絕所知武學體系資源之外的九陰真經上。其實九陰真經本身並不見得高過五絕自身,換個人即使資質奇佳從頭到尾練九陰,到頭來了不起也就是五絕的水平。五絕的確已經達到了人力可達的武學頂峰,九陰真經的可貴只在於黃裳從修道體系總結天下道經結果卻搞出了武學絕技,就象偉哥本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結果成了萎哥福利一樣,所以這裡面給武學絕頂人士尋求頂峰突破提供了完全迥異的新思路。是的,五絕對九陰的需求只是一個思路,只在道而不在技,裡面的武技之類他們並不放在眼裡,什麼白骨爪摧心掌之類了不起讓他們一詫而已,所以這就解釋了王重陽拿到真經也只是通覽一遍並不習練也不傳徒,黃藥師實際也控制了半部真經也是不練不傳,原因就在於本質上九陰的層次只是與他們自身彷彿相當,徒弟們如果練本門武功達不到絕頂,練九陰也沒用。而這也解釋了歐陽鋒明明練的假經卻還是能百尺竿頭更上一步的原因,因為即使是假經其深層思路還是一般的。郭靖一人身兼全真、北丐、九陰甚至桃花島武學,二十多時就已無限接近五絕,到了四十多歲壯年時也還是五絕層次也是這個原因。頂尖的每一步再突破都太難了,沒有契機的高手都會在他們的層次長期徘徊,就象裘千仞一論前就已無限接近五絕,三十年時間卻始終還在那個層次始終達不到五絕水平。不過話說回來,後五絕裡最有可能再突破的仍是郭靖。就是因為這種巔峰長期徘徊,歐陽鋒多年前蛤蟆功被廢,但重練之後才又能迅速追平仍在俳徊的黃洪等人。當然,五絕這個層次也有高下,東南西北差距只在毫釐之間,互相放對輸贏要看當時狀態,中神通則一峰獨秀。所以個人推測,東南西北即使通過九陰真經實現了突破,估計也就無限接近中神通,也就是二論的老頑童水平,與中神通的差距再小也是差距,恰如裘千仞與五絕的差距,也就是說五絕層次實際上是中神通與東南西北兩個層次。因此,可以推測,從道經總結出的九陰真經對於道門不世宗師王重陽而言純如雞肋,已無能助其實現質的道的突破,了不起給他些花樣上的形而下的借鑑而已,也就是他刻在古墓中的一些東西。所以,為什麼王重陽後來赴大理傳授南帝先天功以為壓制歐陽鋒的後手,而不是直接把傳言天下第一的九陰真經交給段,就是因為重陽真人可能覺得全真教的先天功層次上其實更高於九陰,而九陰說到底也不過東南西北層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