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9 個回答
乐来经史人生
2019-07-04

正如那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後來的歷史肯定會有所不同。但是,這種變化有個程度和概率的問題,是不是就能達到“改寫”歷史的地步,也就是使蜀軍變慘敗為大勝,導致蜀漢強盛東吳衰微,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公元221年(蜀漢章武元年,曹魏黃初二年)七月,劉備率蜀漢大軍伐吳,次年夏六月被陸遜率領的吳軍擊敗,幾乎全軍覆滅,史稱夷陵之戰,也叫猇亭之戰。在這次大戰期間,諸葛亮鎮守成都,沒有隨劉備上前線。按《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可見劉備在前方征戰,諸葛亮負責鎮守後方、保證後勤供應,已是慣例。在劉備生前,諸葛亮主要是發揮政治和後勤方面的才能,他和劉備之間的分工合作關係,類似於蕭何與劉邦的關係。

至於前線的戰場指揮方面,劉備也不是沒找謀士。入蜀奪取益州時,劉備身邊有龐統出謀劃策。在漢中之戰時,則有法正運籌帷幄。在夷陵之戰時,此二人雖已亡故,但是劉備身邊還有黃權。《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傳》記載,在漢中之戰時,黃權參與謀劃有很大貢獻。然卒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在夷陵之戰中,黃權也向劉備進諫:“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但是劉備沒有采納。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綜合上述兩方面的情況,我們可以試想:如果夷陵之戰時劉備帶上諸葛亮隨行,諸葛亮也未必能夠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其一,諸葛亮此前主要從事的是政治與後勤工作,在前線決策指揮方面,他是否能提出關鍵性的能使蜀軍轉敗為勝的建議,還是存在疑問的。

其二,即使他提出了正確的、高明的建議,也未必能夠得到劉備的採納。

從諸葛亮本身的性格特點來看,“諸葛一生唯謹慎”,面對吳軍依託長江三峽出口險要地形的固守,可能更傾向於和吳軍對峙一段時間後撤軍,這樣雖不能取勝但也避免了大的損失,但是從劉備發起戰爭的目的和情緒來看,這樣的保守策略大概不會被劉備採納。因此,總的說,“改寫”歷史是不可能的,只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戰役的進程與結局。

最后的骑兵90
2019-07-04

如諸葛亮隨行最好的結果就是:荊州恢復到戰前狀態,即三家共同瓜分荊州,因為劉備無法滅掉孫權,諸葛亮也知道短期內做不到這點,曹丕也不會任由劉備繼續擴大。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一、劉備東征動機和目標

劉備為什麼要東征?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提出,想要復興漢室,坐擁荊、益二州兩路北伐。

可是很不幸,坐鎮荊州的關羽偏軍北伐,遭到呂蒙偷襲,關羽兵敗身亡,劉備勢力被驅逐出荊州,自赤壁決戰後,荊州一分為三的局面變為曹、孫瓜分。

劉備並沒有第一時間出兵,而是忙著從漢中王進一步登基稱帝,漢章武三年,劉備打著為關羽復仇,奪回荊州的旗號,發起東征戰役。

劉備不聽勸阻,一意孤行東征,動機和目標一是為關羽復仇,二是奪回荊州,實現隆中對目標。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二、戰役結果

劉備水陸並進,漢軍士氣旺盛,打的東吳節節敗退,孫權被迫啟用陸遜,雙方對峙於夷陵。

陸遜堅守不戰,使劉備無可奈何,就地駐守,被陸遜抓住機會,一把火燒的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劉備本人也在戰後不久去世。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三、諸葛亮隨行怎麼樣?

劉備一開始進軍順利,孫權也表達了和解的期望,願意交出殺害張飛的凶手和投降東吳的糜芳等人,雙方回到早前湘水劃界的局面。

劉備呢?一意孤行,一定要消滅孫權,如果是諸葛亮在,也必然接受,這是最好的結果。

堅持東征,劉備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滅掉東吳,況且北方的曹丕也正磨刀霍霍,假如孫權在求和不成,曹丕趁機兵分兩路,一路南下荊州混水摸魚,一路進攻漢中。

這樣劉備面對的不單單是孫權,說不定三國混戰就此結束。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諸葛亮的策略是東和孫權,北據曹魏,在孫權釋放友好信號,諸葛亮也會極力勸阻劉備,維持在赤壁戰後荊州局勢,即三家共同瓜分荊州,而不是繼續東征。

這樣漢軍也不會有所損失,劉備好歹佔據一部分荊州,實現隆中對還是有機會,無論北伐還是東征,不會面臨有兵武將的劣勢。

狐史首丘
2019-07-04

看三國的時候,總是會想著:如果劉備在東征的時候把諸葛亮和趙雲都帶在身邊,那是否能扭轉戰局呢?

在後來積累多一點認識後才發覺,劉備此戰本就是必敗之局,不要說帶諸葛亮、趙雲,就算是關羽重生也挽救不了。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天時、地利、人和,劉備三者都不佔

第一說天時:劉備的想法不錯,從公元223年春天出兵東征,還特意安排了吳班、陳式為水軍,控制長江兩岸,動用了五溪蠻王沙摩柯的部隊,威脅東吳左翼,讓黃權率兵北上,牽制住東吳的江北軍隊。這些安排還算妥當,諸葛亮來了也做不出過大的調整。

可陸遜卻一直避戰,硬生生地把戰局從有利於劉備的春天,拖到了有利於東吳的夏天,最後因為酷暑難耐,劉備急於決戰才被陸遜捉住了破綻。所以除非諸葛亮有辦法逼迫陸遜在春天時就決戰,否則的話,劉備大軍依舊躲不過酷暑的侵襲。

第二說地利:雖說是敵國作戰,但荊州畢竟是劉備經營了數年的地盤,對其地理位置是有一定認識的。所以在戰爭的一開始,劉備軍隊可謂是勢如破竹,一路攻到夷陵——猇亭一帶。

夷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是長江上中游的分界點,水流湍急,地勢險峻,號稱“三峽入口”,也是因為這樣,劉備才不得已把吳班、陳式的水軍調上岸,改水陸並行為單路出擊,替陸遜解除了水路之憂。而且陸遜一路撤退到猇亭才停了下來,並堅守不出,把延綿數百里的山地全部留給了劉備,可以說夷陵的水、猇亭的山,是劉備夷陵慘敗的主要原因,這一點即使諸葛亮在也改變不了什麼。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第三說人和:陸遜雖然名聲不顯,不受江東功臣宿將的待見,可孫權給予了他至高的權力:“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像朱然、韓當、徐盛這些老將都要聽從他的指揮,有著戰時生殺大權的陸遜,在夷陵之時可以隨心所欲地實行自己的戰略規劃。

而諸葛亮卻不行,因為當時軍隊的最高統帥是劉備,就是諸葛亮有多少建議,只要劉備不聽的話還是一紙空文,對戰局根本不會有所影響。何況戰爭一開始,東吳方面個個摩拳擦掌,都要和蜀漢幹一架,可劉備方面,諸葛亮、趙雲等僅剩的元勳都堅決反對征伐江東,最後一個留守成都,一個被安排在後方運糧。連劉備最信任的嫡系都反對他,更不用說其他派系的了,所以這場戰事一開始,劉備就已經失去了引以為傲的人和了。

劉備不但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優勢,更糟的是,戰局從頭到尾都被陸遜看得透透的,而劉備卻是屬於走一步想一步,並沒有全盤計劃。或許劉備只是以怒興師,戰要打到什麼程度,打到哪裡,這些全部沒想過,就算把諸葛亮帶上,那也是巧婦難為無米炊了。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VV看历史
2019-07-04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蜀漢能贏。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第一,諸葛亮善謀,劉備善斷。百里連營結寨的情況首先就會被諸葛亮制止,漢軍會採用得當的謀略,在戰略方向將不會出現差池。兩人的配合將會展現一場精彩的戰爭。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第二,蜀漢精兵強將雲集,士氣高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漢軍前期攻城掠地,勢不可擋,馮習、張南、傅肜、沙摩柯、黃忠等大將更處於巔峰期。而東吳將領多是後期之秀,難以與之爭鋒。

第三,蜀吳國力更勝一籌。戰役開始,戰爭的天平已經傾向於漢軍一方,劉備更是帶上文官,攻取一地,便任命官員統治一方,這種以戰養戰的戰略,使得漢軍實力穩步上升,百姓民心向漢。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第四,東吳前後受敵。魏國在長江北岸虎視眈眈,漢軍從西面攻城掠地。諸葛亮使用相關謀略,魏國南下,則勝敗可明。

一壶清茗品春秋
2019-07-04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不會改寫。

首先,諸葛亮對劉備伐吳的態度是否定的,雖然從《三國志》記載中沒有看到諸葛亮勸諫劉備伐吳的記載,但是諸葛亮必然是反對伐吳的。聯吳抗曹是諸葛亮“隆中對”戰略規劃的基本一環。吳國和蜀國兩國是脣亡齒寒的關係,如果兩國陷入戰爭,任何一個國家被滅,另一個國家都不能獨自抵抗魏國。因為君臣的戰略理念不同,在戰爭中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這樣對戰爭取勝來說是不利的。因此,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征,因為戰略思想不同,就有可能在蜀漢陣營中出現不同的聲音,對軍心不利,恐怕局面更難收拾。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其次,諸葛亮在劉備伐吳期間留守成都,這樣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與《三國演義》小說不同的是,在歷史上劉備征伐期間,諸葛亮更多是在留守後方,很少在前線出謀劃策,劉備征討益州時,他和關羽留守荊州,後期才與張飛、趙雲等人入蜀分定諸縣;在漢中之戰時劉備、張飛、黃忠、趙雲、法正在前線作戰,諸葛亮同樣是留守成都。劉備舉傾國之兵伐吳,既要奪取荊州,更要保住益州這個根本。當時,益州內部仍有反對勢力,外部需要在漢中方向防備曹魏進攻。這時縱觀蜀國上下,確實沒有比諸葛亮更合適的人選。而且劉備還把趙雲、魏延這樣蜀國一流的戰將留給了諸葛亮,可見劉備雖然伐吳,對後方也是非常重視。如果諸葛亮跟隨劉備伐吳,就會導致後方空虛,如果被曹丕所乘,或者後院起火,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到時候對劉備來說才是真的滅頂之災。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第三,諸葛亮認為能改變劉備敗亡的只有法正一人。在劉備兵敗以後,諸葛亮曾說過“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諸葛亮認為如果法正還活著,能夠制止劉備征討東吳,即使劉備去征討,也不會導致這麼大的失敗。《三國志》記載“亮每奇正智術”,連以智慧著稱的諸葛亮都佩服法正的智術。正是在法正的輔佐下,劉備才能斬殺夏侯淵,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可以說,法正對於鞏固蜀漢的局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劉備連營七百里時,當時連曹丕聽說後,對群臣說“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可見,劉備當時犯的是個軍事常識錯誤,不是蜀國君臣不知道,而是當時劉備身邊沒有了像法正那樣能勸諫劉備的人。如果法正當時還活著,劉備伐吳的局面應該會有很大不同。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一个体育研究生
2019-07-04

回顧歷史,荊州被東吳奪取之後,關羽被殺,蜀軍全員義憤填膺,士氣高漲,復仇之心越發猛烈。反觀東吳方面,首先東吳偷襲荊州,屬於有違道義一方,再者殺掉關羽這一名將,這給東吳帶來了天大的仇恨,要知道關羽在蜀漢的地位之重,此時東吳的並將難免會有對不起蜀漢之意。

面對蜀漢的復仇之戰,東吳兵將難免會軍心不穩,在佔據天時地利的優勢下,蜀漢就差一個能指揮打仗的軍師,而諸葛亮正在此時正是被劉備捨棄的軍師,至於諸葛亮未能隨劉備伐吳的原因,那是大概是因為諸葛亮不贊成攻打東吳,而劉備為關羽報仇心切,最終未能隨行。

按理說即使諸葛亮不在,劉備也不至於輸的這般田地,但誰知東吳軍師陸遜出現,此人與諸葛亮比謀略遠不及,可與劉備比,那可以甩他一條街了。

總結,劉備佔據天時地利,唯獨差一個人和(軍師諸葛亮未能隨行,東吳陸遜出現),導致最終劉備輸了。如果諸葛亮贊成攻打東吳,那麼即使東吳有陸遜,那麼首先劉備不會輸,其次以諸葛亮的睿智,他不會一下吃掉東吳,這樣會兩敗俱傷,大魏最終會統一三國。但反觀蜀漢的後主劉禪,再看魏國的曹丕司馬懿等人,劉備諸葛亮趙雲等人都老了,而魏國實力雄厚,蜀漢子嗣不孝,所以最終的三國都會被魏國收入囊中,三國局勢未能改變。

历史作者
2019-07-04

夷陵之戰是蜀漢亡國的前兆,因為有這場大戰,所以蜀漢成為了三國之中實力最弱小的一個。劉備在這一戰中無疑是犯了不少錯誤,最終讓陸遜抓到了機會,一把火燒光了劉備的所有積蓄。那麼如果劉備帶上諸葛亮一起去伐吳,還會這樣嗎?

劉備伐吳,諸葛亮是反對的。

諸葛亮跟隨劉備之後,一直以來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擊敗曹操,爭奪地盤。而戰爭的策略是聯合東吳,北拒曹操。可是現在劉備要打破這個規矩,他想要在這個時候對東吳下手,諸葛亮是持有反對意見的。畢竟東吳始終都是蜀漢的盟友,即使他們無恥地偷襲了荊州殺掉了關羽,依舊不能成為蜀漢的敵人。因為諸葛亮始終認為,蜀漢一旦和東吳開戰,對曹魏是最有利的。而這個觀念,東吳也知道卻不惜開戰也要奪取荊州。主要原因是荊州實在是太誘人了,寧可得罪劉備也必須要把荊州收入囊中。諸葛亮這邊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劉備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所以沒帶上他。

如果帶上諸葛亮,糧草這一塊劉備是不用擔心了。

不管是在荊州還是在益州,諸葛亮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在最短時間內為前線運輸糧草。這是諸葛亮的特點,他有自己的辦法,而且是其他人很難學會的辦法。所以劉備如果帶著諸葛亮上前線,至少可以保證大軍在糧草方面是充足的,沒有後顧之憂的劉備,自然可以更加得心應手地在前線作戰。這也是大軍能夠獲勝的一個前提,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劉備至少可以攻下一座城,屯守一座城,也不至於一把火就能把他給燒光了。即使失敗了,諸葛亮也可以將散亂的士兵迅速召集起來,畢竟他這裡有糧草,可以讓士兵們活下去。

對山川地理的把握,諸葛亮是獨具一格的。

夷陵之戰其實打的不是兵力,而是對山川的掌控能力。劉備分明佔據著夷陵以西的高山地帶,屬於易守難攻的地方。可是他卻偏偏選擇主動進攻,讓自己的優勢蕩然無存。這當然是對自己軍隊的一種自信,可是是對地理位置的一種蔑視。諸葛亮來到這裡以後,一定不著急著前往前線作戰,而是觀察這裡的地理位置。以此排兵佈局,做好防守準備。前線打贏了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前線一旦打輸了,至少不會潰敗,有一個可以防守的地方阻擊敵人,好讓大軍在退軍時得到緩衝休息。而這一切是劉備做不到的,他將全部軍力都投入到了戰鬥當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終全都損失了。

諸葛亮可以在蜀漢和東吳僵持階段,出面談判。

蜀漢和東吳的確有仇恨,而且是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在那種大環境之下,個人的仇恨絕對要拋在一邊。正是因為劉備太看重個人仇恨,所以才會出現這一場戰爭。當時天氣炎熱,蜀漢大軍疲憊不堪,只能躲進樹林子裡乘涼。而這個時候諸葛亮作為談判代表出現,跟東吳進行談判的話,絕對是有優勢的。因為劉備當時還處於強盛時期,他跟東吳打下去,對兩家都沒有好處。此刻曹丕又在北方對東吳虎視眈眈,所以孫權最希望的就是求和。在這種前提下,東吳極有可能會讓出一半荊州給劉備,作為這件事的收場。有總比沒有強,得了便宜的劉備,在這個時候選擇退兵,是最有好處的。

諸葛亮是劉備最合適的軍師,他們合得來。

不管是前期劉備三顧茅廬,希望諸葛亮出山,還是後期劉備白帝城託孤,希望諸葛亮可以輔佐劉禪。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和重視,是其他軍師所不能替代的。所以諸葛亮在劉備身邊不僅僅是謀士的身份,更是一種依靠。可以讓劉備在思緒混亂的時候,得到一個緩解。諸葛亮也能在戰爭過程中,給劉備最合適的建議。至少不會讓劉備將大軍全都聯合起來駐紮在樹林裡。諸葛亮是善於使用火攻的,他知道這麼做如果對方用火將會造成多大的危機。所以諸葛亮如果在的話,絕對可以避免夷陵之戰中劉備慘敗的下場。

總結:有諸葛亮在,劉備不會輸那麼慘的。

諸葛亮本身是反對伐吳的,他認為東吳一直以來都只能成為蜀漢的盟友,直到消滅了曹魏以後,這兩國才能開戰。

諸葛亮善於運送糧草,劉備大軍連綿七十萬之多,糧草不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諸葛亮在劉備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諸葛亮善於觀察山川地形,知道該步步為營,而不是一股腦全上,要給自己留有餘地。

諸葛亮可以在劉備取得優勢的時候,及時跳出來談判,讓東吳拿出他們的誠意來,割讓部分荊州領地給劉備,以此化解這一戰的後果。

諸葛亮跟劉備之間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所以有諸葛亮在劉備打仗心裡也有點底。

只要有諸葛亮在,那一定可以改寫歷史,可惜諸葛亮是不可能出現在討伐東吳的路上的。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劉備東征吳國,如果諸葛亮隨行的話,歷史能否改寫?
用户2574514583953
2019-07-04

劉備遠徵東吳不是為了復興漢室,劉備為了義弟關公,張飛報仇結果七十五萬漢軍全軍覆沒。

小左看影视
2019-07-04

那也只是如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