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在抗戰大後方
舊影閣
1/9 【成都茶座】成都人喜歡坐茶館;茶館裡賣花生、瓜子,可以談生意、擦皮鞋、掏耳朵、打長牌、搓麻將、悶瞌睡、舒筋骨、寫文章等。茶館聚集了社會的三教九流,不分高低貴賤。
2/9 【成都茶樓】成都茶館的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清末時期成都的街巷有五百餘條,茶館就有四百五十餘家。大街小巷裡,隨處可見各種大、小茶館;茶館遍佈成都城鄉的各個角落。
3/9 【成都華西聯合大學的生化系學生和教師】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基督教會創建的華西協合大學(華西聯合大學前身)開學。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國人掌握了教育主權。
4/9 【成都華西聯合大學醫學院正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協合大學與其它各地教會大學合併成立華西聯合大學。由於這是由五所大學構成的,在當時,聯合大學也被稱為五大學。
5/9 【成都杜甫草堂】759年,杜甫攜家人入蜀,來到成都。次年,在西郊建造茅屋(成都草堂)居住。765年,杜甫一家遷居搬離,草堂逐漸損毀。很久之後,韋姓文人在遺址將茅屋重建。
6/9 【成都杜甫草堂】草堂毀於明末兵火;清朝的多位皇帝曾對草堂重建、修繕。軍閥混戰,草堂被用於傷兵病院、軍隊馬廄;匾額多被官兵當柴燒了。五十年代初,草堂在重修後開放。
7/9 【成都華陽縣文廟】華陽縣文廟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抗戰時期,北京燕京大學遷至成都;陝西街作為校本部,男生宿舍安排在華陽縣文廟。文廟大成殿用於餐廳,宿舍在文廟廊屋。
8/9 【成都溫江蘇坡橋,儀器工廠工作人員。】555年(西魏恭帝二年),設立溫江縣制。明朝、清期,該縣均隸屬成都府。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溫江縣為第一督察專員公署治地。
9/9 成都老照片,1943年-1944年。攝影:李約瑟
2019-09-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