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

看完一部電影,老是覺得看完就忘了,跟看小說一樣,自己的觀後感是怎麼產生的,看完了有什麼體會怎麼總結出來
10 個回答
小巷看剧
2019-07-09

《阿甘正傳》

巧克力哲學——未知

王小波說,"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情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

個人一直堅信的信條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不慮,仍有一得。

無數先賢窮極一生為了探求真正的智慧,卻少有人真正能悟透。在阿甘的眼中,如果不是媽媽告訴他不要讓別人說出我比你聰明,大概終其一生他也不會知道有聰明這個詞語,甚至不會在向珍妮求婚的時候失落的說出自己不夠聰明的話。 當智者拼命追求更上一層樓的智慧時,他堅持自己腦中的唯一一條道,那就是上帝給什麼我就吃什麼,即使是苦的也心甘情願,而所謂的智者卻在為顯示自己的智慧不斷的在上帝給的巧克力中挑來挑去,無論挑到什麼,總感覺下一顆巧克力更美味。 看了很多遍的《阿甘正傳》後,我總想用一個詞來描述阿甘,直到看了多遍後,我才敢放上“大智若愚”這個詞!

飄忽的羽毛——命運

在影片中有很多常常被我們忽略卻十分重要的意象代表,飄忽的羽毛便是其中的一個,它以其飄忽不定的姿態象徵著命運的無常。 阿甘媽媽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 而在戰火中失掉雙腿的丹中尉也曾說過命運,最後一幕阿甘在珍妮墳前也講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不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是怎樣的? 但即使是命運,不同的人也有對它不同的理解。丹中尉因戰火的摧殘相信命中註定,而阿甘的母親認為人生隨意且飄零。但影片以它獨有的敘事手法偏向於阿甘母親對命運的解讀。丹中尉認為自己命中註定應喪生在越戰的戰場上,來個青山埋忠骨,但他卻被阿甘救了回來。阿甘一生都在向前奔跑,正如小時候珍妮對他說的那樣:“Gamp,run run run"。隨風飄零,難以預測。

過程的理想化——成功

現實的生活告訴我們,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人實在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通往成功的旅途,必定荊棘叢生,一路坎坷。而影片中的阿甘,運氣好到讓人嫉妒,我雖然相信“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但影片中的一幕幕高出生活實際太多,我總有一種輕飄飄,不切實際的感覺,且隨年齡增長,閱歷漸豐越發覺得如此(可能是一部影片將整個美國發家史幾乎全融進去了的原因)。

阿甘入學時遭遇門檻,因母親的英勇獻身得到了上學的機會;患有先天腿疾的他輕易而舉地變成了“飛毛腿”,並因善跑成為了國家美式橄欖球球隊隊員;無意間被人拉去打乒乓球而點亮了自己的乒乓球技能,還成為了中美乒乓外交的英雄;越南戰爭,在近乎全軍覆滅,中尉也負傷生死不知的情況下,阿甘僅屁股上受了輕傷;在反戰的演講臺上,電源被人拔掉,免了一場爭端,諸如此類的事列不勝枚舉。

看了很多關於《阿甘正傳》的影評,大多呈現一邊倒的態勢,我不批駁任何人,但個人覺得只有兩種意見的中和才會激發一種對等的力量,才會趨於真實,令人信服,不會被一種觀點帶節奏。

我希望每個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每看一次電影都能真正有所收穫,這個收穫既指對影片的深化理解,又指個人精神的不斷豐滿。

如同當初我看《當幸福來敲門》一樣,第一遍,懵懵懂懂,第二遍,稀里嘩啦,第三遍,有些內容值得細究。

一只五十二赫兹的鲸
2019-07-10

電影的觀後感,其實就是看完一部電影,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

列如我自己的:

《調音師》:超級精彩的一部電影!印度電影真心不錯,評分我覺得給低了。對了從開頭說,除了男主是彈鋼琴的,全篇劇情似乎和調音師沒半點關係,那麼為什麼叫調音師?因為這部劇來自於法國的一部微電影《調音師》,劇情大致一樣,不過更為複雜,詳細。至於我為什麼知道,也是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在課間為我們放映過一次,記憶尤深。

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相較於微電影得到了全面的昇華,人物刻畫極為豐富,各種神轉折讓人猝不及防,對此我只想聊一下結尾部分。原文是調音師告訴女主,醫生想殺了西米,賣掉她的稀有類型肝臟給酋長救治他的女兒,以獲得高額錢財。但是他下車去殺西米,不料被反殺,而西米則再準備開車撞男主時被開頭一幕的獵人抓兔子,被槍誤打了車,結果車爆人亡。其實這都是男主瞎編亂造欺騙女主的,從結尾他一腳踢開易拉罐就能看出來,他還在裝瞎。所以真實情況應該是,男主聽取了醫生的建議,但是他把西米和醫生殺了,自己一個人得了錢財,然後跑去倫敦。

總的來說,首尾呼應,整部電影的背景音樂都很適合,時歡快時憂傷,音樂也不錯,畢竟沒哪部印度電影是沒有歌舞的。不錯的電影。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思想信条
2019-03-22

【揹包理論】

今天把電影《在雲端》看了,電影裡大概是這麼個意思: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大大的揹包,我們把夢想、智慧、勇氣......放進去,又把一個百平的大房子、亮亮的私家車、筆記本電腦,甚至是一臺電視、洗衣機、空調......也放進去。你,背起來試試,重量似乎超乎你的想象,上路更是難上加難了吧。

不如我們這樣:把這些東西一樣一樣的拿出來,放下,是不是變輕了一些呢?繼續拿,讓它繼續變輕,便終於輕裝上路了。也許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坦然的選擇。放下重重的包袱,卻奇妙般的能夠更容易的實現所有。

我就在想,我要把什麼裝進我的揹包?真的輕裝上路會好麼?我一直都喜歡這麼一句話——牽掛越多,溫暖越多!

一個人經歷的事越多,走的路越遠,交往的人越多,就記憶越多、留戀越多、牽掛越多,也就越知道熱愛生活和珍惜生命,這就是一種嚮往和奔頭。人有牽掛才有嚮往!

而我會一直牽掛著你們,all of you!原諒我的不擅表達,我的親,我的友,我知道我牽掛著你們,是你們一直給我溫暖。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该用户名已存在李
2019-06-20

最近 有刷了一遍 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流溢出太多。然而我想,它最主要的意思還是表達出在逆境中,在壓制下,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希望。我相信,這是每一個觀眾都能一眼看出並且領悟的,因而在此我想從多角度、從細微之處來感悟本片其他的含義。 很喜歡安迪,至少在這部電影中他接近完美。他能在得知自己深愛的妻子成為別人的情婦的情況下保持理性,戰勝自己謀殺的念頭,“衝動是魔鬼”不適合他;他能在惡劣的環境下潔身自好,正如瑞德評價他的“他的一舉一動都不像一個普通人,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與世無爭”,“近墨者黑”不適合他;他從不輕易說話,在進入肖申克監獄一個月之後因有需他才開口,“智者寡言”適合他;他對別人沒有敵意,但一旦別人觸及他的底線,他也不甘示弱,比如對變態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適合他;他作為一位出色的銀行家,對財務制度瞭解滲透,並且有超強的記憶力,受到監獄長的賞識和利用,“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適合他;他總是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周圍的環境,他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犯人朋友;他在播放意大利女歌手的音樂時,監獄長越是反對,他將聲音調的越大,他知道“即使在監獄裡,一個人的心也不能感到空虛”;他認定的事情就會堅持,為了獲得資金完善監獄的圖書館,他每星期寫一封信給州議會,堅持了六年為肖申克掙得每月200元的資助,之後每兩個星期一封信又掙得每月500元的資助;他樂於助人,幫助有上進心的犯人朋友拿到高中文憑,尤其是對湯米的輔導、重視與關心;他有海納百川的胸襟,面對變態犯一次次的毆打,他從不說,這不是懦弱,但是沉默也終有爆發的時候;他重視友情,對朋友的關懷更體現在精神層面,當瑞德在坐牢30年後依然未被假釋時,他送給瑞德喜歡的口琴來安慰他;他無時不在為明天積蓄力量,想盡辦法弄到小槌和麗塔的圖片,安排好了一切,只為追求自由;他面對突然來檢查並拿著藏著小槌聖經的監獄長,從容應對,隨機應變,對答如流;他無論在多麼壞的情況下都能懷揣夢想,他渴望去太平洋一個叫芝華塔尼歐的地方,希望雖然渺茫,但他相信,當然他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希望是件好事``````他用了19年的時間贖罪懺悔,等待自由,等待重生的一刻。­ 引用瑞德的話來描述肖申克“這座圍牆有點意思:一開始,你恨它;然後,你適應它;最後,你依賴它”,在監獄裡呆了50年的布魯斯完全被制度化,上廁所都有特定的時間,像瑞德形容的那樣“沒經過批准,一滴都不敢漏”。難怪聽到被假釋的消息,布魯斯竟然要殺人,與其說他捨不得離開監獄,不如說他不敢踏進外面陌生的世界,他茫然,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適應如何生存如何與人相處;難怪到了外面並有了安排好的工作的布魯斯和瑞德恨不得拿槍殺人,好讓別人將他重新送回肖申克,因為在他們,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卻是家,是自由的天地``````然而,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總有一些人至始至終潔身自好,堅持自己,比如安迪,在肖申克書寫自己的傳奇。­ 寫到這我想我不知道怎麼收尾,《肖申克的救贖》救贖了很多,但也沒能救贖很多。救贖年輕湯姆的毛躁、布魯克斯的悲哀、諾頓被汙染的心……那片天空,似乎始終是陰沉的。 但就算這樣也不會消極,我們的主角們在陽光海灘上擁抱,我們的現實生活依然繼續,我依然快樂。 揪出那些沒被救贖的悲哀,為了救贖我們目睹的悲哀的記憶。揪出那些沒被救贖的悲哀,為了給幸福與歡樂留下純淨的空白。

soiOL
2019-05-19

在這裡簡單講解一下如何賞析電影而不是瞎看。

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劇情。一般電影都是分為1:2:1三大段,假如是兩個小時的電影,前30分鐘就是交代背景引出人物,中間一個小時就是劇情發展實施,最後30分鐘是故事高潮與結尾,如果某一段的時間過長,你就會察覺到故事節奏有問題,每一段的轉折叫做“情節點”,尋找情節點是很有意思的事,這個需要多進行練習。

電影也是鏡頭與剪輯的藝術,好的鏡頭與剪輯會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在表現人物爭論時常採用快速剪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會有人物臉部特寫、動作特寫,偏紀實類的可能會有手持拍攝鏡頭,以及常見的最後一分鐘營救會用交叉剪輯來烘托緊張氣氛。

場景中的細節會暴露很多信息,桌子上或床頭櫃上的物品,牆上的畫像,有時導演會隱祕地設置一些小細節來讓你發現,從中可以瞭解人物的性格、場景的歷史、設置的背景環境等,這是觀眾與導演之間的小遊戲,所以就像玩遊戲一樣探索細節是很重要的。

還有就是觀察劇情衝突點,每一個衝突點都會影響劇情走向,在事件發生後,可以試著猜一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果猜對了是很有成就感的。

人物形象刻畫上,在看完電影后你可以總結一下片中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形象特徵,如果發現主角人物形象太過單薄,那就是編劇的鍋了。

這些東西一次是很難看完的,但我建議在第一次觀看時要好好享受,沉入其中,不要過多在意各種技巧。所以對於那些你感興趣的電影,可以在電腦手機上多看幾次,還可以探索到更多有趣的點,有時是唯美的畫面,有時是完美融入電影中的配樂。

看完電影后對於沒有理解的點,可以去豆瓣、貼吧等各大論壇進行探討,大神會幫你答疑解惑的。

好了,先講這麼多吧,歡迎交流。

阿瑾说电影
2019-06-26

電影觀後感其實就是和閱讀書籍後寫的讀書筆記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前者是視聽和圖像閱讀,後者是文字閱讀。

看電影時,首先你要能看懂電影,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故事的內核是什麼,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題。這個電影的主角和配角是誰,做了什麼事,他們有什麼性格。這些東西一般是你在看完電影之後心裡就有個大概了。

寫觀後感的時候,心裡要有情緒,把寫當作情感的宣洩口,普通的觀後感一般注重情感表達,但專業影評則需要你在看電影的時候去關注畫面,關注鏡頭,關注影片的色彩。如何寫觀後感,第一段簡要介紹影片,第二段闡明主題,然後去分析人物,去分析影片背後的東西,最後上升到導演,這才是一篇不錯,有深度的觀後感。

我是阿瑾,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電影,熱愛閱讀的人,喜歡就關注我吧。


電影觀後感?
语教二班17313238
2019-06-26

《金氏漂流記》我所感悟到:

在現代社會,房債,車債壓的人都喘不過氣,而在過去的原始時代,只需要管好吃喝穿便可,現代社會有現代社會的好處,原始社會有原始社會的好處,如果一個現代社會的人進入了一個原始社會地帶,會發生什麼好玩的事呢?不用管貸款,不用管債務,只要管好自己這一片小小地方,只要能得到一碗拉麵就能得到諾大的滿足感,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如何簡單呀。社會在不斷進步,可人們的幸福感卻缺失,其實有時候幸福很簡單,一個行為,一個動作,一碗拉麵,幸福其實一直都很簡單。我認為這是導演所想告訴我們的:幸福它很簡單。

MozzieZt
2019-01-28

電影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電影看完之後內心的感受及想法,不需要華麗的詞藻,只要把內心深處的聲音傳遞出來即可。

前兩天看完了餘華的小說《活著》,然後又把電影也看了兩遍,談談我的感受。94年可以說是電影的黃金年,經典電影層出不窮,導演們各展才華,在這一年留下了恢弘的一筆。

個人認為張藝謀最好的作品,即便不少廣播標語甚至背景無法翻譯傳達給外國人,仍然斬獲戛納評審團大獎,葛優也憑藉超凡的演技加冕影帝。即便小說和題材佔得不少先天優勢,老謀子的改編依然居功至偉。影片配樂帶入感極強,攝影沉穩大氣,黑色幽默裡滿是政治諷刺,平實質樸中盡顯悲涼無奈。也是因為改編,使影片看起來沒有原著那骨子壓抑的絕望,更溫情了一些。一部2小時的電影,記錄了近代中國的變遷。忘不了鞏俐在深巷裡的痛哭。一戶人家,命運經歷了大起大落,痛苦有過,幸福也有,終究還是活著。電影保持小說的悲劇基調,在結尾寄予了對新生活的希望,在悲劇中又透露著美好。兩者的異曲同工之處在於“活著”,不管生活怎樣,我們要為了活著而活著。同時兩者各有特色,電影為了美好生活而活著,小說不論美好與否都要活著。不論是電影還是小說,最終傳達的意思就是“活著”。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希望大家讀讀原著,然後再看。此時此刻我們都活著……

MAX搞笑视频
2019-04-05

最近流浪地球大火。所以閒來無事在網上找找災難片。推薦前兩天看的一部電影“地球風暴”。(老美都是個人主義要理解)

17年上映的“全球風暴”。這部電影是標準的好萊塢大片,標準的個別人拯救全世界的故事。“全球風暴”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未來,環境惡化導致自然災害愈演愈烈,因此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創造了能控制天氣的強大氣象衛星網絡代號“荷蘭男孩”。但是衛星網絡突發故障開始攻擊地球:香港的管道爆炸事件、東京的冰雨、沙漠裡冰凍的村莊以及更嚴重里約熱內盧的海浪結冰事件。摧毀一切的氣象災難席捲世界。而隨著事態發展,浩劫背後的陰謀人禍也開始浮出水面。小編的評價是好的災難片,但不是最好的。電影的笑點有點尷尬,不過故事大綱還算可以。標準的好萊塢大片,豆瓣的評分6.0。

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男主和自己的女兒。當女兒知道父親要去天上修衛星的時候大哭大鬧。男主說你想讓我怎麼樣。這時候男主女兒說“我只想讓你活著回來”一瞬間特別的感動。我覺得這部電影雖然父女的戲份不多,但是比兄弟之情描寫的要更好。我認為不足的地方就是裡邊的笑點比較尷尬。還有特效太少了,哈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電影觀後感?
浮生-一梦
2019-11-24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部自己最喜歡的電影――《80後》
電影觀後感?

影片是2010年播出的,著實有點過時了,不知道有多少90後看過,我不敢說片子拍的有多好畢竟專業賞析上自己算是個門外漢。但是於我而言,能產生共鳴、帶入情感的就是好的。下面先介紹一下影視的大概內容:

影片描繪了一個失去親人的少女沈星辰為了獲得愛情和事業成功努力打拼的故事, 其中沈星辰和明遠的愛情尤為動人。 這是一個關於愛和遺失的故事,以及人們如何面對這樣的事實——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
電影觀後感?

兩個人的愛情自然平淡的很,並沒有多麼浪漫或轟轟烈烈,也沒有像現在很多的“瑪麗蘇”劇演的分手了就要吵鬧個天翻地覆。就如生活的常態,兩個人在一起時快樂甜蜜,分開了也會寂寞痛苦。但是生活還要繼續,帶著傷痛和愛把彼此放在心裡,自己的人生軌跡還是要走完的,畢竟這才正值青春年華,未來才剛剛開始,愛情也才剛剛開始。
電影觀後感?

孩子時期的落寞,學生時代的青澀,成熟時期的感懷。影片讓人感動的一個亮點在於運用真實的事件,讓人感覺最初純真清新的情感。
電影觀後感?

特別喜歡影片中的一段話“少年的我們都是熱烈而堅持的,那是一種光芒,引人入勝。我羨慕那些時光流逝,卻沒能改變他們的人。”帶著傷痛的愛情讓我們看的也多了分惆悵,可是成長的過程本就是沒有那麼一帆風順。青春已逝,當我們褪去年少時的那份純真,依然願意堅守曾經的美好時,你就是幸福的。
電影觀後感?

快樂和幸福不在早晚,對的時間能再次遇見那個對的人,就是幸福的,很開心影片最後兩個人找到了快樂、收穫了幸福。

電影觀後感?

一個90後迷上了《80後》,因為自己也在成長,也在尋找和期待著屬於自己的幸福快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