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大學生打造一座“風雨橋” 不用一顆釘
視圖空間
1/17 今年大五的石榮敏,以廣西三江程陽風雨橋為原型,按1:25的比例手工打造了一座風雨橋,4月28日順利完工。該模型為純木製作,耗時兩年,使用了上萬個構件,未用一顆鐵釘。
2/17 出生於1993年的石榮敏,是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瓢裡鎮人,現就讀於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建築設計專業。4月28日上午,“視圖空間”來到該校時,石榮敏正對他的風雨橋模型,進行最後的完善。
3/17 風雨橋流行於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築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杆、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4/17 風雨橋亦稱花橋、福橋,壯語叫“廳噠”。為侗族建築“三寶”之一。是壯、侗、瑤民族的一種交通風俗,是杆欄式建築發展及延伸,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築物。
5/17 而龍勝,作為全國貧困縣之一,以苗、瑤、侗、壯、漢五個民族為常住民族,也有很多風雨橋。出身在龍勝的石榮敏,從小對風雨橋有獨特的感情。再者,他大學的專業就與建築有關,於是在兩年前,他計劃純手工打造很多橋樑、樓閣、涼亭,其中風雨橋是最主要的。
6/17 而且石榮敏覺得,風雨橋是桂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如果能打造出一件模型,也是一件幸事。於是,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學習相關的知識。
7/17 並利用課餘時間,奔赴廣西、福建、貴州和雲南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尤其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程陽風雨橋”,他甚至將其橋廊、橋亭、橋長、橋寬和橋高等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測量,最終決定以其為原型,按1:25的比例打造一座風雨橋模型。
8/17 數據出來後,石榮敏先後自費1萬多元買回各類木材,包括椴木、白樺木、杉木,在學校宿舍、工作室開始純手工打造風雨橋了。
9/17 因條件有限,石榮敏只能根據事先計算的標準,將木板一塊塊鋸好。他說,起初的一個多月,幾乎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二三點鐘,而他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白天還要強打精神去上課。
10/17 兩年中,他不僅休息不好,也吃不香。石榮敏說,他跟很多匠人一樣,生怕出一丁點差錯,導致嚴重後果,所以腦袋一直轉個不停,而且還要心細手巧。有時一天只吃兩餐,甚至吃一餐飯。而很多時候,都是以吃快餐為主。
11/17 更為奇特的是,風雨橋,雖然以木架為主要建築材料,建橋時,卻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其堅固程度不亞於鐵、石橋,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石榮敏也正是以“不用一顆釘”的標準,用了上萬個構件,進行打造。
12/17 2017年4月28日,恰逢石榮敏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建校15週年紀念日。在這一天,他的這座風雨橋模型也順利完工了,並當作“生日禮物”,獻給了母校。
13/17 在學校展出後,引起了來自全國各地嘉賓們的注意。很多人把他當明星一樣看待,且對石榮敏這樣執著的精神、精湛的手藝特別感動。有的嘉賓甚至說,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有這樣的水平,真了不起,應該拿到國外去展示。
14/17 可很多人不知情的是,曾有多名企業老闆出價3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價格,想買走石榮敏這座風雨橋,其中還有一名國外友人,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是母校培養了他,如果沒有母校,他就走不到今天,“做人應該要學會感恩。”
15/17 當然,這兩年中,石榮敏還手工打造了約300件吊腳樓、涼亭等模型。其中有幾十件作品,賣到了德國。石榮敏說,他手上拿的這樣的作品只賣約100元人民幣。
16/17 當他人得知如此低廉的價格時,都很驚訝。可石榮敏說,“我只是一名學生,也許遠遠達不到馬雲、馬化騰和周立波那樣的思想高度,能換點生活費就行了。今年畢業後,就全身心製作,爭取拿到北京,以及美國、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去參展。”
17/17 石榮敏還有一個習慣:每做完一個模型,他還用蘋果手機拍下照片和視頻。圖為石榮敏製作的一個微型吊腳樓。(若想聯繫石榮敏,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視圖空間)
2017-05-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