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9 個回答
而知而行
2019-05-31

如果讓我們來貼標籤,袁術會得到多少標籤呢?

漢朝末年的的一個軍閥,而且是混的比較失敗、比較慘的那種軍閥;

出身於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因為僭號稱帝四面楚歌;

除此之外,還有嗎?

嗯,他還是孫策的天使投資人;

在其成名期跟劉備、呂布、曹操這些世之梟雄都打過;

他跟他哥哥袁紹一直不對付,直到最後和解,卻已經無法再現往日輝煌等等。

漢朝因為舉孝廉,所以催生了一個名士相人的職業。曹操就因為喬玄一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而身價百倍,直接做了首都公安局長。這袁術當年也有孔融來評價他,說他是“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袁氏兄弟)

後人觀史,對袁術的印象好像是一個高開低走的悲劇人生,尤其是袁術不自量力,強行僭越稱帝更是覺得袁術是利令智昏,想以魏武的英雄豪傑,尚且有建功不必自我而成的覺悟,袁術何能為也?難怪《三國演義》裡的曹操聽到袁術稱帝后,不禁大笑說:“今夕何夕啊?怎麼天底下的傻子都鑽出來了?”

《三國演義》當不得正史,實際上,袁術稱帝絕非是頭腦發熱,而是勢力強大到一定程度後的正常表現。袁術在三國末期的軍閥裡,實力曾經一度冠絕天下,連當時的曹操、袁紹都不能與之相比。其鼎盛時,比起後來的三國東吳的綜合國力還要強上一籌,誠為漢末第一軍閥。

袁術家世顯赫,在年輕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了,當時說袁術“以俠氣聞”,後來與人結交也也能“頗折節”,因此袁術的社會風評很好。雖然袁紹是他哥哥,可是袁術的母親才是嫡夫人,而袁紹的母親只是一個婢女。所以,袁術在家族裡的地位是很高的。後來當他聽說有很多名士投奔到袁紹,還憤憤不平說:“這幫人是傻子麼,為什麼要去侍奉我家的奴僕?”

袁術的性格,跟後來的魯肅一樣,都是相當豪爽的,有著當黑社會大哥的潛質,只要風雲突變,這些人就能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曹操聽說袁術稱帝)

很快,時機就到來了。

何進特別信賴袁紹(袁紹是西園八校尉),聽了袁紹的計策,召董卓進京,結果搞得京城大亂,東漢王朝中興的希望就這樣被擊碎了。董卓是個西北武夫,雖然靠著計謀控制了朝政,可是威望不夠,就想拉攏袁紹、袁術。董卓不含糊,他知道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搞定袁家就搞定了世族。

可是袁紹寧折不彎,得罪董卓後單騎出逃,這下把袁術嚇得不輕,跑路也要知會一下!袁紹往北跑了,袁術就往南跑。那一年曹操也跑了,他是往中間跑。袁術跑路之前,董卓已經拜他為後將軍了,是東漢王朝的高階武將。所以,袁術的起點要高的多,袁紹當時不過是一個渤海太守。後來,聯軍討董時,袁紹託名車騎將軍,其實是自封的。

南陽是帝鄉,人口第一大郡,太守張諮卻不守法度,肆意抄掠,因此長沙太守孫堅就和逃回郡中的豪傑袁術聯手殺了他,佔據了南陽。袁術看到孫堅如此勇猛,就跟孫堅合作,讓孫堅在前線打仗,他在後方提供糧草支援。袁術與孫氏的淵源就此而始。

董卓西遷長安,隨後在眉塢墮落了,被王允用連環計給殺死了。關中並沒有迎來平靜,而是在王允、呂布的錯誤施政下逼反了李傕郭汜兩部西涼軍,關中大亂。

此時,袁術所能控制的土地是荊州北部南陽郡和豫州的南部陳留一帶的長條形狀。雖然人口眾多,可是東北有袁紹、曹操在猥瑣發育,南邊有劉表、黃祖,西北還有李傕、郭汜,缺少發展空間,三面受敵。袁術本來以為劉表是繡花枕頭,派了孫堅去打荊州,要把荊州給佔了做根據地,沒成想孫堅竟然在襄陽城下戰死。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孫堅戰死改變了袁術的進軍路線)

這下袁術的處境凶險異常,荊州北部的南陽無險可守,而袁術所據有的豫州西部,兼顧不到。為此,袁術改變了攻略方向,選擇向中原地區的豫州、徐州、兗州下手。

這個地區的領主是誰呢?不幸的很,是曹操、袁紹(這時候的曹操和袁紹還是一個同盟,關係很和諧。袁紹曾表薦曹操做東郡太守,作為他的附庸)。在匡亭一戰中,袁術再次失敗。袁術東出以爭天下的美夢破滅了,他沒有可能回頭再去南陽,因為他也回不去了,劉表已經佔了南陽。

幾乎成了喪家之犬的袁術將殘兵引向東南,突襲揚州,在佔據九江郡後就自領揚州刺史,還自稱“徐州伯”,噁心到了原來的盟友徐州牧陶謙,由此,袁術與陶謙交惡。

袁術佔據了淮南後,縱橫捭闔,三年間擊敗了當時江東的周昕、劉瑤、王朗等勢力,幾乎是摧枯拉朽一樣佔領了江東土地。所謂開掛的人生,也不過如此!

袁術此時任命的地方太守,很多都是原來孫堅的部將、親戚。原來孫堅死後,其所部沒有了主人,又不想解散,就被袁術收編了,連同孫策在內也是。可是,袁術將一半的天下都交給孫氏族人打理,而自己卻毫無統御之策,導致後來孫策一紙書信就將袁術江東領地盡數變天。

孫策17歲時就開始領兵打仗,袁術也一直比較看好這個少年,說過“如果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能有伯符(孫策的字)這麼能幹就好了”的話,言下之意是想收孫策做義子。孫策不知何故,愣是沒答應,袁術也只好作罷。孫策受命去打廬江,結果打了2年才打下來,所以袁術本來答應讓孫策做廬江太守的諾言也沒有遵守。當時孫策20歲,氣憤不已的孫策以玉璽為質,借兵3000東征,竟然在三兩年內打下了江東六郡。不過,此時,孫策勢力並沒有獨立出去,還是袁術的勢力範圍。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小霸王孫策)

孫策在南邊風生水起,袁術在北邊發展的也不錯。陶謙被袁術噁心,又被曹操冤枉,沒幾年就抑鬱成疾去世了。在去世前,陶謙三讓徐州,劉備勉為其難。可是徐州是大州,劉備兵少,袁術早就覬覦徐州歸屬,趁著劉備剛剛上臺,人心未附,就派兵攻打劉備。劉備迎敵,相持月餘,驚聞呂布襲奪徐州。劉備根基已失,接連丟失下邳、廣陵,退回徐州,給呂布做了附庸,屯兵小沛。

到了公元197年初,袁術通過各種手段,平定了江東等地。此時,袁術所統治的疆域,向北到達陳留、沛縣,向南到達會稽,向東到達廣陵,向西與劉表的江夏接壤,橫跨當時的揚州、豫州、徐州,地跨三州十一郡,成為當時的最強勢力。參考東漢鼎盛時期的戶口數,如以此作為標準,來算袁術統治下的疆域人口,差不多有800萬之多!

此時,袁術處於鼎盛期,連擊敗劉備的呂布在佔據徐州之後,還需要仰仗袁術,轅門射戟就發生在此時。值得一提的是,天下賊寇對袁術的態度,豫州的黃巾軍響應他,黑山軍聯合他,白波軍投奔他,袁術在農民起義軍的圈子裡的好人緣簡直是匪夷所思!他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怎麼能跟農軍關係這麼好?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不光如此,如果與周邊的幾方勢力比起來,袁術這邊可謂是風景獨好。袁術佔據的地盤,尤其是江東,在漢末時動亂很少,經濟富庶。他的老對手袁紹和曹操早已經分家,袁紹剛剛解決公孫瓚在易京的殘兵,還在與冀州太行山的張燕黑山軍作戰,因此,袁紹處於多線作戰,舉步維艱!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袁紹大戰白馬義從)

曹操那邊剛剛迎接漢獻帝到許昌,百廢待興,不僅連制定朝廷典章制度都要靠袁紹來幫忙,而且曹操的溫飽問題,還需要花力氣用大量的屯田來解決。最慘的是,曹操遭遇了宛城之戰的慘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都喪命於此。

所以,此時老對手袁紹和曹操各自的困頓,就更能夠讓袁術喜上眉梢,進而越發覺得自己如日中天。於是,他看準了時機,在袁紹、曹操各自有麻煩不斷的時候不顧臣下的反對,不可一世的僭號稱帝,自稱“仲家”。

此時,距袁術出京已經8年了,袁術走上了人生巔峰。

然而,如果人生沒有下半場,袁術也就永遠不會看到他從雲端跌落的速度之快,以至於讓他臨死時都感到很詫異:“我堂堂袁術,怎麼混成了這個慘樣子?”

袁術僭越稱帝,厄運終於到了。孫策率先於江東自立,與袁術劃清界線;隨後,呂布又跟袁術翻臉,更讓袁術感到揪心的是,淮南當時又是旱災連連,百姓連吃都吃不上。對元袁術打擊最大的,還是以孫策為首的孫氏集團的背叛,讓袁術所能夠掌控的人力、物力、財力瞬間縮水一半。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袁術僭號稱帝)

袁術是麼怎麼看待孫策借用袁術的名義、兵馬錢糧打下江東後叛袁自立呢?他雖然痛恨孫策不講信義,但是他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北方的呂布身上。他派遣軍隊去攻打呂布,沒有想到派出去韓暹楊奉卻被呂布策反了。隨後,袁術又侵略陳留,被呂布和緩過氣來的曹操合力打擊。袁術戰敗,只好逃過淮河。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袁術的領地從鼎盛時期的三州十一郡,到只有沛、九江、廬江三郡。

除了疆域的日益縮小,旱災的持續也讓袁術變得窮困潦倒,難以翻盤。袁術的部隊,開始看空他,紛紛離去。

不過,他的將領們散去後的出路也挺讓人不可理解。雷簿、陳蘭不去投奔其他軍閥卻跑到了天柱山落草為寇。而且更不可理解的是,袁術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竟然也想過去投奔這兩個人,他去做剪徑的山賊。不過,這兄弟倆沒有接納袁術。

到了這種絕境,袁術只好聯合他的兄長,北上投奔他的侄子袁譚。可是又被曹操派來的劉備狙擊,袁術打不過,只好再退回壽春。途中,於當年六月在江亭病死。

從公元197年袁術不可一世,達到鼎盛,建號稱帝,到公元199年六6月,袁術病死,短短的兩年時間,袁術從漢末第一軍閥到身敗名裂,真可謂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袁術死後,他的妻兒投奔廬江太守劉勳,但是廬江郡很快就被孫策攻取,沛、九江兩郡也被操佔領。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彼其盛也,可當一國)

一失足成千古恨,袁術如果沒有建號稱帝,歷史的發展會不會不一樣呢?其實,以孫策的性格肯定不會久居人下,即使袁術沒有稱帝,孫策也會獨立。所謂,君不密則是臣,臣不密則失身,袁術舉措政不當,釀成叛變大事故,這是袁術咎由自取!

至於說名士們在剛開始的時候,有很多人來投奔他,到後來又繼陸續都離開他,這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袁術有強烈的流寇習氣。這樣的袁術能做游擊隊,卻是無法凝聚人心,建立國家。袁術沒有結交到天下頂級人才,與他“有俠氣”這樣的性格不無關係。

漢末天下,袁公路,有詞嘆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自量,自難忘,千里孤墳,何處話淒涼。“連蜜水都不可得!我堂堂袁公路,何以至此?!時也?勢耶?命也!代漢者,當塗高也。何為塗高?彼蒼天者,悲夫何極!”

萨沙
2019-06-03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袁術真的很垃圾。

很多人認為袁術的實力弱小,其實真的錯了。

袁術的實力很強,堪稱兵精糧足。

初期的袁術已經佔有3個大郡,即穎川郡、汝南郡、南陽郡。

也許有人說,三個郡有什麼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

這3個郡相當於別國的3個州。

據《後漢書》中記載,南陽有三十七城,人口有二百四十萬,汝南有人口二百一十萬,是當時的第一和第二。而穎川郡更是當時士族最多的大郡,比如荀氏(荀彧一族)、陳氏(陳群一族)。

這3個郡都是黃巾禍害很少的地方,人口眾多,糧草豐富。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然而,這還是袁術初期的實力,後來就更強。

袁術一度曾經控制了漢朝核心地區的三分之一。他的地盤大致包括豫、徐、揚三州,人口500萬,不比後來三足鼎立時坐擁整個北方的曹魏要差。

這可是了不起的地盤,可以提供給袁術至少約30萬的部隊。

關鍵在於,袁術的糧草也豐富。後來邀請呂布去夾擊劉備,袁術隨手就給20萬斛大米。

這是什麼概念?

普通諸侯幾年也存不到這麼多糧食,袁術完全是財大氣粗。

兵精糧足,袁術才如此囂張,甚至敢於稱帝。

他確實也有囂張的本錢。

當年去攻打劉備,袁術隨便就出兵5萬,而劉備兵力還不到1萬。後來赤壁之戰,孫權參戰的部隊也不過3萬人而已。

由此可見袁術實力的雄厚。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可惜,兵精糧足的袁術,卻是冢中枯骨。

什麼叫做冢中枯骨?

墳墓中的枯骨,即便身邊有大量的金銀財富,他也守不住的,遲早被盜墓者洗劫一空。

袁術就是這樣。

他自己是大草包,麾下也沒有什麼能力比較強的文官武將。

紀靈、橋蕤、張勳、陳紀、雷薄、陳蘭、韓暹、楊奉、楊弘、袁胤、李豐、樑剛、樂就,沒有一個有用的。

最終就是,袁術將一手好牌打爛。他不但不和哥哥袁紹合作,反而和袁紹敵對。其實袁術如果能夠和袁紹合作,天下肯定就是他們袁家的。但連哥哥都成為敵人,袁術自然眾叛親離了。“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另外,袁術稱帝,再次成為眾矢之的,麾下包括孫策等人唯恐避之不及,全部脫離他跑路或者自立了。一瞬間,袁術就損失了大部分實力。

更慘的是,袁術內政搞得一塌糊塗,把自己富饒的控制區迅速折騰的民不聊生。

外交和軍事方面,袁術也是四面樹敵,百戰百敗,最終窮途末路,吐血而死。

一個志大才疏官二代的悲慘遭遇。

围炉品茗人
2019-06-05

袁術也是一位被《三國演義》黑的比較慘的歷史人物,雖然他的確不是東漢末年最傑出的人物,但是也並非如《三國演義》裡描寫的那樣幾乎一無是處。“冢中枯骨”是北海相孔融為了讓劉備擔任徐州牧而故意貶損袁術的說法,不可盡信(孔融本人在《後漢》中也被評價為才疏意廣)。那袁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出身名門,既是優勢亦是劣勢

袁術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在家族的地位甚至要比袁紹更高,雖然袁紹年紀更大,但是袁紹的母親只是個婢女,所以在袁氏家族中的地位不如袁術。

史書記載袁術早年也像袁紹和曹操那樣是個浪蕩公子哥,飛鷹走馬的過著貴族生活。後來就被舉為孝廉開始出仕,其實也不要認為袁術就轉了性,實質是他強大的家族勢力為他鋪就的出仕之路而已,在東漢末年這種孝廉真不值得過份在意。

顯赫的身世使得袁術和袁紹兄弟在東漢朝廷平步青雲,而且也慢慢在東漢末年的東漢朝廷積累其一定的名望。特別是董卓進京之後,袁氏兄弟反對董卓專權的行為深得人心,袁術甚至不為董卓拋出的後將軍一職所誘,堅決的逃出洛陽,隨後加入討伐董卓的聯盟。

但是顯赫的出身導致袁術對士民的態度蠻橫,用當今的話就是嚴重脫離群眾。不管是在地方任職還是割據一方的時候,他奢侈的生活已經對治下之名的橫徵暴斂都多有體現。比如在擔任長水校尉的時候,就被當地的百姓起了個“路中捍鬼袁長水”的綽號。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興衰成敗皆“孫氏”

袁術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豪強之後,他的興衰成敗都與孫氏家族離不開關係,真可謂興衰成敗皆“孫氏”。這裡的孫氏家族就是江東猛虎孫堅一家,袁術雖有名望,但縱觀他的一生,沙場征伐不是他的強項,他的優勢是袁氏家族的顯赫勢力和自己前期積累的聲望,所以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袁術重用孫堅並形成較良好的“合作”關係,充分發揮孫堅在軍事上的特長,進而使得袁術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代的早期獲得了“先發優勢”。

  • 袁術從洛陽逃出之後,去往了南陽郡,此時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帶領人馬投靠了袁術,於是袁術就佔據了南陽郡,獲取了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由此袁術就與孫堅建立其“合作”關係,孫堅負責軍事,袁術在後方負責糧草後勤,配合的相得益彰。

  • 此後,袁紹、曹操、袁術等人組織起關東的郡守們成立了討伐董卓的聯盟,以袁紹為盟主,袁術和他的好搭檔孫堅也一起參加了這個聯盟。但是這個聯盟看似人馬眾多聲勢浩大,卻各懷鬼胎,相互猜忌,除了孫堅根本沒有人願意正面和董卓交鋒。

  • 孫堅率領軍隊在陽人擊敗了董卓手下的胡軫、呂布,還斬殺了華雄,使得孫堅和袁術的部隊成為董卓最忌憚的勢力。由此可見《三國演義》裡為了拔高關羽,把孫堅的戰績直接給了關羽,演繹出了一場“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 此後的確發生了袁術不撥軍糧給孫堅的故事,但是史書中的記載是袁術擔心孫堅會尾大不掉,所以不撥軍糧給孫堅,而孫堅連夜趕回袁術軍營責備袁術,袁術聽後立即重新撥發軍糧,兩人重新恢復良好的合作關係,孫堅在前線也愈發神勇,一路率軍攻入洛陽,而且還分兵追擊退回長安的董卓,只不過發生了袁紹派人搶奪孫堅和袁術地盤的事情,孫堅才停止了對董卓的追擊。

  • 身為討伐董卓聯盟的盟主,袁紹在攻擊董卓的事情沒有什麼建樹,基本上所有的戰績都是袁術和孫堅取得的,但是搶地盤袁紹倒是很厲害,他乘孫堅在前方作戰,就安排周昕去搶奪孫堅的地盤豫州,袁術這是表現出對孫堅這位合作伙伴的擔當,他率領軍隊擊敗周昕,為孫堅保住了豫州。由此可見《三國演義》裡袁術對孫堅的種種陰謀都是羅貫中的小說演繹,真正的袁術和孫堅還是合作較為密切的。

  • 此後袁術與孫堅合作一起對抗袁紹,袁紹為了打擊袁術,就聯合荊州的劉表一起夾擊袁術。於是袁術安排孫堅率兵攻打劉表,結果比劉表的部下黃祖暗箭射殺。這也成為了袁術割據爭霸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袁術失去了一個在軍事上能夠對抗其他軍閥的重要將領,此後他在與其他軍閥的作戰中開始敗多勝少。

  •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在走一步昏招,他在壽春稱帝,這在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中首先開了僭號稱帝的先例,也使他成了當時的出頭鳥,頓時成了各路軍閥的眾矢之的。本就在軍事上開始顯露頹勢的他,在政治上更加陷入被動。

  • 在他稱帝之後,本來因為孫堅的去世而不得不投靠袁術的孫氏家族在孫策的帶領下脫離孫策,在江東打下一片地盤,這對袁術無異於釜底抽薪,本就陷入被動的他開始迅速瓦解,進不能與曹操、袁紹爭雄,退則內部分崩離析,部將紛紛叛變自立,最後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不得不將帝號交給自己一直不服氣的哥哥袁紹,同時自己也率部去青州投靠袁紹的長子袁譚。結果在路上又遇到曹操派出的劉備、朱靈所部截擊,無奈又退往壽春,軍中極度缺糧的袁術在病榻上想喝蜜漿解渴都沒有,落魄之下嘔血而亡。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袁術全盛時期)

袁術真的是冢中枯骨嗎?

綜上,袁術在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中很早就取得了先發優勢,成為當時最具實力的軍閥,應該說他還是具備一定的能力,但是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靠家族勢力和自己前期積累的聲望帶來的,而且與孫堅的合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後孫堅的戰死讓袁術缺乏與曹操對抗的軍事人才,開始逐步陷入被動,而且四面樹敵也招致了自己逐步陷入頹勢。

此後的僭號稱帝更是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陷入政治上的極度被動,再加上一貫以來奢侈性格,在自己的統治範圍裡橫徵暴斂,喪失民心,隨後的天災使他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

由此可以看出袁術有一定能力,但是軍事上的短板也很明顯,再加上政治能力的欠缺最終導致他由佔有先發優勢的一方變成眾叛親離任人宰割的一方勢力。對比同時代的割據軍閥他還不能算最差或最弱的一個,只能說中人之資吧,更不能簡單以冢中枯骨來定義這樣一個歷史人物。

漩涡鸣人yy
2019-06-06

袁術確實有些無能。

袁家一共兩個兄弟,袁術和袁紹,我們先看一下袁紹,袁紹雖然後來輸了,官渡之戰敗給了曹操,但是大家客觀的分析一下袁紹這一場唄的冤枉嗎?袁紹這個人也是實力派,可以說是白手起家,靠著一個渤海郡拿下了天下四州,僅憑這一條,袁紹這個人的能力就已經超出了在場諸位的很多人。

袁紹曾經是天下第一大諸侯,當然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天下第一大諸侯,袁紹的弟弟袁術,由於袁家四世三公,所以他這個人在當時的黃河以南特別吃香,勢力最大的時候,掌控了多少土地呢?揚州,荊州,徐州都有一部分的土地在元素的手上,甚至有的地方他全部都在手裡。

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袁術是總糧草官,就是他負責攻擊所有的糧草,那個時候作為袁紹的弟弟,袁術更加受大家的歡迎,而且顯然就是一個熠熠生輝的明日之星。

但是等到袁術稱帝的時候,大家看看發生了什麼情況,首先第一點,曾經拿到的徐州的地盤兒全被人給打的吐出來了,荊州丟了,丟給流表,而且自己手底下的漢將孫堅也被劉表給乾死了,至於說揚州還有一半的土地在孫策的手裡面。

你要說袁術不是一個敗家子兒,我反正是不相信,好好的一大片的基業,比起自己的哥哥那成長的那個平臺,那不是一個檔次,結果玩到了這副田地,天下三個州,他一下子就丟了兩個。

不僅如此,在丟失了徐州的部分土地以及荊州以後,袁術選擇稱帝!這是他做的最傻的一件事情,同時也是讓曹操看的最開心的一件事情。

曹操指導自己拼人脈,拼不過元素,袁家兄弟多厲害,祖上四世三公,所有當官兒的都必須得經過他們家同意,才能當官兒,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兩個兄弟如果聯手,曹操,別說是反抗了,投降都沒力氣,結果,(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兩個兄弟中的其中一個,自己作死要當皇帝,一下子袁家一半兒的是沒了,灰飛煙滅了。

不僅如此,之前袁術還掌控著孫策,在這之後孫策直接被判半個揚州沒了,江東沒了!

袁術從一開始的明日之星,一下子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為了對付他,整個東漢末年組成了豪華的全明星打手陣容,曹操,劉備,孫策,再加一個呂布,四個人對著袁術輪番毆打!就這,袁術還稱了大概幾年的時間,想想元素這一個大家族,給自己的子弟留下來多大的底蘊,但是就是攤上了袁術。

曹操形容元素是冢中枯骨,沒錯,人家就待在墳墓裡面,給他那麼多的陪葬品,組上給了他那麼多東西,就是守不住一點兒點兒的,看著這些東西全被別人給搶走了!

江湖小晓生
2019-06-01

袁術被曹操稱之為冢中枯骨,這是《三國演義》裡的一種說法,比喻袁術目光短淺,早晚要被曹操滅掉的意思。那麼真實的袁術真的如此不堪嗎?江湖小曉生有這麼幾點自己的觀點,希望大家耐心看一看。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第一,袁術是東漢末年最上進的富四代。

袁術家族四世三公,他本人也是嫡子,在家中擁有崇高地位。整個家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是一般人,那就吃喝玩樂度過一生算了。稍微上進一點,就如同四世三公的楊修一般,在曹操門上做一個祕書,或者如同孔融一般在朝中做個跟曹操唱反調官員。可是袁術跟這些人完全不一樣,他從董卓入京以後,便開始創立自己的基業。那個時候曹操還是個流浪漢,袁紹也是個打工仔,袁術就已經跑到南陽去創業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他的行動甚至成為了曹操袁紹的表率,讓他們認為原來自己還可以這麼玩。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這讓我想起了晚清時期的曾國藩,他為什麼功勞最大呢?當時淮軍、楚軍的力量可不比湘軍差,為什麼李鴻章和左宗棠都願意將滅亡太平天國的重任讓給湘軍呢?因為那個時候的人比較講究,他們認為鄉勇這種軍隊是曾國藩第一個創造的,淮軍和楚軍那都是學習湘軍才得來的,所以不管他們今後發展有多大,首創之功,永遠都是曾國藩的。略微雷同的是,袁術也是這幾個人裡面第一個開始創業的人。他自己不善於打仗,這沒關係,他找來了一個會打仗而且非常猛的同夥孫堅,從此開始了自己開掛的人生。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第二,袁術腦子靈活,不因失敗而亂了方寸。

其實袁術創業並不是一帆風順,他早就有了先見之明要奪取荊州之地,可是劉表這傢伙還是比較剛的,不僅殺了袁術的大將孫堅,還奪取了南陽郡。南陽可是當時人口最多的郡,一般逃難的都跑到這裡來,比如諸葛亮一家。所以劉表佔領這裡以後,袁術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個戰略位置。正常人的思維一定是不顧一切地奪回來才是。可是袁術不這麼想,他認為連孫堅都打不過的人,不是他能惹得起的,所以他調轉了槍頭,直奔淮南而來。這個時候才是他人生的巔峰時期,他先後擊敗了江東多位領袖,奪取了揚州大部分領地,徹底佔領了淮南地區。在孫策的幫助下,袁術的地盤更是再一次擴大,延伸到了揚州全境,徐州部分地區,與荊州的江夏一江之隔,幾乎整個東南片區都是他的底盤,人口號稱八百萬,這就是他的資本。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第三,稱帝是袁術一生最錯的棋。

在人口和地盤都達到了巔峰的時候,袁術居然貿然就想要在東南稱帝了!他當然是有這個實力的,也是有這個政治基礎的。實力是坐擁三州八百萬人口之地,政治基礎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當年孫權所擁有的人口都沒有他那麼多,地盤也跟他不相上下,不也稱帝了嗎?其實是時機的問題。當時天下諸侯雖然混亂不堪,可忠心於漢室的還是有的,可以說當時的曹操就是忠心於漢室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改朝換代的,就連董卓都沒敢自立為帝,只是做個權臣而已。他們知道王莽之亂后王莽的下場是怎樣的,所以不會有人隨便就篡位。而袁術再次開啟了東漢末年稱帝的先河,這讓他眾叛親離,成為了天下諸侯攻擊的目標。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第四,孫策反叛,成為袁術致命一擊。

現在看三國曆史,說孫策跟袁術借了三千兵馬自己去江東創業去了,其實這根本就是胡扯。當時的孫策可是袁術手下的大將,他之所以前往江東,也只是為了幫助袁術打江山而已。所以說當時孫策打下來的地盤都是袁術的地盤。這是袁術非常重要的一塊根基,如果袁術沒有稱帝的話,孫策尚且不敢反叛,因為他找不到理由。如果貿然反叛,那簡直跟呂布沒有任何區別了。當年袁術對孫策可是非常好的,甚至想要認他做乾兒子。而袁術稱帝,成為孫策反叛的一個契機,當時他坐鎮江東,雖然手下大將有不少是袁術的舊部,但是現在大多數跟自己的關係都不錯。再加上孫堅舊部的相助,孫策成功反叛袁術,將江東地盤從袁術的勢力範圍內挖了出去,這是給袁術的致命一擊。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因為袁術自己就打算在江東建立基業了,所有一切都是圍繞江東作安排的。他現在在淮南,可是有一天天下諸侯前來攻打的時候,他依舊可以退回到江東地區,扼守長江天塹,建立自己的諸侯國。可是現在他失去了江東地區,還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孫策。只能怪他看人的眼光不準,如此凌厲的一把劍,他也敢拿在手裡隨意使喚。現在很多史料認為他是因為孫策而成功,也是因為孫策而失敗。我倒覺得孫策跟他的成功沒有必然關係,而孫策是導致袁術失敗的重要原因。“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總結:盛極一時到日薄西山,袁術只用了兩年時間。

袁術做了兩年皇帝,這兩年時間是他最難熬的時間。他一方面需要面對孫策的背叛,一方面需要抵擋曹操大軍的襲擾。他的底盤在不斷縮水,他這個皇帝的含金量也在逐漸降低。手下的將領諸多叛逃,他想過投靠那個庶出的哥哥袁紹,甚至也想落草為寇。不過他最終依舊認命了。開國皇帝這輩子是不能投降的,投降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選擇鬱鬱而終,不過大家知不知道,袁術開創兩年的王朝稱號是什麼呢?歡迎在下方留言。

清水空流
2019-06-04

一代豪傑曹操罵袁紹,庶子不足為謀。曹操罵袁術“冢中枯骨”。看來在曹操眼裡二袁都是無能之輩,只是躺在祖先功勞薄上等死的二世祖,其自身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本事站在曹操的角度來看,能入他法眼的只有大耳賊劉備,但實際上袁術絕非如此不堪,雖然能力有所欠缺。但本事到還是有的。至少比劉璋劉表之流強多了。袁術就是個 中二病重度患者。“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袁紹是庶出,袁術則是嫡出。在東漢黃巾起義失敗以後,但實際上東漢已經是名存實亡了,袁術以兗州刺史的身份發家,與曹操第一戰封丘之戰就被打的抱頭鼠竄,但袁術集團真經打。為了提振士氣。假借天命與民間讖緯,這時候還有了玉璽。也就僭號稱帝,號“仲家帝”天下震動。汝南袁氏名頭雖大,四世三公那是漢家給的,也就是說,誰都可篡漢稱帝你汝南袁氏就不行,名不正言不順,各處名士紛紛離去,僭號建國後,袁術起兵攻擊在徐州的呂布,被呂布殺的大敗,後來進攻豫州,許都都被查出擊敗。公元197年,曹操以討伐叛逆的名義,與孫策呂布一起進攻袁術。在天下群雄討伐之下,袁術就此潰敗就此一蹶不振。失敗以後的袁術想去找袁紹,路上被遭到曹操劫殺阻擊憤懣而死。《三國演義》裡說他想喝蜂蜜水不得而死。是不對 看 著很過癮。“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應該說,袁術最大的錯誤就是僭號稱帝,袁術之所以要稱帝應該是看到了漢統衰微,已經無法起復了,難道這一點就你袁術看的出來?李傕、郭汜亂長安,在關中相爭不斷,漢獻帝以至於無人管轄、袁術的野心就極度膨脹起來,不免就開始動起了小心思,而且袁術覺得那就有名的”代漢者當塗高”。袁術覺得是在說他自己,又加上撿到玉璽就覺得天命所歸。儘管諸侯各霸一方,但面子上還得推崇漢室,所以即便強大如曹操也不敢稱帝,也只能挾天子令諸侯。袁術跳出來稱帝就是最大失策。只要皇帝還在。受漢家皇恩最厚的就是汝南袁氏。袁術僭越不會有任何人相應,這時候稱帝就是主動找打,真正的的共逐之。門閥世家是東漢覆滅的原因,但這也是門閥世家不能成事的根本。“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應該說,在漢末剛剛露頭的時候,幾家大的“軍閥”幾乎都是世家出身,袁術,袁紹,公孫瓚,劉表。但最終沒有一個成事的 。最終成事的三家都可以說寒門出身。個人能力缺失。再高再大平臺也沒有用 。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 點評。

逍遥湖畔崽
2019-05-31

袁術有稱帝的能力,錯在太心急.

袁術是自董卓掌權以來最大的諸侯,三洲十一郡,掌握800萬人口,比袁紹地盤還大。

袁術很有戰略眼光:董卓掌權封袁術為後將軍,此官職不小,足見董卓對袁術的看重,另外袁術也很有戰略眼光,棄官逃到南陽當土財主,一方面他預感朝廷要生亂,董卓早晚要涼涼,另外他選的這個地方很有眼光,劉秀起兵就在南陽,城高體大200萬人口,這都是生產力.

袁術的過錯在太過心急,為人又高傲無比,在自身實力強硬的情況下選擇了與天下人作對,白白浪費了最好的機會,在如此敏感的時間,做了最錯誤的選擇。如果他能徐徐圖之,慢慢肅清各路勢力,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锦鲤小毛球
2019-06-02

袁術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但是他膽子不大野心卻不小,自己妄自尊大還喜歡一意孤行。最重要的是他不僅沒有治世的雄才大略還不會善加利用人才。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東漢第一蠢人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其實從個人背景硬件方面說,袁術可以說是整個東漢末年條件最好。他出身於號稱“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而且是嫡子,其家族的門生故吏遍佈全國,可以說佔據了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三國志》記載袁術“歷職內外,後為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可見其年紀輕輕就已經在朝局當中混的如魚得水了。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袁術在南陽發跡後聚集了一大批仰慕汝南袁氏的英雄豪傑(如孫堅等),希望在其領導下力挽東漢末年動盪的危局。但是袁術既沒有胸懷天下的抱負也沒有善於用人的智慧,自命不凡又斤斤計較。他把自己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對天下大勢又稀裡糊塗理不清楚 ,尤其是在壽春稱帝后寒了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心。這種公然與天下人為敵的行徑可以說是袁術一生做的最大的蠢事。
“冢中枯骨”的袁術是怎樣一個人,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如果袁術是生在和平年代,他應該能憑藉其家世在官場混的不錯。但是僅僅依靠他在官場上玩的那套小手段小聰明是無法在風雲激盪,豪傑並起的亂世中立足的。加上他又處在無數雙眼睛緊盯的高位,一旦言行失當必將萬劫不復。而袁術又恰恰是一個志大才疏,格局不大的自私之人。身處亂世,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袁術的悲慘的命運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野马说历史
2019-05-31

我是馬野,我來回答

在我回答之前,咱們先看看古人怎麼評判他的

如何評價袁術?

蒯越:袁術勇而無斷。

孔融: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陳圭: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子登策之,比之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

陳登: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

何夔: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術無信順之實,而望天人之助,此不可以得志於天下。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述袁術的一生:

一、出身名門

袁術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

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神仙託夢給他母親,說她懷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由於袁術的庶兄袁紹是過繼於其伯父袁成的養子,因此史書普稱袁術為袁紹的堂弟,其實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但是袁紹母親僅是個婢女,袁紹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頗見低微。

年輕時以有俠氣出名,經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後來有很大改變。他被舉薦為孝廉,經多次調任做到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漢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掌握朝政大權,袁術與袁紹得到了何進的拉攏。

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殺害何進,袁術與吳匡合力進攻皇宮,宦官們手持武器負隅頑抗,袁術火燒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脅迫十常侍棄皇宮出逃。

二、討伐董卓

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袁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引兵從術。

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奢姿無厭,百姓患之。袁術於是和孫堅聯手,上表行孫堅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孫堅領軍出征,袁術在後方提供糧草補給。

後孫堅率軍於陽人擊敗董卓軍的胡軫、呂布,斬殺了華雄,取得大捷。此時有人便向袁術進言:“孫堅倘若佔據洛陽,發展勢力,將難以制約。如果任其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袁術擔心孫堅會尾大不掉,便不運軍糧給孫堅。

孫堅便連夜趕回嚴辭切責袁術,袁術慚愧,立即給孫堅調發軍糧。孫堅回到前線後乃率軍攻入洛陽,分兵出函谷關。後來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豫州,袁紹以會稽的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

三、割踞淮南

袁紹想立漢宗室劉虞為帝,派人通知袁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持。但是袁術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

當時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袁紹以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此後袁術轉而與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與袁紹相互爭霸。

但是群雄大多依附袁紹,袁術大怒說:“這些豎子不跟隨我,反而跟隨我家的奴僕嗎?”還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袁紹於是聯合劉表,想南北鉗制袁術,袁術召回孫堅率軍攻打劉表,不久後孫堅征討劉表時戰死。

為了消滅袁紹的盟友曹操,袁術聯同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揮軍攻擊兗州。袁術屯軍於封丘,之後又有黑山賊的餘部以及匈奴於扶羅等助戰,與曹操戰於匡亭,但是大敗。

袁術退保雍丘,南迴壽春,守將陳瑀不讓其入城,袁術退守陰陵,集合軍隊攻擊陳瑀,陳瑀逃回下邳。袁術又率領餘部前往九江郡,殺死了揚州刺史陳溫而自領揚州牧,又兼稱徐州伯,封部將張勳、橋蕤為大將軍。

李傕等攻入長安後,想結交袁術,於是授左將軍,假節,進封陽翟侯,並派遣太傅馬日磾到各地給受封的將軍侯爵舉行拜授儀式,袁術搶了馬日磾所攜的軍中符節,然後把他關押起來不再放他回去。

興平元年(194年),袁術攻徐州,與劉備相持於盱眙、淮陰,雙方互有勝敗。後呂布趁機奪取徐州,袁術於是打敗了劉備,佔領了徐州廣陵等地。以吳景為廣陵太守。

興平二年(195年)春正月,曹操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據《魏略》記載,曹操一次外出時遇袁術部曲追殺,幸得曹真(原名秦真)之父秦邵(字伯南),冒名頂替,袁術部曲誤以為他就是曹操,遂殺之而去,使曹操躲過一劫。

四、僭號天子

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自己,故袁術獲得玉璽後,常有稱帝的野心和意圖。

興平二年(195年)冬天,董卓餘部李傕和郭汜在弘農郡的曹陽澗一帶追擊漢獻帝及公卿百官,保護漢獻帝和文武百官的楊奉被涼州軍打敗,獻帝隻身逃到黃河北邊去了。

袁術以為時機已到,召集部屬們開會說:“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們都願歸附於我。我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眾人聽了,誰也不敢再說什麼,只有主簿閻象發言道:“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並論吧!”袁術聽了閻象這番話不吭聲,心裡卻是非常惱怒。

時過不久,河內人張鮍為他卜卦,說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為理由,於建安二年(197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

袁術稱帝后,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還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壇。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揮霍無度。後宮妻妾有數百人,皆穿羅綺麗裝,精美的食品應有盡有,而他軍中的士兵卻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

在他的腐敗統治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袁術是怎麼死的?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欲將帝號歸於袁紹,於是袁術前往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結果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

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六月,退軍至江亭。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嘆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怎麼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鬥餘而死。

袁術從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壽春,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依附袁術的故吏廬江太守劉勳。孫策破劉勳後,袁術的家眷被孫策所得。後來,袁術兒子袁耀仕吳為郎中,袁術的女兒成為孫權的夫人,袁耀的女兒又許配給孫權的兒子。

袁術墓址在哪裡?

袁術墓有三說:一說在縣治南三百步;二說在泛水鎮南郊;三說在寶應縣城北挖得鐵棺,以為是袁術墓。

經過劉寶楠考訂,“今縣城在漢代為平安地,其葬於平安,無足異者。泛水古墓無袁術明文,不額以傳言為實據。縣治北鐵棺鐫曰袁術墓,古人題和曰某柩,不曰某墓。且無舍其官爵,直書名諱之理,況術襲帝號,其黨葬之,多有鹵莽。

我的評價是無勇無謀,優柔寡斷,自私自利自大。

個人愚見,歡迎批評指正

點關注,後續將有更精彩的內容奉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