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13歲女娃獨自照顧病父6年,長大想當醫生為父治病
李氏唐朝
1/7 午飯時間到了。從蜂窩煤爐上,將一個平底鍋端下來,穿過翻滾的熱氣,何巧拿出熱好的剩菜,端著走進另一個屋子,叫父親起來吃飯——這個家,除她之外只有癱瘓在床的父親,給父親端飯喂藥、翻身擦洗,構成了父女倆日常生活中最動人的圖景。
2/7 何巧的童年,其實在7歲時就結束了。她的老家在安康山區,土房倒塌後,一家三口便在安康漢濱區陳家溝租了間平房。7歲那年,父親何明軍在煤礦打工,一次塌方事故,導致高位截癱,至今腰部以下沒有知覺。
3/7 出院以後,14萬元的賠償款除了4萬多元的住院費,多年來的後續治療早已讓這個家庭困苦不堪。這個文文弱弱,甚至略帶靦腆的女孩,開始和母親一起,照顧父母。一年後,母親外出打工,後來回到家,與父親辦理了離婚手續,離開這個家。
4/7 至此,家裡的經濟來源全都斷了,何巧成了整個家庭的頂樑柱,她不僅要上學,還得承擔起家裡所有的家務。常年的臥床,讓何明軍的雙腿和腳掌日漸萎縮和變形。“這麼多年了,最對不起的人就是我女兒,”何明軍說,女兒今年只有13歲,在別的家裡,這正是最天真、最沒有煩惱的年紀,而自己的女兒,卻像是一夜間長大,這其中需要承擔多少委屈。
5/7 何明軍癱瘓在床,身邊幾乎離不開人,女兒就是他的腿,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他的吃喝拉撒,“女兒買來喜歡吃的東西自己都不吃,都讓給了我。”雖然艱辛,但何巧並沒有放棄。見到記者採訪,她迎上去,怯怯的打了一個招呼,很快便轉過身子,跑到灶房。
6/7 雖然艱辛,但何巧並沒有放棄。見到記者採訪,她迎上去,怯怯的打了一個招呼,很快便轉過身子,跑到灶房。灶房中,只有一張桌子,吃飯時當作飯桌,不吃飯了,當作何巧的書桌。何巧上六年級,從家到學校,步行10來分鐘,中午放學,她仍然得抽空回趟家,順路再買點飯菜。何明軍致殘後,每月可以領到600多元低保,這筆錢除了供他每月吃藥,還得維繫整個家庭的運轉。
7/7 “這個孩子太不容易了,”何巧的姑媽說,何巧是個很上進的孩子,學習很勤奮,很少會埋怨,也很少哭。每隔幾天,姑媽都會從家裡過來,幫忙照看一下,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何巧才能有難得的休息時間。何巧說,“最大的願望是當醫生,讓爸爸的病早點好起來。”她說:“我必須努力,必須堅強才行!”歡迎關注頭條號“李氏唐朝”,這是一個用圖片講故事的地方。
2017-06-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