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是哪兩個將軍之間展開的?

10 個回答
梓蕤
2019-08-22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蘇德戰爭時期,雙方都很熱衷進行鉗形攻勢,對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對其南北夾擊。1943年希特勒為了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箭之仇,鼓搗了堡壘計劃,以消滅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普羅霍羅夫卡是個戰略要衝,只要被德軍佔領,從東邊過來的蘇軍想向在庫爾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蘇軍會被孤立起來,補給,彈藥,傷員的運送都很困難,對蘇軍形成合圍之勢,甚至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就蕩然無存。因此瓦圖京下了死命令,普羅霍羅夫卡必須得守住,也就出現了蘇軍和德軍都不謀而合地選擇在此決戰。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蘇德戰爭時期,雙方都很熱衷進行鉗形攻勢,對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對其南北夾擊。1943年希特勒為了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箭之仇,鼓搗了堡壘計劃,以消滅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普羅霍羅夫卡是個戰略要衝,只要被德軍佔領,從東邊過來的蘇軍想向在庫爾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蘇軍會被孤立起來,補給,彈藥,傷員的運送都很困難,對蘇軍形成合圍之勢,甚至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就蕩然無存。因此瓦圖京下了死命令,普羅霍羅夫卡必須得守住,也就出現了蘇軍和德軍都不謀而合地選擇在此決戰。

(瓦圖京)
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約為30噸,由76毫米主炮充當主要火力,厚達47毫米前傾斜裝甲,正面裝甲厚達60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彈擊中也容易彈開。由於裝備了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使得其每小時最高行駛速度超過了55公里,從而具備了非常好的機動性。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蘇德戰爭時期,雙方都很熱衷進行鉗形攻勢,對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對其南北夾擊。1943年希特勒為了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箭之仇,鼓搗了堡壘計劃,以消滅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普羅霍羅夫卡是個戰略要衝,只要被德軍佔領,從東邊過來的蘇軍想向在庫爾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蘇軍會被孤立起來,補給,彈藥,傷員的運送都很困難,對蘇軍形成合圍之勢,甚至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就蕩然無存。因此瓦圖京下了死命令,普羅霍羅夫卡必須得守住,也就出現了蘇軍和德軍都不謀而合地選擇在此決戰。

(瓦圖京)
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約為30噸,由76毫米主炮充當主要火力,厚達47毫米前傾斜裝甲,正面裝甲厚達60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彈擊中也容易彈開。由於裝備了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使得其每小時最高行駛速度超過了55公里,從而具備了非常好的機動性。而德軍坦克部隊裡的王牌,則是名噪一時的虎式坦克,重達50噸。它的裝甲厚度為102毫米,T-34的正面攻擊對它幾乎毫無作用,即使是側面和背面這些防護比較薄弱的區域,裝甲厚度也達到了82毫米,超過了T-34的正面裝甲。最令蘇軍聞風喪膽的是其射程超過2公里的88毫米炮,幾乎可以秒殺二戰時期所有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它還極為精準,曾在近1100米的距離連續5次命中一個臉盆大小的目標。

跟德軍的坦克相比,蘇軍的坦克雖然在火力和裝甲方面遜色不少,但卻可以在數量上進行彌補。蘇軍參加普羅霍羅夫卡戰役的坦克共有503輛,其中T-34坦克至少233輛。相比於德軍,蘇軍的坦克數量佔有2.5比1的數量優勢。而且虎式坦克生產過於緩慢,1月只能生產25輛,而T-34由於廉價且製造簡便,一個月至少可以生產上千輛。這也就決定了德軍無法通過後援補給改變數量上的劣勢。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蘇德戰爭時期,雙方都很熱衷進行鉗形攻勢,對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對其南北夾擊。1943年希特勒為了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箭之仇,鼓搗了堡壘計劃,以消滅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普羅霍羅夫卡是個戰略要衝,只要被德軍佔領,從東邊過來的蘇軍想向在庫爾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蘇軍會被孤立起來,補給,彈藥,傷員的運送都很困難,對蘇軍形成合圍之勢,甚至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就蕩然無存。因此瓦圖京下了死命令,普羅霍羅夫卡必須得守住,也就出現了蘇軍和德軍都不謀而合地選擇在此決戰。

(瓦圖京)
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約為30噸,由76毫米主炮充當主要火力,厚達47毫米前傾斜裝甲,正面裝甲厚達60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彈擊中也容易彈開。由於裝備了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使得其每小時最高行駛速度超過了55公里,從而具備了非常好的機動性。而德軍坦克部隊裡的王牌,則是名噪一時的虎式坦克,重達50噸。它的裝甲厚度為102毫米,T-34的正面攻擊對它幾乎毫無作用,即使是側面和背面這些防護比較薄弱的區域,裝甲厚度也達到了82毫米,超過了T-34的正面裝甲。最令蘇軍聞風喪膽的是其射程超過2公里的88毫米炮,幾乎可以秒殺二戰時期所有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它還極為精準,曾在近1100米的距離連續5次命中一個臉盆大小的目標。

跟德軍的坦克相比,蘇軍的坦克雖然在火力和裝甲方面遜色不少,但卻可以在數量上進行彌補。蘇軍參加普羅霍羅夫卡戰役的坦克共有503輛,其中T-34坦克至少233輛。相比於德軍,蘇軍的坦克數量佔有2.5比1的數量優勢。而且虎式坦克生產過於緩慢,1月只能生產25輛,而T-34由於廉價且製造簡便,一個月至少可以生產上千輛。這也就決定了德軍無法通過後援補給改變數量上的劣勢。

庫爾斯克會戰僵持了一個星期,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卻只向前推進了20公里,而從北部進攻的第9集團軍只前進了10公里,卻損失慘重。德軍見無法從正面突破蘇軍的防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希特勒將第二黨衛裝甲軍的近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

7月12日凌晨,德國空軍出動近千架飛機,開始對蘇軍防線進行狂轟濫炸。早上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進攻,兩軍在普羅霍羅夫郊外的原野上遭遇。保羅·豪塞爾採用了楔形佈陣,也就是把虎式坦克安排在尖端,把眾多馬克-4型輕型坦克安置在兩側。德軍的目的是利用虎式坦克幾乎無堅不摧的重型裝甲,突破蘇軍的防線。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蘇德戰爭時期,雙方都很熱衷進行鉗形攻勢,對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對其南北夾擊。1943年希特勒為了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箭之仇,鼓搗了堡壘計劃,以消滅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普羅霍羅夫卡是個戰略要衝,只要被德軍佔領,從東邊過來的蘇軍想向在庫爾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蘇軍會被孤立起來,補給,彈藥,傷員的運送都很困難,對蘇軍形成合圍之勢,甚至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就蕩然無存。因此瓦圖京下了死命令,普羅霍羅夫卡必須得守住,也就出現了蘇軍和德軍都不謀而合地選擇在此決戰。

(瓦圖京)
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約為30噸,由76毫米主炮充當主要火力,厚達47毫米前傾斜裝甲,正面裝甲厚達60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彈擊中也容易彈開。由於裝備了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使得其每小時最高行駛速度超過了55公里,從而具備了非常好的機動性。而德軍坦克部隊裡的王牌,則是名噪一時的虎式坦克,重達50噸。它的裝甲厚度為102毫米,T-34的正面攻擊對它幾乎毫無作用,即使是側面和背面這些防護比較薄弱的區域,裝甲厚度也達到了82毫米,超過了T-34的正面裝甲。最令蘇軍聞風喪膽的是其射程超過2公里的88毫米炮,幾乎可以秒殺二戰時期所有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它還極為精準,曾在近1100米的距離連續5次命中一個臉盆大小的目標。

跟德軍的坦克相比,蘇軍的坦克雖然在火力和裝甲方面遜色不少,但卻可以在數量上進行彌補。蘇軍參加普羅霍羅夫卡戰役的坦克共有503輛,其中T-34坦克至少233輛。相比於德軍,蘇軍的坦克數量佔有2.5比1的數量優勢。而且虎式坦克生產過於緩慢,1月只能生產25輛,而T-34由於廉價且製造簡便,一個月至少可以生產上千輛。這也就決定了德軍無法通過後援補給改變數量上的劣勢。

庫爾斯克會戰僵持了一個星期,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卻只向前推進了20公里,而從北部進攻的第9集團軍只前進了10公里,卻損失慘重。德軍見無法從正面突破蘇軍的防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希特勒將第二黨衛裝甲軍的近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

7月12日凌晨,德國空軍出動近千架飛機,開始對蘇軍防線進行狂轟濫炸。早上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進攻,兩軍在普羅霍羅夫郊外的原野上遭遇。保羅·豪塞爾採用了楔形佈陣,也就是把虎式坦克安排在尖端,把眾多馬克-4型輕型坦克安置在兩側。德軍的目的是利用虎式坦克幾乎無堅不摧的重型裝甲,突破蘇軍的防線。

保羅·豪塞爾

而為了打擊德軍的坦克,瓦圖京利用T-34的靈活性,衝入德軍的坦克群,進行貼身肉搏戰,以彌補火力和裝甲上的劣勢。在第一波攻勢中,蘇軍的25輛T-34坦克組成的突擊隊,全速向德軍的坦克陣地發起衝擊。這些T-34大多數成為炮灰,但是仍有幾輛坦克衝進了德軍的陣線,和德軍的坦克混雜在一起,也打亂的德軍坦克的進攻隊形,為後續的坦克分隊再次衝擊創造了條件。在蘇軍的人海戰術中,儘管虎式坦克可以單挑T-34,但是也雙拳難敵四手,源源不斷湧上來的T-34給虎式坦克造成了不少的困擾,這種自殺式的攻擊手法,讓笨重的虎式坦克措手不及。

蘇軍落後的坦克戰術是不得已而為之,然而這種化整為零的將T-34坦克分散使用,讓蘇軍的坦克被各個擊破,沒有發揮數量的優勢。而且在戰鬥剛打響時,蘇軍犯了一個致命的失誤,火炮火力支援沒有和坦克的衝擊進行配合。蘇軍的大口徑火炮率先開火,雖然摧毀了一些德軍坦克,但是等蘇軍坦克發起衝鋒時,德軍新的坦克已經進行補位,以保證陣型的穩定。而蘇軍的火炮則因為過早的暴露位置,被德軍飛機迅速摧毀,完全沒有起到掩護坦克衝鋒的效果。

更讓人詫異的是蘇軍在戰前不但沒有偵察地形,甚至沒有仔細研究過德軍的部署就發動了反擊。導致蘇軍坦克在衝擊德軍虎式坦克時,竟然跌進了友軍以前挖的反坦克壕,造成了不必要的非戰鬥性損失。而且T-34坦克在通信聯絡上非常脆弱,一隊T-34坦克被德軍的88高炮擊毀後,後面的T-34卻沒獲取前方的敵情,繼續飛蛾撲火往同一個方向進發。結果連續在同一位置被狙擊。蘇軍坦克看起來很多,但卻沒能形成有機的整體,各自為戰,戰鬥力大打折扣。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蘇德戰爭時期,雙方都很熱衷進行鉗形攻勢,對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對其南北夾擊。1943年希特勒為了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箭之仇,鼓搗了堡壘計劃,以消滅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普羅霍羅夫卡是個戰略要衝,只要被德軍佔領,從東邊過來的蘇軍想向在庫爾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蘇軍會被孤立起來,補給,彈藥,傷員的運送都很困難,對蘇軍形成合圍之勢,甚至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就蕩然無存。因此瓦圖京下了死命令,普羅霍羅夫卡必須得守住,也就出現了蘇軍和德軍都不謀而合地選擇在此決戰。

(瓦圖京)
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約為30噸,由76毫米主炮充當主要火力,厚達47毫米前傾斜裝甲,正面裝甲厚達60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彈擊中也容易彈開。由於裝備了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使得其每小時最高行駛速度超過了55公里,從而具備了非常好的機動性。而德軍坦克部隊裡的王牌,則是名噪一時的虎式坦克,重達50噸。它的裝甲厚度為102毫米,T-34的正面攻擊對它幾乎毫無作用,即使是側面和背面這些防護比較薄弱的區域,裝甲厚度也達到了82毫米,超過了T-34的正面裝甲。最令蘇軍聞風喪膽的是其射程超過2公里的88毫米炮,幾乎可以秒殺二戰時期所有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它還極為精準,曾在近1100米的距離連續5次命中一個臉盆大小的目標。

跟德軍的坦克相比,蘇軍的坦克雖然在火力和裝甲方面遜色不少,但卻可以在數量上進行彌補。蘇軍參加普羅霍羅夫卡戰役的坦克共有503輛,其中T-34坦克至少233輛。相比於德軍,蘇軍的坦克數量佔有2.5比1的數量優勢。而且虎式坦克生產過於緩慢,1月只能生產25輛,而T-34由於廉價且製造簡便,一個月至少可以生產上千輛。這也就決定了德軍無法通過後援補給改變數量上的劣勢。

庫爾斯克會戰僵持了一個星期,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卻只向前推進了20公里,而從北部進攻的第9集團軍只前進了10公里,卻損失慘重。德軍見無法從正面突破蘇軍的防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希特勒將第二黨衛裝甲軍的近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

7月12日凌晨,德國空軍出動近千架飛機,開始對蘇軍防線進行狂轟濫炸。早上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進攻,兩軍在普羅霍羅夫郊外的原野上遭遇。保羅·豪塞爾採用了楔形佈陣,也就是把虎式坦克安排在尖端,把眾多馬克-4型輕型坦克安置在兩側。德軍的目的是利用虎式坦克幾乎無堅不摧的重型裝甲,突破蘇軍的防線。

保羅·豪塞爾

而為了打擊德軍的坦克,瓦圖京利用T-34的靈活性,衝入德軍的坦克群,進行貼身肉搏戰,以彌補火力和裝甲上的劣勢。在第一波攻勢中,蘇軍的25輛T-34坦克組成的突擊隊,全速向德軍的坦克陣地發起衝擊。這些T-34大多數成為炮灰,但是仍有幾輛坦克衝進了德軍的陣線,和德軍的坦克混雜在一起,也打亂的德軍坦克的進攻隊形,為後續的坦克分隊再次衝擊創造了條件。在蘇軍的人海戰術中,儘管虎式坦克可以單挑T-34,但是也雙拳難敵四手,源源不斷湧上來的T-34給虎式坦克造成了不少的困擾,這種自殺式的攻擊手法,讓笨重的虎式坦克措手不及。

蘇軍落後的坦克戰術是不得已而為之,然而這種化整為零的將T-34坦克分散使用,讓蘇軍的坦克被各個擊破,沒有發揮數量的優勢。而且在戰鬥剛打響時,蘇軍犯了一個致命的失誤,火炮火力支援沒有和坦克的衝擊進行配合。蘇軍的大口徑火炮率先開火,雖然摧毀了一些德軍坦克,但是等蘇軍坦克發起衝鋒時,德軍新的坦克已經進行補位,以保證陣型的穩定。而蘇軍的火炮則因為過早的暴露位置,被德軍飛機迅速摧毀,完全沒有起到掩護坦克衝鋒的效果。

更讓人詫異的是蘇軍在戰前不但沒有偵察地形,甚至沒有仔細研究過德軍的部署就發動了反擊。導致蘇軍坦克在衝擊德軍虎式坦克時,竟然跌進了友軍以前挖的反坦克壕,造成了不必要的非戰鬥性損失。而且T-34坦克在通信聯絡上非常脆弱,一隊T-34坦克被德軍的88高炮擊毀後,後面的T-34卻沒獲取前方的敵情,繼續飛蛾撲火往同一個方向進發。結果連續在同一位置被狙擊。蘇軍坦克看起來很多,但卻沒能形成有機的整體,各自為戰,戰鬥力大打折扣。

蘇軍雖然犯了很多致命的錯誤,但是蘇軍的將士在一整天的時間裡,發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熱血衝擊。特別是蘇聯軍人表現出了空前的視死如歸的精神,駕駛T-34直接迎面撞上虎式坦克,蘇軍立志要將德軍堵在普羅霍羅夫卡。戰鬥很快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已經殺紅了眼。不少坦克兵在坦克被擊中後,爬出座艙,在坦克的殘骸旁用輕武器與對方廝殺,甚至進行赤手空拳的肉搏戰。慘烈的戰鬥一直進行到了夜晚,精疲力竭的雙方才停了下來。蘇聯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司令員羅特米斯特羅夫,檢查了一天的戰況,發現蘇軍雖未能完成摧毀德軍坦克的任務,但至少將德軍的攻勢擋住了。

雙方在普羅霍羅夫卡戰役的損失一直是個謎。官方的說法是雙方都損失坦克350輛左右,而學者則認為蘇軍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在400輛左右,德軍損失接近總兵力的30%,也就是隻有6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雙方的戰損比高達7比1。甚至有西方學者聲稱蘇軍的坦克在此役基本上全部報廢。然而這種說辭卻有違常理,如果德軍坦克的損失只有數十輛,德軍是如何從庫爾斯克突圍中能夠降低損失,而蘇軍坦克如果全軍覆沒,在會戰後期蘇軍如何繼續發起大規模反攻,並最終取得會戰的勝利。

庫爾斯克會戰中,普羅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戰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這場戰役的對戰雙方將領為蘇軍的瓦圖京與德軍的保羅·豪塞爾。1943年7月12日是個歷史性的日子,在殘酷的坦克戰中,蘇軍迫使德軍轉入防禦,德軍雖然以較小的損失,重創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卻未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意味著德軍從南面攻入庫爾斯克的戰略意圖泡湯。

蘇德戰爭時期,雙方都很熱衷進行鉗形攻勢,對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對其南北夾擊。1943年希特勒為了報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箭之仇,鼓搗了堡壘計劃,以消滅庫爾斯克地區的蘇軍。普羅霍羅夫卡是個戰略要衝,只要被德軍佔領,從東邊過來的蘇軍想向在庫爾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蘇軍會被孤立起來,補給,彈藥,傷員的運送都很困難,對蘇軍形成合圍之勢,甚至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就蕩然無存。因此瓦圖京下了死命令,普羅霍羅夫卡必須得守住,也就出現了蘇軍和德軍都不謀而合地選擇在此決戰。

(瓦圖京)
蘇軍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約為30噸,由76毫米主炮充當主要火力,厚達47毫米前傾斜裝甲,正面裝甲厚達60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彈擊中也容易彈開。由於裝備了5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使得其每小時最高行駛速度超過了55公里,從而具備了非常好的機動性。而德軍坦克部隊裡的王牌,則是名噪一時的虎式坦克,重達50噸。它的裝甲厚度為102毫米,T-34的正面攻擊對它幾乎毫無作用,即使是側面和背面這些防護比較薄弱的區域,裝甲厚度也達到了82毫米,超過了T-34的正面裝甲。最令蘇軍聞風喪膽的是其射程超過2公里的88毫米炮,幾乎可以秒殺二戰時期所有坦克的正面裝甲。而且它還極為精準,曾在近1100米的距離連續5次命中一個臉盆大小的目標。

跟德軍的坦克相比,蘇軍的坦克雖然在火力和裝甲方面遜色不少,但卻可以在數量上進行彌補。蘇軍參加普羅霍羅夫卡戰役的坦克共有503輛,其中T-34坦克至少233輛。相比於德軍,蘇軍的坦克數量佔有2.5比1的數量優勢。而且虎式坦克生產過於緩慢,1月只能生產25輛,而T-34由於廉價且製造簡便,一個月至少可以生產上千輛。這也就決定了德軍無法通過後援補給改變數量上的劣勢。

庫爾斯克會戰僵持了一個星期,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卻只向前推進了20公里,而從北部進攻的第9集團軍只前進了10公里,卻損失慘重。德軍見無法從正面突破蘇軍的防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希特勒將第二黨衛裝甲軍的近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

7月12日凌晨,德國空軍出動近千架飛機,開始對蘇軍防線進行狂轟濫炸。早上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進攻,兩軍在普羅霍羅夫郊外的原野上遭遇。保羅·豪塞爾採用了楔形佈陣,也就是把虎式坦克安排在尖端,把眾多馬克-4型輕型坦克安置在兩側。德軍的目的是利用虎式坦克幾乎無堅不摧的重型裝甲,突破蘇軍的防線。

保羅·豪塞爾

而為了打擊德軍的坦克,瓦圖京利用T-34的靈活性,衝入德軍的坦克群,進行貼身肉搏戰,以彌補火力和裝甲上的劣勢。在第一波攻勢中,蘇軍的25輛T-34坦克組成的突擊隊,全速向德軍的坦克陣地發起衝擊。這些T-34大多數成為炮灰,但是仍有幾輛坦克衝進了德軍的陣線,和德軍的坦克混雜在一起,也打亂的德軍坦克的進攻隊形,為後續的坦克分隊再次衝擊創造了條件。在蘇軍的人海戰術中,儘管虎式坦克可以單挑T-34,但是也雙拳難敵四手,源源不斷湧上來的T-34給虎式坦克造成了不少的困擾,這種自殺式的攻擊手法,讓笨重的虎式坦克措手不及。

蘇軍落後的坦克戰術是不得已而為之,然而這種化整為零的將T-34坦克分散使用,讓蘇軍的坦克被各個擊破,沒有發揮數量的優勢。而且在戰鬥剛打響時,蘇軍犯了一個致命的失誤,火炮火力支援沒有和坦克的衝擊進行配合。蘇軍的大口徑火炮率先開火,雖然摧毀了一些德軍坦克,但是等蘇軍坦克發起衝鋒時,德軍新的坦克已經進行補位,以保證陣型的穩定。而蘇軍的火炮則因為過早的暴露位置,被德軍飛機迅速摧毀,完全沒有起到掩護坦克衝鋒的效果。

更讓人詫異的是蘇軍在戰前不但沒有偵察地形,甚至沒有仔細研究過德軍的部署就發動了反擊。導致蘇軍坦克在衝擊德軍虎式坦克時,竟然跌進了友軍以前挖的反坦克壕,造成了不必要的非戰鬥性損失。而且T-34坦克在通信聯絡上非常脆弱,一隊T-34坦克被德軍的88高炮擊毀後,後面的T-34卻沒獲取前方的敵情,繼續飛蛾撲火往同一個方向進發。結果連續在同一位置被狙擊。蘇軍坦克看起來很多,但卻沒能形成有機的整體,各自為戰,戰鬥力大打折扣。

蘇軍雖然犯了很多致命的錯誤,但是蘇軍的將士在一整天的時間裡,發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熱血衝擊。特別是蘇聯軍人表現出了空前的視死如歸的精神,駕駛T-34直接迎面撞上虎式坦克,蘇軍立志要將德軍堵在普羅霍羅夫卡。戰鬥很快陷入了膠著狀態,雙方已經殺紅了眼。不少坦克兵在坦克被擊中後,爬出座艙,在坦克的殘骸旁用輕武器與對方廝殺,甚至進行赤手空拳的肉搏戰。慘烈的戰鬥一直進行到了夜晚,精疲力竭的雙方才停了下來。蘇聯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司令員羅特米斯特羅夫,檢查了一天的戰況,發現蘇軍雖未能完成摧毀德軍坦克的任務,但至少將德軍的攻勢擋住了。

雙方在普羅霍羅夫卡戰役的損失一直是個謎。官方的說法是雙方都損失坦克350輛左右,而學者則認為蘇軍損失坦克和自行火炮在400輛左右,德軍損失接近總兵力的30%,也就是隻有6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雙方的戰損比高達7比1。甚至有西方學者聲稱蘇軍的坦克在此役基本上全部報廢。然而這種說辭卻有違常理,如果德軍坦克的損失只有數十輛,德軍是如何從庫爾斯克突圍中能夠降低損失,而蘇軍坦克如果全軍覆沒,在會戰後期蘇軍如何繼續發起大規模反攻,並最終取得會戰的勝利。

不官結果怎樣,蘇軍在這場坦克戰中阻滯了德軍的進攻,讓德軍的坦克無法發揮快速迂迴穿插殲敵的效果。蘇軍以慘烈的代價使德軍的閃擊戰,變成了德軍最為頭疼的消耗戰。這也使得蘇軍在普羅霍羅夫卡戰役中雖然殲敵數可能與德軍有著懸殊的差距,但是卻獲得了戰略的成功,拖跨了德軍的進攻節奏。德軍戰果顯著,卻在戰略上徹底輸了。

赛门之略
2019-08-05

我們知道蔣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輕易使用的。1946年秋,為了奪取我解放區重鎮濟寧,蔣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時出動了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第五軍這兩支王牌部隊,同時向鉅野和鄆城進攻,企圖打通菏澤至濟寧的交通線,最後與其他部隊對劉伯承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形成合圍。

胡璉是一位優秀的防守型將領,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說,抗戰之羅店和石牌之戰可謂打出了名聲;而邱清泉是一位進攻型將領,外號“邱瘋子”,抗戰之崑崙山和龍陵之戰都是代表作。面對這兩股強敵的步步逼近,劉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終究都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而按軍委的意思就是兩支強敵都打,對其進行試探式進攻先摸一下對方的底子。

我們知道蔣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輕易使用的。1946年秋,為了奪取我解放區重鎮濟寧,蔣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時出動了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第五軍這兩支王牌部隊,同時向鉅野和鄆城進攻,企圖打通菏澤至濟寧的交通線,最後與其他部隊對劉伯承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形成合圍。

胡璉是一位優秀的防守型將領,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說,抗戰之羅店和石牌之戰可謂打出了名聲;而邱清泉是一位進攻型將領,外號“邱瘋子”,抗戰之崑崙山和龍陵之戰都是代表作。面對這兩股強敵的步步逼近,劉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終究都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而按軍委的意思就是兩支強敵都打,對其進行試探式進攻先摸一下對方的底子。

蔣介石下達進攻命令後,胡璉的整編11師突出於鉅野以南的章縫集地區,而邱清泉的第五軍則位於龍堌集附近。劉伯承得知這兩支強敵的動向後做出了戰略部署,一是巧設陣地誘敵深入,再集中兵力圍殲胡璉的整編11師各部;二是以一個縱隊採取機動防禦作戰,誘使邱清泉第五軍和胡璉部拉開距離,最後在龍固集將邱清泉牢牢牽制住,為圍殲章縫集的胡璉部爭取時間。

龍堌集十幾裡處的觀音集一帶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前沿陣地,當時邱清泉第五軍先頭部隊第第十九師部,率先向負責阻擊任務的陳再道二縱隊十四團發起了猛攻,觀音集處的一個小村莊瞬間一片火海,鉅野之一場硬碰硬的戰役也至此拉開了序幕。

我們知道蔣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輕易使用的。1946年秋,為了奪取我解放區重鎮濟寧,蔣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時出動了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第五軍這兩支王牌部隊,同時向鉅野和鄆城進攻,企圖打通菏澤至濟寧的交通線,最後與其他部隊對劉伯承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形成合圍。

胡璉是一位優秀的防守型將領,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說,抗戰之羅店和石牌之戰可謂打出了名聲;而邱清泉是一位進攻型將領,外號“邱瘋子”,抗戰之崑崙山和龍陵之戰都是代表作。面對這兩股強敵的步步逼近,劉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終究都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而按軍委的意思就是兩支強敵都打,對其進行試探式進攻先摸一下對方的底子。

蔣介石下達進攻命令後,胡璉的整編11師突出於鉅野以南的章縫集地區,而邱清泉的第五軍則位於龍堌集附近。劉伯承得知這兩支強敵的動向後做出了戰略部署,一是巧設陣地誘敵深入,再集中兵力圍殲胡璉的整編11師各部;二是以一個縱隊採取機動防禦作戰,誘使邱清泉第五軍和胡璉部拉開距離,最後在龍固集將邱清泉牢牢牽制住,為圍殲章縫集的胡璉部爭取時間。

龍堌集十幾裡處的觀音集一帶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前沿陣地,當時邱清泉第五軍先頭部隊第第十九師部,率先向負責阻擊任務的陳再道二縱隊十四團發起了猛攻,觀音集處的一個小村莊瞬間一片火海,鉅野之一場硬碰硬的戰役也至此拉開了序幕。

陳再道的二縱隊採取劉伯承的策略就是巧設陣地,在運動防禦中慢慢消耗第五軍的力量,首戰邱清泉就損失了七百餘人令其暴跳如雷,雙方經過五日的激戰過後,邱清泉依然沒能突破陳再道固守的龍堌集。此時章縫集一帶的槍聲仍未打響,警惕性很強的胡璉似乎嗅到了危機,遲遲不進入劉伯承的預設陣地,而龍堌集已經打了五天,二縱隊已經很疲勞,再硬碰下去戰線隨時會有崩潰的風險。

胡璉不愧是戰場老手,雖然龍堌集一帶與邱清泉激戰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非常的慘烈,但是明顯兵力過於單薄,胡璉察覺到了劉伯承有集中兵力合圍他的企圖。因此,非常謹慎的胡璉立即下了停止行軍的命令,並且依據有利地形修建起了防禦工事,構建了相互交叉的火力網,等待劉伯承主動來進攻,如果劉伯承此時不來進攻,等到邱清泉拿下龍堌集之後便可以與之會合,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後再奮力反擊。

我們知道蔣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輕易使用的。1946年秋,為了奪取我解放區重鎮濟寧,蔣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時出動了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第五軍這兩支王牌部隊,同時向鉅野和鄆城進攻,企圖打通菏澤至濟寧的交通線,最後與其他部隊對劉伯承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形成合圍。

胡璉是一位優秀的防守型將領,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說,抗戰之羅店和石牌之戰可謂打出了名聲;而邱清泉是一位進攻型將領,外號“邱瘋子”,抗戰之崑崙山和龍陵之戰都是代表作。面對這兩股強敵的步步逼近,劉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終究都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而按軍委的意思就是兩支強敵都打,對其進行試探式進攻先摸一下對方的底子。

蔣介石下達進攻命令後,胡璉的整編11師突出於鉅野以南的章縫集地區,而邱清泉的第五軍則位於龍堌集附近。劉伯承得知這兩支強敵的動向後做出了戰略部署,一是巧設陣地誘敵深入,再集中兵力圍殲胡璉的整編11師各部;二是以一個縱隊採取機動防禦作戰,誘使邱清泉第五軍和胡璉部拉開距離,最後在龍固集將邱清泉牢牢牽制住,為圍殲章縫集的胡璉部爭取時間。

龍堌集十幾裡處的觀音集一帶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前沿陣地,當時邱清泉第五軍先頭部隊第第十九師部,率先向負責阻擊任務的陳再道二縱隊十四團發起了猛攻,觀音集處的一個小村莊瞬間一片火海,鉅野之一場硬碰硬的戰役也至此拉開了序幕。

陳再道的二縱隊採取劉伯承的策略就是巧設陣地,在運動防禦中慢慢消耗第五軍的力量,首戰邱清泉就損失了七百餘人令其暴跳如雷,雙方經過五日的激戰過後,邱清泉依然沒能突破陳再道固守的龍堌集。此時章縫集一帶的槍聲仍未打響,警惕性很強的胡璉似乎嗅到了危機,遲遲不進入劉伯承的預設陣地,而龍堌集已經打了五天,二縱隊已經很疲勞,再硬碰下去戰線隨時會有崩潰的風險。

胡璉不愧是戰場老手,雖然龍堌集一帶與邱清泉激戰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非常的慘烈,但是明顯兵力過於單薄,胡璉察覺到了劉伯承有集中兵力合圍他的企圖。因此,非常謹慎的胡璉立即下了停止行軍的命令,並且依據有利地形修建起了防禦工事,構建了相互交叉的火力網,等待劉伯承主動來進攻,如果劉伯承此時不來進攻,等到邱清泉拿下龍堌集之後便可以與之會合,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後再奮力反擊。

而此時的劉伯承已經不能再等,決定趁胡璉立足未穩之際,星夜兼程主動出擊,開始向章縫集隱蔽移動以對整編11師各部進行分割穿插包圍。王宏坤的六縱隊率先出擊,試圖切斷胡璉11旅與其他部隊間的聯繫,沒想到撲了個空,胡璉這隻老狐狸像一隻刺蝟一樣將部隊縮成了一團,不給對手見縫插針的機會。

當胡璉發現劉伯承已經對其形成了合圍之勢後,胡璉憑藉著有利地形和強大的美式裝備並沒有亂了陣腳,而是決定在章縫集與劉伯承來一場硬碰硬的大決戰。經過五日的交手後,王家垓王宏坤的六縱隊和章縫集村落陳錫聯的三縱隊及楊勇的七縱隊打得異常激烈,但始終都沒能有效突破胡璉構建的防禦圈,雙方打得難捨難分。

我們知道蔣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輕易使用的。1946年秋,為了奪取我解放區重鎮濟寧,蔣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時出動了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第五軍這兩支王牌部隊,同時向鉅野和鄆城進攻,企圖打通菏澤至濟寧的交通線,最後與其他部隊對劉伯承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形成合圍。

胡璉是一位優秀的防守型將領,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說,抗戰之羅店和石牌之戰可謂打出了名聲;而邱清泉是一位進攻型將領,外號“邱瘋子”,抗戰之崑崙山和龍陵之戰都是代表作。面對這兩股強敵的步步逼近,劉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終究都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而按軍委的意思就是兩支強敵都打,對其進行試探式進攻先摸一下對方的底子。

蔣介石下達進攻命令後,胡璉的整編11師突出於鉅野以南的章縫集地區,而邱清泉的第五軍則位於龍堌集附近。劉伯承得知這兩支強敵的動向後做出了戰略部署,一是巧設陣地誘敵深入,再集中兵力圍殲胡璉的整編11師各部;二是以一個縱隊採取機動防禦作戰,誘使邱清泉第五軍和胡璉部拉開距離,最後在龍固集將邱清泉牢牢牽制住,為圍殲章縫集的胡璉部爭取時間。

龍堌集十幾裡處的觀音集一帶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前沿陣地,當時邱清泉第五軍先頭部隊第第十九師部,率先向負責阻擊任務的陳再道二縱隊十四團發起了猛攻,觀音集處的一個小村莊瞬間一片火海,鉅野之一場硬碰硬的戰役也至此拉開了序幕。

陳再道的二縱隊採取劉伯承的策略就是巧設陣地,在運動防禦中慢慢消耗第五軍的力量,首戰邱清泉就損失了七百餘人令其暴跳如雷,雙方經過五日的激戰過後,邱清泉依然沒能突破陳再道固守的龍堌集。此時章縫集一帶的槍聲仍未打響,警惕性很強的胡璉似乎嗅到了危機,遲遲不進入劉伯承的預設陣地,而龍堌集已經打了五天,二縱隊已經很疲勞,再硬碰下去戰線隨時會有崩潰的風險。

胡璉不愧是戰場老手,雖然龍堌集一帶與邱清泉激戰的晉冀魯豫野戰軍非常的慘烈,但是明顯兵力過於單薄,胡璉察覺到了劉伯承有集中兵力合圍他的企圖。因此,非常謹慎的胡璉立即下了停止行軍的命令,並且依據有利地形修建起了防禦工事,構建了相互交叉的火力網,等待劉伯承主動來進攻,如果劉伯承此時不來進攻,等到邱清泉拿下龍堌集之後便可以與之會合,兩股力量擰成一股繩後再奮力反擊。

而此時的劉伯承已經不能再等,決定趁胡璉立足未穩之際,星夜兼程主動出擊,開始向章縫集隱蔽移動以對整編11師各部進行分割穿插包圍。王宏坤的六縱隊率先出擊,試圖切斷胡璉11旅與其他部隊間的聯繫,沒想到撲了個空,胡璉這隻老狐狸像一隻刺蝟一樣將部隊縮成了一團,不給對手見縫插針的機會。

當胡璉發現劉伯承已經對其形成了合圍之勢後,胡璉憑藉著有利地形和強大的美式裝備並沒有亂了陣腳,而是決定在章縫集與劉伯承來一場硬碰硬的大決戰。經過五日的交手後,王家垓王宏坤的六縱隊和章縫集村落陳錫聯的三縱隊及楊勇的七縱隊打得異常激烈,但始終都沒能有效突破胡璉構建的防禦圈,雙方打得難捨難分。

戰爭進入了僵局這是劉伯承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以致於戰後劉伯承在總結時說道:“未能大踏步進退調動迷惑敵人,使其暴露出弱點,結果反陷於被動,這種打法甚為不智。”而此時負責進攻龍堌集的邱清泉第五軍已經分出兵力增援胡璉整編11師,有序的撤出了戰場,劉伯承也不再戀戰下令各部脫離戰場。此戰雙方傷亡大抵相當,劉伯承與國民黨胡璉和邱清泉這兩位悍將的硬碰硬之戰就此結束。

萧武
2019-08-16

從硬碰硬的角度說,三大戰役中其實真正的硬碰硬只有淮海戰役,每個階段都是在付出巨大的傷亡的代價後才吃下來的,雖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國軍將領起義,加快了戰役的進程,但每個階段仍然是以解放軍逐個爭奪陣地來完成攻擊殲滅任務的。

相對來說,平津戰役可能是算最不硬的一個。除了天津戰役圍殲陳長捷兵團之外,北平最後是和平解放的,綏遠也一樣是和平解放的,國軍都自動放下了武器,放棄了抵抗,解放軍可以算是不戰而勝,兵不血刃就消滅了三十多萬國軍。

遼瀋戰役中,雖然名義上國軍有五十萬人,但主要的硬仗實際上就是打錦州這個階段,無論是強攻錦州,還是在塔山和黑山的兩個阻擊戰,確實都打得非常艱苦,傷亡比較大,代價比較高。但打完錦州之後,廖耀湘是在轉移過程中突然被滲透進去的解放軍打掉了整個兵團的指揮機關,成了打亂仗,所以打起來也很快,只有幾天就打完了。

從硬碰硬的角度說,三大戰役中其實真正的硬碰硬只有淮海戰役,每個階段都是在付出巨大的傷亡的代價後才吃下來的,雖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國軍將領起義,加快了戰役的進程,但每個階段仍然是以解放軍逐個爭奪陣地來完成攻擊殲滅任務的。

相對來說,平津戰役可能是算最不硬的一個。除了天津戰役圍殲陳長捷兵團之外,北平最後是和平解放的,綏遠也一樣是和平解放的,國軍都自動放下了武器,放棄了抵抗,解放軍可以算是不戰而勝,兵不血刃就消滅了三十多萬國軍。

遼瀋戰役中,雖然名義上國軍有五十萬人,但主要的硬仗實際上就是打錦州這個階段,無論是強攻錦州,還是在塔山和黑山的兩個阻擊戰,確實都打得非常艱苦,傷亡比較大,代價比較高。但打完錦州之後,廖耀湘是在轉移過程中突然被滲透進去的解放軍打掉了整個兵團的指揮機關,成了打亂仗,所以打起來也很快,只有幾天就打完了。

接下來,長春的鄭洞國雖然名義上有十萬人,但是經過近半年的圍困,城中的國軍早已人困馬乏,鬥志全無,先是六十軍完全喪失了鬥志,決心起義,接著新七軍也主動放下了武器,鄭洞國也並未選擇頑抗到底,所以幾乎沒有發生什麼大規模戰鬥,長春就解放了。

再接著是瀋陽。瀋陽留守兵團周福成手下主要的部隊就是兩個,一個是東北軍為基礎的五十三軍,但這個軍在戰前的兩個師中,有一個已經被殲滅了,只有一三零師比較完整,而這個師的師長王理寰和五十三軍的副軍長趙國屏都是早就準備投降起義的,並沒有堅決抵抗。只有青年軍二零七師抵抗了一陣子,但兵力很少,加上五十三軍已經起義,所以很快也被消滅了。

這麼算下來,遼瀋戰役過程中,唯一抵抗比較像樣的其實就只有錦州的範漢傑集團,約十萬人,打了二十天,塔山阻擊戰也確實打得比較英勇。而廖耀湘兵團作為國軍在東北戰場的主力,結局比黃維還要慘得多,黃維所說的,兵力還沒來得及完全展開,就被消滅了,這句話真正適用的其實就是廖耀湘兵團。

從硬碰硬的角度說,三大戰役中其實真正的硬碰硬只有淮海戰役,每個階段都是在付出巨大的傷亡的代價後才吃下來的,雖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國軍將領起義,加快了戰役的進程,但每個階段仍然是以解放軍逐個爭奪陣地來完成攻擊殲滅任務的。

相對來說,平津戰役可能是算最不硬的一個。除了天津戰役圍殲陳長捷兵團之外,北平最後是和平解放的,綏遠也一樣是和平解放的,國軍都自動放下了武器,放棄了抵抗,解放軍可以算是不戰而勝,兵不血刃就消滅了三十多萬國軍。

遼瀋戰役中,雖然名義上國軍有五十萬人,但主要的硬仗實際上就是打錦州這個階段,無論是強攻錦州,還是在塔山和黑山的兩個阻擊戰,確實都打得非常艱苦,傷亡比較大,代價比較高。但打完錦州之後,廖耀湘是在轉移過程中突然被滲透進去的解放軍打掉了整個兵團的指揮機關,成了打亂仗,所以打起來也很快,只有幾天就打完了。

接下來,長春的鄭洞國雖然名義上有十萬人,但是經過近半年的圍困,城中的國軍早已人困馬乏,鬥志全無,先是六十軍完全喪失了鬥志,決心起義,接著新七軍也主動放下了武器,鄭洞國也並未選擇頑抗到底,所以幾乎沒有發生什麼大規模戰鬥,長春就解放了。

再接著是瀋陽。瀋陽留守兵團周福成手下主要的部隊就是兩個,一個是東北軍為基礎的五十三軍,但這個軍在戰前的兩個師中,有一個已經被殲滅了,只有一三零師比較完整,而這個師的師長王理寰和五十三軍的副軍長趙國屏都是早就準備投降起義的,並沒有堅決抵抗。只有青年軍二零七師抵抗了一陣子,但兵力很少,加上五十三軍已經起義,所以很快也被消滅了。

這麼算下來,遼瀋戰役過程中,唯一抵抗比較像樣的其實就只有錦州的範漢傑集團,約十萬人,打了二十天,塔山阻擊戰也確實打得比較英勇。而廖耀湘兵團作為國軍在東北戰場的主力,結局比黃維還要慘得多,黃維所說的,兵力還沒來得及完全展開,就被消滅了,這句話真正適用的其實就是廖耀湘兵團。

淮海戰役則不同,從一開始圍殲黃百韜兵團,到接下來圍殲黃維兵團,都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之後才達成的,國軍的兵力也基本上完全展開了,而且都是擺出了死守待援的架勢,炮火優勢完全能夠發揚,雖然解放軍形成了兵力上的優勢,但打起來仍然特別費勁。

杜聿明集團在被包圍之後,在下大雪之前,除了孫元良兵團稀裡糊塗的被全殲之外,其餘的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都是完整的,兵力和火力也都是充分展開了的,所以打得也很艱苦。一直到持續了十天的大雪停了之後,華野也並未馬上開始總攻,而是繼續圍困,到最後國軍已經餓得沒有力氣了,才發起總攻。

也就是說,三大戰役中真正意義上的王牌對王牌的硬碰硬的硬仗,只有淮海戰役是正面硬攻,遼瀋戰役和北平戰役都只是局部性的硬碰硬,後面的進展都比較順利,幾乎兵不血刃就打完了。淮海戰役相對而言不夠硬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像圍攻錦州那樣,強攻敵人重兵防禦的城市。

汉史趣闻
2019-08-04

說到硬碰硬的一場戰役,我覺得張靈甫和粟裕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絕對是算最具代表性的。

為什麼是他們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最具代表性呢?

原因就是在於這兩支軍隊的作戰能力上,可以說他們都是各自陣營上的王牌軍隊。張靈甫關於他的事蹟,我們就不用多介紹了。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被蔣介石賞識並且重用。

蔣介石最為嫡系的一支軍隊,就是七十四師,可以說蔣介石一直都是把這支軍隊當做是護衛自己安全的禁衛軍的。

這麼一支重要的軍隊,蔣介石就是交給了張靈甫來指揮。

可見,張靈甫對於蔣介石來說,多麼的重要。

說到硬碰硬的一場戰役,我覺得張靈甫和粟裕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絕對是算最具代表性的。

為什麼是他們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最具代表性呢?

原因就是在於這兩支軍隊的作戰能力上,可以說他們都是各自陣營上的王牌軍隊。張靈甫關於他的事蹟,我們就不用多介紹了。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被蔣介石賞識並且重用。

蔣介石最為嫡系的一支軍隊,就是七十四師,可以說蔣介石一直都是把這支軍隊當做是護衛自己安全的禁衛軍的。

這麼一支重要的軍隊,蔣介石就是交給了張靈甫來指揮。

可見,張靈甫對於蔣介石來說,多麼的重要。

當然了粟裕也是一個百戰名將,尤其是他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更是這個戰場上的常勝軍隊,在張靈甫向粟裕挑戰之前,粟裕因為在蘇中和國民黨打了七場戰役,並且七場戰役全部打勝了。也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蘇中七戰七捷。

從此之後,華野軍的威名,威震全國。這種震懾力,對於國民黨來說,還是很大的。他們怕遇到粟裕,怕遇到華野軍。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靈甫想要帶著他的七十四師,完成別人完不成的任務,也就是主動找到華野軍,然後進行決一死戰。

可是,當時張靈甫面臨著一個問題,他找不到粟裕以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

我們都知道,粟裕打仗十分的靈活,他總是會出其不意,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也許,這就是打仗用兵最高的一個境界。

張靈甫找不到粟裕,所以,他就要想個辦法了,這個辦法,就是引誘粟裕帶著他的華野軍出來,然後在和其它國民黨軍隊,一起把華野軍給圍而殲滅。

說到硬碰硬的一場戰役,我覺得張靈甫和粟裕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絕對是算最具代表性的。

為什麼是他們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最具代表性呢?

原因就是在於這兩支軍隊的作戰能力上,可以說他們都是各自陣營上的王牌軍隊。張靈甫關於他的事蹟,我們就不用多介紹了。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被蔣介石賞識並且重用。

蔣介石最為嫡系的一支軍隊,就是七十四師,可以說蔣介石一直都是把這支軍隊當做是護衛自己安全的禁衛軍的。

這麼一支重要的軍隊,蔣介石就是交給了張靈甫來指揮。

可見,張靈甫對於蔣介石來說,多麼的重要。

當然了粟裕也是一個百戰名將,尤其是他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更是這個戰場上的常勝軍隊,在張靈甫向粟裕挑戰之前,粟裕因為在蘇中和國民黨打了七場戰役,並且七場戰役全部打勝了。也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蘇中七戰七捷。

從此之後,華野軍的威名,威震全國。這種震懾力,對於國民黨來說,還是很大的。他們怕遇到粟裕,怕遇到華野軍。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靈甫想要帶著他的七十四師,完成別人完不成的任務,也就是主動找到華野軍,然後進行決一死戰。

可是,當時張靈甫面臨著一個問題,他找不到粟裕以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

我們都知道,粟裕打仗十分的靈活,他總是會出其不意,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也許,這就是打仗用兵最高的一個境界。

張靈甫找不到粟裕,所以,他就要想個辦法了,這個辦法,就是引誘粟裕帶著他的華野軍出來,然後在和其它國民黨軍隊,一起把華野軍給圍而殲滅。

若是想把粟裕引誘出來,對於張靈甫來說,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說這個誘餌必須足夠大,才能夠打動粟裕。

想來想去,張靈甫選擇了讓自己作為誘餌,也就是說他帶領最為精銳的這支七十四師,去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給引誘出來。

最終張靈甫選擇的地點就是孟良崮,他選擇孤軍深入,向孟良崮進發。他在出發之前還和蔣介石通過信。成敗在此一舉,他們商議,當張靈甫把粟裕成功的引誘到孟良崮之後,蔣介石派其他的軍隊,去支援張靈甫,然後把粟裕的軍隊圍而殲之。

不得不佩服張靈甫這個計策,確實是很完美呀。

那麼,他到底能不能引誘粟裕帶領全部華東野戰軍去打他呢?

當粟裕知道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孤軍深入孟良崮的時候,他覺得這是一個自己可以殲滅張靈甫的機會。

對於粟裕來說,這一場戰役是十分有必要要打的。我們都知道,若是打蛇的話,就要打他的七寸,若是把國民黨比作是一條蛇,張靈甫就是這條蛇的七寸。

說到硬碰硬的一場戰役,我覺得張靈甫和粟裕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絕對是算最具代表性的。

為什麼是他們之間打的孟良崮之戰最具代表性呢?

原因就是在於這兩支軍隊的作戰能力上,可以說他們都是各自陣營上的王牌軍隊。張靈甫關於他的事蹟,我們就不用多介紹了。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被蔣介石賞識並且重用。

蔣介石最為嫡系的一支軍隊,就是七十四師,可以說蔣介石一直都是把這支軍隊當做是護衛自己安全的禁衛軍的。

這麼一支重要的軍隊,蔣介石就是交給了張靈甫來指揮。

可見,張靈甫對於蔣介石來說,多麼的重要。

當然了粟裕也是一個百戰名將,尤其是他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更是這個戰場上的常勝軍隊,在張靈甫向粟裕挑戰之前,粟裕因為在蘇中和國民黨打了七場戰役,並且七場戰役全部打勝了。也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蘇中七戰七捷。

從此之後,華野軍的威名,威震全國。這種震懾力,對於國民黨來說,還是很大的。他們怕遇到粟裕,怕遇到華野軍。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靈甫想要帶著他的七十四師,完成別人完不成的任務,也就是主動找到華野軍,然後進行決一死戰。

可是,當時張靈甫面臨著一個問題,他找不到粟裕以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

我們都知道,粟裕打仗十分的靈活,他總是會出其不意,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也許,這就是打仗用兵最高的一個境界。

張靈甫找不到粟裕,所以,他就要想個辦法了,這個辦法,就是引誘粟裕帶著他的華野軍出來,然後在和其它國民黨軍隊,一起把華野軍給圍而殲滅。

若是想把粟裕引誘出來,對於張靈甫來說,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說這個誘餌必須足夠大,才能夠打動粟裕。

想來想去,張靈甫選擇了讓自己作為誘餌,也就是說他帶領最為精銳的這支七十四師,去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給引誘出來。

最終張靈甫選擇的地點就是孟良崮,他選擇孤軍深入,向孟良崮進發。他在出發之前還和蔣介石通過信。成敗在此一舉,他們商議,當張靈甫把粟裕成功的引誘到孟良崮之後,蔣介石派其他的軍隊,去支援張靈甫,然後把粟裕的軍隊圍而殲之。

不得不佩服張靈甫這個計策,確實是很完美呀。

那麼,他到底能不能引誘粟裕帶領全部華東野戰軍去打他呢?

當粟裕知道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孤軍深入孟良崮的時候,他覺得這是一個自己可以殲滅張靈甫的機會。

對於粟裕來說,這一場戰役是十分有必要要打的。我們都知道,若是打蛇的話,就要打他的七寸,若是把國民黨比作是一條蛇,張靈甫就是這條蛇的七寸。

你想呀張靈甫帶領的可是蔣介石最為精銳的部隊,若是把這支部隊給吃掉了,對國民黨的打擊,絕對是空前的。

當然了打這樣的一支軍隊是有風險的,說不好有可能會造成全軍覆沒的下場。粟裕考慮再三,他還是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粟裕之所以敢進攻張靈甫,就再也速戰速決上,他要帶領全部華野軍出動,用最快的速度把張靈甫的七十四全部給殲滅。

在張靈甫的援軍到來之前,把他的七十四師全部給殲滅。

不得不說這也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因為國民黨的大軍,隨時都是有可能前來支援的,不過正是因為這場戰役充滿著不確定性,又是強者和強者之間的對決,所以,它才是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硬碰硬的一場大戰。

最終,華野軍到了孟良崮,把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圍了個水洩不通。圍住七十四師,華野軍就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僅用4天的時間,他們就把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全部給殲滅了。直到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打掃好戰場,撤退之後。國民黨的援軍還是沒有到來。

所以,這一次歷史選擇了粟裕,張靈甫只能接受這個不願意接受的後果了。最終,張靈甫也戰死在了孟良崮。

這就是強者和強者之間,打的硬碰硬的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戰。

小油瓶侃历史
2019-08-13

要說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莫過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意志”和美國人“鋼鐵裝備”硬碰硬的“上甘嶺戰役”了。

為了爭奪一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軍投入7萬餘人,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飛機,對志願軍堅守的陣地投下了190萬枚炮彈、5000枚航彈,志願軍陣地上一片火海,銷煙瀰漫,甚至上甘嶺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鐘6發,遠遠超過了二戰時的最高水平

要說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莫過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意志”和美國人“鋼鐵裝備”硬碰硬的“上甘嶺戰役”了。

為了爭奪一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軍投入7萬餘人,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飛機,對志願軍堅守的陣地投下了190萬枚炮彈、5000枚航彈,志願軍陣地上一片火海,銷煙瀰漫,甚至上甘嶺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鐘6發,遠遠超過了二戰時的最高水平

面對美國人的瘋狂進攻,志願軍戰士先後投入9個團,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mm重迫擊炮向美軍發射了45萬枚炮彈,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你死我亡的硬對硬的碰撞。

在長達43天的浴血奮戰中,志願軍戰士和美軍戰況及其慘烈,雙方對錶面陣地和坑道進行了反覆的爭奪,最終志願軍戰士憑藉鋼鐵般的意志頂住了敵人鋼鐵裝備的壓制,使得聯合國軍丟下了2.5萬具屍體灰溜溜從上甘嶺敗退。

再來說說這場戰役是爆發在哪兩位將軍之間的

志願軍在該戰役時的前線指揮員是十五軍的軍長秦基偉,45師師長崔建功,戰役後半階段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也參與了指揮。

要說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莫過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意志”和美國人“鋼鐵裝備”硬碰硬的“上甘嶺戰役”了。

為了爭奪一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軍投入7萬餘人,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飛機,對志願軍堅守的陣地投下了190萬枚炮彈、5000枚航彈,志願軍陣地上一片火海,銷煙瀰漫,甚至上甘嶺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鐘6發,遠遠超過了二戰時的最高水平

面對美國人的瘋狂進攻,志願軍戰士先後投入9個團,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mm重迫擊炮向美軍發射了45萬枚炮彈,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你死我亡的硬對硬的碰撞。

在長達43天的浴血奮戰中,志願軍戰士和美軍戰況及其慘烈,雙方對錶面陣地和坑道進行了反覆的爭奪,最終志願軍戰士憑藉鋼鐵般的意志頂住了敵人鋼鐵裝備的壓制,使得聯合國軍丟下了2.5萬具屍體灰溜溜從上甘嶺敗退。

再來說說這場戰役是爆發在哪兩位將軍之間的

志願軍在該戰役時的前線指揮員是十五軍的軍長秦基偉,45師師長崔建功,戰役後半階段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也參與了指揮。

聯合國軍在該戰役時的指揮員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範弗利特決定出其不意,奪取並不利於其機械部隊展開進攻的咽喉地區,五聖山前沿的三角形山

要說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莫過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意志”和美國人“鋼鐵裝備”硬碰硬的“上甘嶺戰役”了。

為了爭奪一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軍投入7萬餘人,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飛機,對志願軍堅守的陣地投下了190萬枚炮彈、5000枚航彈,志願軍陣地上一片火海,銷煙瀰漫,甚至上甘嶺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鐘6發,遠遠超過了二戰時的最高水平

面對美國人的瘋狂進攻,志願軍戰士先後投入9個團,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mm重迫擊炮向美軍發射了45萬枚炮彈,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你死我亡的硬對硬的碰撞。

在長達43天的浴血奮戰中,志願軍戰士和美軍戰況及其慘烈,雙方對錶面陣地和坑道進行了反覆的爭奪,最終志願軍戰士憑藉鋼鐵般的意志頂住了敵人鋼鐵裝備的壓制,使得聯合國軍丟下了2.5萬具屍體灰溜溜從上甘嶺敗退。

再來說說這場戰役是爆發在哪兩位將軍之間的

志願軍在該戰役時的前線指揮員是十五軍的軍長秦基偉,45師師長崔建功,戰役後半階段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也參與了指揮。

聯合國軍在該戰役時的指揮員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範弗利特決定出其不意,奪取並不利於其機械部隊展開進攻的咽喉地區,五聖山前沿的三角形山

其實上甘嶺戰役爆發前,雙方均出現了有叛徒向對方傳遞情報一事,但雙方均未引起重視,由於五聖山易守難攻,秦基偉只放了一個非主力師45師。

要說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場戰役莫過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意志”和美國人“鋼鐵裝備”硬碰硬的“上甘嶺戰役”了。

為了爭奪一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軍投入7萬餘人,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飛機,對志願軍堅守的陣地投下了190萬枚炮彈、5000枚航彈,志願軍陣地上一片火海,銷煙瀰漫,甚至上甘嶺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火力密度高達每秒鐘6發,遠遠超過了二戰時的最高水平

面對美國人的瘋狂進攻,志願軍戰士先後投入9個團,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mm重迫擊炮向美軍發射了45萬枚炮彈,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了你死我亡的硬對硬的碰撞。

在長達43天的浴血奮戰中,志願軍戰士和美軍戰況及其慘烈,雙方對錶面陣地和坑道進行了反覆的爭奪,最終志願軍戰士憑藉鋼鐵般的意志頂住了敵人鋼鐵裝備的壓制,使得聯合國軍丟下了2.5萬具屍體灰溜溜從上甘嶺敗退。

再來說說這場戰役是爆發在哪兩位將軍之間的

志願軍在該戰役時的前線指揮員是十五軍的軍長秦基偉,45師師長崔建功,戰役後半階段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也參與了指揮。

聯合國軍在該戰役時的指揮員是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範弗利特決定出其不意,奪取並不利於其機械部隊展開進攻的咽喉地區,五聖山前沿的三角形山

其實上甘嶺戰役爆發前,雙方均出現了有叛徒向對方傳遞情報一事,但雙方均未引起重視,由於五聖山易守難攻,秦基偉只放了一個非主力師45師。

戰爭爆發時,秦基偉還判斷錯了敵人的主攻方向,由於敵人的猛攻,45師傷亡很大,終於在打退聯軍40多次衝鋒後,因傷亡巨大,無力在反攻,此時表面陣地失守,前沿部隊全部推入坑道。

志願軍總部調來3兵團李德生12軍31師作為15軍預備隊打反擊,秦基偉也從15軍後勤機關抽掉了1200多人來補充45師,依靠著坑道部隊的堅守,為大部隊反擊贏得了時間,憑藉猛烈的炮火準備和反擊部隊的奮力拼殺,逐步收復陣地。

此後依靠猛烈的炮火覆蓋摧毀敵預備隊集結區域,源源不斷的反擊部隊終於將陣地全面收復。

範弗利特最後只能灰溜溜的撤出了上甘嶺。

金色渔钩
2019-08-04

戰爭史上,空軍之間的對峙全都是硬碰硬,而最硬碰硬的戰役,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不列顛空戰莫屬,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和英國空軍元帥道丁在藍天之上,硬碰硬的交手了四個月,雙方都損失慘重。

戰爭史上,空軍之間的對峙全都是硬碰硬,而最硬碰硬的戰役,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不列顛空戰莫屬,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和英國空軍元帥道丁在藍天之上,硬碰硬的交手了四個月,雙方都損失慘重。

1940年6月,希特勒在給予德國恥辱的“福煦列車”上收下法國的投降協議後,他就開始謀劃著攻擊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與作戰參謀們謀劃了一個月後,希特勒制定了“海獅計劃”,他希望德國空軍能夠對英國進行空軍打擊,消滅英國的空軍,炸燬英國的防禦工事,以保證德軍能夠順利登陸英國領土,進而消滅傲嬌的日不落帝國。


德軍號稱“長空凶神”的戈林元帥大言不慚的向希特勒保證,他的空軍可以四天內破壞英國南部的飛行防禦工事,短則半個月,長則一個月,他們可以消滅英國皇家空軍。1940年7月16日開始,戈林的空軍就開始攻擊英吉利海峽的護航船隊、南部港口,企圖引誘英國空軍進行空中大決戰,可惜被英國的道丁元帥給識破了。於是戈林開始對英國的機場、雷達站、飛機工廠和補給設施等進行了瘋狂的空襲,最後當戈林集結1200多架飛機對倫敦進行喪心病狂的轟炸後,英國人終於被徹底激怒了。

戰爭史上,空軍之間的對峙全都是硬碰硬,而最硬碰硬的戰役,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不列顛空戰莫屬,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和英國空軍元帥道丁在藍天之上,硬碰硬的交手了四個月,雙方都損失慘重。

1940年6月,希特勒在給予德國恥辱的“福煦列車”上收下法國的投降協議後,他就開始謀劃著攻擊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與作戰參謀們謀劃了一個月後,希特勒制定了“海獅計劃”,他希望德國空軍能夠對英國進行空軍打擊,消滅英國的空軍,炸燬英國的防禦工事,以保證德軍能夠順利登陸英國領土,進而消滅傲嬌的日不落帝國。


德軍號稱“長空凶神”的戈林元帥大言不慚的向希特勒保證,他的空軍可以四天內破壞英國南部的飛行防禦工事,短則半個月,長則一個月,他們可以消滅英國皇家空軍。1940年7月16日開始,戈林的空軍就開始攻擊英吉利海峽的護航船隊、南部港口,企圖引誘英國空軍進行空中大決戰,可惜被英國的道丁元帥給識破了。於是戈林開始對英國的機場、雷達站、飛機工廠和補給設施等進行了瘋狂的空襲,最後當戈林集結1200多架飛機對倫敦進行喪心病狂的轟炸後,英國人終於被徹底激怒了。

9月15日,戈林滿以為英國人因為倫敦遭轟炸而被打掉了精氣神,德軍的空軍只要再來一次大規模的空襲,英國就可以被徹底幹掉了,於是他集結了2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鬥機向奔襲而去,這次道丁元帥滿足了戈林一直以來的願望,與德軍在空中來了一次大決戰。英國的道丁元帥把300多架飛機分為6波次出動,打了德空軍一個措手不及,空中火光四射,爆炸聲和機槍聲此起彼伏,僅僅20分鐘,德軍就損失了185架戰機,而英國只損失了26架,此戰最後以德軍撤退結束。

這次的輕敵之失沒有打擊到戈林,他和他的德空軍準備了一次對英國的全面出擊,行動計劃為“鷹日計劃”。1940年的8月始,天氣一直惡劣,能見度低,極其不適合空軍出擊,唯獨8月15日那天,天氣突然好轉,晴空萬里,於是這一天成為了世界空戰史上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天。德軍的600餘架轟炸機在1200餘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向英國奔襲而去,但是英國元帥道丁在警戒雷達的預警下,他調動了第11、12、13三個戰鬥大隊,與德軍再次在空中來了一場硬碰硬的較量。

戰爭史上,空軍之間的對峙全都是硬碰硬,而最硬碰硬的戰役,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不列顛空戰莫屬,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和英國空軍元帥道丁在藍天之上,硬碰硬的交手了四個月,雙方都損失慘重。

1940年6月,希特勒在給予德國恥辱的“福煦列車”上收下法國的投降協議後,他就開始謀劃著攻擊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與作戰參謀們謀劃了一個月後,希特勒制定了“海獅計劃”,他希望德國空軍能夠對英國進行空軍打擊,消滅英國的空軍,炸燬英國的防禦工事,以保證德軍能夠順利登陸英國領土,進而消滅傲嬌的日不落帝國。


德軍號稱“長空凶神”的戈林元帥大言不慚的向希特勒保證,他的空軍可以四天內破壞英國南部的飛行防禦工事,短則半個月,長則一個月,他們可以消滅英國皇家空軍。1940年7月16日開始,戈林的空軍就開始攻擊英吉利海峽的護航船隊、南部港口,企圖引誘英國空軍進行空中大決戰,可惜被英國的道丁元帥給識破了。於是戈林開始對英國的機場、雷達站、飛機工廠和補給設施等進行了瘋狂的空襲,最後當戈林集結1200多架飛機對倫敦進行喪心病狂的轟炸後,英國人終於被徹底激怒了。

9月15日,戈林滿以為英國人因為倫敦遭轟炸而被打掉了精氣神,德軍的空軍只要再來一次大規模的空襲,英國就可以被徹底幹掉了,於是他集結了2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鬥機向奔襲而去,這次道丁元帥滿足了戈林一直以來的願望,與德軍在空中來了一次大決戰。英國的道丁元帥把300多架飛機分為6波次出動,打了德空軍一個措手不及,空中火光四射,爆炸聲和機槍聲此起彼伏,僅僅20分鐘,德軍就損失了185架戰機,而英國只損失了26架,此戰最後以德軍撤退結束。

這次的輕敵之失沒有打擊到戈林,他和他的德空軍準備了一次對英國的全面出擊,行動計劃為“鷹日計劃”。1940年的8月始,天氣一直惡劣,能見度低,極其不適合空軍出擊,唯獨8月15日那天,天氣突然好轉,晴空萬里,於是這一天成為了世界空戰史上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天。德軍的600餘架轟炸機在1200餘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向英國奔襲而去,但是英國元帥道丁在警戒雷達的預警下,他調動了第11、12、13三個戰鬥大隊,與德軍再次在空中來了一場硬碰硬的較量。

轟炸機和戰鬥機的馬達聲響徹方圓百里,雙方的戰鬥機穿梭交織,在機槍火炮的瘋狂掃射下,晴空萬里的天空變成了一片火海,這是世界空戰史上空前絕後的一次大奇觀。這次空中大較量又是以德軍攻勢受挫撤退而結束,德軍損失290架飛機,英國損失114架飛機。

大不列顛空戰從1940年7月持續到11月,四個月間,德國空軍被擊落1818架,英國皇家空軍損失995架飛機,顯然,大不列顛空戰的勝利者是英國。德空軍的空中打擊失利,讓希特勒對戈林非常失望,但是英國道丁元帥的下場卻與戈林差不多,由於對皇家空軍的組織結構提的一些建議不被接受,他在空戰結束的11月底悄然離職。

【我期待著你的關注,歡迎留言交流】

老威观史
2019-08-19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下午4點鐘左右,奈伊元帥認為聯軍開始撤退,並率領重騎兵進攻以擴大優勢,但是奈伊判斷錯誤,聯軍組成步兵方陣迎戰法國騎兵,法軍無法突破這些陣形,他們只能圍著方陣打轉,直到被擊落。奈伊沒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進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同時布呂歇爾趕到了戰場,他們開始從法軍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就迫使拿破崙派出軍隊對付布呂歇爾在側翼的威脅。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下午4點鐘左右,奈伊元帥認為聯軍開始撤退,並率領重騎兵進攻以擴大優勢,但是奈伊判斷錯誤,聯軍組成步兵方陣迎戰法國騎兵,法軍無法突破這些陣形,他們只能圍著方陣打轉,直到被擊落。奈伊沒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進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同時布呂歇爾趕到了戰場,他們開始從法軍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就迫使拿破崙派出軍隊對付布呂歇爾在側翼的威脅。

下午6點左右,法軍佔領了戰場中央的La Haye Sainte農場,這使得法軍得以近距離內用火炮攻擊聯軍方陣,這使得聯軍傷亡直線上升。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下午4點鐘左右,奈伊元帥認為聯軍開始撤退,並率領重騎兵進攻以擴大優勢,但是奈伊判斷錯誤,聯軍組成步兵方陣迎戰法國騎兵,法軍無法突破這些陣形,他們只能圍著方陣打轉,直到被擊落。奈伊沒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進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同時布呂歇爾趕到了戰場,他們開始從法軍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就迫使拿破崙派出軍隊對付布呂歇爾在側翼的威脅。

下午6點左右,法軍佔領了戰場中央的La Haye Sainte農場,這使得法軍得以近距離內用火炮攻擊聯軍方陣,這使得聯軍傷亡直線上升。

此時看起來,如果威靈頓不撤退,他的軍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是拿破崙的處境也不樂觀,此時普魯士軍隊趕到了戰場,而拿破崙的大部分軍隊在進攻威靈頓,只好調動最後的後備軍,老年近衛軍,這支令歐洲聞風喪膽的部隊。

晚上7點30分左右,3000名老兵從他們皇帝面前通過,抵達了中央戰場。

威靈頓的紅杉軍迎擊拿破崙的老年近衛軍,他們向老年近衛軍傾瀉炮火,當聯軍刺刀上槍準備迎戰的時候,老年近衛軍撤退了。

威靈頓感到了即將而來的勝利,下令全面出擊。

同時普魯士軍隊在拿破崙的側翼發動了進攻,老年近衛軍潰敗的消息傳遍了拿破崙的軍隊,法軍爆發了恐慌,士兵開始逃離戰場。

只有老年近衛軍保持了紀律,發動了一次英雄的但註定失敗的防衛行動,拿破崙被迫放棄了他的馬車,但也難以擺脫普魯士騎兵的追擊。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下午4點鐘左右,奈伊元帥認為聯軍開始撤退,並率領重騎兵進攻以擴大優勢,但是奈伊判斷錯誤,聯軍組成步兵方陣迎戰法國騎兵,法軍無法突破這些陣形,他們只能圍著方陣打轉,直到被擊落。奈伊沒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進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同時布呂歇爾趕到了戰場,他們開始從法軍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就迫使拿破崙派出軍隊對付布呂歇爾在側翼的威脅。

下午6點左右,法軍佔領了戰場中央的La Haye Sainte農場,這使得法軍得以近距離內用火炮攻擊聯軍方陣,這使得聯軍傷亡直線上升。

此時看起來,如果威靈頓不撤退,他的軍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是拿破崙的處境也不樂觀,此時普魯士軍隊趕到了戰場,而拿破崙的大部分軍隊在進攻威靈頓,只好調動最後的後備軍,老年近衛軍,這支令歐洲聞風喪膽的部隊。

晚上7點30分左右,3000名老兵從他們皇帝面前通過,抵達了中央戰場。

威靈頓的紅杉軍迎擊拿破崙的老年近衛軍,他們向老年近衛軍傾瀉炮火,當聯軍刺刀上槍準備迎戰的時候,老年近衛軍撤退了。

威靈頓感到了即將而來的勝利,下令全面出擊。

同時普魯士軍隊在拿破崙的側翼發動了進攻,老年近衛軍潰敗的消息傳遍了拿破崙的軍隊,法軍爆發了恐慌,士兵開始逃離戰場。

只有老年近衛軍保持了紀律,發動了一次英雄的但註定失敗的防衛行動,拿破崙被迫放棄了他的馬車,但也難以擺脫普魯士騎兵的追擊。

戰爭結果

戰爭以反法聯盟獲勝而告終。這是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近50000名士兵陣亡,其中聯軍士兵23000人,法軍27000人,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惡劣,許多士兵在戰場上躺了數天。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下午4點鐘左右,奈伊元帥認為聯軍開始撤退,並率領重騎兵進攻以擴大優勢,但是奈伊判斷錯誤,聯軍組成步兵方陣迎戰法國騎兵,法軍無法突破這些陣形,他們只能圍著方陣打轉,直到被擊落。奈伊沒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進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同時布呂歇爾趕到了戰場,他們開始從法軍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就迫使拿破崙派出軍隊對付布呂歇爾在側翼的威脅。

下午6點左右,法軍佔領了戰場中央的La Haye Sainte農場,這使得法軍得以近距離內用火炮攻擊聯軍方陣,這使得聯軍傷亡直線上升。

此時看起來,如果威靈頓不撤退,他的軍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是拿破崙的處境也不樂觀,此時普魯士軍隊趕到了戰場,而拿破崙的大部分軍隊在進攻威靈頓,只好調動最後的後備軍,老年近衛軍,這支令歐洲聞風喪膽的部隊。

晚上7點30分左右,3000名老兵從他們皇帝面前通過,抵達了中央戰場。

威靈頓的紅杉軍迎擊拿破崙的老年近衛軍,他們向老年近衛軍傾瀉炮火,當聯軍刺刀上槍準備迎戰的時候,老年近衛軍撤退了。

威靈頓感到了即將而來的勝利,下令全面出擊。

同時普魯士軍隊在拿破崙的側翼發動了進攻,老年近衛軍潰敗的消息傳遍了拿破崙的軍隊,法軍爆發了恐慌,士兵開始逃離戰場。

只有老年近衛軍保持了紀律,發動了一次英雄的但註定失敗的防衛行動,拿破崙被迫放棄了他的馬車,但也難以擺脫普魯士騎兵的追擊。

戰爭結果

戰爭以反法聯盟獲勝而告終。這是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近50000名士兵陣亡,其中聯軍士兵23000人,法軍27000人,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惡劣,許多士兵在戰場上躺了數天。

此後拿破崙再次宣佈退位,波旁王朝再次復辟。

拿破崙被再一次流放,流放到了一座遙遠的大西洋小島,聖郝勒拿島,拿破崙這次沒能逃跑,在六年後逝世。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下午4點鐘左右,奈伊元帥認為聯軍開始撤退,並率領重騎兵進攻以擴大優勢,但是奈伊判斷錯誤,聯軍組成步兵方陣迎戰法國騎兵,法軍無法突破這些陣形,他們只能圍著方陣打轉,直到被擊落。奈伊沒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進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同時布呂歇爾趕到了戰場,他們開始從法軍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就迫使拿破崙派出軍隊對付布呂歇爾在側翼的威脅。

下午6點左右,法軍佔領了戰場中央的La Haye Sainte農場,這使得法軍得以近距離內用火炮攻擊聯軍方陣,這使得聯軍傷亡直線上升。

此時看起來,如果威靈頓不撤退,他的軍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是拿破崙的處境也不樂觀,此時普魯士軍隊趕到了戰場,而拿破崙的大部分軍隊在進攻威靈頓,只好調動最後的後備軍,老年近衛軍,這支令歐洲聞風喪膽的部隊。

晚上7點30分左右,3000名老兵從他們皇帝面前通過,抵達了中央戰場。

威靈頓的紅杉軍迎擊拿破崙的老年近衛軍,他們向老年近衛軍傾瀉炮火,當聯軍刺刀上槍準備迎戰的時候,老年近衛軍撤退了。

威靈頓感到了即將而來的勝利,下令全面出擊。

同時普魯士軍隊在拿破崙的側翼發動了進攻,老年近衛軍潰敗的消息傳遍了拿破崙的軍隊,法軍爆發了恐慌,士兵開始逃離戰場。

只有老年近衛軍保持了紀律,發動了一次英雄的但註定失敗的防衛行動,拿破崙被迫放棄了他的馬車,但也難以擺脫普魯士騎兵的追擊。

戰爭結果

戰爭以反法聯盟獲勝而告終。這是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近50000名士兵陣亡,其中聯軍士兵23000人,法軍27000人,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惡劣,許多士兵在戰場上躺了數天。

此後拿破崙再次宣佈退位,波旁王朝再次復辟。

拿破崙被再一次流放,流放到了一座遙遠的大西洋小島,聖郝勒拿島,拿破崙這次沒能逃跑,在六年後逝世。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硬碰硬的戰役,我就說滑鐵盧戰役把,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戰,也確實是一場真正的硬碰硬的戰役。

戰爭的雙方分別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反法同盟中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爾之間展開。

戰爭背景

1814年4月,拿破侖波拿巴作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用了十年稱霸歐洲,在拿破崙的卓越軍事才能指引下,法國擴張成為一個橫跨歐洲大陸的帝國,最終拿破崙還是被反法聯盟擊敗,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法國得以復辟。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得到消息,人民會歡迎他的迴歸,人們對導致25年前法國大革命的君主和他的附庸毫無感情,他還得知,他的敵人在維也納會議上對歐洲的未來產生了糾紛,於是拿破崙決定採取行動。

在被流放了短短10個月後,他回到了法國,當他登上岸的時候,遇到了奉命前來逮捕他的軍隊,當拿破崙站在軍隊面前的時候,軍隊瞬間倒戈,宣佈效忠於他,法國人民也很快接受了拿破崙。

在維也納,反法聯盟迅速擱置爭議,並且開始集結軍隊組織新的反法聯盟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知道他必須在敵人集結以前採取行動各個擊破,他指望一場勝利,然後和敵人展開談判。拿破崙要擊敗最近的敵人,就是駐紮在比利時的英國和普魯士軍隊。

英國軍隊由威靈頓率領,普魯士軍隊的統帥是老將布呂歇爾。

當時拿破崙的軍隊可以和聯軍中任何一支在數量上相抗衡,但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則會在數量上超過法軍。所以拿破崙打算分離他們,並依次擊敗敵人。

戰役前夕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進攻荷蘭。

拿破崙首先越過了沙勒羅瓦附近的邊界,目的是將英國和普魯士的軍隊分開,然後第二天拿破崙派奈伊元帥的左翼部隊奪取了在卡特瓦爾的關鍵路口,奈伊元帥和威靈頓部隊發生了衝突,他竭力奪取陣地,聯軍擊退了法軍的數次進攻,並且守住了陣地。

而同一天,在利尼附近,拿破崙動用了他的主力部隊進攻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戰鬥非常激烈,最終法軍獲得了勝利,72歲的布呂歇爾的戰鬥中連戰馬都被法軍擊斃,但他得以逃脫。

普魯士軍隊雖然撤退了,但並未奔潰,拿破崙派出格魯希元帥率軍追擊,他自己則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威靈頓率領的英軍身上。

威靈頓第二天才收到了布呂歇爾戰敗的消息,於是開始組織撤退,行進到了滑鐵盧。他得到了布呂歇爾第二天增援的保證,於是就停止了後退的步伐,決定這滑鐵盧同拿破崙展開決戰。

戰前部署

威靈頓非常謹慎地選擇了戰場,他把軍隊佈置在一個平緩的山脊後面以避免法軍的炮火,他的右翼駐紮在霍高蒙特,中軍駐紮在中間的一個農場,名為La Haye Sainte ,左翼駐紮在Papelotte農場。威靈頓的軍隊數量和拿破崙數量相當。

威靈頓手上有68000人,分別為英軍31000人,荷蘭17000人,德國20000人。而拿破崙則擁有72000人。

1815年6月18日,戰役開始打響。

這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拿破崙命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魯士軍隊,使之忙於逃跑,無力支援滑鐵盧戰場,而拿破崙則乘機擊潰威靈頓的軍隊並打開通往布魯塞爾的道路。

但是格魯希在瓦爾夫爾遭到普魯士軍隊的頑強抵抗,普魯士主力就此逃離,並迅速增援威靈頓。

在滑鐵盧,拿破崙推遲了進攻,等待地面乾燥,這樣更有利於法軍進攻。

戰役過程

戰役打響於當天早上11點,拿破崙佯攻威靈頓的右翼,霍高蒙特,他希望威靈頓調動部隊增援右翼,從而使中軍空虛,然後他再對中軍發動猛攻。

但霍高蒙特的士兵堅守了一天,一次法軍強行穿過了大門,但是在進門後門被關閉,所有入門的人都被射殺。威靈頓後來把這次戰鬥定位決定性的時刻。

到了中午,法軍集中了80門大炮進攻聯軍的中軍主要防線,威靈頓的大部分部隊躲在了緩坡後面,但還是有很多炮彈打中了他們,在聯軍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下午1點30分,拿破崙派出步兵,法軍的先列步兵遭到了訓練有素的火槍的還擊,隨後被重騎兵擊退。法軍的進攻被粉碎了,兩面著名的軍旗被英軍得到。但是英國重騎兵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過於深入,四散開來,隨即紛紛被擊倒。在最脆弱的時候,法國重騎兵展開反擊,英軍損失慘重。聯軍騎兵少將威廉龐森死於其中。

下午4點鐘左右,奈伊元帥認為聯軍開始撤退,並率領重騎兵進攻以擴大優勢,但是奈伊判斷錯誤,聯軍組成步兵方陣迎戰法國騎兵,法軍無法突破這些陣形,他們只能圍著方陣打轉,直到被擊落。奈伊沒有使用步兵和炮兵支援進攻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同時布呂歇爾趕到了戰場,他們開始從法軍的側翼發動進攻,這就迫使拿破崙派出軍隊對付布呂歇爾在側翼的威脅。

下午6點左右,法軍佔領了戰場中央的La Haye Sainte農場,這使得法軍得以近距離內用火炮攻擊聯軍方陣,這使得聯軍傷亡直線上升。

此時看起來,如果威靈頓不撤退,他的軍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是拿破崙的處境也不樂觀,此時普魯士軍隊趕到了戰場,而拿破崙的大部分軍隊在進攻威靈頓,只好調動最後的後備軍,老年近衛軍,這支令歐洲聞風喪膽的部隊。

晚上7點30分左右,3000名老兵從他們皇帝面前通過,抵達了中央戰場。

威靈頓的紅杉軍迎擊拿破崙的老年近衛軍,他們向老年近衛軍傾瀉炮火,當聯軍刺刀上槍準備迎戰的時候,老年近衛軍撤退了。

威靈頓感到了即將而來的勝利,下令全面出擊。

同時普魯士軍隊在拿破崙的側翼發動了進攻,老年近衛軍潰敗的消息傳遍了拿破崙的軍隊,法軍爆發了恐慌,士兵開始逃離戰場。

只有老年近衛軍保持了紀律,發動了一次英雄的但註定失敗的防衛行動,拿破崙被迫放棄了他的馬車,但也難以擺脫普魯士騎兵的追擊。

戰爭結果

戰爭以反法聯盟獲勝而告終。這是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近50000名士兵陣亡,其中聯軍士兵23000人,法軍27000人,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惡劣,許多士兵在戰場上躺了數天。

此後拿破崙再次宣佈退位,波旁王朝再次復辟。

拿破崙被再一次流放,流放到了一座遙遠的大西洋小島,聖郝勒拿島,拿破崙這次沒能逃跑,在六年後逝世。

历史局中人
2019-08-06

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過很多場著名的戰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三大戰役期間,我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基本可以抗衡國軍的機動部隊,也可以面對面,硬碰硬,鋼鐵對鋼鐵的進行交鋒。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最硬碰硬的,本人認為還要屬在遼瀋戰役期間發生的“塔山阻擊戰


塔山阻擊戰發生在遼瀋戰役最關鍵的時刻,為了取得“關門打狗”的態勢,四野主力包圍錦州,準備一舉拿下。如果國民黨丟失錦州,就會把關內和關外的聯繫切斷,東北地區的國軍勢必會陷入絕境,等待國軍的就是被幹淨利落的全殲。顯然蔣介石不會坐視不管,派出了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廖耀湘指揮的“西進兵團”,企圖從東西兩線增援錦州被圍之敵。


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過很多場著名的戰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三大戰役期間,我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基本可以抗衡國軍的機動部隊,也可以面對面,硬碰硬,鋼鐵對鋼鐵的進行交鋒。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最硬碰硬的,本人認為還要屬在遼瀋戰役期間發生的“塔山阻擊戰


塔山阻擊戰發生在遼瀋戰役最關鍵的時刻,為了取得“關門打狗”的態勢,四野主力包圍錦州,準備一舉拿下。如果國民黨丟失錦州,就會把關內和關外的聯繫切斷,東北地區的國軍勢必會陷入絕境,等待國軍的就是被幹淨利落的全殲。顯然蔣介石不會坐視不管,派出了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廖耀湘指揮的“西進兵團”,企圖從東西兩線增援錦州被圍之敵。


不起眼的塔山就在此時顯得格外顯眼,“塔山”說是有“塔”有“山”,其實塔山既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一個只有100來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30公里,去錦州的必經之路就要從塔山經過。塔山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適合防守,雖然四野守軍有八個師的兵力,但是一眼可以望到頭的塔山基本沒有天然屏障,有的只是低窪的土地。但國軍的位置在塔山南面的山坡上,非常適合進攻。面對國軍11個師的進攻,四野守軍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塔山阻擊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了。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役,也是一場誰也輸不起的戰役。塔山戰役的成敗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影響遼瀋戰役的結局。國共雙方都殺紅了眼。四野守軍誓死守住陣地,丟失了就再去搶回來,而國軍部隊在主將的監督下,也不得不向前發起一輪又一輪進攻。


第一天的戰鬥就非常激烈,國軍的“東進兵團”就像螞蟻一樣湧過來,被打死打傷1174人,而四野守軍傷亡也有319人。第二天的戰鬥就打成了陣地爭奪戰,陣地數次易手,雙方傷亡直線上升,“東進兵團”傷亡1300多人,四縱守軍付出了563人的傷亡。


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過很多場著名的戰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三大戰役期間,我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基本可以抗衡國軍的機動部隊,也可以面對面,硬碰硬,鋼鐵對鋼鐵的進行交鋒。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最硬碰硬的,本人認為還要屬在遼瀋戰役期間發生的“塔山阻擊戰


塔山阻擊戰發生在遼瀋戰役最關鍵的時刻,為了取得“關門打狗”的態勢,四野主力包圍錦州,準備一舉拿下。如果國民黨丟失錦州,就會把關內和關外的聯繫切斷,東北地區的國軍勢必會陷入絕境,等待國軍的就是被幹淨利落的全殲。顯然蔣介石不會坐視不管,派出了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廖耀湘指揮的“西進兵團”,企圖從東西兩線增援錦州被圍之敵。


不起眼的塔山就在此時顯得格外顯眼,“塔山”說是有“塔”有“山”,其實塔山既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一個只有100來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30公里,去錦州的必經之路就要從塔山經過。塔山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適合防守,雖然四野守軍有八個師的兵力,但是一眼可以望到頭的塔山基本沒有天然屏障,有的只是低窪的土地。但國軍的位置在塔山南面的山坡上,非常適合進攻。面對國軍11個師的進攻,四野守軍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塔山阻擊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了。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役,也是一場誰也輸不起的戰役。塔山戰役的成敗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影響遼瀋戰役的結局。國共雙方都殺紅了眼。四野守軍誓死守住陣地,丟失了就再去搶回來,而國軍部隊在主將的監督下,也不得不向前發起一輪又一輪進攻。


第一天的戰鬥就非常激烈,國軍的“東進兵團”就像螞蟻一樣湧過來,被打死打傷1174人,而四野守軍傷亡也有319人。第二天的戰鬥就打成了陣地爭奪戰,陣地數次易手,雙方傷亡直線上升,“東進兵團”傷亡1300多人,四縱守軍付出了563人的傷亡。


即便國軍憑藉武器裝備的先進,還有飛機和軍艦助陣,我四野指戰員更是視死如歸,用血與肉組成鋼鐵長城,守住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守住的塔山。塔山阻擊戰,歷時6天6夜,1949年10月10日開始,15日結束,斃傷敵軍超過7000人,塔山阻擊戰的勝利,為我軍順利攻克錦州打下了基礎,也預示關外的國軍等待他們的註定是被全殲的命運。


而我軍守將吳克華將軍,16歲參軍,是個老革命。在塔山阻擊戰動員大會上,就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誓死守住陣地。在塔山阻擊戰中,吳克華將軍不眠不休6個晝夜,體重至少減去十斤,可見壓力多大。戰後,吳克華也被譽為“塔山名將”,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國民黨東線兵團的指揮官則是侯鏡如,黃埔一期生。在侯鏡如未到任前,由蔣介石指定的第五十軍軍長闕漢騫負責指揮,蔣介石的倒忙,直接打亂了衛立煌的部署,也使得闕漢騫根本指揮不了其他的軍長,指揮混亂是導致塔山阻擊戰失敗的重要原因。侯鏡如到任後,也沒有積極採取靈活的進攻方式,每天定時定點發起進攻,到時間在撤退,敷衍了事。


在解放戰爭期間,爆發過很多場著名的戰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三大戰役期間,我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基本可以抗衡國軍的機動部隊,也可以面對面,硬碰硬,鋼鐵對鋼鐵的進行交鋒。如果說哪一場戰役是最硬碰硬的,本人認為還要屬在遼瀋戰役期間發生的“塔山阻擊戰


塔山阻擊戰發生在遼瀋戰役最關鍵的時刻,為了取得“關門打狗”的態勢,四野主力包圍錦州,準備一舉拿下。如果國民黨丟失錦州,就會把關內和關外的聯繫切斷,東北地區的國軍勢必會陷入絕境,等待國軍的就是被幹淨利落的全殲。顯然蔣介石不會坐視不管,派出了由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廖耀湘指揮的“西進兵團”,企圖從東西兩線增援錦州被圍之敵。


不起眼的塔山就在此時顯得格外顯眼,“塔山”說是有“塔”有“山”,其實塔山既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一個只有100來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30公里,去錦州的必經之路就要從塔山經過。塔山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適合防守,雖然四野守軍有八個師的兵力,但是一眼可以望到頭的塔山基本沒有天然屏障,有的只是低窪的土地。但國軍的位置在塔山南面的山坡上,非常適合進攻。面對國軍11個師的進攻,四野守軍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塔山阻擊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響了。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役,也是一場誰也輸不起的戰役。塔山戰役的成敗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影響遼瀋戰役的結局。國共雙方都殺紅了眼。四野守軍誓死守住陣地,丟失了就再去搶回來,而國軍部隊在主將的監督下,也不得不向前發起一輪又一輪進攻。


第一天的戰鬥就非常激烈,國軍的“東進兵團”就像螞蟻一樣湧過來,被打死打傷1174人,而四野守軍傷亡也有319人。第二天的戰鬥就打成了陣地爭奪戰,陣地數次易手,雙方傷亡直線上升,“東進兵團”傷亡1300多人,四縱守軍付出了563人的傷亡。


即便國軍憑藉武器裝備的先進,還有飛機和軍艦助陣,我四野指戰員更是視死如歸,用血與肉組成鋼鐵長城,守住了這個幾乎不可能守住的塔山。塔山阻擊戰,歷時6天6夜,1949年10月10日開始,15日結束,斃傷敵軍超過7000人,塔山阻擊戰的勝利,為我軍順利攻克錦州打下了基礎,也預示關外的國軍等待他們的註定是被全殲的命運。


而我軍守將吳克華將軍,16歲參軍,是個老革命。在塔山阻擊戰動員大會上,就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誓死守住陣地。在塔山阻擊戰中,吳克華將軍不眠不休6個晝夜,體重至少減去十斤,可見壓力多大。戰後,吳克華也被譽為“塔山名將”,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國民黨東線兵團的指揮官則是侯鏡如,黃埔一期生。在侯鏡如未到任前,由蔣介石指定的第五十軍軍長闕漢騫負責指揮,蔣介石的倒忙,直接打亂了衛立煌的部署,也使得闕漢騫根本指揮不了其他的軍長,指揮混亂是導致塔山阻擊戰失敗的重要原因。侯鏡如到任後,也沒有積極採取靈活的進攻方式,每天定時定點發起進攻,到時間在撤退,敷衍了事。


為什麼侯鏡如會這樣指揮呢?其實侯鏡如早就厭惡了內戰,在遼瀋戰役爆發之前,就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伺機發動起義。後來在福建策劃發動起義洩露,到香港避難,1952年回國。


對此,你認為塔山阻擊戰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嗎?歡迎留言評論。

木剑温不胜
2019-08-08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是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感慨,拋頭顱、灑熱血的軍魂和保家衛國的決心隨著詩歌界的萎靡不振而消亡了,看來當提到激動人心的戰爭時,不由得會想起那些硬碰硬、猜不到結果的戰爭,而不會想到戰士們萎靡不振,將軍毫無威風可言的戰役,在這種戰爭中總會有代表的名將軍各佔雙方隊伍,這些將軍可能在跟弱的敵人對戰時盡顯威風,把對方打得片甲不留,可是在遇到同等厲害的對手時結局就不一定了,失敗也是會發生的。

雖說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困苦,但是誰會在自己國家戰爭勝利後不歡呼雀躍呢,尤其是強對強的戰爭,雙方都會做出最厲害的戰術、派出最厲害的將軍,這種戰爭讓當時的人們激動、緊張,而對於我們來說,則會讓我們印象深刻,那我覺得最硬碰硬的戰爭是哪一個呢?那就是——垓下之戰,下面我來講一下為什麼我認為這是最硬碰硬的戰爭。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是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感慨,拋頭顱、灑熱血的軍魂和保家衛國的決心隨著詩歌界的萎靡不振而消亡了,看來當提到激動人心的戰爭時,不由得會想起那些硬碰硬、猜不到結果的戰爭,而不會想到戰士們萎靡不振,將軍毫無威風可言的戰役,在這種戰爭中總會有代表的名將軍各佔雙方隊伍,這些將軍可能在跟弱的敵人對戰時盡顯威風,把對方打得片甲不留,可是在遇到同等厲害的對手時結局就不一定了,失敗也是會發生的。

雖說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困苦,但是誰會在自己國家戰爭勝利後不歡呼雀躍呢,尤其是強對強的戰爭,雙方都會做出最厲害的戰術、派出最厲害的將軍,這種戰爭讓當時的人們激動、緊張,而對於我們來說,則會讓我們印象深刻,那我覺得最硬碰硬的戰爭是哪一個呢?那就是——垓下之戰,下面我來講一下為什麼我認為這是最硬碰硬的戰爭。

提起項羽大家會想到的戰爭裡一定會有垓下之戰,因為這是項羽參加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爭由漢軍韓信、楚軍項羽作為代表,雙方旗鼓相當,通過鉅鹿之戰就能看出項羽的實力,以少勝多,大勝章邯,並以此名聲大震,因為這章邯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遇到項羽之前也是一路順利過關斬將,但遇到項羽後還是被項羽以少勝多打得章邯繳械投降,所以說,強者遇到更強者也會變成弱者。

那麼項羽和韓信兩位強者誰能贏也是懸念,不過這場戰爭可不是這兩個人的事,這場戰爭的開始主要是劉邦的原因。起初是漢軍對楚軍是處於弱勢,眼看彈盡糧絕,而彭越、韓信帶領的軍隊還沒到來,劉邦沒有辦法只好簽訂了一條合約,劃分了天下,意思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管理各自的國土。可剛簽訂沒有多久,就有人向劉邦提議違背條約發動偷襲,劉邦聽信了這番話,背信棄義,發動了偷襲但沒有得逞,韓信和彭越等人沒有趕來,劉邦帶領的軍隊還是被包圍,這是張良進言,將大片領土分給韓信、彭越,在“加封土地”的誘惑下,韓信、彭越等人奮力趕到,要包圍項羽,垓下之戰就這樣開始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是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感慨,拋頭顱、灑熱血的軍魂和保家衛國的決心隨著詩歌界的萎靡不振而消亡了,看來當提到激動人心的戰爭時,不由得會想起那些硬碰硬、猜不到結果的戰爭,而不會想到戰士們萎靡不振,將軍毫無威風可言的戰役,在這種戰爭中總會有代表的名將軍各佔雙方隊伍,這些將軍可能在跟弱的敵人對戰時盡顯威風,把對方打得片甲不留,可是在遇到同等厲害的對手時結局就不一定了,失敗也是會發生的。

雖說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困苦,但是誰會在自己國家戰爭勝利後不歡呼雀躍呢,尤其是強對強的戰爭,雙方都會做出最厲害的戰術、派出最厲害的將軍,這種戰爭讓當時的人們激動、緊張,而對於我們來說,則會讓我們印象深刻,那我覺得最硬碰硬的戰爭是哪一個呢?那就是——垓下之戰,下面我來講一下為什麼我認為這是最硬碰硬的戰爭。

提起項羽大家會想到的戰爭裡一定會有垓下之戰,因為這是項羽參加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爭由漢軍韓信、楚軍項羽作為代表,雙方旗鼓相當,通過鉅鹿之戰就能看出項羽的實力,以少勝多,大勝章邯,並以此名聲大震,因為這章邯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遇到項羽之前也是一路順利過關斬將,但遇到項羽後還是被項羽以少勝多打得章邯繳械投降,所以說,強者遇到更強者也會變成弱者。

那麼項羽和韓信兩位強者誰能贏也是懸念,不過這場戰爭可不是這兩個人的事,這場戰爭的開始主要是劉邦的原因。起初是漢軍對楚軍是處於弱勢,眼看彈盡糧絕,而彭越、韓信帶領的軍隊還沒到來,劉邦沒有辦法只好簽訂了一條合約,劃分了天下,意思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管理各自的國土。可剛簽訂沒有多久,就有人向劉邦提議違背條約發動偷襲,劉邦聽信了這番話,背信棄義,發動了偷襲但沒有得逞,韓信和彭越等人沒有趕來,劉邦帶領的軍隊還是被包圍,這是張良進言,將大片領土分給韓信、彭越,在“加封土地”的誘惑下,韓信、彭越等人奮力趕到,要包圍項羽,垓下之戰就這樣開始了。

本來處於優勢的楚軍,因為漢軍的“救兵”們的大力進攻而不得不向東南方向撤退,後來退到了垓下,駐紮在垓下重整旗鼓,不過這時候楚軍已經所剩不多,只有十萬人左右,而以韓信、彭越、劉邦等人率領的漢軍大概有三十萬人一同包圍了楚軍,這種情況下項羽很難勝利,韓信帶隊把項羽逼得無路可走,這戰爭的結局已定,那就是項羽戰敗,最後只剩二十八騎,“四面楚歌”這個詞就是由此產生,可項羽並沒有繳械投降,而是帶著僅剩的二十八騎殺出重圍。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是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感慨,拋頭顱、灑熱血的軍魂和保家衛國的決心隨著詩歌界的萎靡不振而消亡了,看來當提到激動人心的戰爭時,不由得會想起那些硬碰硬、猜不到結果的戰爭,而不會想到戰士們萎靡不振,將軍毫無威風可言的戰役,在這種戰爭中總會有代表的名將軍各佔雙方隊伍,這些將軍可能在跟弱的敵人對戰時盡顯威風,把對方打得片甲不留,可是在遇到同等厲害的對手時結局就不一定了,失敗也是會發生的。

雖說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困苦,但是誰會在自己國家戰爭勝利後不歡呼雀躍呢,尤其是強對強的戰爭,雙方都會做出最厲害的戰術、派出最厲害的將軍,這種戰爭讓當時的人們激動、緊張,而對於我們來說,則會讓我們印象深刻,那我覺得最硬碰硬的戰爭是哪一個呢?那就是——垓下之戰,下面我來講一下為什麼我認為這是最硬碰硬的戰爭。

提起項羽大家會想到的戰爭裡一定會有垓下之戰,因為這是項羽參加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爭由漢軍韓信、楚軍項羽作為代表,雙方旗鼓相當,通過鉅鹿之戰就能看出項羽的實力,以少勝多,大勝章邯,並以此名聲大震,因為這章邯也不是省油的燈,在遇到項羽之前也是一路順利過關斬將,但遇到項羽後還是被項羽以少勝多打得章邯繳械投降,所以說,強者遇到更強者也會變成弱者。

那麼項羽和韓信兩位強者誰能贏也是懸念,不過這場戰爭可不是這兩個人的事,這場戰爭的開始主要是劉邦的原因。起初是漢軍對楚軍是處於弱勢,眼看彈盡糧絕,而彭越、韓信帶領的軍隊還沒到來,劉邦沒有辦法只好簽訂了一條合約,劃分了天下,意思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管理各自的國土。可剛簽訂沒有多久,就有人向劉邦提議違背條約發動偷襲,劉邦聽信了這番話,背信棄義,發動了偷襲但沒有得逞,韓信和彭越等人沒有趕來,劉邦帶領的軍隊還是被包圍,這是張良進言,將大片領土分給韓信、彭越,在“加封土地”的誘惑下,韓信、彭越等人奮力趕到,要包圍項羽,垓下之戰就這樣開始了。

本來處於優勢的楚軍,因為漢軍的“救兵”們的大力進攻而不得不向東南方向撤退,後來退到了垓下,駐紮在垓下重整旗鼓,不過這時候楚軍已經所剩不多,只有十萬人左右,而以韓信、彭越、劉邦等人率領的漢軍大概有三十萬人一同包圍了楚軍,這種情況下項羽很難勝利,韓信帶隊把項羽逼得無路可走,這戰爭的結局已定,那就是項羽戰敗,最後只剩二十八騎,“四面楚歌”這個詞就是由此產生,可項羽並沒有繳械投降,而是帶著僅剩的二十八騎殺出重圍。

只是在殺出重圍之後,一路騎馬南走,但在烏江邊上時項羽深覺自己的失敗沒有顏面回去,所以下馬搏鬥,這場搏鬥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人數上根本不佔優勢,但是項羽以一敵百,沒有逃走,最後只剩他一人,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自刎而死,劉邦提著項羽的頭顱使魯人投降,最後以劉邦的勝利告終。這場戰役不僅在歷史上是一重大轉折點,而且這是一場精彩的王者對決,項羽最終失敗的原因也會令後人鑽研、探索,這場戰爭雖以韓信勝利告終,但不能說明項羽是弱者,而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面處於劣勢。

晚亭与落霞同晖
2019-08-06

遠的不說,就二戰及以後就有很多。如美日的硫磺島爭奪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但用"最"硬碰硬,且持續時間之長、雙方傷亡之大,當屬抗美援朝時的上甘嶺爭奪戰。

遠的不說,就二戰及以後就有很多。如美日的硫磺島爭奪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但用"最"硬碰硬,且持續時間之長、雙方傷亡之大,當屬抗美援朝時的上甘嶺爭奪戰。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力侵犯朝鮮,戰火以至燒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中國人民為保家衛國,決定抗美援朝、岀兵朝鮮。

五次戰役下來,雙方基本僵持在三八線。上甘嶺做為三八線附近的一個戰略要地。雖面積(含周邊幾個山包)僅3.7平方公里。但誰佔有了他,往南往北無險可守。

遠的不說,就二戰及以後就有很多。如美日的硫磺島爭奪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但用"最"硬碰硬,且持續時間之長、雙方傷亡之大,當屬抗美援朝時的上甘嶺爭奪戰。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力侵犯朝鮮,戰火以至燒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中國人民為保家衛國,決定抗美援朝、岀兵朝鮮。

五次戰役下來,雙方基本僵持在三八線。上甘嶺做為三八線附近的一個戰略要地。雖面積(含周邊幾個山包)僅3.7平方公里。但誰佔有了他,往南往北無險可守。

我志願軍指揮這一戰役級的是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而對方則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將軍。

遠的不說,就二戰及以後就有很多。如美日的硫磺島爭奪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但用"最"硬碰硬,且持續時間之長、雙方傷亡之大,當屬抗美援朝時的上甘嶺爭奪戰。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力侵犯朝鮮,戰火以至燒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中國人民為保家衛國,決定抗美援朝、岀兵朝鮮。

五次戰役下來,雙方基本僵持在三八線。上甘嶺做為三八線附近的一個戰略要地。雖面積(含周邊幾個山包)僅3.7平方公里。但誰佔有了他,往南往北無險可守。

我志願軍指揮這一戰役級的是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而對方則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將軍。

上甘嶺共打了43天,雙方投入了十餘萬兵力。美憑藉空中、裝備優勢,對我方的上甘嶺陣地進行狂轟濫炸,投下了近兩百萬發炮彈及近萬枚各式炸彈,使上甘嶺每一兩平方米就被美一枚炸彈炸飛。使整個石山炸成了石粉,整個山包平均被削去了兩三米。

遠的不說,就二戰及以後就有很多。如美日的硫磺島爭奪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但用"最"硬碰硬,且持續時間之長、雙方傷亡之大,當屬抗美援朝時的上甘嶺爭奪戰。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力侵犯朝鮮,戰火以至燒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中國人民為保家衛國,決定抗美援朝、岀兵朝鮮。

五次戰役下來,雙方基本僵持在三八線。上甘嶺做為三八線附近的一個戰略要地。雖面積(含周邊幾個山包)僅3.7平方公里。但誰佔有了他,往南往北無險可守。

我志願軍指揮這一戰役級的是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而對方則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將軍。

上甘嶺共打了43天,雙方投入了十餘萬兵力。美憑藉空中、裝備優勢,對我方的上甘嶺陣地進行狂轟濫炸,投下了近兩百萬發炮彈及近萬枚各式炸彈,使上甘嶺每一兩平方米就被美一枚炸彈炸飛。使整個石山炸成了石粉,整個山包平均被削去了兩三米。

以至岀現白天上甘嶺表面為美軍佔領,志願軍則隱藏在上甘嶺山中的坑道里。晚上出來反擊,重新奪回地面。這樣反覆的交替爭奪,都損失嚴重,傷亡近半。

遠的不說,就二戰及以後就有很多。如美日的硫磺島爭奪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但用"最"硬碰硬,且持續時間之長、雙方傷亡之大,當屬抗美援朝時的上甘嶺爭奪戰。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力侵犯朝鮮,戰火以至燒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中國人民為保家衛國,決定抗美援朝、岀兵朝鮮。

五次戰役下來,雙方基本僵持在三八線。上甘嶺做為三八線附近的一個戰略要地。雖面積(含周邊幾個山包)僅3.7平方公里。但誰佔有了他,往南往北無險可守。

我志願軍指揮這一戰役級的是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而對方則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將軍。

上甘嶺共打了43天,雙方投入了十餘萬兵力。美憑藉空中、裝備優勢,對我方的上甘嶺陣地進行狂轟濫炸,投下了近兩百萬發炮彈及近萬枚各式炸彈,使上甘嶺每一兩平方米就被美一枚炸彈炸飛。使整個石山炸成了石粉,整個山包平均被削去了兩三米。

以至岀現白天上甘嶺表面為美軍佔領,志願軍則隱藏在上甘嶺山中的坑道里。晚上出來反擊,重新奪回地面。這樣反覆的交替爭奪,都損失嚴重,傷亡近半。

美軍的範弗裡特終於耗不下去,撤出了爭奪,直到五三年停火協議,雙方態勢基本穩定在三八線,上甘嶺牢牢控制在志願軍手中。

遠的不說,就二戰及以後就有很多。如美日的硫磺島爭奪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但用"最"硬碰硬,且持續時間之長、雙方傷亡之大,當屬抗美援朝時的上甘嶺爭奪戰。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力侵犯朝鮮,戰火以至燒到中朝邊界鴨綠江邊。中國人民為保家衛國,決定抗美援朝、岀兵朝鮮。

五次戰役下來,雙方基本僵持在三八線。上甘嶺做為三八線附近的一個戰略要地。雖面積(含周邊幾個山包)僅3.7平方公里。但誰佔有了他,往南往北無險可守。

我志願軍指揮這一戰役級的是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而對方則是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將軍。

上甘嶺共打了43天,雙方投入了十餘萬兵力。美憑藉空中、裝備優勢,對我方的上甘嶺陣地進行狂轟濫炸,投下了近兩百萬發炮彈及近萬枚各式炸彈,使上甘嶺每一兩平方米就被美一枚炸彈炸飛。使整個石山炸成了石粉,整個山包平均被削去了兩三米。

以至岀現白天上甘嶺表面為美軍佔領,志願軍則隱藏在上甘嶺山中的坑道里。晚上出來反擊,重新奪回地面。這樣反覆的交替爭奪,都損失嚴重,傷亡近半。

美軍的範弗裡特終於耗不下去,撤出了爭奪,直到五三年停火協議,雙方態勢基本穩定在三八線,上甘嶺牢牢控制在志願軍手中。

戰爭是殘酷的,電影《上甘嶺》
就是當時情景的真實再現。至今一些志願軍烈士仍葬在朝鮮的烈士陵園裡。

所以中朝老一代領導人用"鮮血凝成"來形容中朝關係,是準確的定義和評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