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是哪一場?為何會是這一場?

10 個回答
静夜史
2019-08-27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但當時的我國武器裝備實在太過落後,對面的聯合國軍不僅有17國之眾,為首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最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是我國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鮮的決策前,包括中央內部都對是否出兵顧慮重重,林帥堅持認為美軍無意侵略我國,否則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便有所行動。而更多的人則是對美國心存忌憚,畢竟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而且美軍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戰鬥素養非常高,和這樣的強大敵人交手,勝了還沒什麼,而一旦失敗,我國可能萬劫不復,幾十年來的革命成果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所以,第一次戰役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為我們不僅要面臨自身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的現實,更要隨時承擔因失敗而造成的一系列惡劣後果,而任何一個不經意的閃失,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但當時的我國武器裝備實在太過落後,對面的聯合國軍不僅有17國之眾,為首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最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是我國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鮮的決策前,包括中央內部都對是否出兵顧慮重重,林帥堅持認為美軍無意侵略我國,否則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便有所行動。而更多的人則是對美國心存忌憚,畢竟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而且美軍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戰鬥素養非常高,和這樣的強大敵人交手,勝了還沒什麼,而一旦失敗,我國可能萬劫不復,幾十年來的革命成果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所以,第一次戰役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為我們不僅要面臨自身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的現實,更要隨時承擔因失敗而造成的一系列惡劣後果,而任何一個不經意的閃失,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所謂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眾議最後做出抉擇的領袖才顯得如此偉大,這種不畏強敵的精神,大不了晚幾年解放的氣概以及誓要打出一個真理來的信念,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不過,新生的共和國也並不是孤立無援,此時由於奉行一邊倒戰略,蘇聯是所有共產主義國家的老大哥,雖然當時的美國有最強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核武器,但蘇聯也不遑多讓。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雖然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但仍然是美國及資本主義陣營深深忌憚的存在。

不過作為蘇聯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對美國時,卻表現得無比氣短。因為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尤其是沒有制空權,入朝後必然淪為聯合國軍的靶子,因此別的支援可以再議,但空中掩護是極端必需和必要的。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但當時的我國武器裝備實在太過落後,對面的聯合國軍不僅有17國之眾,為首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最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是我國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鮮的決策前,包括中央內部都對是否出兵顧慮重重,林帥堅持認為美軍無意侵略我國,否則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便有所行動。而更多的人則是對美國心存忌憚,畢竟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而且美軍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戰鬥素養非常高,和這樣的強大敵人交手,勝了還沒什麼,而一旦失敗,我國可能萬劫不復,幾十年來的革命成果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所以,第一次戰役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為我們不僅要面臨自身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的現實,更要隨時承擔因失敗而造成的一系列惡劣後果,而任何一個不經意的閃失,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所謂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眾議最後做出抉擇的領袖才顯得如此偉大,這種不畏強敵的精神,大不了晚幾年解放的氣概以及誓要打出一個真理來的信念,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不過,新生的共和國也並不是孤立無援,此時由於奉行一邊倒戰略,蘇聯是所有共產主義國家的老大哥,雖然當時的美國有最強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核武器,但蘇聯也不遑多讓。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雖然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但仍然是美國及資本主義陣營深深忌憚的存在。

不過作為蘇聯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對美國時,卻表現得無比氣短。因為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尤其是沒有制空權,入朝後必然淪為聯合國軍的靶子,因此別的支援可以再議,但空中掩護是極端必需和必要的。

因此在1950年10月8日作出出兵朝鮮的決議後,總理和林帥隨即赴蘇聯面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支援志願軍武器裝備,並提供空中掩護,否則志願軍按兵不動,見機行事。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時的斯大林一改之前的熱情態度,對我國的請求推三阻四,虛與委蛇。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1950年10月8日,聯合國軍在向北推進的過程中,美軍兩架F-80C融合射擊之星戰鬥機越過蘇聯國界,深入蘇聯境內100多公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幹河”事件。在這一事件中,美軍的射擊導致蘇聯六架R-63“Kingcobra”飛機遭受嚴重破壞,一架完全被燒燬。

消息一出,美軍高層大為緊張,雖說此時的美軍高歌猛進,但畢竟蘇聯實力不可小覷,一旦北極熊發怒,甚至參與到朝鮮戰爭中,美國將會非常尷尬。因此美國準備立即賠償,杜魯門親自向斯大林道歉,此次事件中的美國空軍指揮官被解僱,飛行員受到紀律處分。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但當時的我國武器裝備實在太過落後,對面的聯合國軍不僅有17國之眾,為首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最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是我國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鮮的決策前,包括中央內部都對是否出兵顧慮重重,林帥堅持認為美軍無意侵略我國,否則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便有所行動。而更多的人則是對美國心存忌憚,畢竟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而且美軍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戰鬥素養非常高,和這樣的強大敵人交手,勝了還沒什麼,而一旦失敗,我國可能萬劫不復,幾十年來的革命成果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所以,第一次戰役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為我們不僅要面臨自身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的現實,更要隨時承擔因失敗而造成的一系列惡劣後果,而任何一個不經意的閃失,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所謂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眾議最後做出抉擇的領袖才顯得如此偉大,這種不畏強敵的精神,大不了晚幾年解放的氣概以及誓要打出一個真理來的信念,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不過,新生的共和國也並不是孤立無援,此時由於奉行一邊倒戰略,蘇聯是所有共產主義國家的老大哥,雖然當時的美國有最強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核武器,但蘇聯也不遑多讓。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雖然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但仍然是美國及資本主義陣營深深忌憚的存在。

不過作為蘇聯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對美國時,卻表現得無比氣短。因為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尤其是沒有制空權,入朝後必然淪為聯合國軍的靶子,因此別的支援可以再議,但空中掩護是極端必需和必要的。

因此在1950年10月8日作出出兵朝鮮的決議後,總理和林帥隨即赴蘇聯面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支援志願軍武器裝備,並提供空中掩護,否則志願軍按兵不動,見機行事。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時的斯大林一改之前的熱情態度,對我國的請求推三阻四,虛與委蛇。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1950年10月8日,聯合國軍在向北推進的過程中,美軍兩架F-80C融合射擊之星戰鬥機越過蘇聯國界,深入蘇聯境內100多公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幹河”事件。在這一事件中,美軍的射擊導致蘇聯六架R-63“Kingcobra”飛機遭受嚴重破壞,一架完全被燒燬。

消息一出,美軍高層大為緊張,雖說此時的美軍高歌猛進,但畢竟蘇聯實力不可小覷,一旦北極熊發怒,甚至參與到朝鮮戰爭中,美國將會非常尷尬。因此美國準備立即賠償,杜魯門親自向斯大林道歉,此次事件中的美國空軍指揮官被解僱,飛行員受到紀律處分。

但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斯大林卻被嚇破了膽,“幹河”事件被其認為是美國對蘇聯出兵的警告甚至是武裝入侵蘇聯的前奏,因此斯大林推翻了先前的所有承諾,並向我國一再表示空軍到位需要兩個月至兩個半月時間,且只能掩護到鴨綠江邊。

這樣的表態讓我國大為驚訝,但形勢越來越危急,領袖於10月13日下午作出即使蘇聯不提供空中掩護也要入朝參戰的決定。這意味著首批入朝的第八兵團共25萬人,要在美國飛機大炮的威脅下,以極其落後的武器裝備獨立抗擊17國聯軍的瘋狂進攻。

因為蘇聯的武器援助遲遲未到位,第一次戰役時期的志願軍,很多戰士們還扛著解放戰爭時期甚至抗日戰爭時期的裝備,比如歪把子機槍,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但當時的我國武器裝備實在太過落後,對面的聯合國軍不僅有17國之眾,為首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最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是我國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鮮的決策前,包括中央內部都對是否出兵顧慮重重,林帥堅持認為美軍無意侵略我國,否則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便有所行動。而更多的人則是對美國心存忌憚,畢竟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而且美軍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戰鬥素養非常高,和這樣的強大敵人交手,勝了還沒什麼,而一旦失敗,我國可能萬劫不復,幾十年來的革命成果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所以,第一次戰役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為我們不僅要面臨自身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的現實,更要隨時承擔因失敗而造成的一系列惡劣後果,而任何一個不經意的閃失,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所謂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眾議最後做出抉擇的領袖才顯得如此偉大,這種不畏強敵的精神,大不了晚幾年解放的氣概以及誓要打出一個真理來的信念,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不過,新生的共和國也並不是孤立無援,此時由於奉行一邊倒戰略,蘇聯是所有共產主義國家的老大哥,雖然當時的美國有最強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核武器,但蘇聯也不遑多讓。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雖然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但仍然是美國及資本主義陣營深深忌憚的存在。

不過作為蘇聯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對美國時,卻表現得無比氣短。因為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尤其是沒有制空權,入朝後必然淪為聯合國軍的靶子,因此別的支援可以再議,但空中掩護是極端必需和必要的。

因此在1950年10月8日作出出兵朝鮮的決議後,總理和林帥隨即赴蘇聯面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支援志願軍武器裝備,並提供空中掩護,否則志願軍按兵不動,見機行事。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時的斯大林一改之前的熱情態度,對我國的請求推三阻四,虛與委蛇。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1950年10月8日,聯合國軍在向北推進的過程中,美軍兩架F-80C融合射擊之星戰鬥機越過蘇聯國界,深入蘇聯境內100多公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幹河”事件。在這一事件中,美軍的射擊導致蘇聯六架R-63“Kingcobra”飛機遭受嚴重破壞,一架完全被燒燬。

消息一出,美軍高層大為緊張,雖說此時的美軍高歌猛進,但畢竟蘇聯實力不可小覷,一旦北極熊發怒,甚至參與到朝鮮戰爭中,美國將會非常尷尬。因此美國準備立即賠償,杜魯門親自向斯大林道歉,此次事件中的美國空軍指揮官被解僱,飛行員受到紀律處分。

但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斯大林卻被嚇破了膽,“幹河”事件被其認為是美國對蘇聯出兵的警告甚至是武裝入侵蘇聯的前奏,因此斯大林推翻了先前的所有承諾,並向我國一再表示空軍到位需要兩個月至兩個半月時間,且只能掩護到鴨綠江邊。

這樣的表態讓我國大為驚訝,但形勢越來越危急,領袖於10月13日下午作出即使蘇聯不提供空中掩護也要入朝參戰的決定。這意味著首批入朝的第八兵團共25萬人,要在美國飛機大炮的威脅下,以極其落後的武器裝備獨立抗擊17國聯軍的瘋狂進攻。

因為蘇聯的武器援助遲遲未到位,第一次戰役時期的志願軍,很多戰士們還扛著解放戰爭時期甚至抗日戰爭時期的裝備,比如歪把子機槍,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因為抗美援朝戰爭也是對蘇聯的巨大幫助,因此被我國氣魄感動的斯大林終於轉變了援華態度。而在1950年10月25日首戰溫井取得大捷,11月1日中美雲山交鋒取得巨大勝利後,認識到志願軍強大戰鬥力的斯大林才終於下定決心對我國進行空中掩護,而且將大量二戰時期淘汰的武器裝備大量援助我國。

雖然這些武器裝備,比如波波沙都已經相當落後,但對於一窮二白的我國而言依舊發揮了巨大作用,空軍的支援更是讓我國一夜之間成為空中強國。

可以說,第一次戰役後的中蘇關係明顯升溫,升溫的程度,完全取決於志願軍在入朝參戰前面臨的困難程度。

好在大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從來不曾畏懼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即便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強大的後勤補給,也依然將聯合國軍打得滿地找牙。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但當時的我國武器裝備實在太過落後,對面的聯合國軍不僅有17國之眾,為首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最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是我國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鮮的決策前,包括中央內部都對是否出兵顧慮重重,林帥堅持認為美軍無意侵略我國,否則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便有所行動。而更多的人則是對美國心存忌憚,畢竟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而且美軍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戰鬥素養非常高,和這樣的強大敵人交手,勝了還沒什麼,而一旦失敗,我國可能萬劫不復,幾十年來的革命成果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所以,第一次戰役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為我們不僅要面臨自身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的現實,更要隨時承擔因失敗而造成的一系列惡劣後果,而任何一個不經意的閃失,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所謂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眾議最後做出抉擇的領袖才顯得如此偉大,這種不畏強敵的精神,大不了晚幾年解放的氣概以及誓要打出一個真理來的信念,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不過,新生的共和國也並不是孤立無援,此時由於奉行一邊倒戰略,蘇聯是所有共產主義國家的老大哥,雖然當時的美國有最強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核武器,但蘇聯也不遑多讓。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雖然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但仍然是美國及資本主義陣營深深忌憚的存在。

不過作為蘇聯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對美國時,卻表現得無比氣短。因為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尤其是沒有制空權,入朝後必然淪為聯合國軍的靶子,因此別的支援可以再議,但空中掩護是極端必需和必要的。

因此在1950年10月8日作出出兵朝鮮的決議後,總理和林帥隨即赴蘇聯面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支援志願軍武器裝備,並提供空中掩護,否則志願軍按兵不動,見機行事。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時的斯大林一改之前的熱情態度,對我國的請求推三阻四,虛與委蛇。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1950年10月8日,聯合國軍在向北推進的過程中,美軍兩架F-80C融合射擊之星戰鬥機越過蘇聯國界,深入蘇聯境內100多公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幹河”事件。在這一事件中,美軍的射擊導致蘇聯六架R-63“Kingcobra”飛機遭受嚴重破壞,一架完全被燒燬。

消息一出,美軍高層大為緊張,雖說此時的美軍高歌猛進,但畢竟蘇聯實力不可小覷,一旦北極熊發怒,甚至參與到朝鮮戰爭中,美國將會非常尷尬。因此美國準備立即賠償,杜魯門親自向斯大林道歉,此次事件中的美國空軍指揮官被解僱,飛行員受到紀律處分。

但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斯大林卻被嚇破了膽,“幹河”事件被其認為是美國對蘇聯出兵的警告甚至是武裝入侵蘇聯的前奏,因此斯大林推翻了先前的所有承諾,並向我國一再表示空軍到位需要兩個月至兩個半月時間,且只能掩護到鴨綠江邊。

這樣的表態讓我國大為驚訝,但形勢越來越危急,領袖於10月13日下午作出即使蘇聯不提供空中掩護也要入朝參戰的決定。這意味著首批入朝的第八兵團共25萬人,要在美國飛機大炮的威脅下,以極其落後的武器裝備獨立抗擊17國聯軍的瘋狂進攻。

因為蘇聯的武器援助遲遲未到位,第一次戰役時期的志願軍,很多戰士們還扛著解放戰爭時期甚至抗日戰爭時期的裝備,比如歪把子機槍,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因為抗美援朝戰爭也是對蘇聯的巨大幫助,因此被我國氣魄感動的斯大林終於轉變了援華態度。而在1950年10月25日首戰溫井取得大捷,11月1日中美雲山交鋒取得巨大勝利後,認識到志願軍強大戰鬥力的斯大林才終於下定決心對我國進行空中掩護,而且將大量二戰時期淘汰的武器裝備大量援助我國。

雖然這些武器裝備,比如波波沙都已經相當落後,但對於一窮二白的我國而言依舊發揮了巨大作用,空軍的支援更是讓我國一夜之間成為空中強國。

可以說,第一次戰役後的中蘇關係明顯升溫,升溫的程度,完全取決於志願軍在入朝參戰前面臨的困難程度。

好在大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從來不曾畏懼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即便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強大的後勤補給,也依然將聯合國軍打得滿地找牙。

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潰退到清川江以南。隨後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在東西兩線對冒進的聯合國軍展開猛烈反擊,全面收復三八線以北地區,奠定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基本格局。

抗美援朝戰爭的發展已經雄辯地證明,領袖力排眾議做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是無比英明和偉大的,這讓我們真正站起來的同時,也徹底奠定了我國的大國地位,為爭取蘇聯援助建立強大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

而此戰之後,西方國家再也不敢輕易和我軍發生武裝衝突,我國一仗打出幾十年和平,直到今天億萬中華兒女還在享受這場戰爭帶來的紅利。

今天的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和先烈一樣馳騁沙場,為國爭光,但我們有必要記住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向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前赴後繼的英雄們致敬!

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類文明數千年時間,大小戰爭不計其數,雖說有部分搞笑的成分在裡面,但畢竟承載了太多的流血犧牲,所以靜夜史認為戰爭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而在靜夜史看來,歷史上打得最艱難的戰爭要數抗美援朝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打得最艱難的,要數第一次戰役。

關於這場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華兒女並不陌生,這是新生的共和國在蘇聯的幫助下,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進行的慘烈較量。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陣亡超過19萬,傷亡總人數超過38萬人的巨大代價。

在這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之所以說第一次戰役最為艱難,靜夜史認為除了萬事開頭難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的出爾反爾,使得我國幾乎以血肉之軀,面對聯合國軍的鋼鐵洪流。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朝鮮半島作為昔日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戰敗後也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焦點。

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南朝鮮和北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在1948年分別建立了朝鮮和韓國。

但朝鮮明顯比韓國更不安分,金日成在1949年訪問蘇聯,自以為得到了蘇聯的默許後,於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朝鮮戰爭,企圖一舉統一朝鮮半島。

但朝鮮的行為很快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干涉,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7月7日成立聯合國軍,由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開始大舉干涉朝鮮內政。

隨著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成功,朝鮮戰局迅速被逆轉,麥克阿瑟命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面對聯合國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共和國在1950年9月30日,強烈警告美國不許越過三八線,否則不會坐視不理。但麥克阿瑟對此置若罔聞,1950年10月1日,聯合國軍大舉越過三八線,瘋狂向北推進,目標直指鴨綠江。

與此同時美國飛機還對我國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轟炸不斷侵犯我國主權。而在朝鮮戰爭剛剛爆發時,美國第七艦隊就開入臺島海峽,阻擋我國的統一大業。

10月1日,金日成向我國求援,請求我國出兵幫助朝鮮,領袖審時度勢後,認為脣亡齒寒,戶破堂危,為了我國的國土安全,尤其是保護東北老工業基地,我們應該出兵,將戰場擺向敵國境內,可以最大可能減小我國的損失。

於是在1950年10月8日,領袖力排眾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隨即將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但當時的我國武器裝備實在太過落後,對面的聯合國軍不僅有17國之眾,為首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最強大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最完善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是我國難以比擬的。

而且在做出出兵朝鮮的決策前,包括中央內部都對是否出兵顧慮重重,林帥堅持認為美軍無意侵略我國,否則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便有所行動。而更多的人則是對美國心存忌憚,畢竟當時美國的綜合國力空前強大,而且美軍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戰鬥素養非常高,和這樣的強大敵人交手,勝了還沒什麼,而一旦失敗,我國可能萬劫不復,幾十年來的革命成果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所以,第一次戰役的艱難性可想而知。因為我們不僅要面臨自身國力遠遠不如美國的現實,更要隨時承擔因失敗而造成的一系列惡劣後果,而任何一個不經意的閃失,都有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所謂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的難度往往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力排眾議最後做出抉擇的領袖才顯得如此偉大,這種不畏強敵的精神,大不了晚幾年解放的氣概以及誓要打出一個真理來的信念,是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不過,新生的共和國也並不是孤立無援,此時由於奉行一邊倒戰略,蘇聯是所有共產主義國家的老大哥,雖然當時的美國有最強的武器裝備,特別是核武器,但蘇聯也不遑多讓。作為超級大國的蘇聯,雖然綜合國力遠不及美國,但仍然是美國及資本主義陣營深深忌憚的存在。

不過作為蘇聯的掌舵人,斯大林在面對美國時,卻表現得無比氣短。因為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尤其是沒有制空權,入朝後必然淪為聯合國軍的靶子,因此別的支援可以再議,但空中掩護是極端必需和必要的。

因此在1950年10月8日作出出兵朝鮮的決議後,總理和林帥隨即赴蘇聯面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支援志願軍武器裝備,並提供空中掩護,否則志願軍按兵不動,見機行事。

但令人失望的是,此時的斯大林一改之前的熱情態度,對我國的請求推三阻四,虛與委蛇。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1950年10月8日,聯合國軍在向北推進的過程中,美軍兩架F-80C融合射擊之星戰鬥機越過蘇聯國界,深入蘇聯境內100多公里,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幹河”事件。在這一事件中,美軍的射擊導致蘇聯六架R-63“Kingcobra”飛機遭受嚴重破壞,一架完全被燒燬。

消息一出,美軍高層大為緊張,雖說此時的美軍高歌猛進,但畢竟蘇聯實力不可小覷,一旦北極熊發怒,甚至參與到朝鮮戰爭中,美國將會非常尷尬。因此美國準備立即賠償,杜魯門親自向斯大林道歉,此次事件中的美國空軍指揮官被解僱,飛行員受到紀律處分。

但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斯大林卻被嚇破了膽,“幹河”事件被其認為是美國對蘇聯出兵的警告甚至是武裝入侵蘇聯的前奏,因此斯大林推翻了先前的所有承諾,並向我國一再表示空軍到位需要兩個月至兩個半月時間,且只能掩護到鴨綠江邊。

這樣的表態讓我國大為驚訝,但形勢越來越危急,領袖於10月13日下午作出即使蘇聯不提供空中掩護也要入朝參戰的決定。這意味著首批入朝的第八兵團共25萬人,要在美國飛機大炮的威脅下,以極其落後的武器裝備獨立抗擊17國聯軍的瘋狂進攻。

因為蘇聯的武器援助遲遲未到位,第一次戰役時期的志願軍,很多戰士們還扛著解放戰爭時期甚至抗日戰爭時期的裝備,比如歪把子機槍,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因為抗美援朝戰爭也是對蘇聯的巨大幫助,因此被我國氣魄感動的斯大林終於轉變了援華態度。而在1950年10月25日首戰溫井取得大捷,11月1日中美雲山交鋒取得巨大勝利後,認識到志願軍強大戰鬥力的斯大林才終於下定決心對我國進行空中掩護,而且將大量二戰時期淘汰的武器裝備大量援助我國。

雖然這些武器裝備,比如波波沙都已經相當落後,但對於一窮二白的我國而言依舊發揮了巨大作用,空軍的支援更是讓我國一夜之間成為空中強國。

可以說,第一次戰役後的中蘇關係明顯升溫,升溫的程度,完全取決於志願軍在入朝參戰前面臨的困難程度。

好在大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從來不曾畏懼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即便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強大的後勤補給,也依然將聯合國軍打得滿地找牙。

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潰退到清川江以南。隨後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在東西兩線對冒進的聯合國軍展開猛烈反擊,全面收復三八線以北地區,奠定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基本格局。

抗美援朝戰爭的發展已經雄辯地證明,領袖力排眾議做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是無比英明和偉大的,這讓我們真正站起來的同時,也徹底奠定了我國的大國地位,為爭取蘇聯援助建立強大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

而此戰之後,西方國家再也不敢輕易和我軍發生武裝衝突,我國一仗打出幾十年和平,直到今天億萬中華兒女還在享受這場戰爭帶來的紅利。

今天的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和先烈一樣馳騁沙場,為國爭光,但我們有必要記住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向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前赴後繼的英雄們致敬!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历史知事
2019-08-30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僅僅六天時間,國民黨的河南省會開封被華野攻陷,整編第66師師部所屬第13旅、整編第68師所屬1個團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個保安團共3萬餘人。攻陷開封,意味著陷入了重圍,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劉汝明兵團,東面是邱清泉兵團,西面是胡璉兵團。

和林彪在錦州戰役類似的情況是,預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粟裕的情況不一樣,他來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達開封附近的兩個兵團是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是粵軍背景的軍隊,區壽年還當過粵軍十九路軍的師長。邱清泉兵團是中央軍,歷來瞧不起區壽年。

此時,一向驍勇善戰的邱清泉,當了豬隊友。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僅僅六天時間,國民黨的河南省會開封被華野攻陷,整編第66師師部所屬第13旅、整編第68師所屬1個團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個保安團共3萬餘人。攻陷開封,意味著陷入了重圍,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劉汝明兵團,東面是邱清泉兵團,西面是胡璉兵團。

和林彪在錦州戰役類似的情況是,預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粟裕的情況不一樣,他來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達開封附近的兩個兵團是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是粵軍背景的軍隊,區壽年還當過粵軍十九路軍的師長。邱清泉兵團是中央軍,歷來瞧不起區壽年。

此時,一向驍勇善戰的邱清泉,當了豬隊友。

原來,邱清泉一舉收復開封,慶賀開封大捷(其實是華野主動撤出,保持機動性)。隨後追擊“潰逃”的華野,當邱清泉聽到前面就是“商丘”時,開始怕了,不敢動了。直接把友軍區壽年兵團丟給了華野。

不吃白不吃!

區壽年和邱清泉很快被分割,區壽年被合圍。三天時間,區壽年兵團新編第21旅及整編第75師第6旅被殲滅,總攻開始。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華野不知道的是,區壽年兩個整編師,對解放軍來說是肥肉,對於其他三個主力兵團來說,也是肥肉。當時國防部風聲是,區壽年手下兩個整編師72師,75師準備分給其他兵團,組成四個整編師,兵力超過10萬的大兵團。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僅僅六天時間,國民黨的河南省會開封被華野攻陷,整編第66師師部所屬第13旅、整編第68師所屬1個團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個保安團共3萬餘人。攻陷開封,意味著陷入了重圍,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劉汝明兵團,東面是邱清泉兵團,西面是胡璉兵團。

和林彪在錦州戰役類似的情況是,預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粟裕的情況不一樣,他來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達開封附近的兩個兵團是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是粵軍背景的軍隊,區壽年還當過粵軍十九路軍的師長。邱清泉兵團是中央軍,歷來瞧不起區壽年。

此時,一向驍勇善戰的邱清泉,當了豬隊友。

原來,邱清泉一舉收復開封,慶賀開封大捷(其實是華野主動撤出,保持機動性)。隨後追擊“潰逃”的華野,當邱清泉聽到前面就是“商丘”時,開始怕了,不敢動了。直接把友軍區壽年兵團丟給了華野。

不吃白不吃!

區壽年和邱清泉很快被分割,區壽年被合圍。三天時間,區壽年兵團新編第21旅及整編第75師第6旅被殲滅,總攻開始。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華野不知道的是,區壽年兩個整編師,對解放軍來說是肥肉,對於其他三個主力兵團來說,也是肥肉。當時國防部風聲是,區壽年手下兩個整編師72師,75師準備分給其他兵團,組成四個整編師,兵力超過10萬的大兵團。

盯上區壽年兵團的有三個人,分別是陳誠、杜聿明和顧祝同。陳誠想讓區壽年兵團併入胡璉兵團(含整編第11師、整編第3師),杜聿明則是替邱清泉兵團(含整編第5師、整編第70師、整編第83師)要,顧祝同則是向給黃百韜兵團(目前只有整編25師,其實是個假裝成兵團的整編師)。

就是說,粟裕想要滅了區壽年,必須抵擋住胡璉兵團、邱清泉兵團和黃百韜兵團三頭惡狼。這一場惡仗,簡直就是以一敵四!

不僅如此,中原戰區還有孫元良兵團、張軫集團正在奔赴戰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僅僅六天時間,國民黨的河南省會開封被華野攻陷,整編第66師師部所屬第13旅、整編第68師所屬1個團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個保安團共3萬餘人。攻陷開封,意味著陷入了重圍,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劉汝明兵團,東面是邱清泉兵團,西面是胡璉兵團。

和林彪在錦州戰役類似的情況是,預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粟裕的情況不一樣,他來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達開封附近的兩個兵團是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是粵軍背景的軍隊,區壽年還當過粵軍十九路軍的師長。邱清泉兵團是中央軍,歷來瞧不起區壽年。

此時,一向驍勇善戰的邱清泉,當了豬隊友。

原來,邱清泉一舉收復開封,慶賀開封大捷(其實是華野主動撤出,保持機動性)。隨後追擊“潰逃”的華野,當邱清泉聽到前面就是“商丘”時,開始怕了,不敢動了。直接把友軍區壽年兵團丟給了華野。

不吃白不吃!

區壽年和邱清泉很快被分割,區壽年被合圍。三天時間,區壽年兵團新編第21旅及整編第75師第6旅被殲滅,總攻開始。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華野不知道的是,區壽年兩個整編師,對解放軍來說是肥肉,對於其他三個主力兵團來說,也是肥肉。當時國防部風聲是,區壽年手下兩個整編師72師,75師準備分給其他兵團,組成四個整編師,兵力超過10萬的大兵團。

盯上區壽年兵團的有三個人,分別是陳誠、杜聿明和顧祝同。陳誠想讓區壽年兵團併入胡璉兵團(含整編第11師、整編第3師),杜聿明則是替邱清泉兵團(含整編第5師、整編第70師、整編第83師)要,顧祝同則是向給黃百韜兵團(目前只有整編25師,其實是個假裝成兵團的整編師)。

就是說,粟裕想要滅了區壽年,必須抵擋住胡璉兵團、邱清泉兵團和黃百韜兵團三頭惡狼。這一場惡仗,簡直就是以一敵四!

不僅如此,中原戰區還有孫元良兵團、張軫集團正在奔赴戰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7月2日凌晨,區壽年兵團部和整編75師被全殲,區壽年本人也被俘虜。飯桌上還有三個客人,到底怎麼辦?

胡璉兵團,那是中野的老對頭了,中野要拖出胡璉,不惜一切代價!

黃百韜兵團,就你最弱,你來當主食!黃百韜從膠東千里趕來,還不知道區壽年被全殲,直接一頭扎進了華野的包圍圈。

邱清泉兵團,區壽年你救不了,黃百韜你照樣救不了!

被俘虜的區壽年對華野副司令粟裕說,“你胃口太大,違反了兵家之道,接下來要失敗。”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僅僅六天時間,國民黨的河南省會開封被華野攻陷,整編第66師師部所屬第13旅、整編第68師所屬1個團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個保安團共3萬餘人。攻陷開封,意味著陷入了重圍,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劉汝明兵團,東面是邱清泉兵團,西面是胡璉兵團。

和林彪在錦州戰役類似的情況是,預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粟裕的情況不一樣,他來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達開封附近的兩個兵團是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是粵軍背景的軍隊,區壽年還當過粵軍十九路軍的師長。邱清泉兵團是中央軍,歷來瞧不起區壽年。

此時,一向驍勇善戰的邱清泉,當了豬隊友。

原來,邱清泉一舉收復開封,慶賀開封大捷(其實是華野主動撤出,保持機動性)。隨後追擊“潰逃”的華野,當邱清泉聽到前面就是“商丘”時,開始怕了,不敢動了。直接把友軍區壽年兵團丟給了華野。

不吃白不吃!

區壽年和邱清泉很快被分割,區壽年被合圍。三天時間,區壽年兵團新編第21旅及整編第75師第6旅被殲滅,總攻開始。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華野不知道的是,區壽年兩個整編師,對解放軍來說是肥肉,對於其他三個主力兵團來說,也是肥肉。當時國防部風聲是,區壽年手下兩個整編師72師,75師準備分給其他兵團,組成四個整編師,兵力超過10萬的大兵團。

盯上區壽年兵團的有三個人,分別是陳誠、杜聿明和顧祝同。陳誠想讓區壽年兵團併入胡璉兵團(含整編第11師、整編第3師),杜聿明則是替邱清泉兵團(含整編第5師、整編第70師、整編第83師)要,顧祝同則是向給黃百韜兵團(目前只有整編25師,其實是個假裝成兵團的整編師)。

就是說,粟裕想要滅了區壽年,必須抵擋住胡璉兵團、邱清泉兵團和黃百韜兵團三頭惡狼。這一場惡仗,簡直就是以一敵四!

不僅如此,中原戰區還有孫元良兵團、張軫集團正在奔赴戰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7月2日凌晨,區壽年兵團部和整編75師被全殲,區壽年本人也被俘虜。飯桌上還有三個客人,到底怎麼辦?

胡璉兵團,那是中野的老對頭了,中野要拖出胡璉,不惜一切代價!

黃百韜兵團,就你最弱,你來當主食!黃百韜從膠東千里趕來,還不知道區壽年被全殲,直接一頭扎進了華野的包圍圈。

邱清泉兵團,區壽年你救不了,黃百韜你照樣救不了!

被俘虜的區壽年對華野副司令粟裕說,“你胃口太大,違反了兵家之道,接下來要失敗。”

黃百韜兵團其實還不如區壽年兵團,區壽年好歹有兩個整編師四萬多兵力,可是黃百韜只有整編25師加上第三快速縱隊和第二交警總隊,總兵力只有3萬多人,要消滅這3萬人,華野還是老規矩,四打一!集中12萬兵力組成新突擊集團!剛剛消滅黃百韜兵團的一四六縱隊再加上兩廣縱隊來不及休整就投入圍殲黃百韜之戰,為了儘快殲滅黃百韜,華野甚至把阻擊邱清泉的部隊都調過來了。

結果可想而知,又是一場南麻臨朐戰役,黃百韜絕地反擊。黃伯韜下軍令焚燒所有文件,槍殺所有解放軍俘虜。他對手下將領說:“從現在開始,你們不要指望我黃伯韜。共軍由何處突破,你們就在那裡抵抗到死。”

一夜激戰,黃百韜在解放軍發起總攻前衝破包圍圈,與區壽年的整編72師殘部匯合。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僅僅六天時間,國民黨的河南省會開封被華野攻陷,整編第66師師部所屬第13旅、整編第68師所屬1個團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個保安團共3萬餘人。攻陷開封,意味著陷入了重圍,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劉汝明兵團,東面是邱清泉兵團,西面是胡璉兵團。

和林彪在錦州戰役類似的情況是,預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粟裕的情況不一樣,他來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達開封附近的兩個兵團是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是粵軍背景的軍隊,區壽年還當過粵軍十九路軍的師長。邱清泉兵團是中央軍,歷來瞧不起區壽年。

此時,一向驍勇善戰的邱清泉,當了豬隊友。

原來,邱清泉一舉收復開封,慶賀開封大捷(其實是華野主動撤出,保持機動性)。隨後追擊“潰逃”的華野,當邱清泉聽到前面就是“商丘”時,開始怕了,不敢動了。直接把友軍區壽年兵團丟給了華野。

不吃白不吃!

區壽年和邱清泉很快被分割,區壽年被合圍。三天時間,區壽年兵團新編第21旅及整編第75師第6旅被殲滅,總攻開始。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華野不知道的是,區壽年兩個整編師,對解放軍來說是肥肉,對於其他三個主力兵團來說,也是肥肉。當時國防部風聲是,區壽年手下兩個整編師72師,75師準備分給其他兵團,組成四個整編師,兵力超過10萬的大兵團。

盯上區壽年兵團的有三個人,分別是陳誠、杜聿明和顧祝同。陳誠想讓區壽年兵團併入胡璉兵團(含整編第11師、整編第3師),杜聿明則是替邱清泉兵團(含整編第5師、整編第70師、整編第83師)要,顧祝同則是向給黃百韜兵團(目前只有整編25師,其實是個假裝成兵團的整編師)。

就是說,粟裕想要滅了區壽年,必須抵擋住胡璉兵團、邱清泉兵團和黃百韜兵團三頭惡狼。這一場惡仗,簡直就是以一敵四!

不僅如此,中原戰區還有孫元良兵團、張軫集團正在奔赴戰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7月2日凌晨,區壽年兵團部和整編75師被全殲,區壽年本人也被俘虜。飯桌上還有三個客人,到底怎麼辦?

胡璉兵團,那是中野的老對頭了,中野要拖出胡璉,不惜一切代價!

黃百韜兵團,就你最弱,你來當主食!黃百韜從膠東千里趕來,還不知道區壽年被全殲,直接一頭扎進了華野的包圍圈。

邱清泉兵團,區壽年你救不了,黃百韜你照樣救不了!

被俘虜的區壽年對華野副司令粟裕說,“你胃口太大,違反了兵家之道,接下來要失敗。”

黃百韜兵團其實還不如區壽年兵團,區壽年好歹有兩個整編師四萬多兵力,可是黃百韜只有整編25師加上第三快速縱隊和第二交警總隊,總兵力只有3萬多人,要消滅這3萬人,華野還是老規矩,四打一!集中12萬兵力組成新突擊集團!剛剛消滅黃百韜兵團的一四六縱隊再加上兩廣縱隊來不及休整就投入圍殲黃百韜之戰,為了儘快殲滅黃百韜,華野甚至把阻擊邱清泉的部隊都調過來了。

結果可想而知,又是一場南麻臨朐戰役,黃百韜絕地反擊。黃伯韜下軍令焚燒所有文件,槍殺所有解放軍俘虜。他對手下將領說:“從現在開始,你們不要指望我黃伯韜。共軍由何處突破,你們就在那裡抵抗到死。”

一夜激戰,黃百韜在解放軍發起總攻前衝破包圍圈,與區壽年的整編72師殘部匯合。

就這樣,本來是一場大型殲滅戰,最後打成了一個虎頭蛇尾的局勢,未竟全功。國民黨軍隊被殲滅超過八萬,而解放軍也承擔了相當多的傷亡。

很多人說,豫東戰役是淮海戰役的實戰演習。實際上,豫東戰役比淮海戰役難得多。豫東戰役中的主要作戰部隊是相同的,都是胡璉、邱清泉、黃百韜幾個國軍名將,但是那時候,他們還比較團結,至少營救區壽年兵團對他們好處大,他們自然更賣力一些。

豫東戰役的大贏家是黃百韜,因為營救72師成功,他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不僅有青天白日勳章,與72師背景相似的63軍64軍成了黃百韜的人,到淮海戰役時,更是加入了44軍和100軍兩支部隊,總兵力達到了5各軍14萬人,直接擴張了接近五倍。這樣快速的擴張,讓自命不凡的邱清泉十分氣憤。可是問題是,區壽年被圍,40公里外的邱清泉突不進去,數百公里外的黃百韜卻搭了進去,邱清泉眼裡的不公平,其實是最公平的。

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一場戰役——豫東戰役。

解放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以弱勝強還實現速勝的戰爭,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以120萬兵力戰勝了430萬國民黨軍隊,總殲敵數量達到了800萬之巨,這一切,歷史上任何一個軍事家都很難相信。

1947年,華東野戰軍高開低走,先是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殲敵數量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開始從專打敵人雜牌軍,變成了專打王牌軍。可是,從7月開始,華野屢戰屢敗,尤其是是八月和九月,內線的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主力傷亡慘重,外線的王牌葉飛縱隊和陶勇縱隊也被當成西瓜和麵包,非戰鬥減員嚴重。

所幸,1948年年初,濮陽整訓大大提高了華野西兵團的戰鬥力。中央決定,以華野西兵團為主力,成立東南野戰軍,預計在八九月渡過長江,到江南皖南發展,直插敵人心臟。

可是,華野副司令兼西兵團司令粟裕認為,不應該去江南,拋棄重武器,等於自廢武功。粟裕為了說服中央,甚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在1948年年內,殲滅華東地區最令老蔣引以為傲的第五軍和第十八軍!

以粟裕兵團的本錢,和國民黨重兵集團爭奪中原,談何容易!!!

粟裕手裡的軍隊,只有華東野戰軍8個縱隊、中原野戰軍2個縱隊、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各一部共20萬人。而國民黨軍有12個整編師、3個快速縱隊,以及特種兵部隊、保安部隊共25萬人。至於裝備上的差距和空軍支援,這場戰役,好像一點勝算都沒有。

為了完成中央的殲敵任務,華野西兵團渡過黃河,對敵亮劍!

僅僅六天時間,國民黨的河南省會開封被華野攻陷,整編第66師師部所屬第13旅、整編第68師所屬1個團及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個保安團共3萬餘人。攻陷開封,意味著陷入了重圍,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劉汝明兵團,東面是邱清泉兵團,西面是胡璉兵團。

和林彪在錦州戰役類似的情況是,預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人。粟裕的情況不一樣,他來了三桌客人。

最先到達開封附近的兩個兵團是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是粵軍背景的軍隊,區壽年還當過粵軍十九路軍的師長。邱清泉兵團是中央軍,歷來瞧不起區壽年。

此時,一向驍勇善戰的邱清泉,當了豬隊友。

原來,邱清泉一舉收復開封,慶賀開封大捷(其實是華野主動撤出,保持機動性)。隨後追擊“潰逃”的華野,當邱清泉聽到前面就是“商丘”時,開始怕了,不敢動了。直接把友軍區壽年兵團丟給了華野。

不吃白不吃!

區壽年和邱清泉很快被分割,區壽年被合圍。三天時間,區壽年兵團新編第21旅及整編第75師第6旅被殲滅,總攻開始。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華野不知道的是,區壽年兩個整編師,對解放軍來說是肥肉,對於其他三個主力兵團來說,也是肥肉。當時國防部風聲是,區壽年手下兩個整編師72師,75師準備分給其他兵團,組成四個整編師,兵力超過10萬的大兵團。

盯上區壽年兵團的有三個人,分別是陳誠、杜聿明和顧祝同。陳誠想讓區壽年兵團併入胡璉兵團(含整編第11師、整編第3師),杜聿明則是替邱清泉兵團(含整編第5師、整編第70師、整編第83師)要,顧祝同則是向給黃百韜兵團(目前只有整編25師,其實是個假裝成兵團的整編師)。

就是說,粟裕想要滅了區壽年,必須抵擋住胡璉兵團、邱清泉兵團和黃百韜兵團三頭惡狼。這一場惡仗,簡直就是以一敵四!

不僅如此,中原戰區還有孫元良兵團、張軫集團正在奔赴戰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有兩個整編師的區壽年,被殲滅了兩個整編旅還不知道疼,居然敢發動反衝鋒!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7月2日凌晨,區壽年兵團部和整編75師被全殲,區壽年本人也被俘虜。飯桌上還有三個客人,到底怎麼辦?

胡璉兵團,那是中野的老對頭了,中野要拖出胡璉,不惜一切代價!

黃百韜兵團,就你最弱,你來當主食!黃百韜從膠東千里趕來,還不知道區壽年被全殲,直接一頭扎進了華野的包圍圈。

邱清泉兵團,區壽年你救不了,黃百韜你照樣救不了!

被俘虜的區壽年對華野副司令粟裕說,“你胃口太大,違反了兵家之道,接下來要失敗。”

黃百韜兵團其實還不如區壽年兵團,區壽年好歹有兩個整編師四萬多兵力,可是黃百韜只有整編25師加上第三快速縱隊和第二交警總隊,總兵力只有3萬多人,要消滅這3萬人,華野還是老規矩,四打一!集中12萬兵力組成新突擊集團!剛剛消滅黃百韜兵團的一四六縱隊再加上兩廣縱隊來不及休整就投入圍殲黃百韜之戰,為了儘快殲滅黃百韜,華野甚至把阻擊邱清泉的部隊都調過來了。

結果可想而知,又是一場南麻臨朐戰役,黃百韜絕地反擊。黃伯韜下軍令焚燒所有文件,槍殺所有解放軍俘虜。他對手下將領說:“從現在開始,你們不要指望我黃伯韜。共軍由何處突破,你們就在那裡抵抗到死。”

一夜激戰,黃百韜在解放軍發起總攻前衝破包圍圈,與區壽年的整編72師殘部匯合。

就這樣,本來是一場大型殲滅戰,最後打成了一個虎頭蛇尾的局勢,未竟全功。國民黨軍隊被殲滅超過八萬,而解放軍也承擔了相當多的傷亡。

很多人說,豫東戰役是淮海戰役的實戰演習。實際上,豫東戰役比淮海戰役難得多。豫東戰役中的主要作戰部隊是相同的,都是胡璉、邱清泉、黃百韜幾個國軍名將,但是那時候,他們還比較團結,至少營救區壽年兵團對他們好處大,他們自然更賣力一些。

豫東戰役的大贏家是黃百韜,因為營救72師成功,他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不僅有青天白日勳章,與72師背景相似的63軍64軍成了黃百韜的人,到淮海戰役時,更是加入了44軍和100軍兩支部隊,總兵力達到了5各軍14萬人,直接擴張了接近五倍。這樣快速的擴張,讓自命不凡的邱清泉十分氣憤。可是問題是,區壽年被圍,40公里外的邱清泉突不進去,數百公里外的黃百韜卻搭了進去,邱清泉眼裡的不公平,其實是最公平的。

更為致命的是,這一場戰役,粟裕手裡的本錢只有兩個兵團,用起兵來捉襟見肘。豫東戰役期間,兗州戰役和蘇北戰役基本恢復了山東和蘇北的根據地,豫東戰役後濟南戰役更是直接徹底解決了山東的國軍。到淮海戰役,中原的陳士矩兵團、葉飛兵團,山東的許世友兵團、蘇北的韋國清兵團全部到位,尤其是許世友兵團,十幾萬兵力,即便是和國軍一對一廝殺都不落下風。

也許豫東戰役是讓華野西兵團傷亡很大,可是這一戰,也確實讓中原戰場的胡璉、黃百韜和邱清泉等人嚇破了膽。到淮海戰役時,基本上就是被動挨打了。

一叶碧云
2019-08-26

中國歷史上最難打的戰役是哪一場?

先來給“最難打”下個定義,我覺得“最難打”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時間跨度長一點。不能太短,太短顯不出難度。

其次,過程艱苦慘烈。否則就談不上難打!

最後,結果得是平局。如果一方勝利了,對勝利者來說,就不稱其為難打了,只有平局,才能突出難字,不管哪一方,才能都覺得難。

想來想去,符合上面三個條件的,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公元前595年“楚莊王伐宋”的那一場戰役最難打!這場戰役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楚國挑釁,宋國針鋒相對,戰爭爆發。


中國歷史上最難打的戰役是哪一場?

先來給“最難打”下個定義,我覺得“最難打”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時間跨度長一點。不能太短,太短顯不出難度。

其次,過程艱苦慘烈。否則就談不上難打!

最後,結果得是平局。如果一方勝利了,對勝利者來說,就不稱其為難打了,只有平局,才能突出難字,不管哪一方,才能都覺得難。

想來想去,符合上面三個條件的,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公元前595年“楚莊王伐宋”的那一場戰役最難打!這場戰役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楚國挑釁,宋國針鋒相對,戰爭爆發。



首先說說戰役發起的背景:晉文公稱霸中原以後不久駕崩,晉國後繼國君延續了晉國的霸業,楚莊王一鳴驚人後表示不服,厲兵秣馬北上中原,揭開了持續上百年的晉楚爭霸帷幕。“神仙打架,平民遭殃”!在晉楚反來複去、無休無止的爭霸過程中,夾在中間的中小諸侯如鄭國、宋國等兩頭受氣,被逼著選邊站隊,親楚惹晉怒,親晉惹楚怒,宛如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在楚莊王伐宋戰爭之前,宋國站隊晉國,引起楚國不滿,楚莊王就想找理由伐宋。派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僕人的申無畏借道宋國出使齊國。申無畏知道這一去必然小命不保,不願意去,楚莊王將申無畏改名為申舟,強逼他去,又不給他“通關文牒”。申無畏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出使齊國,到了宋國,因為申舟沒有“通關文牒”,宋國覺得楚國欺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況且申無畏又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在明知道會得罪楚國引來兵禍的情況下,還是把申無畏殺了。因為宋國認為,楚國欺負宋國給宋國帶來的恥辱,比受到楚國攻伐還嚴重!

中國歷史上最難打的戰役是哪一場?

先來給“最難打”下個定義,我覺得“最難打”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時間跨度長一點。不能太短,太短顯不出難度。

其次,過程艱苦慘烈。否則就談不上難打!

最後,結果得是平局。如果一方勝利了,對勝利者來說,就不稱其為難打了,只有平局,才能突出難字,不管哪一方,才能都覺得難。

想來想去,符合上面三個條件的,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公元前595年“楚莊王伐宋”的那一場戰役最難打!這場戰役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楚國挑釁,宋國針鋒相對,戰爭爆發。



首先說說戰役發起的背景:晉文公稱霸中原以後不久駕崩,晉國後繼國君延續了晉國的霸業,楚莊王一鳴驚人後表示不服,厲兵秣馬北上中原,揭開了持續上百年的晉楚爭霸帷幕。“神仙打架,平民遭殃”!在晉楚反來複去、無休無止的爭霸過程中,夾在中間的中小諸侯如鄭國、宋國等兩頭受氣,被逼著選邊站隊,親楚惹晉怒,親晉惹楚怒,宛如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在楚莊王伐宋戰爭之前,宋國站隊晉國,引起楚國不滿,楚莊王就想找理由伐宋。派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僕人的申無畏借道宋國出使齊國。申無畏知道這一去必然小命不保,不願意去,楚莊王將申無畏改名為申舟,強逼他去,又不給他“通關文牒”。申無畏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出使齊國,到了宋國,因為申舟沒有“通關文牒”,宋國覺得楚國欺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況且申無畏又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在明知道會得罪楚國引來兵禍的情況下,還是把申無畏殺了。因為宋國認為,楚國欺負宋國給宋國帶來的恥辱,比受到楚國攻伐還嚴重!



宋國的“針鋒相對”,引來的當然是楚莊王大舉伐宋,楚莊王蓄謀已久的戰爭終於爆發。楚國不惜勞師千里,盡起三軍,千里迢迢,攻打宋國都城睢陽。而宋國雖然弱小,但也蠻有血性,嚴陣以待迎戰楚軍。

第二階段:強攻對死守,戰爭進入慘烈的相持階段。

楚莊王崛起後,在邲之戰大敗晉軍,並問鼎中原,成為新的霸主。所以楚國兵驕氣盛,上來就對睢陽城展開強攻。並造了與宋城等高的樓車攻城,四面包圍並強攻也未攻下。宋國軍民在統帥華元的帶領下,一邊死守一邊派大夫樂嬰齊出使晉國請求援兵。

中國歷史上最難打的戰役是哪一場?

先來給“最難打”下個定義,我覺得“最難打”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時間跨度長一點。不能太短,太短顯不出難度。

其次,過程艱苦慘烈。否則就談不上難打!

最後,結果得是平局。如果一方勝利了,對勝利者來說,就不稱其為難打了,只有平局,才能突出難字,不管哪一方,才能都覺得難。

想來想去,符合上面三個條件的,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公元前595年“楚莊王伐宋”的那一場戰役最難打!這場戰役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楚國挑釁,宋國針鋒相對,戰爭爆發。



首先說說戰役發起的背景:晉文公稱霸中原以後不久駕崩,晉國後繼國君延續了晉國的霸業,楚莊王一鳴驚人後表示不服,厲兵秣馬北上中原,揭開了持續上百年的晉楚爭霸帷幕。“神仙打架,平民遭殃”!在晉楚反來複去、無休無止的爭霸過程中,夾在中間的中小諸侯如鄭國、宋國等兩頭受氣,被逼著選邊站隊,親楚惹晉怒,親晉惹楚怒,宛如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在楚莊王伐宋戰爭之前,宋國站隊晉國,引起楚國不滿,楚莊王就想找理由伐宋。派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僕人的申無畏借道宋國出使齊國。申無畏知道這一去必然小命不保,不願意去,楚莊王將申無畏改名為申舟,強逼他去,又不給他“通關文牒”。申無畏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出使齊國,到了宋國,因為申舟沒有“通關文牒”,宋國覺得楚國欺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況且申無畏又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在明知道會得罪楚國引來兵禍的情況下,還是把申無畏殺了。因為宋國認為,楚國欺負宋國給宋國帶來的恥辱,比受到楚國攻伐還嚴重!



宋國的“針鋒相對”,引來的當然是楚莊王大舉伐宋,楚莊王蓄謀已久的戰爭終於爆發。楚國不惜勞師千里,盡起三軍,千里迢迢,攻打宋國都城睢陽。而宋國雖然弱小,但也蠻有血性,嚴陣以待迎戰楚軍。

第二階段:強攻對死守,戰爭進入慘烈的相持階段。

楚莊王崛起後,在邲之戰大敗晉軍,並問鼎中原,成為新的霸主。所以楚國兵驕氣盛,上來就對睢陽城展開強攻。並造了與宋城等高的樓車攻城,四面包圍並強攻也未攻下。宋國軍民在統帥華元的帶領下,一邊死守一邊派大夫樂嬰齊出使晉國請求援兵。



當時的晉國國君晉景公本來想出兵救宋的,但是謀臣伯宗認為晉國剛經歷過邲之戰慘敗,救宋未必能勝。況且楚國勞師兩千裡攻宋,糧草必然不濟,不如派人去宋國,就說晉軍在路上,讓宋國死守,楚國糧草不濟,過不了多久就會退兵。晉景公就派大夫解揚出使宋國。

解揚到了宋國郊外,沒想到被楚兵抓獲,楚莊王以死亡相威脅,要求解揚對宋國說晉國沒有發救兵,以瓦解宋國軍民鬥志,迫使宋國投降。解揚假裝答應,登上樓車後就對睢陽城喊話,說晉軍在來的路上,讓他們死守。宋國軍民精神大振,抵抗更加堅定。

楚莊王責怪解揚不守信用,要殺解揚。解揚說我對我們的國君守信用,難道你希望楚國的臣民都對你楚莊王不守信用嗎?楚莊王無奈,放了解揚。

楚國繼續圍城攻堅,死傷慘重但是依然久攻不下。而睢陽城內宋國軍民望眼欲穿也沒等到晉國援兵到來,而城內糧草已經耗盡。沒有吃的,宋國人在華元的激勵下竟然互相交換孩子當糧食、撿屍骨煮湯充飢,也堅決不投降。這情景和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守睢陽何其相似,當時張巡守城糧盡,把自己的小妾殺了當軍糧,估計也是受1000多年前的這場睢陽保衛戰感染的。史記也記述了這場慘烈的睢陽保衛戰。

《史記.楚世家》:二十年,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而這個時候,楚軍也到了窮途末路,楚國的軍糧也只夠吃七天了。這時候,楚國圍城已經長達個五個月之久(《東周列國志》說是9個月)。楚莊王進退維谷。

第三階段:華元孤膽英雄劫子反,以“誠信”和平結束戰爭。

楚莊王見軍中糧盡,睢陽又無法攻下,就盟生退意。申叔時勸楚莊王說:宋國之所以寧死不降,是猜測我們糧草不濟,不如派軍士一邊修築房屋、一邊犁田耕種,做出持久圍困的架勢,宋國說不定害怕就投降了。楚莊王採納了申叔時的建議。宋國國君和華元果然害怕。

中國歷史上最難打的戰役是哪一場?

先來給“最難打”下個定義,我覺得“最難打”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時間跨度長一點。不能太短,太短顯不出難度。

其次,過程艱苦慘烈。否則就談不上難打!

最後,結果得是平局。如果一方勝利了,對勝利者來說,就不稱其為難打了,只有平局,才能突出難字,不管哪一方,才能都覺得難。

想來想去,符合上面三個條件的,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公元前595年“楚莊王伐宋”的那一場戰役最難打!這場戰役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楚國挑釁,宋國針鋒相對,戰爭爆發。



首先說說戰役發起的背景:晉文公稱霸中原以後不久駕崩,晉國後繼國君延續了晉國的霸業,楚莊王一鳴驚人後表示不服,厲兵秣馬北上中原,揭開了持續上百年的晉楚爭霸帷幕。“神仙打架,平民遭殃”!在晉楚反來複去、無休無止的爭霸過程中,夾在中間的中小諸侯如鄭國、宋國等兩頭受氣,被逼著選邊站隊,親楚惹晉怒,親晉惹楚怒,宛如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在楚莊王伐宋戰爭之前,宋國站隊晉國,引起楚國不滿,楚莊王就想找理由伐宋。派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僕人的申無畏借道宋國出使齊國。申無畏知道這一去必然小命不保,不願意去,楚莊王將申無畏改名為申舟,強逼他去,又不給他“通關文牒”。申無畏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出使齊國,到了宋國,因為申舟沒有“通關文牒”,宋國覺得楚國欺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況且申無畏又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在明知道會得罪楚國引來兵禍的情況下,還是把申無畏殺了。因為宋國認為,楚國欺負宋國給宋國帶來的恥辱,比受到楚國攻伐還嚴重!



宋國的“針鋒相對”,引來的當然是楚莊王大舉伐宋,楚莊王蓄謀已久的戰爭終於爆發。楚國不惜勞師千里,盡起三軍,千里迢迢,攻打宋國都城睢陽。而宋國雖然弱小,但也蠻有血性,嚴陣以待迎戰楚軍。

第二階段:強攻對死守,戰爭進入慘烈的相持階段。

楚莊王崛起後,在邲之戰大敗晉軍,並問鼎中原,成為新的霸主。所以楚國兵驕氣盛,上來就對睢陽城展開強攻。並造了與宋城等高的樓車攻城,四面包圍並強攻也未攻下。宋國軍民在統帥華元的帶領下,一邊死守一邊派大夫樂嬰齊出使晉國請求援兵。



當時的晉國國君晉景公本來想出兵救宋的,但是謀臣伯宗認為晉國剛經歷過邲之戰慘敗,救宋未必能勝。況且楚國勞師兩千裡攻宋,糧草必然不濟,不如派人去宋國,就說晉軍在路上,讓宋國死守,楚國糧草不濟,過不了多久就會退兵。晉景公就派大夫解揚出使宋國。

解揚到了宋國郊外,沒想到被楚兵抓獲,楚莊王以死亡相威脅,要求解揚對宋國說晉國沒有發救兵,以瓦解宋國軍民鬥志,迫使宋國投降。解揚假裝答應,登上樓車後就對睢陽城喊話,說晉軍在來的路上,讓他們死守。宋國軍民精神大振,抵抗更加堅定。

楚莊王責怪解揚不守信用,要殺解揚。解揚說我對我們的國君守信用,難道你希望楚國的臣民都對你楚莊王不守信用嗎?楚莊王無奈,放了解揚。

楚國繼續圍城攻堅,死傷慘重但是依然久攻不下。而睢陽城內宋國軍民望眼欲穿也沒等到晉國援兵到來,而城內糧草已經耗盡。沒有吃的,宋國人在華元的激勵下竟然互相交換孩子當糧食、撿屍骨煮湯充飢,也堅決不投降。這情景和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守睢陽何其相似,當時張巡守城糧盡,把自己的小妾殺了當軍糧,估計也是受1000多年前的這場睢陽保衛戰感染的。史記也記述了這場慘烈的睢陽保衛戰。

《史記.楚世家》:二十年,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而這個時候,楚軍也到了窮途末路,楚國的軍糧也只夠吃七天了。這時候,楚國圍城已經長達個五個月之久(《東周列國志》說是9個月)。楚莊王進退維谷。

第三階段:華元孤膽英雄劫子反,以“誠信”和平結束戰爭。

楚莊王見軍中糧盡,睢陽又無法攻下,就盟生退意。申叔時勸楚莊王說:宋國之所以寧死不降,是猜測我們糧草不濟,不如派軍士一邊修築房屋、一邊犁田耕種,做出持久圍困的架勢,宋國說不定害怕就投降了。楚莊王採納了申叔時的建議。宋國國君和華元果然害怕。



危急關頭,華元顯示孤膽英雄本色。通過偵察,得知楚國統帥子反夜裡的宿營地,就裝扮成楚軍模樣,夜晚偷偷從城上下來,騙過子反的警衛,在子反的營帳裡將子反劫持,告訴子反睢陽城內已經到了“易子而食、拾骨為爨”的地步,希望楚國退兵,宋國願意與楚國締結和平條約,否則的話,兩國統帥就同歸於盡。子反被華元的真誠感動,答應去勸楚莊王退兵,並坦誠告訴華元,楚軍糧草只夠七天,糧盡必然退兵,築室耕田只是嚇唬宋國而已。

華元回睢陽後,子反面見楚莊王,告之以睢陽城內慘狀,楚莊王大喜,說抓緊攻城,一定要攻下睢陽,宋國撐不住了。子反說,我已告訴華元楚軍糧草不足了,也撐不了幾天了……楚莊王責怪子反為什麼說實話?子反說:區區弱宋,尚且能坦誠相待,我堂堂大楚,難道還不如弱宋?楚莊王覺得有理,於是解圍退兵30裡,宋楚簽訂和平條約。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終於結束。

《史記.宋微子世家》:十六年,楚使過宋,宋有前仇,執楚使。九月,楚莊王圍宋。十七年,楚以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以信故,遂罷兵去。

楚莊王伐宋無功而返,兩國都付出了慘重代價,最後和平相處。但這事後來催生了春秋史上另一件重要事件——弭兵會盟。在宋國執政華元、向戌的牽頭下,分別於公元前579、546年約晉楚兩國在宋國舉行了會盟,決定晉楚兩國不再爭奪霸權了,霸權晉楚兩家共享,除了齊國、秦國以外,宋、鄭、許、衛、曹、蔡等中小國家共同向晉楚兩國納貢。


中國歷史上最難打的戰役是哪一場?

先來給“最難打”下個定義,我覺得“最難打”應該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時間跨度長一點。不能太短,太短顯不出難度。

其次,過程艱苦慘烈。否則就談不上難打!

最後,結果得是平局。如果一方勝利了,對勝利者來說,就不稱其為難打了,只有平局,才能突出難字,不管哪一方,才能都覺得難。

想來想去,符合上面三個條件的,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公元前595年“楚莊王伐宋”的那一場戰役最難打!這場戰役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楚國挑釁,宋國針鋒相對,戰爭爆發。



首先說說戰役發起的背景:晉文公稱霸中原以後不久駕崩,晉國後繼國君延續了晉國的霸業,楚莊王一鳴驚人後表示不服,厲兵秣馬北上中原,揭開了持續上百年的晉楚爭霸帷幕。“神仙打架,平民遭殃”!在晉楚反來複去、無休無止的爭霸過程中,夾在中間的中小諸侯如鄭國、宋國等兩頭受氣,被逼著選邊站隊,親楚惹晉怒,親晉惹楚怒,宛如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在楚莊王伐宋戰爭之前,宋國站隊晉國,引起楚國不滿,楚莊王就想找理由伐宋。派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僕人的申無畏借道宋國出使齊國。申無畏知道這一去必然小命不保,不願意去,楚莊王將申無畏改名為申舟,強逼他去,又不給他“通關文牒”。申無畏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出使齊國,到了宋國,因為申舟沒有“通關文牒”,宋國覺得楚國欺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況且申無畏又曾經侮辱過宋國國君,在明知道會得罪楚國引來兵禍的情況下,還是把申無畏殺了。因為宋國認為,楚國欺負宋國給宋國帶來的恥辱,比受到楚國攻伐還嚴重!



宋國的“針鋒相對”,引來的當然是楚莊王大舉伐宋,楚莊王蓄謀已久的戰爭終於爆發。楚國不惜勞師千里,盡起三軍,千里迢迢,攻打宋國都城睢陽。而宋國雖然弱小,但也蠻有血性,嚴陣以待迎戰楚軍。

第二階段:強攻對死守,戰爭進入慘烈的相持階段。

楚莊王崛起後,在邲之戰大敗晉軍,並問鼎中原,成為新的霸主。所以楚國兵驕氣盛,上來就對睢陽城展開強攻。並造了與宋城等高的樓車攻城,四面包圍並強攻也未攻下。宋國軍民在統帥華元的帶領下,一邊死守一邊派大夫樂嬰齊出使晉國請求援兵。



當時的晉國國君晉景公本來想出兵救宋的,但是謀臣伯宗認為晉國剛經歷過邲之戰慘敗,救宋未必能勝。況且楚國勞師兩千裡攻宋,糧草必然不濟,不如派人去宋國,就說晉軍在路上,讓宋國死守,楚國糧草不濟,過不了多久就會退兵。晉景公就派大夫解揚出使宋國。

解揚到了宋國郊外,沒想到被楚兵抓獲,楚莊王以死亡相威脅,要求解揚對宋國說晉國沒有發救兵,以瓦解宋國軍民鬥志,迫使宋國投降。解揚假裝答應,登上樓車後就對睢陽城喊話,說晉軍在來的路上,讓他們死守。宋國軍民精神大振,抵抗更加堅定。

楚莊王責怪解揚不守信用,要殺解揚。解揚說我對我們的國君守信用,難道你希望楚國的臣民都對你楚莊王不守信用嗎?楚莊王無奈,放了解揚。

楚國繼續圍城攻堅,死傷慘重但是依然久攻不下。而睢陽城內宋國軍民望眼欲穿也沒等到晉國援兵到來,而城內糧草已經耗盡。沒有吃的,宋國人在華元的激勵下竟然互相交換孩子當糧食、撿屍骨煮湯充飢,也堅決不投降。這情景和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守睢陽何其相似,當時張巡守城糧盡,把自己的小妾殺了當軍糧,估計也是受1000多年前的這場睢陽保衛戰感染的。史記也記述了這場慘烈的睢陽保衛戰。

《史記.楚世家》:二十年,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而這個時候,楚軍也到了窮途末路,楚國的軍糧也只夠吃七天了。這時候,楚國圍城已經長達個五個月之久(《東周列國志》說是9個月)。楚莊王進退維谷。

第三階段:華元孤膽英雄劫子反,以“誠信”和平結束戰爭。

楚莊王見軍中糧盡,睢陽又無法攻下,就盟生退意。申叔時勸楚莊王說:宋國之所以寧死不降,是猜測我們糧草不濟,不如派軍士一邊修築房屋、一邊犁田耕種,做出持久圍困的架勢,宋國說不定害怕就投降了。楚莊王採納了申叔時的建議。宋國國君和華元果然害怕。



危急關頭,華元顯示孤膽英雄本色。通過偵察,得知楚國統帥子反夜裡的宿營地,就裝扮成楚軍模樣,夜晚偷偷從城上下來,騙過子反的警衛,在子反的營帳裡將子反劫持,告訴子反睢陽城內已經到了“易子而食、拾骨為爨”的地步,希望楚國退兵,宋國願意與楚國締結和平條約,否則的話,兩國統帥就同歸於盡。子反被華元的真誠感動,答應去勸楚莊王退兵,並坦誠告訴華元,楚軍糧草只夠七天,糧盡必然退兵,築室耕田只是嚇唬宋國而已。

華元回睢陽後,子反面見楚莊王,告之以睢陽城內慘狀,楚莊王大喜,說抓緊攻城,一定要攻下睢陽,宋國撐不住了。子反說,我已告訴華元楚軍糧草不足了,也撐不了幾天了……楚莊王責怪子反為什麼說實話?子反說:區區弱宋,尚且能坦誠相待,我堂堂大楚,難道還不如弱宋?楚莊王覺得有理,於是解圍退兵30裡,宋楚簽訂和平條約。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終於結束。

《史記.宋微子世家》:十六年,楚使過宋,宋有前仇,執楚使。九月,楚莊王圍宋。十七年,楚以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以信故,遂罷兵去。

楚莊王伐宋無功而返,兩國都付出了慘重代價,最後和平相處。但這事後來催生了春秋史上另一件重要事件——弭兵會盟。在宋國執政華元、向戌的牽頭下,分別於公元前579、546年約晉楚兩國在宋國舉行了會盟,決定晉楚兩國不再爭奪霸權了,霸權晉楚兩家共享,除了齊國、秦國以外,宋、鄭、許、衛、曹、蔡等中小國家共同向晉楚兩國納貢。



弭兵會盟之後,中原各中小諸侯獲得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和平,弱小的宋國在春秋外交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動了春秋歷史進入了重要轉折點——因為弭兵會盟後,春秋諸侯間的兼併停止了,而諸侯國內大夫之間的兼併加劇,更加慘烈的戰國時代即將來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刪)

每日一段历史
2019-08-26

冰血長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崇山峻嶺中埋伏多時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十餘萬將士,終於等到了他們的獵物: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的3萬人馬,並迅速發動攻勢,將敵軍截成五段。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溫達到零下30-40度,號稱50年不遇。

然而,9兵團卻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朝鮮的。原來部署在東南對臺前線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但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朝鮮。

冰血長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崇山峻嶺中埋伏多時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十餘萬將士,終於等到了他們的獵物: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的3萬人馬,並迅速發動攻勢,將敵軍截成五段。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溫達到零下30-40度,號稱50年不遇。

然而,9兵團卻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朝鮮的。原來部署在東南對臺前線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但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朝鮮。

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在這樣的極寒天氣裡,9兵團的官兵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甚至只能相互抱著取暖。

更困難的是,志願軍的後勤線受到美國空軍的嚴重威脅,運輸效率極低,9兵團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在美軍空襲中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部隊只好輕裝前進,連土豆和炒麵供應都成了問題。

而美軍的補給則根本用不完,在倉皇撤退時,成千上萬噸的食物,衣服,燃料,彈藥都被美軍炸掉,撤退路上的橋樑被志願軍炸斷了,甚至連橋基都被炸掉,美軍卻從日本火速運來了混凝土構件,只用2天時間,就架起了新橋!跟志願軍吃炒麵配雪相比,美國大兵天天有面包,牛肉,火雞,罐頭,熱咖啡……

冰血長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崇山峻嶺中埋伏多時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十餘萬將士,終於等到了他們的獵物: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的3萬人馬,並迅速發動攻勢,將敵軍截成五段。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溫達到零下30-40度,號稱50年不遇。

然而,9兵團卻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朝鮮的。原來部署在東南對臺前線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但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朝鮮。

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在這樣的極寒天氣裡,9兵團的官兵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甚至只能相互抱著取暖。

更困難的是,志願軍的後勤線受到美國空軍的嚴重威脅,運輸效率極低,9兵團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在美軍空襲中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部隊只好輕裝前進,連土豆和炒麵供應都成了問題。

而美軍的補給則根本用不完,在倉皇撤退時,成千上萬噸的食物,衣服,燃料,彈藥都被美軍炸掉,撤退路上的橋樑被志願軍炸斷了,甚至連橋基都被炸掉,美軍卻從日本火速運來了混凝土構件,只用2天時間,就架起了新橋!跟志願軍吃炒麵配雪相比,美國大兵天天有面包,牛肉,火雞,罐頭,熱咖啡……

美軍第10軍司令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後晉升中將)

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原本的作戰目標是全殲美軍,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實現這一目標實在太難了,不要說全殲美軍兩個師,就算殲滅一個師都不可能!因為美國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能比的!

美軍用大量坦克,重炮組成了鋼鐵的防禦圈,因為迫擊炮炮管受凍不能使用,火力不足的志願軍靠輕機槍,手榴彈根本攻不進去,打紅了眼的志願軍有人綁著手榴彈鑽到敵人坦克下面,與敵人同歸於盡。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志願軍還一再成功突入美軍陣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凍傷嚴重,不能於當晚解決戰鬥,天亮後遭到美軍凶猛的反擊又不得不再次撤出。

12月1日,志願軍集中5個師又2個團的兵力,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全部殲滅了美軍第7師第31團,其團旗至今存放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團!

冰血長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崇山峻嶺中埋伏多時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十餘萬將士,終於等到了他們的獵物: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的3萬人馬,並迅速發動攻勢,將敵軍截成五段。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溫達到零下30-40度,號稱50年不遇。

然而,9兵團卻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朝鮮的。原來部署在東南對臺前線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但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朝鮮。

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在這樣的極寒天氣裡,9兵團的官兵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甚至只能相互抱著取暖。

更困難的是,志願軍的後勤線受到美國空軍的嚴重威脅,運輸效率極低,9兵團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在美軍空襲中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部隊只好輕裝前進,連土豆和炒麵供應都成了問題。

而美軍的補給則根本用不完,在倉皇撤退時,成千上萬噸的食物,衣服,燃料,彈藥都被美軍炸掉,撤退路上的橋樑被志願軍炸斷了,甚至連橋基都被炸掉,美軍卻從日本火速運來了混凝土構件,只用2天時間,就架起了新橋!跟志願軍吃炒麵配雪相比,美國大兵天天有面包,牛肉,火雞,罐頭,熱咖啡……

美軍第10軍司令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後晉升中將)

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原本的作戰目標是全殲美軍,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實現這一目標實在太難了,不要說全殲美軍兩個師,就算殲滅一個師都不可能!因為美國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能比的!

美軍用大量坦克,重炮組成了鋼鐵的防禦圈,因為迫擊炮炮管受凍不能使用,火力不足的志願軍靠輕機槍,手榴彈根本攻不進去,打紅了眼的志願軍有人綁著手榴彈鑽到敵人坦克下面,與敵人同歸於盡。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志願軍還一再成功突入美軍陣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凍傷嚴重,不能於當晚解決戰鬥,天亮後遭到美軍凶猛的反擊又不得不再次撤出。

12月1日,志願軍集中5個師又2個團的兵力,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全部殲滅了美軍第7師第31團,其團旗至今存放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團!


阻擊美軍南逃的戰鬥同樣艱難,在強大空中火力支援下,美軍2個師以坦克開路,拼命向東南方向逃竄,11月29日,美軍陸戰第1師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所在陣地發起進攻,楊根思率領全排頑強抗擊,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

當美軍發起第九次進攻時,全排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所有的彈藥全打光了。增援部隊尚在途中。楊根思平靜地命令兩名傷員帶著重機槍撤離陣地,投完最後一枚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面對包圍自己的美軍,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8歲。

驕橫的美國大兵從來沒有見過戰鬥意志如此頑強的軍隊,幾次突圍失敗後,美軍第1師,第3師遭到了空前慘重的傷亡,倖存的美軍回憶說:經過幾十分鐘壓倒性的轟炸與轟擊之後,滿以為敵人的陣地已經被摧毀了,但是當我們的步兵向前衝鋒奪取敵陣的時候,卻遭到密集的機關槍與手榴彈回擊,我們真不明白敵人那邊是怎麼回事!

冰血長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崇山峻嶺中埋伏多時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十餘萬將士,終於等到了他們的獵物: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的3萬人馬,並迅速發動攻勢,將敵軍截成五段。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溫達到零下30-40度,號稱50年不遇。

然而,9兵團卻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朝鮮的。原來部署在東南對臺前線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但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朝鮮。

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在這樣的極寒天氣裡,9兵團的官兵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甚至只能相互抱著取暖。

更困難的是,志願軍的後勤線受到美國空軍的嚴重威脅,運輸效率極低,9兵團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在美軍空襲中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部隊只好輕裝前進,連土豆和炒麵供應都成了問題。

而美軍的補給則根本用不完,在倉皇撤退時,成千上萬噸的食物,衣服,燃料,彈藥都被美軍炸掉,撤退路上的橋樑被志願軍炸斷了,甚至連橋基都被炸掉,美軍卻從日本火速運來了混凝土構件,只用2天時間,就架起了新橋!跟志願軍吃炒麵配雪相比,美國大兵天天有面包,牛肉,火雞,罐頭,熱咖啡……

美軍第10軍司令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後晉升中將)

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原本的作戰目標是全殲美軍,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實現這一目標實在太難了,不要說全殲美軍兩個師,就算殲滅一個師都不可能!因為美國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能比的!

美軍用大量坦克,重炮組成了鋼鐵的防禦圈,因為迫擊炮炮管受凍不能使用,火力不足的志願軍靠輕機槍,手榴彈根本攻不進去,打紅了眼的志願軍有人綁著手榴彈鑽到敵人坦克下面,與敵人同歸於盡。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志願軍還一再成功突入美軍陣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凍傷嚴重,不能於當晚解決戰鬥,天亮後遭到美軍凶猛的反擊又不得不再次撤出。

12月1日,志願軍集中5個師又2個團的兵力,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全部殲滅了美軍第7師第31團,其團旗至今存放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團!


阻擊美軍南逃的戰鬥同樣艱難,在強大空中火力支援下,美軍2個師以坦克開路,拼命向東南方向逃竄,11月29日,美軍陸戰第1師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所在陣地發起進攻,楊根思率領全排頑強抗擊,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

當美軍發起第九次進攻時,全排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所有的彈藥全打光了。增援部隊尚在途中。楊根思平靜地命令兩名傷員帶著重機槍撤離陣地,投完最後一枚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面對包圍自己的美軍,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8歲。

驕橫的美國大兵從來沒有見過戰鬥意志如此頑強的軍隊,幾次突圍失敗後,美軍第1師,第3師遭到了空前慘重的傷亡,倖存的美軍回憶說:經過幾十分鐘壓倒性的轟炸與轟擊之後,滿以為敵人的陣地已經被摧毀了,但是當我們的步兵向前衝鋒奪取敵陣的時候,卻遭到密集的機關槍與手榴彈回擊,我們真不明白敵人那邊是怎麼回事!

狼狽撤退的美軍

到12月6日,美軍的戰鬥意志已經完全崩潰,嚴寒天氣同樣造成美軍大量凍傷,大批車輛和裝備無法使用,為了避免被志願軍全殲,第十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只能命令部隊拋棄所有不需要的裝備,不顧一切地奪路狂奔,由於戰場空前嚴寒,志願軍難以趕到原定阻擊陣地,志願軍將士只能拖著凍僵的雙腿狂追美軍,甚至出現了掉隊得只剩10多人的志願軍步兵卻追趕著有坦克和汽車的上千美軍的奇觀。

12月17日,美軍第1師,第3師和第7師的殘餘部隊終於抵達連浦興南港地區,由海軍裝船南逃。12月24日,長津湖戰役結束,此時整個朝鮮東北部地區已經找不到一個可以作戰的美國兵了!

冰血長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崇山峻嶺中埋伏多時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十餘萬將士,終於等到了他們的獵物: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的3萬人馬,並迅速發動攻勢,將敵軍截成五段。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溫達到零下30-40度,號稱50年不遇。

然而,9兵團卻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朝鮮的。原來部署在東南對臺前線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但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朝鮮。

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在這樣的極寒天氣裡,9兵團的官兵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甚至只能相互抱著取暖。

更困難的是,志願軍的後勤線受到美國空軍的嚴重威脅,運輸效率極低,9兵團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在美軍空襲中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部隊只好輕裝前進,連土豆和炒麵供應都成了問題。

而美軍的補給則根本用不完,在倉皇撤退時,成千上萬噸的食物,衣服,燃料,彈藥都被美軍炸掉,撤退路上的橋樑被志願軍炸斷了,甚至連橋基都被炸掉,美軍卻從日本火速運來了混凝土構件,只用2天時間,就架起了新橋!跟志願軍吃炒麵配雪相比,美國大兵天天有面包,牛肉,火雞,罐頭,熱咖啡……

美軍第10軍司令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後晉升中將)

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原本的作戰目標是全殲美軍,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實現這一目標實在太難了,不要說全殲美軍兩個師,就算殲滅一個師都不可能!因為美國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能比的!

美軍用大量坦克,重炮組成了鋼鐵的防禦圈,因為迫擊炮炮管受凍不能使用,火力不足的志願軍靠輕機槍,手榴彈根本攻不進去,打紅了眼的志願軍有人綁著手榴彈鑽到敵人坦克下面,與敵人同歸於盡。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志願軍還一再成功突入美軍陣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凍傷嚴重,不能於當晚解決戰鬥,天亮後遭到美軍凶猛的反擊又不得不再次撤出。

12月1日,志願軍集中5個師又2個團的兵力,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全部殲滅了美軍第7師第31團,其團旗至今存放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團!


阻擊美軍南逃的戰鬥同樣艱難,在強大空中火力支援下,美軍2個師以坦克開路,拼命向東南方向逃竄,11月29日,美軍陸戰第1師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所在陣地發起進攻,楊根思率領全排頑強抗擊,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

當美軍發起第九次進攻時,全排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所有的彈藥全打光了。增援部隊尚在途中。楊根思平靜地命令兩名傷員帶著重機槍撤離陣地,投完最後一枚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面對包圍自己的美軍,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8歲。

驕橫的美國大兵從來沒有見過戰鬥意志如此頑強的軍隊,幾次突圍失敗後,美軍第1師,第3師遭到了空前慘重的傷亡,倖存的美軍回憶說:經過幾十分鐘壓倒性的轟炸與轟擊之後,滿以為敵人的陣地已經被摧毀了,但是當我們的步兵向前衝鋒奪取敵陣的時候,卻遭到密集的機關槍與手榴彈回擊,我們真不明白敵人那邊是怎麼回事!

狼狽撤退的美軍

到12月6日,美軍的戰鬥意志已經完全崩潰,嚴寒天氣同樣造成美軍大量凍傷,大批車輛和裝備無法使用,為了避免被志願軍全殲,第十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只能命令部隊拋棄所有不需要的裝備,不顧一切地奪路狂奔,由於戰場空前嚴寒,志願軍難以趕到原定阻擊陣地,志願軍將士只能拖著凍僵的雙腿狂追美軍,甚至出現了掉隊得只剩10多人的志願軍步兵卻追趕著有坦克和汽車的上千美軍的奇觀。

12月17日,美軍第1師,第3師和第7師的殘餘部隊終於抵達連浦興南港地區,由海軍裝船南逃。12月24日,長津湖戰役結束,此時整個朝鮮東北部地區已經找不到一個可以作戰的美國兵了!


長津湖戰役,“聯合國”軍傷亡13000多人,志願軍第9兵團傷亡52000多人,其中凍死凍傷達33000多人。美軍完全靠著機械化裝備與空中優勢逃出生天。如雙方裝備相同,甚至只要後勤條件相同,美軍2個師必定全軍覆滅!這次戰役的慘勝,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認識到了,光靠強大的戰鬥意志,沒有現代化的裝備和後勤體系,是很難打贏現代化戰爭的。

為了祖國和平穩定發展,人民生活安寧幸福,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你們英靈不遠,而今我中華軍容之盛,可讓你們欣慰!

冰血長津湖。

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咸鏡北道的崇山峻嶺中埋伏多時的志願軍9兵團3個軍十餘萬將士,終於等到了他們的獵物: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的3萬人馬,並迅速發動攻勢,將敵軍截成五段。

戰役打響時,長津湖地區的氣溫達到零下30-40度,號稱50年不遇。

然而,9兵團卻是在很倉促的條件下來到朝鮮的。原來部署在東南對臺前線的戰士們身著單衣,原定在遼陽、瀋陽換髮冬裝,但因軍情緊急,來不及換裝就直接奔赴朝鮮。

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在這樣的極寒天氣裡,9兵團的官兵們沒有冬裝,沒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甚至只能相互抱著取暖。

更困難的是,志願軍的後勤線受到美國空軍的嚴重威脅,運輸效率極低,9兵團27軍40多輛滿載物資的卡車在美軍空襲中被凝固汽油彈燒了個精光,部隊只好輕裝前進,連土豆和炒麵供應都成了問題。

而美軍的補給則根本用不完,在倉皇撤退時,成千上萬噸的食物,衣服,燃料,彈藥都被美軍炸掉,撤退路上的橋樑被志願軍炸斷了,甚至連橋基都被炸掉,美軍卻從日本火速運來了混凝土構件,只用2天時間,就架起了新橋!跟志願軍吃炒麵配雪相比,美國大兵天天有面包,牛肉,火雞,罐頭,熱咖啡……

美軍第10軍司令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後晉升中將)

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原本的作戰目標是全殲美軍,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實現這一目標實在太難了,不要說全殲美軍兩個師,就算殲滅一個師都不可能!因為美國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是“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能比的!

美軍用大量坦克,重炮組成了鋼鐵的防禦圈,因為迫擊炮炮管受凍不能使用,火力不足的志願軍靠輕機槍,手榴彈根本攻不進去,打紅了眼的志願軍有人綁著手榴彈鑽到敵人坦克下面,與敵人同歸於盡。就是在這樣情況下,志願軍還一再成功突入美軍陣地,但都因火力不足,凍傷嚴重,不能於當晚解決戰鬥,天亮後遭到美軍凶猛的反擊又不得不再次撤出。

12月1日,志願軍集中5個師又2個團的兵力,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全部殲滅了美軍第7師第31團,其團旗至今存放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團!


阻擊美軍南逃的戰鬥同樣艱難,在強大空中火力支援下,美軍2個師以坦克開路,拼命向東南方向逃竄,11月29日,美軍陸戰第1師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所在陣地發起進攻,楊根思率領全排頑強抗擊,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

當美軍發起第九次進攻時,全排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所有的彈藥全打光了。增援部隊尚在途中。楊根思平靜地命令兩名傷員帶著重機槍撤離陣地,投完最後一枚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面對包圍自己的美軍,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8歲。

驕橫的美國大兵從來沒有見過戰鬥意志如此頑強的軍隊,幾次突圍失敗後,美軍第1師,第3師遭到了空前慘重的傷亡,倖存的美軍回憶說:經過幾十分鐘壓倒性的轟炸與轟擊之後,滿以為敵人的陣地已經被摧毀了,但是當我們的步兵向前衝鋒奪取敵陣的時候,卻遭到密集的機關槍與手榴彈回擊,我們真不明白敵人那邊是怎麼回事!

狼狽撤退的美軍

到12月6日,美軍的戰鬥意志已經完全崩潰,嚴寒天氣同樣造成美軍大量凍傷,大批車輛和裝備無法使用,為了避免被志願軍全殲,第十軍軍長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只能命令部隊拋棄所有不需要的裝備,不顧一切地奪路狂奔,由於戰場空前嚴寒,志願軍難以趕到原定阻擊陣地,志願軍將士只能拖著凍僵的雙腿狂追美軍,甚至出現了掉隊得只剩10多人的志願軍步兵卻追趕著有坦克和汽車的上千美軍的奇觀。

12月17日,美軍第1師,第3師和第7師的殘餘部隊終於抵達連浦興南港地區,由海軍裝船南逃。12月24日,長津湖戰役結束,此時整個朝鮮東北部地區已經找不到一個可以作戰的美國兵了!


長津湖戰役,“聯合國”軍傷亡13000多人,志願軍第9兵團傷亡52000多人,其中凍死凍傷達33000多人。美軍完全靠著機械化裝備與空中優勢逃出生天。如雙方裝備相同,甚至只要後勤條件相同,美軍2個師必定全軍覆滅!這次戰役的慘勝,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認識到了,光靠強大的戰鬥意志,沒有現代化的裝備和後勤體系,是很難打贏現代化戰爭的。

為了祖國和平穩定發展,人民生活安寧幸福,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你們英靈不遠,而今我中華軍容之盛,可讓你們欣慰!

度度狼gg
2019-08-28

這還用問嘛,當然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作為一次兵團級的兩棲登陸戰役,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卻沒有一艘真正的軍艦,甚至沒有一艘正兒八經的的登陸艇 ,完全依靠幾百艘木帆船橫渡瓊州海峽,還需面對敵人飛機和軍艦的截擊,對西方軍事學家來說,在如此條件下能夠達成戰役目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這還用問嘛,當然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作為一次兵團級的兩棲登陸戰役,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卻沒有一艘真正的軍艦,甚至沒有一艘正兒八經的的登陸艇 ,完全依靠幾百艘木帆船橫渡瓊州海峽,還需面對敵人飛機和軍艦的截擊,對西方軍事學家來說,在如此條件下能夠達成戰役目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特別說明的是,其實我軍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以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直接指揮的渡海部隊,只有第40軍、第43軍約10萬人,這也就是四野的部隊,否則其它野戰軍的軍級兵力,通常很難達到5萬人。而在海南島上,敵人的總兵力卻高達11萬人,已經超過了登陸部隊的數量。

1949年3月左右,海南島上的敵軍統歸“海南特區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濟棠指揮,這是個“兩廣事變”下野後又被重新起用的粵系軍閥,當年曾經號稱“南天王”,此時手下擁有第二十三兵團(轄第32軍和幾個新建師)約50000人。而在四野和二野四兵團橫掃廣東後,薛嶽和餘漢謀所部也先後逃上海南島。

這還用問嘛,當然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作為一次兵團級的兩棲登陸戰役,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卻沒有一艘真正的軍艦,甚至沒有一艘正兒八經的的登陸艇 ,完全依靠幾百艘木帆船橫渡瓊州海峽,還需面對敵人飛機和軍艦的截擊,對西方軍事學家來說,在如此條件下能夠達成戰役目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特別說明的是,其實我軍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以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直接指揮的渡海部隊,只有第40軍、第43軍約10萬人,這也就是四野的部隊,否則其它野戰軍的軍級兵力,通常很難達到5萬人。而在海南島上,敵人的總兵力卻高達11萬人,已經超過了登陸部隊的數量。

1949年3月左右,海南島上的敵軍統歸“海南特區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濟棠指揮,這是個“兩廣事變”下野後又被重新起用的粵系軍閥,當年曾經號稱“南天王”,此時手下擁有第二十三兵團(轄第32軍和幾個新建師)約50000人。而在四野和二野四兵團橫掃廣東後,薛嶽和餘漢謀所部也先後逃上海南島。



薛嶽是在淮海戰役之後被任命為“廣東省主席”的,一直冷落他的微操大師,無非想利用他在粵軍裡的資歷和聲望,其基本部隊只有第4軍5000餘人。兵力最多的其實是“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餘漢謀,手下仍然有建制比較完整的第62、第63、第64共三個軍55000多人。

在陳誠的干預下,薛嶽被任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另外兩個成為副司令,下轄一個兵團、五個軍18個師的番號共110000餘人,同時還配備了一個裝甲旅第四總隊,擁有我渡海部隊不可能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十輛。尚不計“海軍第二軍區”的陸戰第2旅第4團,以及空軍指揮部下屬的一個高炮營。

這還用問嘛,當然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作為一次兵團級的兩棲登陸戰役,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卻沒有一艘真正的軍艦,甚至沒有一艘正兒八經的的登陸艇 ,完全依靠幾百艘木帆船橫渡瓊州海峽,還需面對敵人飛機和軍艦的截擊,對西方軍事學家來說,在如此條件下能夠達成戰役目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特別說明的是,其實我軍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以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直接指揮的渡海部隊,只有第40軍、第43軍約10萬人,這也就是四野的部隊,否則其它野戰軍的軍級兵力,通常很難達到5萬人。而在海南島上,敵人的總兵力卻高達11萬人,已經超過了登陸部隊的數量。

1949年3月左右,海南島上的敵軍統歸“海南特區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濟棠指揮,這是個“兩廣事變”下野後又被重新起用的粵系軍閥,當年曾經號稱“南天王”,此時手下擁有第二十三兵團(轄第32軍和幾個新建師)約50000人。而在四野和二野四兵團橫掃廣東後,薛嶽和餘漢謀所部也先後逃上海南島。



薛嶽是在淮海戰役之後被任命為“廣東省主席”的,一直冷落他的微操大師,無非想利用他在粵軍裡的資歷和聲望,其基本部隊只有第4軍5000餘人。兵力最多的其實是“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餘漢謀,手下仍然有建制比較完整的第62、第63、第64共三個軍55000多人。

在陳誠的干預下,薛嶽被任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另外兩個成為副司令,下轄一個兵團、五個軍18個師的番號共110000餘人,同時還配備了一個裝甲旅第四總隊,擁有我渡海部隊不可能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十輛。尚不計“海軍第二軍區”的陸戰第2旅第4團,以及空軍指揮部下屬的一個高炮營。



海軍方面,配合薛嶽作戰的是第三海防艦隊的軍艦與炮艇25艘,空軍方面,則是歸其指揮的空軍第1、第3、第10和第20大隊,擁有各型作戰飛機45架。從數量上說,海南島上敵人的飛機軍艦並不算太多,可問題是,我軍在這兩方面的數據是零。

可能這樣還不夠直觀理解戰役的困難程度,不妨用太平洋戰爭的幾次登陸戰役來比較,硫磺島戰役,為消滅23000名日軍,美軍出動了500艘軍艦和2000架飛機;沖繩戰役,為消滅10萬餘日軍,美軍則動用了約1200艘艦船和2100多架艦載機,擁有絕對的陸海空優勢。

這還用問嘛,當然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作為一次兵團級的兩棲登陸戰役,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卻沒有一艘真正的軍艦,甚至沒有一艘正兒八經的的登陸艇 ,完全依靠幾百艘木帆船橫渡瓊州海峽,還需面對敵人飛機和軍艦的截擊,對西方軍事學家來說,在如此條件下能夠達成戰役目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特別說明的是,其實我軍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以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直接指揮的渡海部隊,只有第40軍、第43軍約10萬人,這也就是四野的部隊,否則其它野戰軍的軍級兵力,通常很難達到5萬人。而在海南島上,敵人的總兵力卻高達11萬人,已經超過了登陸部隊的數量。

1949年3月左右,海南島上的敵軍統歸“海南特區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濟棠指揮,這是個“兩廣事變”下野後又被重新起用的粵系軍閥,當年曾經號稱“南天王”,此時手下擁有第二十三兵團(轄第32軍和幾個新建師)約50000人。而在四野和二野四兵團橫掃廣東後,薛嶽和餘漢謀所部也先後逃上海南島。



薛嶽是在淮海戰役之後被任命為“廣東省主席”的,一直冷落他的微操大師,無非想利用他在粵軍裡的資歷和聲望,其基本部隊只有第4軍5000餘人。兵力最多的其實是“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餘漢謀,手下仍然有建制比較完整的第62、第63、第64共三個軍55000多人。

在陳誠的干預下,薛嶽被任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另外兩個成為副司令,下轄一個兵團、五個軍18個師的番號共110000餘人,同時還配備了一個裝甲旅第四總隊,擁有我渡海部隊不可能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十輛。尚不計“海軍第二軍區”的陸戰第2旅第4團,以及空軍指揮部下屬的一個高炮營。



海軍方面,配合薛嶽作戰的是第三海防艦隊的軍艦與炮艇25艘,空軍方面,則是歸其指揮的空軍第1、第3、第10和第20大隊,擁有各型作戰飛機45架。從數量上說,海南島上敵人的飛機軍艦並不算太多,可問題是,我軍在這兩方面的數據是零。

可能這樣還不夠直觀理解戰役的困難程度,不妨用太平洋戰爭的幾次登陸戰役來比較,硫磺島戰役,為消滅23000名日軍,美軍出動了500艘軍艦和2000架飛機;沖繩戰役,為消滅10萬餘日軍,美軍則動用了約1200艘艦船和2100多架艦載機,擁有絕對的陸海空優勢。



而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在陸海空三個軍種的力量上全部處於劣勢,更有金門失利血的教訓在前,因此從四野司令部到15兵團首長,對這次戰役都非常慎重。如果換成美國人,在如此的兵力兵器對比下進行兩棲登陸,他們根本就不敢打,會認為那是發瘋的舉動。

四野和15兵團在最初階段,曾經嘗試去香港購買登陸艇和發動機,以便給木帆船安裝一定的動力裝置,但並未成功。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到底應不應該發起登陸作戰呢?而越拖下去,島上敵人的防禦力量和守備工事就會越來越增強。

這還用問嘛,當然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作為一次兵團級的兩棲登陸戰役,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卻沒有一艘真正的軍艦,甚至沒有一艘正兒八經的的登陸艇 ,完全依靠幾百艘木帆船橫渡瓊州海峽,還需面對敵人飛機和軍艦的截擊,對西方軍事學家來說,在如此條件下能夠達成戰役目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特別說明的是,其實我軍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以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直接指揮的渡海部隊,只有第40軍、第43軍約10萬人,這也就是四野的部隊,否則其它野戰軍的軍級兵力,通常很難達到5萬人。而在海南島上,敵人的總兵力卻高達11萬人,已經超過了登陸部隊的數量。

1949年3月左右,海南島上的敵軍統歸“海南特區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濟棠指揮,這是個“兩廣事變”下野後又被重新起用的粵系軍閥,當年曾經號稱“南天王”,此時手下擁有第二十三兵團(轄第32軍和幾個新建師)約50000人。而在四野和二野四兵團橫掃廣東後,薛嶽和餘漢謀所部也先後逃上海南島。



薛嶽是在淮海戰役之後被任命為“廣東省主席”的,一直冷落他的微操大師,無非想利用他在粵軍裡的資歷和聲望,其基本部隊只有第4軍5000餘人。兵力最多的其實是“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餘漢謀,手下仍然有建制比較完整的第62、第63、第64共三個軍55000多人。

在陳誠的干預下,薛嶽被任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另外兩個成為副司令,下轄一個兵團、五個軍18個師的番號共110000餘人,同時還配備了一個裝甲旅第四總隊,擁有我渡海部隊不可能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十輛。尚不計“海軍第二軍區”的陸戰第2旅第4團,以及空軍指揮部下屬的一個高炮營。



海軍方面,配合薛嶽作戰的是第三海防艦隊的軍艦與炮艇25艘,空軍方面,則是歸其指揮的空軍第1、第3、第10和第20大隊,擁有各型作戰飛機45架。從數量上說,海南島上敵人的飛機軍艦並不算太多,可問題是,我軍在這兩方面的數據是零。

可能這樣還不夠直觀理解戰役的困難程度,不妨用太平洋戰爭的幾次登陸戰役來比較,硫磺島戰役,為消滅23000名日軍,美軍出動了500艘軍艦和2000架飛機;沖繩戰役,為消滅10萬餘日軍,美軍則動用了約1200艘艦船和2100多架艦載機,擁有絕對的陸海空優勢。



而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在陸海空三個軍種的力量上全部處於劣勢,更有金門失利血的教訓在前,因此從四野司令部到15兵團首長,對這次戰役都非常慎重。如果換成美國人,在如此的兵力兵器對比下進行兩棲登陸,他們根本就不敢打,會認為那是發瘋的舉動。

四野和15兵團在最初階段,曾經嘗試去香港購買登陸艇和發動機,以便給木帆船安裝一定的動力裝置,但並未成功。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到底應不應該發起登陸作戰呢?而越拖下去,島上敵人的防禦力量和守備工事就會越來越增強。



名將韓先楚力主要打併且早打,作為兵團副司令員,他先後說服了兵團其它首長、華南分局和四野總部,最終也取得了軍委的支持。而廣東省和雷州半島的人民群眾也給予了全力支持,共徵集和修裝木帆船2836只,招募船工12400人,民工963000人,糧食750000擔,為渡海大軍提供了充足的支前保障。

戰役從1950年3月15日正式打響,這一天,我軍首批實施偷渡的一個加強營799名指戰員誓師出發,隨後又進行了三次小規模偷渡,共有兩個加強團的兵力陸續登島,與瓊崖縱隊勝利會師。4月16日,第40軍和第43軍主力大舉渡海,經過兩週時間的激烈戰鬥,5月1日解放海南島全境,人民解放軍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這還用問嘛,當然是解放海南島戰役,作為一次兵團級的兩棲登陸戰役,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卻沒有一艘真正的軍艦,甚至沒有一艘正兒八經的的登陸艇 ,完全依靠幾百艘木帆船橫渡瓊州海峽,還需面對敵人飛機和軍艦的截擊,對西方軍事學家來說,在如此條件下能夠達成戰役目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特別說明的是,其實我軍在兵力上也處於劣勢,以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直接指揮的渡海部隊,只有第40軍、第43軍約10萬人,這也就是四野的部隊,否則其它野戰軍的軍級兵力,通常很難達到5萬人。而在海南島上,敵人的總兵力卻高達11萬人,已經超過了登陸部隊的數量。

1949年3月左右,海南島上的敵軍統歸“海南特區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濟棠指揮,這是個“兩廣事變”下野後又被重新起用的粵系軍閥,當年曾經號稱“南天王”,此時手下擁有第二十三兵團(轄第32軍和幾個新建師)約50000人。而在四野和二野四兵團橫掃廣東後,薛嶽和餘漢謀所部也先後逃上海南島。



薛嶽是在淮海戰役之後被任命為“廣東省主席”的,一直冷落他的微操大師,無非想利用他在粵軍裡的資歷和聲望,其基本部隊只有第4軍5000餘人。兵力最多的其實是“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餘漢謀,手下仍然有建制比較完整的第62、第63、第64共三個軍55000多人。

在陳誠的干預下,薛嶽被任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另外兩個成為副司令,下轄一個兵團、五個軍18個師的番號共110000餘人,同時還配備了一個裝甲旅第四總隊,擁有我渡海部隊不可能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數十輛。尚不計“海軍第二軍區”的陸戰第2旅第4團,以及空軍指揮部下屬的一個高炮營。



海軍方面,配合薛嶽作戰的是第三海防艦隊的軍艦與炮艇25艘,空軍方面,則是歸其指揮的空軍第1、第3、第10和第20大隊,擁有各型作戰飛機45架。從數量上說,海南島上敵人的飛機軍艦並不算太多,可問題是,我軍在這兩方面的數據是零。

可能這樣還不夠直觀理解戰役的困難程度,不妨用太平洋戰爭的幾次登陸戰役來比較,硫磺島戰役,為消滅23000名日軍,美軍出動了500艘軍艦和2000架飛機;沖繩戰役,為消滅10萬餘日軍,美軍則動用了約1200艘艦船和2100多架艦載機,擁有絕對的陸海空優勢。



而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在陸海空三個軍種的力量上全部處於劣勢,更有金門失利血的教訓在前,因此從四野司令部到15兵團首長,對這次戰役都非常慎重。如果換成美國人,在如此的兵力兵器對比下進行兩棲登陸,他們根本就不敢打,會認為那是發瘋的舉動。

四野和15兵團在最初階段,曾經嘗試去香港購買登陸艇和發動機,以便給木帆船安裝一定的動力裝置,但並未成功。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到底應不應該發起登陸作戰呢?而越拖下去,島上敵人的防禦力量和守備工事就會越來越增強。



名將韓先楚力主要打併且早打,作為兵團副司令員,他先後說服了兵團其它首長、華南分局和四野總部,最終也取得了軍委的支持。而廣東省和雷州半島的人民群眾也給予了全力支持,共徵集和修裝木帆船2836只,招募船工12400人,民工963000人,糧食750000擔,為渡海大軍提供了充足的支前保障。

戰役從1950年3月15日正式打響,這一天,我軍首批實施偷渡的一個加強營799名指戰員誓師出發,隨後又進行了三次小規模偷渡,共有兩個加強團的兵力陸續登島,與瓊崖縱隊勝利會師。4月16日,第40軍和第43軍主力大舉渡海,經過兩週時間的激烈戰鬥,5月1日解放海南島全境,人民解放軍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历史局中人
2019-09-09


最難打的一場戰役,無疑是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爆發前,美軍已經開始了針對上甘嶺前面的兩座高地的爭奪戰。據守兩座高地的只有志願軍的兩個連加一個排,而美軍也僅僅是動用了7個營的規模,戰鬥規模並不大。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大家都想在談判之前多佔領一些土地,於是圍繞這兩座高地之間的戰鬥,就慢慢發展成為了戰役的規模。而之前美軍司令範佛里特則認為會在5天之內解決戰鬥,傷亡大概在200人左右。可結果卻令所有人沒想到。



最難打的一場戰役,無疑是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爆發前,美軍已經開始了針對上甘嶺前面的兩座高地的爭奪戰。據守兩座高地的只有志願軍的兩個連加一個排,而美軍也僅僅是動用了7個營的規模,戰鬥規模並不大。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大家都想在談判之前多佔領一些土地,於是圍繞這兩座高地之間的戰鬥,就慢慢發展成為了戰役的規模。而之前美軍司令範佛里特則認為會在5天之內解決戰鬥,傷亡大概在200人左右。可結果卻令所有人沒想到。


(英雄王成)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戰場主要集中在僅有3平方公里的兩座高地附近。由於兩座高地後面有一個早已毀壞的村莊,叫上甘嶺,因此把載入史冊的戰役叫做“上甘嶺戰役”。全世界上最權威軍事院校幾乎都會把此戰役作為戰例寫進教材,深入研究,可見這場戰役的慘烈空前。


志願軍先後派出了9個團和2000多名新兵,火炮133門外加工兵營、炮兵營和火箭營等,總兵力在4萬人左右。


“聯合國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加2個獨立營和空降兵1個團,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3000架次,總兵力6萬人左右。



最難打的一場戰役,無疑是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爆發前,美軍已經開始了針對上甘嶺前面的兩座高地的爭奪戰。據守兩座高地的只有志願軍的兩個連加一個排,而美軍也僅僅是動用了7個營的規模,戰鬥規模並不大。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大家都想在談判之前多佔領一些土地,於是圍繞這兩座高地之間的戰鬥,就慢慢發展成為了戰役的規模。而之前美軍司令範佛里特則認為會在5天之內解決戰鬥,傷亡大概在200人左右。可結果卻令所有人沒想到。


(英雄王成)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戰場主要集中在僅有3平方公里的兩座高地附近。由於兩座高地後面有一個早已毀壞的村莊,叫上甘嶺,因此把載入史冊的戰役叫做“上甘嶺戰役”。全世界上最權威軍事院校幾乎都會把此戰役作為戰例寫進教材,深入研究,可見這場戰役的慘烈空前。


志願軍先後派出了9個團和2000多名新兵,火炮133門外加工兵營、炮兵營和火箭營等,總兵力在4萬人左右。


“聯合國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加2個獨立營和空降兵1個團,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3000架次,總兵力6萬人左右。



論規模,上甘嶺戰役不及前五次戰役和之後爆發的金城戰役。可是論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遠遠超過了歷次戰役。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超過了1.2萬名戰士犧牲,因此也被稱為“東方凡爾登絞肉機”。


“聯合國軍”憑藉空中優勢,向3平方公里的陣地投入超過5000枚炸彈 ;而美軍的火炮營更是變態,憑藉火力優勢共傾瀉了超過150萬枚炮彈,最多一天超過30萬枚炮彈。有相當多的志願軍戰士不是被子彈打死,而是被炮彈活活震死的。而我志願軍只發射了45萬枚炮彈,僅是他們的零頭而已。


由於美軍的炮彈激烈並且密集,使得上甘嶺陣地的山頭被削去足足兩米,高地上的土石被炸鬆一米多。志願軍只能憑藉坑道和敵人對抗,打退敵軍營以上規模25次,營以下衝鋒超過600次,敵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以上,參加過歐戰的美軍軍官都被如此慘烈的場景震驚。



最難打的一場戰役,無疑是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爆發前,美軍已經開始了針對上甘嶺前面的兩座高地的爭奪戰。據守兩座高地的只有志願軍的兩個連加一個排,而美軍也僅僅是動用了7個營的規模,戰鬥規模並不大。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大家都想在談判之前多佔領一些土地,於是圍繞這兩座高地之間的戰鬥,就慢慢發展成為了戰役的規模。而之前美軍司令範佛里特則認為會在5天之內解決戰鬥,傷亡大概在200人左右。可結果卻令所有人沒想到。


(英雄王成)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戰場主要集中在僅有3平方公里的兩座高地附近。由於兩座高地後面有一個早已毀壞的村莊,叫上甘嶺,因此把載入史冊的戰役叫做“上甘嶺戰役”。全世界上最權威軍事院校幾乎都會把此戰役作為戰例寫進教材,深入研究,可見這場戰役的慘烈空前。


志願軍先後派出了9個團和2000多名新兵,火炮133門外加工兵營、炮兵營和火箭營等,總兵力在4萬人左右。


“聯合國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加2個獨立營和空降兵1個團,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3000架次,總兵力6萬人左右。



論規模,上甘嶺戰役不及前五次戰役和之後爆發的金城戰役。可是論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遠遠超過了歷次戰役。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超過了1.2萬名戰士犧牲,因此也被稱為“東方凡爾登絞肉機”。


“聯合國軍”憑藉空中優勢,向3平方公里的陣地投入超過5000枚炸彈 ;而美軍的火炮營更是變態,憑藉火力優勢共傾瀉了超過150萬枚炮彈,最多一天超過30萬枚炮彈。有相當多的志願軍戰士不是被子彈打死,而是被炮彈活活震死的。而我志願軍只發射了45萬枚炮彈,僅是他們的零頭而已。


由於美軍的炮彈激烈並且密集,使得上甘嶺陣地的山頭被削去足足兩米,高地上的土石被炸鬆一米多。志願軍只能憑藉坑道和敵人對抗,打退敵軍營以上規模25次,營以下衝鋒超過600次,敵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以上,參加過歐戰的美軍軍官都被如此慘烈的場景震驚。



當時由於“聯合國軍”擁有制空權,對上甘嶺陣地形成了火力壓制,使得後方的補給送不上去,使得在坑道作戰裡的指戰員們甚至到了餓死的地步。


在上甘嶺堅持坑道戰期間,有了新的立功標準,那就是誰能送進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的地步。可往往派出去一個班的戰士去送給養,活著進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在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運輸給養的人員傷亡就超過1700餘人,可見前線的戰事有多激烈。



最難打的一場戰役,無疑是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爆發前,美軍已經開始了針對上甘嶺前面的兩座高地的爭奪戰。據守兩座高地的只有志願軍的兩個連加一個排,而美軍也僅僅是動用了7個營的規模,戰鬥規模並不大。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大家都想在談判之前多佔領一些土地,於是圍繞這兩座高地之間的戰鬥,就慢慢發展成為了戰役的規模。而之前美軍司令範佛里特則認為會在5天之內解決戰鬥,傷亡大概在200人左右。可結果卻令所有人沒想到。


(英雄王成)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戰場主要集中在僅有3平方公里的兩座高地附近。由於兩座高地後面有一個早已毀壞的村莊,叫上甘嶺,因此把載入史冊的戰役叫做“上甘嶺戰役”。全世界上最權威軍事院校幾乎都會把此戰役作為戰例寫進教材,深入研究,可見這場戰役的慘烈空前。


志願軍先後派出了9個團和2000多名新兵,火炮133門外加工兵營、炮兵營和火箭營等,總兵力在4萬人左右。


“聯合國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加2個獨立營和空降兵1個團,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3000架次,總兵力6萬人左右。



論規模,上甘嶺戰役不及前五次戰役和之後爆發的金城戰役。可是論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遠遠超過了歷次戰役。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超過了1.2萬名戰士犧牲,因此也被稱為“東方凡爾登絞肉機”。


“聯合國軍”憑藉空中優勢,向3平方公里的陣地投入超過5000枚炸彈 ;而美軍的火炮營更是變態,憑藉火力優勢共傾瀉了超過150萬枚炮彈,最多一天超過30萬枚炮彈。有相當多的志願軍戰士不是被子彈打死,而是被炮彈活活震死的。而我志願軍只發射了45萬枚炮彈,僅是他們的零頭而已。


由於美軍的炮彈激烈並且密集,使得上甘嶺陣地的山頭被削去足足兩米,高地上的土石被炸鬆一米多。志願軍只能憑藉坑道和敵人對抗,打退敵軍營以上規模25次,營以下衝鋒超過600次,敵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以上,參加過歐戰的美軍軍官都被如此慘烈的場景震驚。



當時由於“聯合國軍”擁有制空權,對上甘嶺陣地形成了火力壓制,使得後方的補給送不上去,使得在坑道作戰裡的指戰員們甚至到了餓死的地步。


在上甘嶺堅持坑道戰期間,有了新的立功標準,那就是誰能送進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的地步。可往往派出去一個班的戰士去送給養,活著進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在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運輸給養的人員傷亡就超過1700餘人,可見前線的戰事有多激烈。


(絕望的眼神)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英勇的指戰員們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軍人的優秀品質,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在上甘嶺戰役中,也湧現出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戰鬥英雄,他們視死如歸的壯烈與堅持坑道14晝夜的頑強,使得上甘嶺成為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也是他們,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使得美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人,也放下了傲慢回到了談判桌前,並且意識到戰爭根本摧毀不了這個新生的共和國。從此以後,美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陣地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半島的格局就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奠定了朝韓的南疆北界,更為重要的是換來了東亞地區幾十年的和平。



最難打的一場戰役,無疑是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爆發前,美軍已經開始了針對上甘嶺前面的兩座高地的爭奪戰。據守兩座高地的只有志願軍的兩個連加一個排,而美軍也僅僅是動用了7個營的規模,戰鬥規模並不大。


由於當時中美之間即將進行新一輪的談判,大家都想在談判之前多佔領一些土地,於是圍繞這兩座高地之間的戰鬥,就慢慢發展成為了戰役的規模。而之前美軍司令範佛里特則認為會在5天之內解決戰鬥,傷亡大概在200人左右。可結果卻令所有人沒想到。


(英雄王成)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戰場主要集中在僅有3平方公里的兩座高地附近。由於兩座高地後面有一個早已毀壞的村莊,叫上甘嶺,因此把載入史冊的戰役叫做“上甘嶺戰役”。全世界上最權威軍事院校幾乎都會把此戰役作為戰例寫進教材,深入研究,可見這場戰役的慘烈空前。


志願軍先後派出了9個團和2000多名新兵,火炮133門外加工兵營、炮兵營和火箭營等,總兵力在4萬人左右。


“聯合國軍”先後投入3個步兵師加2個獨立營和空降兵1個團,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約3000架次,總兵力6萬人左右。



論規模,上甘嶺戰役不及前五次戰役和之後爆發的金城戰役。可是論慘烈程度,上甘嶺戰役遠遠超過了歷次戰役。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超過了1.2萬名戰士犧牲,因此也被稱為“東方凡爾登絞肉機”。


“聯合國軍”憑藉空中優勢,向3平方公里的陣地投入超過5000枚炸彈 ;而美軍的火炮營更是變態,憑藉火力優勢共傾瀉了超過150萬枚炮彈,最多一天超過30萬枚炮彈。有相當多的志願軍戰士不是被子彈打死,而是被炮彈活活震死的。而我志願軍只發射了45萬枚炮彈,僅是他們的零頭而已。


由於美軍的炮彈激烈並且密集,使得上甘嶺陣地的山頭被削去足足兩米,高地上的土石被炸鬆一米多。志願軍只能憑藉坑道和敵人對抗,打退敵軍營以上規模25次,營以下衝鋒超過600次,敵軍傷亡25498人,傷亡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以上,參加過歐戰的美軍軍官都被如此慘烈的場景震驚。



當時由於“聯合國軍”擁有制空權,對上甘嶺陣地形成了火力壓制,使得後方的補給送不上去,使得在坑道作戰裡的指戰員們甚至到了餓死的地步。


在上甘嶺堅持坑道戰期間,有了新的立功標準,那就是誰能送進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的地步。可往往派出去一個班的戰士去送給養,活著進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在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運輸給養的人員傷亡就超過1700餘人,可見前線的戰事有多激烈。


(絕望的眼神)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英勇的指戰員們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軍人的優秀品質,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在上甘嶺戰役中,也湧現出了很多耳熟能詳的戰鬥英雄,他們視死如歸的壯烈與堅持坑道14晝夜的頑強,使得上甘嶺成為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也是他們,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使得美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人,也放下了傲慢回到了談判桌前,並且意識到戰爭根本摧毀不了這個新生的共和國。從此以後,美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陣地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半島的格局就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奠定了朝韓的南疆北界,更為重要的是換來了東亞地區幾十年的和平。


(英雄長存)


中國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對此,你認同嗎?歡迎留言評論。

史学达人
2019-08-28

說到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必定每一個時代,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戰爭的慘烈程度也不一樣。所以說,無論哪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最為艱難的戰役。

我們說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發生在粟裕大將軍身上的戰役吧。

大家都知道粟裕將軍和張靈甫打了一場極其有名的戰役,叫做孟良崮之戰,不得不說,這一戰就是解放戰爭時期,打的最為艱難的一場戰役。

大家都知道的是這一場戰役,最終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殲滅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

那麼,為何還要說這是一場是最為艱難的戰役呢?

因為這一場戰役,就如同一把雙刃劍一般,若是不能殲滅敵人,很有可能自己就會犧牲。

本來孟良崮之戰,是張靈甫先發動的。

他發動這一場戰役,是有預謀而來的。他的目的也是十分的清楚的,就是想全殲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師。

說到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必定每一個時代,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戰爭的慘烈程度也不一樣。所以說,無論哪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最為艱難的戰役。

我們說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發生在粟裕大將軍身上的戰役吧。

大家都知道粟裕將軍和張靈甫打了一場極其有名的戰役,叫做孟良崮之戰,不得不說,這一戰就是解放戰爭時期,打的最為艱難的一場戰役。

大家都知道的是這一場戰役,最終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殲滅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

那麼,為何還要說這是一場是最為艱難的戰役呢?

因為這一場戰役,就如同一把雙刃劍一般,若是不能殲滅敵人,很有可能自己就會犧牲。

本來孟良崮之戰,是張靈甫先發動的。

他發動這一場戰役,是有預謀而來的。他的目的也是十分的清楚的,就是想全殲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師。

可是,如何才能殲滅華東野戰軍呢?

張靈甫想的是,自己帶少量的人馬,孤軍深入。他想的是自己帶領著七十四師,先把粟裕將軍帶領的華野軍給引誘到一個地方,然後在讓蔣介石派來幾路大軍,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圍住一舉殲滅。

最終他選定的地點就是孟良崮。

然後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和其它來援助的國民黨反動派,前後夾擊,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全部給消滅。

當然了這個戰役若是要實施,就必須有粟裕將軍的參與,否則,就僅僅是一個計劃。

不得不說張靈甫打了一手很好算盤呀。

按理說這樣的計劃,當真是天衣無縫,若是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真的來了,他們還真的是凶多吉少呢。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如此大的誘惑,有全殲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的機會,粟裕大將師如何考慮的呢?

說到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必定每一個時代,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戰爭的慘烈程度也不一樣。所以說,無論哪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最為艱難的戰役。

我們說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發生在粟裕大將軍身上的戰役吧。

大家都知道粟裕將軍和張靈甫打了一場極其有名的戰役,叫做孟良崮之戰,不得不說,這一戰就是解放戰爭時期,打的最為艱難的一場戰役。

大家都知道的是這一場戰役,最終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殲滅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

那麼,為何還要說這是一場是最為艱難的戰役呢?

因為這一場戰役,就如同一把雙刃劍一般,若是不能殲滅敵人,很有可能自己就會犧牲。

本來孟良崮之戰,是張靈甫先發動的。

他發動這一場戰役,是有預謀而來的。他的目的也是十分的清楚的,就是想全殲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師。

可是,如何才能殲滅華東野戰軍呢?

張靈甫想的是,自己帶少量的人馬,孤軍深入。他想的是自己帶領著七十四師,先把粟裕將軍帶領的華野軍給引誘到一個地方,然後在讓蔣介石派來幾路大軍,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圍住一舉殲滅。

最終他選定的地點就是孟良崮。

然後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和其它來援助的國民黨反動派,前後夾擊,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全部給消滅。

當然了這個戰役若是要實施,就必須有粟裕將軍的參與,否則,就僅僅是一個計劃。

不得不說張靈甫打了一手很好算盤呀。

按理說這樣的計劃,當真是天衣無縫,若是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真的來了,他們還真的是凶多吉少呢。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如此大的誘惑,有全殲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的機會,粟裕大將師如何考慮的呢?

張靈甫想到的那些,說實話粟裕早就想到了,畢竟粟裕乃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毛澤東對他的評價就是率百萬之師,戰必勝,攻必克。

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軍隊,粟裕將軍早就想把這支軍隊給吃掉,畢竟吃掉國民黨最精銳的一支部隊,肯定會對國民黨造成不小的威懾力的。

當然了幹這樣的一件事,風險也是極其的大的,很有可能是殺敵不成,反倒會被敵人所殺。

這個問題粟裕將軍不得不深思熟慮,最終,他覺得還是帶著華野軍去圍殲張靈甫。因為他有把握打贏這一場戰役。

他的把握就在速戰速決上,張靈甫如今已經到了孟良崮了,我們只要圍住他,然後用最短的時間,把他們給殲滅,就能全身而退。

畢竟,粟裕將軍想的是,我們在和張靈甫作戰的時候,到蔣介石知道然後調兵集結,是有時間差的。

說到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必定每一個時代,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戰爭的慘烈程度也不一樣。所以說,無論哪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最為艱難的戰役。

我們說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發生在粟裕大將軍身上的戰役吧。

大家都知道粟裕將軍和張靈甫打了一場極其有名的戰役,叫做孟良崮之戰,不得不說,這一戰就是解放戰爭時期,打的最為艱難的一場戰役。

大家都知道的是這一場戰役,最終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殲滅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

那麼,為何還要說這是一場是最為艱難的戰役呢?

因為這一場戰役,就如同一把雙刃劍一般,若是不能殲滅敵人,很有可能自己就會犧牲。

本來孟良崮之戰,是張靈甫先發動的。

他發動這一場戰役,是有預謀而來的。他的目的也是十分的清楚的,就是想全殲粟裕將軍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師。

可是,如何才能殲滅華東野戰軍呢?

張靈甫想的是,自己帶少量的人馬,孤軍深入。他想的是自己帶領著七十四師,先把粟裕將軍帶領的華野軍給引誘到一個地方,然後在讓蔣介石派來幾路大軍,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圍住一舉殲滅。

最終他選定的地點就是孟良崮。

然後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和其它來援助的國民黨反動派,前後夾擊,把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全部給消滅。

當然了這個戰役若是要實施,就必須有粟裕將軍的參與,否則,就僅僅是一個計劃。

不得不說張靈甫打了一手很好算盤呀。

按理說這樣的計劃,當真是天衣無縫,若是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真的來了,他們還真的是凶多吉少呢。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如此大的誘惑,有全殲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的機會,粟裕大將師如何考慮的呢?

張靈甫想到的那些,說實話粟裕早就想到了,畢竟粟裕乃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毛澤東對他的評價就是率百萬之師,戰必勝,攻必克。

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軍隊,粟裕將軍早就想把這支軍隊給吃掉,畢竟吃掉國民黨最精銳的一支部隊,肯定會對國民黨造成不小的威懾力的。

當然了幹這樣的一件事,風險也是極其的大的,很有可能是殺敵不成,反倒會被敵人所殺。

這個問題粟裕將軍不得不深思熟慮,最終,他覺得還是帶著華野軍去圍殲張靈甫。因為他有把握打贏這一場戰役。

他的把握就在速戰速決上,張靈甫如今已經到了孟良崮了,我們只要圍住他,然後用最短的時間,把他們給殲滅,就能全身而退。

畢竟,粟裕將軍想的是,我們在和張靈甫作戰的時候,到蔣介石知道然後調兵集結,是有時間差的。

說白了粟裕將軍,就是想靠著這個時間差,來打贏這一場仗。

當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到達孟良崮的時候,張靈甫還是很高興的。但是,當他看到華野軍的火力攻擊之後,他就高興不起來了。

因為在華野軍這樣的攻打之下,他很有可能等不來援軍就被擊敗了。這時候張靈甫意識到這種結果,已經為時已晚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和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激戰了四晝夜,然後全殲七十四師於孟良崮。

據說粟裕將軍帶領的華野軍打了勝仗回去之後,僅僅三個小時的時間,國民黨的援軍大部隊就趕到了。

你說這場戰役想想是不是有點可怕,若是戰役在延續三個小時,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說粟裕將軍打的孟良崮之戰,絕對是歷史上最為艱難的戰役。

神叨瑞拉
2019-08-26

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應該是秦趙之間的重兵相接的長平之戰吧,這場戰役打了三年多,雙方死傷近百萬人,僅趙國最後剩下的四十多萬兵力就全部被戰神白起全部坑殺。

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應該是秦趙之間的重兵相接的長平之戰吧,這場戰役打了三年多,雙方死傷近百萬人,僅趙國最後剩下的四十多萬兵力就全部被戰神白起全部坑殺。



背景:秦國在之前與趙國的閼與之戰中戰敗,向東擴張的道路受阻。

就在秦國主君秦昭王急於尋找對策的時候,魏人范雎來到了秦國,向秦昭王獻策,此二人在宮內密謀良久,對范雎提出的兼併策略非常滿意,於是立即將范雎任命為相國,主持軍政。

范雎良策

范雎說,大王你上次與趙國對戰而不勝,原因就在於你“越人之國而攻”。並分析道:現在韓、魏現在就是佔領著中樞系統、交通要道,而韓國和秦國地形交錯,對秦國威脅最大;所以應該採取“遠交而近攻”的戰略,意思就是我們要與齊國結好,用秦國的威壓讓趙、楚順服,先向韓、魏兩國下手,一個個來,當前還是要先攻打對秦國威脅最大的韓國才是重點。

納范雎意見,發兵攻韓。

秦昭王一聽,很有道理啊,採納了范雎的意見。

秦國連續發兵攻打韓國,相繼奪取少曲(今河南濟源東北)、高平(今濟源南)、汾水旁之陘城(今山西侯馬東北)等5城、太行山南之南陽(今河南王屋山南)、野王(今沁陽),完全切斷韓上黨郡(今山西東南部一帶)與其本土的聯繫,將韓國攔腰截為兩段。

韓桓惠王非常害怕,急忙派出陽成君到秦國,說要獻出上黨郡求和。韓國新上任的上黨郡郡守馮亭不聽招呼,私下裡把上黨郡17城給了趙國,借這個事由轉嫁矛盾,企圖讓秦國去攻打趙國,逼迫趙國與韓國共同抗擊秦國。

趙孝成王貪圖韓國的上黨十七城,立馬派出平原君趙勝前去接收土地管轄權,同時還封獻出韓國土地的郡守馮亭為華陽君。

秦本來就將上黨視為囊中之物,將上黨作為攻打趙國的跳板,哪能容得趙國口中奪食。於是派出兵力攻打韓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通過分散兵力來牽制韓軍;另一方面讓王齕率大軍攻打上黨。馮亭打不過,趙國就派出廉頗率重兵進入上黨支援,據守長平。

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應該是秦趙之間的重兵相接的長平之戰吧,這場戰役打了三年多,雙方死傷近百萬人,僅趙國最後剩下的四十多萬兵力就全部被戰神白起全部坑殺。



背景:秦國在之前與趙國的閼與之戰中戰敗,向東擴張的道路受阻。

就在秦國主君秦昭王急於尋找對策的時候,魏人范雎來到了秦國,向秦昭王獻策,此二人在宮內密謀良久,對范雎提出的兼併策略非常滿意,於是立即將范雎任命為相國,主持軍政。

范雎良策

范雎說,大王你上次與趙國對戰而不勝,原因就在於你“越人之國而攻”。並分析道:現在韓、魏現在就是佔領著中樞系統、交通要道,而韓國和秦國地形交錯,對秦國威脅最大;所以應該採取“遠交而近攻”的戰略,意思就是我們要與齊國結好,用秦國的威壓讓趙、楚順服,先向韓、魏兩國下手,一個個來,當前還是要先攻打對秦國威脅最大的韓國才是重點。

納范雎意見,發兵攻韓。

秦昭王一聽,很有道理啊,採納了范雎的意見。

秦國連續發兵攻打韓國,相繼奪取少曲(今河南濟源東北)、高平(今濟源南)、汾水旁之陘城(今山西侯馬東北)等5城、太行山南之南陽(今河南王屋山南)、野王(今沁陽),完全切斷韓上黨郡(今山西東南部一帶)與其本土的聯繫,將韓國攔腰截為兩段。

韓桓惠王非常害怕,急忙派出陽成君到秦國,說要獻出上黨郡求和。韓國新上任的上黨郡郡守馮亭不聽招呼,私下裡把上黨郡17城給了趙國,借這個事由轉嫁矛盾,企圖讓秦國去攻打趙國,逼迫趙國與韓國共同抗擊秦國。

趙孝成王貪圖韓國的上黨十七城,立馬派出平原君趙勝前去接收土地管轄權,同時還封獻出韓國土地的郡守馮亭為華陽君。

秦本來就將上黨視為囊中之物,將上黨作為攻打趙國的跳板,哪能容得趙國口中奪食。於是派出兵力攻打韓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通過分散兵力來牽制韓軍;另一方面讓王齕率大軍攻打上黨。馮亭打不過,趙國就派出廉頗率重兵進入上黨支援,據守長平。

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戰由此展開。

在長平對戰的時候,秦軍分別於4月、6月、7月多次進攻長平,斬殺了趙裨將茄,攻破外圍城堡2個,殺6尉,奪取西壘,秦軍士氣高漲,趙軍不敢出兵對戰。但防守的是名將廉頗,作戰經驗豐富,,廉頗分析當前秦軍勢盛,但是兵力眾多又是遠征,物資糧草供應不急,秦軍肯定是要速戰速決,看破這一點後,廉頗就加固城防,隨便秦軍如何挑釁,就是不出門迎戰,於是兩軍就僵持起來。

趙國求和,秦國趁機下套。

而這個時候,秦國、趙國都在抓緊開展外交活動,希望以此來改變戰局。

但趙孝成王看到秦軍的實力很害怕,於是要派遣使者到秦國求和。但是有大臣反對說秦軍此行對上黨勢在必得,前去求和必定無功而返,還不如多拿些錢去向楚國、魏國示好,請他們出兵支援,逼迫秦國講和撤兵。但是趙王沒采納這個建議,派出貴臣鄭朱前往秦國求和。

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應該是秦趙之間的重兵相接的長平之戰吧,這場戰役打了三年多,雙方死傷近百萬人,僅趙國最後剩下的四十多萬兵力就全部被戰神白起全部坑殺。



背景:秦國在之前與趙國的閼與之戰中戰敗,向東擴張的道路受阻。

就在秦國主君秦昭王急於尋找對策的時候,魏人范雎來到了秦國,向秦昭王獻策,此二人在宮內密謀良久,對范雎提出的兼併策略非常滿意,於是立即將范雎任命為相國,主持軍政。

范雎良策

范雎說,大王你上次與趙國對戰而不勝,原因就在於你“越人之國而攻”。並分析道:現在韓、魏現在就是佔領著中樞系統、交通要道,而韓國和秦國地形交錯,對秦國威脅最大;所以應該採取“遠交而近攻”的戰略,意思就是我們要與齊國結好,用秦國的威壓讓趙、楚順服,先向韓、魏兩國下手,一個個來,當前還是要先攻打對秦國威脅最大的韓國才是重點。

納范雎意見,發兵攻韓。

秦昭王一聽,很有道理啊,採納了范雎的意見。

秦國連續發兵攻打韓國,相繼奪取少曲(今河南濟源東北)、高平(今濟源南)、汾水旁之陘城(今山西侯馬東北)等5城、太行山南之南陽(今河南王屋山南)、野王(今沁陽),完全切斷韓上黨郡(今山西東南部一帶)與其本土的聯繫,將韓國攔腰截為兩段。

韓桓惠王非常害怕,急忙派出陽成君到秦國,說要獻出上黨郡求和。韓國新上任的上黨郡郡守馮亭不聽招呼,私下裡把上黨郡17城給了趙國,借這個事由轉嫁矛盾,企圖讓秦國去攻打趙國,逼迫趙國與韓國共同抗擊秦國。

趙孝成王貪圖韓國的上黨十七城,立馬派出平原君趙勝前去接收土地管轄權,同時還封獻出韓國土地的郡守馮亭為華陽君。

秦本來就將上黨視為囊中之物,將上黨作為攻打趙國的跳板,哪能容得趙國口中奪食。於是派出兵力攻打韓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通過分散兵力來牽制韓軍;另一方面讓王齕率大軍攻打上黨。馮亭打不過,趙國就派出廉頗率重兵進入上黨支援,據守長平。

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戰由此展開。

在長平對戰的時候,秦軍分別於4月、6月、7月多次進攻長平,斬殺了趙裨將茄,攻破外圍城堡2個,殺6尉,奪取西壘,秦軍士氣高漲,趙軍不敢出兵對戰。但防守的是名將廉頗,作戰經驗豐富,,廉頗分析當前秦軍勢盛,但是兵力眾多又是遠征,物資糧草供應不急,秦軍肯定是要速戰速決,看破這一點後,廉頗就加固城防,隨便秦軍如何挑釁,就是不出門迎戰,於是兩軍就僵持起來。

趙國求和,秦國趁機下套。

而這個時候,秦國、趙國都在抓緊開展外交活動,希望以此來改變戰局。

但趙孝成王看到秦軍的實力很害怕,於是要派遣使者到秦國求和。但是有大臣反對說秦軍此行對上黨勢在必得,前去求和必定無功而返,還不如多拿些錢去向楚國、魏國示好,請他們出兵支援,逼迫秦國講和撤兵。但是趙王沒采納這個建議,派出貴臣鄭朱前往秦國求和。

秦趁機下套,

1、 在鄭朱到達秦國後以禮相待,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讓趙王以為求和這事能成,而放鬆戰場上的警惕;

2、 讓楚國和魏國誤以為秦、趙交好,因此楚、魏開始疏遠趙國;

3、 私下裡答應事成之後將韓國的垣雍(今河南原陽西南)割讓給魏,讓魏國保持中立,不要摻和進來。

4、 這樣趙國求和不成之後,就會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5、 秦國還想趙國將領廉頗有兩把刷子,怎樣把他趕走呢?於是就派人持重金賄賂趙國的大臣,讓他們詆譭廉頗,散佈廉頗這個老傢伙,非常容易對付,馬上就要投降秦國了,秦軍只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的流言。

趙王本來就對廉頗不出戰非常不滿,你拿著我的俸祿,不給老子幹活,索性趁著這個機會,把廉頗換了,讓善於紙上談兵但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取代廉頗為主將,正好中了秦國的反間計。

當秦國知道趙軍易帥,馬上派出久經沙場、戰功卓著的白起發起進攻。

紙上談兵的趙括遇上戰神白起。

再來看看趙括上班後的作為:

趙括非常看領導眼色,按照趙王速戰求勝的意圖,剛一上任就排除異己、制度革新、拉開架勢,就去進攻秦軍。

老將白起針對趙括沒有經驗、急於求成、輕敵冒進的弱點,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包圍,然後聚殲的作戰方針。

八月份,白起先讓一小部兵力去誘使趙括出兵,趙括馬上就上鉤了,率領大軍出擊。秦軍小分隊裝作打不過的樣子,開始後退,趙括也不看真假,以為自己很厲害,秦軍害怕才後退,對秦軍窮追不捨,直到進入秦軍主力的包圍圈,這時,白起命令配置在壁壘兩翼作為奇兵的步卒,迅速迂迴到趙括軍隊後方,斷其退路,成包圍之勢;又派出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插入趙軍營壘,阻礙支援。趙括軍一方面打不過秦軍主力,後路又被切斷,軍心開始動搖。趙軍多次打不過,於是就地築壘等待救援。

白起一方面因為趙軍人太多,沒有辦法一舉殲滅,索性採取圍困的措施,餓他們幾天再打;另一方面又派人去找援兵來支援攻打趙國。

秦昭王御駕親征,趙軍被圍,棄械投降。

秦昭王知道趙國主力軍被圍,親自前去徵兵,打出參與者賜民爵一級,前去長平支援,對趙軍形成合圍。趕來支援趙國的齊楚兩軍見到這樣的情形,觀望不前,齊國也不借給趙國糧草。當時斷糧達到46天的趙軍軍內,開始出現殺人而食,將士身心俱疲,軍心渙散。

趙括不得已派出4隊輪番突圍,被秦軍密不透風的弓箭射殺給逼回營地。趙括在絕望之下又率領精銳部隊強行突圍,被秦軍射死。就這樣軍中失將,全軍瓦解,40餘萬人棄械投降,被白起全部坑殺。

歷史上打的最難的一場戰役應該是秦趙之間的重兵相接的長平之戰吧,這場戰役打了三年多,雙方死傷近百萬人,僅趙國最後剩下的四十多萬兵力就全部被戰神白起全部坑殺。



背景:秦國在之前與趙國的閼與之戰中戰敗,向東擴張的道路受阻。

就在秦國主君秦昭王急於尋找對策的時候,魏人范雎來到了秦國,向秦昭王獻策,此二人在宮內密謀良久,對范雎提出的兼併策略非常滿意,於是立即將范雎任命為相國,主持軍政。

范雎良策

范雎說,大王你上次與趙國對戰而不勝,原因就在於你“越人之國而攻”。並分析道:現在韓、魏現在就是佔領著中樞系統、交通要道,而韓國和秦國地形交錯,對秦國威脅最大;所以應該採取“遠交而近攻”的戰略,意思就是我們要與齊國結好,用秦國的威壓讓趙、楚順服,先向韓、魏兩國下手,一個個來,當前還是要先攻打對秦國威脅最大的韓國才是重點。

納范雎意見,發兵攻韓。

秦昭王一聽,很有道理啊,採納了范雎的意見。

秦國連續發兵攻打韓國,相繼奪取少曲(今河南濟源東北)、高平(今濟源南)、汾水旁之陘城(今山西侯馬東北)等5城、太行山南之南陽(今河南王屋山南)、野王(今沁陽),完全切斷韓上黨郡(今山西東南部一帶)與其本土的聯繫,將韓國攔腰截為兩段。

韓桓惠王非常害怕,急忙派出陽成君到秦國,說要獻出上黨郡求和。韓國新上任的上黨郡郡守馮亭不聽招呼,私下裡把上黨郡17城給了趙國,借這個事由轉嫁矛盾,企圖讓秦國去攻打趙國,逼迫趙國與韓國共同抗擊秦國。

趙孝成王貪圖韓國的上黨十七城,立馬派出平原君趙勝前去接收土地管轄權,同時還封獻出韓國土地的郡守馮亭為華陽君。

秦本來就將上黨視為囊中之物,將上黨作為攻打趙國的跳板,哪能容得趙國口中奪食。於是派出兵力攻打韓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通過分散兵力來牽制韓軍;另一方面讓王齕率大軍攻打上黨。馮亭打不過,趙國就派出廉頗率重兵進入上黨支援,據守長平。

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戰由此展開。

在長平對戰的時候,秦軍分別於4月、6月、7月多次進攻長平,斬殺了趙裨將茄,攻破外圍城堡2個,殺6尉,奪取西壘,秦軍士氣高漲,趙軍不敢出兵對戰。但防守的是名將廉頗,作戰經驗豐富,,廉頗分析當前秦軍勢盛,但是兵力眾多又是遠征,物資糧草供應不急,秦軍肯定是要速戰速決,看破這一點後,廉頗就加固城防,隨便秦軍如何挑釁,就是不出門迎戰,於是兩軍就僵持起來。

趙國求和,秦國趁機下套。

而這個時候,秦國、趙國都在抓緊開展外交活動,希望以此來改變戰局。

但趙孝成王看到秦軍的實力很害怕,於是要派遣使者到秦國求和。但是有大臣反對說秦軍此行對上黨勢在必得,前去求和必定無功而返,還不如多拿些錢去向楚國、魏國示好,請他們出兵支援,逼迫秦國講和撤兵。但是趙王沒采納這個建議,派出貴臣鄭朱前往秦國求和。

秦趁機下套,

1、 在鄭朱到達秦國後以禮相待,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讓趙王以為求和這事能成,而放鬆戰場上的警惕;

2、 讓楚國和魏國誤以為秦、趙交好,因此楚、魏開始疏遠趙國;

3、 私下裡答應事成之後將韓國的垣雍(今河南原陽西南)割讓給魏,讓魏國保持中立,不要摻和進來。

4、 這樣趙國求和不成之後,就會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5、 秦國還想趙國將領廉頗有兩把刷子,怎樣把他趕走呢?於是就派人持重金賄賂趙國的大臣,讓他們詆譭廉頗,散佈廉頗這個老傢伙,非常容易對付,馬上就要投降秦國了,秦軍只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的流言。

趙王本來就對廉頗不出戰非常不滿,你拿著我的俸祿,不給老子幹活,索性趁著這個機會,把廉頗換了,讓善於紙上談兵但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取代廉頗為主將,正好中了秦國的反間計。

當秦國知道趙軍易帥,馬上派出久經沙場、戰功卓著的白起發起進攻。

紙上談兵的趙括遇上戰神白起。

再來看看趙括上班後的作為:

趙括非常看領導眼色,按照趙王速戰求勝的意圖,剛一上任就排除異己、制度革新、拉開架勢,就去進攻秦軍。

老將白起針對趙括沒有經驗、急於求成、輕敵冒進的弱點,決定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包圍,然後聚殲的作戰方針。

八月份,白起先讓一小部兵力去誘使趙括出兵,趙括馬上就上鉤了,率領大軍出擊。秦軍小分隊裝作打不過的樣子,開始後退,趙括也不看真假,以為自己很厲害,秦軍害怕才後退,對秦軍窮追不捨,直到進入秦軍主力的包圍圈,這時,白起命令配置在壁壘兩翼作為奇兵的步卒,迅速迂迴到趙括軍隊後方,斷其退路,成包圍之勢;又派出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插入趙軍營壘,阻礙支援。趙括軍一方面打不過秦軍主力,後路又被切斷,軍心開始動搖。趙軍多次打不過,於是就地築壘等待救援。

白起一方面因為趙軍人太多,沒有辦法一舉殲滅,索性採取圍困的措施,餓他們幾天再打;另一方面又派人去找援兵來支援攻打趙國。

秦昭王御駕親征,趙軍被圍,棄械投降。

秦昭王知道趙國主力軍被圍,親自前去徵兵,打出參與者賜民爵一級,前去長平支援,對趙軍形成合圍。趕來支援趙國的齊楚兩軍見到這樣的情形,觀望不前,齊國也不借給趙國糧草。當時斷糧達到46天的趙軍軍內,開始出現殺人而食,將士身心俱疲,軍心渙散。

趙括不得已派出4隊輪番突圍,被秦軍密不透風的弓箭射殺給逼回營地。趙括在絕望之下又率領精銳部隊強行突圍,被秦軍射死。就這樣軍中失將,全軍瓦解,40餘萬人棄械投降,被白起全部坑殺。

整個作戰,秦軍也是傷亡過半。

長平之戰,秦、趙雙方重兵相接,傷亡慘重。在戰術上秦國善用戰術,用計鼓勵趙國。知人善用,選擇經驗豐富的將領確保一擊必勝,創造了中國古代野戰圍殲重兵集團的典型範例。此戰過後,趙國實力大損,秦國勢力日強,加速了秦國統一。

创业刘哥vlog
2019-08-30

毫無疑問,一定是上甘嶺戰役。這是歷史上非常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死傷非常嚴重。

簡單來講,上甘嶺戰役的打響,源自於美軍,想要攻打我軍防守的一個小山頭兒,這個小山頭就叫上甘嶺。但是,由於上甘嶺的地位非常重要,我軍和美軍展開了你爭我奪的一場空前大戰。

毫無疑問,一定是上甘嶺戰役。這是歷史上非常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死傷非常嚴重。

簡單來講,上甘嶺戰役的打響,源自於美軍,想要攻打我軍防守的一個小山頭兒,這個小山頭就叫上甘嶺。但是,由於上甘嶺的地位非常重要,我軍和美軍展開了你爭我奪的一場空前大戰。

據統計為了這個小小的山頭兒我軍出動了九個步兵團,共計4.3萬人。而聯合國軍出動了大約有四萬人。雙方在這個僅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反覆爭奪59次,歷時43天。雙方傷亡慘重。

毫無疑問,一定是上甘嶺戰役。這是歷史上非常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死傷非常嚴重。

簡單來講,上甘嶺戰役的打響,源自於美軍,想要攻打我軍防守的一個小山頭兒,這個小山頭就叫上甘嶺。但是,由於上甘嶺的地位非常重要,我軍和美軍展開了你爭我奪的一場空前大戰。

據統計為了這個小小的山頭兒我軍出動了九個步兵團,共計4.3萬人。而聯合國軍出動了大約有四萬人。雙方在這個僅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反覆爭奪59次,歷時43天。雙方傷亡慘重。

最開始,雙方都沒有感覺到上甘嶺的戰役會打成這麼激烈。當時美軍以為有200人的傷亡就會拿下上甘嶺山頭兒,隨著我軍不斷地增加兵力戰鬥越來越激烈,在僅僅3.7平方公里的地方,最後雙方投入了近十萬人在戰鬥,戰死四萬多人。
在這個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發射了190萬餘發炮彈,火力程度已經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我軍陣地山頭被炸低兩米。

毫無疑問,一定是上甘嶺戰役。這是歷史上非常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死傷非常嚴重。

簡單來講,上甘嶺戰役的打響,源自於美軍,想要攻打我軍防守的一個小山頭兒,這個小山頭就叫上甘嶺。但是,由於上甘嶺的地位非常重要,我軍和美軍展開了你爭我奪的一場空前大戰。

據統計為了這個小小的山頭兒我軍出動了九個步兵團,共計4.3萬人。而聯合國軍出動了大約有四萬人。雙方在這個僅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反覆爭奪59次,歷時43天。雙方傷亡慘重。

最開始,雙方都沒有感覺到上甘嶺的戰役會打成這麼激烈。當時美軍以為有200人的傷亡就會拿下上甘嶺山頭兒,隨著我軍不斷地增加兵力戰鬥越來越激烈,在僅僅3.7平方公里的地方,最後雙方投入了近十萬人在戰鬥,戰死四萬多人。
在這個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發射了190萬餘發炮彈,火力程度已經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我軍陣地山頭被炸低兩米。
上甘嶺戰役,徹底打出了我軍軍威,在雙方武器及裝備不成比例的情況下,我軍依然創造了歷史。最後在克拉克的回憶錄中,他講到中國的軍人太可怕了,他們不會投降,明知道會死,他們也會抱著炸彈衝鋒,因為美軍的裝備比較好,美軍在守陣地的時候,我軍衝鋒的人一排一排倒下,但是我軍從來沒有退縮過,感覺人是源源不斷的,這一場戰鬥,徹底給美國佬嚇著了。最後,在我國對越南反擊戰中,最逗的就是麥克阿瑟,他還逼逼兩句,還跟記者說,越南不行,他打不過中國,我都打不過。

毫無疑問,一定是上甘嶺戰役。這是歷史上非常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死傷非常嚴重。

簡單來講,上甘嶺戰役的打響,源自於美軍,想要攻打我軍防守的一個小山頭兒,這個小山頭就叫上甘嶺。但是,由於上甘嶺的地位非常重要,我軍和美軍展開了你爭我奪的一場空前大戰。

據統計為了這個小小的山頭兒我軍出動了九個步兵團,共計4.3萬人。而聯合國軍出動了大約有四萬人。雙方在這個僅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雙方反覆爭奪59次,歷時43天。雙方傷亡慘重。

最開始,雙方都沒有感覺到上甘嶺的戰役會打成這麼激烈。當時美軍以為有200人的傷亡就會拿下上甘嶺山頭兒,隨著我軍不斷地增加兵力戰鬥越來越激烈,在僅僅3.7平方公里的地方,最後雙方投入了近十萬人在戰鬥,戰死四萬多人。
在這個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發射了190萬餘發炮彈,火力程度已經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我軍陣地山頭被炸低兩米。
上甘嶺戰役,徹底打出了我軍軍威,在雙方武器及裝備不成比例的情況下,我軍依然創造了歷史。最後在克拉克的回憶錄中,他講到中國的軍人太可怕了,他們不會投降,明知道會死,他們也會抱著炸彈衝鋒,因為美軍的裝備比較好,美軍在守陣地的時候,我軍衝鋒的人一排一排倒下,但是我軍從來沒有退縮過,感覺人是源源不斷的,這一場戰鬥,徹底給美國佬嚇著了。最後,在我國對越南反擊戰中,最逗的就是麥克阿瑟,他還逼逼兩句,還跟記者說,越南不行,他打不過中國,我都打不過。

這場戰役,我國也出現了好多的戰鬥英雄,向黃繼光,就是在上甘嶺戰役犧牲的。上甘嶺戰役第一次出現電影的時候,請我們王近山將軍去看電影因為這場戰役就是王近山將軍的部隊,最後,王近山在電影院哇哇大哭,她說她彷彿又回到了幾十年前。可見,戰役有多麼慘烈。

最後也向我國英雄致敬!

寰宇长剑
2019-09-13

筆者認為,歷史上最難打的戰役還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長津湖之戰。

1950年11月26日,從中國東北地區吹來的西伯利亞冷風橫掃早已被被冰雪覆蓋的朝鮮半島東北部的蓋馬高原,使這裡的氣溫驟降至零下30—50攝氏度。

就在這天寒地凍、風雪交加的環境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侵略朝鮮的美軍部隊在這荒涼而險峻的溝壑裡展開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殘酷的殊死搏殺。

參戰的志願軍部隊是在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的第九兵團,攻魯南、破豫東、戰淮海、橫掃東南,該兵團下屬的個別部隊,其傳統甚至可以追溯到紅軍時期。經過艱苦卓絕的南方游擊戰、抗日戰爭的洗禮,在血與火中成一支精銳之師。

第九兵團原定於攻臺作戰,朝鮮戰爭爆發後,奉命調往津浦鐵路,待機入朝參戰。第一次戰役結束後,按照軍委和志司的部署,第九兵團作為東線部隊進入蓋馬高原,與西線各軍一道,在清川江至長津湖區域內殲滅北進的美軍。

但是第九兵團大部分指戰員是南方人,擅長溫熱帶作戰,對於寒帶極為陌生,不少人甚至連雪都沒見過。由於戰事緊急,第九兵團剛到瀋陽就接到了軍委和志司下達的入朝命令。於是,第九兵團就在後勤保障極為不充分的條件下進入了冰雪覆蓋的蓋馬高原。

按照既定的作戰部署,第九兵團準備伏擊美軍,然後加以殲滅。為了達成戰役的突然性,第九兵團選擇在雪天和黑夜行軍,以此避開美軍的空中偵察。但是後勤保障脫節的惡果隨著部隊的推進速度越來越明顯。食品供應不足,戰士們只能靠乾糧充飢。因為躲避敵機攻擊,夜間甚至不能生火。很多人幾天沒吃過一頓熱食喝過一口熱水,只有乾巴巴的土豆和冰冷的雪水。更要命的是晚上宿營,不僅不能生火,就連棉被都少的可憐。平均一個班僅有一兩床棉被,睡覺的時候10來個人擠在一起只是保證不被凍僵,根本談不上取暖。

經過近20天的行軍、等待,第九兵團在付出了巨大的凍傷減員代價後終於迎來了夢寐以求的戰機。不過,更大的代價和凶險還在後面。

進入第九兵團包圍圈的美軍部隊是海軍陸戰隊第一師,這也是一支成長於太平洋戰爭中的精銳之師。雖說也受嚴寒侵襲,但是美軍後勤保障卻強的多,並且不用擔心對方空襲。但是,對於對方能把10倍於己的兵力部署埋伏在被冰雪覆蓋的千溝萬壑之中的做法,陸戰一師是始料未及的,跌跌撞撞的就走進了第九兵團的伏擊圈。

攻擊開始後,陸戰一師被突如其來的第九兵團打了個措手不及,在以長津湖為中心的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餘里、古土裡的四個方向被第九兵團切成四段。但是他們很快發現,由於寒冷,第九兵團不少人一直保持著戰鬥姿態卻再也沒有爬起來。衝上來的志願軍步兵手持的武器也不過是槍械類和手榴彈這些輕型武器,並且沒有多少炮火掩護。

由於道路崎嶇,第九兵團的重型裝備未能隨部隊跟進而就在後方。能夠攜帶的火炮只有迫擊炮和少的可憐的炮彈。即便如此,迫擊炮炮筒受凍收縮,炮彈很難放進去。炮彈因為受凍,很多變成了啞彈。而美軍裝備遠遠超過志願軍,受到攻擊後,把上百輛坦克裝甲車圍成幾個圈,機槍火炮猛烈射擊潮水般進攻的志願軍部隊。重型榴彈炮、加農炮一線排開,打擊志願軍縱深。航空兵部隊也全力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低空掃射志願軍散兵線。

面對立體狀態下的美軍火力,志願軍想要突破美軍陣地就只能憑藉老練的戰鬥技能和頑強的戰鬥意志。面對美軍火力則迅速臥倒隱蔽,待其火力減弱便趁勢躍起衝鋒,順勢投擲出大量手榴彈。一般情況下,美軍擁有火力優勢,在白天掌握著戰場主動權,而夜間則是志願軍的天下。於是,志願軍利用夜間奪取美軍陣地,白天又被美軍奪了去。

雙方就圍繞四個點你來我往廝殺了數日,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最終還是美軍考慮怕陸戰一師這支光榮部隊因為寡不敵眾而在冰天雪地裡全軍覆沒,於是選擇奪路突圍。第九兵團則一路向南追殺到朝鮮半島東海岸的元山港,看著美軍全部從海上逃跑才算結束。

整個長津湖作戰持續16天左右,第九兵團以15萬之眾在缺糧、缺水、缺彈、缺暖的狀況下對抗武裝到牙齒的陸戰一師2萬餘人,付出了陣亡、負傷、失蹤減員6萬人的慘重代價,取得收復整個朝鮮東部的巨大勝利。

戰後,原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曾說:“即使是成吉思汗在這裡,也毫無辦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