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3 個回答
木易电影
2017-04-29

《記憶大師》作為導演陳正道《催眠大師》之後的又一“懸疑驚悚”題材電影,自籌備開拍以來就備受影迷關注與期待。大多數人都想著體驗一把“燒腦”帶來的觀影快感,跟著劇情完成一次“顱內高潮”。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顯然,《記憶大師》延續了陳正道導演在這類題材上的創作風格,也再一次很好地講述了一個十分“燒腦”的故事。但影片又不僅僅止於講述一個劇情燒腦的故事,而是將內核伸到了家庭暴力的重災區,直指家暴給孩童帶來的巨大影響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如前所述,影片有著十分“燒腦”的劇情,許多細節稍不注意,可能就會看得有點恍惚。

從一開始黃渤飾演的作家江豐在“記憶大師”公司進行的“記憶手術”,到段奕宏飾演的警察沈漢強和助理的幾次電話通話,再到徐靜蕾飾演的張代晨與楊子姍飾演的陳姍姍之間的微妙關係,幾乎每一處劇情設置,都埋伏著通向“真相”的細節。(為避免不必要的劇透,本文對劇情以及關鍵人物的分析會偏少)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陳正道導演對懸疑故事的講述顯然越來越嫻熟,在敘事線索的拿捏之上更為利落,在人物關係的把控之上也更為清晰。

要知道,相比於《催眠大師》,本片的人物設定更為豐富,故事的線索也更為龐雜,在“記憶交換”、“記憶重載”等概念的驅動下,讓人物關係也變得更為複雜。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把這樣一個複雜故事講清楚,且還要讓人有回味空間,並不簡單。而在這樣一個故事裡折射對家暴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則讓影片變得更不簡單:懸疑不再是引人入勝的炫技,而是更為深刻地對家暴問題的剖析,從而讓觀眾收穫“燒腦”的觀影體驗之餘,也能引發對家暴問題的重視

不得不說,導演陳正道和編劇任鵬聯手打造的這一道“懸疑大餐”,堪稱色香味俱全:故事劇情上足夠“燒腦”,畫面風格上足夠冷峻,思想內核上也足夠深刻。

懸疑設計很酷,但最酷的,還是那些讓人生出不少嚴肅思考的對家暴問題的探討。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梦里诗书
2017-04-29

 科幻、懸疑與驚悚題材的糅合,使《記憶大師》無論從三者其中的哪一點來看都是頗感新穎的,而如抽絲剝繭般推進的劇情,同也賦予了電影能緊扣人心的劇情張力,但另一面電影為了達到高潮迭起的效果,對情感鋪墊卻是顧此失彼的,刻意的反轉與情理的匱乏,使電影懸有餘,情難足。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就劇情上來說,《記憶大師》在奠基上有著一個非常出色且極具原創性的構思,一個對未來記憶可以移植的設定,一場意外的記憶掉包,電影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用科幻與懸疑的結合讓人走進了這個故事,而隨著以此為誘發又帶有驚悚色彩的多線並行,從中我們不難看到陳正道在極盡全力的想去營造一個足夠精彩的懸疑電影,而一次次的反轉設定,也讓人不由得感嘆電影在劇情上下的功夫,種種出乎意料的設定儼然都是這部作品的匠心之處。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遺憾的是電影並不是一座華麗的雕像,只需要人們去靜看那鬼斧神功便好,《記憶大師》的問題在於這部作品想要去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不管是家庭暴力也好,同性之戀也罷,還是那人性倫理的思考,一個個本都可以成為重心的著點,在這部電影裡都只是成為了用來構建懸疑的工具,以至於當你停下腳步去細思電影所呈現的人物情感,其實很難捕捉到太多值得回味之處,甚至可以說就是蒼白的,為了反轉而反轉的刻意,非但不能給人以真正的驚豔,更讓其只是變成了一場懸疑片中的爆米花。

  從風格到手法上,其實都不難看出陳正道想去復刻《催眠大師》的成功,而從費盡心力的背景架空,到很多細節的精雕細琢,也都能看到電影希望去超越前者,再造巔峰的野心,但為何這部電影最終給人的感覺,尚還不談何般超越,甚都不如前者呢?其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矯枉過正,太過追求所謂的懸疑燒腦,卻忽視了一部電影真正最為核心,也是最為能體現價值的地方是其本身的意義,這也是《記憶大師》與《禁閉島》《記憶碎碎》這些同類經典大師之作最後的一步之差。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雖然《記憶大師》在人物情感的鋪墊上難如人願,但如果你能跟隨導演的思路一起去探尋那謎題的真相,這一過程其實也還算是一種不錯的體驗,畢竟這真的是一部足夠誠意又極具新意的懸疑電影。

  個人評分:7  文/夢裡詩書

云飞扬看电影
2017-04-28

《記憶大師》如同一條貪吃蛇,每個演員飾演的一個或兩個角色,都在尋找真相、審視過去。上面這段話,幾乎每個核心詞彙,都需要加上引號。任鵬編劇、陳正道導演,黃渤、徐靜蕾、段奕宏、楊子姍等主演,的《記憶大師》,首先令觀眾想到這是《催眠大師》的姊妹篇,不過這是一部全新創作的懸疑故事。從根本上講,是從意識與身體的關係,推導出“眼見為實”和“事實真相”之間的背反關係。

小說家黃渤,與同位作家的妻子徐靜蕾感情破裂,於是來到“記憶大師”那裡刪除兩人之間的情感記憶。然而,徐靜蕾簽署離婚協議書的前提是黃渤找回那段記憶。《記憶大師》的開篇,充滿著菲利普·K·迪克風格的科幻迷思。世俗的凡人,試圖在高科技的幫助下,對自我的人生進行裁剪,刪除過往的情感糾纏,掌握了過去就等於開創了未來。但是,《記憶大師》的發展方向卻有所不同。《記憶大師》的關隘,從身份和真相的認同與否,到家暴帶來的逆來順受和旁觀者的越廚代庖,再到審判者與懲罰者的相互更替,再三的反轉每一局都可以自圓其說,特別是黃渤和楊子姍作為X、Y元素的攪局,編導成功的將故事的焦點轉移欺騙了觀眾。

《記憶大師》也許致敬了諾蘭的一些作品,黃渤裝錯了記憶之後,一再呈現出《記憶碎片》式的散點回憶,再他越來越多捕捉到真相的吉光片羽,向警察(更多是在腦海)中拼貼出來的“真實事件”,卻好像《盜夢空間》中一層又一層的夢境。被囚在泰國(T國)警察局透明式牢籠裡的黃渤,就好像圖靈面對Enigma。觀眾深入《記憶大師》的迷局,顱內高潮迭起,但是真相卻姍姍來遲。黃渤也曾經以為“或許自己就是那個罪人”,但是“花房姑娘”、醫生楊子姍也大有問題,至於說警官段奕宏,《烈日灼心》啊,誰的內心都可能焦灼。最近比較火的美國電影《逃出絕命鎮》,其核心創意與《記憶大師》其實類似,區別在於主動和被動,逃出生天與尋找真相,都是相當燒腦的設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