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最近美國上演的《美國工廠》這部電影?中美二國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孰優孰劣?

10 個回答
寻美千百度54
2019-08-28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三、中美企業工會的差異

這部紀錄片,著墨最多的就是福耀美國員工堅持成立工會與福耀曹老闆堅決反對成立工會,這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三、中美企業工會的差異

這部紀錄片,著墨最多的就是福耀美國員工堅持成立工會與福耀曹老闆堅決反對成立工會,這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

在美國福耀項目竣工慶典上,曹老闆剛剛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講話,前來捧場的美國參議員就鼓搗大家成立工會,為工會爭端埋下了伏筆。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三、中美企業工會的差異

這部紀錄片,著墨最多的就是福耀美國員工堅持成立工會與福耀曹老闆堅決反對成立工會,這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

在美國福耀項目竣工慶典上,曹老闆剛剛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講話,前來捧場的美國參議員就鼓搗大家成立工會,為工會爭端埋下了伏筆。

國人都知道我們的工會通常是做什麼的,平時收收會費,偶爾組織職工看兩場電影,這就是工會了。正如福耀玻璃那樣,工會和老闆也是一家的,內地福耀玻璃負責工會的,就是曹老闆的親戚,這在我們國人看來毫不奇怪。正如福耀玻璃工會負責人介紹的那樣,所有員工都是工會成員。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三、中美企業工會的差異

這部紀錄片,著墨最多的就是福耀美國員工堅持成立工會與福耀曹老闆堅決反對成立工會,這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

在美國福耀項目竣工慶典上,曹老闆剛剛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講話,前來捧場的美國參議員就鼓搗大家成立工會,為工會爭端埋下了伏筆。

國人都知道我們的工會通常是做什麼的,平時收收會費,偶爾組織職工看兩場電影,這就是工會了。正如福耀玻璃那樣,工會和老闆也是一家的,內地福耀玻璃負責工會的,就是曹老闆的親戚,這在我們國人看來毫不奇怪。正如福耀玻璃工會負責人介紹的那樣,所有員工都是工會成員。

趕上企業景氣時,工會可能不只發兩張電影票,還可以搞搞歌頌企業、歌頌老闆的文藝匯演。正如紀錄片裡看到的那樣,這樣的表演儘管滑稽到無法直視,但對國內企業員工來說也算是司空見慣了。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三、中美企業工會的差異

這部紀錄片,著墨最多的就是福耀美國員工堅持成立工會與福耀曹老闆堅決反對成立工會,這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

在美國福耀項目竣工慶典上,曹老闆剛剛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講話,前來捧場的美國參議員就鼓搗大家成立工會,為工會爭端埋下了伏筆。

國人都知道我們的工會通常是做什麼的,平時收收會費,偶爾組織職工看兩場電影,這就是工會了。正如福耀玻璃那樣,工會和老闆也是一家的,內地福耀玻璃負責工會的,就是曹老闆的親戚,這在我們國人看來毫不奇怪。正如福耀玻璃工會負責人介紹的那樣,所有員工都是工會成員。

趕上企業景氣時,工會可能不只發兩張電影票,還可以搞搞歌頌企業、歌頌老闆的文藝匯演。正如紀錄片裡看到的那樣,這樣的表演儘管滑稽到無法直視,但對國內企業員工來說也算是司空見慣了。

我們的企業工會,會去找老闆為職工爭取利益嗎?我想所有人都知道答案。而這,恰恰就是美國工會的主旨。對於美國勞工來說,工會就是保障,就是利益,就是後臺,就是命根,就是一切。

我們不能理解的是,美國居然會有這種全國性的行業工會,什麼美國汽車聯合會,專程趕到福耀去支持工人。

儘管最終投票工會沒有成立,福耀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但這始終將是曹老闆在美國開工廠要面對的問題。


四、最後要說的這點不是差異,而是福耀在美國工廠躲過一劫,新任總經理劉先生居功至偉

在曹老闆請的兩位美國經理人立場出現問題,贏利又遙遙無期之際,曹老闆請來了這位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的職業經理人來負責美國工廠。

這位劉總非常能幹,多年的美國生活工作經歷,使他深諳美國文化。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三、中美企業工會的差異

這部紀錄片,著墨最多的就是福耀美國員工堅持成立工會與福耀曹老闆堅決反對成立工會,這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

在美國福耀項目竣工慶典上,曹老闆剛剛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講話,前來捧場的美國參議員就鼓搗大家成立工會,為工會爭端埋下了伏筆。

國人都知道我們的工會通常是做什麼的,平時收收會費,偶爾組織職工看兩場電影,這就是工會了。正如福耀玻璃那樣,工會和老闆也是一家的,內地福耀玻璃負責工會的,就是曹老闆的親戚,這在我們國人看來毫不奇怪。正如福耀玻璃工會負責人介紹的那樣,所有員工都是工會成員。

趕上企業景氣時,工會可能不只發兩張電影票,還可以搞搞歌頌企業、歌頌老闆的文藝匯演。正如紀錄片裡看到的那樣,這樣的表演儘管滑稽到無法直視,但對國內企業員工來說也算是司空見慣了。

我們的企業工會,會去找老闆為職工爭取利益嗎?我想所有人都知道答案。而這,恰恰就是美國工會的主旨。對於美國勞工來說,工會就是保障,就是利益,就是後臺,就是命根,就是一切。

我們不能理解的是,美國居然會有這種全國性的行業工會,什麼美國汽車聯合會,專程趕到福耀去支持工人。

儘管最終投票工會沒有成立,福耀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但這始終將是曹老闆在美國開工廠要面對的問題。


四、最後要說的這點不是差異,而是福耀在美國工廠躲過一劫,新任總經理劉先生居功至偉

在曹老闆請的兩位美國經理人立場出現問題,贏利又遙遙無期之際,曹老闆請來了這位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的職業經理人來負責美國工廠。

這位劉總非常能幹,多年的美國生活工作經歷,使他深諳美國文化。

而出生在國內又使他能夠牢牢地貫徹曹老闆的旨意,利用自己的才華,把具有巨大文化差異的兩個群體團結在一起,在美方紛紛要求成立工會的強大壓力下,仍然通過變通能叫公司正常運轉,並在去年實現贏利,說明這絕對是位出色的職業經理人。

最近,一部紀錄片火了,這部奧巴馬的處女大作《美國工廠》,主角居然是福耀玻璃!

我不是影評專家,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藝術水準難以得出結論。但我不得不說,這部紀錄片幾乎沒加任何點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客觀、中立地講述了福耀玻璃從在美國建廠以來的各種歷程:從初期解救多年失業工人的救世主,再到圍繞成立工會的種種爭鬥。既有美國人在一起的種種議論,也有中方管理團隊在一起的私下商討(我覺得這應該是保密的,怎麼會流傳出去),也有中方與美方員工的種種困惑。

我完整地看了整部紀錄片,最大的體會是,中美之間的差異幾乎是全方位的,既有文化差異、也有體制差異、還有更細微的各種差異。

一、站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中美勞工待遇差距懸殊

這是影片中一位美國工人的抱怨,她顯而易見覺得她的時薪12.84美元太少了!我們來算一下,現在,人民幣已經破7了,匯率就按7來算,她的時薪摺合成人民幣是90元/小時,一天八小時就是720元。美國工人反對加班,就按一天22個工作日來算,月薪是15840元。

我不知道國內福耀玻璃的一線工人月薪是多少,但我想,恐怕他們加班加點也達不到這個數。

而且,為了應對美國工人持續要求成立工會的訴求,福耀在這個基礎上又給美國工人時薪增加了兩美元,月薪就變成了18280元,這樣的工資,恐怕在國內哪個城市,都算高工資了,可美國工人卻感覺忍無可忍。

另外,我還有一點困惑,美國通用汽車給這些悠哉遊哉的工人提供那麼高的工資,可他們的汽車居然還那麼便宜,這是為什麼?


二、中美勞工對工作的態度裁然不同

影片用了很大篇幅來講述美國員工代表參觀福耀內地廠家,他們看到國內工人加班加點、一刻不停地在工作,普遍感覺到目瞪口呆、震驚不已。福耀班組班前訓話,也叫他們彷彿看到了外星人一樣新奇不已,回去之後也如法炮製,結果自然是尷尬不已。

福耀工廠一位管理者給參觀的美國主管上課,美國主管說美國工人工作時間就是嘻嘻哈哈在那扯閒篇、開玩笑,想叫他們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一個辦法——用膠帶把他們的嘴封住。

國內工人習慣了一刻不停地工作,習慣了刻板的、重複的、一成不變的、極其疲憊的工作;而美國人不行,他們加班不行,延點不行,他們厭倦簡單重複的工作,覺得不該把人當成機器;他們不只要求薪酬,還要求表揚和鼓勵;你得整天哄著他們開開心心地工作。


三、中美企業工會的差異

這部紀錄片,著墨最多的就是福耀美國員工堅持成立工會與福耀曹老闆堅決反對成立工會,這幾乎貫穿了整部影片,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主線。

在美國福耀項目竣工慶典上,曹老闆剛剛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講話,前來捧場的美國參議員就鼓搗大家成立工會,為工會爭端埋下了伏筆。

國人都知道我們的工會通常是做什麼的,平時收收會費,偶爾組織職工看兩場電影,這就是工會了。正如福耀玻璃那樣,工會和老闆也是一家的,內地福耀玻璃負責工會的,就是曹老闆的親戚,這在我們國人看來毫不奇怪。正如福耀玻璃工會負責人介紹的那樣,所有員工都是工會成員。

趕上企業景氣時,工會可能不只發兩張電影票,還可以搞搞歌頌企業、歌頌老闆的文藝匯演。正如紀錄片裡看到的那樣,這樣的表演儘管滑稽到無法直視,但對國內企業員工來說也算是司空見慣了。

我們的企業工會,會去找老闆為職工爭取利益嗎?我想所有人都知道答案。而這,恰恰就是美國工會的主旨。對於美國勞工來說,工會就是保障,就是利益,就是後臺,就是命根,就是一切。

我們不能理解的是,美國居然會有這種全國性的行業工會,什麼美國汽車聯合會,專程趕到福耀去支持工人。

儘管最終投票工會沒有成立,福耀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但這始終將是曹老闆在美國開工廠要面對的問題。


四、最後要說的這點不是差異,而是福耀在美國工廠躲過一劫,新任總經理劉先生居功至偉

在曹老闆請的兩位美國經理人立場出現問題,贏利又遙遙無期之際,曹老闆請來了這位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的職業經理人來負責美國工廠。

這位劉總非常能幹,多年的美國生活工作經歷,使他深諳美國文化。

而出生在國內又使他能夠牢牢地貫徹曹老闆的旨意,利用自己的才華,把具有巨大文化差異的兩個群體團結在一起,在美方紛紛要求成立工會的強大壓力下,仍然通過變通能叫公司正常運轉,並在去年實現贏利,說明這絕對是位出色的職業經理人。

《美國工廠》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紀錄片,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視角,您看過之後又是什麼感想?

吴谋
2019-08-30

昨天剛看完,感覺這部片不痛不癢,奧巴馬想表達的東西,不敢完全表達出來,當然,也可能是被和諧了一部分。

通篇內容,基本上是點到為止,包括要不要引進工會問題,實際情況,肯定比片中激烈的多。而這個工會問題,從片中,我們不能看出,他就是福耀美國工廠的主要矛盾。在這一點上,曹德旺是看的非常透徹的——工會進來,工廠必死。

所以他寧可馬上關了,也決不允許工會進來。事實上,肯定美國製造業的失敗,幾乎很大原因,就是工會,工會的強大力量,導致工廠用工方面的成本會極大增加。

在市場經濟面前,成本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工廠失去競爭力,一旦失去競爭力,要麼關門(比如這個工廠的前身,通用公司),要麼把工廠轉移到外地,乃至國外。

這樣一來,美國工人最終會一無所有,城市也將衰敗,比如底特律。

再來看片中的另外一方,中國,與美國不同,中國沒有美國式的工會,工人得聽老闆的,用心工作,不然會被炒,會失業。(這一點上,美國有工會的公司就不敢亂炒員工,甚至不敢太管員工。)

但是,中國的工人環境會比較殘酷,比如工傷,被炒後沒有高額的補償等問題。也包括無何止的加班,加班等問題。

所以,片中表達的意思,只是想告訴大家目前的真實情況,他甚至也無意表達出“

中美二國不同的企業管理模式孰優孰劣?”的答案。

而主要想表達的是,在最終的自動化,智能化面前,中美模式,都將只是一個過程。而完全的自動化,一個工廠只需要幾個人就可以完成(事實上,包括華為等高技術企業,目前基本上就是這樣了。)才是人類的未來。

在這個未來面前,人類怎麼辦?會不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失業?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我想,目前來看,其實不太樂觀。

我一个很酷的人
2019-08-29

奧巴馬監製的《美國工廠》,剛看完全集,以前對歐美說的人權沒什麼感受,看了之後,感到有點不太自由,我們真的從小生活在被安排的環境下,什麼學習、活動、目標都是別人強制安排,沒有表達自己的時候,長大了,你以為自由了?工作、領導、社會關係依舊把你安排得妥妥當當,回到家一個人上上網總該自由了?沒有,內容、言lun都已死死限制好了。人很容易滿足,被安排被限制沒什麼不好,我以前也這麼覺得,但看了這紀錄片,工廠裡工人幹十二小時,面無表情地接受命令完成任務,公司年會坐檯下呆呆木木地看著別人的表演,工人只是在接受命令參加各種被安排得活動,你我跳脫出來,是否也如那工人一樣?你反駁,為了經濟錢,沒辦法,但值得嗎?人生只有一次!中國趕上人力資源值錢的工業時代,但未來的機遇在人為本的創造,這樣剝削人的工廠制度註定不存在,也會被機器人代替,期許未來更好。希望你我能跳脫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興許我們都活在井底。

視頻呈現的是中國工廠效率背後的對人的犧牲,工人面無表情的接受命令完成任務,被動參加組織的活動、喊口號,奧巴馬以及導演是想把這種犧牲擺在美國人面前,讓美國在麵包和犧牲中抉擇,最終工會沒建成,美國人在一定程度上妥協了。而視頻片尾說人工逐漸被機器代替,剝削人的工廠制度終會逝去

阿尔法狗喵
2019-08-27

昨晚上熬夜看完。

首先給我的感受是,美國製造業確實沒有救了。福耀所在的美國老工業區那裡,到工廠上班的年輕人少的可憐,大多都是肚大腰圓的中年人,看上去50,60歲的樣子。

這些工人很多都失業好幾年了,年齡大,接受新技能慢,但人家成長於美國最強盛時期,對工資待遇期望較高,在安全,環保方面的意識比中國工人要強。可是此一時彼一時,長期失業讓他們愁眉不展。

一個黑人女工講,她在通用曾拿到時薪29美元,孩子要什麼運動鞋,馬上就買,而現在在福耀只能拿到12.49,不到原來的44%,現在給孩子買運動鞋就不會像以前那樣了!

還有個白人老哥把自己的年輕中國上司叫到家裡烤肉,玩槍,建立美國式友誼。然而因為工會問題,中國上司果斷將其開除。

福耀老闆曹德旺揚言,如果自己的工廠裡出現工會,那麼他將把工廠關掉。為了打擊工會,他還不惜花費上百萬美元請專業公關公司來“恐嚇”員工。最終以壓倒優勢投票,福耀成功將工會排擠到工廠之外。

有人說這是中國企業的自豪,因為咋們也把工廠開到了國外。曹德旺甚至不無動情地說,賺錢其實是次要的,主要是改變美國人對咋們的看法,促進中美文化的交流……

美國的一些高管被派到中國總部學習。美國人倒是見到了日產7000片玻璃的生產線,可也見到了12小時長時間工作的中國女工;既見到嚴格服從指揮的生產小組,也見到工人們多才多藝的文化表演……有些是明顯落後的搞法,比如撿廢棄玻璃不戴防割手套,只帶一雙很普通的手段!這些畫面搞得這幫老外很有些無所適從,他們本能地覺得這種搞法可不適合美國,但是端著人家的飯碗,就要服人家的管。

無所適從的也包括中國的管理團隊,他們都很年輕,至少與美國的下屬比起來是如此。這幫年輕人遠離故土,與生活習慣很不一樣的美國同事一起工作。他們有一些私人友情,但更多的是彼此隔膜。一位兩個孩子的爸爸坦言,在美國工作的壓力要比國內大的多。

這些中層管理人員既面對高層嚴格的考核壓力,又不得不與美國同事小心溝通,即便他們早就怨聲載道,覺得這些美國人無法理喻。曹德旺新認命的華裔總經理此時正在對中層幹部進行培訓,特別指出美國人是順毛驢,要順著毛捋,不然會被撂蹶子。

這部影片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夢的一種倒退,美國產業工人面臨艱難選擇,要麼繼續失業,要麼接受中國人的管理。即便他們並不是很認同中國人的管理方式。影片結尾,華裔總經理陪同曹德旺走在巨大的廠房中,他指著一些幹活的工人,用中文解釋這些崗位很快就會用機器人替代,同時還抱怨那些工人的工作效率太低!

李建秋的世界
2019-08-27

在看完《美國工廠》以後,我想起了2009年《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中國工人


在看完《美國工廠》以後,我想起了2009年《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中國工人



我也想起了另外一部紀錄片《中國工廠》

甚至我感覺,《中國工廠》比《美國工廠》更加讓人接地氣。


在《美國工廠》裡面著重突出了工人有多難,在《中國工廠》裡面,突出的是所有階層都很難,在企業做過員工也做過管理層的那些心理很清楚,打工覺得老闆浩蕩,每天開豪車,吃香喝辣,老闆覺得員工不用操心,對方不結錢,工人要發工資,有時候急的只能借那種利息很高的貸款,每個階層都有每個階層的壓力。


當美國工人開開心心的在通用汽車公司上班,拿著時薪29美元的高工資的時候,他可能沒有想到,在多年以後,他的收入僅僅是這個的一半。


曹德旺對於美國工會深惡痛絕,實際上美國工業也確實早已經墮落了,說起來諷刺無比,在美國,民主黨是支持工會的,共和黨喜歡搞自由經濟,反工會,高額的時薪拿著確實很開心,但是工廠是可以搬走的,是可以直接從美國走掉的。


過去一個月拿著高額時薪,現在連低額時薪都拿不到了。

在民主黨支持工會的時候,工人們投票把共和黨送上了總統寶座,是否是命運的諷刺?


70年代的時候,美國工人生活的無比幸福,高薪水+高福利,80年代裡根總統開始了里根經濟學,大批大批的工廠直接從美國搬走,當然,當時沒有到中國,而是到日本,到韓國,到亞洲四小龍,里根總統是開放信貸來刺激經濟,有錢人的資產翻了倍,沒錢人越來越沒錢。

是不是很像2019年的美國?


可是當年能給工人們開高額時薪的通用汽車去哪了?今天大家可能都知道,在美國滿大街跑的,是日本車,還有點韓國車,但是美國車很少,只有皮卡還在美國繼續生產,通用失敗了,敗給了日本車。


福耀玻璃今天能夠在美國生產,並且能夠盈利,乃是人力成本佔所有成本不高的緣故

在看完《美國工廠》以後,我想起了2009年《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中國工人



我也想起了另外一部紀錄片《中國工廠》

甚至我感覺,《中國工廠》比《美國工廠》更加讓人接地氣。


在《美國工廠》裡面著重突出了工人有多難,在《中國工廠》裡面,突出的是所有階層都很難,在企業做過員工也做過管理層的那些心理很清楚,打工覺得老闆浩蕩,每天開豪車,吃香喝辣,老闆覺得員工不用操心,對方不結錢,工人要發工資,有時候急的只能借那種利息很高的貸款,每個階層都有每個階層的壓力。


當美國工人開開心心的在通用汽車公司上班,拿著時薪29美元的高工資的時候,他可能沒有想到,在多年以後,他的收入僅僅是這個的一半。


曹德旺對於美國工會深惡痛絕,實際上美國工業也確實早已經墮落了,說起來諷刺無比,在美國,民主黨是支持工會的,共和黨喜歡搞自由經濟,反工會,高額的時薪拿著確實很開心,但是工廠是可以搬走的,是可以直接從美國走掉的。


過去一個月拿著高額時薪,現在連低額時薪都拿不到了。

在民主黨支持工會的時候,工人們投票把共和黨送上了總統寶座,是否是命運的諷刺?


70年代的時候,美國工人生活的無比幸福,高薪水+高福利,80年代裡根總統開始了里根經濟學,大批大批的工廠直接從美國搬走,當然,當時沒有到中國,而是到日本,到韓國,到亞洲四小龍,里根總統是開放信貸來刺激經濟,有錢人的資產翻了倍,沒錢人越來越沒錢。

是不是很像2019年的美國?


可是當年能給工人們開高額時薪的通用汽車去哪了?今天大家可能都知道,在美國滿大街跑的,是日本車,還有點韓國車,但是美國車很少,只有皮卡還在美國繼續生產,通用失敗了,敗給了日本車。


福耀玻璃今天能夠在美國生產,並且能夠盈利,乃是人力成本佔所有成本不高的緣故


根據天風證券的統計,由於天然氣,電力方面美國都比中國便宜,外加上美國稅收的緣故,導致福耀玻璃雖然在人力成本上還是遠高於中國,但是卻可以盈利,同樣投入的富士康的工廠,就不行了。

到現在富士康還是沒招到足夠的人。

而最後,不管是美國工人還是中國工人,都會被自動化所取代。


你想要資本主義,你就會得到資本主義的全部。

你不能想要資本主義的這個,拒絕資本主義的那個,這是不可能的。


我不關心美國工人,我關心中國工人,我希望中國工人有一天能夠擺脫如此低的工作,真正的活的像個人。

晨雾消融
2019-08-29

原先我以為中企的管理模式都是引進歐美的先進的管理模式,歐美也是這樣的。現在才發現原來都是自創的。

缺失監管的資本是很可怕的,它們可以利用你生存的想法,不停地壓榨你直至底線,利用軍事化管理規範你的行為,利用媒體宣傳固化你的思想,利用雞湯給你美好前景,讓你全年無休,一天十幾個小時為其創造價值。使其利潤最大化

小美1433177
2019-08-29

第一:美國的輝煌時期已經過去,美國人也是有能吃苦的人,但是缺少一種工作氛圍。就像過慣了好日子的人忽然沒錢了你讓他再去過苦日子,這需要一個過程去適應,美國人一直沉溺於原有的工作氛圍,還沒有意識到全球化的趨勢與必然,他們一直不願意去接受。

第二:中國人民從經歷百年的恥辱到翻身做主人,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走過的彎路,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許有人說現在的生活是兩輩人的犧牲換來的。但我們90後以及00後這一輩是不能理解老一輩人那股幹勁,我們沒有經歷過每天鍋裡沒有一粒米,身上穿不暖,屋子裡一到下雨就漏雨到冬天就漏風的日子。去工廠做工比在種地能多出好多錢來養家餬口,他們都是不嫌苦不嫌累,只求能養活一家人。

第三:中國的工人福利待遇是需要提高,很多工廠的用工時間長,放假時間短,還有無償加班等等這些都是漏洞,但是我覺得工廠需要紀律,需要一種文化氛圍,需要效率,這些需要保留。我們看到美國工廠和中國工廠從不同角度來看各有優點也各有差距,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去羨慕美國工人的待遇,覺得不公,畢竟人家是發達國家,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公平,公平從來都是相對的。

我們的生活是好了,但是人的慾望從來都是不會滿足的,擁有了好的就想著能有更好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如何融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人工智能即將到來,到時很多都是替代一部分人工,我們需要如何去適應新的行業,不能老是停留在過去,生活都是需要往前看!

浦天贤
2019-08-29

看完“美國工廠”這部電影,可以發現我們中國工人比美國工人辛苦的多,十分勤奮敬業。而美國工人們卻可以享受到很多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商品,享受著美國政府提供的失業救濟金……特朗普對來自於中國大陸的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實際上就是企圖讓我們中國人為美國人打工?讓美國人躺著也能賺錢?無異於剝削我們中國工人了?當然,特朗普此時此刻已經認定我們中國大陸再也不屬於發展中國家了?…其次,特朗普能成功的讓製造業迴歸美國嗎?美國工人們還能像他們的前輩們那樣艱苦奮鬥,艱苦創業嗎?

街边小巷
2019-08-27

認真仔細看了一遍,收穫很大。

淺談幾點分享:

1、當下中美關係每況愈下,貿易戰逐漸升級,在這種背景下看到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兼任製片的紀錄片意義特殊;

2、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日漸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人走進美國投資也成為常態與美國文化交融,相互學習,相互進步,雖然在運營管理中遇到文化及制度的的摩擦和矛盾,但最終為了利益雙方能達成一致,各自受益;

3、不論身在何處,做哪種行業,都要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挑挑撿撿沒事閒的搞工會只會死路一條,務實是生存的唯一標準;

4、告誡美國人門不是隨便開的,進此門就要遵守規矩,忠誠主人,腳踏實地,一心一意;

5、幹一行,愛一行,如不珍惜隨時淘汰,21世紀物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機器人已來臨;

白天甲骨文晚上斗地主
2019-08-27

沒看過這個電影,但是說一下看法。美國的工廠是資本家的,但是他們都有信仰,是為了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而當資本家的。證據是,大約20年前和人閒聊的時候,他說,中國人要把工廠開在富人區,因為富人能買起皮鞋,能賣高價,窮人買不起皮鞋,工廠就黃了。但是,美國大老闆正相反,他要把工廠開在貧民窟,因為富人有皮鞋了,就不買了,窮人沒有皮鞋,他買皮鞋,你才能賣出去,所以通過這件事,我認為,美國西方資本家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