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為什麼日本關東軍面對蘇聯人這麼脆弱?
10 個回答
史料不辑

關東軍精銳都南下了死磕美國人去了,想想美國太平洋戰爭打得多艱難,就知道關東軍有多厲害。留在東北的關東軍都是新組建的“稻草人部隊”,部分部隊甚至要搶偽滿部隊的裝備。

關東軍精銳都南下了死磕美國人去了,想想美國太平洋戰爭打得多艱難,就知道關東軍有多厲害。留在東北的關東軍都是新組建的“稻草人部隊”,部分部隊甚至要搶偽滿部隊的裝備。

1904年,日俄戰爭在東北爆發。當年五月日軍攻佔遼東半島的金州,九月設立關東守備軍司令部,這標誌著日本在殖民東北的開始。次年五月,日本為了戰爭需要將遼東半島改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關東總督府。

關東軍的前身是日本駐紮在東北的一個步兵師和六個鐵道守備隊。1919年4月,日本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將關東州總督府改為“關東廳”,下屬的陸軍部升級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正式成立。

《關東軍司令部條例》中雖然明確規定,關東軍隸屬於天皇,主要承擔關東州的防務和滿鐵的保安工作,但這僅是日本遮人耳目的說辭,關東軍真正的目的是義貫徹“大陸政策”的急先鋒。除了殖民東北,進一步南下侵略中國外,關東軍還要防防備和伺機進攻蘇聯,所以關東軍在二戰前期和初期經歷了一段急劇地惡性膨脹。

關東軍精銳都南下了死磕美國人去了,想想美國太平洋戰爭打得多艱難,就知道關東軍有多厲害。留在東北的關東軍都是新組建的“稻草人部隊”,部分部隊甚至要搶偽滿部隊的裝備。

1904年,日俄戰爭在東北爆發。當年五月日軍攻佔遼東半島的金州,九月設立關東守備軍司令部,這標誌著日本在殖民東北的開始。次年五月,日本為了戰爭需要將遼東半島改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關東總督府。

關東軍的前身是日本駐紮在東北的一個步兵師和六個鐵道守備隊。1919年4月,日本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將關東州總督府改為“關東廳”,下屬的陸軍部升級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正式成立。

《關東軍司令部條例》中雖然明確規定,關東軍隸屬於天皇,主要承擔關東州的防務和滿鐵的保安工作,但這僅是日本遮人耳目的說辭,關東軍真正的目的是義貫徹“大陸政策”的急先鋒。除了殖民東北,進一步南下侵略中國外,關東軍還要防防備和伺機進攻蘇聯,所以關東軍在二戰前期和初期經歷了一段急劇地惡性膨脹。

九一八之前,關東軍僅有一萬餘人,事變爆發第二天朝鮮的混成第39旅團就侵入東北,不久日軍又調入混成第4、第8、第39旅團。1932年,日軍第10、第19、第8、第14師團又被劃入關東軍麾下。七七事變爆發時,關東軍已經發展到20萬人的規模。

1938年,關東軍為籌備對蘇作戰,在師團的編制上又組建了第三、第四軍,同時又調入第23、第7師團。1939年,關東軍繼續擴充,原先的飛行集團也改變為航空兵團。

蘇德戰爭爆發前,關東軍規模已經擴充至11個師團。日本想利用蘇德戰爭之機北進蘇聯,再次大量增兵東北。1942年,關東軍實力達到頂峰,下轄6個軍、14個師團、2個裝甲師團和若干其他部隊,總兵力達到70萬人。

關東軍精銳都南下了死磕美國人去了,想想美國太平洋戰爭打得多艱難,就知道關東軍有多厲害。留在東北的關東軍都是新組建的“稻草人部隊”,部分部隊甚至要搶偽滿部隊的裝備。

1904年,日俄戰爭在東北爆發。當年五月日軍攻佔遼東半島的金州,九月設立關東守備軍司令部,這標誌著日本在殖民東北的開始。次年五月,日本為了戰爭需要將遼東半島改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關東總督府。

關東軍的前身是日本駐紮在東北的一個步兵師和六個鐵道守備隊。1919年4月,日本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將關東州總督府改為“關東廳”,下屬的陸軍部升級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正式成立。

《關東軍司令部條例》中雖然明確規定,關東軍隸屬於天皇,主要承擔關東州的防務和滿鐵的保安工作,但這僅是日本遮人耳目的說辭,關東軍真正的目的是義貫徹“大陸政策”的急先鋒。除了殖民東北,進一步南下侵略中國外,關東軍還要防防備和伺機進攻蘇聯,所以關東軍在二戰前期和初期經歷了一段急劇地惡性膨脹。

九一八之前,關東軍僅有一萬餘人,事變爆發第二天朝鮮的混成第39旅團就侵入東北,不久日軍又調入混成第4、第8、第39旅團。1932年,日軍第10、第19、第8、第14師團又被劃入關東軍麾下。七七事變爆發時,關東軍已經發展到20萬人的規模。

1938年,關東軍為籌備對蘇作戰,在師團的編制上又組建了第三、第四軍,同時又調入第23、第7師團。1939年,關東軍繼續擴充,原先的飛行集團也改變為航空兵團。

蘇德戰爭爆發前,關東軍規模已經擴充至11個師團。日本想利用蘇德戰爭之機北進蘇聯,再次大量增兵東北。1942年,關東軍實力達到頂峰,下轄6個軍、14個師團、2個裝甲師團和若干其他部隊,總兵力達到70萬人。

但是好景不長,1943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的局勢對日軍越來越不利,日軍大本營決定抽調關東軍主力南下。1944年,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關東軍主力又進一步被抽調至中國派遣軍。

同時由於南方戰場也在不斷抽調關東軍主力,致使關東軍精銳盡數南下,日軍大本營不得不在日本和東北強行徵兵,拼湊了8個師團、7個 混成旅、1個裝甲旅團和5個炮兵連隊。日軍還將駐朝鮮的第17方面軍劃入關東軍,這樣關東軍規模再次達到了75萬人。

蘇軍對日宣戰時,成立於1945年5月的第107師團是關東軍資格最老的部隊,又因為日本財政早已枯竭,關東軍的訓練和裝備水平遠不能與之前相比,這才被戲稱為“稻草人兵團”。

關東軍精銳都南下了死磕美國人去了,想想美國太平洋戰爭打得多艱難,就知道關東軍有多厲害。留在東北的關東軍都是新組建的“稻草人部隊”,部分部隊甚至要搶偽滿部隊的裝備。

1904年,日俄戰爭在東北爆發。當年五月日軍攻佔遼東半島的金州,九月設立關東守備軍司令部,這標誌著日本在殖民東北的開始。次年五月,日本為了戰爭需要將遼東半島改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關東總督府。

關東軍的前身是日本駐紮在東北的一個步兵師和六個鐵道守備隊。1919年4月,日本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將關東州總督府改為“關東廳”,下屬的陸軍部升級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正式成立。

《關東軍司令部條例》中雖然明確規定,關東軍隸屬於天皇,主要承擔關東州的防務和滿鐵的保安工作,但這僅是日本遮人耳目的說辭,關東軍真正的目的是義貫徹“大陸政策”的急先鋒。除了殖民東北,進一步南下侵略中國外,關東軍還要防防備和伺機進攻蘇聯,所以關東軍在二戰前期和初期經歷了一段急劇地惡性膨脹。

九一八之前,關東軍僅有一萬餘人,事變爆發第二天朝鮮的混成第39旅團就侵入東北,不久日軍又調入混成第4、第8、第39旅團。1932年,日軍第10、第19、第8、第14師團又被劃入關東軍麾下。七七事變爆發時,關東軍已經發展到20萬人的規模。

1938年,關東軍為籌備對蘇作戰,在師團的編制上又組建了第三、第四軍,同時又調入第23、第7師團。1939年,關東軍繼續擴充,原先的飛行集團也改變為航空兵團。

蘇德戰爭爆發前,關東軍規模已經擴充至11個師團。日本想利用蘇德戰爭之機北進蘇聯,再次大量增兵東北。1942年,關東軍實力達到頂峰,下轄6個軍、14個師團、2個裝甲師團和若干其他部隊,總兵力達到70萬人。

但是好景不長,1943年下半年,太平洋戰場的局勢對日軍越來越不利,日軍大本營決定抽調關東軍主力南下。1944年,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關東軍主力又進一步被抽調至中國派遣軍。

同時由於南方戰場也在不斷抽調關東軍主力,致使關東軍精銳盡數南下,日軍大本營不得不在日本和東北強行徵兵,拼湊了8個師團、7個 混成旅、1個裝甲旅團和5個炮兵連隊。日軍還將駐朝鮮的第17方面軍劃入關東軍,這樣關東軍規模再次達到了75萬人。

蘇軍對日宣戰時,成立於1945年5月的第107師團是關東軍資格最老的部隊,又因為日本財政早已枯竭,關東軍的訓練和裝備水平遠不能與之前相比,這才被戲稱為“稻草人兵團”。

不過關東軍在東北經營多年,尤其是在對蘇方向修築了17個要塞、8個永備工事,1700公里長,號稱“東方馬奇諾”的防線。以虎頭要塞為例,日軍花費十年心血修築而成。蘇軍第一波攻擊動用九百多門火炮,一百六十多輛坦克,卻被日軍僅1400人的第15國境守備隊打退,而且蘇軍重要的鐵路樞紐伊曼鐵路橋還被關東軍摧毀。

總得來說,蘇軍進攻大體上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日軍也組織了不少有效的抵抗,並沒有題主說得“落花流水”這麼簡單。

中国美6220

日本關東軍,戰鬥力十分強悍,是日本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日本關東軍和蘇軍三次交手,前兩次交手中,日本關東軍戰鬥力明顯比蘇軍強,蘇軍憑藉人多,武器精良,炮火充足取勝,還是慘勝。後一次交手,蘇聯軍隊越打越強,日本關東軍越打越弱。原來,參加蘇德戰爭的蘇軍人數眾多,裝備十分精良,炮火十分強大。日本關東軍大部分抽調到太平洋戰場,讓美軍真正領教了日本鬼子的真實戰鬥力和厲害。剩下少部分關東軍精銳,被日本大本營抽調回國保衛日本本土去了。剩下的日本關東軍全是新兵,其部隊是七拼八湊組建起來的臨時作戰部隊。這樣的部隊的士兵全是新兵,菜鳥,烏合之眾,沒參加過軍事訓練,沒參加過軍事演習,更沒上過戰場。這樣的部隊是垃圾,這樣的新兵是人渣,這樣的垃圾軍隊毫無戰鬥力,有辱關東軍威名。這樣的菜鳥關東軍垃圾部隊,缺衣少穿沒吃的,去當叫花子討口要飯,缺槍缺子彈,缺炮缺炮彈,缺飛機沒燃油,缺少愛心良心黑了心,不人道沒人性,缺少正義與和平打敗仗,一缺全都缺的人渣,垃圾軍隊,怎能和人數眾多,裝備精良,作戰勇敢,戰鬥力十分強悍的強大蘇軍交手,對抗,作戰?這時的日本關東軍,如討口要飯的叫花子,又怎麼能打贏,打敗強大無比,不可戰勝的強大蘇軍呢?好戰必亡。日本是小國,窮兵竇武,國內資源枯竭,無力支持對外作戰,日本靠侵略他國,達到以戰養戰的險惡用心和罪惡目的,日本侵略他國,不得人心,最終失敗投降。日本關東軍越打越弱小,蘇軍越大越強大。強大蘇軍,打敗弱小的關東軍,是分分秒秒之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輕鬆打贏戰勝。

历史哨声

來看看蘇軍如何把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1、蘇軍174.74萬VS關東軍70萬,蘇軍2.93萬門火炮VS關東軍5360門火炮,蘇軍5250輛坦克VS關東軍1155輛坦克,蘇軍5171架飛機VS關東軍1800架飛機,戰果是:蘇軍傷亡3.2萬,關東軍戰死8.3萬(日本官方為2.1萬死亡),傷亡率:蘇軍1.8%、關東軍11.8%(日本官方傷亡數字:3%)。

由於有確實史料正式蘇軍將中國人、朝鮮人的戰死列入日軍傷亡數據,因此真正關東軍的戰死肯定低於8.3萬人。

2、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前,蘇軍沒有佔領任何一種中等以上的城市。8月19日蘇軍以空降兵佔領長春、瀋陽;8月20日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8月22日佔領旅順大連、平壤、開城;8月26日和外界斷絕聯繫的虎頭要塞才被蘇軍攻克。

3、關東軍70萬,投降59.4萬,戰死8.3萬,不能說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吧?主力基本上都在長春、瀋陽。

來看看蘇軍如何把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1、蘇軍174.74萬VS關東軍70萬,蘇軍2.93萬門火炮VS關東軍5360門火炮,蘇軍5250輛坦克VS關東軍1155輛坦克,蘇軍5171架飛機VS關東軍1800架飛機,戰果是:蘇軍傷亡3.2萬,關東軍戰死8.3萬(日本官方為2.1萬死亡),傷亡率:蘇軍1.8%、關東軍11.8%(日本官方傷亡數字:3%)。

由於有確實史料正式蘇軍將中國人、朝鮮人的戰死列入日軍傷亡數據,因此真正關東軍的戰死肯定低於8.3萬人。

2、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前,蘇軍沒有佔領任何一種中等以上的城市。8月19日蘇軍以空降兵佔領長春、瀋陽;8月20日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8月22日佔領旅順大連、平壤、開城;8月26日和外界斷絕聯繫的虎頭要塞才被蘇軍攻克。

3、關東軍70萬,投降59.4萬,戰死8.3萬,不能說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吧?主力基本上都在長春、瀋陽。

關東軍在蘇日戰爭失利的原因

1、關東軍主力早被抽調,基本都是臨時徵召新兵。表面看起來關東軍人數為70萬,但主力早就被抽調差不多:

1943年開始關東軍主力就開始被抽調到太平洋戰爭;1945年,關東軍13個師團再次被抽調;美軍佔領沖繩後,關東軍7個師團和30%的戰略物資被抽調會本土。

在1945年8月時,70萬關東軍裡只有8個師團是原關東軍——估計還是駐防在長春和瀋陽。

2、日本大本營計劃是在瀋陽、長春等地和蘇軍決戰。蘇聯8月9日到8月15日這幾天所遭遇的只是關東軍的邊境部隊和滿洲國部隊,戰力並不強。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打斷了關東軍準備在瀋陽決戰的準備。

所謂蘇聯俘虜60萬關東軍,不過是關東軍奉命投降。

3、蘇聯8月9日進攻是對關東軍的突襲。關東軍原本預計是45年秋季或46年春蘇聯才可能進攻。

1945年蘇日戰爭,嚴格來說,只打了6天(從8月9日到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蘇聯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後到9月2日的軍事行動,不能算是戰爭——日本都投降了,你蘇聯和誰打?

來看看蘇軍如何把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1、蘇軍174.74萬VS關東軍70萬,蘇軍2.93萬門火炮VS關東軍5360門火炮,蘇軍5250輛坦克VS關東軍1155輛坦克,蘇軍5171架飛機VS關東軍1800架飛機,戰果是:蘇軍傷亡3.2萬,關東軍戰死8.3萬(日本官方為2.1萬死亡),傷亡率:蘇軍1.8%、關東軍11.8%(日本官方傷亡數字:3%)。

由於有確實史料正式蘇軍將中國人、朝鮮人的戰死列入日軍傷亡數據,因此真正關東軍的戰死肯定低於8.3萬人。

2、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前,蘇軍沒有佔領任何一種中等以上的城市。8月19日蘇軍以空降兵佔領長春、瀋陽;8月20日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8月22日佔領旅順大連、平壤、開城;8月26日和外界斷絕聯繫的虎頭要塞才被蘇軍攻克。

3、關東軍70萬,投降59.4萬,戰死8.3萬,不能說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吧?主力基本上都在長春、瀋陽。

關東軍在蘇日戰爭失利的原因

1、關東軍主力早被抽調,基本都是臨時徵召新兵。表面看起來關東軍人數為70萬,但主力早就被抽調差不多:

1943年開始關東軍主力就開始被抽調到太平洋戰爭;1945年,關東軍13個師團再次被抽調;美軍佔領沖繩後,關東軍7個師團和30%的戰略物資被抽調會本土。

在1945年8月時,70萬關東軍裡只有8個師團是原關東軍——估計還是駐防在長春和瀋陽。

2、日本大本營計劃是在瀋陽、長春等地和蘇軍決戰。蘇聯8月9日到8月15日這幾天所遭遇的只是關東軍的邊境部隊和滿洲國部隊,戰力並不強。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打斷了關東軍準備在瀋陽決戰的準備。

所謂蘇聯俘虜60萬關東軍,不過是關東軍奉命投降。

3、蘇聯8月9日進攻是對關東軍的突襲。關東軍原本預計是45年秋季或46年春蘇聯才可能進攻。

1945年蘇日戰爭,嚴格來說,只打了6天(從8月9日到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蘇聯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後到9月2日的軍事行動,不能算是戰爭——日本都投降了,你蘇聯和誰打?

其次,東北戰場,對於蘇聯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關東軍,而是後勤運輸。關東軍如果死守長春、瀋陽3-6個月,蘇軍只能後退——因為遠東地區沒有辦法提供170萬蘇軍的物資,蘇聯的鐵路也無法及時送來這麼多的物資。

向中國求援?中國自己還沒有呢,怎麼給?

美國嘛,當然是不會支援蘇聯。

蘇聯歐洲部分也是剛剛結束歐戰,也不會有過多的物資支援。

因此,與其說是蘇軍擊敗了關東軍,不如說是關東軍奉令投降。日蘇戰爭從8月9日到9月2日持續23天,真正的戰爭狀態只有6天,剩下18天都算是蘇聯一個人在戰鬥。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张生全精彩历史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王牌部隊之一,他們以強悍的戰力聞名,被稱作日本軍隊中的“皇軍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與俄國就因為爭奪中國東北而爆發了戰爭。為了滿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將中國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了關東總督府。到了1919年,關東總督府陸軍部,被晉升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名字由此得來。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王牌部隊之一,他們以強悍的戰力聞名,被稱作日本軍隊中的“皇軍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與俄國就因為爭奪中國東北而爆發了戰爭。為了滿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將中國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了關東總督府。到了1919年,關東總督府陸軍部,被晉升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名字由此得來。

(被稱為“皇軍之花”的關東軍)

隨後的幾十年間,關東軍策劃並實行了多次戰爭侵略計劃。

1928年,關東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奉系首領張作霖被炸死。1931年,關東軍策劃了“9·18事變”,東北全境遭到佔領。1939年,關東軍與蘇軍在諾門罕進行血戰。儘管戰役最後是蘇聯取得勝利,但關東軍卻憑藉堅韌的表現,重創蘇聯軍隊。諾門罕戰役之後,關東軍的名聲,響徹了遠東地區。

不過,關東軍在二戰末期的表現,卻顯得非常糟糕。

1945年8月9日,蘇聯兵發中國東北。向來以作風強悍著稱,總人數將近70萬的關東軍,卻在一週之內,接連吃下多場敗仗,遭到橫掃。隨著8月15日日本的無條件投降,關東軍在一週的時間內死亡8.3萬人,還有近60萬人遭到蘇軍俘虜。關東軍自此土崩瓦解。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竟然導致了關東軍在五年後,變得完全不堪一擊了呢?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王牌部隊之一,他們以強悍的戰力聞名,被稱作日本軍隊中的“皇軍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與俄國就因為爭奪中國東北而爆發了戰爭。為了滿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將中國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了關東總督府。到了1919年,關東總督府陸軍部,被晉升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名字由此得來。

(被稱為“皇軍之花”的關東軍)

隨後的幾十年間,關東軍策劃並實行了多次戰爭侵略計劃。

1928年,關東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奉系首領張作霖被炸死。1931年,關東軍策劃了“9·18事變”,東北全境遭到佔領。1939年,關東軍與蘇軍在諾門罕進行血戰。儘管戰役最後是蘇聯取得勝利,但關東軍卻憑藉堅韌的表現,重創蘇聯軍隊。諾門罕戰役之後,關東軍的名聲,響徹了遠東地區。

不過,關東軍在二戰末期的表現,卻顯得非常糟糕。

1945年8月9日,蘇聯兵發中國東北。向來以作風強悍著稱,總人數將近70萬的關東軍,卻在一週之內,接連吃下多場敗仗,遭到橫掃。隨著8月15日日本的無條件投降,關東軍在一週的時間內死亡8.3萬人,還有近60萬人遭到蘇軍俘虜。關東軍自此土崩瓦解。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竟然導致了關東軍在五年後,變得完全不堪一擊了呢?

(太平洋戰爭)

一、關東軍人員武器變動過大。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度過戰爭最初階段的失利之後,美國海軍開始漸漸在戰爭中重新掌控了主動權。隨著日本所佔領的島嶼不斷地喪失,日本軍方在無奈之下,不得不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趕赴太平洋戰場。

關東軍在太平洋主要參與了島戰,在硫磺島、沖繩島等戰役中,均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儘管美國最終都拿下了這些島嶼,但他們同樣也付出了非常慘重的傷亡。因此,從某個層面來說,美軍動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關東軍的參戰也是原因之一。

1945年5月,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此時的蘇聯開始將目光放到了遠東戰場上。由於美國已經快打到了日本本土,關東軍僅剩的7個機械化師團,也被調回了日本本土進行防衛。此時的關東軍只剩下了45萬兵力。並且這些兵力,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曾經威風八面的部隊,已然變成了“老年活動中心”。

不過,日本軍方很快意識到了危機。為了抵禦蘇聯軍隊的進攻,日本重新招募了25萬在東北的退伍軍人,加入了關東軍之中。關東軍被編為了24個師團,總人數達到了70萬。看起來似乎又恢復了往日雄風。

實際上,此刻的關東軍,僅僅是表面上威風,其真實戰鬥力甚至還比不上鼎盛時期的9個師團。關東軍中十多萬人沒有武器可用,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王牌部隊之一,他們以強悍的戰力聞名,被稱作日本軍隊中的“皇軍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與俄國就因為爭奪中國東北而爆發了戰爭。為了滿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將中國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並在遼陽設立了關東總督府。到了1919年,關東總督府陸軍部,被晉升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的名字由此得來。

(被稱為“皇軍之花”的關東軍)

隨後的幾十年間,關東軍策劃並實行了多次戰爭侵略計劃。

1928年,關東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奉系首領張作霖被炸死。1931年,關東軍策劃了“9·18事變”,東北全境遭到佔領。1939年,關東軍與蘇軍在諾門罕進行血戰。儘管戰役最後是蘇聯取得勝利,但關東軍卻憑藉堅韌的表現,重創蘇聯軍隊。諾門罕戰役之後,關東軍的名聲,響徹了遠東地區。

不過,關東軍在二戰末期的表現,卻顯得非常糟糕。

1945年8月9日,蘇聯兵發中國東北。向來以作風強悍著稱,總人數將近70萬的關東軍,卻在一週之內,接連吃下多場敗仗,遭到橫掃。隨著8月15日日本的無條件投降,關東軍在一週的時間內死亡8.3萬人,還有近60萬人遭到蘇軍俘虜。關東軍自此土崩瓦解。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竟然導致了關東軍在五年後,變得完全不堪一擊了呢?

(太平洋戰爭)

一、關東軍人員武器變動過大。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度過戰爭最初階段的失利之後,美國海軍開始漸漸在戰爭中重新掌控了主動權。隨著日本所佔領的島嶼不斷地喪失,日本軍方在無奈之下,不得不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趕赴太平洋戰場。

關東軍在太平洋主要參與了島戰,在硫磺島、沖繩島等戰役中,均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儘管美國最終都拿下了這些島嶼,但他們同樣也付出了非常慘重的傷亡。因此,從某個層面來說,美軍動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關東軍的參戰也是原因之一。

1945年5月,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此時的蘇聯開始將目光放到了遠東戰場上。由於美國已經快打到了日本本土,關東軍僅剩的7個機械化師團,也被調回了日本本土進行防衛。此時的關東軍只剩下了45萬兵力。並且這些兵力,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曾經威風八面的部隊,已然變成了“老年活動中心”。

不過,日本軍方很快意識到了危機。為了抵禦蘇聯軍隊的進攻,日本重新招募了25萬在東北的退伍軍人,加入了關東軍之中。關東軍被編為了24個師團,總人數達到了70萬。看起來似乎又恢復了往日雄風。

實際上,此刻的關東軍,僅僅是表面上威風,其真實戰鬥力甚至還比不上鼎盛時期的9個師團。關東軍中十多萬人沒有武器可用,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華西列夫斯基舊照)

二、關東軍作戰策略存在問題。

自蘇聯8月8日對日宣戰以來,蘇聯方面總共抽調了150萬大軍,由華西列夫斯基、麥列茨科夫等名將掛帥,星夜兼程地向中蘇邊境前進。僅僅一天之後,蘇軍先後從貝加爾、黑龍江沿岸和濱海地區進入了中國東北境內。他們在數千公里的正面戰場上,對日軍展開了強力的突擊。

儘管意識到蘇聯會有所行動,但其實在日本軍方的設想中,與蘇聯決戰應該是1946年的事。這就導致了當蘇軍進攻時,關東軍還完全一無所知。慌忙之中,關東軍司令部決定放棄“新京”長春,全軍退往通化。

但在逃跑過程中,關東軍又收到了大本營的命令。這個命令是說,在實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關東軍可以放棄“偽滿”,全員退往朝鮮。等到了朝鮮,再與蘇軍進行大決戰。

當退路出現之後,關東軍司令部反而開始注重起了部隊的名聲。為了“皇軍之花”的名號,關東軍並不打算直接撤向朝鮮,他們想通過抵抗,來維護王牌部隊的顏面。也正是由於這個錯誤的想法,關東軍才會在一週之內,就付出高達8萬多人的死傷。

三、關東軍沒有戰鬥慾望。

自蘇軍展開進攻之後,關東軍在各個戰場上接連失敗。這使得作戰素質本來就低的部隊,更加失去了戰鬥的慾望。尤其是在大本營撤退命令下達,關東軍士兵有了希望之後,他們更是徹底放棄了留在東北的想法。儘管司令部一再命令他們進行反抗,但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走,為何要無謂送命呢?

因此,在戰爭最後幾天,關東軍幾乎只想撤退,完全無心戀戰。

最終,隨著8月15日日本天皇的投降,這場對於關東軍來說噩夢一般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依稀说史

日本為侵略中國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名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號稱“皇軍之花”。二戰結束前夕,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卻被蘇聯人打成了皇軍之渣。蘇軍從1945年8月9日開始越過中蘇邊境發起對關東軍的戰鬥,8月17日日本關東軍幾乎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幾天後,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投降,蘇聯紅軍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共殲滅關東67.7萬人,其中打死8.3萬人,俘虜59.4萬人。本以為日本關東軍遇上蘇聯遠東紅軍會是火星撞地球,沒有想到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卻在半個月內全軍覆滅。大家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可能也會問為什麼“皇軍之花”短期內變成了皇軍之渣。

日本為侵略中國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名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號稱“皇軍之花”。二戰結束前夕,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卻被蘇聯人打成了皇軍之渣。蘇軍從1945年8月9日開始越過中蘇邊境發起對關東軍的戰鬥,8月17日日本關東軍幾乎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幾天後,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投降,蘇聯紅軍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共殲滅關東67.7萬人,其中打死8.3萬人,俘虜59.4萬人。本以為日本關東軍遇上蘇聯遠東紅軍會是火星撞地球,沒有想到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卻在半個月內全軍覆滅。大家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可能也會問為什麼“皇軍之花”短期內變成了皇軍之渣。

日軍組建關東軍之後,關東軍基本上駐紮在我國東北。九一八事變以後,關東軍司令部常駐東北控制偽滿洲國和我國東北。日本非常看重我國東北,所以把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在這裡。關東軍鼎盛時期轄屬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2個航空大隊,以及1個敢死隊旅團,總兵力達到一百二十餘萬。31個師團中,有7個甲種師團,包括第1師團和第10師團等戰鬥力強悍的部隊。關東軍的裝備在日軍中也最先進、最齊全。鼎盛時期的關東軍是當之無愧的“皇軍之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本大本營不斷抽調關東軍南下。1943年,日本大本營把大量精銳部隊抽調到太平洋各個島嶼上和東南亞各地。關東軍的甲級師團基本上被抽調殆盡。這些精銳部隊給太平洋的美軍帶來極大傷亡,但也基本上被美軍殲滅。1945年初,日本大本營又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對付美國等盟國。之後日本又抽調7個師團和三分之一的儲備物資回日本本土,和盟國進行本土決戰。德國投降之後,日本為了防範蘇聯紅軍,又開始擴充關東軍。雖然在短時間內擴充到24個師團,總兵力約70萬。但是這些新擴充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娃娃兵,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此時的“皇軍之花”已經變成了皇軍之渣,日本關東軍已經不在是日軍的驕傲。這樣的日本關東軍怎麼抵抗蘇聯紅軍。

日本為侵略中國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名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號稱“皇軍之花”。二戰結束前夕,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卻被蘇聯人打成了皇軍之渣。蘇軍從1945年8月9日開始越過中蘇邊境發起對關東軍的戰鬥,8月17日日本關東軍幾乎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幾天後,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投降,蘇聯紅軍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共殲滅關東67.7萬人,其中打死8.3萬人,俘虜59.4萬人。本以為日本關東軍遇上蘇聯遠東紅軍會是火星撞地球,沒有想到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卻在半個月內全軍覆滅。大家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可能也會問為什麼“皇軍之花”短期內變成了皇軍之渣。

日軍組建關東軍之後,關東軍基本上駐紮在我國東北。九一八事變以後,關東軍司令部常駐東北控制偽滿洲國和我國東北。日本非常看重我國東北,所以把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在這裡。關東軍鼎盛時期轄屬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2個航空大隊,以及1個敢死隊旅團,總兵力達到一百二十餘萬。31個師團中,有7個甲種師團,包括第1師團和第10師團等戰鬥力強悍的部隊。關東軍的裝備在日軍中也最先進、最齊全。鼎盛時期的關東軍是當之無愧的“皇軍之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本大本營不斷抽調關東軍南下。1943年,日本大本營把大量精銳部隊抽調到太平洋各個島嶼上和東南亞各地。關東軍的甲級師團基本上被抽調殆盡。這些精銳部隊給太平洋的美軍帶來極大傷亡,但也基本上被美軍殲滅。1945年初,日本大本營又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對付美國等盟國。之後日本又抽調7個師團和三分之一的儲備物資回日本本土,和盟國進行本土決戰。德國投降之後,日本為了防範蘇聯紅軍,又開始擴充關東軍。雖然在短時間內擴充到24個師團,總兵力約70萬。但是這些新擴充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娃娃兵,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此時的“皇軍之花”已經變成了皇軍之渣,日本關東軍已經不在是日軍的驕傲。這樣的日本關東軍怎麼抵抗蘇聯紅軍。



蘇聯紅軍攻擊日本關東軍簡直就是大學生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蘇聯對日本關東軍開戰前夕,蘇聯遠東紅軍對關東軍具有壓倒性優勢。蘇聯遠東軍紅軍總兵力超過150萬,各種優良作戰飛機多達5000多架,各種坦克和火炮5000多門。當時關東軍僅有日軍67.7萬人,還有8萬左右偽軍,關東軍總兵力大約75萬人。當時關東軍只有大約70萬支步槍,各種火炮共1800門,輕型坦克大約700輛,老式飛機只有900架。通過紙面上的力量對比來看,日本關東軍全面處於劣勢。日本的步槍基本上都是單發的三八式步槍,火炮基本上以中小口徑為主,坦克都是輕型的釘卯裝的坦克,飛機基本都是老式落後的戰鬥機。蘇聯紅軍基本上已經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坦克都是經過德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磨鍊的重裝坦克,蘇聯的飛機也都是二戰最優秀的戰機,蘇軍火炮基本上以大口徑火炮為主。一個是攜戰勝之威裝備精良的虎狼之師,一個是裝備落後的老弱病殘,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為侵略中國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名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號稱“皇軍之花”。二戰結束前夕,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卻被蘇聯人打成了皇軍之渣。蘇軍從1945年8月9日開始越過中蘇邊境發起對關東軍的戰鬥,8月17日日本關東軍幾乎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幾天後,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投降,蘇聯紅軍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共殲滅關東67.7萬人,其中打死8.3萬人,俘虜59.4萬人。本以為日本關東軍遇上蘇聯遠東紅軍會是火星撞地球,沒有想到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卻在半個月內全軍覆滅。大家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可能也會問為什麼“皇軍之花”短期內變成了皇軍之渣。

日軍組建關東軍之後,關東軍基本上駐紮在我國東北。九一八事變以後,關東軍司令部常駐東北控制偽滿洲國和我國東北。日本非常看重我國東北,所以把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在這裡。關東軍鼎盛時期轄屬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2個航空大隊,以及1個敢死隊旅團,總兵力達到一百二十餘萬。31個師團中,有7個甲種師團,包括第1師團和第10師團等戰鬥力強悍的部隊。關東軍的裝備在日軍中也最先進、最齊全。鼎盛時期的關東軍是當之無愧的“皇軍之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本大本營不斷抽調關東軍南下。1943年,日本大本營把大量精銳部隊抽調到太平洋各個島嶼上和東南亞各地。關東軍的甲級師團基本上被抽調殆盡。這些精銳部隊給太平洋的美軍帶來極大傷亡,但也基本上被美軍殲滅。1945年初,日本大本營又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對付美國等盟國。之後日本又抽調7個師團和三分之一的儲備物資回日本本土,和盟國進行本土決戰。德國投降之後,日本為了防範蘇聯紅軍,又開始擴充關東軍。雖然在短時間內擴充到24個師團,總兵力約70萬。但是這些新擴充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娃娃兵,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此時的“皇軍之花”已經變成了皇軍之渣,日本關東軍已經不在是日軍的驕傲。這樣的日本關東軍怎麼抵抗蘇聯紅軍。



蘇聯紅軍攻擊日本關東軍簡直就是大學生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蘇聯對日本關東軍開戰前夕,蘇聯遠東紅軍對關東軍具有壓倒性優勢。蘇聯遠東軍紅軍總兵力超過150萬,各種優良作戰飛機多達5000多架,各種坦克和火炮5000多門。當時關東軍僅有日軍67.7萬人,還有8萬左右偽軍,關東軍總兵力大約75萬人。當時關東軍只有大約70萬支步槍,各種火炮共1800門,輕型坦克大約700輛,老式飛機只有900架。通過紙面上的力量對比來看,日本關東軍全面處於劣勢。日本的步槍基本上都是單發的三八式步槍,火炮基本上以中小口徑為主,坦克都是輕型的釘卯裝的坦克,飛機基本都是老式落後的戰鬥機。蘇聯紅軍基本上已經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坦克都是經過德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磨鍊的重裝坦克,蘇聯的飛機也都是二戰最優秀的戰機,蘇軍火炮基本上以大口徑火炮為主。一個是攜戰勝之威裝備精良的虎狼之師,一個是裝備落後的老弱病殘,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遠東紅軍的士氣和戰鬥力絕非關東軍可比。蘇聯剛剛打贏蘇德戰爭,強大的德國最終被蘇聯紅軍斬落馬下,蘇聯收復了全部國土而且佔領東歐大片領土。蘇聯總人數多達1200萬,稱呼蘇聯紅軍為鋼鐵洪流一點都不為過。此時的蘇聯為了爭奪遠東利益而對日本宣戰。此時蘇聯紅軍士氣非常旺盛,這樣的紅軍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當時的日本情況則完全相反。日本最強大的盟友已經被打敗,盟國集中所有兵力對付日本。所有人都知道日本敗亡只是時間問題。日本也知道自己已經到了世界末日,許多日本軍人也根本無心再戰。當時日本國內經濟已經接近崩潰,老百姓天天處於飢餓邊緣。美國的狂轟濫炸使得日本經濟雪上加霜。當時日本國內的精壯勞動力幾乎全部被徵調,新徵召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娃娃兵。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8月9日,美國有在長崎投放另一顆名叫胖子的原子彈。兩顆原子彈投下去之後,日本的心理防線幾乎崩潰,關東的心理防線也幾乎崩潰。這樣的關東軍士氣極其低落,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士氣高昂的遠東紅軍對上士氣低落的關東軍,戰鬥的結果自然可以預見。

日本為侵略中國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名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號稱“皇軍之花”。二戰結束前夕,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卻被蘇聯人打成了皇軍之渣。蘇軍從1945年8月9日開始越過中蘇邊境發起對關東軍的戰鬥,8月17日日本關東軍幾乎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幾天後,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投降,蘇聯紅軍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共殲滅關東67.7萬人,其中打死8.3萬人,俘虜59.4萬人。本以為日本關東軍遇上蘇聯遠東紅軍會是火星撞地球,沒有想到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卻在半個月內全軍覆滅。大家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可能也會問為什麼“皇軍之花”短期內變成了皇軍之渣。

日軍組建關東軍之後,關東軍基本上駐紮在我國東北。九一八事變以後,關東軍司令部常駐東北控制偽滿洲國和我國東北。日本非常看重我國東北,所以把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在這裡。關東軍鼎盛時期轄屬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2個航空大隊,以及1個敢死隊旅團,總兵力達到一百二十餘萬。31個師團中,有7個甲種師團,包括第1師團和第10師團等戰鬥力強悍的部隊。關東軍的裝備在日軍中也最先進、最齊全。鼎盛時期的關東軍是當之無愧的“皇軍之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本大本營不斷抽調關東軍南下。1943年,日本大本營把大量精銳部隊抽調到太平洋各個島嶼上和東南亞各地。關東軍的甲級師團基本上被抽調殆盡。這些精銳部隊給太平洋的美軍帶來極大傷亡,但也基本上被美軍殲滅。1945年初,日本大本營又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對付美國等盟國。之後日本又抽調7個師團和三分之一的儲備物資回日本本土,和盟國進行本土決戰。德國投降之後,日本為了防範蘇聯紅軍,又開始擴充關東軍。雖然在短時間內擴充到24個師團,總兵力約70萬。但是這些新擴充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娃娃兵,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此時的“皇軍之花”已經變成了皇軍之渣,日本關東軍已經不在是日軍的驕傲。這樣的日本關東軍怎麼抵抗蘇聯紅軍。



蘇聯紅軍攻擊日本關東軍簡直就是大學生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蘇聯對日本關東軍開戰前夕,蘇聯遠東紅軍對關東軍具有壓倒性優勢。蘇聯遠東軍紅軍總兵力超過150萬,各種優良作戰飛機多達5000多架,各種坦克和火炮5000多門。當時關東軍僅有日軍67.7萬人,還有8萬左右偽軍,關東軍總兵力大約75萬人。當時關東軍只有大約70萬支步槍,各種火炮共1800門,輕型坦克大約700輛,老式飛機只有900架。通過紙面上的力量對比來看,日本關東軍全面處於劣勢。日本的步槍基本上都是單發的三八式步槍,火炮基本上以中小口徑為主,坦克都是輕型的釘卯裝的坦克,飛機基本都是老式落後的戰鬥機。蘇聯紅軍基本上已經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坦克都是經過德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磨鍊的重裝坦克,蘇聯的飛機也都是二戰最優秀的戰機,蘇軍火炮基本上以大口徑火炮為主。一個是攜戰勝之威裝備精良的虎狼之師,一個是裝備落後的老弱病殘,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遠東紅軍的士氣和戰鬥力絕非關東軍可比。蘇聯剛剛打贏蘇德戰爭,強大的德國最終被蘇聯紅軍斬落馬下,蘇聯收復了全部國土而且佔領東歐大片領土。蘇聯總人數多達1200萬,稱呼蘇聯紅軍為鋼鐵洪流一點都不為過。此時的蘇聯為了爭奪遠東利益而對日本宣戰。此時蘇聯紅軍士氣非常旺盛,這樣的紅軍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當時的日本情況則完全相反。日本最強大的盟友已經被打敗,盟國集中所有兵力對付日本。所有人都知道日本敗亡只是時間問題。日本也知道自己已經到了世界末日,許多日本軍人也根本無心再戰。當時日本國內經濟已經接近崩潰,老百姓天天處於飢餓邊緣。美國的狂轟濫炸使得日本經濟雪上加霜。當時日本國內的精壯勞動力幾乎全部被徵調,新徵召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娃娃兵。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8月9日,美國有在長崎投放另一顆名叫胖子的原子彈。兩顆原子彈投下去之後,日本的心理防線幾乎崩潰,關東的心理防線也幾乎崩潰。這樣的關東軍士氣極其低落,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士氣高昂的遠東紅軍對上士氣低落的關東軍,戰鬥的結果自然可以預見。

日本雖然搶佔了東北,但是中國人民的抵抗運動始終沒有停止。中國人民以各種方式,抵抗日本人。日本雖然在東北經營很長時間,但是後方並不穩定。蘇聯進攻關東軍之前,中國人一直幫助盟國蒐集各種情報。蘇聯紅軍對關東軍的佈防和兵力瞭如指掌。大量中國人也協助蘇聯紅軍對日作戰,為打敗關東軍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當地老百姓和抗日武裝也以各種方式不斷騷擾關東軍的後方,形成了對抗關東軍的第二條戰線。

日本為侵略中國組建了一支精銳部隊名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號稱“皇軍之花”。二戰結束前夕,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卻被蘇聯人打成了皇軍之渣。蘇軍從1945年8月9日開始越過中蘇邊境發起對關東軍的戰鬥,8月17日日本關東軍幾乎已經喪失了抵抗能力。幾天後,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投降,蘇聯紅軍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共殲滅關東67.7萬人,其中打死8.3萬人,俘虜59.4萬人。本以為日本關東軍遇上蘇聯遠東紅軍會是火星撞地球,沒有想到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卻在半個月內全軍覆滅。大家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可能也會問為什麼“皇軍之花”短期內變成了皇軍之渣。

日軍組建關東軍之後,關東軍基本上駐紮在我國東北。九一八事變以後,關東軍司令部常駐東北控制偽滿洲國和我國東北。日本非常看重我國東北,所以把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在這裡。關東軍鼎盛時期轄屬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2個航空大隊,以及1個敢死隊旅團,總兵力達到一百二十餘萬。31個師團中,有7個甲種師團,包括第1師團和第10師團等戰鬥力強悍的部隊。關東軍的裝備在日軍中也最先進、最齊全。鼎盛時期的關東軍是當之無愧的“皇軍之花”。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本大本營不斷抽調關東軍南下。1943年,日本大本營把大量精銳部隊抽調到太平洋各個島嶼上和東南亞各地。關東軍的甲級師團基本上被抽調殆盡。這些精銳部隊給太平洋的美軍帶來極大傷亡,但也基本上被美軍殲滅。1945年初,日本大本營又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對付美國等盟國。之後日本又抽調7個師團和三分之一的儲備物資回日本本土,和盟國進行本土決戰。德國投降之後,日本為了防範蘇聯紅軍,又開始擴充關東軍。雖然在短時間內擴充到24個師團,總兵力約70萬。但是這些新擴充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娃娃兵,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此時的“皇軍之花”已經變成了皇軍之渣,日本關東軍已經不在是日軍的驕傲。這樣的日本關東軍怎麼抵抗蘇聯紅軍。



蘇聯紅軍攻擊日本關東軍簡直就是大學生欺負幼兒園的小朋友。蘇聯對日本關東軍開戰前夕,蘇聯遠東紅軍對關東軍具有壓倒性優勢。蘇聯遠東軍紅軍總兵力超過150萬,各種優良作戰飛機多達5000多架,各種坦克和火炮5000多門。當時關東軍僅有日軍67.7萬人,還有8萬左右偽軍,關東軍總兵力大約75萬人。當時關東軍只有大約70萬支步槍,各種火炮共1800門,輕型坦克大約700輛,老式飛機只有900架。通過紙面上的力量對比來看,日本關東軍全面處於劣勢。日本的步槍基本上都是單發的三八式步槍,火炮基本上以中小口徑為主,坦克都是輕型的釘卯裝的坦克,飛機基本都是老式落後的戰鬥機。蘇聯紅軍基本上已經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坦克都是經過德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磨鍊的重裝坦克,蘇聯的飛機也都是二戰最優秀的戰機,蘇軍火炮基本上以大口徑火炮為主。一個是攜戰勝之威裝備精良的虎狼之師,一個是裝備落後的老弱病殘,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遠東紅軍的士氣和戰鬥力絕非關東軍可比。蘇聯剛剛打贏蘇德戰爭,強大的德國最終被蘇聯紅軍斬落馬下,蘇聯收復了全部國土而且佔領東歐大片領土。蘇聯總人數多達1200萬,稱呼蘇聯紅軍為鋼鐵洪流一點都不為過。此時的蘇聯為了爭奪遠東利益而對日本宣戰。此時蘇聯紅軍士氣非常旺盛,這樣的紅軍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當時的日本情況則完全相反。日本最強大的盟友已經被打敗,盟國集中所有兵力對付日本。所有人都知道日本敗亡只是時間問題。日本也知道自己已經到了世界末日,許多日本軍人也根本無心再戰。當時日本國內經濟已經接近崩潰,老百姓天天處於飢餓邊緣。美國的狂轟濫炸使得日本經濟雪上加霜。當時日本國內的精壯勞動力幾乎全部被徵調,新徵召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娃娃兵。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8月9日,美國有在長崎投放另一顆名叫胖子的原子彈。兩顆原子彈投下去之後,日本的心理防線幾乎崩潰,關東的心理防線也幾乎崩潰。這樣的關東軍士氣極其低落,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士氣高昂的遠東紅軍對上士氣低落的關東軍,戰鬥的結果自然可以預見。

日本雖然搶佔了東北,但是中國人民的抵抗運動始終沒有停止。中國人民以各種方式,抵抗日本人。日本雖然在東北經營很長時間,但是後方並不穩定。蘇聯進攻關東軍之前,中國人一直幫助盟國蒐集各種情報。蘇聯紅軍對關東軍的佈防和兵力瞭如指掌。大量中國人也協助蘇聯紅軍對日作戰,為打敗關東軍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當地老百姓和抗日武裝也以各種方式不斷騷擾關東軍的後方,形成了對抗關東軍的第二條戰線。

蘇聯在各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並沒有輕敵大意,而是制定了完整、周密的作戰方針。蘇聯戰前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一直到開戰前夕才正式照會日本,對日宣戰。當時蘇聯採用的大兵團縱深作戰,也是日軍之前沒有遇到的新型戰法。蘇聯紅軍等於在東北給關東軍來了一個蘇聯版的“閃電戰”。日本在中國戰區和太平洋戰爭從來沒有遇到如此龐大的集團軍群作戰。日本人一時根本適應不了蘇聯的戰法。蘇聯人根本不給日本人任何反抗機會。關東軍還沒有見到蘇軍,就被蘇軍的飛機、坦克和大炮炸死。日本關東軍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有效抵抗,就被關東軍全殲。整場戰役,蘇聯紅軍僅僅傷亡3.2萬人,就全殲了67.7萬日軍,傷亡比例為1:20。這樣的戰果在蘇軍對外戰爭史上極其罕見。

历史总探长

從抗日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過三次交手,這三次交手分別是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之戰以及蘇聯對日宣戰。


雖然這三次交手都以蘇聯獲勝而告終,但是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之戰中,蘇聯軍隊的實際損失人數都要超過日軍。

從抗日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過三次交手,這三次交手分別是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之戰以及蘇聯對日宣戰。


雖然這三次交手都以蘇聯獲勝而告終,但是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之戰中,蘇聯軍隊的實際損失人數都要超過日軍。

張鼓峰事件是蘇聯軍隊和日本關東軍第1次大規模交手,在張鼓峰事件中,日本關東兵的參戰人數只有7000多人,蘇聯軍隊的參戰人數達到了23000人左右。


而且蘇聯軍隊擁有237門火炮、285輛坦克以及250家戰鬥機,而日本軍隊只有37門火炮,沒有坦克和空軍參與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蘇聯戰死792人,日本戰死500多人,蘇聯獲得了最終勝利。張鼓峰事件蘇聯在兵力超過了日本三倍,重火力數量超過日本十倍,然而蘇聯軍隊的陣亡人數反而高於日本軍隊。此時的日本關東軍仍然十分強悍,單兵戰鬥力強於蘇聯軍隊。

從抗日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過三次交手,這三次交手分別是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之戰以及蘇聯對日宣戰。


雖然這三次交手都以蘇聯獲勝而告終,但是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之戰中,蘇聯軍隊的實際損失人數都要超過日軍。

張鼓峰事件是蘇聯軍隊和日本關東軍第1次大規模交手,在張鼓峰事件中,日本關東兵的參戰人數只有7000多人,蘇聯軍隊的參戰人數達到了23000人左右。


而且蘇聯軍隊擁有237門火炮、285輛坦克以及250家戰鬥機,而日本軍隊只有37門火炮,沒有坦克和空軍參與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蘇聯戰死792人,日本戰死500多人,蘇聯獲得了最終勝利。張鼓峰事件蘇聯在兵力超過了日本三倍,重火力數量超過日本十倍,然而蘇聯軍隊的陣亡人數反而高於日本軍隊。此時的日本關東軍仍然十分強悍,單兵戰鬥力強於蘇聯軍隊。

到了諾門罕之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相比於蘇聯軍隊仍然在戰鬥力上擁有相當大的優勢。蘇聯在諾門坎之戰中投入了10多萬軍隊,500多輛坦克和500多架飛機,而日本的參戰軍隊只有一個25000人的步兵師團。


結果蘇聯軍隊戰死和受傷了25,000人左右,日本軍隊戰死和受傷的人只有17000人,而且蘇聯軍隊還損失了一半的坦克和飛機。從諾門坎之戰的結果來看,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假如沒有人數和裝備優勢,根本無法擊敗日本關東軍。

從抗日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過三次交手,這三次交手分別是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之戰以及蘇聯對日宣戰。


雖然這三次交手都以蘇聯獲勝而告終,但是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之戰中,蘇聯軍隊的實際損失人數都要超過日軍。

張鼓峰事件是蘇聯軍隊和日本關東軍第1次大規模交手,在張鼓峰事件中,日本關東兵的參戰人數只有7000多人,蘇聯軍隊的參戰人數達到了23000人左右。


而且蘇聯軍隊擁有237門火炮、285輛坦克以及250家戰鬥機,而日本軍隊只有37門火炮,沒有坦克和空軍參與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蘇聯戰死792人,日本戰死500多人,蘇聯獲得了最終勝利。張鼓峰事件蘇聯在兵力超過了日本三倍,重火力數量超過日本十倍,然而蘇聯軍隊的陣亡人數反而高於日本軍隊。此時的日本關東軍仍然十分強悍,單兵戰鬥力強於蘇聯軍隊。

到了諾門罕之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相比於蘇聯軍隊仍然在戰鬥力上擁有相當大的優勢。蘇聯在諾門坎之戰中投入了10多萬軍隊,500多輛坦克和500多架飛機,而日本的參戰軍隊只有一個25000人的步兵師團。


結果蘇聯軍隊戰死和受傷了25,000人左右,日本軍隊戰死和受傷的人只有17000人,而且蘇聯軍隊還損失了一半的坦克和飛機。從諾門坎之戰的結果來看,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假如沒有人數和裝備優勢,根本無法擊敗日本關東軍。

諾門罕之戰後,蘇聯忙於歐洲戰事無暇顧及日本,日本忙於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的戰事無暇攻擊蘇聯,雙方在6年的時間裡面都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對日本宣戰,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了第三次交手。蘇聯對日宣戰後,150多萬蘇聯精銳部隊從中蘇邊境南下,一舉擊敗了70多萬日本關東軍。日本關東軍毫無反抗之力,戰死和受傷的人數遠高於蘇聯軍隊。

從抗日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過三次交手,這三次交手分別是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之戰以及蘇聯對日宣戰。


雖然這三次交手都以蘇聯獲勝而告終,但是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之戰中,蘇聯軍隊的實際損失人數都要超過日軍。

張鼓峰事件是蘇聯軍隊和日本關東軍第1次大規模交手,在張鼓峰事件中,日本關東兵的參戰人數只有7000多人,蘇聯軍隊的參戰人數達到了23000人左右。


而且蘇聯軍隊擁有237門火炮、285輛坦克以及250家戰鬥機,而日本軍隊只有37門火炮,沒有坦克和空軍參與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蘇聯戰死792人,日本戰死500多人,蘇聯獲得了最終勝利。張鼓峰事件蘇聯在兵力超過了日本三倍,重火力數量超過日本十倍,然而蘇聯軍隊的陣亡人數反而高於日本軍隊。此時的日本關東軍仍然十分強悍,單兵戰鬥力強於蘇聯軍隊。

到了諾門罕之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相比於蘇聯軍隊仍然在戰鬥力上擁有相當大的優勢。蘇聯在諾門坎之戰中投入了10多萬軍隊,500多輛坦克和500多架飛機,而日本的參戰軍隊只有一個25000人的步兵師團。


結果蘇聯軍隊戰死和受傷了25,000人左右,日本軍隊戰死和受傷的人只有17000人,而且蘇聯軍隊還損失了一半的坦克和飛機。從諾門坎之戰的結果來看,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假如沒有人數和裝備優勢,根本無法擊敗日本關東軍。

諾門罕之戰後,蘇聯忙於歐洲戰事無暇顧及日本,日本忙於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的戰事無暇攻擊蘇聯,雙方在6年的時間裡面都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對日本宣戰,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了第三次交手。蘇聯對日宣戰後,150多萬蘇聯精銳部隊從中蘇邊境南下,一舉擊敗了70多萬日本關東軍。日本關東軍毫無反抗之力,戰死和受傷的人數遠高於蘇聯軍隊。

蘇聯軍隊能夠在二戰後期快速擊垮日本關東軍,主要是因為二戰後期的日本關東軍已經不是諾門罕之戰和張鼓峰事件時期的關東軍了。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關東軍的精銳部隊都被抽調到了太平洋島嶼上作戰,大部分都被美軍殲滅,關東軍剩餘的精銳部隊也在蘇聯軍隊南下之前被抽調回國。

從抗日戰爭爆發,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過三次交手,這三次交手分別是張鼓峰事件、諾門罕之戰以及蘇聯對日宣戰。


雖然這三次交手都以蘇聯獲勝而告終,但是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之戰中,蘇聯軍隊的實際損失人數都要超過日軍。

張鼓峰事件是蘇聯軍隊和日本關東軍第1次大規模交手,在張鼓峰事件中,日本關東兵的參戰人數只有7000多人,蘇聯軍隊的參戰人數達到了23000人左右。


而且蘇聯軍隊擁有237門火炮、285輛坦克以及250家戰鬥機,而日本軍隊只有37門火炮,沒有坦克和空軍參與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蘇聯戰死792人,日本戰死500多人,蘇聯獲得了最終勝利。張鼓峰事件蘇聯在兵力超過了日本三倍,重火力數量超過日本十倍,然而蘇聯軍隊的陣亡人數反而高於日本軍隊。此時的日本關東軍仍然十分強悍,單兵戰鬥力強於蘇聯軍隊。

到了諾門罕之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相比於蘇聯軍隊仍然在戰鬥力上擁有相當大的優勢。蘇聯在諾門坎之戰中投入了10多萬軍隊,500多輛坦克和500多架飛機,而日本的參戰軍隊只有一個25000人的步兵師團。


結果蘇聯軍隊戰死和受傷了25,000人左右,日本軍隊戰死和受傷的人只有17000人,而且蘇聯軍隊還損失了一半的坦克和飛機。從諾門坎之戰的結果來看,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假如沒有人數和裝備優勢,根本無法擊敗日本關東軍。

諾門罕之戰後,蘇聯忙於歐洲戰事無暇顧及日本,日本忙於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的戰事無暇攻擊蘇聯,雙方在6年的時間裡面都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聯對日本宣戰,日本關東軍和蘇聯軍隊進行了第三次交手。蘇聯對日宣戰後,150多萬蘇聯精銳部隊從中蘇邊境南下,一舉擊敗了70多萬日本關東軍。日本關東軍毫無反抗之力,戰死和受傷的人數遠高於蘇聯軍隊。

蘇聯軍隊能夠在二戰後期快速擊垮日本關東軍,主要是因為二戰後期的日本關東軍已經不是諾門罕之戰和張鼓峰事件時期的關東軍了。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關東軍的精銳部隊都被抽調到了太平洋島嶼上作戰,大部分都被美軍殲滅,關東軍剩餘的精銳部隊也在蘇聯軍隊南下之前被抽調回國。

蘇聯發動進攻的時候,大部分關東軍士兵都是在1943年之後招募的新兵,其中還包括20多萬僑民組成的臨時部隊,很多人甚至連基本的步槍都沒有配發。


此時蘇聯軍隊大部分都是參加過蘇德戰爭的老兵,這些老兵的作戰經驗豐富,裝備非常的精良,即使是當年的關東軍精銳,也不可能抵擋住這150多萬精銳的蘇聯軍隊。


從關東軍和蘇聯軍隊的三次交手記錄來看,真正的關東軍精銳的戰鬥力並不亞於蘇聯軍隊,蘇聯能夠在二戰後期快速擊垮關東軍,主要是因為關東軍實力削弱,蘇聯撿了一個大便宜。

军武文斋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裝備體現國力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生產了六萬多輛T34坦克,這個實力日本是遠遠比不起的,就他們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蘇軍任何坦克的對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蘇軍總共動用了5500多輛坦克、2萬多門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飛機,共計150多萬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關東軍幾十萬人,那點坦克飛機根本不夠看。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裝備體現國力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生產了六萬多輛T34坦克,這個實力日本是遠遠比不起的,就他們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蘇軍任何坦克的對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蘇軍總共動用了5500多輛坦克、2萬多門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飛機,共計150多萬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關東軍幾十萬人,那點坦克飛機根本不夠看。

而步兵的裝備,差距同樣明顯,蘇軍那波波沙衝鋒槍就像不要錢一樣,幾乎後期人手一把。而日軍的三八大蓋,射程什麼的夠用,但是你近戰火力壓根就跟不上。而離遠了,蘇軍直接開炮了。這已經不是差距了,是有代差了。諾門罕戰役時,德國人評價說,差距在五十年。而1939-1945,日本陸軍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而蘇聯人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戰術思想上的差距

而戰術思想上,蘇日兩國之間差距更為明顯。日軍,頂多是一戰時期的一個加強版。而蘇軍不同,蘇軍已經將機械化普及,坦克玩的轉,日軍根本不知道坦克怎麼用。蘇軍在玩縱深穿插的時候,日本還在玩塹壕戰,蘇聯已經開始立體化作戰了,日軍玩的是萬歲衝鋒。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裝備體現國力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生產了六萬多輛T34坦克,這個實力日本是遠遠比不起的,就他們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蘇軍任何坦克的對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蘇軍總共動用了5500多輛坦克、2萬多門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飛機,共計150多萬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關東軍幾十萬人,那點坦克飛機根本不夠看。

而步兵的裝備,差距同樣明顯,蘇軍那波波沙衝鋒槍就像不要錢一樣,幾乎後期人手一把。而日軍的三八大蓋,射程什麼的夠用,但是你近戰火力壓根就跟不上。而離遠了,蘇軍直接開炮了。這已經不是差距了,是有代差了。諾門罕戰役時,德國人評價說,差距在五十年。而1939-1945,日本陸軍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而蘇聯人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戰術思想上的差距

而戰術思想上,蘇日兩國之間差距更為明顯。日軍,頂多是一戰時期的一個加強版。而蘇軍不同,蘇軍已經將機械化普及,坦克玩的轉,日軍根本不知道坦克怎麼用。蘇軍在玩縱深穿插的時候,日本還在玩塹壕戰,蘇聯已經開始立體化作戰了,日軍玩的是萬歲衝鋒。

裝備上體現的是國力,而戰術思想決定於裝備的運用。很明顯,日軍拿不出優秀的武器裝備,先進的戰術,不是不懂,而是壓根就不敢想。

兵員素質,一大截差距

1945年的蘇軍,剛剛經歷了整個衛國戰爭,都是老兵油子,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蘇聯對日作戰的兵力都是從歐洲緊急調動過來的,蘇聯動用遠東的鐵路公路運輸軍隊。蘇軍前期戰鬥力不咋地,這是事實,而經歷了幾年的戰爭,能活下來的,沒有一個是弱者。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裝備體現國力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生產了六萬多輛T34坦克,這個實力日本是遠遠比不起的,就他們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蘇軍任何坦克的對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蘇軍總共動用了5500多輛坦克、2萬多門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飛機,共計150多萬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關東軍幾十萬人,那點坦克飛機根本不夠看。

而步兵的裝備,差距同樣明顯,蘇軍那波波沙衝鋒槍就像不要錢一樣,幾乎後期人手一把。而日軍的三八大蓋,射程什麼的夠用,但是你近戰火力壓根就跟不上。而離遠了,蘇軍直接開炮了。這已經不是差距了,是有代差了。諾門罕戰役時,德國人評價說,差距在五十年。而1939-1945,日本陸軍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而蘇聯人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戰術思想上的差距

而戰術思想上,蘇日兩國之間差距更為明顯。日軍,頂多是一戰時期的一個加強版。而蘇軍不同,蘇軍已經將機械化普及,坦克玩的轉,日軍根本不知道坦克怎麼用。蘇軍在玩縱深穿插的時候,日本還在玩塹壕戰,蘇聯已經開始立體化作戰了,日軍玩的是萬歲衝鋒。

裝備上體現的是國力,而戰術思想決定於裝備的運用。很明顯,日軍拿不出優秀的武器裝備,先進的戰術,不是不懂,而是壓根就不敢想。

兵員素質,一大截差距

1945年的蘇軍,剛剛經歷了整個衛國戰爭,都是老兵油子,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蘇聯對日作戰的兵力都是從歐洲緊急調動過來的,蘇聯動用遠東的鐵路公路運輸軍隊。蘇軍前期戰鬥力不咋地,這是事實,而經歷了幾年的戰爭,能活下來的,沒有一個是弱者。

而日軍不同,日軍屬於兵員全消耗沒了,前期經驗豐富的老兵被殺的一個不剩。後期補充進來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關東軍呢,精銳都被調往前線,同樣補充進來一堆炮灰。這些新兵,根本就不是蘇軍老兵油子們的對手。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裝備體現國力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生產了六萬多輛T34坦克,這個實力日本是遠遠比不起的,就他們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蘇軍任何坦克的對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蘇軍總共動用了5500多輛坦克、2萬多門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飛機,共計150多萬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關東軍幾十萬人,那點坦克飛機根本不夠看。

而步兵的裝備,差距同樣明顯,蘇軍那波波沙衝鋒槍就像不要錢一樣,幾乎後期人手一把。而日軍的三八大蓋,射程什麼的夠用,但是你近戰火力壓根就跟不上。而離遠了,蘇軍直接開炮了。這已經不是差距了,是有代差了。諾門罕戰役時,德國人評價說,差距在五十年。而1939-1945,日本陸軍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而蘇聯人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戰術思想上的差距

而戰術思想上,蘇日兩國之間差距更為明顯。日軍,頂多是一戰時期的一個加強版。而蘇軍不同,蘇軍已經將機械化普及,坦克玩的轉,日軍根本不知道坦克怎麼用。蘇軍在玩縱深穿插的時候,日本還在玩塹壕戰,蘇聯已經開始立體化作戰了,日軍玩的是萬歲衝鋒。

裝備上體現的是國力,而戰術思想決定於裝備的運用。很明顯,日軍拿不出優秀的武器裝備,先進的戰術,不是不懂,而是壓根就不敢想。

兵員素質,一大截差距

1945年的蘇軍,剛剛經歷了整個衛國戰爭,都是老兵油子,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蘇聯對日作戰的兵力都是從歐洲緊急調動過來的,蘇聯動用遠東的鐵路公路運輸軍隊。蘇軍前期戰鬥力不咋地,這是事實,而經歷了幾年的戰爭,能活下來的,沒有一個是弱者。

而日軍不同,日軍屬於兵員全消耗沒了,前期經驗豐富的老兵被殺的一個不剩。後期補充進來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關東軍呢,精銳都被調往前線,同樣補充進來一堆炮灰。這些新兵,根本就不是蘇軍老兵油子們的對手。

蘇軍,巔峰狀態,能和美國叫板,而日軍呢,後期連國軍都打不過了。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術,都差距明顯。而且,蘇軍這次行動,就是帶著儘快結束戰鬥,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勝利的目的。斯大林就是要用最快速的方式去爭奪勝利果實,目的就是趕緊把關東軍打垮。

夏目历史君

關東軍是日本軍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陸軍當中,關東軍絕對是實力最強,裝備最好的存在。但尷尬的是,蘇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擊潰了強悍的關東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東軍是日本軍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陸軍當中,關東軍絕對是實力最強,裝備最好的存在。但尷尬的是,蘇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擊潰了強悍的關東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抗關東軍的戰役,簡直可以用碾壓兩個字來形容。雖然蘇軍的綜合實力還算不錯,但不可能碾壓日本最精銳的軍隊。

之所以關東軍如此不堪一擊,是因為蘇軍所面對的並不是關東軍的主力。 日本從戰略角度考慮,很久之前就把關東軍的主力給抽調到太平洋戰場當中,留在中國的那些關東軍,根本稱不上是精銳,很多都是臨時召集的新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他們無論是發揮出來的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識,都要比正統的關東軍差很多。

有時候,士兵素質的差距是難以用數量填補的。這就是為何很多人都強調士兵在精而不在多。 其次,蘇軍並不是和關東軍正面開戰,而是選擇偷襲。當然,從日軍的視角來開蘇軍是偷襲,不過蘇聯並沒有想要隱藏自己行蹤的意思。

關東軍是日本軍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陸軍當中,關東軍絕對是實力最強,裝備最好的存在。但尷尬的是,蘇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擊潰了強悍的關東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抗關東軍的戰役,簡直可以用碾壓兩個字來形容。雖然蘇軍的綜合實力還算不錯,但不可能碾壓日本最精銳的軍隊。

之所以關東軍如此不堪一擊,是因為蘇軍所面對的並不是關東軍的主力。 日本從戰略角度考慮,很久之前就把關東軍的主力給抽調到太平洋戰場當中,留在中國的那些關東軍,根本稱不上是精銳,很多都是臨時召集的新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他們無論是發揮出來的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識,都要比正統的關東軍差很多。

有時候,士兵素質的差距是難以用數量填補的。這就是為何很多人都強調士兵在精而不在多。 其次,蘇軍並不是和關東軍正面開戰,而是選擇偷襲。當然,從日軍的視角來開蘇軍是偷襲,不過蘇聯並沒有想要隱藏自己行蹤的意思。


關東軍猜到未來肯定會和蘇軍爆發戰鬥,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天來的這麼快h所以當時的情況是嚴陣以待的蘇軍對上一臉懵逼的日本軍隊。要是關東軍在沒有做好戰備的情況下還能戰勝蘇軍,那才比較令人驚訝。

此外,關東軍是沒有鬥志的,鬥志對士兵的戰鬥力影響是非常大的,日本的侵略計劃已經全面崩潰,即使他們打退了蘇軍,也改變不了世界的格局還有戰爭的走向。況且他們也不是擊退蘇軍,而是被蘇軍打得節節敗退,這些士兵根本就沒有戰鬥的慾望,他們想要做的只是逃離戰場,尋求生的希望。

那些將領曾經嘗試鼓勵士兵,但因為人心渙散的關係,所以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這或許就是傳說當中的兵敗如山倒。

其實從戰爭開始到結束,蘇軍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和日本關東軍的主力進行戰鬥,蘇軍打敗的不過是零散的軍隊,而關東軍主力駐紮在瀋陽等地,他們準備在這裡和蘇軍展開決戰。

關東軍是日本軍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陸軍當中,關東軍絕對是實力最強,裝備最好的存在。但尷尬的是,蘇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擊潰了強悍的關東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蘇軍對抗關東軍的戰役,簡直可以用碾壓兩個字來形容。雖然蘇軍的綜合實力還算不錯,但不可能碾壓日本最精銳的軍隊。

之所以關東軍如此不堪一擊,是因為蘇軍所面對的並不是關東軍的主力。 日本從戰略角度考慮,很久之前就把關東軍的主力給抽調到太平洋戰場當中,留在中國的那些關東軍,根本稱不上是精銳,很多都是臨時召集的新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他們無論是發揮出來的戰鬥力還是戰鬥意識,都要比正統的關東軍差很多。

有時候,士兵素質的差距是難以用數量填補的。這就是為何很多人都強調士兵在精而不在多。 其次,蘇軍並不是和關東軍正面開戰,而是選擇偷襲。當然,從日軍的視角來開蘇軍是偷襲,不過蘇聯並沒有想要隱藏自己行蹤的意思。


關東軍猜到未來肯定會和蘇軍爆發戰鬥,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天來的這麼快h所以當時的情況是嚴陣以待的蘇軍對上一臉懵逼的日本軍隊。要是關東軍在沒有做好戰備的情況下還能戰勝蘇軍,那才比較令人驚訝。

此外,關東軍是沒有鬥志的,鬥志對士兵的戰鬥力影響是非常大的,日本的侵略計劃已經全面崩潰,即使他們打退了蘇軍,也改變不了世界的格局還有戰爭的走向。況且他們也不是擊退蘇軍,而是被蘇軍打得節節敗退,這些士兵根本就沒有戰鬥的慾望,他們想要做的只是逃離戰場,尋求生的希望。

那些將領曾經嘗試鼓勵士兵,但因為人心渙散的關係,所以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這或許就是傳說當中的兵敗如山倒。

其實從戰爭開始到結束,蘇軍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和日本關東軍的主力進行戰鬥,蘇軍打敗的不過是零散的軍隊,而關東軍主力駐紮在瀋陽等地,他們準備在這裡和蘇軍展開決戰。

可尷尬的是,日本直接宣佈投降,關東軍自然沒有再負隅頑抗,而是選擇屈服。如果日本稍微晚點宣佈投降,那麼關東軍和蘇軍絕對會爆發一場激烈的戰鬥,可能最後勝利的還會是蘇軍。但他們肯定是慘勝,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蘇軍本身的實力就非常強大。

很多人好奇的點不是蘇軍能戰勝關東軍,而是他們為何能在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裡戰勝關東軍,之所以外界會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蘇軍無論是在兵力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是要碾壓關東軍的。

在現代戰爭當中,先進的武器裝備帶來的戰鬥力加持是巨大的,蘇軍的飛機是關東軍的四倍,而火炮更是達到了誇張的六倍。蘇軍通過遠距離打擊,就能瓦解關東軍的防禦。

手机用户54723033985

我們先來看時間點!1945年8月6日,美國對日本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彈,蘇聯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9日進攻關東軍!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蘇聯為什麼這個時間點對日宣戰?說白了,就是為了搶奪勝利果實,覬覦東三省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可笑的是很多國人對蘇聯進攻東三省的行為居然感恩戴德!蘇聯軍隊面對的是已經失去鬥志即將投降的日軍,他為什麼在中國抗日最艱難的時刻不宣戰?這其實要從滿清時期的日俄戰爭說起!

日俄為了爭奪中國的東三省,大打出手,最後以日本勝利結束,俄國人撤出東三省,日本派軍隊駐守,以維護日本在東北的經濟利益,這支軍隊就是關東軍!俄國後來革命成功成立了蘇聯,為了一心對付德國,跟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知道吧,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是在撕毀條約的前提下,搶奪勝利果實的卑鄙行為!他如果不進入東北,日本一樣會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投降,東三省一樣是中國的領土!

後來,反而是中國政府一再要求蘇聯撤出,美國施壓,蘇聯軍隊才在搶掠一空,搬走工業機械設備,很不情願的撤出了東三省....當然,走之前還使了手段,那都是後話....

所以,蘇聯進攻關東軍,不過是一次投機取巧卑鄙無恥的投機行為!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中國人沒必要再自作多情的感恩戴德歌功頌德了!

荐商12345678

蘇軍挾戰勝希特賴德國法西斯強大軍隊的威風,其勢已無人可擋,美國,英國都被蘇聯的氣勢所折服,才有一讓,二讓蘇聯的忍讓;蘇軍華西列夫斯元帥揮裝甲大軍從歐洲西部德國調往中蘇、中蒙、蘇朝邊境,一百五十萬大軍,鋼鐵洪流,蘇軍的先頭部隊由東北民主聯軍退往蘇軍的殘部作嚮導,之前已將曰本關東軍的邊境要塞,堡壘,屯兵位置,油庫,機場,炮兵陣地等所有軍事情報報往蘇聯,蘇軍穿插部隊進展神速,直搗關東軍司令部奉天;日軍構築多年的邊境要塞群,堡壘對於阻擋蘇軍鋼鐵洪流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只是短時間的阻滯,其時的關東軍戰力已大打折扣,主力師團早已抽調太平洋戰場與美軍血戰,很多師團就是留守部隊,屬於二線軍隊,多個要塞的巨型遠程大炮已調給塞班,硫磺島;蘇聯與曰本政府簽訂了《蘇曰互不侵犯條約》,條約中承認了曰本對中國東北三省的佔領,承認了滿州國,對曰本政府有相當的斯騙性,美軍向日本廣島,長崎扔下原子彈,讓天皇裕仁感覺曰本毀滅即將到來,發出詔書:曰本投降!關東軍原本還想作垂死扎掙,反抗一下,可惜蘇軍戰力大強,天皇降書,關東軍司令只得向蘇軍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國民黨政府軍統情報局派出的大批特工潛伏東北三省,冒生命危險將曰軍兵力布曙,機場,指揮部,彈藥庫,鐵路,公路,兵工廠等軍事情報收集成冊在重慶軍事委員委,被紅色特工閻寶航通過合法身份拍照發往蘇聯,時於蘇軍攻佔東北三省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俄羅斯近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多次向閻寶航後人頒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