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莫言?

怎樣評價莫言?
10 個回答
大悔忆智冰
2017-10-03

怎樣評價莫言?

從莫言到周星馳到郭敬明

文/大悔

從文革結束後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中國打開國門所看見的是現代派文學眼花繚亂的精彩,從象徵詩歌到意識流小說到拉美文學爆炸魔幻現實主義寫作,都被青年甚至老年作家拿來。於是有了朦朧詩、青年作家們的小說和老年王蒙的中國式意識流,總之是中國內地文學與蘇聯化的批判現實主義乃至傳統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作了最後的告別。現代派成為追求與時尚。其中心領神會並將現代派手法本土化的作家是莫言,莫言以他厚實的生活積累和天才的悟性,成就了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而非簡單地用魔幻來寫中國,於是獲諾獎。朦朧詩和莫言是現代主義在中國的最大成就。

現代派是寓言性的,誇張、變形、象徵是它的常規手法,用這些手法來表現——已經不是再現了——社會和生活的本質。卡夫卡的人被成為甲殼蟲,馬爾克斯的社會混亂落後,不僅是作家,連普通讀者也耳熟能詳。

在現代主義筆下,生活是沉重並應該深思的。

到後現代,中國人似乎對它並無瞭解,更不感興趣。

倒是香港演員周星馳成為中國後現代藝術的開山,在他眼裡,世界是無厘頭的。他嘲笑、解構那些被奉若神聖的價值,還原人的真實。他那空洞恐怖的“哈哈哈哈”的刺耳怪笑讓人毛骨悚然,讓人感到四大皆空。

是的,世界在不斷地被文學藝術看穿,從魯迅的一切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到他那偉大先驅的後現代小說集《故事新編》。魯迅晚年,搞笑一切,他總是極致。

周星馳惡搞、壞笑,美女長著鬍鬚,輕功就是往上跳一下,對白有意不合文法,似乎快樂非常,年輕的觀眾們得以隨之享受解構價值的快樂——但許多人不知道這被開了天眼的人大笑後面的的沉重:人類是愚蠢的,一些莊嚴是可笑的。不是嗎?在《美人魚》裡,人類用強大的科學技術將環境搞得奄奄一息從而將會殺死自己!

到郭敬明,人生百味,他只取快樂,於是叫做“小時代”。

於是有了郭敬明們自娛自樂的題目: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6.10.5晨

曾园
2017-10-03

籠統談莫言小說藝術的文章很多。我單談一篇吧。《冰雪美人》: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3354089/?type=like

假設讀者都至少接觸過一次真正的藝術(比如美劇、國際獲獎電影),美學上的貧苦戶還有怪癖(導演人格有問題我不看,編輯對老婆不好我不看他的電影,演員罵過我的偶像我不看),就不要看下去了。

怎樣評價莫言?

在《冰雪美人》中,有個少年愛上了女同學孟喜喜,順便說一下,這種小說極難寫。落後小鎮上的男孩子的心理很難吸引讀者: 

退了學的孟喜喜與母親合力把孟魚頭經營得轟轟烈烈,我經常看到她身穿紅色旗袍,站在店門口招徠顧客的樣子。每當我看到她明媚的笑臉,心中就陣陣刺痛,彷彿被尖銳的東西紮了。她離開學校以後,年級主任在神聖的課堂上,用與她的身份完全不相符的下流語言,誣衊孟喜喜,說她幹上了“那一行”。看到她穿著開衩到了大腿的旗袍,化著濃妝,站在店門前,對著客人賣弄風情的樣子,我就想起了年級主任的髒話。

男孩子的心理刻畫極端準確,有詩意,他的痛苦我們能感覺到。文字包含了莫言對幾種語言的熟練領悟。這裡面有中學生的多重語言(男生之間的“流氓”語言,內心的純情獨白)、年級主任聲色俱厲的“訓導語言”、小鎮居民評論市場經濟的語言和背後議論人的嘀嘀咕咕。

怎樣評價莫言?

多聲部的農村話語被生活在北京的作家莫言編織到一個少年痛苦的內心和沉默的意識流裡。這些聲音以及各種聲音包含的價值觀,普通讀者都能心領神會。

在一種“痛不欲生”的感覺以後不久,少年的心情發生了變化,想起往事“我只是感到一種淡淡的憂傷”。但是這種減弱的感情一點兒也不缺少複雜性。

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見孟喜喜,也很長時間沒有想起她了。我確鑿地認為她已經幹上那行了,儘管她幹上了那行也不能說她下賤……

少年“很長時間沒有想起她了”,而且“確鑿地認為她已經幹上那行了”(為什麼這樣認為?這種無端的心理邏輯勾勒出了少年心中那道被深深犁過的痕跡),在小鎮少年混亂的思想中,這兩件事情可以互為因果、自圓其說。但是接下來的話又推翻了以上整個結構:“儘管她幹上了那行也不能說她下賤。”讀者讀到這裡,已經不敢再相信前面說法的真實性了。感情的眾多層次在這裡得到了充分體現。在表面上,少年已經平靜了,就像小鎮上那些各色人等一樣……

孟喜喜到這個診所裡來,究竟得了什麼急病,為什麼最後突然去世,莫言不交代。讀者可以在小說中前後查找:孟喜喜先是“臉色慘白,額頭上佈滿汗珠”。但由於幾個急性病人的干擾,孟喜喜的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孟喜喜的嘴角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但終究什麼也沒說”。當“我”“倒了半碗開水,端到孟喜喜面前”。“她搖搖頭,痛苦的臉上擠出一個扭曲的微笑,低聲說:‘謝謝。’”在這一段裡,少年的奔騰不息的心理活動停止了,一切描述就像是一臺多疑的攝像機在慢慢移動,語言的特點是細緻、小心翼翼。

當醫生做完了一個手術後,“換完了衣服洗完手坐在椅子上吸足了煙喝飽了水要為孟喜喜看病的時候,一個莽漢像沒頭蒼蠅一樣破門而入。他雙手捂著臉,鮮血從指縫裡流出來”。這時,“她的臉上已經沒有了汗水,臉色白裡透出黃,嘴脣白裡泛著青,連她那雙清澈透明的眼睛,也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霧”。照“我”看來,“……她現在是這樣地噤若寒蟬,是這樣地無聲地、淒涼地微笑,是這樣地輕輕地搖頭。”作者的語言像是對描寫對象如痴如醉地傾訴。小鎮美女動人心魄的美、她寬容又禮貌、不知名的致命疾病、愛情的宣敘調,難以置信的充滿了詩意。誰能將小鎮故事寫的可信而有詩意?

“門外的大雪不知什麼時候停止了,風力也減弱了許多。一縷陽光從厚重的灰雲中射出來,使積雪反射出刺目的白光,我們的房間頓時一片明亮。我對她說:‘雪停了,太陽出來了。’”
“她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更沒有用聲音來回應我的話。我突然發現,彷彿就在適才的一瞬間裡,她的臉變得像冰一樣透明瞭。她的上眼皮也低垂下來,長長的睫毛幾乎觸到了眼下的皮膚上。”

最後再看一眼:“她似乎發出一聲悠長的嘆息,腦袋便突然地歪向一邊。”

孟喜喜之死奇怪地以一種歌唱的調子來講述,特別是其中對大雪的描述,通常應該作為凱旋或愛情得救的象徵,然而在這裡卻成了死亡的背景,語言似乎也染上了痴迷而緊張的臨終徵候。

這裡沒有對惡劣環境的控訴,也沒有農村打工題材的新寫法,小說在這裡要卸下一切評論家加在它身上的擔子:表現農民疾苦,呼籲社會正義,號召大家關心留守兒童……小說要執著地寫這個沒有多大意義的故事。它寫的是珍貴的心靈,恰好出現在一個小鎮上,這顆心經歷了這一生中最精彩的時刻。孟喜喜去世了,男孩子可能離開小鎮去打工。

怎樣評價莫言?

但這個瞬間留下來了,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用最好的技巧寫下來了,成了值得反覆去讀的藝術品。

雅客A
2017-10-03

莫言未獲諾獎前,還是不怎麼出名的。雖然有小說改編成了《紅高粱》的電影,但出名的是導演張藝謀和演員鞏莉,莫言依然藏於幕後。不經意間,莫言的作品被瑞典皇家文學院的人相中,並獲得了世界最高榮譽的獎項——諾貝爾文學獎。一夜之間,莫言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同時也引來了許多人的詬病。說莫言以醜化自己的同胞而媚合外國人的口味而獲獎的,莫言的獲獎實質上是中國文學的一種恥辱,是對中國文學的嘲弄和諷刺。但我認為這是不公允的,儘管莫言在他的作品裡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醜陋,可是現實中他發掘中國某些地方人性之原始卻也深邃和獨到,值得人們思考和警醒。這裡,不宜過多評述。總之,莫言獲獎難以一錘定音,既是必然亦或偶然,有待後人評價。

郭雄333
2017-10-03

莫言是個著名的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件大事,但未必是件喜事。20多年前就讀過莫言的《豐.肥.》,看不下去。獲獎後又重看了一遍,感覺依然。讀者不妨看一下莫言領獎時主辦方的頒獎詞,便能領悟到獲獎的理由及標準。據說莫言獲諾獎後,高密縣要打造一個宣傳莫言獲獎的紅高粱旅遊景點,刻上頒獎詞以作廣告,但當縣領導看過該頒獎詞後便打住了,按說這頒獎詞該引起很大的宣傳效應的,如此低調,其中自有難言之隱。

海哥86458514
2017-10-02

有西方國家控制的諾貝爾獎,獎頒發給誰?是由它的意識形態所決定的,是有極強的目的性的,莫言的作品《紅高粱》,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搬上了銀幕,也在西方電影節獲獎了。所以,對莫言作品的迎合性在哪裡?西方國家喜歡的東西,中國人,可能也並不喜歡。

老顽童35075543
2017-10-03

莫言先生是我國(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填寫中國諾貝爾獎空白,意義重大。以前我們每年看到《諾貝爾獎》都是外國人再拿。雖然有中國人(臺灣)拿到獎,但是不真實。這是莫言先生的貢獻!


怎樣評價莫言?
周志宏glee
2017-10-03

莫言獲獎,說明他寫的小說有藝術性。並且他寫的東西符合西方“主流價值”的標準和胃口。

無論是過去之中國還是當今之中國,文學造詣高於莫言者眾矣!為何不能得此獎?

看看寫的東西就知道了。

我尊敬莫言,但不苟同。

有人把諾貝爾獎當成最高榮譽,我尊重他們的觀點,然而我是並不以為然的,看看它給華人發給那幾個獎,除屠呦呦外,有幾個不是以給中華民族添堵為目的的?

烟台蝎子
2017-10-03

有贊莫言,有不讚的。我覺得莫言的文學功底紮實。敢於面對一些事實。是個接地氣的作家。他的藝術手法有些像老舍。老舍有篇小說《貓城記》就寫得十分藝術。


怎樣評價莫言?

老狗是途
2017-10-03

諾貝爾獎文學獎,不同於其它醫學生物物理的評價標的水平,硬指標高淮精,而文學獎評判標準就不一樣了,它會根據評判者的口味以及人文價值,對社會導向力,社會性質,價值取象而左右擇取含金量,西方文化導向於中華文化導向有極大的差異性,對人的價值觀念取捨上有很大的不同,人文審美上持有不同觀念,因此,西方人操做的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文學評判不一定是中國標準,中國人首肯贊同的,引發中國人的貶嘲也在情理之中,外國吹捧喜歡的並不一定中國人就喜歡,所以批評莫言作品的人不在少數,中國大眾,特別是普通的讀者群體不認可,這個獎必然失去意義,倒會刺激大部人的憤慨,越壓反做用力越大,讓人更加反感,明明是宣楊假醜惡,從反面揭示醜陋人性的作品,沒有積極正能量的取象,讓人接受讚許,這不是按頭強喝水嗎,強迫人意嗎?一個醜人,醜文,醜書,決不能因一個西方世界諾貝爾獎讓大多數中國人接受而違心喜歡,那可能嗎?中國歷史上和現代文學史上的偉大作家並沒有受諾貝爾獎,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都受中國人喜愛和尊敬,四大名著和近代文學作品都受國外人喜愛,並不是以得沒得諾獎來決定的,真正偉大的文學作品和作家在人們心中自有份量,人民大眾給的獎才是含金量最高的獎,人民不認可的獎,狗屁都不是!

透视线
2017-10-03

怎樣評價莫言?怎麼沒人問怎樣評價屠呦呦?

社會學科沒有終極真理,確實不需要膜拜任何人。社會學科包括自然學科和宗教神學以外的一切學問。社會學科容易時過境遷,一百年前還裹小腳三從四德,今天男女平等,奧運成績比男子強。四十年前階級鬥爭是綱,綱舉目張;實際上停止這一切,最好。曾幾何時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如火如荼,便斷碣殘碑卷不及暮雨朝雲。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不代表他的文字中國最佳,但反映了他的文字還是得到比較廣泛的認同。以諾貝爾獎舉世口碑,莫言是偉大的作家。他獲獎是中國文化的驕傲。

吃不到的葡萄,未必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