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10 個回答
君山话史
2018-09-04

原因很簡單,冒頓根本就不可能殲滅劉邦。

關於白登山之戰,大家最熟悉的說法是:劉邦的三十二萬大軍遭到冒頓四十萬匈奴大軍的包圍,被圍困於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陳平出了一奇計,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匈奴稱單于妻妾為閼氏),最後單于放了劉邦一條生路。

以上的說法,有不確實之處,我試分析如下: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第一,劉邦被圍的軍隊,並非三十二萬。

自冒頓單于大舉南下用兵,韓王信獻馬邑城投降匈奴。匈奴騎兵越過句注山,圍攻太原,進逼晉陽。叛降的韓王信更是甘作急先鋒,從晉陽南下,直達銅鞮。

劉邦御駕親征,統率三十二萬大軍出征,直撲銅鞮,韓王信大敗,一路向北狂奔。冒頓單于派左、右賢王率領一萬騎兵緊急馳援,雙方戰於晉陽,匈奴大敗,灌嬰陣斬一名匈奴將領。這時,天降大雪,氣溫驟降,漢軍凍傷人數達二三成之多。當時劉邦得悉冒頓單于駐軍於代谷,且兵力單薄,便“悉兵三十二萬北逐之”。後世史家根據這一記載,認為劉邦所有兵力都被圍困在白登山,這是嚴重錯誤。

由於冒頓單于故意以老弱殘兵示弱,劉邦嚴重誤判,認為代谷的匈奴軍隊不堪一擊,因此,他讓周勃率領漢軍主力繼續追擊韓王信以及匈奴被擊潰的援軍,自己只帶一部分軍隊抵達白登山。

《資治通鑑》明確寫道:“帝先至平城,兵未盡到。”這個寫得很明白了,當時劉邦的三十二萬大軍,並未到齊。那麼其他漢軍哪裡去了呢?

來看看《漢書》“周勃傳”記:“(周勃)後擊韓信軍於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在晉陽之戰後,周勃率領主力部隊追擊韓王信至硰石,又攻破樓煩三城。

何以見得周勃的部隊是主力部隊呢?再來看看《資治通鑑》這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高帝逃離白登後)至平城,漢大軍亦到,胡騎遂解去。”這是劉邦解圍後,注意“漢大軍亦到”這幾個字,說明劉邦被圍困的部隊,並非主力部隊,周勃的才是主力,是大軍。

因此,劉邦被圍困在白登山,遠沒有三十二萬人之多,也許是幾萬,也許是十幾萬。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第二,陳平的奇計並不奇

史家的第二個錯誤,把白登解圍歸功於陳平的奇計。

所謂陳平奇計,就是陳平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閼氏就向冒頓單于吹枕邊風,冒頓單于被女人一磨,心一軟,就把劉邦給放了。

這簡直是開天大的玩笑。

冒頓單于這個人,是歷史上罕見的梟雄,以鐵石心腸而令人膽戰心寒。當年為了訓練一支絕對效忠自己的部隊,他發明以鳴嘀為號令。為了檢驗士兵的忠心,他以鳴嘀射愛妾,鳴嘀所至,士兵們毫不遲疑地萬箭齊發,把愛妾射成刺蝟。後來,為了示弱於敵,當強鄰東胡前來索取冒頓的寵妾時,冒頓二話沒說,把寵妾拱手相送。

在冒頓眼中,女人只是工具罷了,他何嘗有過憐香惜玉?他是愛江山甚於美人,從來不是可以被女人所左右的人。

說冒頓單于因為聽了女人的枕邊風而放走劉邦,這是天大的歷史笑話。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第三,冒頓放走劉邦,是因為沒法消滅劉邦。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且來細細分析一下。

A、劉邦雖然被困七天七夜,軍隊並未遭大損失。

我看了史料,沒有漢軍傷亡的記錄,我認為損失微乎其微。為什麼呢?因為白登山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是戰國時代趙國遺留下來的一段長城,原本就是為了對付擅長以騎兵發起進攻的遊牧部落騎兵,在此堅固城牆之下,匈奴的騎兵的機動優勢喪失了。

另外,對比當時漢匈雙方的武器裝備,漢軍要遠遠佔優。

漢軍最可怕的武器是勁弩,其性能遠遠優於匈奴人的弓箭,射程遠,威力大。匈奴人的甲冑多是採用獸皮,簡單粗製,防禦效果不理想,而漢軍的甲冑繼承了戰國時代的精良工藝,在抗刺穿性能上,要遠遠強於匈奴。匈奴的盾牌大多采用木製,面對漢軍的強弩,這種落後的防禦武器並無太大的防禦效果。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B、冒頓單于懷疑韓王信的餘部,與漢軍有勾結。

韓王信叛降匈奴後,部隊被漢軍打殘了,他的部將王黃便擁趙利為趙王。王黃、趙利與冒頓單于約定,會師於平城,共同圍殲劉邦。然而,到了約定的日期後,王黃與趙利的軍隊並未出現。《資治通鑑》說:“(冒頓單于)疑其與漢有謀,乃解圍之一角。”冒頓單于懷疑這兩個傢伙反覆無常,擔心對自己不利,便主動撤圍一角。

不過,這個理由還是很不充分。王黃/趙利就是殘兵敗將,就算兩人與漢軍勾結,似乎也不對冒頓構成多大的威脅。

那麼,冒頓撤圍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呢?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C、漢軍主力趕到平城,是冒頓撤圍的最大原因。

再回到《漢書》“周勃傳”:“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周勃統率的大軍在打敗韓王信後,又追擊八十里。回師時主動進攻樓煩,攻下三城。這裡就要看仔細點,好好分析一下。周勃追了韓王信後,又主動打樓煩,為什麼呢?顯然直到這個時候,他還沒有接到劉邦的命令。

從《資治通鑑》的“帝先至平城,兵未盡到”的記錄可以看出,劉邦到了平城後,是要等待周勃部隊前來會師,顯然是派人去通知了,但周勃跑得太遠,等他統領大軍抵達平城時,劉邦已經被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了。這裡又要特別注意一句話:“因擊胡騎平城下”,周勃大軍開到平城,已經同胡騎,也就是匈奴騎兵交鋒了。

直到這個時候,漢軍的三十二萬大軍才集齊了。

好,再來分析冒頓為什麼要撤圍。

首先,雙方兵力是勢均力敵。冒頓有四十萬大軍,漢軍有三十二萬,匈奴兵力略多。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一個事實,四十萬是匈奴的舉國之兵,已經沒有後備部隊了。而漢軍仍然可以增派大量的後備部隊投入戰場。

其次,自從劉邦御駕親征後,漢軍與匈奴騎兵幾度交鋒,均大敗敵軍。《資治通鑑》記:“漢兵擊之,匈奴輒敗走。”“復屯聚,漢兵乘勝追之。”從前幾次交鋒看,匈奴均落敗。因此,四十萬匈奴兵對陣三十二萬漢軍,並不佔優勢。

可以說,在周勃大軍趕到平城時,冒頓單于消滅劉邦的機會已經沒有了。

匈奴已經是動用傾國之兵,一旦被強大的漢軍反包圍,匈奴不僅將賭上軍隊的命運,還要賭上民族與國家的命運。這種嚴重的後果,冒頓即便是戰爭賭徒,也不敢輕易以整個民族的命運來進行一場曠世豪賭。

历史风暴
2018-09-11

白登之圍時,匈奴人的處境要遠比劉邦危險,如果雙方再這麼耗下去,匈奴這個民族很有可能在那一年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這不是危言聳聽,且聽我說:

首先,匈奴人拿不下白登

匈奴作為典型的草原民族,雖然騎兵厲害,但缺少攻城武器。別看劉邦當時只是率領前鋒與匈奴決戰,但畢竟他是皇帝,手底下至少也得帶個十萬八萬的人,否則也不敢輕敵冒進!

小小的白登城有這麼多軍隊防守,匈奴人又不擅長攻城,所以他們只能將白登圍住。也就是說,當時劉邦和冒頓兩人處於相持階段。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其次,漢軍主力馬上就來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的很清楚,就在冒頓大軍圍困白登的時候,漢軍主力已經逐漸接近。漢匈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變化,如果冒頓不見好就收,那麼將會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大概率會被漢軍打敗,灰溜溜的跑回草原!


但是,以上兩個條件只能說明冒頓實力不濟無法殲滅白登守軍,最大的威脅其實不是來自漢軍,而是草原的雪災和那一年的寒冬!

草原地區一到冬天極為寒冷,氣溫常常低於零下40度。在這樣的氣溫下,如果再爆發風雪天氣,經常會造成牲畜和人口的大量死亡,甚至會造成一些弱小的遊牧部落的滅族。歷史上,草原民族人畜凍死大半的事件並不少見。

而在公元前200年,也就是白登之圍這一年氣候尤其寒冷。不要說北方草原就連白登一帶都比往常氣溫低得多,以至於很多漢軍的手指都凍掉了。

可想而知,草原上氣候就更惡劣了。而冒頓帶來的40萬草原騎兵說明,他的老家只剩下了老弱婦孺,如果冒頓不盡快回草原備災,那麼留守的婦女兒童很難度過冬季。所以,冒頓不能戀戰。

最重要的是,他需要將搶來的糧食趕緊運回去!

眾所周知,古代遊牧民族喜歡在秋季南下劫掠,這個時候正是牧草枯黃的季節,牲畜逐漸瘦弱,難以滋養牧民。遊牧民族急需南方的糧食,而這個時候正是南方農耕區收穫季節。所以,遊牧民族在秋季大舉南下再好不過了。冒頓已經完成了搶劫計劃,正是由於劉邦率軍北上抵禦,遲滯了冒頓回軍時間。(我估計當時冒頓想會一會漢朝皇帝,畢竟兩人都是當時的一代雄主)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說實話,如果冒頓不趕緊回去,大雪封山他就回不去了。假如冒頓戀戰錯過會草原的機會,可想而知,在漢軍援軍解白登之圍後,劉邦肯定不會放過冒頓及匈奴士兵,那麼冒頓的軍隊在公元前200年這個冬天將會被漢軍圍殲在中原。

而草原的留守人員由於得不到接濟,再加上又遇到了罕見的寒冬,估計也得團滅!

所以啊,冒頓要不見好就收,匈奴人在公元前200年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8-09-03

一步一步來說。

先說起因:

韓王信(不是韓信)的封地在馬邑(今山西朔州),地處邊疆,緊靠匈奴,匈奴又經常襲擾漢邊疆,韓王信與匈奴作戰敗多勝小,公元前201年秋,冒頓單于率10萬騎兵包圍馬邑,韓王信無法抵擋,於是多次派使者和匈奴議和,而劉邦懷疑韓王信私通匈奴,寫書信責備,韓王信害怕被殺,就真的私通匈奴,隨後與匈奴一起南下,進入雁門關,佔據太原郡。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再說戰爭過程:

劉邦得知情況後,親率32萬漢軍征討韓王信與匈奴聯軍,漢軍進入太原郡後,擊敗韓王信與匈奴聯軍,韓王信逃往匈奴,漢軍乘勝追擊,又在晉陽和樓煩分別擊敗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

由於漢軍節節勝利,讓劉邦及漢軍將領產生輕敵思想,而冒頓單于為引誘漢軍,把精銳騎兵全部隱藏起來,把老弱兵外露給漢軍看,導致劉邦為追擊匈奴,不等大部隊步兵到齊,便率騎兵及戰車冒進,追擊匈奴至白登山,馬上被匈奴隱藏的主力40萬精銳騎兵包圍,劉邦發現被包圍,數次突圍都出不去。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突圍之計:

據傳陳平在白登山上居高臨下看到冒頓單于與妻子閼氏形影不離,連打仗也如此,陳平覺得閼氏可能對冒頓有影響力,於是陳平向劉邦建議可從闞氏入手,劉邦採用陳平之計,用大量金銀財寶行賄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說漢軍大量增援部隊馬上要到,還說漢地美女很多,如果冒頓拿下漢地會有很多美女,對閼氏不利,閼氏就勸冒頓放劉邦一條生路,結果冒頓同意了。

匈奴人為什麼不殺劉邦反而放一條生路?

這是冒頓單于決定的,從冒頓角度看,至少有5個原因: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1、匈奴人打仗是為了搶劫財物和人口,不是為了殺漢朝皇帝及軍隊,更不是為了佔領漢地,匈奴是遊牧民族,不佔漢地。

2、與匈奴約定好的韓王信的軍隊沒來,讓冒頓懷疑與漢軍勾結,怕招襲擊。

3、漢軍的增援大部軍源源不斷的開來,匈奴壓力大增。

4、匈奴只是包圍了劉邦在白登山,並沒有擊敗劉邦,匈奴如果強攻,短期內也拿不下漢軍,而且漢軍居高臨下,又有大量強駑,匈奴騎兵不敢靠近。

5、匈奴人自已的信仰中認為單于是受神靈保護的,也認為漢朝皇帝也是受神靈保護,匈奴人不殺劉邦怕得罪神靈,所以乾脆放走劉邦,以索財物。

喧嚣平原
2018-10-07

“白登山之圍”是指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的事件。對於年輕的冒頓單于來說,將劉邦殲滅於白登山,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威望,更主要的是可以一雪前恥(頭曼單于被趙牧吊打,秦軍“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以抱怨”)。之所以不但沒有殲滅而且還主動將包圍圈撤出一面讓劉邦逃跑,主要還是因為下面幾個原因:

首先,匈奴人不擅長攻城戰。劉邦被圍於白登山後,立即修築了防禦工事,並準備好滾木礌石。匈奴都是騎兵,一向山上衝鋒,漢軍只需向山下扔滾木礌石、射箭就將匈奴兵打得人仰馬翻、死傷累累。冒頓又下令匈奴騎兵下馬,拿著彎刀向山上衝鋒,可他們連工程器材都沒有,結果可想而知。最後,冒頓只能將白登山圍而不攻,等待漢軍斷糧。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其次,在劉邦被圍白登山的時候,援軍正在火速救援的路上。說是援軍,也不完成正確。因為,此次劉邦帶了30多萬的軍隊來跟冒頓決一死戰。因輕敵,只帶了騎兵來到平成。要知道,當時的漢朝還沒有重視發展騎兵部隊,30萬大軍當中騎兵只佔很少的一部分,主要用於偵查和機動行動。我猜想了一下,大概也就三四萬。而冒頓的40萬兵力全在白登山下,而且是傾全國之力。如果等劉邦的主力部隊達到,戰事未必有利於冒頓。因此,留給冒頓的時間並不多。

再者,即便能把劉邦殺掉,卻無法有效地打擊漢朝的軍事力量,匈奴人即便佔領了漢朝的土地也無法進行統治。長城南側的土地都是農耕地,根本不適合放牧。因此,匈奴人實行的是掠奪和侵擾政策。殺掉劉邦也只是給自己出出氣,並沒有太實際的意義。

第四,冒頓對於大月氏的擔心。之前大月氏雖然被冒頓擊敗並被迫西遷,但如果冒頓與漢軍打成膠著戰,難保大月氏不會趁火打劫。這也是冒頓最擔心的,大月氏不僅實力強大,而且和匈奴是死敵。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第五,之前冒頓與韓王信(正是因為韓王信的投降,冒頓才能從馬邑越過萬里長城南下進攻太原郡)的部屬王黃、趙利約好共擊漢軍,可到此時也不見他們的蹤影。不免讓冒頓心生疑慮。

如果以上五點是客觀因素的話,那麼人為因素就是闕氏的耳邊風和陳平的忽悠。當然,也許冒頓早就心生退意,只是礙於單于的臉面不能表露,尤其是陳平的遊說恰恰給了冒頓一個臺階下。

“白登山之圍”後,劉邦終於意識到憑藉目前的實力根本無法戰勝匈奴,便聽取了劉敬的建議採取和親和修生養息的政策。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赵志军001
2018-09-04

匈奴這個馬背上的民族,自打春秋戰國時期,就活躍在北方一帶,不時的騷擾中原,搶奪糧食,掠奪人口,給中原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利用長城把匈奴擋在了長城以北,才使得中原得以消停。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秦末漢初,由於政權更迭,長城上的守兵被遣散,藉此機會,匈奴不時的向中原地帶大舉進犯,由於這個民族沒有沒有文字,也不知道啊,什麼叫禮讓,更不講什麼仁義道德,把中原人抓去為奴。

此時匈奴的軍隊已達到40萬。

公元前201年,匈奴的單于冒頓率大軍圍攻馬邑,這個馬邑就是現在的山西朔縣, 守將韓王信投降匈奴,匈奴大軍一直深入到晉陽,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一帶,嚴重威脅著首都洛陽(那個時候首都暫定在洛陽)。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公元前202年,此時的劉邦剛剛建立政權不久,國家還很空虛,面對匈奴的騷擾,不得已親率30萬大軍去征討匈奴,去長城以北征討匈奴,談何容。

劉邦率領的漢朝軍隊,雖然經過了長時間的戰爭鍛鍊,有很強的戰鬥力,和優於匈奴的武器,但缺少騎兵,而匈奴基本上全是騎兵部隊,戰爭進去的非常殘酷,劉邦的軍隊已經被分割成了很多塊,不能及時的協調指揮,使劉邦率領著2萬多御林軍脫離了大部隊,被匈奴軍隊圍困在平城東南的白登山上。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劉邦親自指揮部隊作戰,幾次突圍都未成功,那時候的信息傳遞基本上是靠跑馬送信,派出去的人,根本找不到其他部隊,七天七夜過去了,帶來的糧食早就吃沒了,連劉邦都餓了三天肚子,再這樣下去,恐怕就得坐以待斃了。

這劉邦自從起兵以來,不管和誰打仗,總遇到危險,從項羽的鴻門宴,到戰場上的作戰失敗,都險些成為戰俘,他這個人就是命大,每次遇難都能遇到貴人。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這不貴人來了,謀士陳平獻上的一計,那就是枕邊風計。

這劉邦拿出了隨軍帶來的金銀細軟,甚至把自己皇冠上的珠子也摘了下來, 讓陳平送給了大單于冒頓的老婆閼氏,這闕氏見財眼開,於是編了大量的理由勸她的老公,撤兵吧,放劉邦一馬。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當劉邦看到每奴的大軍有了一個縫隙,立即催馬衝了出去,生怕單于冒頓反悔,緊接著,其他大將連同兵士一起衝了出來,只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一口氣逃出了一百里地。

這次劉邦改變了戰略,把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侄女兒,冒充是自己的親女兒,嫁給了單于冒頓做了媳婦。 這個侄女受劉邦的恩賜,感恩不盡,盡職盡責,在冒頓的枕頭邊說了大量的好話,那單于冒頓,便收兵不再戰,至此雙邊開始經貿往來,直至漢武年代。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檐雨阶苔
2018-09-03

沒那麼簡單,我分析一下:

1.匈奴是遊牧民族,不會種地,與其和漢軍兩敗俱傷,還不如勒索劉邦一些錢糧。西漢人口是匈奴的數倍,如果傷害了劉邦,漢朝的傾國報復它是吃不消的。

2.漢軍幾十萬援兵已經趕到附近,匈奴若阻攔,也得調用相當數量的兵力,那麼剩餘兵力已經不能完全殲滅劉邦的精銳。而漢軍佔了地利,佔領了白登山高處。古代戰爭,制高點很重要,甚至決定戰場的勝負。劉邦的精銳騎兵抵擋了匈奴的屢次攻擊,堅守7天。

3.劉邦帶了西漢第四傑陳平,陳平帶兵打仗,運籌帷幄可能不如張良韓信,但要出個陰謀詭計,可是無人能及。正是陳平使詭計,使匈奴閼氏勸單于退兵。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白登山之圍詳情如下:

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大雪紛飛,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劉邦御駕親征,討伐北方異族匈奴。當時漢朝初立,北方遊牧的匈奴人時常侵擾邊境。漢高祖劉邦深以為匈奴為禍不淺,於是在稱帝兩年後,正值韓王信叛變,勾結匈奴作亂,劉邦便親率32萬大軍攻打匈奴,同時鎮壓叛亂。

當初,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伐匈奴,收復河套地區,驅逐匈奴700餘里。秦末天下大亂,匈奴又佔領了河套地區,虎視長安。

此次劉邦親征匈奴,有謀士陳平、婁敬等人出謀劃策,又有將軍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衝鋒陷陣。漢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多次擊敗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劉邦開始驕傲輕敵起來,不等主力軍隊到來,便想乘勝追擊匈奴。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匈奴首領冒頓單于也是一代雄主,不僅勇猛無敵,還精於計謀。冒頓單于退守代谷,把精兵隱藏起來,讓老弱病殘的士兵在漢軍面前招搖。

劉邦先後派十多批人前去偵察匈奴的虛實,都說可以進攻。最後派謀士婁敬查探情況,婁敬看出了匈奴有詐,勸阻劉邦不要進攻,而劉邦不聽。

劉邦率領數萬精銳騎兵先到平城,而步兵還在後面。當劉邦領兵來到白登山時,埋伏已久的匈奴兵突然襲擊,將劉邦兵馬圍困在白登山。而漢軍步兵則被40萬匈奴大軍阻攔,不能前去營救劉邦。

劉邦面臨危險的處境,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於是組織騎兵突圍。而冒頓單于率領匈奴騎兵四面圍攻,企圖將漢軍一舉殲滅。但是,雙方實力相當,劉邦不能突圍出去,而冒頓單于也不能吞滅劉邦兵馬。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雪花飄飄,天氣寒冷,漢軍凍傷很多人。劉邦兵士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飢寒交迫,仍舊沒有突圍出去。匈奴人雖然還沒有攻上來,但如果再這樣下去,白登山上的漢軍會飢渴而死,拖得越久越不利。

山窮水盡時,劉邦採納陳平的計策,暗中聯絡匈奴的閼氏,即冒頓單于的愛妻。於是閼氏勸說冒頓單于退兵,冒頓單于同意了,打開包圍圈一角,使劉邦得以脫險逃出。

當時,劉邦和騎兵被圍七日後,漢軍幾十萬步兵已經趕到白登山附近。

簷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愚人时代1972
2018-09-04

怎麼滅?拿牙咬嗎?

手上有強弓勁弩,山上有完備的工事,別說匈奴軍有4萬,就是80萬又如何?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拿下白登山。

倒是歷史傳說有點意思,說劉邦的下屬用計,使得匈奴退軍,可是細一考證,此一傳說不可取。

劉邦不是無能之輩,乃是一梟雄,其會不懂得孤軍深入的道理,如果不埋下伏筆,他這隻孤軍就不可能衝殺出去,因為後面還有一支大軍隨侍在側,時刻準備斷了匈奴軍的後路,這也就是為什麼劉邦敢於在白頭山,固守待援的原因。

周圍看客看白登山之戰,往往忽略了另一個人,大將周勃,一隻隨時在,劉邦身側的周勃哪去了?

話說大將周勃追擊已經叛逃的韓信軍,連破數城,正意氣風發的韓信軍韓信軍掩殺而去,眼看著就要追上了,周勃也是想一鼓作氣殲滅這股叛軍,而機會就在眼前,怎能不意氣風發。

猛然間,身後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周博立刻攥緊韁繩,勒住了戰馬,回頭張望。

就見塵土中一支禁軍疾馳而來,路上的周勃軍紛紛避障,無一敢上前詢問,因為那可是大漢皇帝的親軍。

看到疾馳而來的親軍,周勃眉頭一動,立刻從懷中拿出了當初分兵時,陛下交給他的一個信封,急忙展開,一看之下一驚一喜。

這是近在眼前的韓信叛軍周勃根本就不想考慮了,轉過馬頭等待親軍的到來,同時命令手下副手停止追擊,就地埋鍋造飯,等待下一步命令。

快馬馳來的禁軍首領,遠遠的看到周勃已經在等他了,也顧不得其他,急忙高聲喊道,“周將軍,陛下他…”

剛喊到這裡周勃急忙搖手製止,這時禁軍首領才發現自己的魯莽,趕忙閉上了嘴,並且快嘛,到了周勃身邊。

“你不用多說,我已經知道了,你就跟在我身邊吧。”

還沒領禁軍首領說話,周勃就已經堵住了他的話,這是周勃的性格使然,不喜歡拖泥帶水,只要定好了計劃就會忠心的執行,這也是劉邦帶他獨擋一面的原因,因為他深得劉邦信任。

禁軍首領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可是一想到陛下派他的出來也只是說找到周勃,並沒有說讓周勃立刻率軍救援陛下的意思,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麼道道兒,禁軍首領也不是白乾的,心思也相當靈巧,立刻閉上了嘴,像一個下屬一樣跟在周勃身後,這讓周勃相當滿意。

“此戰結束後,我會向陛下推薦你。”

周勃淡淡的一句話讓禁軍首領想到自己終於壓對了,不盡心中狂喜。

“屬下定以大人為馬首是瞻。”一個馬屁禁軍首領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

既然禁軍首領已經成了他的人,周博也不再瞞著他,立刻拿出地圖開始排兵佈陣,並非有意,把3萬輕騎騎兵交給了禁軍首領的手裡,一個圍繞著匈奴首領單于的包圍圈就在這時逐漸形成了。

原來劉邦是想借自己的萬金之軀,引誘單于於白登山,想要一舉殲滅匈奴的有生力量,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戰略,不過這一戰略馬上就要收口。

就在劉邦和周勃定下此計,正在實施的時候,單于在中軍大帳內坐立不安。

連續三天對白登山的攻擊,竟然沒有一絲戰果,而知己卻損兵折將,看著手下戰將,一個個被勁弩射穿的身體,單于的心中就產生了一絲疑惑,劉邦老兒擁有這麼強大的攻擊力,為什麼會被我包圍在白登山,這難道?

單于在中軍帳內不停的踱步,可是一直下不了退兵的決心,大漢天子就在白登山,如果把他抓獲了,自己的好處太大了。

不是單于不聰明,只是白登山上的誘惑屬實太誘人了,已經到了讓人家非吃不可的地步,明知是圈套也要鑽進去。

又是三天的攻擊,依然是毫無戰果,連白登山的山坡都上不去,可是自己又損失了不下5萬戰士,看著自己帶出來的四十幾萬虎狼之師,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竟然損失了接近十萬,當天晚上單于在和小妾做愛的時候,又聽到了小妾的進言,終於決定全面退軍。

單于不知道的事,他的一個退軍計劃讓劉邦只能仰望著蒼天大喊了一聲,“天不助我。”

待得周勃率領大軍趕到,單于已經帶著他的虎狼之勢退回的草原,這一仗完全沒有達到劉邦所定下的戰果,眼看著追擊無望,也只能帶著部屬退回的京師。

在回去的路上,劉邦輕輕地念叨著,看來消滅匈奴的功勞只能交給我孫子劉徹了,本想搶了他的功勞,沒想到老天爺不給面子,歷史真是無法改變的。

我是劉輝,瞎編了一段歷史。

与书居
2018-09-03

西漢建立初期,劉邦曾率軍抵禦匈奴軍隊。不曾想,在中原地區是王霸之師的漢軍與匈奴的交鋒中卻遭受一系列挫敗。以致於劉邦所率的軍隊,被匈奴主力圍困在白登山達七天之久。最終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謀,向匈奴單于的妻子行賄才得以脫險。於是有人便問,為什麼匈奴不順勢殲滅漢軍,而要放虎歸山呢?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有這樣的疑問大概是認為劉邦兵敗被困太過狼狽,是匈奴的盤中餐,但事實上,劉邦兵敗不假,可匈奴騎兵也只能將其圍困而無力將其殲滅。答案還是在雙方的戰術優勢上。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匈奴人擅長騎兵騎射,在遠距離對射中,習慣步兵陣地作戰的漢軍自然不是匈奴的對手。可是當漢軍面對匈奴的圍困時,他們就採用步兵紮營、構築壁壘的方式來對抗匈奴的突擊,用陣地戰抵消騎兵的機動優勢。這樣善於馬上射箭的匈奴騎兵便無法強攻漢軍的防區,加之漢軍步兵主力也在馳援。

匈奴軍隊能將劉邦的軍隊圍困在白登山,為什麼不順勢殲滅卻要放了他們?

在這樣情況下,對於匈奴騎兵來說,漢軍就是看得見、追的上、圍得住,卻咬不動、吃不下。雙方形成僵持的局面,長久下去對誰都不利,於是便只能另求解決矛盾的途徑。

时光工坊
2018-09-04

從政治上講,殲滅一個劉邦,對漢朝來說只是死了一個皇帝,馬上會有新皇帝繼位。對於新皇帝來說,殺我父皇,既是父仇,又是國仇,漢匈兩家的關係只能用仇恨解決,根本不可能再有緩和的餘地,以後永遠只能用刀劍說話,大漢後繼之君如有一人跟匈奴達成和解都會被視為背叛祖宗,忘記國仇。所以殺掉劉邦是比較拉仇恨的。事實上,大漢的後繼之君在對匈奴問題上,都把高祖的白登之圍視為大漢朝的恥辱,時常以高祖的白登之圍作為對匈奴作戰的決心。所以放掉劉邦應該是比較明智的,既展現了匈奴的實力,又震懾了大漢,又能得到不少經濟上的好處。

從軍事上講,匈奴雖然已經開始強大,但還沒到和大漢全面開戰的時候,北邊的東胡依然還很有實力,西邊的月氏,樓蘭還沒有平定,如果現在和大漢拼個兩敗俱傷,這些國家可能乘虛而入。令一方面,匈奴雖然包圍了劉邦,但要全殲劉邦大軍恐怕也得付出巨大代價,畢竟困獸還是比較危險的,是要跟你玩命的。此外,大漢也在調集軍隊,援軍正源源不斷趕來,久拖也對匈奴不利,就算匈奴能取得全部勝利,恐怕不犧牲一半兵馬二十萬很難辦到,這對正在壯大的匈奴很不利,以後很難再面對幾個國家的圍攻。

事實上冒頓是個有遠見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匈奴在他的帶領下也確實走向了強盛,此後匈奴一直打壓了大漢三代皇帝,高祖,文帝,景帝。大漢一直比較屈辱的執行著和親政策換兩國和平局面,直到漢武帝時大漢才開始對匈奴全面決戰,才扭轉了局面。匈奴此後在漢朝不斷打擊下走向衰敗。

江东小白板的话事堂
2018-11-21

原因很簡單,匈奴軍吃不掉被圍的漢軍,雖然僅僅只是劉邦少量突前的孤軍,匈奴都吃不掉。

那麼劉邦是怎麼陷入白登之圍的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韓王信(不是知名的淮陰侯韓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意圖進攻太原。劉邦親率大軍平亂,先在銅輥殲滅韓王信主力,之後又在晉陽擊敗韓王信殘部和匈奴兩萬騎兵。匈奴被迫放棄軍事重鎮晉陽。隨後,劉邦乘勝追擊,兵鋒直指離石,大破之;旋鋒婁煩,再大破之。

至此,漢軍一連串的野戰大勝使得劉邦有所輕敵,於是決定脫離大軍輕軍突襲最終在白登山孤軍被圍。劉邦的冒進的原因有二,一是一連串的勝利讓劉邦輕敵,在並未探明匈奴軍虛實的情況下孤軍冒進,這很好理解,這本是一場平叛作戰,漢庭並未做好國戰準備,更不知道匈奴精銳盡出意圖南下吞漢;二是從軍事角度講,大軍出征在外糧草消耗巨大,乘勝速戰速決是上策。

戰役進行至此漢軍陷入危急關頭,但是匈奴傾盡全力的強攻卻始終不能殲滅漢軍,史書記載漢匈兩軍激戰七天七夜,陷入僵持,匈奴軍一籌莫展。與此同時,漢軍大部隊抵達平城,與劉邦本部遙相呼應,戰局逆轉,匈奴軍被逼入腹背受敵的險境。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所謂匈奴冒頓單于聽信枕邊人的幾句話就放了劉邦實屬胡扯。冒頓單于是個弒父殺妻統一了草原的一代梟雄,如此野心勃勃且手段毒辣狠厲的人會聽從婦人的枕邊風?

白登之圍後漢匈和解的實質就是冒頓單于就坡下驢的無奈之舉,漢朝方面也認識到匈奴實力強勁,兩國交戰天下將得不到修養。

總結就是,整個從平叛至與匈奴的交戰,漢朝接連奪取了婁煩,太原,大同等地,將匈奴勢力永久地驅逐出了山西境地,同時也順勢逼迫匈奴和解,使得漢匈數十年沒有大戰,漢朝得意休養生息,為將來漢武大帝北擊匈奴徹底解除北方的邊患奠定基礎。

說句題外話,漢匈和解不是匈奴單方面對漢朝的不平等壓迫,匈奴在最巔峰時期未能吃掉國力貧弱的漢朝是因為漢軍白登之前一連串的野戰勝利,以及白登山上數萬孤軍亦能堅守挫敵七天七夜的實力來支撐的。談判從來都是雙方實力平等下才能有效進行的,否則就是獅虎對犬羊的暴政,想靠奴顏婢膝地討好實在是痴心妄想,花錢,從來買不到和平和尊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