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10 個回答
兮兮说事儿
2019-04-02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三國演義對國人的影響實在太大,而其中幾場經典的突圍戰,例如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趙雲的七進七出,都是建立在絕對的武力壓制基礎上。以至於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只有武功高強的人,才能完成絕境突圍的任務。

不過我們也都知道,三國演義和三國的正史是需要區分來看的。那麼,三國的正史中,廖化的武藝究竟如何呢?他又是靠怎樣的手段突圍的呢?

廖化的武藝究竟如何?

先說我的觀點:廖化的武藝,大概很一般。

依據三國志的記載,廖化是襄陽人,沔南世祖。通俗點說,祖上闊氣,是個二代。而他最初的官職,是關羽的主薄。

主薄這個官,據史料記載,是個處理文書錢糧的行政文職崗位。三國中這個官職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大概就是楊修同志了。

託楊修同志的福,“雞肋”這個流行語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那篇入選過小學課本的《楊修之死》裡,聰明的楊主薄因為廢話太多,擾亂軍心,而被曹丞相砍了腦袋。那時給我的印象,主薄是一個不應該參與軍事行動的文官職務。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但是,難道就因為這個官職便判斷廖化武藝不高嗎?

非也!因為,當我翻看史書上的記載,驚訝的發現,還有一位更加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出身,也是主簿,這個人叫做呂布——他在丁原手下幹活時,官職正是主薄。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廖化、楊修和呂布,他們都當過主薄

所以,以主薄的官位來判斷廖化的武藝,我認為是不夠客觀的。

再看廖化在蜀漢後期,也就是他成功突圍回到劉備陣營後的表現。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在北伐中擊敗了郭淮手下的王贇、遊奕。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在姜維率主力出去的時候,抵抗住了郭淮的進攻。

僅此而已。

其他的有關廖化軍事方面的記錄,大多是駐守、對峙、牽制之類的工作。

除此以外,沒有更多武功方面的記錄。

綜上,我們可以大概總結出廖化在蜀漢軍中的畫像:他是一個將領,但並不會拿著大刀上陣砍人;他沒有重大的軍功,卻可以合格地完成主帥交給的任務。

這種指揮型的將領,武勇大概只是很一般的水平。

他是如何突圍的?

關於這一段,三國志裡寫的很簡練,甚至不需要翻譯:

(廖化)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關羽戰敗,公元219年冬。

秭歸遇到東征吳國的劉備,已是公元222年的春天。

在吳國的兩年多時間裡,我們無法想象廖化是以怎樣的忍耐力瞞天過海,身在吳營心在漢。

從這短短几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廖化突圍的幾個特點。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第一,吳國對廖化早有戒備。

初看這段史料時,我總覺得廖化是鑽了個空子,趁著吳國對他看管不嚴跑了出來。畢竟他並不是戰敗後成為了罪犯被關起來,他在吳國時,還是需要做事的。

但是,我忽略了一點。如果看管不嚴,他是不需要詐死這樣的狠招數的。

古代的監控通訊設施,比我們現在要差很多。即使現代,我們也很少聽說哪個逃犯是以詐死的方式逃脫追捕的。

畢竟,這種方法,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

如果吳國對廖化沒有太多防範的話,他是不至於被逼迫到使用這樣的招數的。

第二,廖化很孝順。

他是帶著老母親一起出逃的。

古代兵荒馬亂之際,對於家眷的處理,有時候是比較隨意的,比如他的老闆劉備同志,老婆孩子都丟下過。

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廖化的投降,大概也和想要保全自己的家人有關係。

在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廖化的孝順,也為他帶來了好處。詐死時被人相信,投降兩年後還能被劉備委以重任,都和廖化的孝有分不開的關係。

因為孝順的人,從古至今,都是值得信賴的。

總結一下,廖化是在重壓之下,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忍耐,完成了一次忠孝兩全的突圍。


最後,還想補充幾句。

廖化的武藝或者智謀水平,放在三國那樣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都顯得略微普通了一些,普通到在三國志裡的相關描述只有二三百個字。

但是,廖化身上有一點特質,我認為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可以叫做“有目標的忍耐”。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再次準備出兵伐魏時,廖化這樣說道:

「'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廖化的意思是,姜維你自己說過呀,用兵沒有限度,必定自取滅亡。現在咱們智謀不如敵人,兵力也弱於對手,卻繼續用兵征討,怎麼能夠長久?詩經裡說“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說的就是咱們現在這個尷尬的時候。

姜維當然知道蜀漢力量的薄弱,可是興復漢室的使命推動著他不得不繼續征討。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腹背受敵的困境,道義逼迫下的不得已,我不知道蜀漢末期的廖化看到姜維的處境時,是否會想到自己當初在東吳時的委曲求全。

如果姜維接受老將廖化的勸解,為了最終目標的實現,在軍事策略上更多一些隱忍,讓蜀國再多一些穩定發育的時間,歷史是否會有一些改變呢?

三国逐鹿
2019-11-09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關羽麥城被圍,廖化為何能突圍成功?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廖化字元儉,又名廖淳,蜀漢後期因為人才凋零,成為諸葛亮北伐主要將領。廖化也是豪門望族之後,關羽鎮守荊州後,被任命為隨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兵敗在麥城被圍,廖化奉命前往上庸求救孟達、劉封,二人均不發兵救助關羽,廖化前往成都求救劉備。後來關羽兵敗被殺,孟達反叛,劉備一怒之下將劉封斬殺。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彰武二年(222年),劉備為了給劉備報仇,起兵伐吳,劉備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廖化隨劉備進軍猇亭,與陸遜對峙。劉備被火燒連營後,廖化率殘軍退回蜀中。後來廖化屢次追隨諸葛亮北伐,屢建奇功,景耀二年(259年),廖化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景耀六年,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次年廖化在隨軍前往洛陽的路上病逝。關羽在麥城被吳軍包圍,廖化隻身求救兵,以廖化的武藝,是如何突圍成功的?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首先廖化奉命突圍有關平前往護送。關羽樊城被圍,兵敗走麥城,剛到麥城不久,探馬來包,吳軍已將麥城團團圍住。關羽於是遣一上將前往上庸求救兵,廖化主動請纓。於是關羽讓廖化飽餐一頓,關平自告奮勇,願意護送廖化突圍。以廖化的能力,絕對不可能順利突圍,但有關平護送,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關平是關羽的義子,武力超群,曾和張郃打成平手,樊城之戰,關平與龐德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關平的戰力,幾乎和當時老年的關羽相當,因此有關平護送,廖化也就突圍成功。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其次廖化突圍並沒有遇見得力的戰將對手。廖化飛馬突圍,關平護送在前,二人為了城中的官兵和關羽的生死存亡,都視死如歸,因此二人奮勇殺敵,所向披靡。最主要是二人都沒有遇到東吳精兵強將,只是遇到了東吳丁奉,而丁奉此人的戰力平平,和廖化不相上下,關平遇到丁奉奮力廝殺,廖化奪路而去,幾個回合丁封就被關平打敗,率殘部敗退,關平退回麥城,堅守不出。而廖化也得以順利突圍。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再次關羽剛到麥城,吳軍隨即包圍,吳軍的合圍圈還沒有完善,有很多漏洞,在加上麥城的地形,廖化才得以安全逃脫。吳軍緊跟關羽殘部,追到麥城,只是完成了簡單的合圍任務,並沒有形成嚴密的合圍網,因此吳軍還是有很多可以攻破的薄弱環節,而關平成功將廖化送出之後,由於吳軍剛到,並沒有沿途留下伏兵,在加上麥城四州地勢崎嶇不平,山路十八彎,因此廖化出城後幾個轉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你是如何看待廖化突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萨沙
2019-09-04

三國演義欺騙了你:關雲長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本文作者為珀爾修斯之弓,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人,被後世尊為武聖人,節義無雙,人稱關公而不名。在小說家筆下,更是忠勇無敵,溫酒斬華雄,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最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父子歸天。《三國演義》到底是小說,歷史上的關羽失荊州真的是因為大意嗎?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答案是否定的。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江南四郡,又從東吳那裡借來了南郡,實力從赤壁之戰前的不到兩萬殘兵敗將發展到了六萬多精兵強將。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統領駐守各郡,可謂兵強馬壯。

建安十六年,劉備率領數萬軍隊入西川,和劉璋翻臉後又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率軍入川,留關羽守荊州。此時關羽手下再無能獨當一面的大將,兵力也只剩下約兩萬人,駐守在南北一千華里,東西五百華里的荊州地區。所以除了直面曹魏的南郡由關雲長親自駐守之外,其餘各郡並沒有很強的守禦力量。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事實歷史上是孫權在得知劉備取得益州後,就要求歸還荊州。被劉備耍賴拒絕後,孫權直接派官員去接收荊州南部的三郡,結果被關羽全部趕走。

孫權大怒之下,直接派呂蒙攻取三郡。劉備知道消息後,率領五萬大軍出西川下公安,派關羽率領三萬軍隊在長沙西北的益陽和魯肅呂蒙率領的吳軍對峙,企圖奪回南部三郡。

後因曹操出兵漢中,劉備不得不和東吳劃湘江為界,把長沙桂陽劃歸東吳。關羽已經失去了一半荊州!這可是一點大意都沒有,純屬實力差距使然。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劉備回西川后,關羽的轄地少了一半,只有湘江以西三郡。此時劉備孫權重新結盟,雙方依舊各自提防對方。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率軍前往襄陽攻打曹仁,適逢大雨,漢江倒灌,水淹七軍,關羽擒于禁,殺龐德,包圍樊城,威震華夏。大家注意關羽刮骨療毒,是出兵攻打襄樊之前的事,中箭時間更早。

刮骨的原因是箭傷痊癒後,遇到陰雨天骨頭會疼。當時的醫生既沒有X光機,也沒看到過當年的箭是什麼樣的,就這樣斷言箭簇有毒。

於是就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施行手術,割開了皮肉看骨頭。關羽並不是如小說上和馬良下棋,而只是吃烤肉飲酒,談笑自若。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呂蒙偷襲荊州,小說裡提到了呂蒙裝病,誘使關羽把駐守在南郡和公安防備東吳的預備隊調往襄陽前線。這是符合歷史的。後面只強調了東吳士兵穿平民衣服,冒充商賈偷襲關羽設置的烽火臺崗哨。和關羽有隙的公安傅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呂蒙,斷了關羽的後路。

有朋友就會問,為什麼西川劉備不派人東下救助關羽呢?那是因為小說裡沒有提到,陸遜在呂蒙進佔公安南郡的同時,已經率軍佔據了南郡西邊的宜都郡的秭歸夷道,駐紮在夷陵,封堵住了三峽出口防備蜀軍東下。

關羽北有曹軍,南有呂蒙,東有孫權,西有陸遜,手下兵卒又紛紛逃散。萬般無奈之下,關羽只得退走當陽東南的麥城。東吳攻略荊州,是以“舉國”之力進行的多路合圍作戰,配合北面曹軍實現對在外作戰的關羽的全面碾壓,而不是僅僅靠白衣渡江。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小說最後提到,關羽派廖化去上庸郡向劉封孟達求援。上庸在今湖北省竹山縣,和關羽所在的當陽麥城之間隔著可怕的神農架原始森林。

從麥城去上庸求救有兩條路,一條是水路沿著漢水上溯到上庸。姑且不說逆水行舟的困難,這條水路首先要經過曹軍重兵駐守的襄樊,壓根就走不通。另一條路是從神農架東麓走五百華里山路,經過房陵縣到上庸。

小弟實在不知道,廖化怎麼在幾天之內趕完這五百華里山路的?

即便廖化一個跟頭雲飛刀了上庸,但劉封孟達也無可奈何。

他們率軍無論從水路還是山路,都不可能解救前往被曹魏東吳四面圍困的當陽麥城。

其實,廖化根本沒有逃出去。

歷史中這麼記載:關羽鎮守荊州時,廖化是關羽的主簿。關羽兵敗,廖化被俘,詐降東吳。後來廖化找到機會,帶著自己的老母親,晝夜西行,最終回到劉備身邊,堪稱傳奇。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關羽失荊州,真的不是大意所致,而是實實在在的實力懸殊。割讓湘江以東荊州後,劉備又要對漢中用兵,可能不再重視荊州。

如果能夠在關羽出征襄陽時,派出一員如張飛趙雲這樣級別的將領,率領一萬軍隊來駐守南郡統籌防備東吳,結局可能有很大不同。

即使東吳三路進擊,他們也許能保住南郡根本。關羽也不至於陷入四面包圍的絕境,最終敗死。

历史简单说
2019-09-03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可見廖化的武藝確實一般,對於廖化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的時候,能夠突圍成功,我們得從《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兩方面來講,因為在小說和正史裡面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在《三國演義》,關羽被吳軍所圍困的時候,是關平、廖化率著兩路軍前來解圍,關平對關羽說:麥城雖小,但是可以扎扎,我們可以在那邊等待援兵,關羽聽從了關平的建議,帶著剩餘的蜀軍駐紮在麥城裡。

關羽召諸將來商議,趙累說:這個地方靠近上庸,上庸有劉封、孟達的部隊,我們可以派人到這邊搬救兵,只要上庸的援兵一到,然後再等益州的援兵,我們就能得救。這個時候,有人來報,吳軍已將麥城四面全部包圍了。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關羽問:誰敢突圍,前往上庸找救兵?廖化說:我願意去!關平說:我幫助你衝出重圍!關羽寫了一封信,廖化藏在身上,就出城而去,剛好遇到吳將丁奉,關平奮力作戰,丁奉敗走,廖化就趁機衝出重圍,前往上庸,而關平繼續回去了。

從三國演義的說法,廖化能突圍出去,有幾個原因,第一,吳將的注意力在關羽、關平身上。第二,廖化有關平的幫助,關平武藝高強。第三,情節需要,此時需要有人突圍成功前往上庸救兵,才有劉封、孟達的拒絕出兵,廖化沒辦法,只能前往成都找劉備去了。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那我們再來看看正史又是怎麼說的,廖化是關羽的主簿,廖化在關羽麥城被圍的時候,並沒有突圍成功,前往上庸,而是在關羽死後,就投降了東吳。但後來又想念劉備,於是詐死,然後帶著老母親,日夜兼行,跑向益州。

章武二年,劉備率軍徵東吳,在秭歸遇到了廖化,劉備看到廖化,十分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帶著廖化徵陸遜,劉備被陸遜打敗之後,廖化就跟著蜀軍回到了益州。

南方鹏
2019-11-15

有一位牛人,經歷了漢末並幾乎貫穿整個三國時期,不但是歷史的見證者,還是參與者和推動者,他就是廖化。此人在民間的大名聲,不是由於智謀武勇,而是由於長壽及忠誠而引出的一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對於提出的“為什麼廖化能在荊州突圍成功”的問題,與史實有出入,事實上廖化也被東吳擒住沒有逃出去,廖化向上庸劉封孟達求救只是《三國演義》想像和演繹。“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廖化被東吳擒住後假死,周圍的人以為他真的死了,之後找了個機會逃走,攜帶老母親偷偷日夜兼程欲歸劉備!剛好在秭歸碰上蜀漢伐吳大軍,劉備非常高興,“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劉備進軍至夷道縣猇亭,以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對峙。劉備軍被陸遜擊破,廖化隨敗軍退回蜀中(命真大)。之後便是三國愛好者熟知的故事了。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如果從《三國演義》回答這個問題,則一,吳兵主要目標在關羽,重兵死盯。其他人都有機會突圍,畢竟東吳不見得要全殲蜀漢軍。二,有悍將護送。《三國演義》七十六回寫道: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願往。”關平曰:“我護送汝出重圍。”關公即修書付廖化藏於身畔。飽食上馬,開門出城。正遇吳將丁奉截往。被關平奮力衝殺,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投上庸去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廖化的出生年不詳,但可據史書推個大概歲數,景耀四年(261年),宗預說他與廖化年過七十(可能七十一至七十九歲)。263年蜀漢滅亡,264年廖化病逝,廖化病逝時的年齡在七十四至八十三之間。

灵魂的感触
2019-11-28

有道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不過大家真的熟悉廖化嗎?

廖化,字元儉,本是名門望族之後,關羽被劉備任命鎮守荊州時,廖化擔任隨軍主簿。不過在《三國演義》中,這樣一位名門望族子弟卻被描述成了流落江湖的黃巾散兵,靠佔山劫掠為生的山匪。據演義所述,關羽敗走麥城時,身邊將領中,唯一突圍成功的便是這位武藝平平,出身山匪的廖化了,而這也是廖化給後人所留下的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那麼這件事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呢?為何關羽手下的眾多將領中,獨獨這廖化就突圍成功了呢?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突圍麥城乃演義,降吳思漢走單騎

所謂“三分真實七分假”,廖化確有一段“突圍”的經歷,只不過不在關羽兵敗之時罷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將呂蒙奇襲荊州,關羽兵敗,在麥城被圍,按演義說法,時廖化奉關羽之命前往上庸求救孟達,劉封,併成功突圍抵達了上庸,那麼這可能嗎?不太現實!

上庸在今湖北省竹山縣,和關羽所在的當陽麥城之間隔著神農架原始森林。從麥城去上庸求救有兩條路,一條是水路沿著漢水上溯到上庸,此路根本是不能走,為什麼呢?

其一,逆水行舟困難重重。

其二,走這條水路首先要經過曹軍重兵駐守的襄樊。

所以這樣看來只能走另一條了。然而另一條路也十分艱難,是從神農架東麓走五百里山路,經過房陵縣到上庸。那麼廖化怎麼在幾天之內趕完這五百里山路呢?就退一步講,即使廖化真的去求救,劉封孟達也無可奈何,因為劉封孟達他們率軍也是要走水路或山路,但無論走哪一條都不可能來得及解救被圍困在麥城的關羽。所以演義中的廖化突圍並不真實!那麼當時廖化究竟去哪了呢?突圍成功了嗎?只能說他後來“突圍”成功了!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其實當時廖化根本沒有逃出去,而是成為了吳國的降臣。正史《三國志》對廖化西歸的記載是這樣的:

“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

這裡說的很清楚了,關羽戰敗後,廖化歸了東吳。因為心繫劉備,於是詐死,旁人都信以為真,廖化就乘機帶著老母親日夜不停往西逃。後來正好碰到了出兵伐東吳的劉備,終於重歸蜀漢陣營。據《三國志》記載:

“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這便是歷史上另一版本的“千里走單騎”。

演義安排廖化突圍的原因

時關羽被困麥城,已經是窮途末路,插翅難飛。東吳設下埋伏,要的是取關羽首級,斬草除根。怎麼可能輕易讓廖化輕易逃出去呢?也有的人說東吳的關注點都在關羽身上,不會關注廖化。我覺得這就很沒道理,東吳為了抓關羽,自然要確保萬無一失,不要說廖化,就是普通士兵也不會放走。誰能保證關羽不會化妝成普通士兵逃走?所以,甭管廖化武藝如何高強,都不會逃出去。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讓廖化逃出去呢?

其一:增加戲劇性!安排了廖化先突出重圍到上庸求救,表明劉封、孟達見死不救的態度,隨後廖化無奈之下再往成都求援,可惜為時已晚

其二:增加悲劇效果,是廖化成功到達上庸,關羽本可以不死卻因自己人見死不救而致身亡,悲劇色彩濃烈。

其三:歷史上的廖化確實有過一段這樣的“逃亡突圍”經歷,正史上的廖化在蜀漢後期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總不能讓他死在麥城吧?故在劇情設計上獨獨選了廖化!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我是越关
2019-09-08

廖化可以說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最為神祕的人了,在《三國演義》中第一次出現是關羽辭別曹操,準備前往河北投靠劉備之時,這時是公元200年。廖化錦衣黃巾救下了關羽的嫂嫂,證明廖化是黃巾餘黨。也就是說在184年時參加了黃巾起義。之後一活直到了蜀國滅亡後,被遷徙洛陽,病死於路途之上。按照這個邏輯,廖化的跨度長達整個三國近百年的歷程。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三國演義》中說關羽失荊州後,廖化接受了關羽的將領,前去上庸尋求劉封的救援,然後由關平截住吳軍將領丁奉,廖化因此得以逃脫。

但是正史中的記載卻是截然相反。《三國志》記載;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從《三國志》中的記載可以看出,廖化本是荊州襄陽人士,在關羽統領荊州的時候,做了關羽的主簿。

等到關羽兵敗之後,廖化被迫歸屬吳國,但是因為忠於劉備,所以選擇詐死騙過了所有人。之後乘機揹著年邁的老母親晝夜向西,正好在秭歸碰上了東征伐吳的劉備。這件事也讓劉備大為感動,於是立刻冊封廖化為宜都太守。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這段話雖然比較短,但是卻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關羽大敗後,廖化礙於形式假意投降了東吳,但是對於劉備卻忠心耿耿。第二、廖化用詐死之計騙過了所有人,證明其智謀過人。第三、千里之行,廖化還揹負母親,證明其不僅膽氣過人,而且還極為孝順。

也正是因為廖化的有勇有謀、忠孝無雙,在逃離吳國,回到蜀國後,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成為了後期蜀漢重要的將領。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至於“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實際上並非貶低廖化,因為當時的廖化已經年逾古稀,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老將”,如此尚能沙場征戰,足以見得廖化的能力非常不錯。

夏目历史君
2019-12-05

首先廖化實力並不弱,武藝也不是一般,他還是很強的,他曾在北伐中立下了很多功勞,智勇雙全,是個將才,也是蜀漢後期頂樑柱之一,他的能力在蜀漢後期僅次於王平,與張翼相近。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人們認為他能力很一般,多來自於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這句話原本意思並不是說蜀中沒有優秀將領,只能拿出廖化這種級別的來作先鋒。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蜀中沒有出眾的新人,需要廖化這種年老、有經驗的人來擔負重任。所以這句話其實沒有貶廖化的意思,反而是用來讚美廖化的。

接著廖化在當時也並不是突圍出來的,而是靠著自己爐火純青的演技逃出來的,廖化其實是一名被低估的影帝。

廖化並不是如演義那般參加過黃巾軍起義,當過黃巾兵、土匪,人家是出生於沔南的豪門世家大族,後來成為了劉備手下大將關羽的主簿,自此一直跟著關羽,關羽鎮守荊州時,他跟著鎮守荊州。關羽北伐時,他也是隨軍出征。

後來東吳襲取了荊州,關羽兵敗,關羽在臨沮被東吳擒住,最終被殺害,而作為關羽的部將廖化則因逃脫不了,迫於無奈,於是暫時降了東吳,所以他當時並沒有突圍成功,他突圍成功是演義中的說法。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但廖化是身在吳營心在漢,日夜思念劉備,於是他用詐死之計,騙過了所有人,當時人們全部信以為真,認為他死了,於是廖化趁機帶著自己的老母親晝夜西行,往蜀漢方向逃亡。這裡不得不佩服廖化的演技,能裝死騙過所有人,這難度是相當的大啊!

他在逃到秭歸時恰好遇到了劉備率軍徵東吳,君臣自此想見,兩人都十分興奮。之後廖化跟著劉備徵吳,夷陵之戰後,則一起退會了蜀中。在三國後期,他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這裡再簡單的提下廖化那迷一般的年齡,廖化此人並沒有貫徹整個三國,他也沒有上百歲。

據史料記載,公元261年廖化曾路過看望蜀漢大臣宗預,宗預對廖化說過:“吾等年逾七十”,也就是說這年宗預和廖化的年齡已過了七十,是在71歲~79歲之間,而公元264年是廖化病逝的時間,所以可以推測出廖化病逝時的年齡應該在74歲~83歲之間。雖然沒有真的過百,但也是相當長壽了。

石头说历史
2019-02-05

廖化,字元儉,襄陽人,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廖化的本領其實不差,卻被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俗語被人們認為是個武藝一般的將領,真是可惜。那麼廖化是如何從吳國的包圍之中突圍而出的?史書和演義對此描述是不同的,需要分別說明。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一、《三國志》中的記載是這樣的(略帶傳奇):

(廖化)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廖化本是關羽的主簿,一個管理文書的小官。關羽失敗後,廖化和許多荊州官員一樣,投降了東吳。沒過多久,廖化不想委身東吳,想要回歸先主,於是假稱自己死了,人們竟然信以為真。於是廖化就趁著人們對他注意力減弱的空隙,帶著年邁的老母親晝夜西行,此時劉備東征的大軍已經出發,劉備在秭歸遇到了廖化一行。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這段話雖然不長,但透露出許多信息。1、廖化曾經投降過東吳。2、廖化很快就決意迴歸劉備陣營。3、廖化很聰明,用詐死計掙脫了東吳的控制。4、廖化很孝順,西行還不忘記帶著自己的老母親,所以廖化投降東吳應該與此有很大關係,是被迫投降。5、廖化武藝本領不一般,不然這一路上帶著老母親的逃亡旅程不會成功。6、廖化在秭歸遇到了劉備,此時是221年7月,據關羽敗亡已經過去了20個月,這20個月對於廖化來說,相比是無比煎熬的。

所以,廖化是一個忠孝兩全、有勇有謀之人,他最後官至右車騎將軍,令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也是其實力的證明。他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長壽。廖化是為數不多的親眼見證劉備於荊州崛起、蜀漢建立到蜀漢滅亡整個歷史的人物,他的基友宗預也是一個。

二、《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故事發生在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

關羽陷入包圍,關平和廖化率軍解救,眾人退至麥城商議軍事。此時,吳國大軍將麥城團團圍住,關羽問誰可突圍至上庸求救?廖化自告奮勇,關平掩護突圍。兩人出城遇到丁奉,關平奮力殺退丁奉,廖化得以突出重圍,向上庸奔去。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從演義中的記載看,廖化和關平先解救關羽至麥城,然後在關平的掩護下,廖化才得以從麥城突圍,前往上庸。沒想到坐鎮上庸的劉封和孟達卻見死不救,按兵不動。萬般無奈的廖化只能選擇前往成都找劉備求救,劉備剛見到廖化說關羽被圍困在麥城,關羽被害的消息馬上就傳來了,之後就是劉備伐吳的故事了。

演義中,省去了廖化投降、詐死、攜母西歸、和劉備秭歸相遇的情節,而添加了突圍求救、和劉備在成都相見的內容。這樣寫,突出了關羽、劉備和劉封、孟達之間的矛盾,為劉封和孟達後面的劇情埋下了伏筆,但是卻弱化了廖化的存在感。假如把廖化詐死、攜母西歸的劇情稍作加工,廖化的形象或許會更加飽滿,也不至於被後人誤認為是個三流武將了。

流誉后
2019-02-05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廖化武藝不算高強,為啥關羽麥城被圍時卻能殺出重圍?

這問題是三國演義的故事,那就先看原版吧!三國演義76回:關公催促殘軍前至麥城,分兵緊守四門,聚將士商議。趙累曰:“此處相近上庸,現有劉封,孟達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正議間,忽報吳兵已至,將城四面圍定。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願往“。關平曰:“我護送汝出重圍“。關公即修書付廖化,藏於身畔,飽食上馬,開門出城。正遇吳將丁奉,關平奮力衝殺,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投上庸去了。關平人城,堅守不出。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從廖化殺出麥城的過程看,答覆如下:第一,吳軍尾追而來,圍城還沒有穩定,重點防範區域,兵力分佈都沒來得及很好安排;第二,不是廖化一人獨自殺出,而是有關平護送。關平自告奮勇,陪同廖化殺出重圍,在前不久大戰龐德的戰鬥中,關平已經展示了比肩關羽的超強武力;第三,吳軍攔路的丁奉,武藝一般般,估計與曹操集團的李典差不多,遠不是關平對手;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第四,這時候的關平,廖化雖然飢寒交迫,但都是拚了命的,而攔截的吳軍發現是兩個無關緊要的小兵,又不是關羽,沒必要下死力堵截。第五,麥城本來就是山城,城外地形複雜,路徑曲折,殺出城外,三拐兩灣就能迅速逃離危險區域。第六,由於關羽暫時屯住麥城,出於呂蒙意料之外,麥城周圍並沒有事先埋伏兵馬,臨時佈置肯定來不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