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寧夏有中國十大石窟之一,這裡的石刻佛像鼻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
落榜進士V
1/13 自古以來,石頭一直是堅韌、牢固的象徵,海枯石爛意味著天長地久。人類歷史上傳承至今的文化記載,一個來自地下,一個來自石頭。逾千年的書畫,光彩已不復當年,石窟石刻卻跨越重重時光,依舊保持著照破河山萬朵的魅力。這個以文化為本、以石為源的藝術讓石頭不再沉默,有了情思和語言的表達,成為點撥後人的聖物和稀世之寶。
2/13 須彌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須彌”,梵文音譯,意為“寶山”,是古印度神話裡一座名山。按照佛教的宇宙觀,它是諸山之王,是世界的中心。寧夏須彌山景色秀美,峰巒疊嶂,岩石嶙峋。看過了大漠孤煙,領略了戈壁沙洲,經歷了茫茫黃沙,這裡的山青水秀讓人始料不及卻也意外驚喜。
3/13 和龍門、雲岡等石窟的名聲在外相比,須彌山石窟稍顯低調落寞。也正因如此,那種未被商業開發所侵蝕的質樸才更顯珍貴而神聖。須彌山分佈著大大小小150多座石窟,最早的建造於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這些石窟依山而建,迂迴曲折地分佈在7座崖面上,綿延近兩公里,場面蔚為壯觀。
4/13 遺址內最有名的當屬有“須彌之光”稱號的唐代大佛,這座石窟被命名為第五窟,由一塊罕見的完整巨石雕琢而成,是須彌山最大的石窟之一。在石窟中端坐的彌勒佛高20餘米,單是其耳朵就已長過兩人。站在腳下,讓人只覺頂天立地。
5/13 佛像頭流螺髻,臉如滿月,雙耳垂肩,神情安詳莊重。當你駐足凝視,世俗圖景中的悲辛與歌哭,人生在世的種種哀樂都不由煙消雲散。站在這裡,在初升的明月或西沉的夕陽前,人們體會到的是一次靈魂的安放和歸隱,是浮躁的心得到了徹底而完整的落地生根。
6/13 相國寺在第五窟大佛樓後,是須彌山石窟保護區內保較為完好的石窟區之一。石窟主要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等四部分構成。相國寺腳下有一棵枝繁葉茂的菩提古樹。這種樹原本只能在南方溼潤氣候裡成活,卻因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固原這樣乾涸的地方生長得生機勃勃綠蓋如蔭,大自然的神祕莫測讓人不由心生讚歎。
7/13 須彌山石窟腳下兩山之間的小道,就是古絲綢之路必經關隘——石門關。這裡曾經是唐朝的國門,也曾是宋和西夏兵戎相見的戰場。歲月流失,滄桑更替,這條几乎隱沒在歷史中的絲綢之路既孕育了須彌山石窟,也見證了佛法東來、絲綢西去。遙望關隘,耳邊似又響起陣陣胡笳,聲聲駝鈴。
8/13 須彌山四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這種地貌以紅色陡崖坡為識別要素,在我國分佈廣泛,一般來說南方多於北方。遠望陽光下的須彌山,就像一團團凝固的火焰,在綠樹的映襯下格外鮮豔。
9/13 想要更全面地瞭解須彌山石窟,不妨再去須彌山博物館看看。須彌山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絲綢之路和佛教石窟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陳展中運用科技媒介、藝術創作、文化象徵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絲綢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藝術。
10/13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須彌山是必經之地。許多往來的客商和僧侶在此落腳,所以佛教也很快在這裡落地發芽。須彌山博物館再現了絲綢之路上古原州商賈如流、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
11/13 須彌山博物館由序廳,絲路開通,佛教東傳,須彌之光,佛國眾生,佛窟集萃和尾廳七個部分組成。序廳用藝術手法闡釋了佛國世界須彌山的時空概念。
12/13 須彌山石窟始鑿於北魏,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規模營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香火旺盛一千五百多年。唐代須彌山造像風格已明顯表現出世俗化的特點,以豐滿為美,以雍榮華貴為美。無論佛還是菩薩,都雕鑿得豐滿圓潤,栩栩如生。
13/13 須彌山的景色並非獨一無二,須彌山的石窟也並不是頂級,但二者渾然天成地搭配在一起,呈現給遊客的是一個略帶神祕感的天上人間。這裡一石有一石的生息,生生不息的石窟世界裡,是一個絕色的須彌山。(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2019-07-2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