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這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出自山東臨淄,最後一件是鎮館的國寶
齊風物
1/10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周代齊國的都城所在。久遠深厚的歷史在臨淄孕育了燦爛的齊文化,也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今天為大家展示的這一組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都出自臨淄,每一件都十分珍貴。第一件是春秋時期的銅甗(yǎn),這是一件蒸煮食物器,大體相當於今天的蒸鍋——上層的甑相當於蒸籠,中間有透孔的篦子,下層的鬲用於盛水。
2/10 這件形狀怪異而有“喜感”的青銅器,你知道它是做什麼用的嗎?這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銅敦,高度是16.5釐米,是用來盛放黍、稷類食物的器皿,蓋上蓋有保溫的作用。不過切記,它的正確讀法是銅敦(duì)!
3/10 這一件青銅器估計見過的人不多,因為它的結構十分特殊,比較少見。學者們根據其形狀,乾脆稱之為“舟形器”,橢圓形,口徑最寬處約20釐米。這是一件盛食器,屬於春秋時期。雖然看上去鏽跡斑斑,但它的工藝實際上很精美,中間的隔樑是透雕的風格。
4/10 這是一件戰國時期的獸形柄燈,高21.4釐米。此器下方的獸形燈座令人印象深刻,這傢伙蹲坐著,面貌凶惡,上身直立,雙爪舉著燈盤,屁股下面還壓著五條盤蛇!
5/10 戰國時期的雁足燈,高36釐米。這個雁足不僅十分粗壯,而且整體上很寫實。
6/10 戰國時期的高柄蓋豆,高42.5釐米。銅豆的作用很特殊,它是一種禮器,專門用於盛放醬菜。這種器物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但盛行於春秋。在古墓中,常常成對出現。
7/10 這件帶有長柄的器物“亂入”了,它不是先秦的,屬於漢代,稱“刁斗”,是一種炊器。考古學家認為它是用於軍旅的,屬於“戶外用品”。
8/10 這件器物厲害了!大凡到過臨淄,去過齊文化博物館的人,幾乎沒有不認識它的。這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銅犧尊,酒器,高28.3釐米,長46釐米,重6.5千克。此器造型工藝繁縟華麗,是齊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9/10 這件犧尊整體仿牛形,由頭、頸、體、蓋四部分分鑄組成。腦袋和軀體的結合處在脖子上端,合縫處被項圈自然遮掩,項圈寬1釐米,原本嵌有16枚銀珠。器蓋的造型是一個扁嘴的長頸禽類,它的脖子向後反折,形成半環形蓋鈕。
10/10 犧尊的頭頂及雙耳間至鼻樑上端,鑲嵌著綠松石;眼球是墨晶石;眉宇間嵌著7枚相等的長方形綠松石片。除腹部以外,犧尊通體以粗細相間的金銀絲嵌飾幾何形雲紋。如果你去臨淄旅行,別忘了到齊文化博物館一睹犧尊風采。
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