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老照片:1936年勞苦大眾在街頭的生存掙扎
小歷史
1/10 沙飛攝影作品“慘淡的生活”。1936年,沙飛在上海短暫停留期間拍攝了一組記錄社會底層生活狀態的作品,本文選取其中一部分展示出來,以幫助大家直觀地認識歷史。沙飛是著名的“紅色攝影師”,始終關注著國家、民族的命運,曾參加北伐軍擔任報務員。
2/10 沙飛攝影作品“擺小攤的人”。1933年,沙飛在汕頭無線電臺工作期間與同事王輝結婚。為蜜月旅行購買的照相機,使沙飛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當他的目光轉向社會底層時,他被窮人的苦難打動,開始拍攝富有人道主義的照片。
3/10 沙飛攝影作品“被迫離境”。1936年8月,沙飛離開汕頭,考取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在上海求學的這幾個月,他把鏡頭對準上海的社會底層,對準勞苦大眾,拍攝了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力車伕、流離失所的災民、呼號求乞的盲人、骨瘦如柴的流浪兒和疲於奔命的碼頭工人。
4/10 沙飛攝影作品“碼頭工人”。在上海期間,沙飛與魯迅等左翼文化人士有廣泛聯繫,他們共同關注著民間疾苦。沙飛以深切的歷史使命感使用自己的相機,他說:“假如我不認真地拍攝,一定終身遺憾,也有負於歷史。”他還把這些照片投寄給上海、廣東、廣西的各大報刊發表。
5/10 沙飛攝影作品“清道夫”。這些畫面飽滿的照片體現了沙飛的正義感和同情心。經《民國日報》《良友》《作家》《時代》《生活星期刊》《中流》《光明》《時代畫報》 《中華圖畫雜誌》等報刊發表後,引起社會轟動。
6/10 沙飛攝影作品“人力車伕”。由於上海電車、公共汽車的發展,人力車伕的生計已經受到明顯影響。
7/10 沙飛攝影作品“有礙觀瞻”,乞討老人被警察趕走。
8/10 沙飛攝影作品“苦力”。1936年底,沙飛在上海拍攝的這些照片在廣州展出。他說:“這次的影展,確實是改變了中國舊影展的面貌的,因而獲得了許多好評……大眾生活照片使觀眾提高了正義感和對現社會之不滿……”可見他的作品有著重要的開創意義。
9/10 沙飛攝影作品“生命的吶喊”。沙飛在上海的經歷,以及與左翼進步人士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他胸懷憂國憂民的責任感,迅速成長為一位革命宣傳家,並奔向革命聖地延安。
10/10 沙飛攝影作品“中國大部分兒童還餓著”。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年僅25歲的革命青年沙飛奔赴華北抗日前線。他說:“誰都知道,在國家如此危難的今日,要挽救民族的淪亡,絕不是少數人所能做到的事。因此‘喚醒民眾’是當前救亡運動的急務。……攝影即具備如述的種種優良的特質,所以,它就是今日宣傳國難的一種最有力的武器。”
2019-06-2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