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第二代逸動如何?

6 個回答
伙计谈车
2019-08-06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而在駕駛感方面,逸動藍鯨版還是強調輕鬆的氛圍。首先轉向力度整體偏輕,隨速度阻尼感有一定增加,但隨角度力度沒變化。2.7圈的總圈數雖然不多,中間還是會有明顯虛位,車身跟隨性也一般般。制動踏板的力度適中,虛位較小,掌控難度不高。總之逸動藍鯨版開起來可能會太家用了點,沒什麼樂趣,但是男女老少皆宜,算是合理的家用車設定。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而在駕駛感方面,逸動藍鯨版還是強調輕鬆的氛圍。首先轉向力度整體偏輕,隨速度阻尼感有一定增加,但隨角度力度沒變化。2.7圈的總圈數雖然不多,中間還是會有明顯虛位,車身跟隨性也一般般。制動踏板的力度適中,虛位較小,掌控難度不高。總之逸動藍鯨版開起來可能會太家用了點,沒什麼樂趣,但是男女老少皆宜,算是合理的家用車設定。

行駛品質是夥計眼中的最大亮點。其實夥計開過很多長安的車型,它們的底盤調校風味都比較近似,就是會保留一些路感,但同時又能給到很強的濾振厚重感和柔韌度。逸動也不例外。走在城市道路上,懸掛對細碎振動的過濾不太透徹,傳遞上來的路感比較多,可能會給人舒適度一般的第一印象。但當你把場景從城市道路轉向連續爛路之後,那種對振動處理的柔韌感,以及濾振動作的厚實感,又會刷新你的認知。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而在駕駛感方面,逸動藍鯨版還是強調輕鬆的氛圍。首先轉向力度整體偏輕,隨速度阻尼感有一定增加,但隨角度力度沒變化。2.7圈的總圈數雖然不多,中間還是會有明顯虛位,車身跟隨性也一般般。制動踏板的力度適中,虛位較小,掌控難度不高。總之逸動藍鯨版開起來可能會太家用了點,沒什麼樂趣,但是男女老少皆宜,算是合理的家用車設定。

行駛品質是夥計眼中的最大亮點。其實夥計開過很多長安的車型,它們的底盤調校風味都比較近似,就是會保留一些路感,但同時又能給到很強的濾振厚重感和柔韌度。逸動也不例外。走在城市道路上,懸掛對細碎振動的過濾不太透徹,傳遞上來的路感比較多,可能會給人舒適度一般的第一印象。但當你把場景從城市道路轉向連續爛路之後,那種對振動處理的柔韌感,以及濾振動作的厚實感,又會刷新你的認知。

隔音方面,首先再次點名表揚發動機。即使拉到4000rpm左右的高轉速,傳遞到車廂中的發動機噪聲依然輕微,而且運轉聲線比較細膩,發動機NVH確實有國際大廠水平。不過搭載的玲瓏輪胎胎噪偏大,而且行車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環境噪音傳進車廂內,總體隔音水平算是同級車比較好的一類,但仍然不算頂尖。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而在駕駛感方面,逸動藍鯨版還是強調輕鬆的氛圍。首先轉向力度整體偏輕,隨速度阻尼感有一定增加,但隨角度力度沒變化。2.7圈的總圈數雖然不多,中間還是會有明顯虛位,車身跟隨性也一般般。制動踏板的力度適中,虛位較小,掌控難度不高。總之逸動藍鯨版開起來可能會太家用了點,沒什麼樂趣,但是男女老少皆宜,算是合理的家用車設定。

行駛品質是夥計眼中的最大亮點。其實夥計開過很多長安的車型,它們的底盤調校風味都比較近似,就是會保留一些路感,但同時又能給到很強的濾振厚重感和柔韌度。逸動也不例外。走在城市道路上,懸掛對細碎振動的過濾不太透徹,傳遞上來的路感比較多,可能會給人舒適度一般的第一印象。但當你把場景從城市道路轉向連續爛路之後,那種對振動處理的柔韌感,以及濾振動作的厚實感,又會刷新你的認知。

隔音方面,首先再次點名表揚發動機。即使拉到4000rpm左右的高轉速,傳遞到車廂中的發動機噪聲依然輕微,而且運轉聲線比較細膩,發動機NVH確實有國際大廠水平。不過搭載的玲瓏輪胎胎噪偏大,而且行車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環境噪音傳進車廂內,總體隔音水平算是同級車比較好的一類,但仍然不算頂尖。

動態方面講了很多,最後提提靜態。雖然這臺頂配車的價位處於10萬元左右,車廂做工、用料水平比很多合資競品都要強上不少,配置也十分豐富了。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而在駕駛感方面,逸動藍鯨版還是強調輕鬆的氛圍。首先轉向力度整體偏輕,隨速度阻尼感有一定增加,但隨角度力度沒變化。2.7圈的總圈數雖然不多,中間還是會有明顯虛位,車身跟隨性也一般般。制動踏板的力度適中,虛位較小,掌控難度不高。總之逸動藍鯨版開起來可能會太家用了點,沒什麼樂趣,但是男女老少皆宜,算是合理的家用車設定。

行駛品質是夥計眼中的最大亮點。其實夥計開過很多長安的車型,它們的底盤調校風味都比較近似,就是會保留一些路感,但同時又能給到很強的濾振厚重感和柔韌度。逸動也不例外。走在城市道路上,懸掛對細碎振動的過濾不太透徹,傳遞上來的路感比較多,可能會給人舒適度一般的第一印象。但當你把場景從城市道路轉向連續爛路之後,那種對振動處理的柔韌感,以及濾振動作的厚實感,又會刷新你的認知。

隔音方面,首先再次點名表揚發動機。即使拉到4000rpm左右的高轉速,傳遞到車廂中的發動機噪聲依然輕微,而且運轉聲線比較細膩,發動機NVH確實有國際大廠水平。不過搭載的玲瓏輪胎胎噪偏大,而且行車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環境噪音傳進車廂內,總體隔音水平算是同級車比較好的一類,但仍然不算頂尖。

動態方面講了很多,最後提提靜態。雖然這臺頂配車的價位處於10萬元左右,車廂做工、用料水平比很多合資競品都要強上不少,配置也十分豐富了。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而在駕駛感方面,逸動藍鯨版還是強調輕鬆的氛圍。首先轉向力度整體偏輕,隨速度阻尼感有一定增加,但隨角度力度沒變化。2.7圈的總圈數雖然不多,中間還是會有明顯虛位,車身跟隨性也一般般。制動踏板的力度適中,虛位較小,掌控難度不高。總之逸動藍鯨版開起來可能會太家用了點,沒什麼樂趣,但是男女老少皆宜,算是合理的家用車設定。

行駛品質是夥計眼中的最大亮點。其實夥計開過很多長安的車型,它們的底盤調校風味都比較近似,就是會保留一些路感,但同時又能給到很強的濾振厚重感和柔韌度。逸動也不例外。走在城市道路上,懸掛對細碎振動的過濾不太透徹,傳遞上來的路感比較多,可能會給人舒適度一般的第一印象。但當你把場景從城市道路轉向連續爛路之後,那種對振動處理的柔韌感,以及濾振動作的厚實感,又會刷新你的認知。

隔音方面,首先再次點名表揚發動機。即使拉到4000rpm左右的高轉速,傳遞到車廂中的發動機噪聲依然輕微,而且運轉聲線比較細膩,發動機NVH確實有國際大廠水平。不過搭載的玲瓏輪胎胎噪偏大,而且行車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環境噪音傳進車廂內,總體隔音水平算是同級車比較好的一類,但仍然不算頂尖。

動態方面講了很多,最後提提靜態。雖然這臺頂配車的價位處於10萬元左右,車廂做工、用料水平比很多合資競品都要強上不少,配置也十分豐富了。


前後排座椅都用上了皮革包裹,填充物也軟硬適中。前排座椅除了有點頂腰以外,總體舒適性很強。後排座椅舒適度相對差點,靠背支撐一般,角度也偏直了。好在座墊長度足夠,也有一定的仰角,支撐到位。以夥計176cm的身高來衡量,後排腿部空間頗為寬敞,不過頭部空間只能說勉強夠用。

近段時間逸動的銷量比較一般,也許長安認為動力較為單一是主因,於是加推了這款名為“藍鯨版”的車型,去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面。夥計在前兩天試到了這款新車,具體試駕到的是標價為10.39萬元的藍鯨版光速型,也就是頂配。

藍鯨版之所以叫藍鯨版,是因為搭載了一臺誕生自藍鯨NE平臺的1.4T發動機,也就是那臺傳說中熱效率達到38%、賬面數據碾壓合資對手的國六發動機。單從發動機的實際體驗來講,它的表現確實能給予夥計“有點東西”的感覺。因為這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強勁之餘還很暢順,也就是沒有明顯的渦輪介入點的同時又不乏爆發感。

然而要講動力體驗,不但要講發動機,更要講變速箱。逸動藍鯨版上的這臺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槽點實在太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下:

1、起步階段蠕動速度慢。速度在不給油的情況下基本慢慢升到5km/h左右,比多數其他自動擋車型慢;

2、整體設定佛系。無論是換擋速度,還是kickdown工況下的連續降擋,都慢不止一拍;

3、在激烈加速的過程中,過慢的換擋速度會產生明顯的動力中斷,以至於實測百公里加速時間需要9.4秒;

4、犧牲速度並沒有換來平順性,1、2擋之間切換(包括升擋和降擋)有較大概率會產生輕微頓挫感;

5、NVH表現不佳。低速擋位切換以及連續降多個擋位的情況下(尤其在較為安靜的環境下),會清晰聽到變速箱發出的齒輪齧合聲。


另外,變速箱的換擋時機明顯偏晚。即使處於經濟模式並且油門踩得不深,也傾向於把轉速拉昇至2200rpm以上才換擋(尤其是位於1、2、3擋時)。加上稍微帶點粘滯感的油門設定,發動機轉速在鬆開油門後還會稍微上升,兩者疊加起來可能會影響一定的燃油經濟性。好在發動機的燃效確實頗高,畢竟夥計開了幾十公里市區道路和高速公路後,表顯油耗依然能維持在7L/100km左右,並沒有過多地受油門和變速箱的設定影響。

而在駕駛感方面,逸動藍鯨版還是強調輕鬆的氛圍。首先轉向力度整體偏輕,隨速度阻尼感有一定增加,但隨角度力度沒變化。2.7圈的總圈數雖然不多,中間還是會有明顯虛位,車身跟隨性也一般般。制動踏板的力度適中,虛位較小,掌控難度不高。總之逸動藍鯨版開起來可能會太家用了點,沒什麼樂趣,但是男女老少皆宜,算是合理的家用車設定。

行駛品質是夥計眼中的最大亮點。其實夥計開過很多長安的車型,它們的底盤調校風味都比較近似,就是會保留一些路感,但同時又能給到很強的濾振厚重感和柔韌度。逸動也不例外。走在城市道路上,懸掛對細碎振動的過濾不太透徹,傳遞上來的路感比較多,可能會給人舒適度一般的第一印象。但當你把場景從城市道路轉向連續爛路之後,那種對振動處理的柔韌感,以及濾振動作的厚實感,又會刷新你的認知。

隔音方面,首先再次點名表揚發動機。即使拉到4000rpm左右的高轉速,傳遞到車廂中的發動機噪聲依然輕微,而且運轉聲線比較細膩,發動機NVH確實有國際大廠水平。不過搭載的玲瓏輪胎胎噪偏大,而且行車過程中也會有一些環境噪音傳進車廂內,總體隔音水平算是同級車比較好的一類,但仍然不算頂尖。

動態方面講了很多,最後提提靜態。雖然這臺頂配車的價位處於10萬元左右,車廂做工、用料水平比很多合資競品都要強上不少,配置也十分豐富了。


前後排座椅都用上了皮革包裹,填充物也軟硬適中。前排座椅除了有點頂腰以外,總體舒適性很強。後排座椅舒適度相對差點,靠背支撐一般,角度也偏直了。好在座墊長度足夠,也有一定的仰角,支撐到位。以夥計176cm的身高來衡量,後排腿部空間頗為寬敞,不過頭部空間只能說勉強夠用。
總的來講,逸動藍鯨版的最大敗筆是變速箱,而其他方面的表現都能令人滿意,尤其是發動機和底盤兩方面。可惜夥計認為一臺車最重要的還是變速箱,所以影響了它的整體推薦度。如果你最近在考慮這款車,那麼夥計建議你先進行全方位的試駕,尤其是考量變速箱的整體順暢度。如果能接受,那麼就可買;不能接受,那就買1.6L版本,或者其他車型吧。

买车大师
2019-03-22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與舒適的避震遙相呼應的是優秀的NVH控制,即便到了100km/h的時速,風噪和路噪都不是很明顯,相比逸動上一代產品有了極大的躍升。總之無論是開、是坐,逸動都會給你一個很安逸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逸動同樣超越了很多合資品牌。

平穩順暢的動力,才最正確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與舒適的避震遙相呼應的是優秀的NVH控制,即便到了100km/h的時速,風噪和路噪都不是很明顯,相比逸動上一代產品有了極大的躍升。總之無論是開、是坐,逸動都會給你一個很安逸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逸動同樣超越了很多合資品牌。

平穩順暢的動力,才最正確

再來說說動力,逸動的動力總成是由一臺1.6升自然吸氣引擎和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構成的,最大功率94kW,最大扭矩168Nm。由於採用了缸內直噴技術,所以數據表現還不錯,在小排量自吸引擎中,逸動的動力數據排名是比較靠前的。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與舒適的避震遙相呼應的是優秀的NVH控制,即便到了100km/h的時速,風噪和路噪都不是很明顯,相比逸動上一代產品有了極大的躍升。總之無論是開、是坐,逸動都會給你一個很安逸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逸動同樣超越了很多合資品牌。

平穩順暢的動力,才最正確

再來說說動力,逸動的動力總成是由一臺1.6升自然吸氣引擎和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構成的,最大功率94kW,最大扭矩168Nm。由於採用了缸內直噴技術,所以數據表現還不錯,在小排量自吸引擎中,逸動的動力數據排名是比較靠前的。

當然這樣的數據無法提供血液上湧、心跳加速的快感。中規中矩,輕快的姿態是比較符合逸動這款車的定位。逸動這臺引擎在1000rpm就可以釋放80%的扭矩,加之比較靈敏的油門調校,在起步階段並不會出現,低扭不足,拖沓的感覺。

這臺來自愛信的6AT變速箱也可以把動力梳理得很平順,但是,這臺變速箱還是有一點不完美,其一,是換擋速度有些慢,其二,在標準模式下地板油時,變速箱並不會降到最低檔位,最多將引擎轉速拉到4000rpm。不過話說回來,逸動本身就是一款舒適取向的車,倘若在舒適和運動之間做選擇,那我寧願捨棄換擋速度,換取更加平順的駕駛體驗。而且對於絕大數人來說,並不會對這款車有什麼非分之想。所以我覺得如此調校,雖說不完美,但很正確。

配置豐富且實用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與舒適的避震遙相呼應的是優秀的NVH控制,即便到了100km/h的時速,風噪和路噪都不是很明顯,相比逸動上一代產品有了極大的躍升。總之無論是開、是坐,逸動都會給你一個很安逸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逸動同樣超越了很多合資品牌。

平穩順暢的動力,才最正確

再來說說動力,逸動的動力總成是由一臺1.6升自然吸氣引擎和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構成的,最大功率94kW,最大扭矩168Nm。由於採用了缸內直噴技術,所以數據表現還不錯,在小排量自吸引擎中,逸動的動力數據排名是比較靠前的。

當然這樣的數據無法提供血液上湧、心跳加速的快感。中規中矩,輕快的姿態是比較符合逸動這款車的定位。逸動這臺引擎在1000rpm就可以釋放80%的扭矩,加之比較靈敏的油門調校,在起步階段並不會出現,低扭不足,拖沓的感覺。

這臺來自愛信的6AT變速箱也可以把動力梳理得很平順,但是,這臺變速箱還是有一點不完美,其一,是換擋速度有些慢,其二,在標準模式下地板油時,變速箱並不會降到最低檔位,最多將引擎轉速拉到4000rpm。不過話說回來,逸動本身就是一款舒適取向的車,倘若在舒適和運動之間做選擇,那我寧願捨棄換擋速度,換取更加平順的駕駛體驗。而且對於絕大數人來說,並不會對這款車有什麼非分之想。所以我覺得如此調校,雖說不完美,但很正確。

配置豐富且實用

最後聊一聊,逸動的設計和配置。對於一款車的設計來說,我不太喜歡車身上出現過多繁雜的元素,這樣會給我過於豔俗的感覺。雖然第一眼看上去還蠻亮眼,但看久了,便膩了,反而逸動這種簡潔、清爽的設計是我喜歡的。

配置上逸動也完全領先於同級別的合資產品,我開的是逸動的頂配車型,配有自動大燈、無鑰匙啟動、ACC自適應巡航、語音控制等等。其中我想著重說的是,導航和語音控制,很多人覺得這兩項配置看上去很雞肋,中看不中用的那種。但是,逸動卻把這兩項功能做的很實用。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與舒適的避震遙相呼應的是優秀的NVH控制,即便到了100km/h的時速,風噪和路噪都不是很明顯,相比逸動上一代產品有了極大的躍升。總之無論是開、是坐,逸動都會給你一個很安逸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逸動同樣超越了很多合資品牌。

平穩順暢的動力,才最正確

再來說說動力,逸動的動力總成是由一臺1.6升自然吸氣引擎和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構成的,最大功率94kW,最大扭矩168Nm。由於採用了缸內直噴技術,所以數據表現還不錯,在小排量自吸引擎中,逸動的動力數據排名是比較靠前的。

當然這樣的數據無法提供血液上湧、心跳加速的快感。中規中矩,輕快的姿態是比較符合逸動這款車的定位。逸動這臺引擎在1000rpm就可以釋放80%的扭矩,加之比較靈敏的油門調校,在起步階段並不會出現,低扭不足,拖沓的感覺。

這臺來自愛信的6AT變速箱也可以把動力梳理得很平順,但是,這臺變速箱還是有一點不完美,其一,是換擋速度有些慢,其二,在標準模式下地板油時,變速箱並不會降到最低檔位,最多將引擎轉速拉到4000rpm。不過話說回來,逸動本身就是一款舒適取向的車,倘若在舒適和運動之間做選擇,那我寧願捨棄換擋速度,換取更加平順的駕駛體驗。而且對於絕大數人來說,並不會對這款車有什麼非分之想。所以我覺得如此調校,雖說不完美,但很正確。

配置豐富且實用

最後聊一聊,逸動的設計和配置。對於一款車的設計來說,我不太喜歡車身上出現過多繁雜的元素,這樣會給我過於豔俗的感覺。雖然第一眼看上去還蠻亮眼,但看久了,便膩了,反而逸動這種簡潔、清爽的設計是我喜歡的。

配置上逸動也完全領先於同級別的合資產品,我開的是逸動的頂配車型,配有自動大燈、無鑰匙啟動、ACC自適應巡航、語音控制等等。其中我想著重說的是,導航和語音控制,很多人覺得這兩項配置看上去很雞肋,中看不中用的那種。但是,逸動卻把這兩項功能做的很實用。

先說導航,對於大多車載導航來說都很難用,因為:其一是信息更新慢,其二是沒有實時路況信息,所以要導航我們一般都會選用手機上的導航APP。但是逸動所搭載的是高德在線導航系統,“優選路線”、“實時路況”這些實用的功能它都具備,所以用起來就和手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了。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與舒適的避震遙相呼應的是優秀的NVH控制,即便到了100km/h的時速,風噪和路噪都不是很明顯,相比逸動上一代產品有了極大的躍升。總之無論是開、是坐,逸動都會給你一個很安逸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逸動同樣超越了很多合資品牌。

平穩順暢的動力,才最正確

再來說說動力,逸動的動力總成是由一臺1.6升自然吸氣引擎和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構成的,最大功率94kW,最大扭矩168Nm。由於採用了缸內直噴技術,所以數據表現還不錯,在小排量自吸引擎中,逸動的動力數據排名是比較靠前的。

當然這樣的數據無法提供血液上湧、心跳加速的快感。中規中矩,輕快的姿態是比較符合逸動這款車的定位。逸動這臺引擎在1000rpm就可以釋放80%的扭矩,加之比較靈敏的油門調校,在起步階段並不會出現,低扭不足,拖沓的感覺。

這臺來自愛信的6AT變速箱也可以把動力梳理得很平順,但是,這臺變速箱還是有一點不完美,其一,是換擋速度有些慢,其二,在標準模式下地板油時,變速箱並不會降到最低檔位,最多將引擎轉速拉到4000rpm。不過話說回來,逸動本身就是一款舒適取向的車,倘若在舒適和運動之間做選擇,那我寧願捨棄換擋速度,換取更加平順的駕駛體驗。而且對於絕大數人來說,並不會對這款車有什麼非分之想。所以我覺得如此調校,雖說不完美,但很正確。

配置豐富且實用

最後聊一聊,逸動的設計和配置。對於一款車的設計來說,我不太喜歡車身上出現過多繁雜的元素,這樣會給我過於豔俗的感覺。雖然第一眼看上去還蠻亮眼,但看久了,便膩了,反而逸動這種簡潔、清爽的設計是我喜歡的。

配置上逸動也完全領先於同級別的合資產品,我開的是逸動的頂配車型,配有自動大燈、無鑰匙啟動、ACC自適應巡航、語音控制等等。其中我想著重說的是,導航和語音控制,很多人覺得這兩項配置看上去很雞肋,中看不中用的那種。但是,逸動卻把這兩項功能做的很實用。

先說導航,對於大多車載導航來說都很難用,因為:其一是信息更新慢,其二是沒有實時路況信息,所以要導航我們一般都會選用手機上的導航APP。但是逸動所搭載的是高德在線導航系統,“優選路線”、“實時路況”這些實用的功能它都具備,所以用起來就和手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了。

再說語音控制,多數車的語音控制都不好用,主要還是識別不清這個原因。但是,逸動的語音識別很強大,能夠很好地理解你的意圖。比如你說:太熱了,它就會自動調低空調溫度;再比如,你說:餓了,它便會幫你搜索周圍的餐廳。此外,還可以控制天窗、多媒體、電話、空氣淨化、行車記錄儀拍照,語音搜索在線天氣、股票、新聞等生活資訊。總之它就像個貼心的管家,幫你打理一切和出行有關的事情。

小巧精緻的逸動DT

就我個人而言,長安是我挺喜愛的一個自主品牌。它們的產品踏實,沒有太多花哨的宣傳,完全是靠產品力來贏得市場的。之前,編輯部的同事試駕完睿騁CC後,回來就在我耳邊一直唸叨,這車如何如何好,搞得我心也癢癢的一直都想去試駕一下長安的產品。這次終於算是等到機會——去深圳試駕長安新一代的逸動以及逸動DT。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這兩款車的表現。

漲價了,值麼?值!

首先說逸動,其實這款車並不算是一個新產品,早在2012年長安就推出了旗下第一代逸動,這次試駕的是它全新換代的產品。雖說目前逸動以及逸動DT還沒有正式上市,但從8萬-11萬元的預售價格來看,比上一代產品要高了一些。那麼它的產品力是否有相應的提高呢?先告訴大家我的答案,逸動絕對值得這個售價,甚至物超所值。

想想看,考慮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間的消費者,最重要的訴求是什麼?舒適且好開的車罷了。別看僅僅四個字的訴求,但是想做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求有優秀的底盤調校、順滑的動力匹配以及細心的NVH控制,任何一點出現紕漏就會影響整車的質感。我之所以對逸動有這樣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它在以上那三個方面都很優秀。當然我說的優秀,是在8萬到11萬元這個價格區上所做出的評價。

扭力樑也可以很舒適

先從底盤說起,逸動的底盤結構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樑。很多朋友一看到扭力樑結構,就會心說:什麼?扭力樑,那舒適性和操控性肯定不行。對於有這樣想法的朋友,是時候來給你們補補課了。所謂的雙叉臂、多連桿、扭力樑,這些名詞僅僅代表懸架的結構,它們各有優缺點。比如保時捷911的前懸架就是麥弗遜,“紐北”曾經最速前驅車——梅甘娜RS的後懸架就是扭力樑。所以操控性的好壞與懸架結構無關,完全是靠後期調校,舒適性也是一個道理。以後別再給懸架結構貼上“孰優孰劣”的標籤了。

逸動避震的動態表現也可以說明——舒不舒適和懸架結構無關。總體來說逸動的避震還是舒適取向的。在經過顛簸路段時,避震會吸收大部分震動,剩下的震動會以一種很柔和的方式傳到車內。而且不像一些避震軟的車,在經過大顛簸時會產生很多細碎的餘震,就像坐船那樣一直顛個不停。逸動的避震對於震動的處理都是一次到位的,沒有多餘拖泥帶水的動作。現在回頭想想,逸動的避震表現比很多合資車都要好,比如本田飛度。

與舒適的避震遙相呼應的是優秀的NVH控制,即便到了100km/h的時速,風噪和路噪都不是很明顯,相比逸動上一代產品有了極大的躍升。總之無論是開、是坐,逸動都會給你一個很安逸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逸動同樣超越了很多合資品牌。

平穩順暢的動力,才最正確

再來說說動力,逸動的動力總成是由一臺1.6升自然吸氣引擎和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構成的,最大功率94kW,最大扭矩168Nm。由於採用了缸內直噴技術,所以數據表現還不錯,在小排量自吸引擎中,逸動的動力數據排名是比較靠前的。

當然這樣的數據無法提供血液上湧、心跳加速的快感。中規中矩,輕快的姿態是比較符合逸動這款車的定位。逸動這臺引擎在1000rpm就可以釋放80%的扭矩,加之比較靈敏的油門調校,在起步階段並不會出現,低扭不足,拖沓的感覺。

這臺來自愛信的6AT變速箱也可以把動力梳理得很平順,但是,這臺變速箱還是有一點不完美,其一,是換擋速度有些慢,其二,在標準模式下地板油時,變速箱並不會降到最低檔位,最多將引擎轉速拉到4000rpm。不過話說回來,逸動本身就是一款舒適取向的車,倘若在舒適和運動之間做選擇,那我寧願捨棄換擋速度,換取更加平順的駕駛體驗。而且對於絕大數人來說,並不會對這款車有什麼非分之想。所以我覺得如此調校,雖說不完美,但很正確。

配置豐富且實用

最後聊一聊,逸動的設計和配置。對於一款車的設計來說,我不太喜歡車身上出現過多繁雜的元素,這樣會給我過於豔俗的感覺。雖然第一眼看上去還蠻亮眼,但看久了,便膩了,反而逸動這種簡潔、清爽的設計是我喜歡的。

配置上逸動也完全領先於同級別的合資產品,我開的是逸動的頂配車型,配有自動大燈、無鑰匙啟動、ACC自適應巡航、語音控制等等。其中我想著重說的是,導航和語音控制,很多人覺得這兩項配置看上去很雞肋,中看不中用的那種。但是,逸動卻把這兩項功能做的很實用。

先說導航,對於大多車載導航來說都很難用,因為:其一是信息更新慢,其二是沒有實時路況信息,所以要導航我們一般都會選用手機上的導航APP。但是逸動所搭載的是高德在線導航系統,“優選路線”、“實時路況”這些實用的功能它都具備,所以用起來就和手機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了。

再說語音控制,多數車的語音控制都不好用,主要還是識別不清這個原因。但是,逸動的語音識別很強大,能夠很好地理解你的意圖。比如你說:太熱了,它就會自動調低空調溫度;再比如,你說:餓了,它便會幫你搜索周圍的餐廳。此外,還可以控制天窗、多媒體、電話、空氣淨化、行車記錄儀拍照,語音搜索在線天氣、股票、新聞等生活資訊。總之它就像個貼心的管家,幫你打理一切和出行有關的事情。

小巧精緻的逸動DT

說完了逸動,再來簡單地介紹下逸動DT。相比於逸動,逸動DT的身形更小巧,價格也更便宜,預售價在6-8.8萬元之間。其實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Q版的逸動,它延續了逸動很多的優點,比如舒適的避震和優秀的NVH控制。區別在於動力總成,與逸動不同,逸動DT用的是一臺非直噴的1.6升自然吸氣引擎,配合4AT或手動變速箱,最大功率92kW,最大扭矩160Nm。

本次我試駕的是手動版車型,總體說來逸動DT的手動變速箱非常好用,擋位行程不長,切換擋位時有很強的吸入感。唯一讓我不太適應的是離合器的行程比較長,後段的空行程比較多,也就是說不需要把離合器踩到底便可以換擋。不過這也只是和我的個人習慣不同罷了,說不上好壞。由於是手動變速箱,所以動力來的要更加直接,相比逸動,逸動DT擁有更加豐富的駕駛樂趣。逸動DT給我的印象是,一款富有活力的小車,特別適合剛畢業的年輕人代步。

寫在最後

由於參加的試駕活動,像油耗、操控性等內容都沒法測試,這些內容等逸動和逸動DT正式上市後,有了試駕車再給大家補上。雖然試駕時間短暫,但這兩款車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大家正在考慮購買6萬-10萬元這價格區間的車,那麼一定要去4S店試試這兩臺車。

- END -

DearAuto
2019-03-10

長安第二代逸動是一款顏值比較高的車型,它的第一代是2012上市,上市至今,累計銷量達到72萬輛,可以說長安逸動在中國品牌轎車上算比較成功的車型了。而第二代逸動將在3月27日正式上市,從公佈的預售價來看,8-11萬元,非常具有競爭力。

長安第二代逸動是一款顏值比較高的車型,它的第一代是2012上市,上市至今,累計銷量達到72萬輛,可以說長安逸動在中國品牌轎車上算比較成功的車型了。而第二代逸動將在3月27日正式上市,從公佈的預售價來看,8-11萬元,非常具有競爭力。

在外觀上,全新逸動在設計上跟睿騁CC有點類似,看起來很有檔次,而且在內飾設計上,簡潔大方,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在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4710/1820/1490mm,軸距為2700mm,作為一款A級車,這空間足夠讓你舒心地駕乘。

全新逸動的配置也很豐富,10.25英寸高清液晶顯示屏非常具有吸引力,裡面包含長安inCall 3.0智能車載互聯繫統、強大的語音控制、ACC自適應巡航、右側盲區監視等功能,而且全系還標配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安全又實用。這樣的換代,可以說是良心之作。


動力上,全新逸動搭載的是一款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28馬力,匹配5速手動和6速自動變速箱,可別小看這款發動機,動力要比大眾速騰的1.6L還要強。在山路試駕時,得益於出色的輕量化和高剛性車身,全新逸動輕鬆通過,輕輕給油就到,更別說在市區上行駛了,這款動力組合完全能滿足你對駕駛的需求。


全新逸動換代後,對於競爭對手來說是很大的威脅,長安計劃未來會推出1.5T車型,那麼消費者就有更多的選擇,相信這款車想要大賣是沒有問題的。(鹿萌)

少冰评车
2019-03-03

少冰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由於二代逸動還沒上市,我們只能從外形內飾和動力上去分析!

少冰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由於二代逸動還沒上市,我們只能從外形內飾和動力上去分析!

外觀上,前臉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不是說不漂亮,而是,和某豪華品牌的前臉真的很像!但拋去這個爭議,這款逸動的前臉還是非常漂亮的!X型大嘴加上鍍鉻裝飾,看上去非常時尚,又很精緻。C型霧燈框也是科幻感十足!大燈形狀和整個中網非常協調,搭配在一起,很漂亮,也非常耐看!

少冰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由於二代逸動還沒上市,我們只能從外形內飾和動力上去分析!

外觀上,前臉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不是說不漂亮,而是,和某豪華品牌的前臉真的很像!但拋去這個爭議,這款逸動的前臉還是非常漂亮的!X型大嘴加上鍍鉻裝飾,看上去非常時尚,又很精緻。C型霧燈框也是科幻感十足!大燈形狀和整個中網非常協調,搭配在一起,很漂亮,也非常耐看!

比起老款,側面改動也比較大,新款側面非常流暢自然,而且有一絲轎跑的氣息在裡面,窗戶周圍的鍍鉻裝飾讓側面看起來更時尚,也更加精緻!雙腰線設計也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設計手法!輪轂造型非常惹眼,磚石切割版的樣子非常惹人喜愛,為此車又增加了運動感!

少冰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由於二代逸動還沒上市,我們只能從外形內飾和動力上去分析!

外觀上,前臉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不是說不漂亮,而是,和某豪華品牌的前臉真的很像!但拋去這個爭議,這款逸動的前臉還是非常漂亮的!X型大嘴加上鍍鉻裝飾,看上去非常時尚,又很精緻。C型霧燈框也是科幻感十足!大燈形狀和整個中網非常協調,搭配在一起,很漂亮,也非常耐看!

比起老款,側面改動也比較大,新款側面非常流暢自然,而且有一絲轎跑的氣息在裡面,窗戶周圍的鍍鉻裝飾讓側面看起來更時尚,也更加精緻!雙腰線設計也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設計手法!輪轂造型非常惹眼,磚石切割版的樣子非常惹人喜愛,為此車又增加了運動感!

新款尾部的設計層次分明,小鴨尾設計和黑色下包圍,又進一步增添了整車的一個運動氣息!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710/1820/1505mm,軸距為2700mm,相比現款車型長度增加90mm,軸距增加40mm。

少冰祝大家元宵節快樂,由於二代逸動還沒上市,我們只能從外形內飾和動力上去分析!

外觀上,前臉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不是說不漂亮,而是,和某豪華品牌的前臉真的很像!但拋去這個爭議,這款逸動的前臉還是非常漂亮的!X型大嘴加上鍍鉻裝飾,看上去非常時尚,又很精緻。C型霧燈框也是科幻感十足!大燈形狀和整個中網非常協調,搭配在一起,很漂亮,也非常耐看!

比起老款,側面改動也比較大,新款側面非常流暢自然,而且有一絲轎跑的氣息在裡面,窗戶周圍的鍍鉻裝飾讓側面看起來更時尚,也更加精緻!雙腰線設計也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設計手法!輪轂造型非常惹眼,磚石切割版的樣子非常惹人喜愛,為此車又增加了運動感!

新款尾部的設計層次分明,小鴨尾設計和黑色下包圍,又進一步增添了整車的一個運動氣息!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710/1820/1505mm,軸距為2700mm,相比現款車型長度增加90mm,軸距增加40mm。

跟外觀一樣,內飾部分相比老款,也是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從用料還是造型上,都有著巨大的提升!平底式方向盤繼續張揚著此車的運動氣息,簡介的中控臺大氣,看起來非常豪華!比起老款高檔不少!

動力方面,前期搭載的依然是那款1.6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94,最大馬力128,最大扭矩是168,這個發動機僅僅夠家用!要想有推背感,就要耐心等等了,1.5T在將來也會搭載在這款車上面!

通過以上分析,在外觀內飾,還有車身尺寸上,新款逸動都有著非常大的優勢!競爭對手如吉利帝豪GL和奇瑞艾瑞澤7等都會感到非常大的壓力的!如果有個合適的定價,大賣不成問題!

二师兄玩车
2019-12-20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內在美,前瞻科技豐富駕乘生活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對車輛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豐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儀表臺採用的“環抱“式設計,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比較精緻,長達15M的內飾真縫線彰顯其豪華品質,其右側細膩而富有變化的金屬拉絲面板,可以體驗真正的精緻生活。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內在美,前瞻科技豐富駕乘生活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對車輛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豐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儀表臺採用的“環抱“式設計,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比較精緻,長達15M的內飾真縫線彰顯其豪華品質,其右側細膩而富有變化的金屬拉絲面板,可以體驗真正的精緻生活。

中間嵌入的10.25英寸屏幕流暢性和可操作性尚佳,觸碰式的副駕屏更顯著個性化十足。“ACC with Stop/Go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可以很好的為行車提供輔助,有效的較少駕駛疲勞。“in Call 3.0智能車載互聯繫統”更是前瞻科技的體現,語音助手智能化程度高,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內在美,前瞻科技豐富駕乘生活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對車輛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豐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儀表臺採用的“環抱“式設計,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比較精緻,長達15M的內飾真縫線彰顯其豪華品質,其右側細膩而富有變化的金屬拉絲面板,可以體驗真正的精緻生活。

中間嵌入的10.25英寸屏幕流暢性和可操作性尚佳,觸碰式的副駕屏更顯著個性化十足。“ACC with Stop/Go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可以很好的為行車提供輔助,有效的較少駕駛疲勞。“in Call 3.0智能車載互聯繫統”更是前瞻科技的體現,語音助手智能化程度高,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

除此之外,第二代逸動高能版還採用了HEEAB高強度吸能架構車身、PBA預警輔助制動系統、右側盲區可視系統、6安全氣囊等諸多配置,從主動安全到被動安全都能很好的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內在美,前瞻科技豐富駕乘生活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對車輛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豐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儀表臺採用的“環抱“式設計,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比較精緻,長達15M的內飾真縫線彰顯其豪華品質,其右側細膩而富有變化的金屬拉絲面板,可以體驗真正的精緻生活。

中間嵌入的10.25英寸屏幕流暢性和可操作性尚佳,觸碰式的副駕屏更顯著個性化十足。“ACC with Stop/Go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可以很好的為行車提供輔助,有效的較少駕駛疲勞。“in Call 3.0智能車載互聯繫統”更是前瞻科技的體現,語音助手智能化程度高,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

除此之外,第二代逸動高能版還採用了HEEAB高強度吸能架構車身、PBA預警輔助制動系統、右側盲區可視系統、6安全氣囊等諸多配置,從主動安全到被動安全都能很好的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

動力非凡,隨心駕馭

動力、油耗、提速一直都是作為人們選車的重要依據,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在此方面表現的也是遊刃有餘,其搭載的Blue Core 1.6L GDI缸內直噴全鋁合金發動機無論是可靠性還是加速性都是十分出色,原裝進口愛信第三代6AT變速器的換擋平順性也是有口皆碑。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內在美,前瞻科技豐富駕乘生活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對車輛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豐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儀表臺採用的“環抱“式設計,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比較精緻,長達15M的內飾真縫線彰顯其豪華品質,其右側細膩而富有變化的金屬拉絲面板,可以體驗真正的精緻生活。

中間嵌入的10.25英寸屏幕流暢性和可操作性尚佳,觸碰式的副駕屏更顯著個性化十足。“ACC with Stop/Go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可以很好的為行車提供輔助,有效的較少駕駛疲勞。“in Call 3.0智能車載互聯繫統”更是前瞻科技的體現,語音助手智能化程度高,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

除此之外,第二代逸動高能版還採用了HEEAB高強度吸能架構車身、PBA預警輔助制動系統、右側盲區可視系統、6安全氣囊等諸多配置,從主動安全到被動安全都能很好的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

動力非凡,隨心駕馭

動力、油耗、提速一直都是作為人們選車的重要依據,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在此方面表現的也是遊刃有餘,其搭載的Blue Core 1.6L GDI缸內直噴全鋁合金發動機無論是可靠性還是加速性都是十分出色,原裝進口愛信第三代6AT變速器的換擋平順性也是有口皆碑。

兩者配合既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也保證了加速的平順性。STT怠速啟停系統使車輛在走走停停的道路中減少了浪費,提升了燃油經濟性。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內在美,前瞻科技豐富駕乘生活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對車輛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豐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儀表臺採用的“環抱“式設計,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比較精緻,長達15M的內飾真縫線彰顯其豪華品質,其右側細膩而富有變化的金屬拉絲面板,可以體驗真正的精緻生活。

中間嵌入的10.25英寸屏幕流暢性和可操作性尚佳,觸碰式的副駕屏更顯著個性化十足。“ACC with Stop/Go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可以很好的為行車提供輔助,有效的較少駕駛疲勞。“in Call 3.0智能車載互聯繫統”更是前瞻科技的體現,語音助手智能化程度高,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

除此之外,第二代逸動高能版還採用了HEEAB高強度吸能架構車身、PBA預警輔助制動系統、右側盲區可視系統、6安全氣囊等諸多配置,從主動安全到被動安全都能很好的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

動力非凡,隨心駕馭

動力、油耗、提速一直都是作為人們選車的重要依據,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在此方面表現的也是遊刃有餘,其搭載的Blue Core 1.6L GDI缸內直噴全鋁合金發動機無論是可靠性還是加速性都是十分出色,原裝進口愛信第三代6AT變速器的換擋平順性也是有口皆碑。

兩者配合既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也保證了加速的平順性。STT怠速啟停系統使車輛在走走停停的道路中減少了浪費,提升了燃油經濟性。

易操控,日常駕駛輕鬆

作為一款家用車,操控的平順性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第二代逸動高能版也是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前輪採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輪採用了扭力樑式非獨立懸架,懸架較軟但不失支撐,方向較輕但不失穩重,保證日常家用綽綽有餘。

—第二代逸動的外觀可以說相比較之前的車型有了大刀闊斧的進化,“蝶翼式”的家族進氣格柵辨識度很高,頗有幾分高檔車的感覺。LED耀目燈組流光溢彩,不僅造型犀利且亮度十足。

流線型後視鏡和車身很好的融為一體,且帶有電加熱功能,不用擔心水汽干擾視線,更能安心駕駛。車身整體造型流暢,尾部造型動感,頗有幾分轎跑基因成分,飄逸式尾燈個性十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整體而言,堪稱自主家轎新顏值王。

內在美,前瞻科技豐富駕乘生活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對車輛的內在需求越來越豐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需求。儀表臺採用的“環抱“式設計,無論是用料還是做工都比較精緻,長達15M的內飾真縫線彰顯其豪華品質,其右側細膩而富有變化的金屬拉絲面板,可以體驗真正的精緻生活。

中間嵌入的10.25英寸屏幕流暢性和可操作性尚佳,觸碰式的副駕屏更顯著個性化十足。“ACC with Stop/Go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可以很好的為行車提供輔助,有效的較少駕駛疲勞。“in Call 3.0智能車載互聯繫統”更是前瞻科技的體現,語音助手智能化程度高,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

除此之外,第二代逸動高能版還採用了HEEAB高強度吸能架構車身、PBA預警輔助制動系統、右側盲區可視系統、6安全氣囊等諸多配置,從主動安全到被動安全都能很好的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

動力非凡,隨心駕馭

動力、油耗、提速一直都是作為人們選車的重要依據,而第二代逸動高能版在此方面表現的也是遊刃有餘,其搭載的Blue Core 1.6L GDI缸內直噴全鋁合金發動機無論是可靠性還是加速性都是十分出色,原裝進口愛信第三代6AT變速器的換擋平順性也是有口皆碑。

兩者配合既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也保證了加速的平順性。STT怠速啟停系統使車輛在走走停停的道路中減少了浪費,提升了燃油經濟性。

易操控,日常駕駛輕鬆

作為一款家用車,操控的平順性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第二代逸動高能版也是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前輪採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輪採用了扭力樑式非獨立懸架,懸架較軟但不失支撐,方向較輕但不失穩重,保證日常家用綽綽有餘。

結束語:在A級市場中,第二代逸動高能版算是炙手可熱的車型,頂配十萬出頭,憑藉著年輕感十足的外感、做工用料完美的內飾,豐富的智能科技配置,以及動力十足的的發動機和平順性尚佳的變速器等等,收穫了一眾粉絲,你被撩到了嗎?相信長安第二代逸動高能版有著足夠競爭力,可以保證在日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我們也相信長安汽車也會有足夠的實力向更高能的階段衝刺!

栩言梦存
2019-05-24

樣子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是不是和睿騁cc往家族式外貌發展的,我開的是老款逸動,估計新款的變化的就是外貌,核心內容不變吧,市場前景有待考驗,你最好安心等待一下,看看他的表現如何

樣子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是不是和睿騁cc往家族式外貌發展的,我開的是老款逸動,估計新款的變化的就是外貌,核心內容不變吧,市場前景有待考驗,你最好安心等待一下,看看他的表現如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