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河北老漢純手工給鍋補窟窿,一口氣幹了44年,而今兒女不學他手藝
人人都是攝影師
1/10 “中了,沒有窟窿了,可以用這個鍋做飯了!”在河北省魏縣大磨鄉大磨村,李合林正在檢查剛剛補的鍋,是不是已經完全補好了。今年68歲的李合林,從事補鍋工作已經44年了,附近村裡誰家的鍋漏了,他只用幾分鐘時間,就能給補好繼續使用。而修補一個窟窿的價格,只要2塊錢。就因為單靠補鍋掙錢太少,李合林的好手藝,孩子們都不學。他無奈的笑著說:“我的手藝不好往下傳了,沒有人學啊!”(蔣振東“百村千家萬人”拍攝計劃)
2/10 補鍋的手藝人,基本上都是走村串戶接活的。在農村,一些經常做飯的婆婆或媳婦們,如果能聽到“補鍋嘞,誰家要補鍋嘞?”便會走到門口,喊住補鍋的師傅,然後再把有窟窿的破鍋拿出來。而隨著修補時錘子和鍋的敲打響聲,也能吸引來一些鄰居過來觀看。圖為一位婆婆拿著有窟窿的鍋從家裡走出來。
3/10 今天李合林修補的是一口鋁鍋,相對於其他材質的鍋,鋁鍋則簡單一些。他先把窟窿的地方清理乾淨,然後把很小的窟窿用錐子弄大一點點,然後再用鋁質補丁條(類似釘子一樣),在窟窿上面比劃一下大小。
4/10 在比劃完鋁質補丁條和窟窿大小後,將鋁質補丁條鉚在窟窿上面,再仔細敲打,使之密合在一起。比較有意思的是,有些心細的婆婆,會把補好的鍋拿回家,在裡面裝滿水,看看鍋是不是還漏水,確實不漏水了,才會過來給錢。
5/10 這些金屬碎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垃圾或廢品,而對於李合林來說,這些都是“寶貝”,沒準修補什麼的時候,就會派上用場。
6/10 “除了小窟窿外,有的鋁鍋鍋底壞了,我也可以把整個鍋底給換好。”李合林拿出幾個金屬片說。這些金屬片,補在鍋上,就是鍋的鍋底了,根據每家鍋的大小不同,他每次出門,都要攜帶大小不同的很多個“鍋底”。
7/10 “現在村裡年輕人外出打工,家裡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做飯少鍋壞的也少。有時候在村裡轉一天,也碰不到幾個需要補鍋的人。”正在騎車往前走,突然聽到有人喊“補鍋的,補鍋的”,李合林趕緊從自行車上跳下來。由於天氣太熱,他把自行車推到了陰涼處。
8/10 李合林說,給鍋補一個窟窿,只收2塊錢,要是給鍋換一個鍋底,才收10塊錢。由於活太少,拋去鍋底等材質本身的成本,一天下來,也就是能賺個20塊錢左右。趕上活多的時候,能賺個五六十塊錢,就算是好生意了。由於賺錢太少,他的手藝,孩子們不想學,他也很能理解。
9/10 在李合林的自行車車筐裡,放著廢舊的小鍋蓋和鍋的蒸屜,有的是他平常補鍋時,別人丟掉後他撿到的。如果其他人家的鍋,剛好需要這些“零件”,他就會拿給別人使用。
10/10 在李合林外出所帶的工具中,除了鍋底、壺底、錘子、剪刀、鉚釘等必須使用的工具外,他還會攜帶一個馬紮,在修補鍋時,坐著會適當的減少勞累。“雖然補鍋賺錢不多,但做了44年了,還是不想放棄,有感情啊,現在年齡大了,我也就當是鍛鍊了身體吧!”(蔣振東“百村千家萬人”拍攝計劃正在進行中,歡迎您提供拍攝線索,併成為故事的主角)
2018-10-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