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10 個回答
南门太守
2018-09-24

呂布被李傕、郭汜等人反攻,最後不得不逃出長安,不是呂布打不過李傕或者郭汜,而是呂布所在的天子、朝廷一方實力遠不如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等人。

首先,董卓雖然被殺但其舊部實力依然強大,且主力不在長安。

王允、呂布智除董卓,利用的是董卓的粗心,打的是一個時間差,當時董卓最有實力的幾支部隊都集中在長安與洛陽之間。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董卓為什麼這麼粗心?其實也是無奈,當時董卓的老對手黑山軍從兗州方向剛剛撤回太行山區,他們是被曹操打敗的,為了生存,黑山軍決定西進,董卓看到苗頭,為防止黑山軍進攻關中,就命他的女婿牛輔率重兵屯駐在陝縣。

涼州軍其他重要將領,如李傕、郭汜、張濟等部分別在函谷關附近佈防,目的也是防範黑山軍,這些部隊都是涼州軍的主力。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上述這幾支人馬,在賈詡的策劃下反攻長安,一開始只有3、4萬人,但一路行進下來,不斷有涼州軍舊部加入,除李傕、郭汜、張濟等部,董卓的舊部樊稠、李蒙也聞訊率部趕來。

到達長安時這部分涼州軍總人數“已十餘萬”,而王允、呂布所能依賴的主要是幷州軍舊部,以呂布、張遼、李肅等將領為主,人數不得而知,但經過董卓多次整編,他們能上萬就不錯了。

其次,王允不斷在戰略上犯錯誤,錯過了解決董卓舊部的好機會。

由於敵強我弱,所以呂布向王允建議,留在長安的董卓佔部雖然投降,但他們內心是怎樣想的不清楚,對他們不能放鬆警惕。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呂布對王允分析說:“涼州軍中的一些人整個家族和全部產業都在涼州,你讓他死心踏地跟我們走,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暫時歸順,一旦有機會勢必反叛,這些人始終是朝廷的大患,我認為應該把這些人關起來。”

但王允不同意這個看法,王允認為:“那些有可能反叛的人,也僅是有可能而已,說他們反叛,現在沒有證據,如何服眾?”

王允的見解表面看起來冠冕堂皇,也顯得挺大氣,但這只是一種愚見,因為他根本不瞭解涼州軍的這些人。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對陝縣等地涼州軍怎麼處理的問題,王允開始打算以天子的名義下詔赦免他們,這本來是正確的策略,但詔書擬好后王允卻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解散涼州軍。

這還不算,王允還決定派人到陝縣緝拿牛輔等涼州軍主要將領來長安進行審判,主張對涼州軍實施招撫的的呂布聞聽此事,大吃一驚。

呂布趕緊來見王允,對他說:“涼州軍素來不服朝廷調遣,董卓已死,眾人正在驚亂,無所適從。如果朝廷肯既往不咎,想必他們不會鬧事,因為這些人都很看重眼前利益,董卓死了,再拼也無益,只要保證他們的安全和利益,他們是會聽命於朝廷的。現在要解散他們,並且緝拿其主要將領,為了生存他們肯定會集結造反,局面將不可收拾!”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王允不同意呂布的看法,理由是:“涼州軍跟著董卓作惡多端,關中百姓的怨氣你也看到了,如果赦免他們的罪行,百姓不答應啊!”

王允的政治智商仍然沒有跳出書呆子的範疇,呂布認為這麼做會激起兵變,局面將不可收拾。

對此,王允絲毫不擔心:“涼州軍也不過屈屈幾萬人,長安城內外現在也有不下幾萬人,東面又有關東聯軍的策應配合,涼州軍想造反得想想後果。現在董卓已死,群龍無首,天子的詔書下達,他們必作鳥獸散。這個我已經仔細考慮過,你不必擔心。”

有人建議派皇甫嵩親赴陝縣,統率涼州軍,以讓他們安心,對於這個建議,王允仍然不同意。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王允的理由看起來更奇怪:“不能這麼做,關東聯軍那些人都是咱們的同志。派皇甫嵩去陝縣,在那裡集結重兵,關東聯軍的諸君會怎麼想?還以為我們要憑險據守跟他們對抗呢。”

王允對呂布的建議一再給予否定,是因為在他內心其實是看不起呂布的,認為他“素輕布,以劍客遇之”。

董卓被殺後,應在第一時間明確對涼州軍的政策,是殺是留,發出的信號必須清晰,王允不僅拖延了寶貴的時間,而且搖擺不定,使外面的各種謠言四起。

最後,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長安的守軍又接連發生反叛,呂布雖勇,但無力迴天。

李傕、郭汜等人率10多萬大軍把長安圍了起來,王允這時傻眼了,這才想起和談。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王允派胡文才、楊整修出城去見李傕等人,讓他們二人捎話給涼州軍,只要撤兵一切都好商量。要是早幾天,這正是李傕等人巴不得的,但現在他們手裡已經有了10多萬人馬,已經不把朝廷和王允放在話下了。

胡文才、楊整修見到李傕,也不提和談的事,反而勸李傕等人加緊攻城,他們對李傕等人說,城裡防守兵力很有限,猛攻即下。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涼州軍不撤圍,王允只好硬著頭皮一戰,他派胡軫、徐榮出城迎敵,結果胡軫一了城就投降了涼州軍,而徐榮戰死。

涼州軍加緊攻城,皇甫嵩以車騎將軍的身份主持守城事務,他是一名有經驗的老將,長安城也相當堅固,守上一陣按說沒有困難。

王允也給大家鼓勁:“咱們頂多堅持一個月,關東方面的援軍準到!”其實,關東聯軍是不會到的,因為他們已經散夥了,現在互相之間正打得焦頭爛額,無力也無心管長安的事,即便守上一個月,估計也無濟於事。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結果,城裡並沒有守滿一個月,只守了8天,城裡就有守軍打開城門放涼州軍入城。

打開城門的是叟兵,叟人是西南的一個少數民族,叟兵以打仗勇猛而著稱,這支叟兵人數有1000多人,是益州牧劉焉派來協助朝廷的,董卓執政時他們就來了,董卓死後,他們歸朝廷指揮。

這是一群外形裝束很有特點的人,他們個個曲著頭髮,耳朵上掛著環鐵,穿著奇奇怪怪的衣服,他們善使藤牌、弓箭,初次交手一般人都會吃他們的虧,但是過上幾次招,熟悉了他們的套路,他們的戰鬥力也就不怎麼樣了。

朝廷西遷後,不斷向劉焉催稅催人,劉焉大概為了應付,就派了這支叟兵來,他們不是劉焉的嫡系,更像一支僱傭兵,誰發軍餉聽誰的,在戰場上隨時會倒戈。

偏偏這群叟兵,皇甫司令讓他們擔任了防守長安城東門的重任。叟兵打開東門,涼州軍殺入長安城。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城破後,呂布無力迴天,只帶著幾百名騎兵殺出城去,李傕、郭汜率兵攻到未央宮南宮掖門,在這裡殺了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朝廷高官。

在長安城裡,涼州軍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官民死了1萬多人,在當時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街道上到處是屍體和燒搶的痕跡,“狼藉滿道”。

浔阳咸鱼
2018-02-01

這個問題問的籠統,答題的人也是文不對題,東拉西扯。

本題的主旨應該是問:初平三年(192年),李傕、郭汜等人為董卓復仇,圍攻長安,為何呂布打不過他們?(李郭攻破長安,呂布敗逃)就這件事。

只要花點時間看一下《後漢書》的《呂布傳》、哪怕是《資治通鑑》也好,都能看到這場戰鬥的勝負關鍵是:李傕、郭汜是靠長安城內叛變的蜀兵引入城去的。

《資治通鑑》: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六月戊午,引傕眾入城,放兵虜掠。

所以,事情本源並不是呂布在正面戰場打不過,而是形勢不利,呂布在巷戰中無法發揮自己的騎兵優勢,打不過當然要跑路啊!

後來,呂布在關東輾轉時,投效袁紹,幫袁紹打張燕的黑山軍,呂布帶著成廉、魏越等驍將騎馬衝鋒,戰無不克;多年後,張遼在逍遙津,帶八百死士衝孫權的軍營,殺得吳兵奪氣,也是威震江淮。

《三國志 呂布傳》:(呂布)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陣,遂破燕軍。

可見此時,呂布打不過李傕、郭汜,並不是自己和下屬不能打,而是兵敗如山倒,形勢不利罷了。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話說在李傕等人圍城之際,也不知道呂布和郭汜是有什麼私仇的緣故,呂布還特意出長安城北門,要找郭汜單挑的;郭汜也是個莽夫,馬上答應了這個要求,結果,郭汜鬥敗,幸虧親兵騎將上前營救,不然他真的就在長安城下玩完了。

《英雄記》:郭汜在城北。(呂)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涼州兵不是騎兵為主

有些不讀史書的愛好者,可能會問,為何同樣是巷戰,李傕的“西涼鐵騎”怎麼就沒有劣勢,怎麼就能打得過呂布的“幷州狼騎”?

這個,“西涼鐵騎”應該是《三國演義》的產物,在裡面華雄、呂布就是領“鐵騎”在虎牢關阻擋反董聯軍的,至於“幷州狼騎”嘛,可能是三國遊戲的產物。——史書上可從沒寫過這個名詞。

其實《三國演義》裡,羅貫中使用了“鐵騎”這個名詞,並未指明是涼州特有,可能是領兵者大多是董卓部將的緣故,所以讓讀者產生了“西涼鐵騎”的印象。

在史書上,均未有涼州人擅長騎兵的記載,下面我舉三個佐證。

第一。

初平元年(190年),鄭泰跟董卓談話時還提到涼州人使用戟、矛、弓箭,並未誇耀涼州的騎兵如何強大。

《後漢書 鄭泰傳》:關西諸郡,頗習兵事,自頃以來,數與羌戰,婦女猶載戟操矛,挾弓負矢,況其壯勇之士,以當妄戰之人乎!其勝可必。

第二。

初平三年(192年),幫助袁紹打敗公孫瓚白馬義從的麴義,他就是涼州人。他早年在涼州就“曉習羌鬥”,在界橋之戰時,他就是帶著八百步兵和一千強弩,擊敗了數千人的白馬義從。

《英雄記》:(袁)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

第三。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率軍討伐馬超、韓遂等涼州叛軍,曹操的幕僚認為關西兵善戰,而且擅長使用長矛。

《魏書》:議者多言“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公謂諸將曰:“戰在我,非在賊也。賊雖習長矛,將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

後來,曹操倒是帶著鐵騎五千出現在涼州叛軍面前,涼州兵都被震撼到了。可見,涼州並沒有所謂的“鐵騎”存在。

《魏書》:(曹操)又列鐵騎五千為十重陣,精光耀日,賊益震懼。

所以說,倒是呂布的幷州軍的騎兵是有名氣的,所以呂布在白門樓上求生之時,就對曹操說:“我率騎兵,曹公您率步兵,天下可定!”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回到本題,呂布的幷州軍應該是以騎兵為主,先是遭遇背叛倉促應戰,又在巷戰中吃虧,在這種形勢下吃了敗仗也沒什麼可說的吧?

九州历史
2018-09-23

呂布是天下第一勇將,而且當時形勢很好,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封溫侯,天下兵馬大元帥。在這個時候,李傕、郭汜等人把散兵遊勇聚攏一下,竟然打敗了呂布。原因何在呢?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首先,李傕、郭汜帶領的,是董卓的西涼兵班底,戰鬥力很強。董卓西遷,從洛陽至長安,安排李傕、郭汜、段煨等人把守關隘,這些部隊戰鬥力很強。董卓被殺後,呂布派李肅殺董卓女婿牛輔,軍中謠言四起,說幷州人(王允、呂布都是幷州人)要殺盡涼州人,諸將認為:“蔡邕都遭王允誅殺,何況我們是董卓手下的猛將?”在賈詡的蠱惑下,這些人殺向長安,各地的涼州兵紛紛加入,到長安已達十餘萬。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第二,呂布的部隊不多,關鍵是不團結。王允掌權後非常高傲,他本人獨斷專行,滿朝文武多是反對的。對於呂布,王允拿他當粗人看。軍中傳言幷州人要殺盡涼州人,呂布感覺到了危險,建議把董卓財產分給軍官們,籠絡人心,遭王允拒絕;又建議讓宿將皇甫嵩統帥董卓舊部,又被拒絕。這時,如果部隊鬧事,必須準備打仗了。呂布又建議分兵駐紮洛陽至長安一線的險關,又被拒絕,導致亂兵一路凱歌到達長安。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第三,呂布的部隊譁變。這是個偶然事件,呂布與李傕、郭汜在長安城下大戰,呂布軍中的叟兵(益州兵)夜間突然兵變,打開城門引叛軍入城,至此呂布敗局已定。

玄田牧
2018-06-08

不能簡單的以《三國演義》情節來理解戰爭。

戰爭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並非如演義和電視劇中描述的一樣。兩軍對壘,武將出面單挑,哪方贏了,就揮軍無腦衝殺。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所以,呂布再猛,也不能獨立對抗一支軍隊。

戰爭打的是人心,打的是士氣,打的是謀略,打的是糧草,打的是時機,打的是軍隊的訓練情況,武器的精良程度等等。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王允和呂布襲殺呂布後,王允一連串的決策失誤,導致了李傕、郭汜等涼州兵力大舉反攻。當時李傕請求赦免不成,都準備放棄軍隊逃亡,是武威郡人賈詡勸他先別逃亡,如果現在逃走,一個村長就能活捉你,不如先率軍直逼長安,成功可以擁護皇上,號令天下,失敗再逃不晚。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李傕同意,率幾千兵馬直殺向長安,沿途歸隊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有十多萬人。

到了長安城下,長安是歷代都城,城高河深,本來是打不下了,可呂布的手下叛變,打開了城門,所以呂布只能率手下幾百騎兵逃走。臨走叫王允一起,可王允已沒臉逃。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只能說是漢朝氣數已盡,不然,董卓死後是一個復興的契機。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我的頭條文章《不管你們信不信,王允是壓倒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服來辯》,裡面講得更清楚。

石头说历史
2018-09-24

192年,國賊董卓被呂布和王允設計誅殺於長安,兩人本有可能挽救東漢王朝於危亡,名垂青史,但可惜的是兩人卻在大好形勢下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輕易擊敗。這並不是因為李傕郭汜強大,而是因為呂布王允集團內部出現分裂,最終在內鬼的裡應外合下而失敗。

一、雙方的兵力構成。

董卓的部隊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他自己帶來的西涼軍、何苗(何進弟弟)的中央軍、丁原的幷州軍和劉焉送往長安的數千叟兵,其中涼州軍人數佔多數。

在董卓被殺時,西涼軍主力並不在長安城內。這些人一部分隨董卓的女婿駐紮在陝縣,一部分由李傕、郭汜、張濟(張繡的叔叔)帶領在東邊的陳留和潁川地區平亂。而駐紮在長安城內的主要是丁原的幷州軍、何苗的中央軍和來自蜀中的叟兵。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王允和呂布都是幷州人,所以他們可以掌控幷州軍,中央軍沒有主心骨,想必也跟著王允和呂布。而數千從蜀中來的叟兵,則聽命於司隸校尉、前將軍趙謙(成都人)。正因為董卓的西涼軍主力不在長安,所以王允、呂布和趙謙達成同盟,趁此機會輕易誅殺了董卓。

這時李傕等人還沒從陳留和潁川回來。呂布在王允的指示下迅速派老鄉李肅前往陝縣誅殺牛輔,牛輔被部下攴胡赤兒殺死,部下潰散,長安外圍的威脅解除。此時涼州軍已是群龍無首,如何處置餘下的涼州軍成了王允呂布的當務之急,而他們在這一問題上犯下了嚴重失誤。

二、處置涼州軍的嚴重失誤和賈詡的毒計

李傕等人從陳留、潁川回來後遇上了潰散的牛輔所部,才得知董卓和牛輔都被王允誅殺了。此時小道消息很多,有人說國賊董卓已死朝廷要赦免他們,也有人說要殺盡涼州人。心裡沒底的他們一路收攬牛輔潰兵,行至陝縣後停下,等待朝廷的消息。

1、這些小道消息並不是空穴來風。

王允等人最初是要赦免和安撫餘下的涼州人的,特別是呂布手下還有一些涼州軍,所以他力主用錢財收買他們,安撫軍心。可王允卻認為,這樣做的話一來會讓袁紹、曹操等關東聯軍產生誤會,二來安撫這些人會讓朝廷顏面掃地。所以意見一直沒有統一。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朝廷一直不給信號,所以謠言四起,很多人都說朝廷要殺盡涼州人。李傕等人遲遲等不到赦免詔書內心非常恐怖,他們便想著分兵拒守,涼州軍或許就此瓦解。

2、此時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局面,他就是賈詡。

賈詡在李傕帳下。他勸說李傕,如果將軍就此四散而去,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捉住。何不以為董卓報仇為號一路向西,沿途收攬涼州潰兵,說不定還能攻下長安,號令朝廷,即便不能再逃散也不遲。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李傕一聽有道理,於是採用了賈詡的建議。他們一路收攬潰兵,到長安時,李傕等人已有十萬餘人。但這十萬人畢竟是臨時拼湊,長安城池堅固,並非輕易攻下,一旦耗時日久,必將作鳥獸散。長安城雖固若金湯,但此時王允集團內部卻出現了嚴重的分裂。

三、王允集團的內部分裂

就在這緊要關頭,王允集團內部卻出現了嚴重分裂。王允的性格“剛稜疾惡”,起初屈服於董卓的淫威,誅殺董卓後,司徒王允自認為居功至偉,一時目中無人,屢出昏招,導致“群下不甚附之。”

1、他殺死了政敵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老爸,致使士人寒心。

2、他任人唯親,無視和輕視其他有功之臣,導致內部失和。

對於和他一同出謀劃策的士孫瑞,王司徒選擇無視,沒有給他加官進爵。

對於手刃董卓的呂布,王司徒則輕視他為一介匹夫“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致使呂布非常不滿和失意。想必王允對趙謙也沒什麼獎賞。

3、王允讓自己的老鄉宋翼為右扶風、王宏為左馮翊,並任命兒子王蓋為侍中。

這一番操作下來,致使同盟內部嚴重失和,王允可謂離心離德。特別是在敵軍猛攻之下,長安城內又出現了內鬼,最終導致了王允、呂布的失敗。

四、內鬼的裡應外合

王允集團的內鬼是呂布手下的涼州軍和趙謙手下的叟兵。

圍城之時,王允先派呂布手下的胡軫和楊定與李傕等人和談。但兩人都是涼州人,王允對他們也不好,所以兩人見到李傕等人後勸說他們速速進攻長安,並應允作為內應。回城後,兩人應該和趙謙進行了接觸,約定裡應外合。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李傕等人圍城而來,王允派徐榮、胡軫和楊定率軍出征,徐榮戰死後,兩人於陣前倒戈投敵。在圍攻8日之後,守備城門的叟兵打開了城門,放西涼軍入城,王允呂布大勢已去。最終王允全家被碎屍萬段,呂布帶著殘部突圍而去。

李傕等人入城後,大肆劫掠,王允黨羽被誅殺殆盡。趙謙則代王允為司徒,後不久病逝,他的弟弟趙溫繼續出任司徒,可見雙方肯定達成了某項交易。

优己
2018-01-31

因為呂布是保鏢,李郭兩人是將軍。兩人單挑加起來都肯定不是呂布對手,但是打仗不是這樣的,或者說雙方的差距就不是那麼明顯了。呂布手下的軍隊這時候並不是後來那一支攻城略地的陷陣營。這支部隊的前身是董卓的貼身衛隊,董卓進京的時候帶了三千西涼兵,進京後收編了何進手下的御林軍,大約四千人左右(從八校尉推算,袁紹,曹操,袁術等八人,各率五百兵馬),這支御林軍現在看也就是個儀仗隊吧,反正連十常侍都幹不過的,也肯定不是西涼三千兵馬的對手。董卓將這支新收編的部隊交給呂布掌管,也就是說呂布帶領的是這麼一支儀仗隊,在呂布殺了董卓之後大呼願意跟著他的就跟,不願意跟的鳥散,然後直接去掉了一半人。所以呂布這時候的軍隊只有兩千個左右,再加上呂布原本從丁原那邊帶來的部隊,大約在七百人左右(歸高順領導)。總共不到三千人,而且還是長期缺乏訓練,實戰經驗差得不能差的部隊。這麼一支部隊去對抗西涼兵本身就不靠譜。再來,呂布與西涼兵打仗跟後來與曹操打仗不一樣,西涼兵是騎兵,呂布兵是步兵,有兵種相剋問題。所以,呂布打敗並不奇怪。

乱世史诗
2018-02-01

董卓死後,呂布之所以打不過李傕,郭汜等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李傕,郭汜等人的兵力還是遠遠多於呂布的兵力。

在董卓死後,李傕,郭汜便藉口起兵為董卓報仇向京城進攻,通過聚集董卓的殘餘部隊和一路上繼續收編擴充,竟還有10萬人之多,但是呂布原本就只是董卓身邊的保鏢,沒有多少的兵力,根本沒有實力可以和李郭等人相互抗衡。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第二,形勢上已經對於呂布非常不利了。

李郭二人效仿董卓也控制住了皇帝,一下子就取得了主動權,天下諸侯都是聽命於皇帝的,李郭二人既控制了皇帝也控制了天下諸侯。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第三,呂布有勇無謀,又不願聽從別人的意見。

呂布仗著自己有赤兔馬,能征善戰,但打戰不是單靠一個人武功很高就能贏的,關鍵還要靠智謀和策略。呂布身邊缺乏謀士,即使有謀士的協助,也會和後來的陳宮一樣,雖然給呂布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謀略,但呂布太過於固執己見了,不願聽人家的意見,有再好的謀士幫助呂布也是沒用的。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万卷纵横眼欲枯
2018-01-27

爭奪天子的遊戲——閒話三國之四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王允、呂布殺掉董卓之後,共同執掌朝政。王允覺得自己為漢朝除掉了奸臣,立了大功,就有點飄飄然起來,一改以前的低調,做事開始驕橫。呂布提議殺光董卓的餘黨,王允沒當回事,呂布又說把抄沒的董卓的財產賞給有功的將校,王允也不答應。他還幹了一件讓許多人失望的事情:大名士蔡邕是在董卓的逼迫之下出來做官的,聽到董卓的死訊,他表示了一下驚訝,就被王允抓進了監獄,最後死在獄中。

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在打敗了朱儁回軍時,聽到了董卓被殺的消息,頓時慌了手腳。他在半夜捲了財物逃跑,結果沒跑多遠就被急於邀功請賞的部下砍了腦袋送到呂布面前。主將牛輔一死,手下李傕、郭汜、張濟等將都慌了,他們趕緊向王允請降,希望得到赦免。這時早已被勝利衝昏頭腦的王允斷然拒絕了他們,其實大可以先接受他們的投降,慢慢拿掉他們的兵權,那時候還不是隨便處置。而王允這一拒絕,就把這些人逼上了絕路。

李傕等人商量說:“沒辦法了,我們各自扔下軍隊逃命吧。”討虜校尉賈詡說:“跑不得,你們丟下軍隊,隨便一個人就能把你們拿下,還不是必死無疑。不如召集士兵殺向長安,勝了就能掌握朝政,敗了再逃命不遲。”李傕等人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他們本就是涼州的亡命之徒,這時不再有什麼顧慮,整頓兵馬殺向長安。

出主意的賈詡,字文和,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一個智謀之士,他料人料事都極準確。可惜他這個主意卻給奄奄一息的大漢王朝帶來了更大的打擊,也讓關中地區的百姓經受更多的苦難。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王允居然派董卓的舊部徐榮、胡軫來討伐李傕等叛軍,甫一交戰,徐榮戰死,胡軫投降,使得李傕的軍隊反而增多了,接著,駐守各地的董卓涼州舊部樊稠、李蒙等陸續彙集,等殺到長安城下時,已經有十萬大軍。

王允呂布只好死守城池,在長期圍攻之後,呂布軍中出現了叛徒,長安被攻破,呂布雖然勇猛,但也無法取勝,最後只能棄城而逃。臨走時,呂布招呼王允同行,王允斷然拒絕,表示要與朝廷共存亡。呂布無奈,獨自逃了。

李傕、郭汜等人進城後,殺掉王允,掌握了朝政。他們放縱士兵搶劫,長安軍民死者上萬。李傕自封為車騎將軍,郭汜為後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個個封侯。

這時,關東諸侯在忙著爭奪地盤,沒有人想著攻打長安,讓李、郭諸人不放心的倒是盤踞在老家涼州的韓遂和馬騰。許下高官厚祿之後,終於勸降了韓、馬二人,他們封韓遂為鎮西將軍,馬騰為徵西將軍,讓二人來朝見天子。韓遂來了之後,又乖乖地回去了,可馬騰卻和長安城裡的不滿涼州軍閥的官員聯繫上了,想要發動政變。得到信息後,樊稠先下手為強,領兵攻打馬騰,馬騰敗回涼州。

眼見外患暫時解除,李、郭、張、樊四人開始內鬥。他們本就地位相當,誰也不服誰。在爭鬥當中,樊稠第一個被殺,然後李傕、郭汜來了一場大混戰。李傕一把火燒了皇宮,把皇帝劫持到自己的軍營,以皇帝的名義發佈命令;郭汜一見不妙,就把朝廷百官全給扣留了。天子和公卿成了他們爭奪的棋子,日子過得相當悽慘。

李傕、郭汜混戰了好幾個月,誰也沒辦法消滅對方。屯駐陝縣的張濟來給兩人講和,張濟的兵力和身份不在二人之下,二人不敢不聽,李傕放了皇帝,郭汜放了百官,雙方暫且休戰。哪知皇帝剛從李傕的軍營裡出來,郭汜就派人來搶奪,小皇帝大驚之下,跑到了楊奉的軍營。這個楊奉本來是李傕的部下,但後來和李傕鬧翻了,還準備殺掉李傕。楊奉就和皇帝的老丈人董承一起保護著皇帝向東進發,準備逃離關中地區。李傕、郭汜、張濟見皇帝跑了,大怒,三人合兵一處,在後面追來。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楊奉兵少,根本無法抵擋,急忙讓皇帝下詔,召集附近的韓暹、李樂等人來救駕。韓、李等人本是黃巾起義軍中的白波帥,後來投降了朝廷,手下多是烏合之眾,哪裡是涼州軍的對手,自然是連吃敗仗,好在拖慢了李傕、郭汜追趕的腳步。小皇帝在前邊拼命逃跑,連車馬、乾糧都丟光了,終於餓著肚子步行到了洛陽。

此時的洛陽,早被燒成了一片白地,只能見到斷壁殘垣,幾乎連個活人也沒有。皇帝、后妃、公卿百官都只能住在草棚裡。而楊奉、韓暹等人並不比李傕、郭汜好上多少,他們除了索要高官厚爵,還動不動就欺壓甚至斬殺大臣,漢獻帝的日子依舊難過。

步步小赢
2018-10-11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說:東漢末年的朝廷京師兵,為何打不過地方軍閥?

漢朝為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軍隊,並置於皇帝的嚴格控制之下。負責全國軍事行政的官吏為太尉,漢武帝時改稱大司馬。戰時臨時任命將軍統兵,地位最高的為大將軍,其下依次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諸將軍。將軍出征時常置幕府,作為參謀機構。在郡、縣分置郡尉、縣尉,協助郡守、縣令掌管軍事。東漢末,設州牧,是州郡最高行政與軍事長官。

軍隊可分為京師兵、地方兵和邊兵三部分。

京師兵

京師兵主要由郎官、衛士和守衛京師的屯兵組成。郎官由郎中令統領,衛士由衛尉統領,負責宮廷內外的警衛。負責守衛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統領。漢朝的京師兵主要有南軍和北軍。中尉所領的屯兵駐於未央宮北,稱北軍;與之相對,由衛尉統領的稱南軍。南軍士兵大多調自內郡,北軍士兵主要調自京輔,均是一年一輪換。武帝時對京師兵作了較大改革,主要是精簡南軍,加強北軍。南軍原有2萬人,減去一半。北軍屯兵,除中壘外,又增置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共為八校,分屯於長安城中及其附近,平時守衛京師,由皇帝派員監領,戰時以一部或全部隨將軍出征。同時,將中尉改稱為執金吾,不領北軍,只司御前先導和京城巡察。此外,改郎中令為光祿勳,擴大郎官員額,增置期門、羽林等軍。東漢時,京師兵沿襲西漢而略有裁併,將北軍八校合為五營,置北軍中候監領,末期多由宦官統領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地方兵

地方兵置於郡、縣,一般由郡、縣尉(亦稱都尉)協助郡守或縣令統率,平時維持地方治安,戰時聽中央調遣。徵調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為憑。西漢曾一度行分封制,分封的王國與侯國各自都有軍隊,王國之兵由中尉統領,侯國之兵隸屬於郡。東漢光武帝時,為加強中央集權,罷郡國都尉,後又下詔罷地方兵。從此,遇有戰爭,常派京師兵出征,或根據需要臨時從州郡招募或徵發。

邊兵

邊兵主要負責邊郡戍守,由邊郡郡守統領,下轄都尉和部都尉。為充實邊防,漢曾大量移民實邊,並行屯田,武帝時始行軍屯,屯田卒最多時達數十萬,是邊兵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漢時,邊兵制度遭到破壞,又以設置營、塢的辦法,屯兵備禦。

東漢末年國情

東漢中葉以後,各種訓練制度廢弛,地 方兵、京師兵皆無訓練,戰鬥力明顯下降。而且京師兵主要由宦官統領。這才是十常侍如此囂張的原因。大家是否還記得,大將軍何進為了對付黃門宦官,竟然需要外結董卓等地方軍閥,可見這大將軍其實就是一光桿司令啊。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如上圖:大將軍何進,國舅爺,大權獨攬,卻連幾個太監都對付不了

話說董卓死後,朝廷能重用的軍事將領自然非呂布莫屬。呂布的能力肯定毋庸置疑,但是問題在於京師兵的現狀實在是太糟糕了。

京師兵本身就長期缺乏訓練,遠遠比不上從西涼來的地方軍閥部隊。東漢末期,本來已經罷地方兵了。但是這不是黃巾起義一鬧騰,朝廷一看要完蛋,就又動員各地官員募兵鎮壓黃巾軍,結果黃巾軍被打下去了,可是軍閥起來了。所以黃巾起義被鎮壓,主要是各地軍閥的功勞,中央京師兵是沒怎麼參與的。這樣一來,其實大漢朝廷已經是非常危險了,因為任何一個地方軍閥起兵,都能輕而易舉滅掉朝廷的京師兵。那麼這個時候的朝廷靠什麼保安全?

並不是靠京師兵的軍事保障,而是靠大漢朝廷這塊金字招牌,靠各地軍閥之間相互制衡。因此我們看到,董卓入朝,馬上出來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當然這些諸侯各懷鬼胎,難以成事。

總之,以上分析表明京師兵是不能跟地方軍閥勢力抗衡的。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呂布個人當然很厲害,但是他這個時候能指揮的軍隊,我們分析大概有兩種情況,要麼是直接就無兵可調,他就是一光桿司令;要麼呂布能指揮一支京師部隊,但是京師老爺兵根本就不能打仗,沒有任何戰鬥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西涼兵反撲,京城洛陽就肯定守不住。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如果能等到呂布成為一方諸侯之後,再回頭收拾李傕郭汜,那就根本不值一提。在呂布大將高順陷陣營面前,李傕郭汜這等人物都是渣渣!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另外再重申一點,呂布個人武力可能很厲害,但是古代打仗絕不是武將單挑定勝負,演義上說的什麼萬人敵,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也是難以想象的。

君山话史
2018-09-24

原因有兩個:第一,叛軍人數太多了,有十幾萬人;第二,長安守軍譁變,開城迎叛軍。

李傕、郭汜之反,跟王允處置涼州的政策不明朗有直接的關係。

董卓被殺後,其舊部分駐於關西各地,人數龐大。對王允來說,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處置這些涼州兵團。偏偏在這個重大問題上,他舉棋不定,反反覆覆。

此時董卓的舊將們惶惶不可終日,靠山已倒,大柱已傾,等待自己的命運將是什麼呢?朝廷會怎麼對待他們呢?誰也心裡沒底。他們急迫希望得到一塊免死金牌:朝廷赦令。

當時呂布想要殺掉董卓舊將,斬草除根。王允的回答是,他們是無罪的。然而,王允嘴上說無罪,卻不發給涼州兵團赦令。不僅如此,他還下令,解散涼州兵團!既然無罪,又要解散涼州兵團,你王允到底唱哪門子的戲!

這時心理最沒底的,是涼州兵團的將領們。作為董卓的幫凶,在董卓死後人人自危。各種謠言四起,稱王允的實際目的是要血洗涼州兵團。由於涼州兵團在洛陽、長安一帶無惡不作,王允自命清高,血洗並非不可能。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對涼州將士來說,保命是首要事情。倘若王允真要血洗涼州兵團,就拼個魚死網破。於是乎涼州諸將都加強對自己軍隊的控制,嚴陣以待,如臨大敵。

說實話,王允真沒想要血洗涼州兵團,只有一個人,他是絕不會放過的。

這個人便是董卓的女婿牛輔。

王允以皇帝名義發佈一道詔書,誅殺牛輔。

牛輔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王允把這件事交給呂布去辦,呂布派李肅進攻陝縣,務必捕殺牛輔。李肅打仗水平稍欠火侯,不僅沒幹掉牛輔,反而被殺得大敗而回。然而,牛輔雖然打了勝仗,還是在劫難逃。在一次兵營騷亂中,他被隨從刺死,砍下腦袋,到呂布那兒領賞。

牛輔被殺的消息傳來,涼州諸將驚呆了。部將李傕心裡沒底,又派人前往長安拜見王允,請求得到朝廷的正式赦令。然而,王允又一次拒絕頒佈赦令。李傕心灰意冷,打算把部隊就地解散,自己回老家種田算了。

就在這時,討虜校尉賈詡對李傕說:“將軍您要是解散軍隊,一走了之,王允不必派一支軍隊,只消一名驛站長就可以把你生擒了。”

道理淺顯易懂,不必多作解釋,李傕已是茅塞頓開。賈詡獻計道:“將軍手握重兵,不如引兵西向,進攻長安。事情若成,便可坐鎮京城,控制天下;事情若不成,再逃也不遲。”

何必馬上逃呢?打不贏再逃不行嗎?

董卓死後,呂布為何打不過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

李傕恍然大悟,於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數千名涼州士兵浩浩蕩蕩,殺奔長安城去了。李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一路向西,隊伍如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駐守各地的涼州兵,對朝廷的政策十分迷惘,對前途悲觀失望,見李傕振臂一呼,索性都豁出去了。殺入長安城,或許倒是生路一條呢。叛軍數量以幾何級數增長,到了長安城下竟然有十萬之多。

王允自以為憑藉長安城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及呂布的驍勇善戰,對付叛軍完全不成問題。確實,長安城防特別堅固。在東漢一百多年裡,長安多次遭到羌人的威脅,從來沒有被攻陷過。但是,一百年未被攻陷,並不意味著這次也挺得過去。

叛軍圍城八天,雙方僵持不下。

第九天,長安局勢急轉直下。呂布手下的官兵突然譁變,打開城門,迎李傕的叛軍。十餘萬人一擁而入,進長安城後,燒殺搶掠。呂布試圖把叛軍趕出城,可是兵力懸殊,寡不敵眾,再鬥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呂布帶著數百名精銳騎兵,突圍而去。王允拒絕逃跑,最後被叛軍所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