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不可一世的聖人晚年下場如何?

7 個回答
花果山电影
2019-08-16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03

顛沛流離的晚年


直到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03

顛沛流離的晚年


直到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11年之後,焦隧卜的卦說長安只能再太平十年,果然應驗了~

李隆基因為寵幸安祿山,認為是有人造謠誣告,打仗都打了6天他才相信安祿山是真的造反了……756年安史叛軍破潼關,不久李隆基帶領少數妃嬪隨臣倉皇逃出長安~~~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03

顛沛流離的晚年


直到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11年之後,焦隧卜的卦說長安只能再太平十年,果然應驗了~

李隆基因為寵幸安祿山,認為是有人造謠誣告,打仗都打了6天他才相信安祿山是真的造反了……756年安史叛軍破潼關,不久李隆基帶領少數妃嬪隨臣倉皇逃出長安~~~



出逃第二天,李隆基在逃亡途經馬嵬驛時,太子李璵發動了“馬嵬兵變”,絞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原本李璵是要把父親李隆基也給解決掉的,奈何禁軍首領陳玄禮等人不同意。隨後李隆基帶人逃往四川。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03

顛沛流離的晚年


直到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11年之後,焦隧卜的卦說長安只能再太平十年,果然應驗了~

李隆基因為寵幸安祿山,認為是有人造謠誣告,打仗都打了6天他才相信安祿山是真的造反了……756年安史叛軍破潼關,不久李隆基帶領少數妃嬪隨臣倉皇逃出長安~~~



出逃第二天,李隆基在逃亡途經馬嵬驛時,太子李璵發動了“馬嵬兵變”,絞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原本李璵是要把父親李隆基也給解決掉的,奈何禁軍首領陳玄禮等人不同意。隨後李隆基帶人逃往四川。



而太子李璵來到了朔方靈武稱帝,成了唐肅宗,把唐玄宗李隆基尊為太上皇,這時候李璵45歲,李隆基71歲高齡了。

757年安祿山被殺之後,李璵就把父親李隆基接回了長安,畢竟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一開始兩三年日子還過得比較舒服,也不問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劇中為郭利仕),李隆基的親妹玉真公主也時常陪他聊聊天。但是李隆基對楊貴妃之死一直是耿耿於懷,平日裡只能偷偷摸摸睹物思人。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03

顛沛流離的晚年


直到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11年之後,焦隧卜的卦說長安只能再太平十年,果然應驗了~

李隆基因為寵幸安祿山,認為是有人造謠誣告,打仗都打了6天他才相信安祿山是真的造反了……756年安史叛軍破潼關,不久李隆基帶領少數妃嬪隨臣倉皇逃出長安~~~



出逃第二天,李隆基在逃亡途經馬嵬驛時,太子李璵發動了“馬嵬兵變”,絞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原本李璵是要把父親李隆基也給解決掉的,奈何禁軍首領陳玄禮等人不同意。隨後李隆基帶人逃往四川。



而太子李璵來到了朔方靈武稱帝,成了唐肅宗,把唐玄宗李隆基尊為太上皇,這時候李璵45歲,李隆基71歲高齡了。

757年安祿山被殺之後,李璵就把父親李隆基接回了長安,畢竟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一開始兩三年日子還過得比較舒服,也不問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劇中為郭利仕),李隆基的親妹玉真公主也時常陪他聊聊天。但是李隆基對楊貴妃之死一直是耿耿於懷,平日裡只能偷偷摸摸睹物思人。




到了760年,宦官李輔國在中間挑撥離間,還趁唐肅宗李璵病重,強行把李隆基老人家換了偏僻的住處。搬家途中李隆基差點被李輔國整得老命都沒了,還好高力士挺身救駕。

如果只是李輔國作祟其實不可怕,關鍵是自己兒子李璵默許的,老頭兒心裡淒涼,可能這也是自己早年放任右相欺壓李璵的報應吧。

過了沒多久,李輔國就找了個逆反的罪名把高力士給流放了,陳玄禮也被迫提前退休,妹妹玉真公主也出家了。只剩下李隆基一個人形單影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03

顛沛流離的晚年


直到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11年之後,焦隧卜的卦說長安只能再太平十年,果然應驗了~

李隆基因為寵幸安祿山,認為是有人造謠誣告,打仗都打了6天他才相信安祿山是真的造反了……756年安史叛軍破潼關,不久李隆基帶領少數妃嬪隨臣倉皇逃出長安~~~



出逃第二天,李隆基在逃亡途經馬嵬驛時,太子李璵發動了“馬嵬兵變”,絞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原本李璵是要把父親李隆基也給解決掉的,奈何禁軍首領陳玄禮等人不同意。隨後李隆基帶人逃往四川。



而太子李璵來到了朔方靈武稱帝,成了唐肅宗,把唐玄宗李隆基尊為太上皇,這時候李璵45歲,李隆基71歲高齡了。

757年安祿山被殺之後,李璵就把父親李隆基接回了長安,畢竟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一開始兩三年日子還過得比較舒服,也不問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劇中為郭利仕),李隆基的親妹玉真公主也時常陪他聊聊天。但是李隆基對楊貴妃之死一直是耿耿於懷,平日裡只能偷偷摸摸睹物思人。




到了760年,宦官李輔國在中間挑撥離間,還趁唐肅宗李璵病重,強行把李隆基老人家換了偏僻的住處。搬家途中李隆基差點被李輔國整得老命都沒了,還好高力士挺身救駕。

如果只是李輔國作祟其實不可怕,關鍵是自己兒子李璵默許的,老頭兒心裡淒涼,可能這也是自己早年放任右相欺壓李璵的報應吧。

過了沒多久,李輔國就找了個逆反的罪名把高力士給流放了,陳玄禮也被迫提前退休,妹妹玉真公主也出家了。只剩下李隆基一個人形單影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最終李隆基鬱鬱寡歡,在762年駕崩,享年78歲。

寫在最後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波瀾壯闊,年少時歷盡皇權紛爭,登基後慧眼識相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然而,成於識人,也敗於識人。晚年因信錯奸臣奢靡無度又一手導致了“安史之亂”,把鼎盛的大唐推向了衰敗,可謂是榮辱共存。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天寶三年(744年)上元節,聖人的歷史人物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時候李隆基59歲也很怕死了,太子李璵33歲正當年。



01

跌宕起伏的前半生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李隆基59歲以前的經歷,從小跟著父親在宮中戰戰兢兢過日子,父親的兩個妃子無故被殺也不敢提半個字,眼看著自己的長輩們一個一個被奶奶武則天殺害......

他經歷了6次皇權變更,自己上位是第六次。20歲目睹了“神龍政變”,25歲發起了“唐隆政變”,27歲發起了“先天政變”,緊接著年紀輕輕就開創了“開元盛世”。




02

奢靡享樂的頹廢期


到了開元盛世後期特別是天寶時期,《長安十二時辰》就是屬於這個時期。李隆基覺得自己想做的幾件大事都做完了,開始飄飄然了,進入了奢靡享樂時期。

然而李隆基並沒有放鬆對皇權的警惕,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一不小心就會淪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像自己的太太爺爺李淵,奶奶武則天和父親李旦一樣......(最終李隆基也沒有逃脫相同的命運......)

所以李隆基為了不讓太子李璵羽翼豐滿,嚴禁太子和朝臣結交。不僅如此,李隆基和其他皇帝一樣善於制衡,放任李林甫(劇中為林九郎)和太子兩黨明爭暗鬥。


李隆基就一直這樣放任李林甫欺壓太子,自己麼專寵楊貴妃~~753年的時候李林甫終於病逝,李隆基又提拔了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裝橫跋扈又缺乏能力,也沒有什麼政績。


03

顛沛流離的晚年


直到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11年之後,焦隧卜的卦說長安只能再太平十年,果然應驗了~

李隆基因為寵幸安祿山,認為是有人造謠誣告,打仗都打了6天他才相信安祿山是真的造反了……756年安史叛軍破潼關,不久李隆基帶領少數妃嬪隨臣倉皇逃出長安~~~



出逃第二天,李隆基在逃亡途經馬嵬驛時,太子李璵發動了“馬嵬兵變”,絞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貴妃。原本李璵是要把父親李隆基也給解決掉的,奈何禁軍首領陳玄禮等人不同意。隨後李隆基帶人逃往四川。



而太子李璵來到了朔方靈武稱帝,成了唐肅宗,把唐玄宗李隆基尊為太上皇,這時候李璵45歲,李隆基71歲高齡了。

757年安祿山被殺之後,李璵就把父親李隆基接回了長安,畢竟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一開始兩三年日子還過得比較舒服,也不問政事。侍候他的仍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內侍監高力士(劇中為郭利仕),李隆基的親妹玉真公主也時常陪他聊聊天。但是李隆基對楊貴妃之死一直是耿耿於懷,平日裡只能偷偷摸摸睹物思人。




到了760年,宦官李輔國在中間挑撥離間,還趁唐肅宗李璵病重,強行把李隆基老人家換了偏僻的住處。搬家途中李隆基差點被李輔國整得老命都沒了,還好高力士挺身救駕。

如果只是李輔國作祟其實不可怕,關鍵是自己兒子李璵默許的,老頭兒心裡淒涼,可能這也是自己早年放任右相欺壓李璵的報應吧。

過了沒多久,李輔國就找了個逆反的罪名把高力士給流放了,陳玄禮也被迫提前退休,妹妹玉真公主也出家了。只剩下李隆基一個人形單影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最終李隆基鬱鬱寡歡,在762年駕崩,享年78歲。

寫在最後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波瀾壯闊,年少時歷盡皇權紛爭,登基後慧眼識相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然而,成於識人,也敗於識人。晚年因信錯奸臣奢靡無度又一手導致了“安史之亂”,把鼎盛的大唐推向了衰敗,可謂是榮辱共存。

核能量潜伏者
2019-08-14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聖人,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為歷史原型,其晚年生活可謂是病老頭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一切說難聽點就是其咎由自取。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聖人,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為歷史原型,其晚年生活可謂是病老頭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一切說難聽點就是其咎由自取。

李隆基一生也可謂波瀾壯闊,其年輕時靠二次宮廷政變,走向人生巔峰,權利的中心,其對權謀的有效運用,政治手段的駕輕就熟,以及唐初期歷史的影響,造成了他對人的信任度極低,尤其對自已的兒子信任度幾乎達到了冰點。曾有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慘劇,他可以奪子生命,也可以奪子妻室,這一切都緣於他是大唐的聖人,權利的最高所有人。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聖人,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為歷史原型,其晚年生活可謂是病老頭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一切說難聽點就是其咎由自取。

李隆基一生也可謂波瀾壯闊,其年輕時靠二次宮廷政變,走向人生巔峰,權利的中心,其對權謀的有效運用,政治手段的駕輕就熟,以及唐初期歷史的影響,造成了他對人的信任度極低,尤其對自已的兒子信任度幾乎達到了冰點。曾有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慘劇,他可以奪子生命,也可以奪子妻室,這一切都緣於他是大唐的聖人,權利的最高所有人。

而這一切,就在唐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的爆發中悄然發生改變。堪稱李隆基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其人生命運也如這大唐盛世每況日下。李隆基是一個政治高手,但絕不是一個軍事高手,本形不成什麼氣候的安祿山,由於其錯誤指揮,又斬殺了大將高仙芝、哥舒翰,導致長安的直接失守。李隆基攜楊貴妃出逃蜀地,這時的他雄心不再,一門心思逃跑,激起了兵變,無奈為了平息眾怒,賜死了心愛的楊貴妃。太子李亨在這時站了出來,承擔了征討叛軍的重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擁戴,後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聖人,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為歷史原型,其晚年生活可謂是病老頭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一切說難聽點就是其咎由自取。

李隆基一生也可謂波瀾壯闊,其年輕時靠二次宮廷政變,走向人生巔峰,權利的中心,其對權謀的有效運用,政治手段的駕輕就熟,以及唐初期歷史的影響,造成了他對人的信任度極低,尤其對自已的兒子信任度幾乎達到了冰點。曾有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慘劇,他可以奪子生命,也可以奪子妻室,這一切都緣於他是大唐的聖人,權利的最高所有人。

而這一切,就在唐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的爆發中悄然發生改變。堪稱李隆基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其人生命運也如這大唐盛世每況日下。李隆基是一個政治高手,但絕不是一個軍事高手,本形不成什麼氣候的安祿山,由於其錯誤指揮,又斬殺了大將高仙芝、哥舒翰,導致長安的直接失守。李隆基攜楊貴妃出逃蜀地,這時的他雄心不再,一門心思逃跑,激起了兵變,無奈為了平息眾怒,賜死了心愛的楊貴妃。太子李亨在這時站了出來,承擔了征討叛軍的重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擁戴,後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莫名成了太上皇的李隆基還算顧全大局,承認了李亨的合法繼位,全力支持平叛。隨著平叛工作的越來越順利,勝利的曙光即將照耀大唐疆域。原本在蜀地樂得逍遙的的李隆基,卻不甘失去帝王的權利,私下與另一子永王李鱗眉來眼去,讓其領四鎮節度使,導致其兄弟相殘,永王兵敗被殺。此時此刻的父子二人共同埋下了間隙的種子,抑或從馬嵬兵變時就已生根發芽。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聖人,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為歷史原型,其晚年生活可謂是病老頭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一切說難聽點就是其咎由自取。

李隆基一生也可謂波瀾壯闊,其年輕時靠二次宮廷政變,走向人生巔峰,權利的中心,其對權謀的有效運用,政治手段的駕輕就熟,以及唐初期歷史的影響,造成了他對人的信任度極低,尤其對自已的兒子信任度幾乎達到了冰點。曾有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慘劇,他可以奪子生命,也可以奪子妻室,這一切都緣於他是大唐的聖人,權利的最高所有人。

而這一切,就在唐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的爆發中悄然發生改變。堪稱李隆基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其人生命運也如這大唐盛世每況日下。李隆基是一個政治高手,但絕不是一個軍事高手,本形不成什麼氣候的安祿山,由於其錯誤指揮,又斬殺了大將高仙芝、哥舒翰,導致長安的直接失守。李隆基攜楊貴妃出逃蜀地,這時的他雄心不再,一門心思逃跑,激起了兵變,無奈為了平息眾怒,賜死了心愛的楊貴妃。太子李亨在這時站了出來,承擔了征討叛軍的重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擁戴,後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莫名成了太上皇的李隆基還算顧全大局,承認了李亨的合法繼位,全力支持平叛。隨著平叛工作的越來越順利,勝利的曙光即將照耀大唐疆域。原本在蜀地樂得逍遙的的李隆基,卻不甘失去帝王的權利,私下與另一子永王李鱗眉來眼去,讓其領四鎮節度使,導致其兄弟相殘,永王兵敗被殺。此時此刻的父子二人共同埋下了間隙的種子,抑或從馬嵬兵變時就已生根發芽。

收復長安後,李亨派人迎回了李隆基,說是迎回,不如說是押回,李亨在鳳翔就地解散了李隆基的親軍,裝模作樣的讓了一讓王位,李隆基也不敢接啊,離開了王宮的聖人,離開了權利中心的聖人,就是一老者,說他是偷豬賊,照樣人人喊打。就這樣,被押回長安的李隆基,住在了興慶宮,沒事到處走走,大明宮、華清池也樂得自由,兒子李亨沒事也過來問候一下,但作死的李隆基卻辦了一件蠢事,賜宴禁軍將領,這下可惹惱了肅宗李亨,畢竟唐歷次宮廷政變多數都有禁軍參與的。李亨隨即下令隔離軟禁李隆基到甘露殿,流放其親信高力士、陳玄禮,隨著年齡的增長,親近之人的相繼離開,內心孤苦的李隆基被迫開啟了囚禁生涯,兒子李亨卻再也沒去看過他。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聖人,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為歷史原型,其晚年生活可謂是病老頭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一切說難聽點就是其咎由自取。

李隆基一生也可謂波瀾壯闊,其年輕時靠二次宮廷政變,走向人生巔峰,權利的中心,其對權謀的有效運用,政治手段的駕輕就熟,以及唐初期歷史的影響,造成了他對人的信任度極低,尤其對自已的兒子信任度幾乎達到了冰點。曾有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慘劇,他可以奪子生命,也可以奪子妻室,這一切都緣於他是大唐的聖人,權利的最高所有人。

而這一切,就在唐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的爆發中悄然發生改變。堪稱李隆基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其人生命運也如這大唐盛世每況日下。李隆基是一個政治高手,但絕不是一個軍事高手,本形不成什麼氣候的安祿山,由於其錯誤指揮,又斬殺了大將高仙芝、哥舒翰,導致長安的直接失守。李隆基攜楊貴妃出逃蜀地,這時的他雄心不再,一門心思逃跑,激起了兵變,無奈為了平息眾怒,賜死了心愛的楊貴妃。太子李亨在這時站了出來,承擔了征討叛軍的重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擁戴,後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莫名成了太上皇的李隆基還算顧全大局,承認了李亨的合法繼位,全力支持平叛。隨著平叛工作的越來越順利,勝利的曙光即將照耀大唐疆域。原本在蜀地樂得逍遙的的李隆基,卻不甘失去帝王的權利,私下與另一子永王李鱗眉來眼去,讓其領四鎮節度使,導致其兄弟相殘,永王兵敗被殺。此時此刻的父子二人共同埋下了間隙的種子,抑或從馬嵬兵變時就已生根發芽。

收復長安後,李亨派人迎回了李隆基,說是迎回,不如說是押回,李亨在鳳翔就地解散了李隆基的親軍,裝模作樣的讓了一讓王位,李隆基也不敢接啊,離開了王宮的聖人,離開了權利中心的聖人,就是一老者,說他是偷豬賊,照樣人人喊打。就這樣,被押回長安的李隆基,住在了興慶宮,沒事到處走走,大明宮、華清池也樂得自由,兒子李亨沒事也過來問候一下,但作死的李隆基卻辦了一件蠢事,賜宴禁軍將領,這下可惹惱了肅宗李亨,畢竟唐歷次宮廷政變多數都有禁軍參與的。李亨隨即下令隔離軟禁李隆基到甘露殿,流放其親信高力士、陳玄禮,隨著年齡的增長,親近之人的相繼離開,內心孤苦的李隆基被迫開啟了囚禁生涯,兒子李亨卻再也沒去看過他。

在甘露殿,等待他的只有晚年生活的淒涼,他只能默默的回憶過往,打發餘生。

老子李耳,世人敬為道聖,唐太祖李淵自稱是其後人,拜為先祖。道教在唐期間受到了極力推崇,並在玄宗時期,達到了狂熱,給了老子類似“大聖祖玄元皇帝”等不少尊號,世人皆稱唐皇帝為聖人。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聖人,是以唐玄宗李隆基為歷史原型,其晚年生活可謂是病老頭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這一切說難聽點就是其咎由自取。

李隆基一生也可謂波瀾壯闊,其年輕時靠二次宮廷政變,走向人生巔峰,權利的中心,其對權謀的有效運用,政治手段的駕輕就熟,以及唐初期歷史的影響,造成了他對人的信任度極低,尤其對自已的兒子信任度幾乎達到了冰點。曾有一日殺三子的人倫慘劇,他可以奪子生命,也可以奪子妻室,這一切都緣於他是大唐的聖人,權利的最高所有人。

而這一切,就在唐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的爆發中悄然發生改變。堪稱李隆基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其人生命運也如這大唐盛世每況日下。李隆基是一個政治高手,但絕不是一個軍事高手,本形不成什麼氣候的安祿山,由於其錯誤指揮,又斬殺了大將高仙芝、哥舒翰,導致長安的直接失守。李隆基攜楊貴妃出逃蜀地,這時的他雄心不再,一門心思逃跑,激起了兵變,無奈為了平息眾怒,賜死了心愛的楊貴妃。太子李亨在這時站了出來,承擔了征討叛軍的重任,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擁戴,後在靈武登基,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莫名成了太上皇的李隆基還算顧全大局,承認了李亨的合法繼位,全力支持平叛。隨著平叛工作的越來越順利,勝利的曙光即將照耀大唐疆域。原本在蜀地樂得逍遙的的李隆基,卻不甘失去帝王的權利,私下與另一子永王李鱗眉來眼去,讓其領四鎮節度使,導致其兄弟相殘,永王兵敗被殺。此時此刻的父子二人共同埋下了間隙的種子,抑或從馬嵬兵變時就已生根發芽。

收復長安後,李亨派人迎回了李隆基,說是迎回,不如說是押回,李亨在鳳翔就地解散了李隆基的親軍,裝模作樣的讓了一讓王位,李隆基也不敢接啊,離開了王宮的聖人,離開了權利中心的聖人,就是一老者,說他是偷豬賊,照樣人人喊打。就這樣,被押回長安的李隆基,住在了興慶宮,沒事到處走走,大明宮、華清池也樂得自由,兒子李亨沒事也過來問候一下,但作死的李隆基卻辦了一件蠢事,賜宴禁軍將領,這下可惹惱了肅宗李亨,畢竟唐歷次宮廷政變多數都有禁軍參與的。李亨隨即下令隔離軟禁李隆基到甘露殿,流放其親信高力士、陳玄禮,隨著年齡的增長,親近之人的相繼離開,內心孤苦的李隆基被迫開啟了囚禁生涯,兒子李亨卻再也沒去看過他。

在甘露殿,等待他的只有晚年生活的淒涼,他只能默默的回憶過往,打發餘生。

悠闲影视
2019-08-10

《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的歷史原型,乃唐玄宗李隆基。他是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但後期卻倦怠政事,沉迷於歌舞昇平之中安於享樂。他本想做一生太平皇帝,但嚴酷的現實讓他不得太平

《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的歷史原型,乃唐玄宗李隆基。他是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但後期卻倦怠政事,沉迷於歌舞昇平之中安於享樂。他本想做一生太平皇帝,但嚴酷的現實讓他不得太平

公元755年 ,身為范陽、河東、平盧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與史思明悍然發動叛亂,率軍南下直搗長安。李隆基被迫帶領楊貴妃、高力士等親信及部分禁軍,倉惶西逃。這是出乎李隆基意料的,本來李隆基待安祿山不薄。安祿山任平盧討擊使時,敗陣當斬。李隆基不但下令赦免了他,後來還不斷提拔重用他,以至於升為三鎮節度使。許多文武大臣曾多次上奏安祿山圖謀不軌的情報,他不僅置若罔聞,而且還為安祿山開脫

《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的歷史原型,乃唐玄宗李隆基。他是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但後期卻倦怠政事,沉迷於歌舞昇平之中安於享樂。他本想做一生太平皇帝,但嚴酷的現實讓他不得太平

公元755年 ,身為范陽、河東、平盧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與史思明悍然發動叛亂,率軍南下直搗長安。李隆基被迫帶領楊貴妃、高力士等親信及部分禁軍,倉惶西逃。這是出乎李隆基意料的,本來李隆基待安祿山不薄。安祿山任平盧討擊使時,敗陣當斬。李隆基不但下令赦免了他,後來還不斷提拔重用他,以至於升為三鎮節度使。許多文武大臣曾多次上奏安祿山圖謀不軌的情報,他不僅置若罔聞,而且還為安祿山開脫

公元755年李隆基率眾南逃,被幾百名士兵持刀帶劍包圍。要求懲治身為宰相的楊國忠,以謝天下。此時楊國忠,正好被吐蕃的二十多名使者攔住。暴怒的將士一擁而上,大聲呼喊:“ 楊國忠與人謀反!”頓時將其砍成肉泥。

李隆基以為殺死了楊國忠,事態便會平息。想不到將士們還要求將楊貴妃就地正法。這是李隆基的感情所無法接受的,此時他早已失魂落魄,仍不願處死貴妃。但卻眾怒難犯,在大家一再的要求下,李隆基只好忍痛,淚流滿面地下達了處死楊貴的的聖旨。

《長安十二時辰》中聖人的歷史原型,乃唐玄宗李隆基。他是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但後期卻倦怠政事,沉迷於歌舞昇平之中安於享樂。他本想做一生太平皇帝,但嚴酷的現實讓他不得太平

公元755年 ,身為范陽、河東、平盧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與史思明悍然發動叛亂,率軍南下直搗長安。李隆基被迫帶領楊貴妃、高力士等親信及部分禁軍,倉惶西逃。這是出乎李隆基意料的,本來李隆基待安祿山不薄。安祿山任平盧討擊使時,敗陣當斬。李隆基不但下令赦免了他,後來還不斷提拔重用他,以至於升為三鎮節度使。許多文武大臣曾多次上奏安祿山圖謀不軌的情報,他不僅置若罔聞,而且還為安祿山開脫

公元755年李隆基率眾南逃,被幾百名士兵持刀帶劍包圍。要求懲治身為宰相的楊國忠,以謝天下。此時楊國忠,正好被吐蕃的二十多名使者攔住。暴怒的將士一擁而上,大聲呼喊:“ 楊國忠與人謀反!”頓時將其砍成肉泥。

李隆基以為殺死了楊國忠,事態便會平息。想不到將士們還要求將楊貴妃就地正法。這是李隆基的感情所無法接受的,此時他早已失魂落魄,仍不願處死貴妃。但卻眾怒難犯,在大家一再的要求下,李隆基只好忍痛,淚流滿面地下達了處死楊貴的的聖旨。
高力士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宦官,深得李隆基寵信。公元713 年,高力士參與平息太平公主叛亂,力助李隆基登上皇位。他平時不離李隆基周圍,成為李隆基最忠實的家奴和心腹宦官。在一些重大問題和關鍵時刻,常為皇上排憂解難,因而受到李隆基的重用。安史之亂和馬嵬坡事變後,太子李亨即位。李隆基被尊為太上皇,被李亨軟禁。

懒龙说
2019-08-10

安史之亂時,太子在靈武自立稱帝,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改元至德。

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在郭子儀的力戰之下,長安克復。肅宗一得到長安克復的捷報,馬上就派使者到蜀中請太上皇回京,同時表態“自請歸東宮以遂子道”。(《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當時就說肅宗這樣說話太上皇絕對不會回來。這個表態實在是肅宗有點戲太過了,作為揮軍克復兩京的國家領袖,玄宗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讓肅宗再回歸太子的位子的,那樣民心是不會答應的。也是根據《新唐書·李泌傳》所載,玄宗在接到這個表態以後“甚憂”,趕緊回信說“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足以看到肅宗這個表態把玄宗嚇得不輕。

最終還是由李泌出面,率領群臣給太上皇上表,不說肅宗讓太上皇回京,只說“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翻譯一下就是:“天子想爸爸,爸爸去哪了?”這樣的奏表送到蜀中,玄宗才高興的說:“吾方得為天子父!”(《新唐書·李泌傳》)其實這裡隱含的意思是,肅宗迎回長安的是實際掌握權力的太上皇,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治傀儡。

在安史之亂後玄宗再次回到長安,已經是至德二年(757年)的十二月了。

雖然距離他離開這裡也就才過去不到兩年,可是此時的長安距離兩年前的盛世氣象恍若隔世。戰火紛飛,斷壁殘垣,宗室家廟皆被叛軍焚燬,不知此時玄宗面對這樣的長安,心中作何感想。

不過,肅宗為了表現自己與太上皇父子情深,排演了一出場面宏大的大戲,玄宗也配合肅宗,一起完成了這齣戲的表演。我們在看到史書上記載的這一場盛大的戲劇的時候,深刻的領略了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安史之亂時,太子在靈武自立稱帝,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改元至德。

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在郭子儀的力戰之下,長安克復。肅宗一得到長安克復的捷報,馬上就派使者到蜀中請太上皇回京,同時表態“自請歸東宮以遂子道”。(《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當時就說肅宗這樣說話太上皇絕對不會回來。這個表態實在是肅宗有點戲太過了,作為揮軍克復兩京的國家領袖,玄宗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讓肅宗再回歸太子的位子的,那樣民心是不會答應的。也是根據《新唐書·李泌傳》所載,玄宗在接到這個表態以後“甚憂”,趕緊回信說“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足以看到肅宗這個表態把玄宗嚇得不輕。

最終還是由李泌出面,率領群臣給太上皇上表,不說肅宗讓太上皇回京,只說“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翻譯一下就是:“天子想爸爸,爸爸去哪了?”這樣的奏表送到蜀中,玄宗才高興的說:“吾方得為天子父!”(《新唐書·李泌傳》)其實這裡隱含的意思是,肅宗迎回長安的是實際掌握權力的太上皇,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治傀儡。

在安史之亂後玄宗再次回到長安,已經是至德二年(757年)的十二月了。

雖然距離他離開這裡也就才過去不到兩年,可是此時的長安距離兩年前的盛世氣象恍若隔世。戰火紛飛,斷壁殘垣,宗室家廟皆被叛軍焚燬,不知此時玄宗面對這樣的長安,心中作何感想。

不過,肅宗為了表現自己與太上皇父子情深,排演了一出場面宏大的大戲,玄宗也配合肅宗,一起完成了這齣戲的表演。我們在看到史書上記載的這一場盛大的戲劇的時候,深刻的領略了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肅宗迎玄宗還京圖

《舊唐書·肅宗紀》詳細的記錄下了這場戲的很多細節。首先,肅宗先到咸陽望賢宮等候太上皇。太上皇到了宮南樓,肅宗直接跑到樓前下拜,並跳起了慶祝的舞蹈。太上皇下樓,肅宗跪著捧起太上皇的靴子,“涕泗嗚咽,不能自勝。”然後扶著太上皇登殿,親自服侍太上皇進食。等到太上皇上馬後,肅宗在馬前為太上皇牽馬而行。太上皇也非常配合演出,對肅宗說:“吾享國長久,吾不知貴,見吾子為天子,吾知貴矣。”肅宗親自為太上皇牽馬從長安城開遠門走到大明宮丹鳳門,沿途接受萬民的歡呼,直到登上大明宮含元殿。太上皇登殿,所有大臣全都熱淚盈眶。太上皇拜謁了皇家宗廟牌位,就要回興慶宮,此時肅宗再次提出來要回東宮,太上皇也再次十動然拒了。總之這場戲中,肅宗是過足了戲癮,演活了一個思念父親,孝敬太上皇的天子,而玄宗也配合肅宗,兩人完美的演繹出了一場“父慈子孝”的人間喜劇。

但是戲終究是戲,總會有落幕的時候,這麼多年心裡的芥蒂,也不是一場戲就能夠抹平的。玄宗返京之後,肅宗最初還是能夠把戲演下去的,他經常走夾城(從大明宮到興慶宮的祕密通道)從大明宮到興慶宮去給太上皇問安。但是在肅宗的壓力之下,玄宗在南內的生活逐漸緊張起來。

首先是身邊很多伺候慣玄宗的老人都被換成了新人,這讓玄宗一個老人家待著不舒服,此外,肅宗還通過玄宗身邊的人監視玄宗的行為。上元元年(760年),有一次玄宗在興慶宮時,有幾位將軍正好路過,被太上皇叫上樓來一起飲宴,這刺激了肅宗敏感的神經。想當年,肅宗還是太子時,就曾經因為結交邊將皇甫惟明被迫與太子妃離婚,如今玄宗也犯了這個忌諱。於是終於在同年七月十九日,就發生了李輔國逼迫玄宗遷宮的事件。

安史之亂時,太子在靈武自立稱帝,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改元至德。

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在郭子儀的力戰之下,長安克復。肅宗一得到長安克復的捷報,馬上就派使者到蜀中請太上皇回京,同時表態“自請歸東宮以遂子道”。(《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當時就說肅宗這樣說話太上皇絕對不會回來。這個表態實在是肅宗有點戲太過了,作為揮軍克復兩京的國家領袖,玄宗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讓肅宗再回歸太子的位子的,那樣民心是不會答應的。也是根據《新唐書·李泌傳》所載,玄宗在接到這個表態以後“甚憂”,趕緊回信說“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足以看到肅宗這個表態把玄宗嚇得不輕。

最終還是由李泌出面,率領群臣給太上皇上表,不說肅宗讓太上皇回京,只說“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翻譯一下就是:“天子想爸爸,爸爸去哪了?”這樣的奏表送到蜀中,玄宗才高興的說:“吾方得為天子父!”(《新唐書·李泌傳》)其實這裡隱含的意思是,肅宗迎回長安的是實際掌握權力的太上皇,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治傀儡。

在安史之亂後玄宗再次回到長安,已經是至德二年(757年)的十二月了。

雖然距離他離開這裡也就才過去不到兩年,可是此時的長安距離兩年前的盛世氣象恍若隔世。戰火紛飛,斷壁殘垣,宗室家廟皆被叛軍焚燬,不知此時玄宗面對這樣的長安,心中作何感想。

不過,肅宗為了表現自己與太上皇父子情深,排演了一出場面宏大的大戲,玄宗也配合肅宗,一起完成了這齣戲的表演。我們在看到史書上記載的這一場盛大的戲劇的時候,深刻的領略了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肅宗迎玄宗還京圖

《舊唐書·肅宗紀》詳細的記錄下了這場戲的很多細節。首先,肅宗先到咸陽望賢宮等候太上皇。太上皇到了宮南樓,肅宗直接跑到樓前下拜,並跳起了慶祝的舞蹈。太上皇下樓,肅宗跪著捧起太上皇的靴子,“涕泗嗚咽,不能自勝。”然後扶著太上皇登殿,親自服侍太上皇進食。等到太上皇上馬後,肅宗在馬前為太上皇牽馬而行。太上皇也非常配合演出,對肅宗說:“吾享國長久,吾不知貴,見吾子為天子,吾知貴矣。”肅宗親自為太上皇牽馬從長安城開遠門走到大明宮丹鳳門,沿途接受萬民的歡呼,直到登上大明宮含元殿。太上皇登殿,所有大臣全都熱淚盈眶。太上皇拜謁了皇家宗廟牌位,就要回興慶宮,此時肅宗再次提出來要回東宮,太上皇也再次十動然拒了。總之這場戲中,肅宗是過足了戲癮,演活了一個思念父親,孝敬太上皇的天子,而玄宗也配合肅宗,兩人完美的演繹出了一場“父慈子孝”的人間喜劇。

但是戲終究是戲,總會有落幕的時候,這麼多年心裡的芥蒂,也不是一場戲就能夠抹平的。玄宗返京之後,肅宗最初還是能夠把戲演下去的,他經常走夾城(從大明宮到興慶宮的祕密通道)從大明宮到興慶宮去給太上皇問安。但是在肅宗的壓力之下,玄宗在南內的生活逐漸緊張起來。

首先是身邊很多伺候慣玄宗的老人都被換成了新人,這讓玄宗一個老人家待著不舒服,此外,肅宗還通過玄宗身邊的人監視玄宗的行為。上元元年(760年),有一次玄宗在興慶宮時,有幾位將軍正好路過,被太上皇叫上樓來一起飲宴,這刺激了肅宗敏感的神經。想當年,肅宗還是太子時,就曾經因為結交邊將皇甫惟明被迫與太子妃離婚,如今玄宗也犯了這個忌諱。於是終於在同年七月十九日,就發生了李輔國逼迫玄宗遷宮的事件。

李輔國,原名李靜忠,原來是肅宗當太子時候身邊的扈從,後來肅宗在靈武即位,李靜忠是有擁立之功,後來改名李輔國。在太上皇返京以後,李輔國被任命為殿中監,“又兼隴右群牧、京畿鑄錢、長春宮等使,勾當少府、殿中二監都使。至德二年十二月,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郕國公,食實封五百戶。”(《舊唐書·李輔國傳》)百官想要見到肅宗幾乎都得通過李輔國,政務決斷也大都要通過李輔國的手。

逼迫移宮事件經過是這樣的:上元元年( 760年) 七月十九日, 李輔國“矯旨”率五百武士露刃擋玄宗道,“太上( 即玄宗) 皇驚,幾墜馬。” 高力士挺身而出,“厲聲”“叱”李輔國“下馬, 輔國失轡”。李輔國回過神後,“罵力士曰: ‘翁不解事! ’”並“斬( 高力士) 一從者”,想嚇退高力士。但高力士機智地向李輔國身後的將士“呼曰: ‘太上皇問將士各好在否! ’”將士遂回過神來“納刀嘑萬歲, 皆再拜”, 頓使李輔國失勢。接著, 高力士又機智“復曰: ‘輔國可御太上皇馬! ’輔國靴而走, 與力士對執轡還西內”。事後,“太上皇執力士手曰: ‘微將軍,朕且為兵死鬼。’”(《新唐書·李輔國傳》)從這件事情上看,過程真是非常驚險啊。

安史之亂時,太子在靈武自立稱帝,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改元至德。

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在郭子儀的力戰之下,長安克復。肅宗一得到長安克復的捷報,馬上就派使者到蜀中請太上皇回京,同時表態“自請歸東宮以遂子道”。(《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當時就說肅宗這樣說話太上皇絕對不會回來。這個表態實在是肅宗有點戲太過了,作為揮軍克復兩京的國家領袖,玄宗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讓肅宗再回歸太子的位子的,那樣民心是不會答應的。也是根據《新唐書·李泌傳》所載,玄宗在接到這個表態以後“甚憂”,趕緊回信說“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足以看到肅宗這個表態把玄宗嚇得不輕。

最終還是由李泌出面,率領群臣給太上皇上表,不說肅宗讓太上皇回京,只說“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翻譯一下就是:“天子想爸爸,爸爸去哪了?”這樣的奏表送到蜀中,玄宗才高興的說:“吾方得為天子父!”(《新唐書·李泌傳》)其實這裡隱含的意思是,肅宗迎回長安的是實際掌握權力的太上皇,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治傀儡。

在安史之亂後玄宗再次回到長安,已經是至德二年(757年)的十二月了。

雖然距離他離開這裡也就才過去不到兩年,可是此時的長安距離兩年前的盛世氣象恍若隔世。戰火紛飛,斷壁殘垣,宗室家廟皆被叛軍焚燬,不知此時玄宗面對這樣的長安,心中作何感想。

不過,肅宗為了表現自己與太上皇父子情深,排演了一出場面宏大的大戲,玄宗也配合肅宗,一起完成了這齣戲的表演。我們在看到史書上記載的這一場盛大的戲劇的時候,深刻的領略了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肅宗迎玄宗還京圖

《舊唐書·肅宗紀》詳細的記錄下了這場戲的很多細節。首先,肅宗先到咸陽望賢宮等候太上皇。太上皇到了宮南樓,肅宗直接跑到樓前下拜,並跳起了慶祝的舞蹈。太上皇下樓,肅宗跪著捧起太上皇的靴子,“涕泗嗚咽,不能自勝。”然後扶著太上皇登殿,親自服侍太上皇進食。等到太上皇上馬後,肅宗在馬前為太上皇牽馬而行。太上皇也非常配合演出,對肅宗說:“吾享國長久,吾不知貴,見吾子為天子,吾知貴矣。”肅宗親自為太上皇牽馬從長安城開遠門走到大明宮丹鳳門,沿途接受萬民的歡呼,直到登上大明宮含元殿。太上皇登殿,所有大臣全都熱淚盈眶。太上皇拜謁了皇家宗廟牌位,就要回興慶宮,此時肅宗再次提出來要回東宮,太上皇也再次十動然拒了。總之這場戲中,肅宗是過足了戲癮,演活了一個思念父親,孝敬太上皇的天子,而玄宗也配合肅宗,兩人完美的演繹出了一場“父慈子孝”的人間喜劇。

但是戲終究是戲,總會有落幕的時候,這麼多年心裡的芥蒂,也不是一場戲就能夠抹平的。玄宗返京之後,肅宗最初還是能夠把戲演下去的,他經常走夾城(從大明宮到興慶宮的祕密通道)從大明宮到興慶宮去給太上皇問安。但是在肅宗的壓力之下,玄宗在南內的生活逐漸緊張起來。

首先是身邊很多伺候慣玄宗的老人都被換成了新人,這讓玄宗一個老人家待著不舒服,此外,肅宗還通過玄宗身邊的人監視玄宗的行為。上元元年(760年),有一次玄宗在興慶宮時,有幾位將軍正好路過,被太上皇叫上樓來一起飲宴,這刺激了肅宗敏感的神經。想當年,肅宗還是太子時,就曾經因為結交邊將皇甫惟明被迫與太子妃離婚,如今玄宗也犯了這個忌諱。於是終於在同年七月十九日,就發生了李輔國逼迫玄宗遷宮的事件。

李輔國,原名李靜忠,原來是肅宗當太子時候身邊的扈從,後來肅宗在靈武即位,李靜忠是有擁立之功,後來改名李輔國。在太上皇返京以後,李輔國被任命為殿中監,“又兼隴右群牧、京畿鑄錢、長春宮等使,勾當少府、殿中二監都使。至德二年十二月,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郕國公,食實封五百戶。”(《舊唐書·李輔國傳》)百官想要見到肅宗幾乎都得通過李輔國,政務決斷也大都要通過李輔國的手。

逼迫移宮事件經過是這樣的:上元元年( 760年) 七月十九日, 李輔國“矯旨”率五百武士露刃擋玄宗道,“太上( 即玄宗) 皇驚,幾墜馬。” 高力士挺身而出,“厲聲”“叱”李輔國“下馬, 輔國失轡”。李輔國回過神後,“罵力士曰: ‘翁不解事! ’”並“斬( 高力士) 一從者”,想嚇退高力士。但高力士機智地向李輔國身後的將士“呼曰: ‘太上皇問將士各好在否! ’”將士遂回過神來“納刀嘑萬歲, 皆再拜”, 頓使李輔國失勢。接著, 高力士又機智“復曰: ‘輔國可御太上皇馬! ’輔國靴而走, 與力士對執轡還西內”。事後,“太上皇執力士手曰: ‘微將軍,朕且為兵死鬼。’”(《新唐書·李輔國傳》)從這件事情上看,過程真是非常驚險啊。

《長安十二時辰》劇中的郭利仕,原型是高力士

不過,雖然這次李輔國沒把玄宗怎麼著,但是玄宗等於還是被迫接受了移宮的安排。很快,忠於玄宗的陳玄禮被勒令致仕,高力士則被削職除名,長流巫州。唐玄宗身邊所有熟悉的宮人全部被遣散,此時的玄宗,才真正成了一位孤家寡人。當然,很多史書上都寫李輔國是“矯詔”這麼幹的,不是肅宗的授意,不過我想,沒有肅宗的授意,李輔國大概率是不敢做這些事情的。當年玄宗對肅宗百般折辱,如今肅宗對玄宗還施彼身,這也應了我們題目所說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了。

安史之亂時,太子在靈武自立稱帝,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改元至德。

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在郭子儀的力戰之下,長安克復。肅宗一得到長安克復的捷報,馬上就派使者到蜀中請太上皇回京,同時表態“自請歸東宮以遂子道”。(《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當時就說肅宗這樣說話太上皇絕對不會回來。這個表態實在是肅宗有點戲太過了,作為揮軍克復兩京的國家領袖,玄宗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讓肅宗再回歸太子的位子的,那樣民心是不會答應的。也是根據《新唐書·李泌傳》所載,玄宗在接到這個表態以後“甚憂”,趕緊回信說“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東矣。”足以看到肅宗這個表態把玄宗嚇得不輕。

最終還是由李泌出面,率領群臣給太上皇上表,不說肅宗讓太上皇回京,只說“具言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翻譯一下就是:“天子想爸爸,爸爸去哪了?”這樣的奏表送到蜀中,玄宗才高興的說:“吾方得為天子父!”(《新唐書·李泌傳》)其實這裡隱含的意思是,肅宗迎回長安的是實際掌握權力的太上皇,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治傀儡。

在安史之亂後玄宗再次回到長安,已經是至德二年(757年)的十二月了。

雖然距離他離開這裡也就才過去不到兩年,可是此時的長安距離兩年前的盛世氣象恍若隔世。戰火紛飛,斷壁殘垣,宗室家廟皆被叛軍焚燬,不知此時玄宗面對這樣的長安,心中作何感想。

不過,肅宗為了表現自己與太上皇父子情深,排演了一出場面宏大的大戲,玄宗也配合肅宗,一起完成了這齣戲的表演。我們在看到史書上記載的這一場盛大的戲劇的時候,深刻的領略了一句話:“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肅宗迎玄宗還京圖

《舊唐書·肅宗紀》詳細的記錄下了這場戲的很多細節。首先,肅宗先到咸陽望賢宮等候太上皇。太上皇到了宮南樓,肅宗直接跑到樓前下拜,並跳起了慶祝的舞蹈。太上皇下樓,肅宗跪著捧起太上皇的靴子,“涕泗嗚咽,不能自勝。”然後扶著太上皇登殿,親自服侍太上皇進食。等到太上皇上馬後,肅宗在馬前為太上皇牽馬而行。太上皇也非常配合演出,對肅宗說:“吾享國長久,吾不知貴,見吾子為天子,吾知貴矣。”肅宗親自為太上皇牽馬從長安城開遠門走到大明宮丹鳳門,沿途接受萬民的歡呼,直到登上大明宮含元殿。太上皇登殿,所有大臣全都熱淚盈眶。太上皇拜謁了皇家宗廟牌位,就要回興慶宮,此時肅宗再次提出來要回東宮,太上皇也再次十動然拒了。總之這場戲中,肅宗是過足了戲癮,演活了一個思念父親,孝敬太上皇的天子,而玄宗也配合肅宗,兩人完美的演繹出了一場“父慈子孝”的人間喜劇。

但是戲終究是戲,總會有落幕的時候,這麼多年心裡的芥蒂,也不是一場戲就能夠抹平的。玄宗返京之後,肅宗最初還是能夠把戲演下去的,他經常走夾城(從大明宮到興慶宮的祕密通道)從大明宮到興慶宮去給太上皇問安。但是在肅宗的壓力之下,玄宗在南內的生活逐漸緊張起來。

首先是身邊很多伺候慣玄宗的老人都被換成了新人,這讓玄宗一個老人家待著不舒服,此外,肅宗還通過玄宗身邊的人監視玄宗的行為。上元元年(760年),有一次玄宗在興慶宮時,有幾位將軍正好路過,被太上皇叫上樓來一起飲宴,這刺激了肅宗敏感的神經。想當年,肅宗還是太子時,就曾經因為結交邊將皇甫惟明被迫與太子妃離婚,如今玄宗也犯了這個忌諱。於是終於在同年七月十九日,就發生了李輔國逼迫玄宗遷宮的事件。

李輔國,原名李靜忠,原來是肅宗當太子時候身邊的扈從,後來肅宗在靈武即位,李靜忠是有擁立之功,後來改名李輔國。在太上皇返京以後,李輔國被任命為殿中監,“又兼隴右群牧、京畿鑄錢、長春宮等使,勾當少府、殿中二監都使。至德二年十二月,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郕國公,食實封五百戶。”(《舊唐書·李輔國傳》)百官想要見到肅宗幾乎都得通過李輔國,政務決斷也大都要通過李輔國的手。

逼迫移宮事件經過是這樣的:上元元年( 760年) 七月十九日, 李輔國“矯旨”率五百武士露刃擋玄宗道,“太上( 即玄宗) 皇驚,幾墜馬。” 高力士挺身而出,“厲聲”“叱”李輔國“下馬, 輔國失轡”。李輔國回過神後,“罵力士曰: ‘翁不解事! ’”並“斬( 高力士) 一從者”,想嚇退高力士。但高力士機智地向李輔國身後的將士“呼曰: ‘太上皇問將士各好在否! ’”將士遂回過神來“納刀嘑萬歲, 皆再拜”, 頓使李輔國失勢。接著, 高力士又機智“復曰: ‘輔國可御太上皇馬! ’輔國靴而走, 與力士對執轡還西內”。事後,“太上皇執力士手曰: ‘微將軍,朕且為兵死鬼。’”(《新唐書·李輔國傳》)從這件事情上看,過程真是非常驚險啊。

《長安十二時辰》劇中的郭利仕,原型是高力士

不過,雖然這次李輔國沒把玄宗怎麼著,但是玄宗等於還是被迫接受了移宮的安排。很快,忠於玄宗的陳玄禮被勒令致仕,高力士則被削職除名,長流巫州。唐玄宗身邊所有熟悉的宮人全部被遣散,此時的玄宗,才真正成了一位孤家寡人。當然,很多史書上都寫李輔國是“矯詔”這麼幹的,不是肅宗的授意,不過我想,沒有肅宗的授意,李輔國大概率是不敢做這些事情的。當年玄宗對肅宗百般折辱,如今肅宗對玄宗還施彼身,這也應了我們題目所說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了。

《長安十二時辰》劇中的陳玄禮

此時的唐玄宗已完全成為唐肅宗控制下的孤家寡人。此後的唐玄宗,精神鬱悶,再無生趣,從此開始辟穀。在兩年之後的寶應元年(762年)四月,風雲一生大起大落的玄宗李隆基,在數年的軟禁生活後,駕崩於西內太極宮。有趣的是,僅僅13天后,重病纏身的肅宗也追隨著玄宗的腳步而去,留在他身後的,是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內憂外患的大唐天下,而從此直到唐朝滅亡,都沒能走出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死循環。

——————————————————————————————————

《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曾經說過一句話:“長安是一隻怪獸,呆久了會被它吞噬。”其實,權力也是,皇位也是。唐朝皇室中,父親折辱兒子,兒子政變父親的事情比比皆是,太宗的玄武門之變造了自己父親的反,轉過頭來也被自己的兒子承乾太子造反。連玄宗自己都是靠著政變上位的。這樣嚴峻的情況,使得唐朝皇家父子根本無法做到互相信任,父親防備兒子,兒子有了機會就政變父親,然後轉而軟禁父親。

在這樣殘酷的事實面前,所謂的父子親情什麼的早已拋諸腦後,有的只有兩個各懷心事的演員,在按照各自的劇本,演著世人心中的父慈子孝,延續著早已變味的天家父子情。

這是玄宗和肅宗的故事,也是歷朝歷代皇帝和太子共同的故事。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舊唐書·肅宗紀》、《舊唐書·韋見素傳》、《新唐書·李泌傳》、《新唐書·李輔國傳》等等

2、《唐玄、肅之際中樞政局研究》 任士英 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3、《從“馬嵬驛事變” 看唐肅宗即位的背景》 安綵鳳 固原師專學報 1990第一期

4、《十論高力士既是功臣又是忠臣》 周忠泰 重慶與世界 2012年3月

5、《高力士若干事蹟考證》 張應超 唐都學刊 2008年7月

如图所示626
2019-08-10

你可知後來馬嵬坡殺死楊國忠的是誰!正是張小敬,見《安祿山事蹟》一書,這本書作者也正是……姚汝能


你可知後來馬嵬坡殺死楊國忠的是誰!正是張小敬,見《安祿山事蹟》一書,這本書作者也正是……姚汝能


心已老3
2019-08-11

前半部敬佩張小敬討厭龍波,看到40集後覺得龍波很順眼張小敬就是一個大傻子!!

张小来L
2019-08-10

安史之亂歷經八年,李隆基在第二個年頭,就讓位給了太子李亨,是為唐肅宗,李隆基被尊為太上皇。但是安史之亂造成的動亂使得年邁的李隆基飽受磨難,自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六年,李隆基再熬不過去了,同年,他在長安的神龍殿逝世,年78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