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是弱國外交下的巧合還是必然?
歷史曉鑑
1/16 鴉片戰爭中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歷史從古代走入近代,不得不開始適應近代的國際社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際化”。國際化不是全盤西化,但從器物、制度到文化都要與國際慣例接軌。比如,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國旗。\n【圖 黃龍旗 ,1888年到1912年的中國國旗】
2/16 古代中國旗幟不少,皇家有御旗,一般為金黃色,上面繡黃龍、金鳳、麒麟、虎豹代表皇帝或親王;戰場上有“旌旗”,旗上繪有軍隊將領的姓氏,表明軍為我有;許多大的商號有自己的“旗幟”,上面寫著商號的名稱。無論是大清朝還是以往的中國王朝都沒有明確的國家概念,也就沒有國旗。近代以來,隨著國際交往的加深,加之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總理衙門的設立,清政府終於在1862年10月17日推出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黃龍旗。
3/16 依照十九世紀的海上國際慣例,商船需懸掛國旗方能進行貿易,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船。因為清朝尚未制定國旗,許多中國商船懸掛外國國旗,有時會引起其他國家商人的誤解,加之語言不通、觀念不同,這種誤解往往釀成事端。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亞羅號事件就是因為國旗。
4/16 亞羅號事件後,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和一些商人建議清政府“仿各國成例,制定一種國徽,俾便商民尊用。”然而清政府後來僅在《華商買用洋商火輪夾板等項船隻章程》中規定,禁止中國商船懸掛外國旗。清政府並未設計本國旗幟,更談不上設計國旗。就這樣,國旗的事情就拖了下來。
5/16 清政府此時忙著剿滅太平天國,急需有力的水上打擊力量。西方列強紛紛提出派軍艦“助剿”,並建議清政府購買船炮。為了使兵船區別於其他國家的船隻,李泰國和阿思本為船隊設計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國———長方形,綠底,黃色對角線交叉,中心嵌黃龍圖案。李泰國解釋說:“之所以選用綠色乃其罕為歐洲列強採用,故不致與任何其他國家之旗幟混淆。”最終因艦隊指揮權的問題,阿思本艦隊胎死腹中,那個中西合璧的綠底“龍旗”也不了了之。
6/16 在否決了阿思本艦隊的同時,清政府也認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艦隊,並且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誌。但是,催生中國第一面國旗卻是因為一次事故。
7/16 1862年,在湖北境內的長江江面上,中國兵船與英國海軍發生了一起鬥毆事件,由於沒有明確的標誌,英國海軍拒絕承認其為中國兵船,清政府面對自己完全陌生的國際慣例吃了個啞巴虧。這次事件發生後,恭親王寫道:“適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與我兵勇鬥毆,焚燬兵船等事,屢向理論,而該國詞窮,則以不能識別強辯,如我處師船亦一律豎立黃色龍旗,外國果能望而知為官船,不敢輕舉妄動,未始非豫事隊維之一法。”
8/16 同時,法國公使哥士耆也向他提及外國船隻通常會懸掛船旗,中國方面應當仿行。隨後恭親王聯繫時任兩江總督、督辦四省軍務的曾國藩詢問懸掛龍旗事宜,曾國藩隨即覆信:“各處師船,仿照外國豎立旗號之例,概用黃色龍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動,且於行軍無礙。嗣後除各營旗幟照常豎立外,應分飭各營另添龍旗一面,擬用三角尖旗,均用黃色畫龍,龍頭向上。”
9/16 黃色龍旗傳統上在清朝軍旗中起統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徵意義。恭親王在最初的提議中,建議船旗的方案為“黃色龍旗”。曾國藩考慮到方形龍旗與八旗中正黃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恭親王和曾國藩的摺子遞上去之後,總理衙門又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備選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與李泰國設計相仿的黃龍旗。
10/16 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批准了總理衙門的奏議,並委託總理衙門發表照會:“希即行知貴國各路水師及各船隻。嗣後遇有前項黃龍旗幟,即系中國官船,應照外國之例,不準擅動。倘有移動,即照犯禁辦理。”之後,中國所有水師船艦均懸掛三角形黃色龍旗,並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
11/16 1872年,總理衙門擴大了三角黃龍旗的使用範圍,制定了具體的樣式規範。然而這面三角形黃龍旗僅被稱呼為“中國旗式”,在使用時“係為僱船捕盜而用,並未奏明定為萬年國旗”。
12/16 1881年9月,北洋水師從英國訂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由於三角形的旗與西方各國軍艦上的國旗皆不相同,李鴻章經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師軍旗的質地、章色,並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形。
13/16 同時,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他上奏慈禧太后:“今中國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時與各國交接,自應重定旗式,以祟體制。”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後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14/16 1888年《北洋海軍章程》頒佈,確定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從此,中國有了第一面正式的國旗。
15/16 梁啟超曾總結中國人認識西方的三個階段:即先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但器物、制度到文化從來不是孤立的。國旗看上去只是一塊布,沒什麼科技含量,幾千年前的中國人就會製作。可國旗中蘊含的制度與觀念,卻是中國所無。國旗背後的制度與文化,國旗所代表的觀念與精神,我們是不是真能理解?
16/16 這樣的一面“國旗”,清朝政府是否真的理解了其中的含義呢?\n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討論!\n【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19-05-0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