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這是民國時期的武漢,看那時武漢的樣子
靜靜時光
1/8 圖為武昌漢陽門外的碼頭。武昌漢陽門本是武昌古城西邊的一個水門,因與漢陽隔長江相望,故得名漢陽門。漢陽門由武漢近代最重要的碼頭之一漢陽門碼頭髮展而來,在過去這裡是喧囂繁華,一派熱鬧的景象。
2/8 圖為建於黃鶴樓舊址上的警鐘樓。警鐘樓是時任湖北巡撫的端方,在老黃鶴樓原址上主持修建的。是一棟兩層西式紅色建築,西側塔樓內裝有自鳴鐘,其作用就是發生火災時以鐘聲通報火警。\n
3/8 圖為被拆除城牆後的漢陽門碼頭,碼頭上人來人往一派熱鬧的景象。碼頭上那一排排的是待客的黃包車,那時的黃包車就類似如今的出租車。\n
4/8 圖為當時剛剛落成的武漢大學,圖中為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武漢大學早期建築群1930年動工,1936年完工。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李四光騎著毛驢帶著乾糧選址規劃,美國建築師開爾斯設計的。武漢大學校園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早期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n
5/8 圖為奧略樓。奧略樓是張之洞在湖北的老部下和門生故吏,為了紀念張之洞主政湖北期間的政績,在原黃鶴樓故址附近,捐錢為他建造的,一開始叫風度樓。後來張之洞覺得風度樓這個名字太過高調,便借“恢弘奧略,震綏南海”古語,改名奧略樓並親自題匾。奧略樓也經常被錯認為是黃鶴樓。\n
6/8 圖為老黃鶴樓銅鑄樓頂,如今我們所見的武漢黃鶴樓,並不是曾經那個黃鶴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在歷史上屢毀屢建。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如今武漢的黃鶴樓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在1981年重建的。\n
7/8 圖為漢口中山大道。中山大道始建於1906年,是老漢口最重要的商業交通幹道。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路。當時這裡洋行雲集,商鋪林立,一直是武漢三鎮最繁華的街道。\n
8/8 圖為漢口中山大道,路中間的牌樓是為了防空展覽臨時搭建的。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後,國民政府日益重視防空建設。為了喚起民眾的防空意識,1935年國民政府在全國多個城市組織舉辦了規模盛大的防空展覽。武漢防空展覽是國民政府繼南京、南昌、長沙之後第四個舉行防空展覽的城市。\n
2019-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