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成都寺廟變身老茶館成“網紅”:歷史超百年 一年接待上萬名拍客
隨意無奈
1/15 2017年10月,在成都雙流彭鎮有一座老茶館,遠近聞名歷史超過百年,如今成為成都茶館界的網紅。老茶館原址為觀音閣,民國初期時,觀音閣被用作茶鋪,並延用至今。
2/15 觀音閣始建年代不詳,相傳一百多年前,彭鎮發生火災,整個鎮幾乎化為灰燼,唯有此宅倖免於難,後來當地居民將此處取景於觀音閣,意為觀音菩薩踩著的地方,能使人遠離災禍。
3/15 觀音閣老茶館為木架穿榫結構的青瓦房,牆壁破敗不堪,卻未加修整,整體顯得有些昏暗,顯出歲月的滄桑。屋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長方形水泥臺,一頭開有“老虎灶”,一頭是石水缸。水缸裡盛滿從深井汲出的地下水,據說用這井水泡茶“甘甜透徹”。
4/15 茶館至今保留著“紅色記憶”,牆上寫著毛主席時代的標語口號和語錄,並掛有主席像。茶館內青竹椅子被磨得油光鋥亮,變成金黃色甚至棗紅色,而檯面上擺滿早已過時的銅壺、水瓶等茶具。
5/15 如今這座老茶館不僅是當地老人喝茶、休憩的地方,更是攝影人拍攝、取景的勝地,據老闆介紹這裡一年四季每天都會接待很多拍客,一年算下來有超過上萬人。
6/15 在這裡,拍客對所有的物與人可以隨便拍,老人們也都很配合,似乎以此為榮。拍客每杯茶收費10元,本地老人收費1元。
7/15 這裡的一景一茶吸引著遠近客人,不時有年輕人、時尚美女,甚至外國友人來到這裡感受最傳統的茶文化。
8/15 “小二”經常光著上半身,一趟一趟地摻茶送水,在騰騰的熱氣和人群之間忙碌而快活著。
9/15 “小二”時不時還秀著“茶藝”,側身往水壺倒水。
10/15 他們圍坐在一起,品茶打牌,盡情享受成都“慢生活”,其他人或看電視、擺龍門陣、打長牌、或者閉目養神、打著小盹……
11/15 採耳,即掏耳朵,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如今也成為一種保健養生方式。採耳是一種技術,被採耳是一種享受;採耳是一種傳承,被採耳是一種境界……
12/15 金錢板是四川的傳統說唱藝術,表演者手持長約一尺、寬約一寸的三塊楠竹板進行表演。其中兩塊還嵌有銅錢或其它金屬片,表演時竹板互擊,能發出金屬聲音,習稱“金錢板”。
13/15 羅大爺每年會在嫁到彭鎮的女兒家住些日子,而這些日子總會來到茶館,他帶來很多隻親手製作的菸斗在這裡售賣。資中的他,也曾因為製作3米煙桿,申報吉尼斯世界記錄而被媒體廣泛關注。
14/15 當地一位老人輕輕的呷口蓋碗茶,在菸草繚繞的薰味中,演繹著過往歲月的滄桑。
15/15 很多成都人喜歡泡茶館,有時候一泡就是小半天,不是因為成都人“懶”,其實成都的泡茶館文化,一個“閒”字足以概括。這閒,是閒適,是“閒庭信步、從容不迫”的“慢生活”。
2017-10-2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