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不發聯合公報,是否是在意料之中?

日本媒體20日報道,定於24日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可能首次不發佈聯合公報,原因是美國與歐洲就多項事務分歧嚴重。
4 個回答
昨思今明未武
2019-08-22

七國集團不發表聯合公報的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上一屆加拿大峰會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不贊成峰會的聯合公報,甚至還公開批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讓加拿大與美國爆發口水戰。最終由於美國與加拿大簽署新版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後,才讓加拿大徹底倒向美國。

七國集團不發表聯合公報的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上一屆加拿大峰會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不贊成峰會的聯合公報,甚至還公開批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讓加拿大與美國爆發口水戰。最終由於美國與加拿大簽署新版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後,才讓加拿大徹底倒向美國。

而不久後在法國即將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可能會成為其自1975年創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屆,雖然外界呼籲讓俄羅斯重回七國集團,而且在會議召開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優先與普京舉行了會談,希望在峰會之前能優先與俄羅斯達成某些“默契”。但是從馬克龍指責俄羅斯“扣押反對派”開始,就暴露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巨大分歧。雖然各方依然希望俄羅斯加入七國集團來解決眾多羈押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俄羅斯短期不可能回到七國集團。

七國集團不發表聯合公報的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上一屆加拿大峰會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不贊成峰會的聯合公報,甚至還公開批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讓加拿大與美國爆發口水戰。最終由於美國與加拿大簽署新版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後,才讓加拿大徹底倒向美國。

而不久後在法國即將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可能會成為其自1975年創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屆,雖然外界呼籲讓俄羅斯重回七國集團,而且在會議召開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優先與普京舉行了會談,希望在峰會之前能優先與俄羅斯達成某些“默契”。但是從馬克龍指責俄羅斯“扣押反對派”開始,就暴露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巨大分歧。雖然各方依然希望俄羅斯加入七國集團來解決眾多羈押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俄羅斯短期不可能回到七國集團。

七國集團開除俄羅斯後,在很多例如中導、核裁軍、烏東衝突等方面都無法很好的解決,雖然七國集團更注重經濟方面的問題,但是在現在錯綜複雜的國家環境中,美國與俄羅斯、歐盟之間的衝突已經影響到雙方甚至多方的合作,現在的七國集團已經更多的像政治等領域擴張,希望創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前不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前總統波羅申科之間的“矛盾”就是七國集團駐烏克蘭大使化解的,很好的維護了烏克蘭的“穩定”,穩定了歐洲整體的大環境。

七國集團不發表聯合公報的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上一屆加拿大峰會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不贊成峰會的聯合公報,甚至還公開批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讓加拿大與美國爆發口水戰。最終由於美國與加拿大簽署新版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後,才讓加拿大徹底倒向美國。

而不久後在法國即將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可能會成為其自1975年創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屆,雖然外界呼籲讓俄羅斯重回七國集團,而且在會議召開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優先與普京舉行了會談,希望在峰會之前能優先與俄羅斯達成某些“默契”。但是從馬克龍指責俄羅斯“扣押反對派”開始,就暴露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巨大分歧。雖然各方依然希望俄羅斯加入七國集團來解決眾多羈押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俄羅斯短期不可能回到七國集團。

七國集團開除俄羅斯後,在很多例如中導、核裁軍、烏東衝突等方面都無法很好的解決,雖然七國集團更注重經濟方面的問題,但是在現在錯綜複雜的國家環境中,美國與俄羅斯、歐盟之間的衝突已經影響到雙方甚至多方的合作,現在的七國集團已經更多的像政治等領域擴張,希望創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前不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前總統波羅申科之間的“矛盾”就是七國集團駐烏克蘭大使化解的,很好的維護了烏克蘭的“穩定”,穩定了歐洲整體的大環境。

隨著美國與歐盟在氣候等領域的分歧加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越來越受到盟友的排斥,美國通過推行關稅大棒讓美國的盟友在貿易方面符合美國的利益,但這樣的排他性的貿易政策侵害了美國盟友的利益,在多重矛盾下,法國召開的七國集團很難達成共識,那麼聯合公報就更不可能了。

七國集團不發表聯合公報的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上一屆加拿大峰會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不贊成峰會的聯合公報,甚至還公開批評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讓加拿大與美國爆發口水戰。最終由於美國與加拿大簽署新版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後,才讓加拿大徹底倒向美國。

而不久後在法國即將召開的七國集團峰會可能會成為其自1975年創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屆,雖然外界呼籲讓俄羅斯重回七國集團,而且在會議召開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優先與普京舉行了會談,希望在峰會之前能優先與俄羅斯達成某些“默契”。但是從馬克龍指責俄羅斯“扣押反對派”開始,就暴露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巨大分歧。雖然各方依然希望俄羅斯加入七國集團來解決眾多羈押的問題,但就目前而言,俄羅斯短期不可能回到七國集團。

七國集團開除俄羅斯後,在很多例如中導、核裁軍、烏東衝突等方面都無法很好的解決,雖然七國集團更注重經濟方面的問題,但是在現在錯綜複雜的國家環境中,美國與俄羅斯、歐盟之間的衝突已經影響到雙方甚至多方的合作,現在的七國集團已經更多的像政治等領域擴張,希望創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前不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前總統波羅申科之間的“矛盾”就是七國集團駐烏克蘭大使化解的,很好的維護了烏克蘭的“穩定”,穩定了歐洲整體的大環境。

隨著美國與歐盟在氣候等領域的分歧加重,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越來越受到盟友的排斥,美國通過推行關稅大棒讓美國的盟友在貿易方面符合美國的利益,但這樣的排他性的貿易政策侵害了美國盟友的利益,在多重矛盾下,法國召開的七國集團很難達成共識,那麼聯合公報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在特朗普及美國無法解除自私自利的貿易政策,美國與包括盟友在內的眾多貿易伙伴之間的矛盾還將持續。

老狼48440790
2019-08-23

G7不發聯合公報,是1975年以來的第一次。它則面反映的是:一、美國與G7成員越走越遠;二、特朗普製造了G7混亂;三、特朗普總統連任,G7可能散架。

G7不發聯合公報,是1975年以來的第一次。它則面反映的是:一、美國與G7成員越走越遠;二、特朗普製造了G7混亂;三、特朗普總統連任,G7可能散架。

(2018年加拿大G7峰會默克爾發的“六大門派圍剿光明頂")

美國優先致G7“分家"。

G7是富人俱樂部,自成立以來,一年一度的7國首腦峰會,所有議題決策基本圍著7國核心利益轉。美國是G7的領導者和帶頭人。贏得了其他成員國的尊重。美國現在的言行,則完全違背G7初衷,導致了G7各吹各的簫,各彈各的調。

特朗普上任提出“美國優先",不再兼顧G7其他成員國利益,也不再為世界“公益"事業而擔當。在經濟貿易領域,特朗普不分盟友盟國之誼,唯利是圖,統一對待,對盟友發起各種關稅;特朗普先後退群毀約,也不再考慮“世界擔當"和公益事務,如巴黎氣候協定是法國認為的法國為世界作出的最突出貢獻,法德一直堅持執行氣候協定的義務,堅持“減排",特朗普不顧馬克龍的求情,堅決毀約。在伊核協議上,美國不顧G7其他成員國利益,單邊毀約,侵害成員國的利益。

特朗普製造了混亂。

G7不發聯合公報,是1975年以來的第一次。它則面反映的是:一、美國與G7成員越走越遠;二、特朗普製造了G7混亂;三、特朗普總統連任,G7可能散架。

(2018年加拿大G7峰會默克爾發的“六大門派圍剿光明頂")

美國優先致G7“分家"。

G7是富人俱樂部,自成立以來,一年一度的7國首腦峰會,所有議題決策基本圍著7國核心利益轉。美國是G7的領導者和帶頭人。贏得了其他成員國的尊重。美國現在的言行,則完全違背G7初衷,導致了G7各吹各的簫,各彈各的調。

特朗普上任提出“美國優先",不再兼顧G7其他成員國利益,也不再為世界“公益"事業而擔當。在經濟貿易領域,特朗普不分盟友盟國之誼,唯利是圖,統一對待,對盟友發起各種關稅;特朗普先後退群毀約,也不再考慮“世界擔當"和公益事務,如巴黎氣候協定是法國認為的法國為世界作出的最突出貢獻,法德一直堅持執行氣候協定的義務,堅持“減排",特朗普不顧馬克龍的求情,堅決毀約。在伊核協議上,美國不顧G7其他成員國利益,單邊毀約,侵害成員國的利益。

特朗普製造了混亂。

看這張人心向背的G7峰會合影,就會明白特朗普在G7成員國心中的地位。

特朗普已經模糊了美國與盟友的界限。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執行的是“特朗普標準",大事要事不再與其他G7成員國商量,美國利益至高無上,只要符合美國利益“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無形制造了盟友間的感情隔核。如特朗普撕毀中導協定,無形給盟友增加了安全壓力;搞亂WT0貿易規則,使保護主義抬頭;點名批評默克爾的國防開支政策和北溪2號建設工程;點名批評馬克龍的伊核觀點和建設歐洲軍倡議;7月底馬克龍公開批評美國的單邊政策;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則直接呼籲組建“多邊主義“聯盟;日本丶意大利丶英國丶加拿大,口裡不說,心中卻各懷自己的小九九。

特朗普導致G7散架的功臣。

G7不發聯合公報,是1975年以來的第一次。它則面反映的是:一、美國與G7成員越走越遠;二、特朗普製造了G7混亂;三、特朗普總統連任,G7可能散架。

(2018年加拿大G7峰會默克爾發的“六大門派圍剿光明頂")

美國優先致G7“分家"。

G7是富人俱樂部,自成立以來,一年一度的7國首腦峰會,所有議題決策基本圍著7國核心利益轉。美國是G7的領導者和帶頭人。贏得了其他成員國的尊重。美國現在的言行,則完全違背G7初衷,導致了G7各吹各的簫,各彈各的調。

特朗普上任提出“美國優先",不再兼顧G7其他成員國利益,也不再為世界“公益"事業而擔當。在經濟貿易領域,特朗普不分盟友盟國之誼,唯利是圖,統一對待,對盟友發起各種關稅;特朗普先後退群毀約,也不再考慮“世界擔當"和公益事務,如巴黎氣候協定是法國認為的法國為世界作出的最突出貢獻,法德一直堅持執行氣候協定的義務,堅持“減排",特朗普不顧馬克龍的求情,堅決毀約。在伊核協議上,美國不顧G7其他成員國利益,單邊毀約,侵害成員國的利益。

特朗普製造了混亂。

看這張人心向背的G7峰會合影,就會明白特朗普在G7成員國心中的地位。

特朗普已經模糊了美國與盟友的界限。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執行的是“特朗普標準",大事要事不再與其他G7成員國商量,美國利益至高無上,只要符合美國利益“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無形制造了盟友間的感情隔核。如特朗普撕毀中導協定,無形給盟友增加了安全壓力;搞亂WT0貿易規則,使保護主義抬頭;點名批評默克爾的國防開支政策和北溪2號建設工程;點名批評馬克龍的伊核觀點和建設歐洲軍倡議;7月底馬克龍公開批評美國的單邊政策;德國外長海科.馬斯則直接呼籲組建“多邊主義“聯盟;日本丶意大利丶英國丶加拿大,口裡不說,心中卻各懷自己的小九九。

特朗普導致G7散架的功臣。

特朗普聲稱自己參加了無數次G7會議,被網友諷刺為“夢裡參加",2018年的G7在法國舉行。法國總統提前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訪法,交換意見,從則面證明特朗普在馬克龍心中還不如普京的地位。G7本是為圍堵前蘇聯而成立,如今已成雞肋,保存無用,棄之可惜,也成為其他成員國發洩對美國不滿的特定場所。G7不發聯合公報,完全是特朗普的功勞,G7如果解散,特朗普是“特等功臣"。但願特朗普繼續連任,再送G7最後一程!

点力
2019-08-22

G7不發聯合公報是媒體的預測,如果不發聯合公報應該是意外的事情。雖然美歐矛盾加劇,美歐畢竟是同盟關係,存在共同利益。達成一致共識符合雙方的利益,應該會發聯合公報。

G7不發聯合公報是媒體的預測,如果不發聯合公報應該是意外的事情。雖然美歐矛盾加劇,美歐畢竟是同盟關係,存在共同利益。達成一致共識符合雙方的利益,應該會發聯合公報。

G7峰會將於8月24日至26日在法國比亞里茨舉行。G7成員包括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拿大在G7中應該屬於美國的跟班隨大流為主。主要矛盾在美國和歐洲之間。隨著特朗普上臺,推行美國利益優先,美國和盟友們的關係,不再和諧。雙方巨大的分歧是矛盾產生的根源。

一.美歐貿易問題,美歐雙方互加關稅。特朗普對歐盟的鋼鐵和鋁的關稅還沒落幕,又要對德國的汽車和法國的葡萄酒加徵關稅,法國也宣佈加徵"數字稅",特朗普式的任性加稅行為破壞了自由貿易,使美歐雙方的盟友關係不再那麼和諧。

G7不發聯合公報是媒體的預測,如果不發聯合公報應該是意外的事情。雖然美歐矛盾加劇,美歐畢竟是同盟關係,存在共同利益。達成一致共識符合雙方的利益,應該會發聯合公報。

G7峰會將於8月24日至26日在法國比亞里茨舉行。G7成員包括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拿大在G7中應該屬於美國的跟班隨大流為主。主要矛盾在美國和歐洲之間。隨著特朗普上臺,推行美國利益優先,美國和盟友們的關係,不再和諧。雙方巨大的分歧是矛盾產生的根源。

一.美歐貿易問題,美歐雙方互加關稅。特朗普對歐盟的鋼鐵和鋁的關稅還沒落幕,又要對德國的汽車和法國的葡萄酒加徵關稅,法國也宣佈加徵"數字稅",特朗普式的任性加稅行為破壞了自由貿易,使美歐雙方的盟友關係不再那麼和諧。

二.對伊朗的制裁的分歧。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制裁和打壓伊朗的石油出口。除美國之外的其它六國都不同意制裁伊朗。美國以一國利益凌駕於其它國家利益之上,遭到反對是肯定的。美國倡導創建的波斯灣"護航聯盟",只有英國宣佈參加,德法日本已明確拒絕。這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矛盾。

三.相信特朗普一定會重提軍費問題。美國對德國的軍費沒達到2%,一定還會向默克爾發難,威脅撤軍,還有美國駐軍日本的軍費問題。都成了美國和G7成員之間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

四.特朗普主導退出《巴黎協定》。作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旨性協定。美國的退出,對協定的後續實施產生不利影響。而G7的其它國家都繼續執行《巴黎協定》,美國和G7的其它國家對氣候協定的不同態度,使兩者很難在應對氣候變化上達成一致共識。

G7不發聯合公報是媒體的預測,如果不發聯合公報應該是意外的事情。雖然美歐矛盾加劇,美歐畢竟是同盟關係,存在共同利益。達成一致共識符合雙方的利益,應該會發聯合公報。

G7峰會將於8月24日至26日在法國比亞里茨舉行。G7成員包括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拿大在G7中應該屬於美國的跟班隨大流為主。主要矛盾在美國和歐洲之間。隨著特朗普上臺,推行美國利益優先,美國和盟友們的關係,不再和諧。雙方巨大的分歧是矛盾產生的根源。

一.美歐貿易問題,美歐雙方互加關稅。特朗普對歐盟的鋼鐵和鋁的關稅還沒落幕,又要對德國的汽車和法國的葡萄酒加徵關稅,法國也宣佈加徵"數字稅",特朗普式的任性加稅行為破壞了自由貿易,使美歐雙方的盟友關係不再那麼和諧。

二.對伊朗的制裁的分歧。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制裁和打壓伊朗的石油出口。除美國之外的其它六國都不同意制裁伊朗。美國以一國利益凌駕於其它國家利益之上,遭到反對是肯定的。美國倡導創建的波斯灣"護航聯盟",只有英國宣佈參加,德法日本已明確拒絕。這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矛盾。

三.相信特朗普一定會重提軍費問題。美國對德國的軍費沒達到2%,一定還會向默克爾發難,威脅撤軍,還有美國駐軍日本的軍費問題。都成了美國和G7成員之間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

四.特朗普主導退出《巴黎協定》。作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主旨性協定。美國的退出,對協定的後續實施產生不利影響。而G7的其它國家都繼續執行《巴黎協定》,美國和G7的其它國家對氣候協定的不同態度,使兩者很難在應對氣候變化上達成一致共識。

美國雖然和歐洲幾國在貿易,伊朗核問題,軍費問題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有較大分歧,但是美國和G7的其它國家是傳統盟友,他們的共同利益決定了不可能做敵人,雖然由於特朗普的美國利益優先政策,使雙方的關係變的不再和諧,甚至現在的美歐關係用矛盾重重描述也不為過。不過雙方暫時都需要對方,離不開對方。美國需要盟友在後邊搖旗吶喊,歐洲各國需要美國的保護和市場。雖然不能準確的預測出G7的聯合公報是哪方面的內容,但美歐一定會達成一定的共識,發佈聯合公報。(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點力,喜歡就來個關注吧。

心有主宰33
2019-08-22

G7不發聯合公報,確實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各個國家的分歧太大,無法達成共識,這個公報也就無法形成了。


G7不發聯合公報,確實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各個國家的分歧太大,無法達成共識,這個公報也就無法形成了。



G7的歷史


G7實際上是七個國家(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組成一個集團,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共同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及重振西方經濟。


G7的GDP約佔當時世界總量的2/3,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額的1/2,發展援助額佔援助總量近3/4,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1994年,俄羅斯曾作為正式成員參加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但只能參加非經濟議題。


G7不發聯合公報,確實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各個國家的分歧太大,無法達成共識,這個公報也就無法形成了。



G7的歷史


G7實際上是七個國家(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組成一個集團,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共同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及重振西方經濟。


G7的GDP約佔當時世界總量的2/3,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額的1/2,發展援助額佔援助總量近3/4,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1994年,俄羅斯曾作為正式成員參加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但只能參加非經濟議題。



G7成員國的分歧


2018年6月8日至9日,上屆G7會議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度假勝地沙勒瓦(Charlevoix)舉行,因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對世界各國展開貿易戰,在此次七國集團會議上受到了其他六國的“圍攻”,結果特朗普以與朝鮮領導人會晤為由,提前離開會議;


實際上歐洲和美國的分歧在逐步加大,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特朗普只管美國優先,完全不顧歐洲盟友的利益,二是美國的影響力下降,歐洲在努力脫離美國的影響;


G7不發聯合公報,確實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各個國家的分歧太大,無法達成共識,這個公報也就無法形成了。



G7的歷史


G7實際上是七個國家(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組成一個集團,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共同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及重振西方經濟。


G7的GDP約佔當時世界總量的2/3,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額的1/2,發展援助額佔援助總量近3/4,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1994年,俄羅斯曾作為正式成員參加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但只能參加非經濟議題。



G7成員國的分歧


2018年6月8日至9日,上屆G7會議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度假勝地沙勒瓦(Charlevoix)舉行,因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對世界各國展開貿易戰,在此次七國集團會議上受到了其他六國的“圍攻”,結果特朗普以與朝鮮領導人會晤為由,提前離開會議;


實際上歐洲和美國的分歧在逐步加大,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特朗普只管美國優先,完全不顧歐洲盟友的利益,二是美國的影響力下降,歐洲在努力脫離美國的影響;



在經濟上,美國因波音737-MAX危機,開始指責歐盟補貼空客(其實雙方都在補貼,以增加競爭力),並以對歐盟百億商品加徵關稅相威脅;而歐盟也準備以加徵關稅對美國實施報復;


在軍事上,美國想增加北約成員國攤派的駐軍費用,但歐洲主要國家堅決不同意;去年法國總統曾提出要組建歐洲軍,而德國則想讓美國撤走駐軍,實際上是想讓美軍離開歐洲;


在政治上,歐洲主要國家不再跟隨美國,如在伊朗問題,法國、英國等並沒有退出伊核協議;當然也不會陪同美國圍困伊朗;如在對待華為5G技術上,儘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費盡心思,竭力勸說歐洲國家不使用華為的5G技術,甚至以不能共享軍事情報相威脅,結果連英國都沒有聽從美國的意見。


G7不發聯合公報,確實是在意料之中。因為各個國家的分歧太大,無法達成共識,這個公報也就無法形成了。



G7的歷史


G7實際上是七個國家(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加拿大)組成一個集團,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共同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及重振西方經濟。


G7的GDP約佔當時世界總量的2/3,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額的1/2,發展援助額佔援助總量近3/4,是名副其實的“富人俱樂部”。1994年,俄羅斯曾作為正式成員參加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但只能參加非經濟議題。



G7成員國的分歧


2018年6月8日至9日,上屆G7會議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度假勝地沙勒瓦(Charlevoix)舉行,因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對世界各國展開貿易戰,在此次七國集團會議上受到了其他六國的“圍攻”,結果特朗普以與朝鮮領導人會晤為由,提前離開會議;


實際上歐洲和美國的分歧在逐步加大,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特朗普只管美國優先,完全不顧歐洲盟友的利益,二是美國的影響力下降,歐洲在努力脫離美國的影響;



在經濟上,美國因波音737-MAX危機,開始指責歐盟補貼空客(其實雙方都在補貼,以增加競爭力),並以對歐盟百億商品加徵關稅相威脅;而歐盟也準備以加徵關稅對美國實施報復;


在軍事上,美國想增加北約成員國攤派的駐軍費用,但歐洲主要國家堅決不同意;去年法國總統曾提出要組建歐洲軍,而德國則想讓美國撤走駐軍,實際上是想讓美軍離開歐洲;


在政治上,歐洲主要國家不再跟隨美國,如在伊朗問題,法國、英國等並沒有退出伊核協議;當然也不會陪同美國圍困伊朗;如在對待華為5G技術上,儘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費盡心思,竭力勸說歐洲國家不使用華為的5G技術,甚至以不能共享軍事情報相威脅,結果連英國都沒有聽從美國的意見。



日本表面上看,還是美國的小弟,但實際上,他已經與美國開始背離,當然這功勞還是歸於特朗普,日本與歐盟簽訂了貿易協議,雙方關稅降90%,同時其首相訪問東方大國,也簽訂了近百億的大單。包括在伊朗問題,日本的油輪遭到襲擊,美國想栽髒伊朗,但日本就是不承認。


可以說,G7表面上看,美國是老大,但其他六個國家與美國這個老大越走越遠,而今年即將召開的G7峰會,可能更多的是一種形式,因此也不會形成一致意見的公報。


心有主宰33 真誠期待你的 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