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北京農民12年挖遍3000平方公里山頭 尋訪上百個抗戰遺址
乘風歸去
1/15 北京有位農民,叫楊國慶,2005年一次長城戶外活動時偶然看到抗日戰爭時期的南口戰役遺蹟,此後12年爬遍北京昌平、門頭溝、延慶、河北懷來將近3000平方公里的上百個山頭,尋找當年的抗戰遺蹟,至今已挖出2000餘件抗戰遺物。由於沒有相關部門來很好的處理這些物品,他只能在租來的地下室裡建了一個南口戰役紀念館。圖為楊國慶爬上昌平南口村附近一處戰鬥遺址,曾經是一個明代的烽火臺,旁邊就是八達嶺高速,曾經北上的必經之路。
2/15 這裡是古時出塞路,也是100餘年前詹天佑主持建設的京綏鐵路舊線,南口緊守著燕山餘脈與太行山脈的交會處,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門戶。1937年平津失陷後,為打開北京城向西的通道,日軍投入重兵到以南口為起點的平綏路(北平-綏遠)沿線作戰。中國守軍依著山地和長城優勢,與日軍的飛機坦克等爭奪陣地。從當年8月8日開戰至26日撤退,南口至懷來的戰線上共投入6萬餘兵力,最終傷亡3.3萬人。圖為南口村附近的第十三軍八十九師五二九羅芳珪團抗擊地點,原為一處明代烽火臺。土黃色的石頭牆角有幾處炮彈打過的痕跡。
3/15 “這是南口戰役開始的地方”,楊國慶在峰頂石頭處刻下了當年戰役的簡介。一處是“羅團陣地堅如磐石”,另一處是“一九三七年八月第十三軍八十九師五二九羅芳珪團在此陣地抗擊入侵日軍”。“都是我一點點刻上去的,來了五六次”,楊國慶的手指撫摸著紅色的字跡,像是見到了老朋友。
4/15 家住北京昌平十三陵鎮的楊國慶原本只是個戶外愛好者,喜歡爬山攀登野長城,在2005年偶然發現了一處滿是彈孔的長城遺蹟。就在家門口的抗戰,他卻一點都不知道,這讓楊國慶很震驚,也想找出那段歷史。
5/15 楊國慶隨手發現的一個炮彈裡的小鐵球。山上如今還有許多作戰遺蹟,但早被植被淹沒,普通人根本無法發現,只有他能隨意指出士兵掩體、彈孔等。
6/15 06年開始,楊國慶探訪了昌平、延慶、門頭溝、河北赤城、懷來等地上百個村子,專門尋找85歲以上見證者,希望還原這段越來越被人遺忘的歷史。後來他自費購買相機,用文字或者視頻記錄下老人的口述。
7/15 南口村,94歲的王桂珍。1937年她16歲,住在居庸關附近的九仙廟村,突然門口就變成了戰場。叔叔和兩個親戚被抓回日軍駐地,叔叔被刺刀挑死,另外兩人被槍殺。屍體都扔旁邊的山溝裡。
8/15 南口戰役打響時,左秉德虛歲10歲。戰鬥結束後,南口村變成了敵佔區,日軍怕屍體腐爛滋生細菌,進村徵集勞動力,進山清理戰場。“早上去晚上回,清理了好幾天”,日本士兵的屍體會被帶回火化,中國士兵的遺體則就地掩埋。
9/15 楊國慶的南口戰役紀念館是他租來開熟食店的地下室。 這麼多年,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政府建一個博物館可以收藏展示這些歷史文物,“只要政府願意弄,我無常捐獻給博物館。”但因為各種原因,他只好自行保管。
10/15 40平米的地下室,井然有序的擺放著他找到的2000件遺物,還有村民家收來的頭盔、水杯、刺刀等物品。每一件他都包裝好,寫上編號,記錄發現地點等。
11/15 楊國慶已經用壞了四個金屬探測儀。至今已考察了一百多個陣地。發生過激烈拉鋸戰的一三九零高地,去了六十次。
12/15 獅子嶺陣地發現的子彈殼。現在的那些抗戰遺址,早已被植被覆蓋,但由於人跡罕至,許多戰役後留下的物件依然在山坡表面。
13/15 老鄉家裡發現的國軍頭盔,當時被老鄉當舀水的。楊國慶用微薄的收入支撐所有這些探訪。楊國慶現在更是加入到全國抗戰老兵的尋訪中,還幫助一些後人尋找抗戰犧牲的先人。現在每年都有臺灣過來的將士後人前來祭拜。
14/15 楊國慶還手繪了一副南口戰役示意圖,標明瞭當時的戰鬥分佈情況置。有一次他在黃樓院長城挖到兩具戰士遺骨,有一具腹部還有子彈,另一具沒有頭骨,由於無法處理,也沒有部門處理,他只能自購棺材背到山上就地掩埋。
15/15 楊國慶夫婦賣了二十年的熟食,小本經營,妻子經常會罵他傻但也只能由著他去。“太多的故事和細節沒人講述”,他希望當年為國家捐軀的戰士們,能更多被後人知曉。(更多資料和圖片可聯繫微信公號icityface)
2017-07-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